李学勤

  • 殷墟王裕口村商代贞人墓述论 ——兼论甲骨卜辞的断代标准
    “分组说”,到李学勤的“两系说”,再到黄天树、彭裕商等学者对“两系说”的发展,卜辞断代日趋系统化。然而,在上述断代标准中,贞人被视为断代的主要依据。董作宾的“十项标准”将贞人看作“断代研究的主要动机”,提出“由所祀祖先等的称谓,而定此许多贞人是属于某帝王的时代”,这样就可以判定“某贞人是某王的史官”,然后再由“许多贞人定每一卜辞的时代”。[51]董作宾认为“贞人”的发现,在甲骨断代研究上增添了“一个最确实有力的凭证”[52]334。陈梦家在董作宾“贞人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3-10-31

  • 晋侯对铺铭文补释
    年,第74页。李学勤先生认为是釐侯司徒,(3)李学勤:《〈史记晋世家〉与新出金文》,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第167页。该问题尚待研究。铭文中的△字如图3所揭:图3 晋侯对铺的△字(4)李学勤:《〈史记晋世家〉与新出金文》,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第167页。陈芳妹先生最早撰文详细论述此器,她认为:“(此器)自名为匍,并自述功能,这是目前传世及考古器所罕见的,有力地说明了铺的名、形与器用的

    殷都学刊 2023年2期2023-07-22

  • “恭”的礼义内涵及其学理阐释
    五十《经解》,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68页。[2]梅珍生:《论恭敬与谦让的礼学意蕴》,《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53~58页。[3]陈瑞萍:《〈论语〉〈孟子〉中“敬”与“礼”“恭”“尊”之间的关系内涵探析》,《文化学刊》2020年第1期,第106~109页。[4]曹胜高:《礼义之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第53页。[5](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卷二《尧典》,

    华中学术 2023年4期2023-03-15

  • 资讯
    日讯)30卷《李学勤文集》问世再现生前60 余年学术历程日前,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李学勤文集》编纂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该文集共30 卷,集中展现了李学勤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60 余年的学术历程。李学勤(1933 年3 月—2019 年2 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此次整理出版的《李学勤文集》共30 卷,收录了李学勤自1956 年至2018 年期间所撰

    全国新书目 2023年12期2023-03-14

  • 李学勤先生与甲骨学研究
    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病逝,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于中国先秦秦汉史、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领域,均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研究范围涉及上古史、甲骨学、青铜器、金文、战国文字和简帛学、学术史等诸多方面。李先生一生刻苦,不倦于学术,共留下四十多部著作,千余篇论文,被誉为当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学勤先生学术兴趣广泛,而其中甲骨学是李先生极为重视和关注的领域之一,甲骨学虽不是李先生研究的最核心,但是李先生以渊博的学养、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殷都学刊 2022年3期2022-09-19

  • 儒家道统说再探
    《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4页。。孟子主张“五百年必有王者出兴,其间必有名世者”(2)《孟子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并详列由尧、舜经成、汤、文王而至孔子的序列(3)《孟子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第408页。,均表现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续统意识。不过系统表述道统思想的是唐代中期的韩愈,其《原道》云: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3-18

  • 百年甲骨地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地名,这一点,李学勤先生在《殷代地理简论》一书中已指出。(14)李学勤: 《殷代地理简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7页;后收入宋镇豪主编: 《甲骨文献集成》第27册,第300页。但郭沫若先生首先运用“系联法”将卜辞中的地名联系起来,将卜辞地名研究推进到新的阶段。董作宾先生《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以下简称“《断代》”)关于“帝辛时的征人方”卜辞,应当是董氏在对卜辞进行分期断代整理的过程中发现的,这部分内容在以往的研究中都被学者们忽略了。董氏开始意识

    出土文献 2022年1期2022-03-15

  • 试说战国楚简中的“”字
    ”字,(20)李学勤主编,沈建华、贾连翔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文字编》,上海: 中西书局,2014年,第302页。亦是“人”“戈”分离。“蔑”字的B类字形改从“戈”作从“攴”,“人”旁亦稍有讹变。在战国文字中,“攴”“戈”作偏旁时可以通用,(21)徐在国: 《上博楚简文字声系(一~八)》,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906页。例如“救”字亦可写作从“戈”的“”。(22)李学勤主编,贾连翔、沈建华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陆)

    出土文献 2022年1期2022-03-15

  • 廿年琐忆:夏商周断代工程参与史
    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学习,从而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断代工程”)产生交集,并且这种学术关联一直持续到今天。断代工程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为了达到既要出成果,也要出人才的要求,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已有的学位培养体系,在当时承担课题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中专门分列招收名额,定向培养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导师都是断代工程的专家。在人事部的支持下,除了研究生,断代工程还有数量不少的合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1年9期2022-01-09

  • 夏商周断代工程源起
    ,我把目标定在李学勤和俞伟超二人身上。 我对李学勤的了解,主要来自侯外庐先生。侯外庐先生每当谈及他钟爱的学生们,除了为逝者哀伤外,从他嘴里流露出来的全是对学生们的赞美。其中对李学勤的赞赏之辞最多。 我记得侯外庐先生对他的夸赞常挂在嘴边的是:少年成才,异常勤奋,对史料的熟悉同代人难以比肩。 李学勤更大的优势是在掌握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之外,简帛也已经进入他的研究之列。侯外庐先生在李学勤提出从思想史研究室调到先秦史研究室的想法时立刻批准,当时我很是不解,侯外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1年1期2021-12-25

  • 西周金文有关“共和”史料的再讨论
    伯和归于宋。”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中西书局,2011年第136页。李学勤认为“共伯和归于宋”之“宋”乃“宗”之讹,当以司马彪所言“共伯和复归于宗”为是,“复归于宗”即如成玄英疏所言“共伯退归,还食本邑”。参看李学勤:《清华简及有关古史问题》,载《初识清华简》,中西书局,2013年,第89~98页。由是观之,“共和”为“共伯和干王位”的可能性更大。一、《盨》所载非“厉王奔彘”史事明乃心,用辟我一人,善效乃讯人,則隹(唯)辅天降丧,不雀甬

    殷都学刊 2021年1期2021-05-25

  • 海昏侯刘贺墓所出西周早期提梁卣纹饰补说
    发掘整理者以及李学勤先生的看法,它的时代属于西周早年,是墓主生前收藏的传世品。(2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韩城市文物旅游局:《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7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6期。李学勤:《青铜器入门》,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5页。关于“子畯父乙”卣圈足所饰双首共身夔纹(图三),(25)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张翀先生提供图片。传世“亞醜”簋圈足上的纹饰也与之十分接近(图四,铭文见集成3096),该器现藏台北故

    殷都学刊 2021年4期2021-04-14

  • 我与李学勤共同主编《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李学勤先生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等。我长期在上海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两地相隔,可专业爱好相同心相连。他知识渊博,待人厚道,热心助人,在共同主编《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过程中,对我的教诲良多。李学勤先生多次建议我组织编纂大众化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在长期往来交流中,李学勤先生总会提到史学“通俗化”话题,认为史学工作者的天职就在于

    世纪 2020年6期2020-12-10

  • 李学勤先生与国际汉学研究的学科建设*
    □刘国忠李学勤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生前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他一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资料相结合,在上古史、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学术史等众多研究领域均取得了第一流的学术成果,引领了这些学科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一面旗帜。国际汉学研究也是李学勤先生一直非常重视和提倡的一个

    国际汉学 2019年2期2019-12-14

  • 编后记:新时期国际汉学研究的开拓者:追思李学勤先生
    思与回忆:纪念李学勤先生专栏”。大援先生说得很对,先生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他在古文字学、简帛学、考古学、思想史及古史研究诸领域做出的成绩,当代学者鲜有与之比肩者”。李先生的逝世也是国际汉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损失。1992年他所建立的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高校最早建立的国际汉学研究所之一,他主编的《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国际汉学漫步》《清华汉学》是最早出版的国际汉学研究性著作和辑刊,在学界影响很大,至今仍有价值。1995年由他主持的“中

    国际汉学 2019年2期2019-12-14

  • 释卜辞中的“鸟”
    星”训为什么?李学勤曾引用杨树达的观点曰:“杨先生指出,这一类辞(未引用‘鸟星’辞)中的‘星’若释为星辰之星,殊文无理。他征引《诗经》郑笺、《韩非子》《说苑》等文献,说明‘星’应读为后世的‘晴’字,真是一语破的。”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而“鸟”的解释引起了学者们的不同看法。首先,杨树达在《积微居甲文说·释星》中提出“鸟星”为南方七宿的观点。[1]他征引了《左传》《尔雅》《毛诗》等文献来论证,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其他学者的认可。在这则卜辞中,“鸟星”读

    殷都学刊 2019年2期2019-09-19

  • 李学勤:“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辞世,享年86岁。其一生治学浩瀚、著作等身,在古文字学、考古学、青铜器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术史等领域成绩斐然,被誉为中国20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率先认出西周甲骨文 李学勤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嗜书成癖,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无不涉猎,“曾幻想读尽天下之书”。 在博杂的书的海洋里,有一类特别的图书最受李学勤的青睐,那就是以特殊符号写成、需要“翻译”才能读懂的书。据说,李学勤曾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英国俱乐部印制的小说,内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1期2019-09-10

  • 李学勤:“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辞世,享年86岁。其一生治学浩瀚、著作等身,在古文字学、考古学、青铜器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术史等领域成绩斐然,被誉为中国20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率先认出西周甲骨文 李学勤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嗜书成癖,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无不涉猎,“曾幻想读尽天下之书”。 在博杂的书的海洋里,有一类特别的图书最受李学勤的青睐,那就是以特殊符号写成、需要“翻译”才能读懂的书。据说,李学勤曾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英国俱乐部印制的小说,内

    华声文萃 2019年5期2019-09-10

  • 李学勤:用一生解码中国文明根脉
    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辞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当日上午,清华大学发布消息,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这位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学者,用自己60多年的兴趣、执著和好奇心,穿梭在历史的迷雾中,奋力找寻着中华文明隐藏其中的每一点痕迹。始终如一的“主频率”1933年,李学勤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初中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过北平国立高等工业学校电机

    读报参考 2019年11期2019-09-10

  • 作别李学勤
    怀热忱作报告的李学勤教授,此时已长辞于世。“虽再无法听到先生和善爽朗的笑声,可这笑声,伴随着微笑时的举手投足、亲切话语,却永存人间,定格于荷清苑那个幽静宽敞满是书籍的雅舍。”一位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副研究员惋惜道。“越看不懂的越想学”画面最后定格于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李学勤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6岁。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送别队伍一如当年在高校讲座现场般熙熙攘攘。在薄雾与暖阳交织的清晨,近千人守候在殡仪馆东礼堂,与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2期2019-09-10

  • 沉痛悼念李学勤先生
    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1933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工作,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先生被学术界誉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诸多学科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

    寻根 2019年2期2019-07-30

  • 锲而不舍 金石为开
    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于2019年2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多学科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此外,作为著名的青铜器鉴定专家,先生生前还曾担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2月24日,备受学术界爱戴的李学勤先生逝世了。闻讯时,正是当日

    文物天地 2019年4期2019-07-28

  • 历史学家李学勤去世:那个一生追索中华文明根脉的人走了
    全书”式的学者李学勤先生辞世,享年86岁。他一生致力于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等领域。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睡虎地秦简、清华简等珍贵材料都是他参加或主持整理的,他为中国夏商周断代史的补充和解释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广博的研究领域中,先生始终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奥秘作为研究重心。他常说,更好地把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展现出来,对那些贬低中国古代文明的说法加以纠正,是我們历史学者的责任。人物素描 用学术研究回应质疑,将中国文明向前推进外国学者认为商代以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0期2019-06-27

  • 本刊顾问、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去世
    中心主任、教授李学勤,于2019年2月24日凌晨在京去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读书于清华大学哲学系,2003年起全职在清华大学工作。先生一生学术兴趣爱好广泛,对于许多学科领域都有独到的研究和贡献,尤其致力于中国先秦秦汉史、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涉及甲骨学、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等各方面,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广博的研究领域中,先生始终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奥秘作为研究重心。近年来,他主要专注于战国竹简“清华简”

    中国书画 2019年3期2019-06-26

  • “追思与回忆:纪念李学勤先生专栏”小序
    □任大援李学勤先生(1933.3.28—2019.2.24)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他在古文字学、简帛学、考古学、思想史及古史研究诸领域做出的成绩,当代学者鲜有与之比肩者。学勤先生仙逝后,学界同仁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李先生的思念缅怀,对其学术成就进行追思与评价,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这位学术前辈。在李学勤先生的诸多学术成就中,有一个重要领域,可能还需要再加以深入挖掘,这就是国际汉学研究领域。为了落实这一想法,我们在这一期设置专栏——“追思与回忆:纪念

    国际汉学 2019年2期2019-06-26

  • 为学以勤,治史用疑
    上午,著名学者李学勤去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肄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其后进入历史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作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他曾经担任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外国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国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18期2019-06-10

  • 李学勤:从符号到文明
    少的求学经历,李学勤还是会感到命运的有趣,那时他更偏好的是自然科学,初中毕业后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过北平国立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阴差阳错地,他没有去,从而与“读电机系—留苏—当厂长”这条人生轨迹擦肩而过,“你看人生就差这一点,现在想想都觉得挺奇怪的。”高中时,他读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金岳霖的《逻辑》,对其中“介绍-逻辑系统”的部分非常感兴趣,1951年,他考入了清华哲学系金岳霖先生的门下。然而当时数理逻辑和分析逻辑是混合的,他发现实际与他所想的有出入,把兴趣

    时代报告 2019年4期2019-05-27

  • 李学勤:用一生追索中华文明根脉
    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因病去世,享年86岁。“走出疑古,甲骨青铜三代史;分系溯源,帛书竹简五经师”,缅怀厅里,二十余字精炼概述了其一生的成就:建殷墟甲骨“两系说”理论,推“非王卜辞”之研究,首鉴西周甲骨文,制订西周金文历谱;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睡虎地秦简、清华简等珍贵材料都是他参加或主持整理的,“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主张也都由他提出……在历史学界,提起李学勤,都会将其称为“导师人物”。“改革开放后,我们这代人走上研究古史、古文字这条道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14期2019-04-26

  • 李学勤:用一生追索中华文明根脉
    全书”式的学者李学勤,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李先生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于一身,他精通甲骨金文,钟情简帛玺印,60余载追寻文明根脉,穿梭在历史的迷雾中,奋力找寻着中华文明隐藏其中的每一点痕迹,让中国人知道自己从哪儿来。李學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四岁之前已可识字读书,父亲为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他用两年时间学完了小学教材。1950年,17岁的李学勤对甲骨文“动了心思”,为了搞清楚这些难懂的符号,他常常跑到北京图书馆查资料。1951年,李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14期2019-04-26

  • 李学勤:为人谦虚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百世”,写到了李学勤一生岁月里最重要的貢献之一——主持“夏商周断代工程”,该工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自1996年该工程启动,李学勤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并称“二李”,并肩作战。东礼堂阶梯外,李伯谦回忆起他眼中的“战友” :“他对人非常宽厚,学术上要求很严。因为断代工程专家组有21个人,参加的人很多,观点不一

    世纪人物 2019年4期2019-04-12

  • 不说告别
    。2月24日,李学勤先生仙逝,享年86岁。2月15日,刘光启先生仙逝,享年88岁。一位是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人;一位是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在书画鉴定界享有“神眼”之称,展开画卷半尺即知作品真假。二位先生都是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对国家文物鉴定、鉴赏做出不小的贡献。短短数日,便接连获悉两位先生驾鹤西去的噩耗,实在令人惋惜、悲恸!十分有幸,我与先生们都有过一些交道。五年前的一个春天,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铜镜新书發布研讨会,李学

    中国收藏 2019年3期2019-03-30

  • 作别李学勤
    怀热忱作报告的李学勤教授,此时已长辞于世。“虽再无法听到先生和善爽朗的笑声,可这笑声,伴随着微笑时的举手投足、亲切话语,却永存人间,定格于荷清苑那个幽静宽敞满是书籍的雅舍。”一位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副研究员惋惜道。“越看不懂的越想学”画面最后定格于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李学勤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6岁。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送别队伍一如当年在高校讲座现场般熙熙攘攘。在薄雾与暖阳交织的清晨,近千人守候在殡仪馆东礼堂,与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

    廉政瞭望 2019年2期2019-03-28

  • 李学勤:用一生解码中国文明根脉
    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辞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当日上午,清华大学发布消息,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这位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学者,用自己60多年的兴趣、执着和好奇心,穿梭在历史的迷雾中,奋力找寻着中华文明隐藏其中的每一点痕迹。19岁踏入甲骨文研究领域1933年,李学勤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青年时藏书之多就超过了一般的大学教授。在多年后的采

    博客天下 2019年4期2019-03-26

  •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学勤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
    已经七十高龄的李学勤先生给我们班上了整整一年的名师导引课,每节课都邀请中国文史哲界的学术大咖,每次都是亲自主持,从没有因为我们只是大一新生或自己忙而有半分懈怠。这就是大师的师德师风!日前,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当日上午,清华大学发布消息,沉痛障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这位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于一身的“

    北广人物 2019年8期2019-03-21

  • 李学勤 从符号到文明
    少的求学经历,李学勤还是会感到命运的有趣,那时他更偏好的是自然科学,初中毕业后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过北平国立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阴差阳错地,他没有去,从而与“读电机系—留苏—当厂长”这条人生轨迹擦肩而过,“你看人生就差这一点,现在想想都觉得挺奇怪的。”高中时,他读到商务出版的金岳霖的《逻辑》,对其中“介绍-逻辑系统”的部分非常感兴趣,1951年,他考入了清华哲学系金岳霖先生的门下。然而当时数理逻辑和分析逻辑是混合的,他发现实际与他所想的有出入,把兴趣更多转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5期2019-03-12

  • 应侯视工鼎铭文研究
    视工鼎的时代,李学勤先生定为厉王①,李朝远先生定为厉宣时期②。韩巍先生定为厉王③。应侯视工鼎铭文中“视”过去都释作“见”,后来通过楚简研究才与“见”字区别开来④。下文引用前人观点,有些地方仍作“见”。关于“应侯视工”,吴镇烽先生明确指出:“‘应侯见工’就是某一代应侯,名叫见工,不必有别的解释”⑤,这种观点已成定论。一、用南尸(夷)屰(逆)敢作非良,廣伐南國(一)用。陳佩芬将此字隶作“隹”,读作“唯”⑥,《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从之。李朝远认为此字为“用

    山西青年 2018年17期2018-08-30

  • 《清华简(一~四)》研究述评
    葉公之顾命》。李学勤在《清华简九篇综述》[16]中从上古音韵的角度印证了“祭”与“葉”通假,即清华简的篇题与《缁衣》中所引一致。二者对照可极大程度上澄清今本中的衍文、脱文和讹误字。如今本《祭公》中有:“维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简本作:“隹时皇上帝宅亓心,卿(享)亓明德。”简本作“皇上帝”,《尚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孔安国《尚书正义》:“皇,大。上帝。天也。”《诗经·大雅》:“荡荡上帝,下民之辟。”《毛传》:“上帝,以托君王也。”《孔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08

  • 银行行长的弥天大谎
    3290万元。李学勤是早年在建行海洲支行办理业务的时候认识蔡学义的,蔡学义知道李学勤有大额存款,就主动联系李学勤,说有其他客户需要资金周转,想借钱帮这些客户“搭桥”,月息2分。李学勤想蔡学义是银行行长,比较可信,遂数次向蔡学义提供借款,每次约几十万,到期均能归还本息。2015年,李学勤继续加码,分几笔借给蔡学义670万元。然而这时蔡学义却不像以前那样守信用了,到期仅偿还本息67.28万元,尚欠602.72万元未还,一直续期直至案发。为了防止露出马脚,据李学

    检察风云 2017年15期2017-09-12

  • 清华简《筮法》筮例并非实占例
    、九、四组成。李学勤先生在整理清华简《筮法》和发表相关论文时,只是针对占例说,数字爻一、∧是多见的常态,八、五、九、四较少见[1][2]。这容易使人误以为,清华简《筮法》的占例就是实占例。如果不特别加以说明,占例当然就应该是实占例。而廖名春先生大概是第一个对清华简《筮法》占例进行筮数概率统计的学者[3],这就在事实上将清华简《筮法》的占例当成了实占例。其后,开展清华简《筮法》研究较早的学者程浩先生、林忠军先生、张克宾先生等,皆因袭了廖先生的上述做法[4][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9-14

  • 经学视野下的文学解读 ——论《毛诗正义》中的“体悟式解读”
    注释:[1] 李学勤主编整理:《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74~175页。[2] 李学勤主编整理:《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4页。[3] 李学勤主编整理:《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5页。[4] 钱锺书:《管锥编》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88页。[5] 李学勤主编整理:《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

    华中学术 2016年4期2016-05-15

  • 放马滩秦简《丹》篇所涉年代新考
    。三种说法。④李学勤先生还提出“秦昭王三十八年”说,系将简首墨块错认为“卅”字的缘故,对此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很多讨论,文中将不再赘述。参见李学勤:《放马滩简中的志怪故事》,《文物》1990年第4期,第43~47页。且不说对国别不加考订直接放在秦纪年框架内讨论的方法是否合理,单从结果上来看,这三种说法都有明显的硬伤。联系简文提到的“犀武”的生平(后详),可知王政八年之说不可从,因为此时犀武已经死去半个多世纪。持秦惠文王后元八年之说者,均将简文中的“今七年”与“

    珞珈史苑 2016年0期2016-02-02

  • On the Rites of the Guanju Songs and Dances〔* 〕
    93年。〔7〕李学勤:《〈诗论〉说〈关雎〉等七篇释义》,《齐鲁学刊》2002年第2期。〔8〕尚学锋:《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9〕陈益源:《小说与艳情》,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10〕勾承益、李亚东:《论语白话今译》,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11〕李学勤主编:《论语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童庆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学术界 2015年6期2015-02-25

  • 《孟子注疏校勘记》校勘方法探析*
    凡七章)。”②李学勤主编:《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页。《孟子注疏校勘记》云: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按宋高宗御书《孟子》石经残本篇题并顶格,不空字。十行本正与之合,盖犹是旧欵。闽、监、毛三本并低一字,非,又篇题下近孔继涵、韩岱云所刻,经注本及《考文》古本无凡几章字,《音义》及足利本有。③[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79年,第2668页。《孟子》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

    现代哲学 2015年3期2015-02-07

  • 七旬老人“自费反腐”后的两重背景
    ,由县纪委常委李学勤担任“两规”组组长。同年8月初,汤圩村8名村官被县纪委开除党籍,一人被撤销职务,涉及多届村委。汤尊和汤敬米认为,这至少算是一个阶段性胜利。但此前汤尊为清账垫付的钱无人理会,加之认为对村干部的涉贪金额认定有保留,处分过轻,汤尊10年来继续上访,要求复查,同时反映李学勤渎职和包庇。期间,“战友”汤敬米退出举报阵营。汤敬米对廉政瞭望记者表示,虽然不认同处理结果,但为了生计,选择了去打工。汤尊可以在不看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清楚复述这10年他向哪些

    廉政瞭望 2014年6期2014-08-01

  • “清华简”《系年》研究概述
    》类似的文献。李学勤先生在《初识清华简》(《光明日报》2008年12月)中说《系年》是“一部重要的史书,所记史事上起西周之初,下到战国前期,与《春秋》经传、《史记》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涵。特别要指出的,这种史书的体裁和一看到的一些文句,都很像《竹书纪年》。”其史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补充传世文献,二是考证先秦史实,三是探寻先秦文化。此外,赵之顺的《由清华简〈楚居〉再论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兼及对楚人始居地的思考》(《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

    大众文艺 2014年4期2014-04-11

  • 清华简专题研究重说《保训》
    李学勤清华简专题研究重说《保训》李学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 100084)2008年夏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通称清华简,经过清理观察,总数约2500枚,估计有佚书60多篇。其间最早得到公布的是《保训》,这是由于在对简进行保护时首先注意到《保训》简的第一支的重要文句,同时该简的长度和字体都自有特点,很容易拣选出来。2009年4月,我们在《光明日报》上通报了发现《保训》的讯息[1],随后于《文物》该年第6期发表了该简的图片和初步释文①。《保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04

  • 清华简(叁)《良臣》篇管见
    ”。对于前者,李学勤先生以为14,“简文前举君奭,后面又说召公,可能是为了表明周公、召公并佐成王的缘故。”按,先生的观点很有启发性。简文“君奭”后面的“召公”应是因与前面“周公”并称官职而承前省名。这与后文既有“子犯”又有“咎犯”的情况不同。我们推测,简文子犯、咎犯的并见很可能是出于书写者的随意。毕竟,为随葬而抄书且有错讹的情况在出土文献中是的确存在的。(2)简文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脱字、脱句现象。前者的表现如 “宋”下脱 “襄公”二字15、“同(种)”前脱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04

  • 再论所谓倒山形的字及其用法
    中倒山形的字,李学勤先生和郭永秉先生已有专文讨论①。李先生释为“丁”,以为是丁字的一种异体,郭先生释为“覆”,以为用倒山形来表示倾覆的“覆”。我在《“京”、“亭”考辨》[1]一文中,曾暂从李先生释“丁”说,来解释战国文字中其中一系亭的构形。这个倒“山”形的字,由于字形奇特,一开始就引起了我的强烈关注。但对究竟应释为何字,心中充满疑惑。如果释为“丁”,不好解释它和填实三角形“丁”字的关系。因为同时期的“丁”字一般作填实的三角形。譬如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04

  •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口述历史——童年与求学
    李学勤,于玉蓉(1. 清华大学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 100081;2. 中央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81)一、最初的记忆李学勤:我有的时候会想:一个小孩子,他的记忆最早能到什么时候?很早以前,我读过一本科普著作,这本书里讲到:从科学的角度,只能回忆到四周岁!也就是说长大后在脑子中能够重新映现的印象,最早就是四周岁的时候记录下来的。实际上很多人讲起自己更小时候的事儿,是家人告诉他的,并不是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我自己很相信这个说法。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中国最早的“剩女”——《诗经·召南·有梅》中的女子形象分析
    终极追求。①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毛诗正义(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0.②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诗经新义[M].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48:86.③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M].北京:中国书店,1984:101.④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礼记正义(上、中、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69-871.⑤⑥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周礼注疏(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名作欣赏 2012年2期2012-08-15

  • 试论上博楚简“古《诗序》”的补字*
    同的方案存在。李学勤、姜广辉先生等都提出过自己的方案③李学勤《:〈诗论〉分章释文》,姜广辉主编《:经学今诠三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35-138页。姜广辉《:古〈诗序〉复原方案(修正本)》,同前 ,第 172-181 页.,在国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姜广辉先生的编连方案还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表,是至今为止上博楚简“古《诗序》”唯一的一篇英译。④邢文编:PoetrywithoutHiddenIntentions:UnearthingtheBu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11-02

  •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成长及治学之路——童年、青少年读书经历
    亲对您的影响。李学勤:我的父亲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但他本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生,当时协和有一个营养方面的部门,他就是在那儿工作。他看到很多优秀的医生,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关颂韬,是世界上第 7个能做开颅手术的医生,那个时候没有抗菌素,也没有核磁共振,做这个手术还能令病人存活下来很了不起,给国人增光。所以我父亲很希望我像他一样做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但我不喜欢,因为我从小就觉得自己的手不是很灵活。于玉蓉:那您父亲就尊重了您自己的选择?李学勤

    邯郸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李学勤先生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100732)李学勤先生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王泽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李学勤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属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他在甲骨学、青铜器、简牍帛书、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学术史、年代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古代中国;中国历史李学勤先生的研究范围属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时段大致是从文明起源到汉初,与《史记》的跨度相当。在《李学勤集》(1989)的“自序”中,他说,“研究古代文明的这一段,最好采取多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8-15

  • 楚默谈印章
    印。1992年李学勤先生发表了《玺印的起源》一文,认为这三枚铜玺为“商代古玺”。过去一般印学家都把古玺印的时间上限划在战国,经李学勤先生的考证,古玺印的时间上限提前到了商代。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玺印,确实源远流长。现在这三枚古玺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编过一本《古玺汇编》,收录5708钮古玺印。先秦古玺一般都是战国时期的,其印面文字可以识读。但这三枚商代古玺,印面并不是可以识的字。虽然,李学勤先生将一枚“亚”字形玺印释为“亚罗方”,但许多学者则认为

    书画艺术 2009年1期2009-05-04

  • 我想买保险,请问这是最好的理财计划吗?
    何理财。读者 李学勤李学勤读者:你的生活比较节俭,家庭结余比率较高,净资产增值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你的3万元储蓄在物价涨幅较高的大环境下,将面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的风险,应根据风险特性适当地积极投资,提高资产收益率,使家庭资产稳健增值。我的理财建议如下:首先,要加强家庭的风险管理,保险应先保大人后保孩子。像你们这样收入不高,夫妻除社保外,还应重点增加纯保障类保险,以主要家庭经济来源购买意外伤害综合医疗保险和定期寿险。孩子可购买教育险附加住院医疗保险。家庭年

    农村百事通 2008年2期2008-05-21

  • 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验收
    院任命历史学家李学勤、碳十四测年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成立了以李学勤任组长的21位科学家为专家组,负责组织实施。以中科院院长陈佳洱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认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实施中对传统文献和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鉴定、分析,对有关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计算推定了年代,对制定年表有典型意义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整理研究,对系列样品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取得了有科学

    收藏 2000年12期2000-06-14

  • 科学高峰、学术师承及其他
    忍 言李学勤治学经验杂谈在古文字学和考古界,李学勤是富于活力而又成绩卓著的。古文字,是指甲骨文、金文、陶文、简牍及缯书等。它们有的比起现存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还要早一千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一般人眼里,这些都是“天书”,就是不少专攻史学的,也视为畏途。难怪有人曾说,搞古文字的“若射覆然”。当然,把古文字研究视如猜谜和押宝,这是出于无知的诳话,事实上它同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仅从五四以后算起,在这个领域里就已经出现不少以此名家的前辈。他们辨认了许多文字,逐渐

    读书 1981年2期198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