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斐琼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试论上博楚简“古《诗序》”的补字*
汤斐琼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从分析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古《诗序》”释文残缺情况入手,讨论了简文的残缺情况,以及几位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补字,提出楚简补字必须遵循宁缺勿滥的原则。在具体补字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楚简的形制、字数、前后文等因素,遵循楚简简文句式重复的规律等,并以这些讨论印证了学者归纳总结的9类直接补字的相关句式。
楚简;古《诗序》;孔子诗论;诗论;补字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古《诗序》”,整理者命名为《孔子诗论》,其最初的编连,是按整理者对简文内容的理解进行的,它包括了六个部分,即:《诗序》、《讼(颂)》、《大夏(雅)》、《少(小)夏(雅)》、《邦风》、《综论》。①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23-159页.这六个部分,从“诗序”开始,至“综论”结束,以《颂》、《雅》、《风》的顺序论《诗》。②《孔子诗论》即“古《诗序》”,见汤斐琼《:〈孔子诗论〉“正名”再讨论——兼论〈孔子诗论〉的文体特征》《,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1期.这一整理方案公布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争议,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文体和篇名的认识,以及对编连和补字的认识两个方面。从文体特征来看,这篇楚简文献是一篇“大传”体的《诗》“序”,所以宜称“古《诗序》”②;从编连和补字的角度来看,也有多种不同的方案存在。李学勤、姜广辉先生等都提出过自己的方案③李学勤《:〈诗论〉分章释文》,姜广辉主编《:经学今诠三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35-138页。姜广辉《:古〈诗序〉复原方案(修正本)》,同前 ,第 172-181 页.,在国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姜广辉先生的编连方案还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表,是至今为止上博楚简“古《诗序》”唯一的一篇英译。④邢文编:PoetrywithoutHiddenIntentions:UnearthingtheBuriedConfucianTradition(诗无隐志:发掘儒家的诗学传统),纽约:M.E.Sharpe,2007年.
仔细研读上博楚简的主要编连方案,即马承源先生的《孔子诗论》①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第123-159页.、李学勤先生的《诗论》、姜广辉先生的“古《诗序》”,我们发现上博楚简“古《诗序》”的编连和补字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本文拟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补字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具体讨论上博楚简“古《诗序》”的补字问题之前,首先应该对它的残缺错乱情况有一个实际的了解。因为如果对于竹简的残断情况没有确切的了解,是无法准确地讨论楚简的补字问题的。
目前关于上博楚简“古《诗序》”的残缺情况,以上海博物馆濮茅左先生公布的材料最为详细。②濮茅左《:〈孔子诗论〉简序解析》,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9-50页.今按楚简“古《诗序》”发表时的简序,以濮茅左先生的释文为基础,把释文中的残缺情况整理如下,并对其中的一些错误作出订正。为了方便读者,释文中的符号基本上沿用濮茅左先生使用的符号。③濮茅左先生对释文中有关符号的说明如下:(1)为了有益于正确的排简与补文,我们把竹简上的有关编线、契口、墨节、墨黑主的现状处位都一一标在简文上,并附上所表示的符号。如下:§,表示上编线及契口;║,表示中编线及契口ξ;,表示下编线及契口。▍,表示墨节;■,表示墨黑主。(2)×,表示随文变化的字;□□□□□……,即连续□,表示残缺文字约数,以编线与端点、编线间距的一般行款字数为依据,可能误差在一、两字左右。上编线(契口)与端点的字数定为9字;上编线(契口)与中编线(契口)间距的字数为20字;中编线(契口)与下编线(契口)间距的字数为21字;下编线(契口)与端点的字数定为8字,这是根据一般的竹书现状而约定的。(3)本文所谓的第×简,表示《孔子诗论》原简编号。(4)(========,表示完整留白简的前端;========),表示完整留白简的后端;无“(”、“)”符号的表示残缺的留白简。见《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第38-39页.
① 濮茅左先生这里又称“:中契口距离下残端:8.4厘米”,现据竹简照片改,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第35页.
从上节可见,上博楚简“古《诗序》”竹简残缺严重。下面,我们主要以马承源先生、李学勤先生和姜广辉先生的编连和复原方案为例,回顾一下这几位代表性学者的补字成果。
(一)马承源先生复原方案的补字
马承源先生的复原方案是代表楚简收藏、整理单位上海博物馆对外发布的正式整理复原方案,其中的补字只有1处,共2字。马承源先生整理的《孔子诗论》简22的释文用通行字写出如下:②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第151页.
之。《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变,以禦亂”,吾喜之。《鳲鳩》曰“:其义一氏,心如結也”,吾信之。《文王》“:王在上於昭於天”,吾美之。
马承源先生解释说“:本简为两段缀合,上段长三十八·四厘米,现存四十一字;下段长九·三厘米,下端弧形完整,现存十字。两段之间补二字。”从竹简的照片可见,简22是由两枚残简拼缀而成的,拼合处就是加有方框的“曰”、“文”二字处。③同上,第34页.“曰”“、文”二字已完全残损。上残简的末字是半个“王”字,从上下文可以断定是“王”字;下残简的首字也是小半个“王”字,从上下文也可以肯定是“文王”的“王”字。所以,根据上下文的句式和内容,可以肯定这里残缺的就是“《文王》曰”的“曰”字和“文王”的“文”字。马承源先生所补的这两个字无疑是正确的,也已经被学者们所接受。
(二)李学勤先生复原方案的补字
李学勤先生的《诗论》复原方案,补出了许多重要的残缺字。“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十一、二十二号简与第六号简相编连,并按简文的重复规律补加缺字后,可谓天衣无缝。”④17姜广辉《:上博藏简整理与孔门诗教》,见《经典的形成、流传与诠释(一)》,第197-198页.李学勤先生自己也称这一节的拼合和补字,是“恰皆吻合”:⑤李学勤《:〈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第248页.
看《诗论》各简,简首尾一般为八至九字,今于这一章第二十一简简尾补八字,第二十二简简首亦补八字(“昊天”合文,但据第六简可占两字位置),第六简简首补九字(“济济”合文,占一字位置,实仍八字),恰皆吻合。
李学勤先生所说的“第二十一简简尾补八字”即:“庙》吾敬之,《烈文》吾悦”;而“第二十二简简首亦补八字”,即:“之,《昊天有成命》吾□”;“第六简简首补九字”,即:“《清庙》曰:‘肃雍显相,济济”。补字后,这三简则可以读作:
贵也。《将大车》之嚣也,则以为不可如何也。《湛露》之賹也,其犹車它与?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憙之,《鸤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庙》吾敬之,《烈文》吾悦(简21)之,《昊天有成命》吾]□之。《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弁(反)”,“以御乱”,吾憙之。《鸤鸠》曰:“其仪一”,是“心如结”也,吾信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吾美之。(简22)[《清庙》曰:“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吾敬之。《烈文》曰:“乍<亡>竞维人”,“丕显维德”,“於乎前王不忘”,吾悦之。“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贵且显矣,讼……(简6)
李学勤先生在这一节的补字,考虑了许多的因素,包括:竹简的长度和字数、竹简的残缺情况、上下文的句式、“古《诗序》”前后文中论《诗》的篇句及其内容、竹简中合文所占的位置大小等等,确实可以称作“恰皆吻合”、“天衣无缝”。
李学勤先生的复原方案中,还包括以下的补字内容,如果用方框表示,用通行字写出,按照李先生复原方案的简序,可列如下。①李学勤《:〈诗论〉分章释文》《,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第250-251页.由上可见,李学勤先生在他的复原方案中,补出了45字。
(三)姜广辉先生复原方案的补字
以下我们按照姜广辉先生“古《诗序》复原方案”,用方框表示所补出的缺字,竹简释文用通行字写出如下②姜广辉《:〈古诗序〉编连、注释与白话翻译》,未刊稿.:
姜广辉先生的编连与补字的成果,不但可以使我们看到了一部结构完整的孔门论《诗》的经典,而且可以使我们看见这部经典的缺字情况。
上博楚简“古《诗序》”的补字,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古代文献整理的规矩,补字的第一原则是宁缺勿滥;所补之字,必须有所依据,不能凭想像补缺字。楚简“古《诗序》”补字的依据,也只能是一种,那就是上博楚简“古《诗序》”自身的证据。
李学勤先生为第21、22号简所作的天衣无缝的补字,最基本的依据有两种:一种是简长和每简字数的依据,另一种是竹简文字的依据,具体说来也就是第21、22号简和第6号简的文字内容。从竹简简长和每简字数的依据来看,楚简“古《诗序》”“简首尾一般为八至九字,”所以,可以在“第二十一简简尾补八字,第二十二简简首亦补八字,”而在“第六简简首补九字(‘济济’合文,占一字位置,实仍八字)”。①李学勤《:〈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第248页.从竹简文字的依据来看,第21号简曰:
贵也。《将大车》之嚣也,则以为不可如何也。《湛露》之賹也,其犹車它与?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憙之,《鸤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
第22号简曰:
……之。《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弁(反)”,“以御乱”,吾憙之。《鸤鸠》曰:“其仪一”,是“心如结”也,吾信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吾美之。
第21号简中的“《宛丘》吾善之,《猗嗟》吾憙之,《鸤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的内容和字样,在第22号简中也有出现。但第21简“吾美之”之后,还有一个“清”字,说明后面有残缺的文字。第6号简曰:
[《清庙》曰:“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吾敬之。《烈文》曰:“乍<亡>竞维人”,“丕显维德”,“於乎前王不忘”,吾悦之。“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贵且显矣,讼……
其中的“吾敬之”、“吾悦之”的用法,和第21、22简中“吾善之”、“吾憙之”、“吾信之”、“吾美之”等有同样的规律。再加上“古《诗序》”所引的诗句,尤其是这一枚简的“……多士,秉文之德”,正好是《诗经·周颂》中《清庙》的诗句,而第21号简简末诗题“清”字后有残缺,正好和《清庙》之诗相符合。因此,第21号简补作:
贵也。《将大车》之嚣也,则以为不可如何也。《湛露》之賹也,其犹車它与?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憙之,《鸤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庙》吾敬之,《烈文》吾悦]
《清庙》、《烈文》的篇名,都是根据第六号简补出;第22号简补作:
[之,《昊天有成命》吾]□之。《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弁(反)”,“以御乱”,吾憙之。《鸤鸠》曰:“其仪一”,是“心如结”也,吾信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吾美之。
《昊天有成命》的篇名,也是根据第六号简补出;而第6号简补作:
[《清庙》曰:“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吾敬之。《烈文》曰:“乍<亡>竞维人”,“丕显维德”,“於乎前王不忘”,吾悦之。“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贵且显矣,讼……
一方面证明了第21、22号简所补的都能够成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第21、22号简和第6号简拼连是完全正确的。
除了竹简的简长、字数和竹简前后文的依据之外,《诗经》中原诗的诗句、竹简论《诗》所表现出的思想性,也是补字的依据。
姜广辉先生认为“古《诗序》”的第五号简借《清庙》一诗提出了“王德”的概念,而第1号简“行此者,其有不王乎”正是这一德目的结语,所以,他的编连在这里与李学勤先生的大为不同。②姜广辉《:上博藏简整理与孔门诗教》,见《经典的形成、流传与诠释(一)》,第199-200页.但是,两位先生不约而同地都在第5号简简末“肃雍”之后补上了“显相”2字③李学勤《:〈诗论〉分章释文》《,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第251页;姜广辉《:古〈诗序〉复原方案》(修正本)《,经学今诠三编》,第174页.,这就是依据《诗经·周颂》中《清庙》的诗句。④参见陈戍国《:诗经校注》,第387页.姜广辉先生进而又依据《清庙》和第5号简的长度、字数等,在“显相”后又补出7字,使第5号简成为:⑤姜广辉《:上博藏简整理与孔门诗教》,见《经典的形成、流传与诠释(一)》,第200页.
在第5号简中,姜广辉先生根据“王德”理论的思想性、根据《诗经·清庙》的原诗,补出了第5号简简末所残缺的几个字。第5号简中总共被补出14个字,简首的5个字和简末的3个字,都是根据楚简“古《诗序》”的前后文补出的,所遵循的原则与李学勤先生补第21、22简等的相同。简末的“以为其”3字,依据的是前文的“以为其本”、“以为其业”;简首的“何如?曰:《大雅》是也”,依据的是第四号简的“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以及其后的又一个“其用心也将何如 ?”。⑥27姜广辉《:古〈诗序〉复原方案》(修正本)《,经学今诠三编》,第174页。第五号简简首“原缺约八字,周凤五教授根据文义补三字”,姜广辉先生增补两字,见《经学今诠三编》,第179页,注7.
以上的补字原则,还可以表现为一种综合运用的补字方法,就是把楚简“古《诗序》”的思想性和《诗经》原诗的诗句、思想结合起来进行补字的方法。
运用这个方法可以用于在《诗经》原诗中无法找到原词、原句用来补缺的情况。如第12号简,姜广辉先生根据第14、12号前后简文以及《关雎》诗的诗义,补出“成两姓之”4字 ,如下:①姜广辉《:古〈诗序〉复原方案》(修正本)《,经学今诠三编》,第174页.
……两矣,其四章则俞矣,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好,反纳于礼,不亦能改乎?《樛木》福斯在君子,不□□□□,□□□□□
上博藏楚简“古《诗序》”第12号简后半段“《樛木》福斯在君子,不□□□□”中的缺字,被濮茅左先生补作“《樛木》福斯在君子,”,实际上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臆补。正如濮茅左先生所指出的,第12、13号简中都是一些句式相同的排比句:②濮茅左《:〈孔子诗论〉简序解析》《,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第19-20页.
《关雎》……,不亦××乎?《樛木》……,不亦××乎?《汉广》……,不亦 ××乎?《鹊巢》……,不亦 ××乎?《甘棠》……,不亦××乎?《绿衣》……,不亦××乎?《燕燕》
……,不亦××乎?第十三简③濮茅左先生在这里遗漏了“第十二简”的简号。根据濮先生提供的资料,这里应该标注的是“第十二、十三简”,而不只是“第十三简”.
这些排比句的特点是:每一句以一首诗的篇名开始,后面接上“不亦……乎”的问句。如果第12号简的前后文,确实像濮茅左先生所分析的那样,那么,他所补出的“《樛木》福斯在君子,也是能够自成其说的。
这一个补字原则,我们前面的例子已经谈到,就是:我们所补出的文字,应该遵循句式相同的原则;可以先观察上下文的句式,如果它们的句式相同,可对所残缺文字的相同句式部分,试加补出。
濮茅左先生根据这一补字原则,对“古《诗序》”中的有关句式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现按濮先生提供的材料,进一步总结出以下9种句式。
1.第 2简排比句式:“《 ×(×)》××也 ,多言 ……”,即:“《颂》,××也,多言……;《大雅》××也,多言……;《小雅》××也,多言……;《邦风》××也,多言……”④这里的名称和方式,都是仿造濮茅左先生文章中的例子归纳的。濮先生原称“排比式”,我们改作“排比句式”。参见濮茅左《:〈孔子诗论〉简序解析》《,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第19-20页.
2.第4、5简排比句式:“……其用心也将何如?曰:‘《××》是也’”,即:“……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其用心也将何如?曰:‘《小雅》是也’;……其用心也将何如?曰:‘《大雅》是也’;……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颂》是也。’”
3.第 10 简排比句式 :“《 ××》之 ×”,即:“《关雎》之攺(怡);《樛木》之时;《汉广》之智;《鹊巢》之归;《甘棠》之褒;《绿衣》之思;《燕燕》之情。”这种句式,又可以演化出不同的子式来,如第4式“第11简排比句式”和第5式“第16简排比句式”。
4.第11简排比句式:“《××》之×,则……矣”,即:“《关雎》之×,则……矣;《樛木》之×,则……矣;《汉广》之×,则……矣;《鹊巢》之×,则……矣;《甘棠》之×,则……矣;《绿衣》之×,则……矣;《燕燕》之×,则……矣。”②
5.第 16 简排比句式:“《 ××》之 ×,……也”,即:“《关雎》之×,×××也;《樛木》之×,×××也;《汉广》之×,×××也;《鹊巢》之×,×××也;《甘棠》之×,×××也;《绿衣》之×,×××也;《燕燕》之×,×××也。”②
6.第12、13简排比式:“《××》……,不亦××乎?”即:“《关雎》……,不亦××乎?《樛木》……,不亦××乎?《汉广》……,不亦××乎?……”②
7.第21简排比句式甲:“《××》吾×之”,即:“《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鳲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②
8.第 21 简排比句式乙:“《××》曰:‘……’,吾 ×之”,即:“《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
(变),以御乱”,吾喜之;《鳲鸠》曰:“其义一氏,心如结也”,吾信之……”②
9.第16、20简等排比句式:“吾以《××》得……,民性固然,……”,即:“吾以《××》得 ……,民性固然,……;吾以《××》得……,民性固然,……;吾以《××》得……,民性固然,……”②
以上这些句式,在楚简“古《诗序》”中都是非常醒目的,为我们的补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简“古《诗序》”是孔门诗教的重要经典。楚简“古《诗序》”残缺严重,本文对这篇楚简的编连和补字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的研究是初步的。濮茅左先生说,楚简的整理、复原“是一件非常艰巨、复杂的工作”⑤濮茅左《:〈孔子诗论〉简序解析》《,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第38页.,不去逐简、逐字编排整理,不能知道其中的甘苦,也不能认识、解决竹简编连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水平、条件等种种限制,我们并没有对各家之说作系统、全面的整理,而只是就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hu Bamboo Slip Version of the“Ancient Pre f ace to the Poetry”by Inserting M issing Characters
TANG Fei-qiong
(Yuelu Academ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hu bam boo slip version of the“A ncientPrefacetothePoetry”in the Shanghai M useum collection.It examines the transcrip tion w ith missing charactersof the broken bamboo slip s,and some p rogram s of inserting m issing characters by the rep resentable scholars.This article p roposes“putting quality before quantity”as a must p rincipal for inserting missing characters for the Chu bamboo slip text.It also p roposes p rincipalsof considering formatsof bamboo slips,numbersof the characters on each relevant bamboo slip,context of the broken bamboo slips,the intellectual logic of the text,and syntax of the related sentences.Acco rdingly,this article p roves the 9 types of syntax that may be directly used as evidence fo r inserting missing characters are reasonable.
Chu bamboo slips;AncientPrefacetothepoetry;Commentsonthepoetry by Confucius;Commentsonthepoetry;inserting missing characters
K877.5
A
1008—1763(2011)02—0034—07
2010-12-16
汤斐琼(1983—),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