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宇
(1.兰州城市学院简牍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2.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2)
简帛日书所见早期数术考述*
孙占宇1,2
(1.兰州城市学院简牍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2.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2)
简帛日书所见战国秦汉时期“禹步”之法主要用以出行厌禳、禁避盗贼、驱鬼去病、养生导引、祭祀先农等方面,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巫术形式;“反支日”禁忌以“相反”为主要特征,一月之内当有五个反支日;择吉“太岁”逆时针运行于四仲之间,每年轮回三圈,主要用以选择移徙和修造方位,与纪年“太岁”名同而实异。
简帛日书;数术文化;战国秦汉史
战国秦汉时期,上承殷周春秋宗祝史卜之余炽,下依阴阳五行、神仙方术之泛滥,以日书为代表的择日、厌禳之术非常发达,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数术书有190家,2582卷,从书名来看其中相当一部分应与日书有关,但这些著作早已散亡殆尽,后人无从得见。所幸自1975年睡虎地秦简日书出土以来,全国范围内已有近20批日书面世,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的数术文化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本文试对各地简帛日书所涉及的一些早期数术进行初步考察,以窥当时数术文化之盛,并就教于方家。
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额济纳汉简等多批日书及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马王堆汉墓帛书“养生方”、“五十二病方”、张家山汉简“引书”中都有不少关于禹步的内容。汉扬雄《法言·重黎》云:“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晋李轨注:“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①《扬子法言》卷10《重黎》,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8页.可见禹步乃是巫者仿效大禹行走姿态而作的一种步法。魏晋以后,这种步法被纳入道教系统,成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②《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道藏第28册,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398页.在各种仪式和法术中都有用及。但禹步的早期功用有哪些?各种道教文献均不甚明了。以下试作梳理:
(一)用于紧急出行时辟除道路
放马滩秦简日书中有一种与出行有关的法术,题为“禹须臾·行不得择日”,其文云:
“禹须臾行不得择日:出邑门,禹步三,乡(向)北斗质,画地,视之[曰]:‘禹有直五横,今利行,行毋(无)咎 ,为禹前除道’。”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年,第86页。其中“道”字,原释文作“得”,今据图版改正。标点为笔者所加,下同.
类似的内容又见于睡虎地秦简日书及额济纳汉简日书残册,均无标题,前者云:
“行到邦门困(閫),禹步三,勉一步,謼(呼)曰:“皋,敢告曰:某行毋(无)咎,先为禹除道。”即五画地,掓其中央土而怀之。”④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223页.
后者云:
“欲急行,出邑门,禹步三,唬皋,祝曰:土五光,今日利以行,行毋(无)死。已辟除道,莫敢义(我)当,狱吏、壮者皆道道旁。”⑤魏坚主编《额济纳汉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4页.
“须臾”是秦汉之际的一种方术流派。《后汉书·方术传》李贤注曰:“须臾,阴阳吉凶立成之法也。”⑥《后汉书》卷82《方术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2703-2704页.从放马滩秦简“行不得择日”及额济纳汉简“欲急行”等语来看,上录三段简文所述当是一种在来不及选择吉日的紧急情况下出行时所采用的厌禳巫术。其施行过程大体一致:出行者走到邑门(睡简作“邦门”),先行“禹步三”(睡简还需“勉一步”,即急行一步),面向北斗(睡简、额简无此动作,但需“呼皋”或“唬皋”,即长呼一声),再“画地”(额简中“土五光”一语也疑与“画地”有关),最后以“为禹前除道”(睡简作“先为禹除道”,额简作“已辟除道”)的名义祝祷一番。在上述巫术仪式中,三个禹步动作均置于首要位置。
(二)用于行途夜宿中禁避盗贼及虎狼
马王堆汉墓帛书“养生方·走方”中有一条也涉及到禹步之术。其文云:
“一曰:行宿,自呼:‘大山之阳,天□□□,□□先□,城都不完,□以金关。’即禹步三,曰以产荆长二寸周昼画中。”⑦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养生方释文注释》,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16页.
以上“走方”,整理小组认为是“疾行善趋之方”。但《抱朴子·登涉》中有一条暮宿山中避盗贼及虎狼的禁方,与此条十分相似。其文云:
“若暮宿山中者,……又法,以左手持刀,闭炁(气),画地作方,祝曰:‘恒山之阴,太山之阳,盗贼不起,虎狼不行,城郭不完,闭以金关。’因以刀横旬日中白虎上,亦无所畏也。”⑧《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卷17《登涉》,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年,第313页.
上文称暮宿山中者画地为防,置身其中,念动咒语,就可以禁避盗贼、虎狼的伤害。今按:《抱朴子·登涉》专述登山涉水及隐居山泽所用各种择日之术和禁避之方,其中亦提及“禹步”之法可以用来隐身,使“人鬼不能见”,以免遭到祸殃,并称“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不独此事也”⑨《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卷17《登涉》,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年,第303页.。可见此禁方也不排斥禹步。
前引马王堆帛书“走方”亦用于行途夜宿中,且其咒语及画地之法都与《抱朴子》基本一致。由此观之,这一“走方”恐怕也是古人用于行途夜宿中禁避盗贼、虎狼侵害的禁方,而非“疾行善趋之方”。“禹步三”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用于驱除鬼魅,袚除疾病
在古人心目中,许多疾病都是由鬼怪作祟引起的。睡虎地秦简日书“病”、“有疾”等篇中说“父母”、“王父母”等死后常常化为“外鬼”、“室鬼”、“中鬼”等鬼魅祸害百姓,使人生病。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也提到“狐”、“陼父陼母”、“漆王”等不少鬼怪都可以给人造成病痛。因此,驱除鬼魅就成为古人治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提及禹步的共有六处,都是用来驱邪治病的。周家台秦简“病方”中也有七条用禹步为人治病的例子,现录其中两条如下:
“已龋方:见车,禹步三步,曰:‘辅车车辅,某病齿龋,笱(苟)能令某龋已,令若毋见风雨。’即取车辖,毋令人见之,及毋与人言。操归,匿屋中,令毋见 ,见复发。”
“病心者,禹步三,曰:‘皋!敢告泰山,泰山高也,人居之,□□之孟也。人席之,不智(知)岁实。赤隗独指,搕某叚(瘕)心疾。’即两手搕病者腹,[曰]‘而心疾不智(知)而咸戜’,即令病心者南首卧,而左足践之二七。”①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编《关沮秦汉墓简牍》,中华书局2001年,第130-131页.
上文透露,巫医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均需先行三个禹步,再辅之以咒语和其他巫术动作(如“两手搕病者腹”、“令病心者南首卧,而左足践之二七”)及行为禁忌(如“毋令见”、“毋令人见之,及毋与人言”),必要时还需配合以某些厌胜之物(如车辖)。
古人也常借助禹步等法术来预防因长途跋涉而产生的脚痛。马王堆汉墓帛书“养生方·疾行方”云:
“行欲毋足痛者:南乡(向)禹步三,曰:“何水不截,何道不枯,气我□□”末即取突墨□□□□□内(纳)履中。”②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四)·养生方释文注释》,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16页.
上文称出行者只需向南方走三个禹步,祝祷一番 ,再取“突墨”(即“灶突墨”,今称“灶心土”,为各种方术常用厌胜之物)放在鞋中就可以避免脚痛。
周家台秦简中还有一条可能是用禹步等法术为马治病的兽医方,其文云:
“马心:禹步三,乡(向)马祝曰:‘高山高郭,某马心天,某我已之,并□侍之。’即午画地,而最其土,以靡其鼻中。”③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编《关沮秦汉墓简牍》,中华书局2001年,第132页.
古者巫医不分,故医术亦多为巫术,《普济方》云:“禁病则皆须禹步”④《普济方》卷269《禁符门·禁鬼邪法》,(台北)文渊阁四库全书.,道理即在于此。
(四)用于养身导引,强健体魄
张家山汉简“引书”所见禹步还可用于养生导引。其文较长,此处只录首尾:
“闭息以利交筋,堂落以利恒脉,……禹步以利股间,前厥以利股厀(膝),反掔以利足蹢, 指以利足气,敦蹱(踵)以利匈(胸)中,此物皆三而已。”⑤张家山247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张家山汉墓竹简》(释文修订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84页.
上文讲述“闭息”、“堂落”等各种导引之术的不同作用,其中“禹步”法有利于“股间”的锻炼。
(五)用于祭祀先农神
周家台秦简所见禹步之法可用于祭祀先农神,为其他材料所无。其文曰:
“先农:以腊日,令女子之市买牛胙、市酒,过街,即行拜,言曰:‘人皆祠泰父,我独祠先农。’到囷下,为一席,东乡,三腏,以酒沃,祝曰:‘某以壶露、牛胙为先农除舍。先农苟令某禾多一邑,先农恒先泰父食。到明出种,即□最富者,与皆出种’。即已,禹步三,出种所,曰:‘臣非异也,农夫事也。’即名富者名,曰:‘某不肠其富,农夫使其徒来代之。’即取腏以归,到囷下,先侍豚,即言囷下曰:‘某为农夫畜,农夫苟如□□,岁归其祷。”即斩豚耳,与腏以并涂囷廥下。恒以腊日塞祷如故。”⑥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编《关沮秦汉墓简牍》,中华书局2001年,第132页,标点有所改动.
上文所述为腊日酬报先农神的祭祀仪式,祭祀场合主要在“囷下”,即“种所”,东向设祭席,祭品有“牛胙”、“酒”等,其核心环节是反复向先农神祷告(共四次 ,分别在“过街”、“囷下”、“出种所”、“到囷下”),祈求五谷丰登,大富大贵,最后再次斩豚耳献祭。整个仪式显得十分隆重,而“禹步三”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禹步这种法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被数术家们广泛运用于出行厌禳、禁避盗贼、驱鬼去病、养生导引、祭祀先农等各种活动中。但在这些活动中,禹步还必需辅之以祝祷仪式、厌胜之物(或祭品)以及其他动作才能产生效力,实际上不是一种独立的巫术形式。
“反支”,又称“反枳”或“反只”,是一种依据日支推测行事吉凶的择日项目。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孔家坡汉简、香港中文大学藏汉简等几种日书以及各地所出两汉历谱中都有不少关于反支的内容。
(一)“一月当有三反支”辨
睡虎地秦简“反支”篇云:
“子丑朔,六日反枳(支)。寅卯朔,五日反枳。辰巳朔,四日反枳。午未朔,三日反[枳]。申酉朔,二日反枳。戌亥朔,一日反枳。复卒其日,子有(又)复反枳。一月当有三反枳。”⑦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227页.
对于简文中“一月当有三反支”一句,研究者有不同认识。李学勤先生认为其中“三反支”当为“五反支”之误①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P147.。刘乐贤先生则从“复卒其日,子有(又)复反支”的解读出发 ,认为“《日书》‘一月当有三反支’的话也是正确的”,并指出:“我们怀疑,最初的反支日可能是一月五反支,到睡虎地秦简《日书》时代的一月三反支乃是为了减少每月中反支的数目而做的调整。到汉代,又恢复了原来的规定。”②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303页.
近期公布的放马滩秦简及孔家坡汉简“反支”篇中对于反支日的规定十分清楚。前者云:
“子朔巳亥,丑朔子午,寅朔子午,卯朔丑未,辰朔丑未,巳朔寅申,午朔寅申,未朔[卯酉,申朔卯酉,酉朔辰戌,戌朔辰戌],亥朔巳亥,是胃反只(支)。”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年,第93页。其中“只”字,原释文直接写作“支”,今据图版改正.
上文大意为若朔日为子,则该月巳、亥二日为反支;若朔日为丑,则该月子、午二日为反支……。其中的反支日实际上是在顺序上相隔六位的六对日支。举例来看,若朔日为亥,则当日为反支日,其后该月第七日巳、第十三日亥、第十九日巳、第二十五日亥均为反支日,可见上文中一月有五个反支日。但放马滩秦简与睡虎地秦简年代大致相同,反支日数目不至于出现大的差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们不妨看看反支日的确切含义:
孔家坡汉简中有“日廷图”多幅,《论衡·诘术》云:“日廷图甲乙有位,子丑亦有处,各有部署,列布五方,若王者营卫,常居不动。”④《论衡·诘术篇》,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43页.其中干支与方位的配置是固定不动的,类似于后来的式盘,如下图:
图1 “日廷图”
可见所谓“反支”,就是在方位上互相“对冲”的六对地支,即巳与亥、子与午、丑与未、寅与申、卯与酉、辰与戌。每一对反支日在顺序上相隔六位,一月三十天之中正好有五个反支日。
若这一理解不误,则睡虎地秦简中对反支日的规定宜做如下理解(以朔日为子为例):若朔日为子,从子位数起第六日巳为反支,由于反支是一个“对”的概念,此处已暗含了与巳对应的另一个反支日亥,而这个亥又是从巳位数起第六日,再从亥位数起,第六日仍为巳,余可类推。因此,睡虎地秦简所见一月之中也有五个反支日,其文中“一月当有三反支”为“五反支”之误的可能性较大。
(二)反支日禁忌
关于反支日禁忌,睡虎地秦简无载,孔家坡汉简中则有一些说明。其文云:
“反支日,入一出百,出一入百。”⑤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43页.
上文过于简略,难详其意。相比之下,放马滩秦简中的记载较为完备,其文云:
“以徙官,十徙;以受忧者,十喜;以亡者,得十;毄囚,亟出。不可冠带、见人、取妇、嫁女、入臣妾及田。”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年,第93页,其中“受”字,原释文作“ ”,今据图版改正.
此条简文编号为乙128,紧随上引推算反支日的一段文字之后,无疑是反支日禁忌。其禁忌以“相反”为主要特征,如“以徙官十徙”、“以受忧者十喜”、“以亡者得十”、“毄囚亟出”等。放马滩秦简中还有两条简文与此条类似,其文为:
“生歌乐鼓瑟,杀畜生见血,人死之。利以出,不利以入,得一失十,以受贺喜,十忧;以去入官者,必去 ;以敺 ,治人。”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年,第102页。其中“受”字,原释文作“叟”,今据图版改正.
“所环耳,以责不得,以讼不克,直□目,虽(唯)利于起事。”⑧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年,第103页。其中“虽”字,原释文作“是”,今据图版改正.
其中“利以出不利以入”、“得一失十”、“以受贺喜,十忧”、“以去入官者,必去”、“以欧,治人”、“以责不得”、“以讼不克”等语的含义亦以“相反”为主要特征,我们怀疑这两条简文也属于“反支”篇,应当编缀于乙128号之后。
香港中文大学馆藏汉简中也有一条简文与上引各条类似。其文为:
“出一得十,亡人环(还)反(返),以史(事)忧者得憙,去官十迁。”①陈松长《: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专刊之七,2001年,第31页.
此条简文原归于“稷辰”篇下,上下文不详,但从内容来看,似为反支日禁忌。
传世文献中还有一些与反支日禁忌有关的零星记载。整理如下:
《汉书·游侠传》载:“及王莽败,二人俱客于池阳,(张)竦为贼兵所杀。”注引李奇曰“竦知有贼当去,会反支日,不去,因为贼所杀。”②《汉书》卷92《游侠列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714页.
《后汉书·王符传》载:“明帝时,公车以反支日不受章奏。”③《后汉书》卷49《王符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1640页.
成书于汉代的医书《黄帝蝦蟆经》载:“凡反支日,子丑在朔六日反支,……戌亥在朔一日反支。右日不灸刺、服药。大凶。”④《黄帝蝦蟆经·附录》,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7年,第60页.
以上可见汉代还有反支日不可出行、奏章、服药、灸刺的风俗。
孔家坡汉简“时”及放马滩秦简“咸池会月”两篇分别记述了以“大时”、“咸池”等神煞占卜移徙及修造方位吉凶的选择术,都与“太岁”有关,实为同一数术。
(一)大时、咸池与太岁
孔家坡汉简“时”篇云:
“正月,小时居寅,大时居卯,不可东徙;二月,小时居卯,大时居子,不可北徙;三月小时居辰,大时居酉,不可东〈西〉徙;四月,小时、大时并居南方,不可南徙;五月小时居午,大时居卯,不可东、南徙……”⑤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41页。标点有所改动.(下文残断)上文中大时逐月所居之向分别为卯(东)、子(北)、酉(西)、南、卯(东),该月移徙所忌之向也分别是东、北、西、南、东(还包括南),从中我们容易看出这种选择术是以大时所居之向为凶辰的。这些情况与《淮南子·天文训》中的有关记述十分类似。其文云:
“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咸池为太岁,二〈正〉月建〈起〉卯,月从右行四仲,终而复始。太岁迎者辱,背者强,左者衰,右者昌;小岁东南则生,西北则杀,不可迎也,而可背也,不可左也,而可右也,其此之谓也。大时者,咸池也;小时者,月建也。”⑥《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2页。张培瑜先生曾指出其中“二月建卯”系“正月起卯”之误,其说见张培瑜《出土汉简帛书上的历注》,国家文物局出土文献研究室编《出土文献研究续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138页.
“小时者,月建也”,古人以斗杓所指之辰谓之斗建,也称月建,“斗杓为小岁”,故上文揭示小时与月建、斗杓、小岁为同一概念;“大时者,咸池也”,时者岁也,大时即太岁,“咸池为太岁”,故大时与咸池、太岁也为同一概念。小时正月从寅位起顺行于十二辰,一年轮回一圈;大时正月从卯位起逆行于四仲,一年轮回三圈。可用下图表示:
图2 小时运行示意图
将“时”篇与图二、图三比较,其中小时与小岁、大时与太岁的运行规律完全相同,“时”篇认为大时所居之向不利移徙,也与《天文训》中“太岁迎者辱”的说法一致。其他典籍所见太岁禁忌亦多与移徙有关,《荀子·儒效》云:“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面东而迎太岁,至汜而汎,至怀而坏,至共头而山坠”,①王先谦《: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第1辑,中华书局1988,第134-135页.其文认为行军忌向太岁之位;《论衡·难岁》:“《移徙法》云:‘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②《论衡·难岁篇》,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40页.其文又认为太岁所居、所对都是移徙之凶辰。
图3 大时运行示意图
“太岁”在后世被认为是一个与修造有关的凶煞,俗语“太岁头上不可动土”即是其说。前人在解释这一“太岁”时往往将它对应于“摄提格”、“单阏”等纪年名称或某种在民间叫做“太岁”的真菌类植物,此说或可商榷。放马滩秦简“咸池会月”篇中提及一种修造方位禁忌,正与太岁有关。其文云:
“正月东方,四月南方,七月西方,十月,凡是是咸池会月殹。不可垣其乡(向),垣高厚,死。取谷兵,男子死。垣坏,女子死。”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年,第94页。其中“垣坏”之“垣”字,原释文作“谷”,今据图版改正.
上文所述为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等四个月中修建宅院外墙的方位禁忌。其中“咸池会月”一词难解,但图二、图三显示在某些特定月份里会出现大时、小时同在某一方位的情况,即:正月大时居卯,小时居寅,二者并在东方;四月大时居午,小时居巳,二者并在南方;七月大时居酉,小时居申,二者并在西方;十月居子,小时居亥,并在北方。这说明“咸池会月”之“会”,就是大时和小时会合于某一方的意思,原简“十月”下脱“北方”二字,当可据补。
上文虽未明言咸池就是太岁,但其中各月所忌修造方位与孔家坡汉简“时”篇及《淮南子·天文训》所见当月大时(太岁)所居无不相合,前文又揭在某些数术文献中咸池与太岁、大时实为同一概念,则将此处“咸池”也理解为太岁似无太大问题。若此说可以成立,上引“咸池会月”篇当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篇有关太岁修造禁忌的文献了。
(二)择吉太岁与纪年太岁
古有“太岁纪年法”,乃是将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份由东向西配以十二辰,再虚拟一个与岁星运动方向相反的“太岁”,自东而西运行于十二辰之间,年行一辰,十二年行一周天。《尔雅·释天》云:
“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中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纪年法中的太岁运行规律,如下图所示:
图4 纪年太岁运行示意图
前文所见择吉术中的太岁与纪年法中的太岁有所不同。择吉太岁逆时针运行于四仲之间,每年轮回三圈,而纪年太岁顺时针运行于十二辰之间,每十二年轮回一圈,二者名同而实异。究其原委,择吉术中的“太岁”与小岁对应,取意来自“时”,“时”分为大时与小时,“岁”分为太岁与小岁,其实是一样的。纪年太岁取意来自岁星,乃是古人为纪年方便而假设的一个与岁星反相运动的虚拟星体,又称“岁阴”、“太阴”、“摄提”等。后世不明此理,常以纪年太岁来附会择吉太岁,每每令人大惑不解。当代辞书《辞源》、《中国方术大辞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中“太岁”条下或将二者混为一谈,应当予以澄清。
A Stuy of Early Numerology:Based on the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ts for Selecting Dates
SUN Zhan-yu1,2
(1.Institute of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 ts,Lanzhou City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2.Center of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 t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From the Bam boo and Silk manuscrip ts fo r selecting dates w e can see that the w izardry of“Yu-bu”had not been developed into an independent sorcery fo rm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Qin-Han Dynasty,It usually used to p ray for trip,avoid the robber damage in travel,drive the devil to eliminate diseases,exercise to keep health and offer sacrifices to the god named“Xian-nong”;Themain feature of the“Fan-zhi days”taboo is“contrary”,there are five“Fan-zhi days”in each month;The“Tai-sui”for picking auspicious things moves counterclockw ise between east,north,west,and south,It revolves three times each year,mainly used to choose direction of m igration and building,We can no t confused this“Tai-sui”w ith the“Tai-sui”fo r reco rding the years.
the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 ts for selecting dates;culture of divination;history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Qin-Han Dynasty
K877
A
1008—1763(2011)02—0028—06
2010-12-1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08JZD0036);第4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00471147)
孙占宇(1971-),男,甘肃永登人,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简帛文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