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

  • 《西厢记》用典之探析
    030031)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对诗词与典故的运用颇为自然准确,整个意境恰浑然一体。本文以《六十种曲西厢记(北)》为本,将剧中出现的经典、典故、诗词逐一制表,以窥《西厢记》语言之精妙与王实甫创作之才思。一、经典之运用表1 -1《西厢记》经典之运用此处所谓“经典”乃以四库目录分类法为据,专指经部类典籍。从上表可知,王实甫对典籍的运用基本上遍及经部各类而尤以《论语》《诗经》为最,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金元时期,文人依然受到了中原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并将

    今古文创 2022年44期2022-11-21

  • 子弟书《西厢记》中的文化认同
    被多次改编。与王实甫的《西厢记》相比,子弟书中的“长亭送别”情节集中体现了清代人普遍的文化认同。①一、子弟书与王实甫《西厢记》中礼文化的差异崔、张故事最早源于唐朝。元稹《莺莺传》的主题是始乱终弃,董解元改编后,崔、张的形象更加鲜活。王实甫的《西厢记》改变了原作的悲剧结局,同时将主题上升到反对封建道德礼教的高度。子弟书作品大多以王实甫版《西厢记》为底本进行改编,但也呈现出较大差异。王实甫的《西厢记》受礼教束缚较深,子弟书中礼教的影响相对较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名作欣赏 2022年36期2022-02-10

  • 作家叶开谈《西厢记》:《西厢记》是为读者和观众写的
    离的故事。元代王实甫将其改编成《西厢记》,崔张二人终成眷属,影响更大。后来,戏曲、影视、话剧等,对《西厢记》有多种演绎。叶开先生与《西厢记》的初遇,可追溯到他小学三年级——京剧版电影《红娘》上映时。那时,电影于叶开而言,是个新鲜事物。观看《红娘》的场景,他已然记不大清了。红娘和小姐崔莺莺老旧的妆容却至今令他记忆犹新。上了大学,文学史课上,老师讲到元曲,《西厢记》又闯进叶开的视野。本期,我们与叶开先生一起走进《西厢记》的世界。十几岁:您初次阅读王实甫的《西厢

    十几岁 2021年33期2021-12-21

  • 论《西厢记》的情礼妥协与人伦重建
    了眷属”(2)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第252页。。其实,崔、张二人的越轨行为皆发生在老夫人许婚又赖婚之后,他们的叛逆仅限于与自身相关的爱情,从未真正突破传统礼教,而最终张生考取功名与莺莺喜结连理的结局,亦是对礼教挑战的失败。情与礼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的,查洪德先生曾指出:“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就一定不依照礼法成婚;依照礼法成婚的男女,一定是没有感情的?没有这样的逻辑。”(3)查洪德:《元杂剧的淑世精神与社会重建意识》,

    殷都学刊 2021年2期2021-11-27

  • 官场失意,文场得意
    大多是寂寞的,王实甫也不例外。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许多年来,没有人能完全说清楚。结合《录鬼簿》《元史》及王实甫的《退隐》散套,我们可以给他的生平画个大概轮廓:他姓王,名德信,元代大都(今河北保定市定兴县)人。关于王实甫的故居,有两种说法,一是究室村,另一是易上村。他约出生于公元1255至1260年,曾做过某地县官,声誉很好。后升任到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与台臣议不合”,他四十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的性格大约正直不阿,所以为老百姓所喜爱,但不善逢迎上司。像不

    十几岁 2021年33期2021-11-22

  • 一样花开香不同
    准的古典写法。王实甫借用这个故事著成《西厢记》,它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作品,王实甫仅凭此一部作品,在古代戏曲文学领域中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古代的爱情小说中才子佳人一见面必是一见钟情,甚至不见也钟情。元稹的《莺莺传》中张生初见莺莺时也是因为她“颜色艳异,光辉动人”而被吸引。《西厢记》也是写的一见钟情,但是王实甫却有不俗的写法:张生初见莺莺便感叹“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这和《红楼梦》中宝黛初见面时宝玉说的第一句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名家名作 2021年1期2021-11-13

  • “类张者”与“类孙者”:镜像角度下郑恒形象发微
    情感因素。由于王实甫生平资料的匮乏,无法直接进行历史与文本的对比衔接,却可通过文本内部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与考察,这主要体现为郑恒与张生、孙飞虎两者的形象互见。本文运用叙事学二元对立理论,以镜像入手分析郑恒形象与张生和孙飞虎的异同,探寻其“类张者”与“类孙者”倾向。并将这一形象与现今可考的作者生平相关联,探寻其形象背后的现实隐喻意味,在此基础上通过心理分析,探寻作者创作这一形象的内在心理诉求,以此作为依据“以文证史”,为王实甫的生平研究提供文本的旁证。一、“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2021-11-13

  • 霜林醉(下)
    1281年),王实甫就任崞州县尹,秩六品。自定兴连日兼程,往西北而去,一路风雪,行走十分艰难,翻过五台山,走了半个多月才到崞县地面。这天走过一座石桥,听当地人称做普济桥,桥身用行錾石和雕刻石砌成,桥的两边雕有石狮头,还有故事人物、蛟龙出水的浮雕,典雅古朴,精巧别致。王实甫顾不得远途劳累,跳下马来兴奋地赞道:“真乃神工也。 ”添书见他桥上桥下看了好一阵,便催促:“公子,您就是这方的主子了,还怕将来少得了看它?走了这些天,手脚都快冻裂了,还不赶紧进城去找到您那

    黄河 2021年1期2021-02-25

  • 凄美缠绵伤别离之绝唱
    中为了让学生对王实甫的戏剧语言艺术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剧中曲词做深入浅出解析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古典诗词中与之相关的名诗锦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更细致、更深刻地挖掘王实甫魅力无穷的戏剧语言艺术。一、情景交融,渲染意境情景交融是古典诗词基本的抒情手法,“自古逢秋悲寂寥”,用萧瑟的秋景表现伤离别之情更为历代诗人所常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在《雨霖铃》开篇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深秋时节凄清的图景,为下文一对情侣缠绵的别离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8期2020-12-29

  • 蒲之华
    息地生长爱情。王实甫来了,他亦从长安来。他在宦海中游荡,却和王之涣一样,慕蒲州之名,他来时,元稹早已故去,《莺莺传》却象蒲草一样结满果实,唐传奇盛名日炽,莺莺与张生从鼓子词和诸宫调中翩然入世,与世间烟火男女一起悲喜。他熟知这些前尘往事,于是“高抄起经纶大手”登临普救。他在莺莺塔下流连,他在西厢徘徊,他低头在红墙绿树中沉吟,他甚至在寺内抚琴弹奏一曲《霓裳羽衣序》,琴声如箭,射向佛塔,又回传,一声一弦入肺腑,心动莫名,转弹一曲《凤求凰》,张弦代语,欲诉衷肠,何

    小品文选刊 2020年12期2020-12-23

  • 蒲 之 华
    息地生长爱情。王实甫来了,他亦从长安来。他在宦海中游荡,却和王之涣一样,慕蒲州之名,他来时,元稹早已故去,《莺莺传》 却象蒲草一样结满果实,唐传奇盛名日炽,莺莺与张生从鼓子词和诸宫调中翩然入世,与世间烟火男女一起悲喜。他熟知这些前尘往事,于是“高抄起经纶大手”登临普救。他在莺莺塔下流连,他在西厢徘徊,他低头在红墙绿树中沉吟,他甚至在寺内抚琴弹奏一曲《霓裳羽衣序》,琴声如箭,射向佛塔,又回传,一声一弦入肺腑,心动莫名,转弹一曲《凤求凰》,张弦代语,欲诉衷肠,

    小品文选刊 2020年23期2020-12-22

  • 霜林醉(上)
    王逖勤的二儿子王实甫,字德信,此时年方十九,自幼清峻颖悟,读书过目辄成诵,再也不忘。父亲逖勤将他送到邢台有名塾师董朴那里求学,不觉已有数年。这个冬天更是连日苦读,未曾归家。此时公子双手相拱,叫一声乔叔。乔叔是府上老管家,看着公子从小长大,笑道:“恭喜二公子! ”公子不解:“实甫何喜之有? ”乔叔道:“公子见过老爷夫人便知道了。”庭院里打扫得十分洁净,几株腊梅花苞依在,伸向天空的枝丫绽放着小小花朵,一院芳香。公子快步走进后院,随着一声大叫:“娘!娘! ”屋里

    黄河 2020年6期2020-11-18

  • 《西厢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厢记》的创作者王实甫,出生在南宋末年的燕京,当时蒙古人统治北方已有数年,汉人在蒙廷入朝为官,也不再是多么难堪的事。而王实甫的父亲,便是朝中一员。良好的家世让王实甫的童年足够安稳,也让他有机会读书学文。待他长成少年,开始懂事之时,南宋已经灭亡,燕京也变为了大都。再加之他从小生性浪漫,不受约束,长大后又爱上了赏识评画,看剧听戏,所以在其后来的作品里,并没有那么多国破家亡的沉重,文风也较一些愤世嫉俗的杂剧家更为单纯的浪漫与自由。虽然王实甫无心钻研为官治世之术,在

    阅读时代 2020年3期2020-09-10

  • 另一种西厢风情
    【摘 要】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是古代经典爱情剧作,崔莺莺与张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也传为佳话。倘若改写结局,让张生始乱终弃或者让红娘加入组成三角关系,于人物形象、价值取向、主题思想各方面又形成另一种风情。【关键词】王实甫;《西厢记》;结局改写中图分类号:I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2-0033-01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因文辞华美被誉为“花间美人”,是元杂剧的巅峰之作。作者秉承着“

    戏剧之家 2020年22期2020-09-02

  • 比大海更幽深(创作谈)
    文清丽近日重读王实甫的《西厢记》,原来最爱的《长亭送别》一折忽然不怎么打动我了,让我着迷的是另一出《闹简》。张生病了,莺莺让红娘去看他。张生让红娘给莺莺捎来情书,莺莺扔信训斥红娘,说你去告诉张生我跟他只有兄妹之情,还说自己要写信骂张生。当红娘得知莺莺信的内容是约张生花园相会,感觉受骗,很是委屈。晚上,莺莺到花园烧香,听翻墙而过的张生说红娘已知他们相会之事,瞬间变脸。红娘生气莺莺对她的不信任,便坐山觀虎斗,当莺莺为难,又替她遮掩,维护了莺莺的形象。《西厢记》

    福建文学 2020年1期2020-08-06

  • 王实甫《西厢记》文本探微
    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在继承唐宋诗词优美语言的基础上,结合元代民间生动的口语,创作出了流传百年的佳作——《西厢记》。该著作语言优美,塑造的艺术形象脍炙人口,同时开创了新的故事模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过因为舞台限制等因素,在情节关目处理上有些地方还不够严谨。关键词:王实甫 《西厢记》 文本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为我们留下了流芳百世的《西厢记》,为我国历史文化发展再添一抹风景,元曲也成为后人对元代文化发展最深刻的记忆。《西厢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以其文笔

    参花(下) 2019年12期2019-12-19

  • 怎一个“愁”字了得?
    引人遐思。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相思流下的泪水竟然可以溢满黄河,泛滥成灾,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把离别之愁渲染到了极点。愁有广度。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春草之一望无际,象征离恨之绵绵而远;春草之随处而生,象征离恨之浩渺无垠。词人借助春草这一形象比喻,写出了离愁之广袤。南宋辛弃疾的《鹧鸪天·三山道中》:“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词人将愁比作浩浩长天,无边无际,给人以新奇的审美感

    课外语文·中 2019年10期2019-11-28

  • 我想让小说变得复杂些
    鬼恋情。一个叫王实甫的、做着作家梦的青年人,在地铁偶遇了一位叫崔莺莺的绝色女子,他们一夜缠绵后,女子不知所终,但王实甫已经爱上她,为此,他找到了崔莺莺的出生地,但那里只有一块她的墓碑。写这个小说的想法起于很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穿过乌鲁木齐的一个地下通道,当时是晚上,通道里灯光昏暗。当我转过弯道,里面不知多久换了一张古装仕女的广告招贴,我抬头一看,女子神态迷人,活灵活现,宛若真人。我停步端详,竟为一种已逝的古典之美感伤了良久。当时的感觉一直未能忘怀。到成都后

    绿洲 2019年2期2019-11-13

  • 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突破
    摘要: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之所以有其震撼人心的力量,不仅仅在它思想上的突破,还在于它故事情节的创新、结构安排、戏剧冲突、人物塑造等诸方面的独特魅力,其在思想上和叙事艺术上,都有开拓与思考,对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关键词: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艺术成就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自从它问世以来的七百年间,一直传诵不绝,上演不衰,它强烈的反封建主题固然赢得了人们的共鸣。但是《西厢记》之所以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它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为

    广告大观 2019年5期2019-09-10

  • 王实甫戏剧的造语特色
    宋雨馨摘要:王实甫是元杂剧“文采派”中的代表人物,其语言具有如下特点:辞章华美,口语朴素直白,人物个性生动立体,堪称元代戏剧语言继承与发展的里程碑。其将曲文改写,使之既上承唐宋诗骚之风韵,又辅之以口语宾白入戏,使得作品兼具艺术性和生活气息,一洗前人作品流于粗滥的文风。本文拟从王实甫戏剧语言特点表现、戏剧语言形成原因、戏剧语言成就与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王实甫的戏剧语言特色。关键词:王实甫;戏剧;语言;典雅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8期2019-09-10

  • 鉴赏《长亭送别》四曲领略“文采派”王实甫
    是元代大戏曲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被郭沫若称为元代文学中“最完美”,“最绝世”的“女孩儿”,被金圣叹称之为“千古妙文”,赵景深甚至认为《西厢记》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其实《西厢记》深深的影响了《红楼梦》的成书,《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的情节,更是被人视为曹雪芹的“向经典致敬”。苏教版《长亭送别》节选前后四曲,被视为节选中的经典。《端正好》,《滚绣球》,《一煞》和《收尾》这四支曲子就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仔细欣赏、分析这四支曲

    高考·中 2019年5期2019-09-10

  • 王实甫戏剧的造语特色
    541006)王实甫生于大都,是被人熟知的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年轻时蹇于仕宦生涯,后流连于教坊、勾栏,熟谙官妓生活,创作了诸多儿女风情戏,在散曲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如《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造语旖旎婉转,运用“水粼粼”、“绵滚滚”、“脸醺醺”多处叠字,突出表现了主人公愁眉不展,整人以泪洗面怀念远人的相思挚情。在明清曲论家的眼中,元代剧作家成就最为突出者有此六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和乔吉。1927年,郑振铎提出了“元曲六大家”之说。王实甫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8期2019-06-26

  • 浅谈苏州弹词改编本《西厢记》
    西厢记》主要以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元稹的《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参考,为适应演出效果,再进行唱词、情节和表白的改编和创造,形成苏州评弹的经典曲目之一,杨振雄本《西厢记》是弹词本的集大成者,其语言之雅、内容之精,在弹词文本史上实属鲜见。【关键词】《西厢记》;苏州评弹;杨振雄;王实甫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021-02《西厢记》的故事源于唐代传奇,后经

    戏剧之家 2019年3期2019-03-29

  • 浅谈《西厢记》里的喜剧元素
    感受得益于作家王实甫高超的喜剧创作手法。”②这两位前人的见解独到,引经据典,让我极为赞同。但我认为,二者都只是较为笼统地概括了文章,却没有落实在《西厢记》的文本细节上。因此,本文希望重点探讨《西厢记》里具体的喜剧元素,以及王实甫喜剧性创作的原因。一般读者初看《西厢记》,会被其中穷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会体会到在中国古代礼教社会的背景下对年轻人自由婚姻的制约,以及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而我对《西厢记》则有颇为不同的阅读体验,即《西

    长江丛刊 2018年34期2018-12-19

  • 也论王实甫与“元曲四大家”
    张含摘要:王实甫及其《西厢记》从古至今都拥有极高的评价和关注度,而王实甫却未被列入“元曲四大家”,明清戏曲家对此有过诸多争论,个中缘由值得进一步探究。尽管如此,王实甫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并不会因此受到质疑,也不会妨碍《西厢记》成为经典。关键词:王实甫;西厢记;元曲四大家元代王实甫所作杂剧《西厢记》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称其为“天下夺魁”之作,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它“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

    北方文学 2018年14期2018-07-13

  • 王实甫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秀的戏剧作品。王实甫作为戏曲界的一座明星,是戏曲研究跨不过的一座大山,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更是具有超时代的进步性,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从王实甫作品中女性形象形成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进行溯源分析;阐述王实甫现存所有的杂剧作品中具体的女性形象特点。关键词:王实甫;女性形象;一、王实甫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溯源文化的繁荣总是伴随着社会巨大的变动。戏曲的发展高峰在元朝,而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中原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4期2018-06-11

  • 《西厢记》中的闲笔妙用
    用到戏剧中,从王实甫的创作观角度切入,对《西厢记》中的“闲笔”进行整理、分析,继而进一步探讨“闲笔”在《西厢记》叙事时产生的效果和作用,更深刻地把握剧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文体追求。关键词: 《西厢记》    闲笔“闲笔”是金圣叹评点《水浒》时提出的叙事手法之一。他对《水浒》中的“闲笔”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认为,《水浒》的一大成功之处就是能够“有闲力写闲文”。他在第55回回批中讲到:“作文向闲处设色,惟毛诗和史迁有之,耐庵真正才子,故能竊用其法也。”[1]金圣叹所

    文教资料 2018年36期2018-04-22

  •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心理描写差异探究
    是分析汤显祖与王实甫二人之间的不同特点。关键词:《西厢记》;《牡丹亭》;汤显祖;王实甫作者简介:王娟(1981.8-),女,山西大同人,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戏剧(戏曲、曲艺)、舞蹈。[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中国传统戏剧剧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从这两部作品当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念,以及对这种传统婚恋观念的冲突与反思。虽然这两部戏都是围绕爱情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6期2018-01-12

  • 不南不北的“北西厢”
    被看作元杂剧的王实甫《西厢记》,却被收录在明代专收南戏传奇的《六十种曲》中,颇为奇怪。按照元杂剧和南戏传奇的结构体制对《西厢记》考察后发现,王实甫的《西厢记》呈现出不南不北的剧本形态。剧本的“不南不北”,不仅说明他的创作只能在元代中期,而且也解释了明代为何对其有元杂剧和南戏传奇两种不同的看法:戏曲家因为《西厢记》使用了“北曲”“套曲”,故认其为元杂剧;另有一些曲家将其当作传奇发展的一环来看待,故将其当作南戏传奇。西厢记 元杂剧 南戏传奇 结构体制 不南不北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12-09

  • 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曹敬辉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曹敬辉《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般为1本4折的惯例,用5本21折的长篇巨制演绎了一段生动曲折的唯美爱情故事。自问世以来,上演不衰,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在对故事情节的创新、结构的巧妙安排、戏剧冲突的合理设置、人物的有效塑造等诸方面,《西厢记》达到了人物性格和情节的高度融合,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交织,均达到了一定高度。王实甫;西厢记;艺术成就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自问世以来,一直传诵不绝,上演不衰。《西厢记》之所以取得如此

    剧影月报 2017年4期2017-11-16

  • 关汉卿、王实甫语言艺术比较
    雅,代表人物为王实甫。1 “语言个性化”的异同关汉卿“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捏杂剧班头”、语言以“本色”为基本风格,能根据不同的人物情节做到语言的个性化。其作品生活气息浓,“说一个、肖一人”。《窦娥冤》中赛驴医上场所吟“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不死”,正是这个庸医特有的语言。张驴儿“你看我爷儿这等身段……我和你早些儿拜堂”。纯属一个流氓无赖昏官桃杌“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等语言都极富有个性。[正官端正好][滚绣球]是窦娥反抗性格的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4期2017-04-25

  • 《关汉卿》(节选)
    。真是不敢当。王实甫哪儿的话。这趟吃了苦了,身体还好吗?关汉卿还能对付。差一步见不到你们了。王实甫这真是万幸,平反得这样快。王和卿刚才还说哩,今天大伙来到这里送你,总比到菜市口送你强得多了。关汉卿真没想到能活着出来,遗书也写好了,拜托老娘有所关照。梁进之这里的事你就放心吧,都有我跟显之哩。杨显之我离你家近,会照顾我们的伯母的。关汉卿拜托。(出书给实甫)这是我在狱里给你写的信,我还当这是绝笔了。王实甫(接过去兴奋地看了)哎呀,你在狱里还这样惦记着我的《西厢记

    初中生世界 2017年11期2017-03-07

  • 论元杂剧《西厢记》之时间信息
    般认为其作者为王实甫,但元杂剧《西厢记》并非由《会真记》直接改编,而是经过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这一中间体。将王实甫的《西厢记》与前两种西厢故事进行对比阅读能够发现,王实甫对于故事时间的设定颇为用心。元稹《会真记》对于故事发生的时间并无交代,对故事发生的前提也只是浅浅一句“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1]259。在老夫人答谢张生时,通过张生询问莺莺年岁这一情景提到了“贞元庚辰”这一时间点,此外再无其它具体时间提示。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3-06

  • 《关汉卿》(节选)
    。真是不敢当。王实甫 哪儿的话。这趟吃了苦了,身体还好吗?关汉卿 还能对付。差一步见不到你们了。王实甫 这真是万幸,平反得这样快。王和卿 刚才还说哩,今天大伙来到这里送你,总比到菜市口送你强得多了。关汉卿 真没想到能活着出来,遗书也写好了,拜托老娘有所关照。梁进之 这里的事你就放心吧,都有我跟显之哩。楊显之 我离你家近,会照顾我们的伯母的。关汉卿 拜托。(出书给实甫)这是我在狱里给你写的信,我还当这是绝笔了。王实甫 (接过去兴奋地看了)哎呀,你在狱里还这样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7年3期2017-03-01

  • 翟美卿与王实甫交替出现我眼前
    位元代的戏曲家王实甫创造了千古传唱的《西厢记》,中国作协几年前启动了一项浩大的工程“百位文化名人传记”的书写,即一百位作家写一百位中华文化名人,从古至今,仔细筛选了孔子、老子、李白、杜甫等,王实甫也在其中。历史上有关王实甫的记载极少,我像一个侦探一样四处搜寻关于他的资料,寻访他的出生地河北定兴、西厢记中的普救寺,还有他曾做过官的陕西山西各地,渐渐嗅到他的气息。与此同时,我比较系统地阅读了元史,那个战马嘶鸣,多民族汇聚交融的时代似乎已在我的身边。在一段时间里

    博览群书 2017年1期2017-03-01

  • 时间意识与王西厢《长亭送别》的意境营造
    041000)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艺术效果的意境营造,与时间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送别的时间背景衬托,还是送别过程中感情抒发凸显,都能看到人物内心时间意识所带来的情绪紧张。正是这种对时间的共同感受,使得读者容易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成就了作品的经典地位。时间意识;王西厢;《长亭送别》时间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并存的一种自我意识。因为有了这种意识,人类的精神时时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同时,也正是因为人能够意识到时间,也滋生了人类生活中许多的悲欢离合。王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2016-11-09

  • 近三十年杂剧《西厢记》作者研究概述
    序归为四类,即王实甫作、关作王续、关汉卿作、王作关续。西厢记作者关汉卿王实甫杂剧《西厢记》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共五本二十一折,是我国古典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名著,其故事内容家喻户晓。由于《西厢记》原本和元代其他版本都已失传,在历经明清两代大量文人学者的传抄、修改、校注等后,对于原书的作者产生了分歧。时至当代,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王实甫是《西厢记》的作者,关于《西厢记》的作者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但是还有许多疑问,比如数人对唱的情况在前四本中并未出现

    名作欣赏 2016年24期2016-07-14

  •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的思想背景
    想的产生与作者王实甫生活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王实甫生活在元人残酷统治下儒生备受欺辱的特殊时代,现实的黑暗与当权者的压迫使他的思想中带有反封建、倡人性的主体观念以及自我宣泄的慰藉心理,从而为《西厢记》的诞生奠定了思想背景。关键词:王实甫 《西厢记》 思想背景 反封建 倡人性 宣泄心理《西厢记》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追捧与研究,而对于作者王实甫的记载却是只言片语,为了更好的了解《西厢记》的历史由来与思想价值,前人对于王实甫的生卒年做过大量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6期2016-05-14

  •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的思想背景
    陈黎方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的思想背景陈黎方《西厢记》中反封建的主体人性意识成为剧作的思想光辉,而这一思想的产生与作者王实甫生活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王实甫生活在元人残酷统治下儒生备受欺辱的特殊时代,现实的黑暗与当权者的压迫使他的思想中带有反封建、倡人性的主体观念以及自我宣泄的慰藉心理,从而为《西厢记》的诞生奠定了思想背景。王实甫 《西厢记》 思想背景 反封建 倡人性 宣泄心理《西厢记》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追捧与研究,而对于作者王实甫

    文学教育 2016年17期2016-04-03

  • 《西厢记》艺术管窥
    开篇的楔子更是王实甫写作功力的集中体现。本文拟从开篇楔子在引出人物、奠定基调和交代地点事由方面的内容结构作用,以及在语言、情节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探究《西厢记》开篇楔子的艺术价值,以为借鉴。关键词:《西厢记》 王实甫 楔子王实甫的杂剧剧本《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描写了崔张的爱情故事,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有很大影响,被贾仲明誉为“天下夺魁”之作。其开篇的楔子更是无愧于乔梦符“凤头”之说,无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6年2期2016-03-07

  •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继承与发展
    著名元杂剧作家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影响最大。《西厢记》对《莺莺传》在继承的基础上,做了较多改动和发展,本文主要从情节的继承与改动、人物的继承与增修、表现手法的继承与发展、主体思想的演变等方面,全面探究了《西厢记》对《莺莺传》的继承和发展。希望以此深入解析这部文学作品的流变历程。莺莺传 西厢记 继承 发展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莺莺传》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引来了众多人们的关注和改编,在宋代时,文人雅士以《莺莺传》的故事为体裁,创作了大量诗歌唱词。金戏曲作家董解元

    参花(下) 2015年1期2015-10-27

  • 程巨源《西厢记》研究的历史意义
    识上一般认为是王实甫,然而学界至今并未得出十分确切的结论。明清两代,关于《西厢记》的作者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王实甫作,出现时间较早,资料也最全,集中在钟嗣成的《录鬼簿》之中。《录鬼簿》所列王实甫杂剧十二种,其中便有《郑太后开宴北堂春,张君瑞待月西厢记》。另外永乐年间贾仲明为《录鬼簿》补作的王实甫[凌波仙]吊词有“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记载,也承认作者是王实甫。[2]13二是关汉卿作,此说并无明确记载,唯有在明正德八年督穆的《南濠诗话》中有“近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8-15

  • 论《西厢记》的喜剧效果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大型的优美的喜剧性杰作,其浓烈的喜剧效果主要体现在框架结构、人物性格、故事结局和全剧的气氛和情调等方面。《西厢记》正是以它浓烈的喜剧效果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人类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关键词】《西厢记》;喜剧效果【中图分类号】G654 【文献标识码】A戏剧史论家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中,列入了元杂剧《西厢记》。他是把《西厢记》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喜剧佳作选录进《喜剧集》的,所以在书的前言以及其他论文里一

    课外语文·下 2015年5期2015-06-05

  • 辨析元曲四大家
    “六字三韵”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忽听、一声、猛惊”六个字,其中“听”“声”“惊”三个字押韵,备受推崇。元曲的“难”有王实甫的“六字三韵”作为代表。也就是说在周德清看来王实甫和“关郑白马”齐名,在元曲领域具有同等价值,只是五位作家各有长处,“关郑白马”是在体制创新方面有重大贡献,而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是杂剧中的用韵典范。周德清并没有把“关郑白马”四位放在一起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只是在论证元曲发展到元朝比较完善时提到这四位作家的杰出贡献来证实他的观点。如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2期2015-03-13

  • 也说“一鞭残照里”
    鞭残照里”姜楠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收尾]一曲中,“一鞭残照里”,历来聚讼纷纭,臆解层出。如王后雄主编的《教材完全解读》将“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译成:“在四围的山色中,看到张生单人独骑行在夕阳下。”无独有偶,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连环画 《西厢记》128页也有这样的文字脚本:“四周山色苍茫,斜阳下远远望得见张生的鞭梢。”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译文,无一例外地都将“一鞭残照里”说成是夕阳下张生挥动马鞭云云。这些说法,纯属望文生义,全然不知“

    中学语文 2015年30期2015-01-31

  • 王实甫优美曲词赏析
    别》这折戏中,王实甫并没有单纯地把景物当作描写对象,而是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把看到不同景物产生的相应感受写出来。见树木,则生出“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感慨;见太阳,则恨不得“疏林挂住斜辉”。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也正是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二、多种修辞的运用【端正好】“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设问兼拟人,更是创设了悲凄、婉曲、令人哀恸的悲凉意境。【滚绣球】“听的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夸张、对偶兼用,表现在感情折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11期2015-01-17

  • “玉人”与“西厢”辨考
    是元代著名作家王实甫,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的杂剧,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于804年写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为传中有元稹所赋《会真诗》,所以得名《会真记》。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一、“玉人”辨《西厢记》情节和主题较《会真记》有了很大改动,然而《西厢记》还是沿用《会真记》的故事框架,剧中保留了崔莺莺答张生的一首诗,题曰《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此处的“

    文教资料 2014年20期2014-11-15

  • 明代戏曲“宗元”思想与《西厢记》经典确立
    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郑光祖。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中提出“元六大剧作家”,即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郑光祖、乔吉甫。曾永义先生主编的《古典文学辞典》中提出“元曲四大家”,并提及清人李调元在《雨村曲话》中提出的马致远、王实甫、关汉卿、乔吉、郑光祖、白朴。在众说纷纭的元曲大家论争中,学者根据不同的审美标准,评判着元代剧坛的佼佼者。对元曲四大家的提法表面上看是从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开始的,而实际上周德清对元曲的认定不是四家,而是五家:乐府之盛,之备,之难,

    文艺评论 2014年4期2014-09-29

  •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踰墙”之举——从《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解《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之“踰墙”
    其中,董先生对王实甫《西厢记》所作的分析,成就之高,令人赞叹。董先生的研究之文,精确准当,但是,细读其书亦觉有可商榷之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从元稹的《莺莺传》、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发展而来的,虽具体细节有所改动,而大体故事、主要情节则是一脉相承,对后者的分析,往往可以追溯到前二者。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中关于寄简、踰墙的相关情节,分析经过王实甫改编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的“踰墙”情节,以对董每勘先生提出的“踰墙”之举“矛盾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4-11

  • 满怀离索中的艺术美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将男女主人公的一次离别变成了天下有情人的离别。语言色彩浓厚,言辞精准让王实甫在秋词中拥有了卓越的地位。二、别事如出其口在《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复杂心理是文本的一大特色。从起初的赖简之变就可以看到她内心的重重矛盾,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压迫下,送爱人进京赶考,心情是十分复杂的。1.怀念往昔的恩爱崔莺莺遭受离别之苦的源头在《赴约》和《酬简》。当面对爱人离别时不禁有了不思量自难忘的幸福苦楚。失去以前,过往的甜蜜回忆最让人难以割舍。2.期盼此刻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2期2014-03-14

  • 满怀离索中的艺术美——《长亭送别》赏析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将男女主人公的一次离别变成了天下有情人的离别。语言色彩浓厚,言辞精准让王实甫在秋词中拥有了卓越的地位。二、别事如出其口在《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复杂心理是文本的一大特色。从起初的赖简之变就可以看到她内心的重重矛盾,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压迫下,送爱人进京赶考,心情是十分复杂的。1.怀念往昔的恩爱崔莺莺遭受离别之苦的源头在《赴约》和《酬简》。当面对爱人离别时不禁有了不思量自难忘的幸福苦楚。失去以前,过往的甜蜜回忆最让人难以割舍。2.期盼此刻

    语文天地 2014年4期2014-03-12

  • 王实甫《西厢记》与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之比较 ——以“请宴”一折为例
    041000]王实甫《西厢记》与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之比较 ——以“请宴”一折为例⊙温旭姣[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场上之曲,偏重舞台表演,故而难免有取悦观众的通俗化的语言曲词;金圣叹改编的版本则更趋向于文人的案头读物,重语言的工整对仗和文雅,但剧情上没有大的变更,两者各有特点。“请宴”一出别具特色,金圣叹对本出的改编既使得戏剧冲突得到强化,人物性格也更加鲜明。《西厢记》王实甫金圣叹请宴《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

    名作欣赏 2014年36期2014-01-29

  • “怎想湖山边,不似西厢下”——浅议《西厢记》的“赖简”风波
    的联系。并且,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以下简称《董西厢》),而《董西厢》又是由唐传奇《莺莺传》敷衍而成的。“赖简”这个有趣的关目,实际上源于《莺莺传》,而无论是《董西厢》还是《西厢记》,都承袭了这一关目。无疑,这一关目的存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曲折,从而也就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更有意思、更有看头。所以董解元不肯舍弃,王实甫同样也不肯舍弃。但是,在《莺莺传》中,这一段情节的设置多多少少有些矛盾。后来的作家在改编过程中,就想以加添细节的

    名作欣赏 2013年23期2013-08-15

  • 昆剧《西厢记》的思想性解读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剧本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它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从今人的角度再次回顾《西厢记》,能发现这是一种进步,是对人性自我解放的关注。《西厢记》的成功不仅在于优美的曲辞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

    剧影月报 2012年6期2012-11-22

  • 论《西厢记》主题思想的复杂性
    158100)王实甫的《西厢记》一直是诸多“西厢”故事文学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也是元代杂剧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王实甫在对前代西厢故事大胆改造与创新的基础上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使其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与进步性。本文将分别从其叛逆性、矛盾性与进步性几方面对其主题思想的复杂性加以分析。叛逆性;矛盾性;进步性自古以来,王实甫的《西厢记》一直是诸多“西厢”故事文学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也是元代杂剧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有“天下夺魁”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鸳鸯,生活在一个故事里
    价值,因此竟被王实甫自己削去大半。于是,整部《西厢记》虽然写得惟美绵长,却总摆脱不了一种娇弱的病容,其中尤以赶考离别为甚。暮秋早春,花落花开,张生梦回故乡,莺莺望眼欲穿,一封泪书,两地情长,大团圆之前的铺排凄美曼妙,仿佛是盛大乐章前一段哀婉的弦乐独奏。但在那些华丽词藻的背后,却不见了叛逆,不见了争鸣,斥责“蜗角虚名”的勇气只化作了绵软的儿女情长。到底,“鸳鸯”还是被蜗角虚名拆分两地,且将毕生的幸福都托付给了蝇头微利。正是为了蜗角虚名,两人“昨夜成亲,今日别

    上海戏剧 2009年11期2009-01-20

  • 诗国神偷手
    诸宫调》和元朝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读者,都知道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普救寺,也难免不对那一虽法相庄严却浪漫过风流旖旎的佛寺心向往之,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普救寺并非作家的虚构,而是实有其地呢?在今日山西省之西南,西南边远之永济县,永济县城所在地赵伊镇西南十里名曰峨嵋原的土垣上,与潼关隔黄河而相望,一塔凌空,其旁巍峨着一座始建于齐末隋初的千年古刹,那就是名动古今的普救寺。寺前那条由长安迤逦而来经蒲津关通往北京的古驿道,见证了千年来多少大大小小的人物

    湖南文学 2007年1期2007-01-19

  • 周宪王·朱权·王关正续本
    ,以前四本为“王实甫正本”,后一本为“关汉卿续本”。凌氏自述:“此刻悉遵周宪王元本,一字不易置增损。”这说明从周宪王朱权始,已不认为《西厢》五本出同一作者之手。不知什么原因,《例言》的撰写者张国光同志,竟然把“周宪王”说成是“朱权”,而且认定《西厢记》五本不是出于同一作者之手的说法是从他们开始的。这是一个误解,事实并非如此。如所周知,周宪王和朱权虽然都是明宗室,同为戏曲作家,但并非一人。周宪王乃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有,号诚斋,周定王朱之长子,定王死,袭封周王

    读书 1987年10期198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