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
- “眷村一代”和“眷村二代”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变迁
——以《台北人》与《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为例
一、历史背景中的眷村场域与眷村文学(一)眷村场域若要提及眷村这一场域,首先要对眷村进行界定。所谓“眷”,其一释为亲属,如眷属、家眷;其二释为关心、怀念,如眷顾、眷念。顾名思义,“眷村”便是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安置随军家属而建造的聚居群落。在1949 年以前,台湾还不存在“眷村”这个词语。从1944 年到1956 年,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约120 万人,其中军籍便占6 至7 成,包括60 万的军队,以及国民党当局党团官员、公务员以及军人亲属等等。眷村遍布台
华文文学 2022年4期2022-12-05
- 眷村小说中“外省女性”精神世界的多重悖论
200030)眷村小说中的“外省女性”形象,是眷村小说形象谱系中特为重要的部分,不仅因为其形象的丰富性与典型性,也因眷村特殊性质造就的女性在其中的特殊位置。在不同作家笔下,出现了不同的“外省女性”形象,既有温俭持家的大陆妈妈,乖顺沉默的眷村少女,也有传奇悲情的薄命红颜,困于逼仄成长环境的叛逃者。眷村小说中出现了各色各样的“外省女性”形象,她们有各自鲜明的形象特征,然而作为眷村命运共同体中的一部分,她们所面临的生命困境却是相似的。无论是固守眷村的“守望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1期2022-03-17
- 宝岛一村和其他的时间
作品之一,讲述了眷村三代住民、四个家庭的故事。本文将对《宝岛一村》的戏剧结构、导演技巧、美学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炼出该剧值得借鉴的经验。关键词:台湾戏剧;赖声川;《宝岛一村》;眷村自2008年于台北戏剧院首试啼声至今,话剧《宝岛一村》早已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全球巡回演出而为海峡两岸的观众,乃至于为全球各地的华人群体所耳熟能详。该剧的诞生乃是出于一次诗意的偶然——出身于嘉义眷村的台湾知名电视节目制作人王伟忠,某一次对话剧导演赖声川讲述眷村旧事时,后者的创作灵感
剧作家 2021年3期2021-05-24
- 浅析台湾文学史中的眷村书写
墨进行书写。而对眷村文学却寥寥数笔,甚至忽略不计。眷村文学往往被单一的视为眷村小说,而且作品创作发展的历程也没有进行梳理。时至今日,眷村经历改建几乎完全消失,但眷村和眷村文化作为台湾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其社会历史意蕴和文化审美意义日渐受到重视。眷村文学已成为当代台湾文学中不容忽视的文学流派。关键词:文学史;台湾文学;眷村;眷村文学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6-0151-03自古以来,台湾一直就
西部学刊 2021年6期2021-04-26
- 一树、方寸,重逢中的眷村
,是钱老奶奶带去眷村的手艺,让台湾太太朱嫂习得、养家糊口,是萦绕眷村小巷几十年的风味。戏外的包子,是编剧、导演王伟忠在眷村的“女大大”包的包子,早些年《宝岛一村》在台湾嘉义演出之后,时年八十多岁的“女大大”给全场观众包了两千多个包子当作谢幕礼物。①而演出后匆匆下楼的我,惦记的是那顿错过了的小雪日涮羊肉。身为一个南方人,提起时令饮食风俗,总会产生这样偏颇的印象:十二个节气里,春夏季的,属于南方,时蔬野草,染色大米,生机又温润;秋冬季的,属于北方,面团白菜,红
上海戏剧 2021年1期2021-02-09
- 眷村题材蒲剧与电影线索比较分析
长时间的发展后,眷村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层出不穷,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模式。这类作品时间跨度大、人物形象相似,但在线索布置方面还存在不同之处。时间线索设置不同,叙述的顺序有所差异;内涵线索设置不同,表现乡土之情以及家族传承;冲突线索设置不同,“和”而不同,情义两难全。这类眷村题材作品引起了一代人的内心共鸣,对研究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眷村《老鹳窝》 《面引子》线索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大陆与台湾分离整整70年的日子。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新闻前哨 2019年7期2019-09-02
- 都市想象与都市社群
——论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们》
判。小说集《想我眷村的兄弟们》(1992)呈现了对青春时期台北的怀旧及对台北后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批判。因为朱天心外省人的身份标签及当时的族群纷争,当时的批判者大都从政治及国族认同的立场评价其作品。学者邱贵芬认为朱天心“由于承继眷村文化对本土认同的迟疑”[1]95,“不甘认同台湾人定位却又无法取回中国人正统身份的眷村人只好自我放逐”[1]105,而且小说中的角色往往生活于“闭锁空间,欲破茧而出却不能”[1]102。何春蕤认为90年代的朱天心从想象的中心位置沦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年6期2019-03-21
- 眷村浓缩着历史
湾的历史与现在。眷村,对于大陆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我原先对眷村也一无所知。很偶然,在上海有一次看台湾电视节目,其中有一部关于眷村的专题纪录片,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后来,又从报纸上读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主持人胡一虎的回忆文章,标题就是《在眷村长大的孩子》。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另一节目主持人吴小莉,也是“在眷村长大的孩子”。就连宋楚瑜、邓丽君、归亚蕾,也是在眷村度过童年时光。所谓“眷村”,就是家眷之村。1949年,蒋介石带着150万党政军干部及其家眷从
检察风云 2019年4期2019-03-06
- 论述朱天文电影文学中的乡土意识
的怀乡岁月。二、眷村的特殊环境眷村,顾名思义它是国民党退居台湾后安置大陆军人及其家眷的城中村,这令眷村成为不同地域,不同省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和家庭的聚集地,是台湾在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产物。朱天文正是眷村中的一员,她的父亲朱西宁,早年投笔从戎,随国民党远渡台湾,最后在眷村安家落户。在朱天文的记忆中,父亲常会讲起山东老家的旧事,逢年过节坚持向北祭拜祖先的习俗,这种深切的怀乡思乡情结浸润于朱天文的内心深处。朱天文也将眷村的这种生活体验和情结写入到她
长江丛刊 2018年6期2018-11-14
- 台北眷村:竹篱笆里的南村往事
百步之遥,有一处眷村如老人般静静地伫立于繁华商圈之中。她的名字叫做四四南村,是台北地区兴建的第一处眷村。走进这方寸之地,一段历史篇章徐徐展开。1948年11月底,青岛联勤第44兵工厂的员工及家眷渡海抵达基隆港,随后迁往台北市日据时代的日军陆军库房联勤第44兵工厂暂作停留。因其住所位于四四兵工厂之南,故取名为四四南村,当地居民多以“南村”称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一个居住在眷村的家庭在家门前的合影。眷村是指1949年至1960年,台湾当局为从大陆迁至台湾的
百姓生活 2018年3期2018-03-26
- 眷村菜:穷人的家乡菜
,我们遇到了不少眷村的后代,听他们讲了很多过去的故事。梁幼祥也是眷村子弟,从小生活在台南一个叫二空的眷村。他说:“眷村的凉面好吃过四川,吃完还不冒汗。”在他眼里,台湾各种美食都比发源地更加优秀,甚至台湾的刺身也比日本的好。一天,他带我们去新北市一家名为台南二空新村凉面的小馆子吃饭,店主是他在眷村时的老大姐赵静蓉。这个馆子是家族生意,里外忙活的全是赵家人。二空眷村改建时,赵家二哥不舍得眷村文化成为追忆,在大姐的一声号令之下,弟妹们出钱出力,复制出新的眷村味道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8期2018-02-09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文化表征研究
特殊的集聚地——眷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眷村房屋的老旧化,眷村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当下许多台湾学者将目光重新放置在逐渐消失且不会重建的眷村文化中。以眷村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甚多,《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以下简称《牯岭街》)是台湾导演杨德昌所执导的电影作品,长达230多分钟的影像里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生活在台北市眷村的第一、第二代居民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态。眷村里生活的第一代居民思乡情怀浓厚,对无法回归故乡的现状充满了无奈;第二代在眷村成长的青年对自我身份和
电影文学 2017年13期2017-11-16
- 桃园眷村 时间在舌尖
cho看到“桃园眷村”四个字,第一个念头便是台湾岛上安置国民党家眷的房舍,来自五湖四海的饮食风格在此汇聚,由此形成眷村文化,其中这个“眷”字令人回味悠长。未曾想到的是,这家刚刚开业便大红大紫的“桃园眷村”,卖的却是最平常的豆浆油条。在店家的理念中,“桃园眷村,不仅仅是一家食肆,更是一种值得回味的生活时态。”中国人对于豆浆油条的记忆是打小开始的,这是只属于早上的特别时刻,热乎乎的豆浆里有父母對孩子化不开的亲情,一根口感松脆有韧劲的油条更是张口即来的满足感。而
城市地理 2017年2期2017-11-03
- “有情”的眷村生活史:个人记忆与时代经验
杨辉1相较于既往眷村叙事潜在的“论辩”(基于不同目的的意义“重构”)性质,曾明财的《台湾人在眷村:我的爸爸是老芋仔》(以下简称《台湾人在眷村》)却起念于一个较为素朴的目的:“因着时代产生的传统眷村,在台湾经历了五十余年时光,今日历经耆老凋零、眷村改建等因素,已逐渐消逝。讲到眷村,一般人往往直接联想到其所被赋予着的外省族群,竹篱笆内的生活文化与记忆,到底有何特殊?不少住过眷村的人时时回味,未曾参与的年轻一辈也怀抱好奇之心。”①眷村,是台湾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段
南方文坛 2017年5期2017-09-27
- 流淌色彩的应许之地彩虹眷村
布第一次知道彩虹眷村,是几年前刚开微博的时候看到的几张零星照片和只言片语的介绍,当时我就震惊了,赶紧把这个好听的名字记在我那早已存在的台湾必游清单里。等真正身临其境,已是4 年之后,好在彩虹眷村和彩虹爷爷都还在那里,安之若素。来台中的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先去东海大学看完路思义教堂,就赶紧前往念念不忘的彩虹眷村朝觐这个色彩天堂。流淌着色彩的传奇如果屏蔽掉颜色,那这个房屋低矮,巷道逼仄的眷村看起来更像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棚户区。但是在墙上、地面,窗户……凡视线可达处
旅游纵览 2017年8期2017-08-03
- 台湾饮食
湾社会上有所谓“眷村口味”、“眷村菜”,常常都把它当作怀旧料理来操作。眷村菜其实也不是多高明精致的菜,它是指那个年代眷村里的居民,一些老兵在思乡情绪下,利用台湾本地的食材凑合着,想办法做出家乡口味的食物。当年军人津贴不一定能养活一个家庭,为了家计,许多眷村的妇女只好走出眷村,早上卖些豆浆、油条和烧饼,黄昏时兜售自己亲手做的馒头、花卷或各省口味的小吃。渐渐地,这些眷村口味也为一般台湾本省民众所接受。在大陆打出高知名度的“永和豆浆”,发源于与台北市一桥之隔的永
爱你 2017年11期2017-04-15
- 介入的“外人”
始建设军眷、兴建眷村,至1967年为止,平房式眷宅已共兴建十期,分布台湾各县市,总计共三万八千一百栋,这便是台湾眷区的由来。眷村的居民都是大陆来台军人及其眷属,他们依照军种、兵种和阶级被安置在眷区。由于这特殊的历史聚合,因此也生产出独特的文化。眷村的人们来自于中国的各个省份,五湖四海,各有不同的故乡与地方文化,本不是一个群体,但是战争的推进,使他们因缘际会地聚拢在一起。由于相近的意识形态、相同的职业身份,甚至彼此之间就是同事,相对本省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加
南方文坛 2017年1期2017-03-22
- 大陆读者理解“眷村的故事”的可能性
认,时至今日,“眷村”之于大陆读者而言依然是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即便是随着影像、书籍的传播和交流,我们或许触及皮毛,只是大部分时候,了解止于故事本身的悲情,造成“悲情”的历史与政治都变得不再重要。正如很多年前的电影《海角七号》,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海峡那边的“爱情”,而这“爱情”背后的历史和政治被轻轻放过。所以,当我们重新谈起“眷村”的时候,我们需要稍稍地设定一下前提和补充一些常识:首先,“眷村”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和区域,而且意味着一段曲折复杂的、绵延至今的
南方文坛 2017年1期2017-03-22
- 一个卖烧饼的餐饮网红,是如何冷启动的?
,降低成本。桃园眷村,2016年最火的餐饮品牌。这个餐饮界的网红,两年时间就在北京、上海和成都相继开设了11家门店,甚至还有24小时的铺头。每一家装修都特别诗意,时尚、大气,逼格满满。有人愿意为它排队两个小时,只为分享一杯眷村的豆浆;也有人愿意花大量时间,在这里寻找地道的台湾文化;更有人表示,这个连豆浆碗都会写诗的餐馆,将会像“诚品书店”彻底改变人们对书店的理解一样,完全改变中餐的体验。基础工作1.五年时间的准备,等待消费升级风潮桃园眷村的诞生,源于董事长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7年2期2017-03-09
- 一个卖烧饼的餐饮网红,是如何冷启动的?
,降低成本。桃园眷村,2016年最火的餐饮品牌。这个餐饮界的网红,两年时间就在北京、上海和成都相继开设了11家门店,甚至还有24小时的铺头。每一家装修都特别诗意,时尚、大气,逼格满满。有人愿意为它排队两个小时,只为分享一杯眷村的豆浆;也有人愿意花大量时间,在这里寻找地道的台湾文化;更有人表示,这个连豆浆碗都会写诗的餐馆,将会像“诚品书店”彻底改变人们对书店的理解一样,完全改变中餐的体验。基础工作1.五年时间的准备,等待消费升级风潮桃园眷村的诞生,源于董事长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17年2期2017-03-01
- 台湾眷村:一个时代的流离与乡愁
□ 刘台平台湾眷村:一个时代的流离与乡愁□ 刘台平1955年12月建成的光复新村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溃败,选择了海峡外的台湾作为最后的去处。包括60万军队在内的国民党官员、公务员和军眷等合计约120万人撤退到台湾。国民党当局为此陆续建起了近800座简陋的村舍来安置,亦称眷村。1956年出生于台湾新竹的作家刘台平,会讲一口地道的四川话,因为他的父亲是四川人,曾是宋希濂部队的军医,部队驻扎在山东时,认识了刘台平的母亲。于是1949年,怀有身孕的山东姑娘随着
中外文摘 2016年23期2016-12-14
- 桃园眷村为代表的网红餐厅做对了什么?
划到三里屯的桃源眷村尝尝咸豆浆,那可得有点排长队的耐心。“吃咸豆浆的时候,感觉获得了一种文化上的水乳交融。”家住三里屯附近的黄天灏这样说。他今年23岁,是一个时尚买手。尽管是这家餐厅的爱好者,他也承认朋友圈子里来这里的有不少是为了“拗造型”,“也可以说这里就是个多给一半钱,但坐得舒服点的大排档。”如果有机会打量一下桃源眷村的产品,你大致能猜到它为何卖得这么贵。首先包装比较讲格调,这也是台湾美食的长项;盛豆浆的碗碗底还得印上“我愿意为你磨尽我一生”的字样—这
第一财经 2016年34期2016-09-18
- 我的眷村兄弟们
我的眷村兄弟们HUANGWENYI黄文义台湾金融界资深专家台湾莺歌人,祖籍福建省安溪县,在台湾金融界工作20年,在私募、定增、互联网金融方面,颇有心得与造诣。对于华夏文化、历史有浓厚兴趣与涉猎。现专门关注台湾少数民族的民宿经济、文化传媒与文创产业当年国民党败退来台湾时带来了两百万的军公教人员,住的问题就是一大难题,所以最后就将这些来自大陆的“外省人”集中在一起,用部队工兵的力量帮他们盖简易的房舍称为“眷村”。但是地从哪里来呢?总不可能从大陆带来。不用担心,
台声 2016年6期2016-09-13
- 眷村子弟江湖老
量袁琼琼女士关于眷村及家人回忆的散文集《两个父亲》,未免只能将其归入“私人书写”一类,但细细读来,那些对眷村生活的回忆片段,既是对邻人的观察,何尝不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观察;既是追忆,何尝不是对回忆的再度回忆。这位善讲故事的眷村第二代,在狭小的书写空间里表达对眷村生活的颇有个人特色的感受,既具故事性,又去故事性;既具历史性,又去历史性,糅合说书人的起承转合与个体观察者的柔软体悟,虽少有“反省”之努力、大江大海的历史悲情乃至“拒绝遗忘”的铿锵宣言,却在主流叙
民主 2016年5期2016-06-17
- 论台湾当代探亲文学的族群意识
键词:探亲文学 眷村 族群意识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10320007)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陆与台湾两岸政策的变化,久居台湾饱受思乡之苦的许多台湾同胞得以回归大陆,出现了规模宏大的探亲潮。在远离故土四十余年后,数以百万的游子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心灵和现实的风风雨雨难以言说,通过文字来抒发内心丰沛的情感,出现了众多探亲文学作品。探亲文学就是“台湾作家以回归大陆探亲旅游为题材, 描写故土家园几十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5期2016-06-08
- 别拿烧饼不当奢侈品
的小吃店,“桃园眷村”就是有这样的魅力。“桃园眷村”主店位于上海泰州路,与著名奢侈品牌“路易·威登”(英文简写“LV”)相邻,黑色招牌和金漆魏体小楷的风格让“桃园眷村”显得特别高贵典雅,要不是漫出的油条味,你根本想不到这家与“LV”相邻的店是卖烧饼、油条的。“桃园眷村”四个字很有些台湾范儿,可老板其实是土生土长的江苏人,名叫程辉。衣着时尚而文艺、戴着眼镜、留着小胡子的程辉,之所以会与早餐结缘,还要提到一次台湾旅游。几年前,程辉去台湾旅游,在桃园夜市吃到了地
知识窗 2016年9期2016-05-14
- 从“大中国主义”到“文学国度的子民”
——论朱天文的眷村小说
——论朱天文的眷村小说○张文婷由于出身眷村,眷村在朱天文小说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题材。从最终描写和谐融洽、充满温情的眷村生活,抒发将中华民国作为“永生恋人”的赤子之情,到渴望逃离眷村的梦魇,投入大都市的怀抱之后顿感困境重重,再到在全球化的背景里讨论物与人的关系,朱天文的眷村小说始终探讨着族群的身份认同议题。眷村小说 朱天文 身份认同眷村是国民政府迁台时为安置军人及军眷所建设的简陋房舍。作为眷村第二代,眷村小说是朱天文早期创作的重要分流,虽数量不多且均为短篇
现代语文 2016年19期2016-03-02
- 眷村菜:在家常滋味里寻找光阴的故事
他的一切都来自于眷村成长背景的滋养,而台湾眷村饮食文化的复兴,也得益于近十年来他利用电视剧、纪录片、话剧、综艺节目等各种形式所进行的宣传推广王伟忠在他的“福忠字号”为我们安排了一桌丰盛的年菜卤味拼盘红烧黄鱼东坡肉王伟忠:我住“宝岛一村”1996年,台湾逐渐拆除整改眷村,规定全台800多个眷村必须在2009年前完成迁移、改建。2004年老家嘉义眷村拆除前夕,王伟忠挑头办了一次年夜饭,“把能请回来的都请回来了,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唱唱跳跳,把握最后一次的相聚。以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6期2016-01-28
- 品食记趣(五)
“黄埔301”,眷村菜做得不错。天气闷热,但走进黄埔301倒感到一丝凉意。一路进去,到处是旧的坛子、瓶、钟……就像一户并不夸张的住宅。墙上挂着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会见斯诺、共和国十大元帅、周恩来出席四届人大开幕式等老照片,还有海陆空老兵公仔以及老古董。点好菜后,菜陆续上桌:小平泡菜、凉拌干丝、卤味拼盘、滑蛋虾仁、东安子鸡、老兵狮子头、干煎鲳鱼、空心菜、眷村经典牛肉面。泡菜不太辣,有点酸。凉拌干丝非常清爽,毫不拖泥带水。这干丝应该就是
食品与生活 2015年9期2015-09-12
- 眷村形象的媒介表达
和内容侧重不同,眷村形象在不同媒介上的表达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本文即通过眷村形象在实体展览、文娱产业、人际传播等媒介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挖掘其内在的表达理念,并结合符号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探究它所带来的表达结果及其蕴含的内在机制。【关键词】符号学眷村形象媒介表达眷村,是指国民党政府两次迁台中,为安置眷戶,承接日本人的和自行兴建的眷舍,以及在已形成的眷村附近修建的、其他来台人员自行兴建的眷舍的统称。虽然70年代以来大部分眷村都已完成了拆除或改建,但无数
新闻世界 2015年9期2015-09-10
- 苏伟贞访谈录
物,她认为省籍、眷村的意识已经成为血液当中的一种成分,但并不会变成意识形态。苏伟贞也致力于书写生命的特质——坚强以至纯净的生命特质。关键词:苏伟贞;眷村;外省;生命访谈者:司方维作家:苏伟贞时间:2010年10月17日地点:台北紫藤庐司方维(以下简称司):老师,您好。老师5月份出了新书(《苏伟贞精选集》《租书店的女儿》),6月老师在大陆也有出一本新书(《都在书生倦眼中》),其实我们比较希望老师能在两岸同步出书。苏伟贞(以下简称苏):我以前出书都没有特别经营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6期2015-03-20
- 眷村文学中的父亲形象
些村落被统称为“眷村”。70年代开始,一些作家的作品初涉眷村,八九十年代,更多作家有意识地将笔触伸向眷村,掀起了眷村文学的潮流。“眷村文学由亲历眷村生活的外省第二代作家所创作,它以小说为主题并首开创作先河,也包括散文、诗歌、电影、报告文学、舞台剧等文艺形式”。[1]在眷村文学当中,作为眷村第一代的父亲形象是眷村文学塑造的重要形象,在作品中,作家们表现了他们身处台湾、心在大陆的状态,以及由于某些原因,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席或者与子女的敌对。作家们在某种程度上解构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7期2014-12-11
- 眷村作家对自我认同的焦虑与出走情结的书写——以朱天文、朱天心为例
都611130)眷村在台湾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国民党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国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它们多数依附于各种军队,散布于全台各地,为身历烽火流离的战士以及他们的家眷提供遮风蔽雨之处。一直以来,眷村人被烙上了“外省人”的身份,台湾人把他们看成为“大陆人”,而大陆人则把他们看成为“台胞”。外省籍生活在台湾,但不被台湾本土所认同,没有家国的概念。于是,眷村作家,也就是外省作家,也难以清楚而确定地认同自己,他们通过在作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8-15
- 眷村小说女性形象精神理路探究
100048)眷村是台湾特殊的政治文化产物,见证了外省人从临时到定居的过程,也是当代台湾不可或缺的一块人文拼图。2010年,随着台湾林文益导演、王娟主演的电视纪录片《想我眷村的妈妈》、电视制作人王伟忠拍摄的《伟忠妈妈的眷村》等在两岸的热映,眷村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象群体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其实,对于眷村中女性形象的描写一直贯穿眷村文学创作的始终,并正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从苏伟贞的小说《有缘千里》开始,女性角色在眷村小说中日益凸显,无论是20世纪80年
江科学术研究 2014年1期2014-04-16
- 眷村书写的多重记忆
京100024)眷村书写的多重记忆张向辉(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24)眷村书写,事实上是从后设的角度所作的界定与分类,它是在眷村行将消失的时候,眷村第二代为留住记忆而创作的体裁各异的作品。眷村文学不仅记录了眷村从兴建到拆除的过程,对台湾社会和台湾文学具有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而且从历史、家族、文化等方面展现了与大陆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眷村;眷村文学;记忆陈平原在其主编的《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序一》中阐释了记忆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5期2014-03-28
- 宝岛一村话剧舞台上的巅峰之作
生根,发展出了“眷村”这种台湾所特有的有着自己的生活型态与族群文化的居住区域,将呈现出“眷村”三代住民、四个家庭的故事。这部戏成功塑造了第一代思乡、盼回乡的“眷村人”和第二代在台湾出生、土地认同概念逐渐转变的“眷村子弟”,透过笑泪交替和心酸诙谐,回顾了台湾最珍贵的族群融合历史。眷村,一种台湾特有的居住区域、生活型态与族群文化。1949年到60年代,因应政治环境的动荡,意外渡海而来的战后新移民,在原本只是暂时落脚的村子落地生根,发展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这出源于
上海制造 2013年11期2014-03-26
- 台湾“外省女作家”访谈录(一)
——访谈袁琼琼
省第二代女作家,眷村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可以先请您谈谈对眷村的看法吗?袁琼琼(以下简称袁):在我书里写的那个军人,台湾眷村,他们的地位其实蛮低的,因为非常穷。因为那个时候,国民党打败了来到台湾的时候,很多人是只穿一身衣服跑过来的,来到台湾后没有认识的人,因为是大陆来的。军人的话还有国家在照顾,可是那时国家也很穷,所以通常他们那个所谓的照顾,顶多只是发口饭吃,其他的照顾不来。他们来到台湾以后,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没有用的,没有亲戚,非常多的人在大陆都很有钱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2期2012-04-02
- 台湾眷村背后的流亡与乡愁
于靖园台湾眷村是离乱历史的产物。居住在眷村中的台湾老兵,背井离乡40年,怀揣着乡愁渐渐凋零。然而战争背后的人伦悲剧,又绝非“乡愁”二字可一笔带过“这是一个不说就很可能会随即消逝的故事。”赖声川导演的话剧《宝岛一村》的宣传册子上,写着这样一句话。2011年11月25日,北京,《宝岛一村》剧组第三次来大陆巡回演出。舞台上,简单的布景,几张桌椅,衣服古旧的男女,灯光打在那些小人物身上,把他们的故事,融汇进历史里。《宝岛一村》是虚构的名字,位于嘉义某地的空军眷村,
小康 2012年1期2012-02-10
- 殊途同归:怀旧与台湾经验——试论台湾眷村文艺风潮
》在大陆的巡演,眷村文艺风从台湾刮到了大陆。眷村,是台湾非常独特的居住型态与族群文化。1949 年,百万军公教人员随国民党政府迁台,其中大部分是军人军眷。所谓眷村,主要是安排大陆迁台军人及其眷属的简易村舍,即1949年后在各大城市出现的一座座小型移民村。据统计,1946年台湾人口610万,到了1950年激增为745万,大部分是此阶段的新移民。全台湾眷村共有879个,住户有98535户。当时老蒋一再承诺三五年就带他们回大陆,因此,他们居住简易,家具等也轻易不
艺苑 2011年3期2011-01-25
- 台湾眷村:反独的“小中国”
清峰 李广均台湾眷村:反独的“小中国”文/童清峰 李广均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宝岛短时间内增加了近两百万人口,其中包括大量军眷,他们被安排住进实时盖建的“军眷住宅”—眷村。眷村内建筑老旧,不是低矮的平房就是不高的小楼。从上至下分别为从眷村走出的:宋楚瑜、胡志强、邓丽君、林青霞。对于从屏东来到台北的邓丽筠而言,眷村之一的芦洲新村是她开启亮丽人生的重要起点,也是她以邓丽君之名踏入歌坛前,住得最久的地方。虽然由日军仓库改建的房舍显得有些老旧,但这里环境清幽,左邻右
博客天下 2010年2期2010-09-15
- 台湾女作家笔下的眷村书写
台湾女作家笔下的眷村书写樊洛平(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52)眷村文学在台湾,不仅仅意味着1987年“解严”以来愈发彰显的一种创作现象,更重要的是,太多穿越时空的家国故土记忆,太多离散异乡的人生沉浮和成长轨迹,使眷村文学成为1949年漂洋过海的一代大陆人的沧桑命运写照,成为台湾外省人政治文化认同与现实生存境遇的真实镜像。其中,台湾女作家笔下的眷村书写,更标志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坛存在。一、眷村、眷村文学与女作家所谓“眷村”,是指国民党当局为1949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4-11
- 台湾明星解不开“眷村情结”
来在台湾兴起的“眷村文化热”。眷村是一种台湾特有的居住区域、生活形态与族群文化。1949年前后,约有120万军民从大陆迁到台湾,为安置军眷,开始有了眷村。“眷村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所以生下的孩子80%以上都特别聪明漂亮,因为混血嘛。”《宝岛一村》的主演之一———台湾相声瓦舍主创者(相当于台湾郭德纲)宋少卿这样说。有一大群巨星可以为宋少卿的“混血论”佐证———邓丽君、林青霞、张艾嘉、胡慧中、胡茵梦、王祖贤、蔡琴、庾澄庆、刘若英、李安、侯孝贤、杨德昌、王伟忠、李
环球时报 2010-01-262010-01-26
- 听赖声川讲眷村戏剧
时报》:您不是在眷村长大的,当时对眷村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赖声川:我很多朋友都是眷村的,当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里怎么这么挤啊,很小的地方住着一大家人。各种方言都听得到,吃饭的时候什么味道都有,这边在炒四川的辣菜,那边在做北方的面食。家家户户门对门,随时有人进出。它是一种温暖,因为大家在一起过苦日子,可同时它又是一种苍凉。我做《宝岛一村》的时候,曾有大陆朋友问我什么叫眷村。我试图跟他解释,结果他直接回答说“哦,军队大院”。或许吧,但台湾眷村和军队大院还是很不
环球时报 2009-12-252009-12-25
- 《宝岛一村》打造台湾“大片”
声川说,这部反映眷村历史、有着浓厚两岸情结的大戏能来大陆巡演,就感觉回到娘家一样。在新加坡反响强烈《宝岛一村》有多火,它在新加坡的表现或许能说明一二。今年2月,《宝岛一村》曾到新加坡演出,引起当地观众和媒体的巨大反响。有剧评家在《海峡时报》上写道:该剧布景简单却能让观众完整意会场景,基本上是镂空没有墙壁的房屋骨架,舞台上演员们完美的演出,引出人类挣扎和生存的大故事。有意思的是,这名剧评家没有在台湾或大陆的任何生活经历,仅是华裔后代,但却能够理解并喜欢这部剧
环球时报 2009-12-182009-12-18
- 思乡与寻根的悲欢离合
艳摘要:当下对于眷村文化的关注已经从文学、史学、社会学、政治学领域迅速蔓延至影视文化传播领域,本文结合纪录片《伟忠妈妈的眷村》、连续剧《光阴的故事》、电影《竹篱笆外的春天》等眷村题材影视作品,重点剖析其乡愁与寻根的双重主题,省思第一代外省人的漂泊意识和思,情怀,探究眷村文化建构台湾当代年轻人文化寻根理想的可能性。关键词:眷村思乡寻根影视作品眷村与眷村文化眷村是台湾独有的一种居住方式。狭义上专指“军眷住宅”。1949年前后,大批国民党军人及其眷属随军迁至台湾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9期2009-11-30
- 宝岛一村
大陆军人,住进了眷村,一家家紧临着,中间隔着竹篱笆,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记得小时候,每天吃早餐的时候,我们3个小孩总是隔着篱笆和隔壁王妈妈的5个小孩吵架,两边妈妈就骂着自己的孩子劝架。当然眷村里多得是像戏里那样敦亲睦邻、互相照应的温馨故事。9岁由嘉义县大林镇的社团新村,搬到三重埔,我们的邻居都是讲山东话的山东人。隔壁的山东伯伯娶了个台湾女人,很耐劳,很能干,开着馒头店每天做馒头和火烧,这一对就像剧里面的山东夫妇。这一幕就好像是在看自己家的邻居一样既温馨又亲
意林 2009年14期2009-05-14
- “眷村文化”逐步回暖
村》,这两个反映眷村生活的文艺作品,不仅让“外省人”沉醉,也吸引了不少的“本省人”一窥究竟。除了这两部作品之外,台湾还有一些出版社推出了眷村小说选集,而吃眷村菜也成为一种时髦,从这些迹象观察,台湾的“眷村文化”似乎正在回暖。什么叫眷村?记者曾经多次请教过台湾朋友。回答各有不同。专门从事两岸民众紧急医疗救护的“生命之星”总经理理筱麟向《环球时报》记者解释说,眷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说来,当年国民党带着200万军政人员到台湾,他们在台湾的落脚地和聚居区都叫
环球时报 2009-03-052009-03-05
- 眷村
梁 良“眷村”是绝对特殊的一个居住区域,鲜明地反映了部分台湾历史的缩影赖声川,以系列相声剧和《暗恋桃花源》等经典剧目享誉华人世界,是台湾剧场界天王,“表演工作坊”的艺术总监;王伟忠,以《全民乱讲》《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等节目雄霸台湾电视综艺圈的当红制作人,“金星娱乐公司”的老板,这两位大哥素来各拥一片天,彼此并无交集。直至去年5月,终于有一件事情让他们一拍即合,决定联合编导一出舞台剧——《宝岛一村》,今年12月5日将在台湾推出首演,巡回全省之后还将远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26期200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