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人

  • 希腊瑞鸟在东方
    在中国的流播与粟特人有关。在传播过程中,含绶鸟图像趋于程式化,其内涵演变为至福、乐土、吉祥等人类美好愿景的象征。出现在希腊、波斯、中亚、中国的塔里木盆地乃至敦煌及中原视觉艺术中的含绶鸟,成为古代东西方不同语境下共通的文化符号。关键词:含绶鸟;莫高窟;克孜尔石窟;古希腊;粟特人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3)01-0014-13The Auspicious Bird of Greece in the E

    敦煌研究 2023年1期2023-05-30

  • 唐律令中的“化外人”与粟特人法律地位研究
    昭武九姓之地。粟特人尤以善商贾闻名,作为长期活跃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业群体,至唐时已在丝路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其往来东西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各地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有唐一代,曾有大量粟特人以使节、商人、僧侣等不同身份进入唐境,是粟特人入华的一个高峰时期。[1]按唐律令,以粟特人是否入籍,可区分为化外人和化内人,其法律地位不同,社会活动受法律制约亦不同。一、唐律令下“化外人”身份具有特殊性化外人入华古已有之,并非始于唐朝。但唐时政治、经济、文化的极大繁荣,唐初

    法制博览 2022年24期2022-11-21

  • 古丝路上的美丽与哀愁
    外的撒马尔罕(粟特人的故乡,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也是狭义上的“丝绸之路”的西端起点,古伊朗世界的最东端)。第1号和第3号信札均来自一个名叫米娜的女子,分别寄给她楼兰的母亲和丈夫。从这两封信的内容可知,米娜被丈夫丢弃在敦煌,而且还背了一大笔债。她四处求助,从丈夫的朋友到生意伙伴,均未得到帮助。最后,米娜找了一位“庙祝”(火庙工作人员),此人答应给她一头骆驼和一名男性护卫。米娜在信中对她的丈夫大光其火:“我没有听我母亲和兄弟们的话,而是按你说的来了敦煌。我按你

    山东文学 2022年8期2022-10-29

  • 粟特人服饰审美分析及在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3)汉唐时期,粟特人在丝绸之路沿途进行商贸活动,至隋唐时期大量粟特人来到中原地区经商。20世纪以来,入华粟特人墓葬被相继发现,如北朝安伽墓、康业墓等,隋代天水石榻墓、虞弘墓等,唐代安元寿墓、盐池何氏墓等。通过墓葬出土图像资料可知入华粟特人数量十分可观,他们留居中原并丰富了中原服饰文化,同时吸收多方艺术文化,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1 粟特人墓葬中的服饰概述粟特人从中亚地区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多着本民族服装,此过程中的粟特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粟特人服装特色是紧

    辽宁丝绸 2022年2期2022-07-09

  • 北朝艺术考古中的粟特艺术
    土了一系列入华粟特人的石质葬具。这批葬具纹饰精美,雕绘图案自成体系,代表了北朝时期中国石刻艺术的高峰。从这些现存的北朝入华粟特人的石质葬具入手,完全可以提炼出粟特雕绘图像中常见的文化符号以及艺术纹样,挖掘出北朝艺术考古中的粟特艺术核心。通过对北朝艺术中的粟特艺术进行考古研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努力。关键词:北朝艺术考古粟特艺术雕刻图像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K87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1(a)

    科技资讯 2022年1期2022-03-07

  • 入华粟特人墓葬浮雕中葡萄元素初探
    文献研究和入华粟特人研究。前两个方面多以考古文物为依据,因粟特文为一门死文字,在学习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研究成果不容易取得,所以入华粟特人这一方向被大多数学者所关注。自21世纪以来,随着一批入华粟特人墓葬的发现,学界对入华粟特人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针对入华粟特人墓葬的浮雕问题,国内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浮雕内容解读和浮雕顺序整理等领域,多以饮食、服饰、生活方式为研究视角,对墓葬上浮雕单一元素的关注较少。鉴于葡萄元素作为入华粟特人墓葬浮雕上多次出现的重要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1年1期2022-01-01

  • 粟特文化在敦煌的传播
    。讲述了中亚的粟特人通过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的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沿线进行的商业活动,这些活动可从出土的书信略知一二。他们在敦煌、酒泉有进行销售马、骆驼、奴隶、珠宝、丝绸、药材等商业活动。有将粟特的袄敎传入敦煌,他们通过丝绸之路在敦煌莫高窟也留下有珍贵的文化遺迹,有开凿的洞窟,有将粟特的胡旋舞传入敦煌。关键字:丝绸之路;粟特文化;敦煌前言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是连接着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地接西域,商贾云集。活跃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2021-11-29

  • 吐鲁番地区粟特人研究综述
    昌。与此同时,粟特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入华,他们在吐鲁番地区亦形成了粟特人聚落。吐鲁番地区保存有高昌郡、高昌国、唐西州、高昌回鹘时期粟特人的史料记载,学界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拟从史料概况、商贸活动、社会生活、文化信仰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一、史料概况随着吐鲁番地区考古发掘工作的持续开展,一些粟特人墓葬陆续被发现。2004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被盗扰的巴达木墓地进行发掘,针对此次发掘所撰写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巴达木墓地发掘简报》中包含了对

    吐鲁番学研究 2021年1期2021-11-25

  • 萨珊艺术东渐下狩猎纹锦艺术流变与织造技术特征
    艺术;波斯锦;粟特人;狩猎纹锦;织造技术中图分类号: TS941.12;K876.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7003(2021)09-0100-10引用页码: 091202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09.016(篇序)The evolution of empires hunting pattern brocade during the eastwardspread of Sasanian art an

    丝绸 2021年9期2021-09-22

  • 胡天汉月:中古丝路上粟特人的商业活动
    重商业的民族,粟特人就属于后者。汉唐时代的“胡商”“商胡”“胡姬”大多指粟特人。斯坦因在新疆烽燧中发现的七通粟特文信札,透露了中国内地与西域之间,存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商业网络和邮传系统。2号古信札明确写明“寄往撒马尔罕”,因为路途遥远,所以用亚麻封皮和丝绸双层封裹。这封信也许不是直接送往撒马尔罕,而是先送到楼兰(鄯善)某处,然后再进一步送到目的地。信中还提到把商品(麝香)从敦煌送到撒马尔罕。有研究者认为,当时的商品传送网络与邮传网络也许是分开的。信使要求更快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3期2021-04-23

  • 隋唐时期入华粟特男子世俗服饰与中华文化认同① ——以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资料为中心
    对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中男子形象进行了辨析,其所穿世俗服饰或为粟特传统胡服,或为隋唐本土服饰。隋唐时期是中华民族大一统、中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入华粟特人在与本土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加速了其中华文化认同的进程,这在入华粟特男子世俗服饰上有突出的体现:粟特胡服体系转向本土服饰体系;服饰逐渐呈现出身份等级的区别,以遵循儒家服饰礼制,而服饰所显示的官员身份的获取及转变,则是加入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价值观的文化界的需要与适时调适;服饰纹饰上祆教影响弱化,逐渐接受并喜爱佛

    西域研究 2021年2期2021-03-30

  • 隋唐时期山西境内内迁粟特人的民族融合 ——以出土墓志为基础
    030001)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两河流域的一个古代民族,也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商业民族。自汉魏以来,由于经商、战争等原因,很多粟特人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原),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中古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的一个外来民族。1998年太原晋源发掘的虞弘墓[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晋源区文物旅游局.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文物.2001,(1).、2007年汾阳发现的曹怡墓[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

    史志学刊 2021年5期2021-01-30

  • 从奈良到南锡:粟特人寻踪(下)
    ,有力地证明了粟特人的实际存在,他们中的许多人无疑受到贸易的诱惑,前往了远离粟特的各个地方。证据还表明,粟特工匠生产的商品或粟特商人交易的商品遍布欧亚大陆的广泛地区。我们对海外粟特人存在的最后一类证据是在亚洲各地发现的艺术品中对他们的表现。粟特人在外国的存在似乎确实促使当地的艺术家,尤其是在中国,常常用一种接近漫画的奇思妙想来描绘粟特男性形象。中国出图的唐俑中所描绘的许多异国情调的人物如今都被认定为是粟特人,基于他们身上的各种特征,例如鹰钩鼻、浓密的胡须和

    海外星云 2021年22期2021-01-19

  • 从奈良到南锡:粟特人寻踪(上)
    公元8世纪日本粟特人的足迹到底跨越了世界上多远的地方?本文追溯了粟特的人与物在欧亚大陆的旅程,以及粟特人在多种文化艺术传统中所留下的印记。他醉醺醺地瞪着我们, 眯着眼睛,眉毛弯弯,他那鼻子长得离谱,向下垂着,耳垂也低低地耷拉着,上面还打了很大的耳洞。他怪诞、滑稽、又微微怒嗔,是个来自远东的古代小丑。我们是在日本南部的奈良。这里是法隆寺, 它是日本一座重要的宝库。在这里曾经存放了公元6世纪到9世纪之间从亚洲各地收集来的举世珍宝。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珍宝阁,藏有

    海外星云 2021年21期2021-01-19

  • 北朝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的葬俗变化与中华文化认同
    民族文化认同。粟特人原是居住在中亚两河流域的古伊兰族人,因曾在西北陆路丝绸之路上扮演重要角色,被称为“丝路商贩”。在3-8 世纪大量进入中国,在中华文明的包裹之下,开始自觉不自觉、积极主动或消极被动地进行自我的文化与信仰调适,这是一个艰难和漫长历程。粟特人在宗教信仰上有适应环境的灵活性特征,在不同的境遇和需要下,呈现出信仰上的多样化特征。但是大多数粟特人主要信仰祆教。“在阿赫美尼德王朝时,粟特人已接受了祆教。”①祆教是中国人对琐罗亚斯德教的称呼,在古代中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12-12

  • 个体与群体:《安武臣墓志》所见唐代洛阳粟特人的居住空间
    阳城居住着许多粟特人,他们来自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是沟通丝绸之路的重要民族。洛阳作为唐朝的东都,经济繁荣,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是粟特人重要的居住城市。中外学者对在华粟特人的居住空间多有研究。其中,日本学者池田温利用敦煌县从化乡差科簿,从聚落的由来、 消亡、 居民等方面研究敦煌的粟特人聚落。[1]140-220荣新江研究北朝隋唐时期的粟特聚落,分析了粟特人在洛阳的居住特点,主要集中在南市附近,个别人家在北市附近。[2]85-90毛阳光通过分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2020-10-15

  • 外国人为唐朝带来了什么
    经商的主力——粟特人,他们本身就是白种人。他们是整个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商人。在唐代的笔记小说当中,粟特人多得举不胜举。后来粟特人大量地定居在唐朝的内地,与唐朝人通婚,久而久之,相当多的粟特人融入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外国人了,而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了。現在北方地区有些姓氏,比方说曹、安、康、米、何、史等姓氏,其中就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粟特人的后代。外国人来中国做什么?除了经商,一部分是使节,还有一部分是僧侣。中国佛教传入的历史中有一个著名的事件就是汉明帝时期的永平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36期2020-09-17

  • 唐朝开放到什么程度
    经商的主力——粟特人,他们本身就是白种人。粟特人高鼻深目,而且他们是整个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商人。在唐代的笔记小说当中,粟特人多得举不胜举。而且这里我们要特别指明的一点是,后来粟特人大量地定居在唐朝的内地,与唐朝人通婚,久而久之,相当多的粟特人融入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外国人了,而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了。比方说,现在北方地区有些姓氏,我们虽然不敢说是全部,但是部分这些姓氏的人,应该是粟特人的后代。比方说曹、安、康、米、何、史等这些姓氏,其中就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粟特

    北方人 2020年14期2020-07-31

  • 善于经商的神秘粟特人
    任紫涵粟特人原是古代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善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粟特人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叫“昭武九姓”“九姓胡”,或简称作“胡”,他们的故乡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粟特地区,以撒马尔干(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有9个绿洲王国,即康、安、曹、石、史、米等国。粟特人在文化上很早就接受波斯的文化影响,他们的到来使唐朝的都市充满了一种开放的胡风。李白《前有樽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0年7期2020-07-28

  • 善于经商的神秘粟特人
    文/任紫涵粟特人以善经商闻名,且多豪商大贾。他们在欧亚各地奔波往来,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沟通交流。粟特人的服饰粟特人原是古代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善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粟特人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叫“昭武九姓”“九姓胡”,或简称作“胡”,他们的故乡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粟特地区,以撒马尔干(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有9个绿洲王国,即康、安、曹、石、史

    青春期健康 2020年13期2020-07-24

  • 北朝粟特人墓葬与中原墓葬对比研究
    几座重要的北朝粟特人墓葬,掀起了一股讨论粟特人的热潮。其中天水石马坪石棺床墓虞弘墓、安伽墓、史君墓、康业墓和史射勿墓是研究的主要材料。在华粟特人因为久居汉地,中原王朝的文化耳濡目染,自身也摆脱不了其文化的影响,因而其墓葬中有众多的中原文化因素,如长斜坡的墓道、墓室和墓内装饰的方法皆为出自中原,通过在华粟特人墓葬与北朝汉墓的对比,我们能够看出其中的中原因素和其独特性并从中寻找出其原因。一、墓葬形制根据已经发现的北朝粟特人墓葬,可将其特征归纳如表1。从表可以这

    客家文博 2020年1期2020-04-02

  • 粟特人的活跃:唐帝国兴衰的真正奥秘
    书有一大主角: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与唐帝国》一书的序言中,长期致力于中央欧亚史研究的日本历史学家、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安孝夫批驳了日本在内东亚国家历史学界一些人的所谓“自虐史观”。日本保守右翼人士将反省日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的对外扩张、侵略的历史学研究,贬低为“自虐史观”;但在森安孝夫看来,真正的“自虐史观”,其实是那种秉持了西方中心史观,毫无凭据和理由的贬低东亚、亚洲古代历史发展的成就,在探讨历史上的冲突、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站在欧洲、西方的立场,将亚

    新民周刊 2020年7期2020-03-08

  • 唐“六胡州”行政建制演变与粟特汉化研究
    的研究热点,而粟特人在唐的汉化演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唐王朝设置了以粟特人为主体的行政单位——“六胡州”。[1]51-60+108粟特人“六胡州”及其后继行政单位经历多次嬗替,情况较为复杂,[2]近来的主要研究,如张广达教授的《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对“六胡州”的居民的主体民族以及其变迁作了研究,[3]73-84+130还有艾冲教授的相关论文,对于“六胡州”的行政地域以及治所有深刻研究。[4]但笔者认为“六胡州”的行政建制演变与粟特人的汉化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4

  • 唐代前期开放天下观与入华粟特人的文化认同
    有效管辖,大量粟特人可以顺利地进入中原内地进行丝绸贸易。种种迹象表明,唐代前期是粟特人入华的一个高峰时段,来华人数之众,涉及领域之广,对华影响之大,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大唐文化和价值体系也随之迅速以丝绸这种物质载体为媒介向西方世界蔓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丝绸输出的数量、质量和品质,还是附着其上的中原文化思维、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理天下的道德要求、华夏民族的审美价值等等都在大唐王朝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升。当然,必须指出,唐代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是承袭汉代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6期2019-12-11

  • 汉唐时期粟特乐舞与西域及中原乐舞交流研究 ——以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及聚落墓葬文物为例(上)
    制纳骨瓮线描图粟特人本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东伊朗语的一个古老民族。伴随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粟特人开始活跃在丝路上,进行经商贸易并大规模移民,形成粟特聚落。他们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然后到达河西走廊,沿固原到达唐都长安或东都洛阳,从洛阳东行北上经卫州、相州等地到达营州,或者从灵武东行,经六胡州到达河北重镇幽州。在中国北境丝绸之路上的城镇,都有粟特人的足迹,来到中国的粟特商人需起一个汉姓,从撒马尔罕城来的一般姓康,从布哈拉来的一般姓安,唐朝时期,

    新疆艺术 2019年5期2019-11-11

  • 重构与攀附:粟特移民祖先认同变迁研究
    阳出土的57方粟特人墓志分析可以看出,进入中原地区的粟特人,为了融入汉民族群体,受中原文化影响,开始对自己的祖先来源进行重新建构,即由最初认同先祖来自西域演变为对汉民族的认同,表现为:在姓氏起源上追求与汉民族同姓一致,在郡望堂号上攀附汉民族同姓望族,但不同姓氏群体在同化进度和程度上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关键词:粟特人;祖先认同;融合;汉化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7-0134-05关于粟特人汉化问题的研究,前

    中州学刊 2019年7期2019-10-14

  • 敦煌的粟特人
    “胡商”哪些是粟特人,但是其中两位胡商头戴着的白色尖帽,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艺术研究所藏粟特故地出土的人物塑像(下图)所戴帽子的形制极为相似。粟特人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商业民族,在中国史书中也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粟特胡”等,其定居区域位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西方文献将这一地区常称之为“粟特”,也就是索格底亚那(Sogdiana)的简称,大致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公元3-8世纪,粟特成为中国与萨珊波斯、拜占庭和印度之间贸

    华夏地理 2019年6期2019-08-03

  • 中古时期入华粟特祆教的本土化浅析
    拜等。事实上,粟特人所信奉的祆教包含了与中亚地区历史文化相符合的教义体系,其教义特色主要体现在二元神论、宇宙观、伦理观及鲜明的火崇拜上。粟特人与祆教1.粟特人大多信仰祆教中古时期的粟特人大都信仰祆教,早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公元前330年)时期,该教就已作为国教推行,到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实行希腊化时,受到来自西方的希腊文化影响,有了衰微之势。到波斯萨珊王朝统治此地区后,祆教又重新被奉为国教,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这时候它开始迅速向东传播,整个西亚

    寻根 2019年3期2019-07-10

  • 玄奘之纳缚波与马可波罗之罗卜再研究
    纪初康艳典率领粟特人建立的弩支城(新城),位于今瓦石峡绿洲。罗卜在《马可波罗行纪》里有较详细的记载,亦即玄奘所谓之纳缚波,位于今若羌或米兰绿洲。纳缚波是一个粟特语名字,意为“新地”。这个名字的出现,反映了西晋十六国时期鄯善国境内粟特人据点的变动。西晋前凉时期,粟特人聚居在西域长史府的所在地,即羅布泊岸边的楼兰古城。4世纪中后期,前凉亡后,楼兰古城逐渐废弃。粟特人在罗布泊地区的根据地于是迁至鄯善国都扞泥城一带。新的据点被粟特人冠以纳缚波之名。关键词:罗卜;怯

    敦煌研究 2019年6期2019-03-02

  • 试论北周康业墓石榻线刻图像
    刻却与同时期的粟特人葬具上的图像相去甚远,本文拟就康业墓石榻上的线刻图像做简要论述。一、研究现状自1999年、2000年和2003年在山西太原、陕西西安相继发掘了隋代虞弘墓、北周安伽墓、史君墓和康业墓后,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关于入华粟特人的大讨论,讨论的主题涉及粟特石棺床及相关内容,粟特墓志及其他,美术史中的东西交流,粟特人在中亚以及粟特人在中国等内容,在种类繁多的粟特研究中,但凡提到粟特人石质葬具的,如西安出土的安伽墓围屏石榻、史君墓石堂、康业墓石榻,山东青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8年12期2018-12-27

  • 古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商队
    朝古丝绸路上的粟特人商队。粟特人原居住于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即史称粟特地区,相当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大小不等的绿洲区域。公元3世纪,粟特人东移入华,中國古籍史书通称外族人入华为胡人,故史书上记载粟特人为粟特胡。从人种学论,粟特人属于伊朗系统的中亚古民族,从语言上观察,是属于伊朗语系的分支,文字通称粟特文。粟特人由于动乱或连年战争离开原居地,沿着中亚至新疆古丝绸之路东移,在游牧狩猎活动中,逐步进入新疆或河西走廊地域,

    侨园 2018年7期2018-10-09

  • 晚唐五代敦煌康氏家族与归义军瓜州刺史康秀华考
    康氏家族是敦煌粟特人中势力很强的胡人,他们是唐敦煌从化乡的主体,从石城镇迁徙而来,成为敦煌的豪族,从事商业手工业经营,同时还在吐蕃及归义军政权中担任各种官职,亦官亦商是他们从政的基本特点,敦煌文书中留下了他们很多丰富的记载。康秀华就是他们中的代表,吐蕃统治时期出任吐蕃部落使,并经营胡粉等高级奢侈品生意,归义军时期出任归义军使衙判官,最后升迁为瓜州刺史。关键词:敦煌;粟特人;归义军;晚唐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

    敦煌研究 2018年3期2018-09-17

  • 丝路上的文化交流
    用。【关键词】粟特人贡献一带一路留学生中医药高等教育古代丝绸之路曾经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昔日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粟特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商旅担当”和文化交流的传播者,深入研究、交流古丝绸之路上粟特人对于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继承古丝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遗产,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今天而言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加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接受中医药高等教育为切入点,努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有效提高中医药文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6期2018-07-10

  • 胡人安在?
    中国人已经清楚粟特人的故乡,隋唐时期的中国人,习惯在粟特人所居住的绿洲都市前用漢字来称呼,例如撒马尔罕称为康国,布哈拉称为安国,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称为石国等。粟特地区的文明史起源比较早,从考古学上观察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粟特地区就有了零星的人类活动痕迹,逐渐兴起了聚落。后期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粟特地区的文明还在缓慢发展着,出土的很多陶器表明很有可能一部分游牧民族也定居在了该地区,一些运河水路开始发达,绿洲地区的人口开始膨胀,逐渐兴起了城邦文明。在中

    大学生 2018年1期2018-03-14

  • 唐五代时期内徙吐谷浑人与粟特人关系考述
    。据学者研究,粟特人很早就进入中国,并在中国许多地区留下了活动遗迹。[3]568年,粟特地区被西突厥占领,许多粟特人往东突厥汗国经商、定居。隋唐时期,大量的粟特人又先后跟随东突厥人、回鹘人内徙中国北部,与这里的民族接触、交流、融合。就吐谷浑与其他民族的关系,黄兆宏先生[4]83-86对吐谷浑与党项的关系做过研究,钱伯泉先生、[5]29-35薛宗正先生、[6]6-17周伟洲先生[1]363-377考证了吐谷浑与西域的关系,邓文科先生、[7]14-21程起骏先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1-29

  • 入华粟特人墓葬伎乐飞天图像中的多民族文化表征
    710119)粟特人,中国史料中称昭武九姓,公元3世纪至8世纪之间,大批粟特人以经商之故来到中原并定居于此,以商队建立聚落。北朝隋唐时期是粟特胡人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时期,粟特人往来丝绸之路,受众多文化熏染,思想也呈现多元文化的特征。20世纪以来多处入华粟特人墓葬被发现,在这些墓葬中,既有本民族艺术传统的继承,也有对外来文化入乡随俗式的体验摸索。一、无翼伎乐飞天在公元3世纪-8世纪,中国处于北齐、北周至隋唐时期,大量粟特人以商队形式来往于丝绸之路,在中原

    大众文艺 2018年18期2018-01-28

  • 唐代洛阳粟特人与中西方文化交流
    别克斯坦一带的粟特人,以康国为中心,建立了包括康、安、曹、石、米、史、何、火寻、戊地等国,汉文史籍称为“昭武九姓”,唐代又称其为“九姓胡”。他们利用身处中亚西部丝绸之路干线上的地理优势,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原之间,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商业民族,许多人逐渐在经商之地留居下来,并最终融入当地社会,唐都长安、东都洛阳两地就是粟特人的重要聚居地。粟特人在从事丝绸的贸易的同时,还对欧亚内陆地区传播多元文化和多种宗教有过重要影响,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融通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关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2期2018-01-23

  • 粟特人安伽及相关问题考述
    定居生活。安姓粟特人为东西方贸易、人文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是早期的丝绸之路开拓者、商贸担当者、民族融合践行者和文化传播者。研究安伽及粟特民族历史,对于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安伽;粟特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2-0029-022000年5月,陕西省考古所在西安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清理发掘了一座北周时期的大型古墓葬,出土墓志铭显示,墓主人

    丝绸之路 2017年22期2017-12-11

  • 北朝石刻壁画中粟特人物形象探析
    发现近20余座粟特人的墓葬,其中数10余座墓葬中均带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石质葬具,每座石质葬具表面都雕刻了具有粟特民族风情的图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通过梳理考古发掘的石刻壁画,来探析北朝时期入华粟特人物形象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关键词:北朝;粟特人;石质葬具;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9-0023-04一、粟特人物形象产生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稳定中原后,因战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9期2017-11-21

  • 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要]善于经商的粟特人一直活跃在丝绸之路繁盛时期,他们不但在中亚的撒马尔罕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即中国古文献记载的康国,而且还大量来到中原,在当时的长安定居,其中部分人还在中原政权担任官职。今天,在西安地区的各博物馆(院)中保存了许多留葬长安的粟特人墓葬出土文物与陵墓壁画,反映了粟特人的文化习俗与特征。同时,中亚的撒马尔罕阿甫拉昔普出土的大型壁画,也充分体现了粟特文化与以及粟特人国家与唐王朝的交往。通过对西安地区与撒马尔罕地区相关文物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丝绸

    丝绸之路 2017年20期2017-10-30

  • 昭武,谜一样的故事
    。昭武九姓就是粟特人的先祖。粟特商队活跃在中原地区的时间和规模,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和之后的中国任何一支商队。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有关粟特商人在中国活动的最早记录,是斯坦因在敦煌西北发现的一封粟特文书写的信札。这封信札的书写时间是公元4世纪初。信札主要陈述了粟特商人以武威为大本营,派出商人前往敦煌、兰州、洛阳、邺城等地从事商贸的情况,里面还提到晋末中原动乱,致使粟特商人蒙受了沉重打擊。再后来,一个叫辛姆斯·威廉姆斯的教授在印度河上游一块岩刻文字上发现,粟特人不仅仅

    丝绸之路 2017年19期2017-10-21

  • 从丝绸之路走到大唐的外商
    人、吐火罗人、粟特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等,此外流动外商更是无法统计。当时政府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外商,专设了一个政府机构叫做“萨宝府”,其字面意思是“商队首领”,系外来语的英译。可见,当时长安的外商之多。唐朝大诗人李白有首描写当时长安市面的诗:“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位富二代先是逛了奢侈品市场,逛腻了后,又去了有异国情调的胡姬酒店喝酒划拳、寻欢取乐,这两处在当时长安都是外商做生意的地方,是富贵公子必去的销金窟。众多

    文史博览 2017年8期2017-09-15

  • 从丝绸之路走到大唐的外商
    人、吐火罗人、粟特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等,此外流动外商更是无法统计。当时政府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外商,专设了一個政府机构叫做“萨宝府”,其字面意思是“商队首领”,系外来语的英译。可见,当时长安的外商之多。唐朝大诗人李白有首描写当时长安市面的诗:“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位富二代先是逛了奢侈品市场,逛腻了后,又去了有异国情调的胡姬酒店喝酒划拳、寻欢取乐,这两处在当时长安都是外商做生意的地方,是富贵公子必去的销金窟。众多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8期2017-09-02

  •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讨
    [摘要]中亚的粟特人自汉代起就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宁夏固原隋唐史姓墓是国内目前已知的大型粟特人家族墓地。根据墓中出土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能够看出当时同一家族中体现出佛教、祆教和儒家文化等不同信仰因素,这种多元信仰的形成可能与粟特人本身宗教传统、统治者的倡导及固原当地汉化等有关,由此反映粟特家族在迁徙入华之后意识形态方面的转变。[关键词]固原;史姓家族;粟特人;多元信仰[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

    丝绸之路 2017年14期2017-07-29

  • 16 唐代丝绸之路上中亚地区粟特人城市遗址壁画研究
    之路上中亚地区粟特人城市遗址壁画研究王美艳 WANG Meiyan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唐时期,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延长,进入了陆上丝绸之路的鼎盛。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段,是一些中亚城市国家,虽然各自独立,却成了连接东西方的重要纽带。在此阶段,粟特人成了陆上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主要实施者。粟特人几乎散布于从中国一直到拜占庭帝国的丝绸之路上。粟特人的聚落、定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2期2016-09-09

  • 洛陽出土唐代梨園弟子曹乾琳墓誌及相關問題探析*
    ,生活在中亞的粟特人大量進入漢地。其中許多是具有一定音樂歌舞技藝的胡人藝術家。他們或以歌唱取勝,或以舞蹈聞名,或以演奏技藝擅名。早在武德年間,宫廷中就有舞胡安叱奴。到了中唐時期,具有高超音樂技藝的粟特藝術家更是不勝枚舉。見於唐代文獻記載者頗多,如善於歌唱的米嘉榮、何戡,擅長彈奏琵琶的康昆侖、曹保祖孫三代等。*陳海濤、劉惠琴: 《來自文明十字路口的民族——唐代入華粟特人研究》第六章《唐代入華粟特人的藝術活動》,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6年。李昌集: 《唐代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16年1期2016-05-15

  • 商贾精英 文化使者—“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文 / 苏银梅 马晴在古“丝绸之路”上,曾经活跃着一支商贾精英,那就是粟特人(Sogdian)。粟特人是西方学者对中国史籍中“昭武九姓”人的称呼,也称“商胡”或“九姓胡”。史射勿墓壁画族源《隋书》和《唐书》记载的昭武九姓“本月氏人”,其祖先温王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后被匈奴击破,向西越过葱岭至中亚的锡尔河与阿姆河流域的索格底亚那地区(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境内)定居,子孙繁衍,分王九国,分别为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史

    今日民族 2016年1期2016-04-23

  • 五凉后期粟特人踪迹考索
    0)五凉后期粟特人踪迹考索冯培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伴随着西晋末年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五凉时期中亚粟特人入华的重要阶段。河西走廊是粟特人东来入华的关键地段,这里驻留了许多前来从事贸易的粟特商人,甚至还形成了聚落移民。前凉时期,一些粟特人已经在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等方面开始崛起。到五凉后期,仍然有粟特人的活动影踪,渗透到诸凉政权的各个方面。后凉政权中的粟特人势力不可小觑,如西平太守康宁自称匈奴王,起兵反抗吕光,拥有极大的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04

  • 北宋西北“九姓”中曹姓将领述考
    750001粟特人最辉煌的时期在唐安史之乱之前,经过安禄山之乱,众多粟特人为了安全隐藏其粟特出身,或者仍旧保持其姓氏而改依当时统治阶级族性,放弃民族归属,所以到了北宋时,在朝中仍见粟特九姓却不在强调其族属,但是本文认为其应属与粟特后裔有渊源,对西北任职的九姓中曹姓将领的状态进行考述。北宋;粟特;曹姓对粟特人的研究多的是荣新江先生,他的《安史之乱后粟特动向》、《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四海为家——粟特首领墓葬所见粟特人的多元文化》、《北朝隋唐

    山西青年 2016年23期2016-02-04

  • 粟特研究又一春 ——榮新江《中古中國與粟特文明》介評
    時期東遷入華的粟特人及其信仰的祆教。時隔十餘年後,到2014年夏,榮教授又結集推出了《中古中國與粟特文明》一書,將21世紀以來利用新發現的粟特墓葬及其他多元資料所作的後續研究,共21篇論文及1篇訪談、1篇紀念文章,再予薈萃,以“粟特文明”爲題,突出粟特研究之主旨;而關於更廣地域的外來文明的研究成果,則收入他的另一本論文集《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其中第四編《外來物質文明的貢獻》、第五編《三夷教的流傳》也收録了幾篇粟特與祆教方面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6年0期2016-02-02

  • 丝绸之路与粟特人
    一个古代民族—粟特人。粟特,维基百科解释是为“粟特(Sogdians)或译窣利、索格特,为中亚古代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中的伊朗人种,中国人称之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通称索格底亚那”。泽拉夫善河流域正在我们今天的遗产境内: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南部。这里分布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城邦国家,分分合合,其中康国最大,其次为安国。另有石国、米国、史国、何国、蓸国、火寻、戊地七个国家,史书统称为昭武九姓。实际

    黑龙江史志 2015年7期2015-12-06

  • 喀什先民那些消失了的古老部族
    族、葛逻禄人、粟特人、西突厥部族、吐蕃人、回鹘人、喀喇契丹人、乃蛮人、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在这里繁衍生息。一个民族即是一部社会演变史,这样众多的部族,在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演绎了灿烂独特的人文景观。而今,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喀什噶尔古代文明的各种部族,他们如今去了哪里?是融汇进化为今日的居民?还是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呢?塞种人随畜逐水草塞种人,简称塞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原是住

    旅游世界 2015年8期2015-09-06

  • 隋唐宁夏粟特人与丝绸之路
    21)隋唐宁夏粟特人与丝绸之路薛正昌(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21)丝绸之路的延伸与繁荣,不仅推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亚的民族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昭武九姓——粟特人就是典型,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于世。粟特人沿丝路东进到了宁夏固原定居,为官与经商并举,在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彰显了隋唐丝路文化的繁荣。上世纪在固原城南中发掘过数座粟特人墓葬,出土过大量具有中亚特色的文物,见证了史姓家族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4-02

  • 从文献考据“回回”一词与唐代粟特人之关系
    “九姓胡”,即粟特人(Sogdians)。《隋书》记载: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支庶各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3]可见粟特人的先祖为月氏人,起初居住于祁连山以北的昭武城。匈奴冒顿单于时,向月氏人发起进攻,月氏人被迫向西迁徙到今新疆伊犁河南部定居,西汉文帝时,月氏人再次遭到匈奴人的致命打击,胜利后的匈奴王拿月氏王的头盖骨作为饮酒的器具。月氏人遭受巨大的耻辱和打击,继续西迁,越过葱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7期2014-12-04

  • 你身上流淌着粟特人的血液吗
    山、史思明都是粟特人。但是粟特人不光是“叛贼”,更多的是“好人”,所以我今天把历史上粟特人的面貌展现出来,让他们登场,给大家亮亮相。粟特人基本上活跃于中古时期,大概在汉唐这段时间,这是陆上丝绸之路最活跃、最发达的时期。丝绸之路从中国汉代的首都长安延伸至罗马世界、地中海世界,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就是粟特人粟特人在古代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这次我们去了泽拉夫善河,那里分布着很多建筑在绿洲上的小城邦,最大的就是撒马尔干和布哈拉。撒马尔干和布哈拉在

    上海采风月刊 2014年12期2014-07-11

  • 一件唐西州官府断案文书
    西亚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如康姓、史姓、曹姓、何姓都属于粟特人的姓氏。不论哪个民族,在与汉人杂居相处时,都不存在如何特别民族界限,他们在相互接触生活的过程中,也渐渐地接受了汉人的生活方式。如丧葬,粟特人早期实行天葬,后改为火葬,骨灰入瓮后,又摹仿汉人土葬方式起坟,用斜坡墓道入坟,所以在粟特人聚葬的交河故城沟西墓地、高昌故城附件的巴旦木墓地等,都发现了粟特人的斜坡墓道的坟茔。这是一个基本完整的唐代断案的卷宗,对于理解唐朝的法律和吐鲁番当时的社会与民族意义较大。在

    吐鲁番 2013年3期2013-11-25

  • 浅论唐代契约中保人的身份
    成为本地百姓的粟特人担任保人吐鲁番地区的粟特人分为入籍与未入籍两类,入籍的粟特人在此地聚居生活。他们与本地汉族百姓一样,“拥有田亩,担负调薪、租酒、酢酒、上马、供鞍等各种税收或封建义务。”[7]一般来高昌地区行商的外来粟特人,往往邀请入籍本地的粟特人为其交易作担保人。3.未入籍的粟特人担任保人作为以商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粟特人,吐鲁番出土买卖契约中占有重要位置。本地粟特百姓在立契时也会请未入籍的胡商担任保人。下面以吐鲁番出土汉文买卖契约为例,对上述两种情况加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2013-03-06

  • 莫高窟第158窟的纳骨器与粟特人的丧葬习俗
    拜的箱形物就是粟特人祭葬袄教徒时所用的纳骨器。证明了在中唐时期,至少在一部分祆教徒之间仍然遵从着粟特人的丧葬习俗。同时以新发现的第196窟甬道南壁的“甘州萨保”题记为研究材料,推断元代至清代之间的敦煌周边仍然有粟特人的聚落。关键词:纳骨器;粟特人;萨保中图分类号:K89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04)02—0013—06

    敦煌研究 2004年2期200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