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人服饰审美分析及在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2022-07-09 03:33相冬莉
辽宁丝绸 2022年2期
关键词:纹样壁画服饰

庞 欣 曾 慧 相冬莉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3)

汉唐时期,粟特人在丝绸之路沿途进行商贸活动,至隋唐时期大量粟特人来到中原地区经商。20世纪以来,入华粟特人墓葬被相继发现,如北朝安伽墓、康业墓等,隋代天水石榻墓、虞弘墓等,唐代安元寿墓、盐池何氏墓等。通过墓葬出土图像资料可知入华粟特人数量十分可观,他们留居中原并丰富了中原服饰文化,同时吸收多方艺术文化,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1 粟特人墓葬中的服饰概述

粟特人从中亚地区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多着本民族服装,此过程中的粟特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粟特人服装特色是紧身窄袖长袍、交领外翻、腰束带,戴尖顶高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隋唐时期本土服饰与粟特服饰系统均已发生变化,据已发掘的入华粟特人墓葬的埋葬年代可将其分为两个时间段,前一段为北周至隋朝时期,后一段为唐朝时期。通过分析图像资料,容易发现粟特服饰的汉化过程。

1.1 北朝至隋朝粟特人服饰

北周安伽墓中女子的束腰裙装均齐胸,间色条纹,裙长曳地,披帔子,而在康业墓中的女子裙装为交领裥裙。条纹裙至十六国时期得以流行,之后广泛流行并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唐初壁画仍然可以见到大量女子服间色长裙,盛唐以后逐渐减少。公元1世纪到3世纪的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遗址中,出现过类似的裙装,由此猜测,后来流行于隋唐的条纹裙是受西域服饰文化的影响。虞弘墓石椁一处浮雕上有一具波斯萨珊王朝人物形象,穿圆领窄袖紧身长衫、腰系带、足穿尖头靴,背后披一条带子。《魏书·西域列传》载:“其王姓波氏名斯,坐金羊床,戴金花冠,衣锦袍、织成帔,饰以珍珠宝物。其俗:丈夫建发,戴白皮帽,贯头衫,两厢近下开之,亦有巾帔,缘以织成。”图1隋朝史射勿墓壁画中的武士,均头戴幞头,身着交领宽袖长袍,腰束带,下穿宽腿裤,足蹬乌靴,双手于胸前执笏板,为汉化的粟特人形象。

图1 隋史射勿墓武士图

1.2 唐朝粟特人服饰

唐代丝绸之路的繁盛吸引大量粟特人纷至沓来,此时的粟特服饰汉化痕迹已十分明显。安元寿墓出土的壁画以及陶俑中,男子戴幞头,穿宽袖敞领长衫,足蹬尖头靴;女子多穿间色长裙,束腰高到胸部以上,具有明显的唐朝特色。三角翻领长袍是粟特人服饰的标志,撒马尔罕地区及片治肯特壁画中的粟特人,多穿着这种形制的三角翻领袍服,中原地区的翻领袍服均受此影响。图2骑马胡俑,身着绿色翻领袍服,内穿短裙,腰系带和布囊,足穿黑色尖头靴。同样形制还有西安郊区唐墓出土的胡俑,额上束带,身穿翻领窄袖胡服,内着半臂,足蹬长靴,作牵驼状。图3为西安郭杜镇唐墓出土壁画,胡人侍者身穿红色圆领袍衫,腰系带,足蹬靴,手持笏板,服饰形制与唐人服饰基本相同。

图2 三彩男胡人骑马乐俑

图3 唐墓壁画胡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北朝墓葬中出土服饰图像汉化痕迹较少,北朝晚期至隋朝逐渐出现汉化现象。如隋史射勿墓胡人着交领袍衫的形象,这表示粟特人在逐渐接受中原文化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隋唐时期大规模盛行的服饰,如条纹裙、半臂、帔子、圆领袍、乌皮靴等,均受粟特服饰影响,可见隋唐时期胡汉交融的现象显著。

2 粟特人服饰的审美特征分析

2.1 主体色彩

不同的物质生活创造出不同的色彩美感,在粟特壁画中颜色明度的和谐搭配使色彩呈现出独特的秩序美。片治肯特富裕城遗址的壁画运用单色的背景为基调,遗址内著名的“蓝厅”,以及胡达特王朝宫殿内的“红厅”,就是以独具特色的壁画背景颜色来命名。红色与蓝色频繁出现在壁画艺术中,艺术家通过这种装饰风格来强调运动的形体和统一的背景之间的鲜明对比。服装中的色彩同样丰富,人物的头发、靴子和腰带多为黑色,红色多施在衣服、建筑上,可见在粟特本土壁画中对于亮丽色彩的使用并不吝啬,大面积地运用亮色,营造出尊贵、华丽、富有的视觉效果,入华后的粟特人受到中国礼制文化的熏陶,色彩有所减少,但仍保留艳丽的视觉效果。

2.2 装饰纹样

服饰纹样中的联珠纹与忍冬纹是波斯萨珊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入华粟特人墓葬的装饰纹样多出现在服装或椁壁边缘,如安备屏风的边饰多由忍冬纹和联珠纹组成,角部边饰以团花纹装饰。忍冬纹是因古代中亚和西亚对“生命树”的崇拜而形成的,由波斯的葡萄藤纹样演变而成。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联珠纹的图案面貌逐渐本土化,唐代人根据自身文化对纹样进行改造,原来的立鸟衔珠、骆驼等西域文化题材变换为龙凤、虎豹等中原本土纹样。花卉在唐代生活中被人们所重视,因而也成为织物中被大量描绘的对象,牡丹、莲花、宝相花等纹样交织在一起,画面丰富多样,呈现出中原文化的吉祥寓意,图案的排列形式也向本土审美方向发展,并保持原有事物特征。西域与中原的吉祥纹样相互变换,凝聚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美好意愿。

2.3 服饰形制

唐代受胡人物质文化生活习俗影响深远。传统的粟特服饰形制为窄袖紧身,常见圆领对襟或侧襟,袖口较窄,在衣服边缘装饰精致的缘饰,唐朝流行的胡装多见于此种形制,窄袖实用性较强,与其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很大关系。汉化服饰可参考康业墓中男主人与侍从的服装,服饰特征为袖口宽大,呈喇叭口,方心曲领,腰束大带,下身繁复而宽大。汉化是指加入民族服饰元素,而非完全照搬汉族传统服饰。在女性服饰中,中亚粟特本土以及安伽墓、史君墓中的女性同样是以窄袖为主,着高腰条纹裙,裙长及地,领口有圆领和交领之分,是粟特女性服饰的基本形式,与隋唐时期女性常服形制基本相同,可见粟特服饰与中原服饰相互影响,体现出服饰文化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重要特征。

3 粟特元素提取与设计

3.1 设计元素提取

环形动物联珠纹在设计与应用中往往可以实现一种思想意识的主观性传播,因此在纹样转化设计过程中,保留传统纹样的图案结构进行还原设计,展示出主观的视觉愉悦性效果。表1中左上纹样为比利时辉伊主教堂中的联珠对羊纹锦,右上纹样为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联珠绶带鸟纹,环形联珠纹中央为吉祥动物纹样,周围缀以辅助性的圆点装饰,表达出一种原生态的视觉暗示。第二行纹样为宁夏固原西郊北魏墓漆棺彩绘联珠纹及忍冬纹,直线型纹样在服装设计中兼顾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将直线型联珠纹样融入到结构线部位,通过自身图样属性和搭配方式的多变性,起到自然连贯与点睛装饰的效果。

表1 纹样提取

3.2 系列服装效果图

本次设计的定位为创意服装设计,设计主题为《寻·遇》,暗含文化的碰撞与相融。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重要原因是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正如文化不能固步自封。本次创新设计共三套女装,第一套服装在外衣下摆部位运用联珠对羊纹,与领部深色相协调,服饰边缘均有几何纹样装饰;第二套上衣领部呈左衽,肩部及袖口借鉴半臂的造型,领部纹样提取忍冬纹并简化,领部及袖口边缘同样运用到几何缘饰,将联珠绶带鸟纹进行排列组合运用在服装左侧下摆作为点缀,右侧下摆留白;第三套领部采用单翻领造型,边缘的忍冬纹加强了服装整体的传统文化韵味,展现出新时代的继承,内着长裙将条纹裙以压褶的形式表现,为服装整体增加层次感。

图4 《寻·遇》系列服装效果图

4 结语

近年来的“汉服热”带动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均应得到充分继承。粟特人在入居中原后,原本的文化审美得到了全面的丰富与提升,也乐于接受中国礼制下的规范审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服装设计需要最科学、最新颖、最具有创意的元素的不断加入,来促进和保证它的时效性,因此现代服装设计师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并将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以服饰为载体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纹样壁画服饰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唐代官袍兽纹纹样的美学意蕴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飞蛾”修复壁画忙
Wearing History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