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期
刊物介绍
《贵州民族研究》是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主办的民族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时为季刊,2005年变更为双月刊,主要刊载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常设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法学、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民间文学、民族学研究介绍等栏目。 在30年的办刊实践过程中,《贵州民族研究》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部,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刊定位,坚持学科性、民族性、区域性、理论性、实践性、对策性的多特性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研究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自创刊以来,《贵州民族研究》刊发了大量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关于党和国家民族、宗教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研究性作品,既有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的研究,又有对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理论、方针、政策的研究,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宗教问题思想理论,刊物都十分重视,开辟“邓小平民族思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民族地区发展”等专栏进行专题研究。 在多年的办刊过程中,《贵州民族研究》积极面向我国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刊发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广泛涉及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广泛研究、分析和探讨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包括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现实差距和相互持续、科学、协调的发展问题;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宗教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和完善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问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民族教育的发展问题;民族干部的培养问题等等。许多专题研究不仅在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中产生了直接的决策促进作用。如1993年《贵州民族研究》参与组织的“贵州麻山、瑶山‘两山’贫困现状调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直接促成了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对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有关决定。《贵州民族研究》于2001年组织了“夜郎问题专题研究”,组织了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著名专家学者,多学科、多角度地对夜郎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夜郎问题研究的方向、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刊发的一组研究文章人大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推动了夜郎问题的深入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一直以来,都连续不间断地被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等权威部门评定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刊物的被转载量、被引用量居同类刊物前列;《贵州民族研究》刊是贵州省优秀社科新闻期刊,目前《贵州民族研究》已发行到美国、俄罗斯、意大利、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贵州省及全国同类刊物海外发行面较大的刊物。
贵州民族研究
- 习仲勋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研究
- 新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社会学解析
- 完善少数民族特殊权利诉讼保障的思考
-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习惯法的民事司法适用探析
- 印第安教育法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启示
- “以人为本”语境下少数民族公众交往的社会整合
- 我国民族地区重要文物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民族自治地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析
- 苗族服饰的民族文化学考论
- 试论苗族刺绣纹样在地面铺装设计中的应用
- 贵州北侗地区农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玉屏侗族自治县朝阳侗寨为例
- 浅论黔东南州大利侗寨水环境景观特征与保护策略
- 贵州土家五柱四瓜木房建筑的美学特征与民俗文化
- 民族文化保护视角下历史街区文化肌理的重建——以安顺历史街区为例
- 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与城镇化关系分析——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 屯堡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以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为例
- 文化软实力与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贵州侗族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 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去民族化倾向辨析——以1949年至1966年时期为对象
- 基于反凝视诗学理论视域的少数族裔影像叙事
- 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生态功能
- 加快发展贵州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研究——基于三次产业构成的分析
- 山区少数民族农户参与市场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滇西南为例
- 西部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探讨
-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文化链接
- 珠江流域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 环境伦理学视域中的民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
- 基于因子分析的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为例
- 贵州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农民增收效应
- 1935-1949年贵州民族地区盐贵淡食问题研究
- 论明清时期贵州民族地区的儒学与儒学传播
- 观念重构与风格转向——抗战时期庞薰琹在西南民族地区的艺术转型
- 皖南徽州山越族文化消融与其汉文化趋同路径
- 基督教在黔西北苗彝地区传播的族群性基础
- 从文献考据“回回”一词与唐代粟特人之关系
- 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 贵州“千岛文化”的呈现形态与课程实施路径——基于贵州普通高中地方课程《贵州自然与人文》开设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