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指

  • 认知视角下英汉学术语篇回指形式的共性分析
    314001)回指是“语法描写中用来指一个语言单位从先前某个已表达的单位或意义(先行语)得出自身释义的过程或结果” 。[1]回指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以回指语为出发点,利用各种语言及非语言因素的制约作用,探寻回指语或回指项与其真正的先行语或先行项之间的语义关联。[2]关于回指的制约因素,已有研究涉及句法、语用、功能、认知等不同层面,如基于句法视角的“管辖与约束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3]、基于功能视角的“话题连续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3-09-28

  • 语篇回指及其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解答中的作用 ——以2022 年1 月浙江卷为例
    解的必备条件。而回指作为指称的一种,其作用也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将在分析语篇回指在高考英语试题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简要探讨如何在高考英语阅读复习中,引导学生认识并充分利用语篇回指。一、语篇回指的内涵与特征我们先来看一句话:[1] I saw a car roll towards a big tree,and it hit it.这个句子中有两个“it”,此时我们需要判断到底哪个指代“car”,哪个指代“tree”。分析句子内部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动态的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2年3期2022-12-23

  • 汉译英小说本族语—非本族语译者人称回指对比研究 ——以《红楼梦》译本为例
    郑 贞一、引言回指是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英语和汉语在回指的使用方面有系统性的差异。(Jia 2020)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母语创作上,或许也充分体现在翻译作品中。在汉译英小说文本中,非本族语译者与本族语译者相比,是否在回指的使用上呈现出系统性差异呢?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回答这一问题。二、回指概念回顾回指研究,或称“照应研究”,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姜望琪 2006)回指(anaphora)指如下一种

    外文研究 2021年4期2021-12-16

  • 汉语无标累积式并列复句的联结机制及其组合手段 ——以长篇小说《钟鼓楼》为例
    清鲜艳丽。第二,回指。陈平(1987)[21]指出,“话语中提到某个事物后,再要论及该事物时,一般使用各种回指(anaphoric)形式,同上文取得照应。汉语中的回指形式共分三大类:零形回指(zero anaphora),代词性回指(pronominal anaphora),以及名词性回指(nominal anaphora)。”并举了如下例子具体说明:需要指出的是,前辈学者们在谈“回指”这一组合手段时,所用的术语以及涉及的回指形式都不尽一致。朱德熙(198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8-25

  • 叙事文语篇的人物回指研究
    50066)一、回指的定义回指(anaphora)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在语言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语篇回指是从语篇的角度来观察回指现象,或者说是观察回指的语篇特性。可以说,对回指的理解,直接影响读者(听者)对语篇的理解。回指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韩礼德(1976)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将指称分为现场指示的“外指(exophora)”和篇章指示的“内指(endophora)”,并将“内指”进一步分为“回指(anaphora)”和“前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4-12

  • 话题链视角下对《红楼梦》第五回的原/译文对比分析
    究对象,对其汉英回指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对汉英话题链的特点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原文和杨宪益英译本里对于话题链的处理方式以及译文的语篇连贯,得出汉语话题链注重语义上的连贯,而英语话题链强调形式上了衔接的结论,以期为汉英翻译实践带来启示。关键词:红楼梦;话题链;回指;汉英对比1.引言话题链的概念是Dixon于1972年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探索与发展。然后由曹逢甫(Tsao 1979:vi)进一步探索,并将其定义为语篇中统摄一个或一个以上小句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2期2020-12-23

  • 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现象在英汉互译中的对比分析 ——以语篇翻译为例
    英文还是中文中,回指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篇衔接和连贯的手段。 系统功能语法将照应关系分为内指和外指,而回指则属于内指的一部分,具有在语篇中照应上文的指称作用。 人称代词是回指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中,除了较为熟知的指代和替代作用,代词实际上更具有指称作用,在上下文中承担起回指词的角色。 而在英语中,由于注重语言形合,回指词的使用对读者和译者阅读语篇、推敲内容含义及组织目的语译文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汉互译中,译者既要考虑到源语中代词的重复使用或省略情况,厘

    现代英语 2020年19期2020-11-25

  • 基于量子力学的事件回指可供性研究*
    考察考察影响事件回指的因素时往往关注回指语和先行语自身及两者之间的语言特征。实际上该类研究需要扩大关注范围至回指语和先行语之外的篇章范围。本文拟以量子力学中叠加和坍塌原理为基础证明当事件回指中先行语和回指语所在表达式均为事件的语言表达式时后者对确定前者具有可供性。回指所在事件表达式的可供性由该表达式结构、自身派生意向性和读者意向性构成;可供性的基本原理是读者意向性干预之前回指语所在事件表达式的各种特征处于叠加状态,读者意向性干预之后叠加的各种特征坍塌为一种

    外语学刊 2020年6期2020-11-24

  • 定中心理论视野下的汉语语篇第三人称回指解析
    . 引言第三人称回指是近几十年以来篇章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美国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在20 世纪末面向计算机处理语篇提出了定中心理论(Centering Theory)①也有人译为“向心理论”,如苗兴伟(2003)和许余龙(2004)等。(Grosz & Sinder, 1986;Grosz 等,1995;Walker 等,1998)。该理论综合了多个学科的前沿成果,关注语篇回指的处理难度和连贯性等问题,提出后指中心(Back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3期2020-10-22

  • 新闻报道语篇同名回指转述的语用认知阐释
    会使用代词指称来回指该人物或事物,但在新闻报道语篇中却经常使用与先行词相同的名词指称形式来回指转述语篇中再次或多次提及的人物或事物,而非使用代词的指称表达形式,如例(1)。(1)本报北京2 月1 日电 (记者杜一菲)国家主席习近平1 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习近平首先请特雷莎·梅转达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指出,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人民日报》2018 年2 月2 日)在这篇新闻报道开头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6-19

  • 汉俄语名词回指对比与翻译
    为话语衔接手段,回指(anaphora)在学界具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于20世纪80年代成为语言学家们探讨的热点话题。学界对回指现象的研究大致包含3类:其一,类型划分。如:陈平(1987)把汉语中的回指分为零形、代词及名词回指;廖秋忠(1992)将回指划分为同形表达、局部表达及异形表达式。其二,研究某一类型的回指词(anaphor)。如:徐赳赳(1990)探讨了代词回指词“他”在语篇中的制约因素;许余龙(2003)基于认知语言学,分析了零形代词回指在汉语篇章中

    外文研究 2020年1期2020-01-03

  • 可及性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中回指的对比研究
    方面研究两篇小说回指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从而得出成人文学的回指情况会比儿童文学复杂的结论。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与灵感。【关键词】可及性理论;儿童文学;成人文学;回指【作者简介】官小飞,汕头大学文学院。一、引言近百年来,随着儿童文学研究成果的增多,学术界越来越关注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的差异(如:朱自强,1987;吴永和,2000;陈琼和黄斐,2003;孙占恒,2011)。然而,大部分学者只在理论上对这两者作内容和主题上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7期2019-10-07

  • 古代汉语中话题链的建构机制与英译 策略研究
    同时,语言中存在回指,在使用中文进行话题叙述时常对主语进行省略,也为英译过程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解构话题链对汉语文本进行分析,来解决这一翻译难题。本文将以罗经国先生《桃花源记》的英译本为例,分析不同话题链的翻译策略,意在为古代汉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回指;话题链;古代汉语0 引言中国古典散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刘宓庆(2005)教授曾将中国的经史子集、诗词书画概括为自然美、人生美、人伦美、道德美、人格美和精神气质的永恒,可以看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9期2019-09-10

  • 俄语语篇中人称代词回指的翻译问题
    句际衔接手段称作回指,是指语篇引出某一人或物以后再次提及这个人或物,回指也称照应或指同。相比较而言,俄语中代词回指是十分常见的语篇衔接手段。由于俄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俄语中人称代词回指的使用频率高于汉语,并受到指称对象和语法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探讨代词回指的翻译规律和方法有助于深刻理解俄语语篇的特征。二、俄语中人称代词回指句的特点一般来说,在俄语篇章的伊始总是用名词引出人或物,然后便用代词回指,基于俄语的语言特点,即注重形式上的连接,较少出现零回指的现象。但这

    长江丛刊 2018年36期2018-11-14

  • 回指现象看英语的时间性特质
    摘要:本文旨在从回指的视角探讨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基于回指理论,本研究对英语语篇中的回指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英语语言在形式上具有时间性特质,但并非总是遵循这一规律,零指现象违反了这一特征。本文对于揭示英语语言的特点及英汉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回指;时间性特质;前指;后指;零指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英汉语言具有时空性特质,这种特质表现在回指、连接词等多个方面(王文斌,何清强,2016)。本文基于真实的英语语料探讨英语语言的时间性特质。该研究对于揭示英语语言

    北方文学 2018年18期2018-09-14

  • 俄语语篇代词回指翻译研究
    701)一、引言回指现象最早是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的关注对象,在西方学术史上有比较悠久的研究传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回指现象成为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不同流派的语言学家从语言哲学、句法学、语义学、形式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篇等多种角度对回指现象进行过研究。各语言学流派研究的角度不同,对回指所下的定义也不同。本文从语篇角度对回指现象的翻译进行研究,所以采用徐赳赳对回指所下的定义:在篇章中,某个成分引进篇章后,如果再次提及,作者有可能重复使用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4-03

  • 浅析指示代词“这”、“那”的回指用法
    功能以外,还具有回指的作用。关于指示代词“这”“那”的回指用法的研究有很多。因此,本文从单纯表指示和指示兼回指的角度归纳一下“这”和“那”的一般用法和回指用法,其中侧重叙述它们的回指用法。关键词 这 那 指示 回指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23Abstract The demonstrative pronoun "this" and "that" often correspo

    科教导刊 2017年31期2018-01-25

  • 影响回指解决的句法和词汇因素
    孙伟摘 要:语言回指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从先前某个已表达的单位或意义中得出自身释义的过程或结果, 对回指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认知科学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的研究表明,词汇和句法因素是影响回指解决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回指理解过程中的句法和词汇影响因素,特别是对句法中的中心理论和词汇中的焦点理论和整合假设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同时也对回指解决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考。关键词:回指;中心理论;焦点理论;焦点假设[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2017-06-17

  • 动词隐含因果性和语篇话题性对回指选择的影响
    性和语篇话题性对回指选择的影响陈伟英 谢 莉(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动词隐含因果性和语篇话题性是制约回指选择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对回指选择的影响机制及交互作用仍不明确。语篇生成续写实验表明,动词隐含因果性确实会影响到后续指称对象的选择,并在原因类联结关系中得到加强;当动词语义倾向回指的对象为新引入的实体而非语篇话题时,其回指倾向最显著。这说明基于给定语境生成语篇的过程遵循省力原则,但与语篇话题性相比,动词隐含因果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7年4期2017-06-05

  • 非常规有定间接回指的先行触发语特征 ——以新闻语篇为例
    )非常规有定间接回指的先行触发语特征 ——以新闻语篇为例左慧芳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福建厦门363105)本文拟以新闻报道为语料来源,从先行项触发语的角度对非常规有定间接回指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有定间接回指的释义关键在于将回指项置于一个合适的、由先形项触发语激活的认知框架中。所以,先行项触发语是回指释义中的关键要素。在新闻语篇的非常规有定间接回指中,引导先形项触发语的语言线索有四类:新闻标题和新闻导语、邻近语篇信息、框架预示标志词以及标点符号。

    理论观察 2017年8期2017-03-10

  • 浅析回指与溯因推理
    文章主要简单介绍回指、溯因推理以及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回指和溯因推理多年来一直受很多学者的关注。回指对于篇章起到了衔接的作用,溯因推理则对已有的情景进行假设,所以,对回指、溯因推理以及二者之间关联的研究有助于对语篇或者会话的更好理解。从本文中也能得到在教学中的启发,进而促进了对实践的指导。【关键词】回指 溯因推理 关联一、引言一直以来,对于回指和溯因推理这俩个话题的研究,不同的学者甚至不同的领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当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不容忽视的。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期2017-02-25

  • 概述回指的概念整合分析
    0715)概述回指的概念整合分析杨春梅1文 旭2(1.西南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120;2.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本文试图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对概述回指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对概述回指在篇章中的使用范围和条件以及概述回指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回顾了几种认知理论对概述回指的解释方案,并指出了这些研究在分析概述回指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提出概念整合理论对概述回指的研究具有更强大的阐释力。作为人类普遍、基本的认知能力,概念整合理论可以

    外国语文 2016年5期2016-12-05

  • 现代汉语零形主语小句研究综述
    :零形主语小句 回指 零形式一、引言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零形主语小句,这类小句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单句,本来就没有主语,例如:“下雨了”“刮风了”;一种则是出现在篇章结构中,可以从上下文找出零形式所指称的具体对象。针对“零形式主语”是否有回指,又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回指型零形主语小句,另一种是非回指型零形主语小句。黄衍(2000)指出,回指是指语言中两个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成分的解释(称为回指语)某种程度上由另一个成分的解释(称为先行语)

    现代语文 2016年6期2016-07-18

  • 《墨子》中指代词“是”的回指研究
    例中,绝大多数是回指用法;而在回指用例中,绝大多数是回指陈述用法。由《墨子》中指代词“是”中各种用法以及语法化的两个条件(语义适宜性和高频率)来看,现代汉语判断系词“是”很有可能是来自指代词“是”的回指陈述的功能。在回指陈述较为简单的句式中,代词“是”的回指功能不是必要的,又因“是”与后面的成分构成判断句,故代词“是”得以演变为系词。关键词:指代词;回指;系词;“是”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7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5-14

  • 从认知语用视角考察间接回指的日汉互译现状
    语用视角考察间接回指的日汉互译现状刘宇楠,关碧莹(哈尔滨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40)无论是在日常会话还是在写作文章中,回指都无处不在。在发话者、受话者、先行语和回指语等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还受到语篇长短、语境、语用、可及性、认知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发话者表意不清或受话者的理解偏差都会造成回指释义结果的不同。这一语义输出的过程不仅基于语言运用之间的这种表层关系,更是深入到言语心理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层面。本文将从认知及语用的角度出发,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28

  • 转喻回指照应的认知语用阐释
    6061)转喻回指照应的认知语用阐释江晓红(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回指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建立在语言表层上的互指关系,但转喻回指往往涉及一种没有明确先行项的深层回指。深层回指由语用因素控制,且须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在认知语用框架下,探讨了转喻回指照应机制,指出转喻回指是在特定语境条件下,以言者表达的意图为主导,听者的认知推理为导向,在寻求转喻回指的关联性解读过程中建立先行词与回指语之间的语义连通。转喻指称;回指;认知语用;照应机制一、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08

  • 新闻语篇中的人称代词回指分析
    语篇中的人称代词回指分析徐鸿雁回指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语用现象。在新闻语篇中经常会遇到用代词指称前文中提到过的人或物的情况,特别是人称代词,在叙述性的文体中它还起到了衔接语篇的功能。从人称代词在新闻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和人称代词出现的条件来看,探讨语篇层面的人称代词回指问题主要涉及到回指词如何衔接语篇以及用什么方式延续话题两方面。新闻语篇;人称代词;回指回指现象一直都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常常会用一些具备指称功能的词,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2016-02-21

  • 波普尔的科学观与语言学研究
    普尔;科学哲学;回指;话题性;可及性1.0 引言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其科学观受到罗素和爱因斯坦等一些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赞赏和支持。著名数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赫尔曼·邦迪(Hermann Bondi)甚至说:“科学除了其方法,别无其他;而科学方法除了波普尔所说的,别无其他”(转引自Simkin,1993: 1),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其主要科学方法论著作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TheLogi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1期2016-01-21

  • 科技英语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which”的回指与翻译——以Nature刊登的农业科技论文汉译为例
    “which”的回指与翻译——以Nature刊登的农业科技论文汉译为例孙静,顾飞荣*(南京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摘要:不少学者从多个方面对科技英语定语从句展开了深入讨论,但并未见有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关系代词的回指与汉译角度的研究。本文基于自建小语料库,探讨“which”的回指与汉译,着重讨论“which”汉译时还原成其先行词的几种技巧:完全还原、部分还原、总结性还原、零还原,使译文明确连贯,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关键词:非限制性定语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1期2016-01-12

  • 基于认知视角的中日回指理论研究概述
    刘宇楠摘要:回指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言回指系统。回指研究是语言理解的重要课题,受到各类语言理论的热议。从认知视角出发,对中日回指理论研究加以概述及评论,考察中日回指研究的现状,以期为中日回指对比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关键词:回指;认知;可及性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1013402回指作为语言学热议的研究对象是因为它是存在于语篇中最为普遍的语言现象。近年来语言学家从语用学、句法学、语义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2015-12-02

  • 俄英汉名词回指对比研究*
    64)俄英汉名词回指对比研究*李春蓉(四川大学,成都 610064)通过对俄语名词回指及其汉英译文的对比研究表明, 名词回指现象在3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体现为:汉﹥俄﹥英的态势。 为使篇章连贯,名词回指在俄、英、汉3种语言中都很常用,但每种语言的名词回指表现形式和使用频率有较大差异,其中汉语的构词重复为零,英语的语境重复使用最为突出,其原因涉及构词、语法、语义、语境等因素。名词回指;俄英汉;对比研究1 引言回指(анафора)是语言表达式之间的关系,体现为

    外语学刊 2015年4期2015-10-23

  • 浅谈第三人称代词的指称功能
    称代词还具有深层回指、虚指等指称功用。分析这些特殊用法,离不开语境语篇的辅助和认知心理的阐释。关键词: 回指 虚指 语境语篇 认知心理黄伯荣、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以功能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代词因有代替、指示作用,与其代替和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同,因此划入实词范围。这里第三人称代词呈现出基本用法。一、指称第三方或事物书面上为分清人的性

    考试周刊 2015年22期2015-09-10

  • 英语写作中篇章回指的使用探析
    州 23400)回指或照应(anaphora)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关注的焦点。回指是由语篇中的两个指称词语,即回指语和先行语,表达的一种同指关系[1],是一种语篇衔接关系[2]。例如在“Wash and core six cooking apples. Put them into a fireproof dish.”中,them 和six cooking apples 构成了篇章回指关系。them 为回指语(anaphor),six cooking apple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8-27

  • 模糊回指的体现形式与语篇功能
    大学 王 军模糊回指的体现形式与语篇功能苏州大学 王 军传统回指研究强调回指语与先行语之间的指同关系,忽视了回指语和先行语在语言表达形式和语义内容方面的异质特征。从异质特征出发,很多类型的回指就具有了模糊性的特点,这主要包括演化回指、间接回指、抽象实体回指以及回指修补。模糊回指具有两大主要功能,一是衔接功能,二是主题转换功能。模糊回指的衔接功能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上的照应关联,更重要的是以异质表达的方式把先行语所表达的概念转移到回指语所在的位置上。模糊回指

    外文研究 2015年1期2015-03-20

  • 概述回指的语篇功能研究* ——以“その+抽象名词”为中心
    0)1 引言概述回指由法国篇章分析学家Michel Charolles最早提出,主要用以表述“指示词+抽象名词”形式的回指语。基于先行语与回指语在句法表征和语义上的相互照应关系,当回指语在语义上不是简单地对应先行语中某个(或全部)成分,在回指形式上是通过借助全新的抽象名词短语的形式对先行内容进行概述,这种特殊的回指现象叫做概述回指。①法国足球队打败了巴西,这支球队成了世界冠军。②法国足球队打败了巴西,这场胜利让他们成了世界冠军。(转引自王秀丽2012)例①

    外语学刊 2015年6期2015-03-17

  • 转喻回指的制约因素
    26061)转喻回指的制约因素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认知转喻观认为,转喻表达式不但经由显性概念的激活而实现隐性概念的激活,而且显性概念和隐性概念会共同在后续话语的理解中发挥作用,指称转喻回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显性和隐性先行语的选择机制问题。针对学者们提出的各种解释方案,本文在考查已有转喻回指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指称转喻回指照应的相关因素,分析各种语言或非语言因素是如何作用于先行语和回指语这两个概念的连通,进而提出从认知

    肇庆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1-31

  • 间接回指认知分析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语学院)一、引言回指是以一定的语言形式代替句中出现过的人或事物,并在两者之间建立同指关系。首次出现的那个表达式就是先行语,而之后用来和先行语进行同指的成分叫做回指语。Quirk et a1.(1985)认为,回指可分为直接回指(direct anaphora)和间接回指(indirect anaphora)。 Quirk et a1.(1985)的分类是根据回指语(anaphor)与其先行语(antecedent)关心明显程度而定的,直接回指回指语与先行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7期2014-12-11

  • 英汉回指对比与翻译研究 ——以《老残游记》为例*
    241000)回指属于照应现象中的一种,指在语篇中使用各种回指形式来照应前文所提到的人或物。 回指在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发话者运用简短的指代形式来表达上文中已提到的内容,从而使语篇在修辞上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并且使语篇在结构上更加紧凑,使其成为前后衔接的一个整体[1]15。英语和汉语的回指方式和倾向各有不同,因此在英汉互译中既需要译者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回指项的所指,也要根据目标语中的衔接特色与回指方式来更好地呈现原文的意义。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17

  • 代词间接回指语的认知解读及翻译 ——以《红楼梦》中的代词为例
    018)代词间接回指语的认知解读及翻译 ——以《红楼梦》中的代词为例岑群霞(浙江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代词间接回指作为有理据的语言现象,具有语言学、语用学和社会学意义。以《红楼梦》为语料来源,基于认知角度探讨小说代词间接回指语理解和翻译,认为代词间接回指语可借助代词的突显、触发语激发的认知框架和百科知识得到回指对象的识解;代词间接回指语的深层认知动因是主观化,是对回指对象的主观情绪表达和评价;代词间接回指的翻译是在尽量保持原语言形式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4年1期2014-04-10

  • 释几对与语篇回指相关的概念
    余龙释几对与语篇回指相关的概念上海外国语大学许余龙本文较为系统地阐释了语篇衔接与回指、指称与回指、涵义与指称义、同指与回指回指与下指等几对与语篇回指相关的基本核心概念,讨论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指称;涵义;回指;同指;下指1. 语篇衔接与回指在书面或口头交际中,人们通常会期待所读到的篇章或所听到的话语(以下统称“语篇”)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而不是一串孤立的句子、短语或词。语篇的这种连贯性在语言的表层形式上体现为Hal

    外文研究 2013年2期2013-11-04

  • 人称代词间接回指的认知语用研究*
    )1 引言传统的回指研究往往限于直接回指,而把间接回指排斥在外。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间接回指才日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多种语言中的间接回指现象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从篇章语言学角度的研究(Fraurud 1992,Cornish 1999,Schwarz 2007),从认知语法角度的研究(van Hoek 1997,Langacker 1999)以及从认知语用角度的研究(Matsui 2000)。大量研究表明,间接回指是一种普遍而复杂的语

    外语学刊 2013年1期2013-09-05

  • 中英文物指空间指示词用法及其异同分析
    其中语内用法包括回指用法、篇章指示用法、识别用法。”[2]本论文从语用角度出发,选取中英文物指空间指示词 (即:“这”“那”“this”“that”)对其基本用法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两种语言指示词基本用法的异同。(一)指示词的语外用法语外用法中的中文和英文指示词指示篇章以外的事物。它通常用于两种情形:“即时情况”和“较大情况”[3]。在“即时情况”下,说话者身体部位的动作起了很大作用,如点头、做手势。例如:(1)A:你喜欢这个吗?B:不,我喜欢那个。(2)A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意识流语篇中搭桥回指的语篇功能:向心理论视角
    意识流语篇中搭桥回指的语篇功能:向心理论视角赵卫(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本文在向心理论的框架内,探讨意识流语篇中语段内与语段间名词短语和省略零形代词搭桥回指中心在语篇信息组织和传递中的语篇功能。在语段内,名词短语用于详述、扩展和增强信息流,也可用于解歧,突出、转换主题和标示修辞对比关系。在语段间,其功能为标示参与者视角转换和担当语篇切分标记。省略零形代词的语篇功能为激活和维系主题、标示主观视角、蕴涵特殊情感、态度和性格特征。两种搭

    山东外语教学 2013年5期2013-06-01

  • 汉语篇章中名词性词语的回指选择
    出现的词语称为“回指词(anaphora)”。语篇中回指词与先行词的照应是语篇衔接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语篇的产生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回指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受话人对话语和篇章的理解。回指并不是语法或语义的相同,而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指称同一个对象,语法、语义分析对回指的解释力有限,语用分析是确立回指关系的最终手段。回指现象是当代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对回指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汉语中主要有三种回指形式:零形回指、代词回指和名词回指。本文拟在前人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3-24

  •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语义解释模型
    081)1.引言回指①(anaphora)是一种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看似普通、简单,实则相当复杂的语言现象。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回指问题成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80年代更成为回指研究的爆炸期(Fox 1987)。回指现象不仅成为句法学(Chomsky 1980)、语义学(Halliday & Hasan 1976)、语用学(Levinson 1987;Huang 1994,2000)、语篇分析(Fox 1987;Givón 1983)以及认知语言

    当代外语研究 2012年11期2012-12-05

  • 回指释义对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启示
    532200)回指释义对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启示董玲(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语篇知识不但是解决英语阅读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连接读与写的纽带,是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的基准。回指释义策略训练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应引起外语教师和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语篇知识;大学英语读写;回指释义策略衔接与连贯是语篇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对语篇中的回指研究也得到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然而专门探讨语篇理解与回指关系的却不多见。以大学生非常关注的研究生英语入学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10-14

  • 基于DRT的2D-RS语义模型研究*
    ,国内学术界关于回指一般理论的研究并不少见,但从形式化视角展开的深层回指的研究却极为少见,至于本研究所涉及的针对某一形式化语义模型的修正和完善的尝试则更是很少有人问津。这不能不说是回指研究的一个缺陷。为此,本文拟从回指研究的形式化分析方法入手,展开对以Hans Kamp为代表的、建立在Montague逻辑语用学基础上的话语表征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简称DRT)的回指形式方案的研究和修正工作,旨在探索更有效的回

    外语学刊 2012年6期2012-09-05

  • 基于角色与值的指称关系分析
    们通常认为,篇章回指中的回指语和先行语具有相同的所指对象,即指同(coreference),并把其视作回指释义(anaphora resolution)或回指产出(anaphora production)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模糊回指(vague reference)(王军,2009: 1-4)中,回指语与先行语之间的指同关系受到质疑,似乎回指语与先行语在具有不同指称对象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有效的形式衔接与概念连贯。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演化回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8-06

  • 反身代词“自己”长距离回指阻断研究—— 句法语义界面视角
    着强大的生命力。回指现象便是一个无法逃避的句法问题。仅从认知和功能角度回指现象只能聚焦于语用层面作表层结构分析。句法层面的回指现象主要集中在GB理论之下展开,Chomsky(1981)在讨论对格理论(case theory)和一致式(agreement)时提出了管约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对代词的宾格主格以及不定式(INF)的时态作了句法描述(Cook,2001:50-54),为约束理论作了铺垫。约束理论涉及了代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2期2012-08-06

  • 从演化指称看指同关系*
    99),又称演化回指(evolving anaphora)(Korzen 2011),被认为是篇章回指的一种特殊现象。例如:① The compactor crushed a VW.A huge crane then moved it to a railcar.(Asher 2000:142)在例①中,代词it所指称的并不是一辆可以正常使用的大众汽车(VW),而是被压实机(compactor)压碎了(crushed)的大众汽车。换句话说,回指语it与先行语

    外语学刊 2012年1期2012-04-24

  • 回指形式选择的修辞制约及其功能*
    028)提 要 回指是话语中衔接话语单位的普通现象,一直是话语语言学及语用学研究的热点。对回指表现及功能的研究,主要着眼其语义同指和结构衔接,可看作一般回指。但本文对名词性回指的分析表明,还存在一种修辞回指,即主要是为了实现言外之意使得形象更为丰满的特殊称代,具体形式有同义回指、上下义回指、相似回指和相关回指。修辞性回指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凸显回指的主观性,二是提高回指的照应度。一、引 言话语里的回指,无论是外指(exophora)还是内指(endophor

    当代修辞学 2012年1期2012-03-28

  • 英汉语篇中的名词性间接回指及其认知推理 ——以新闻语篇为例
    430068)回指 (anaphoa)现象是语言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对回指语言手段的识别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听者或读者对语篇的理解。在语内回指照应中,回指可进一步分为直接回指 (direct anaphora)和间接回指(indirect anaphora)。虽然语言学界对间接回指的研究不如直接回指全面和深入,但随着近年来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学科地位的提升,语言学家及该领域的部分学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间接回指,相关论述及研究成果可见Huang,Yan[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9期2010-08-15

  • 代词回指功能研究综述
    036)一、代词回指功能研究演变自《马氏文通》以来,汉语语法学界对代词的探讨就从未间断过。早期的代词研究多集中在代词的词类地位、分类和探源等几个方面。随着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代词回指功能的研究经历了组合功能、篇章功能、认知功能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揭示代词回指的组合功能。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把代词放在句内,考察它的组合功能。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下,学者们着重代词在句内的组合,对代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回指功能和替代功能进行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2-09

  • 英汉间接回指认知对比与翻译
    237)英汉间接回指认知对比与翻译姚 晶(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237)从认知的角度对间接回指现象进行了探讨,通过详细的论证与分析,提出了基于对比与对照的英汉间接回指现象的翻译方法。如还原回指项,增添衔接词或衔接方式,省略衔接词或衔接方式和逻辑分析法等。间接回指;认知;对比;翻译一、回指的界定与分类20世纪初,当索绪尔试图为我们理清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时,指称即已作为一种崭新概念蕴涵其中了,就其前瞻性而言,索氏实无愧于结构主义语言学之执牛耳者这一称号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1-05

  • “上义词-下义词”与“下义词-上义词”两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对比
    下义词-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关键词] 上义词 下义词 回指一、引言Taylor (2002)以Langacker (1987, 1991) 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纲要-实例(schema-instance)的认知概念,试图重新诠释语义上的上下义关系并且进一步系延伸至其它领域里。他认为,上下义关系(hyponymy)不仅存在于语义单位之间,在音韵单位(phonological units) 和象征单位(symbolic u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2009-06-21

  • 汉语语篇中回指的认知转喻研究
    常见的语言现象的回指,是指一个缺少明确指代的语言成分,可以通过与另一个语言成分之间的联系找到其明确的指代。文章从认知转喻的角度对汉语语篇中的回指进行了研究,从而深化转喻和回指的研究理论。关键词:回指;转喻;突显原则;理想化认知模型中图分类号:H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8-0011-03一、引言回指现象是指一个语言表达式用来指代同一篇章中的(通常是上文或已出现的)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时所表达的事物或意义。其中,前文中被指代的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5期200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