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篇中的人称代词回指分析

2016-02-21 09:13徐鸿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回指人称代词

徐鸿雁

新闻语篇中的人称代词回指分析

徐鸿雁

回指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语用现象。在新闻语篇中经常会遇到用代词指称前文中提到过的人或物的情况,特别是人称代词,在叙述性的文体中它还起到了衔接语篇的功能。从人称代词在新闻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和人称代词出现的条件来看,探讨语篇层面的人称代词回指问题主要涉及到回指词如何衔接语篇以及用什么方式延续话题两方面。

新闻语篇;人称代词;回指

回指现象一直都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常常会用一些具备指称功能的词,比如: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等。新闻语篇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语言简练和结构紧凑的特点,还存在着许多人称代词回指的现象。回指的清晰度会影响读者对语篇信息的理解程度。因此,语篇结构越清晰,我们就越能够更容易理解语篇内容。

一、回指的定义

对于回指这个问题,前人在这方面做过的研究很多,成果也是颇为丰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徐赳赳的《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他关注的是篇章小句的划分,重点讨论的是回指的线性结构及层次结构,在人称代词回指的问题上重点讨论了第三人称代词“他”,其他代词没有提及,特别是虚指人称代词不做考虑。[1](P61―118)宋宏著的《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研究》则侧重描写英语语言篇中的人称代词回指的语用优选机制。[2](P233)戴维·克里斯特尔在中文版《现代语言学词典》中对回指做出了定义:“指称常用来说明语法单位之间存在的同等关系,如果指称对象是话语中前面的一部分就称作回指。”[3](P301)据此,我们可以把回指理解为:在语言链中,后文所述的对象和前文已经表达过的某个内容指的是同一人或物。

二、新闻语篇中的人称代词分类

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汉语人称代词进行不同程度考察和研究的学者很多,对于人称代词的定义和划分也是庞杂而模糊的。这是因为汉语人称代词发展的历史久远,其自身系统复杂而庞大,要对人称代词做出明确的划分是件难事。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把人称代词分为三类:1.第一人称:我、咱;2.第二人称:你、您;3.第三人称:他、她、它。这些词加“们”可以表示复数,复称“自己”、泛称“人家”、总称“大家”。[4](P273―274)

基于前人对人称代词的研究,这里归纳总结了新闻语篇中常见的人称代词,并将这些词做了分类:

1.自称人称代词:我、我们、咱、咱们

2.受话人称代词:你、你们、您

3.第三方人称代词:他、她、其、他们

4.话题式反身代词:自己

5.话题式旁称代词:X某、人家、别人、旁人、大家、大伙

三、新闻语篇中人称代词回指的分类及分布情况

(一)人称代词回指的分类

大家都知道英语是具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且形态变化较齐全,第一次引进篇章的具体名词,通常是以泛指的形式(a+noun)出现,当文中再次提及这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就会用特指的形式(the+noun)出现。但是,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第一次引进篇章的具体名词,文中再次被提到时会选择同指(沿用该词的本来形式),或者人称代词回指的形式。[5]在新闻语篇中,第一次引进的人或者物体,通常以名词的形式出现,这个名词在后文中需要再次出现时,大多数情况下会采用人称代词回指的形式。但是,话题转变时,语篇第一次引入的名词在下文中再次被提到则沿用该名词的本来形式。根据回指词的隐现问题,这里又把人称代词回指分为两大类:显性回指和隐性回指。其中,显性回指和隐性回指又分别包含以下几类:

(二)语篇中人称代词回指的分布情况

人称代词在语篇中的隐现与句法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人称代词回指在语篇中的分布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句内回指、跨句回指。

1.句内回指

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语篇:

例1:本报讯(记者 赵建东 孙安然)在中秋、国庆双节即将来临之际,9月28日,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代表国家海洋局党组和全局广大职工,向坚守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大洋科学考察一线的全体考察队员发出慰问电,向他们表示亲切的关怀、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并祝愿他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刘赐贵在慰问电中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们始终牵挂着你们。祖国的繁荣昌盛,也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夙愿,为了祖国的极地、大洋事业,你们心系祖国、不畏艰险,驻守在地球的最南端,漂泊在茫茫大海之上,在艰苦的环境下,甘于奉献,奋勇拼搏。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真诚地向大家道一声:同志们,辛苦了!祖国和人民为你们骄傲!

刘赐贵指出,极地、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没有一次次卓有成效的极地、大洋科考,我们就不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刘赐贵希望全体考察队员继续发扬极地、大洋精神,注重安全,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后续科考任务。

——摘自《中国海洋报》2012年9月28日第01版

在这则新闻语篇的第一段中,语篇第一次引入的人物是刘赐贵。从语法的角度看,第一自然段由一个并列复句构成,复句中的三个分句平行并存,名词“刘赐贵”充当句子的主语,但是后两个小分句并没有出现主语。这句话的主干信息表达的是:刘赐贵代表国家海洋局党组和全局广大职工向考察队员慰问。结合语境,还原主语后“刘赐贵”依次充当各个小分句的主语。那么后面两个分句是承前分句主语省略的情况。我们把后面的小分句补充完整即:刘赐贵向考察队员发出慰问电,(刘赐贵)向他们表示……,(刘赐贵)并祝愿他们……。这样说话不违反句子语法的正确性,信息也准确,但是整句话的语义场却被分割成了三段,令人读起来觉得生硬。

再做假设:如果把分句主语替换成显性回指词“他”,也是同样的效果。那么在同句回指的情况下,当回指词在后文中处于主语的位置,这个回指词的省略不会影响所在语句的合法性,在同一个话题中人们依旧可以判断动作的发出者是谁。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句内回指的情况下,如果回指词与所指词在句子中同是做主语,并且回指词的隐藏并不影响语篇理解,那么分句主语的承前省略产生了零形式回指。该新闻第二段第二句话也证实了这一点,这句话用人称代词“你们”充当句子的主语,后面的小分句都是以零形回指来继续话题,读者还是能够准确判断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这种回指能够突显新闻语体的风格,让整篇文章明白清晰,具有极富感染力的宣传性。

2.跨句回指

这则新闻的第二段第一句话,专有名词“刘赐贵”在语篇中再次出现了,这里可以理解为名词作回指词,采用了同指的形式。但是为什么不用人称“他”来替换该名词呢?这样不是更简洁吗?通过读后文,我们会发现,这句话用人称代词同指的形式,是因为语篇引入了新的话题。前文交代事件概况,这句话转换的新话题是慰问电的内容。也就是说新段落的形成开展了新的话题,这时为了实现语言的准确性,采用显性回指中的同指是保证语言信息准确性的必要手段。

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属于评述性的话语。这里采用同指表达出来的意思更准确,因话题转变依然沿用名词本来形式“刘赐贵”使语体更正式。同理,评价性的话语要站在客观的角度才更容易让人信服,因此处于宾语位置的“考察队员”还是采用显性回指更好。

四、新闻语篇中人称代词回指出现的条件

我们还是先来看例子:

例2:都市时报讯(首席记者 程浩 通讯员 万霜降)一名老挝籍妇女为了赚取2000元好处费,帮他人运输毒品,没想到刚进入中国境内便被边防官兵查获。6月24日,西双版纳边防支队曼腊边防派出所破获一起特大贩运毒品案,缴获毒品鸦片16砣,重20.1公斤,抓获老挝籍犯罪嫌疑人1名。

上午8点,曼腊边防派出所接到举报电话称,有人将要从中老边境一小路贩运毒品到境内。确认情报无误后,官兵迅速前往边境设伏堵卡。中午12点10分,一名妇女驾驶一辆摩托车从边境界碑附近的小路向中国境内驶来,一路上不时东张西望。驶入设伏区,边防官兵迅速上前将其拦截,当场从其身上携带的双肩包里查获毒品鸦片16砣,重20.1公斤。

经讯问,犯罪嫌疑人布某交代,她是老挝丰沙里人,在家务农。由于与丈夫吵架后离家出走,偶遇两名“好心”的老挝籍男子,问她想不想赚钱,只要按他们的吩咐去做,事成之后可以分给她2000元的报酬。于是她骑着摩托车,背着毒品走在前面,两名老挝人远远跟在后面。

进入中国境内后,她被边防官兵抓获,两名老挝男子见状逃跑。

——摘自《都市时报》2016年6月27日A07版

1.隐性回指出现的条件:在句子内部承前分句主语省略

例2语篇中第一次出现的专有名词“妇女”在复句内的平行分句中都是充当句子的主语,并且省略了回指词也不影响句意。这也证实了例1中隐性回指词出现的条件也满足其他语篇,即:在同一个复句里,平行并列的分句如果是承前分句主语省略的情况,可以使用隐性回指词来延续话题。

2.显性回指出现的条件:跨句回指且话题转换

例2第二段用同指的形式回指第一段的专有名词“妇女”,第三段也用同指的形式来指称语篇第一段出现的“犯罪嫌疑人”,这两个同指词指称的都是同一个人,按照语言经济性原则,可以使用人称代词“她”来指代。但是在语篇中,它们都相隔较远,且衔接的内容有所变化。那么在跨句回指的情况下,语篇衔接新的话题时,为了语言的准确性,显性回指中的同指则是保证语义清晰的必要手段。

3.跨句回指出现隐性回指的条件

例1第二段中的回指词“我们”替换的信息包含了第一段当中提到的“刘赐贵”及“国家海洋局党组和全局广大职工”,整体回指表示回指词指称的对象包含了前文提到的所有人,从语法结构上看,回指词包含的信息属于复数概念,那么回指词也要选用表示多数概念的形式“我们”。这里明确出现了回指词,却把整体回指的情况列入隐性回指,是因为语义包含的信息并不是单一的回指前文中具体的某一个内容,而是隐藏了其他信息,而隐藏的信息也是通过上下文语境体现出来的,因此整体回指属于隐性回指。

例2第二段第四句话是跨句回指,被省略的词是小分句的逻辑主语“妇女”。跨句回指采用隐性回指的条件必须满足以下两条:回指的对象是贯穿整个叙事情节的关键人物;回指词指代的这个关键人物在语法结构中的位置要一致。

五、人称代词回指贯穿新闻语篇的方法

(一)通过语法手段来实现语篇连贯

人称代词回指具有衔接和贯穿语篇的功能。语篇无论以哪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篇章的衔接和连贯一般是通过语法和词汇手段来实现的。语法手段体现在时间、地点的相互关联,文内照应,替代与省略,句群的承接关系等方面。如例1中的第一句话就是由三个平行分句构成的一个并列复句。一个复合句就像一个封闭的空间,即使承前分句主语省略的情况出现了,隐性回指在这个封闭的语义场中所指的对象是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的。通过语法手段可以精简不必要的余赘信息,这一点正符合新闻语篇言简意赅的特点。

(二)通过词汇替换的方式来实现语篇连贯

通过词汇替换的方式来实现语篇连贯是词汇辅助语法结构实现人称代词回指贯穿语篇的功能。叙述体的新闻语篇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核心要素。其中写人为主的叙事体篇章,人称代词回指出现的频率较高,人物是贯穿语篇始末的线索。人称代词回指在语篇衔接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照应来实现的,比如:例1第一句话的小分句中的显性回指词“他们”与“考察队员”发生了照应关系,这种照应关系是通过替代的方式来实现的。

(三)通过逻辑推理实现语义连贯

要做到语篇连贯,不仅要考虑语法手段,也要注重语义的关系,连贯的现象是语篇无形的网络。人称代词回指在新闻语篇连贯中发挥的作用依托于与事件相关联的人物关系,词汇复现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而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及新闻语体的特点又决定了隐性回指出现的必要性。因此,隐性回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连贯新闻语篇的透明胶水。隐性回指需要读者深层次地理解语篇的信息,通过前后文之间的联系来推断事件发展的关键人物信息。我们在例2第四句话中就可以看到隐性回指的这种紧密承接前文的作用。

六、结语

新闻语篇中的人称代词回指具有衔接和连贯语篇的功能,这一功能又是通过照应,即用代词等语法手段表示语义关系来链接语篇信息完成。替换是实现文内照应的一种手段,这种方式既避免了重复,也连接了上下文,还符合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语篇连接的过程中最省时省力的是隐性回指,该回指让读者能够准确理清楚事件发展的关键人物。在此,语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从语义到符号的表达过程,人称代词的选择是依赖于语境的。因此,回指的使用能够使受众对新闻语篇的理解更加准确易懂。

[1]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宋宏.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3](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现代语言学词典(第四版)[K].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邢福义.现代汉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徐赳赳.现代汉语联想回指分析[J].中国语文,2005,(3).

(责任编辑 徐彩玲)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An Analysis on Anaphora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News Passages

XU Hongyan

(SchoolofLiberalArts,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 650500,YunnanProvince)

Anaphora is a kind of phenomenon of pragmatics, which appears in language using. We usually confront the situation that we use personal pronouns to refer what was mentioned in the above passage. Especially, personal pronouns also have a function which can connect contents. From the distribution and appearing conditions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the news passage, discussion about personal pronouns in a passage focus on the way that how personal pronouns connect passage and continue the topic.

news passage; personal pronouns; anaphora

2016 - 08 - 27

徐鸿雁 (1987―),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H146.2

A

1671 - 7406(2016)11 - 0045 - 04

猜你喜欢
回指人称代词
汉译英小说本族语—非本族语译者人称回指对比研究
——以《红楼梦》译本为例
拼图
代词(一)
代词(二)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浅析回指与溯因推理
包含复杂限定语的回指关系浅议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基于角色与值的指称关系分析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