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回指认知分析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2014-12-11 13:56丁单单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回指所指英汉

丁单单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一、引言

回指是以一定的语言形式代替句中出现过的人或事物,并在两者之间建立同指关系。首次出现的那个表达式就是先行语,而之后用来和先行语进行同指的成分叫做回指语。Quirk et a1.(1985)认为,回指可分为直接回指(direct anaphora)和间接回指(indirect anaphora)。 Quirk et a1.(1985)的分类是根据回指语(anaphor)与其先行语(antecedent)关心明显程度而定的,直接回指中回指语与先行语之间的共指关系(co-reference)更容易看出来。相对而言,间接回指中回指语与其先行语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明显,需要借助一定的逻辑推理才能界定。虽然间接回指中回指语没有明确的先行词参照,但是其所指向的对象仍然处于背景的常识性概念图示结构框架之中,我们可以通过语用推理预设出它的存在。

二、间接回指的认知基础

不同于句法学家分析句子的组合生成机械的处理句子的方法,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回指的确认涉及人类的心理加工过程。他们认为某一语言符号单位激活心理框架,进而激起行为主体人通过推理理解所接收到的语言符号及与其相关的话语。在众多的认知理论中,Arie1的可及性理论(Accessibi1ity)能够很好地为间接回指现象提供认知基础。

Arie1(1990)认为指称词语所指代对象并非是现实世界中的存在物,而是现实世界的存在物在人的大脑中的呈现方式,认知学称之为心理实体(menta1 entity)或者心理表征(menta1 representation)。 Arie1将心理实体分为三类,一种是百科语境中的实体,提取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百科语境实体表征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第二种是有形交际语境中的实体,是交际过程中,现实世界的某一实体作用于发话者而形成的,存储于短时记忆中,具有中等可及性;第三种是语篇语境的实体,要提取语篇中刚提及的实体,而且语篇中没有与之竞争的其他实体,那么提取他是轻而易举的,几乎是自动的,因为该实体由语篇前一句话的先行语唤出或者再次激活,非常有可能仍保留在短时工作记忆中,以便处理当前话语中的信息。

我们通常所研究的是第三种。在篇章中,直接回指回指项所指代的心理实体往往存在于短时记忆中,因此我们选用高可及的标示语来代表它的高可及性,处理的过程中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但是间接回指却不同。看下面两组例子:

(1)a.They fina11y found the restaurant.The door was c1osed.

b.They fina11y found the restaurant.It was crowded with customers.

在上面的两个句子中,the restaurant作为新出现的成分,激活认知主体大脑中关于“餐厅”的心理实体或表征。如果紧随的后续部分想继续指称这个人处在大脑短期记忆中的实体时,必须用高可及的编码形式来代替,(1b)中的it就是这种形式。但(1a)中紧随出现的却是一个有定名词短语,Arie1认为有定名词短语是低可及性标示语,不能指称前面所激活的最活跃的心理实体。也就是说the door所指称的心理表征必须是较低的可及性等级,需要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才能确定回指语所指代的真正对象。这就是间接回指的特点。因此在处理间接回指的时候,尤其是进行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如何从间接回指语中找到其先行语并恰当地将其进行汉译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间接回指与英汉互译

毋庸置疑,英汉间接回指在表达和构成方式上有着不少相同之处,这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体认(embodiment),而这种相同或者相似的体认作用于语言就形成了相似的表达和构成方式。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拥有着不同感知世界的方式,使得人们的体认异大于同。英汉两种语言在间接回指这一现象亦是如此。英汉语本身的差异再加上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文化因素等,给英汉互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译者在从事英汉互译工作时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判定,并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对于间接回指相关的翻译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如下几种:

(一)省略衔接词或衔接方式

英语是一门讲究形合的语言,在句子的结构搭配上有很高的要求。汉语就不同,它是一门注重意合的语言,讲究意义上的高度统一,只要意思表达顺畅,对形式的要求并非如此严苛。在汉语表达中,往往省略掉一些成分,但是整体意思表达完整,下面以例(2)来分析一下省略这一翻译手段。

(2)The man threw up and I happened to step in it.

译文:那个男的吐了,我一不小心正好踩着。

例2中,it的先行语并没有明确出现在句子中,在it之前共有两个名词可能充当it的先行词,即the man和I,但是通过判断,两个名词均不可做it的先行语,我们只能通过对整个句子意思的推导来确定it的指代内容,它所指代的内容为前面所叙述的话语行为事件的结果。如果明确地翻译出来it所指代的回指项,需要将前面的半句话整个重复一遍,这样译文就会显得重复冗余。因此,我们不妨合理利用汉语的语结构特点,省略回指语,这种翻译方法既简洁也达意。

(二)还原回指项

并非所有的情况都可以用省略的手段翻译回指语,有时候盲目的省略并非能达到意义顺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还原回指项所指代的含义与前面所述内容的关系,这就需要译者或者是读者经过进一步的推理才可以推导出。我们称这种推导的方法为还原回指项。我们通过将回指项所指代的内容与前面所出现的心理表征直接的隐形关系还原出来,达到翻译“达”的标准,使译文通顺连贯。

(3)He went to un1ock his bike.The key was missing.

译文:他去打开自行车的锁,车钥匙却找不到了。

例(3)中回指项the key的理解必须以前述表达中的限定名词短语his bike为参照对象。通过简单推理便可得知回指项the key和先行项his bike之间是所属关系,因此,在翻译时可以试着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还原,使读者能够有更好的理解。

(三)增添衔接词或衔接方式

以上部分共讨论了两种翻译手段,一种是省略回指项,一种是还原回指项,还存在一种情况是增添一些成分使汉语译文更连贯。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特征决定了汉语更注重意思表达的连贯通顺,那么在进行英汉翻译时,英语可以用形式表达的意思,在汉语中往往还需要用更多的解释使这一意思明朗化。我们需要通过对文中存在的逻辑关系的推导,增加一些衔接词或者衔接方式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4)She hurried1y went to check his safe.The door was wide open.

译文:她急匆匆去查看保险箱,发现箱门大开着。

(5)Peter broke into the c1assroom and s1ammed the door with wrath.A11 the other students became quiet immediate1y.

译文:彼得冲进教室,把门用力甩上。吓得同学们立刻变得安静了。

上面所举出的两个例子中,回指项与其隐含所指词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例(4)中回指项the door与其先行项his safe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例(5)中回指项a11 the other students和前一句话之间所形成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像这种类似的逻辑关系的表达,英语用形式而汉语需要借助添加衔接词或者衔接方式的手段,将英语形式所表达的逻辑关系用汉语语言表达出来,实现原文与译文内容的对等。

四、结语

本文讨论了间接回指的认知理论基础以及英汉互译的主要方法,Arie1的可及性理论不仅能够有效地解释直接回指,对间接回指这一语言现象也具有很好的解释力。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间接回指的解读比直接回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也反映在间接回指的英汉互译中。译者在互译实践中,还应多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选取最合适有效的翻译方法,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1]Arie1,M.Referring and Accessibi1ity[J].Journa1 of Linguistics,1988.

[2]Erku,F.,&Gunde1,J.K.The pragmatics of indirect anaphors,in Verschueren,J.and Bertucce11i-Papi,M.(eds),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Se1ected papers from the 1985 Interna tiona1PragmaticsConference,Amsterdam,JohnBenjamins,1987.

[3]Quirk,R.et a1.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1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4]高原.照应词的认知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项成东.代词性和指示性间接回指语及其认知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6]许余龙.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探索[J].外国语,2002.

猜你喜欢
回指所指英汉
汉译英小说本族语—非本族语译者人称回指对比研究
——以《红楼梦》译本为例
遗忘者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火柴迷宫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包含复杂限定语的回指关系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