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风
- 陈巨来印学思想探析
,尤擅圆朱文印,印风独树一帜。通过对其人生经历进行简要梳理,并对其篆刻取法进行分析,可知他取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取法于古,二是借鉴近人。《安持精舍印话》是陈巨来关于篆刻理论的代表作,围绕该书对其篆刻艺术的各方面进行精辟解读,以期通过它来探寻陈巨来的印学思想,凸显其在印坛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从而为今人的篆刻理论、创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词:印风;陈巨来;《安持精舍印话》;印学思想在近代篆刻领域,陈巨来是一位专一和精能的实践者。陈巨来主要取法于秦汉的印,
美与时代·下 2023年6期2023-08-03
- 陆和九生平及其书法篆刻艺术
从民国时期的北京印风角度对陆和九篆刻做一些新形式的探究和解读。三、陆和九的篆刻艺术风格及影响1.民国时期北京印风“金石家印风”的重要继承者笔者曾在《浅论民国时期的旧京印风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中正式提出民国时期的北京印风理念。此前有些学者曾提出“齐派”即“京派”理念,他们认为齐白石自宣统元年(1909)定居京城后,他所开创的“齐派”印风逐渐成为清末民初北京印坛的主流风格,因此“齐派”可称“京派”。但笔者对此一直持book=67,ebook=70有异议。笔者认为
中华书画家 2023年5期2023-05-23
- 篆刻的工稳与写意
以来,工稳和写意印风存在彼此对立的现象。现根据我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探索,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无论是工稳还是写意,只有当两种印风达到一定的高度或极致时,我们才能找到其共性相通之处。刻工稳印的作者,常说写意作品粗制滥造、随性无序;刻写意印的作者,认为初学篆刻可从工稳入手,但写意印是篆刻的高级阶段,只有写意印才能代表篆刻发展的新高度。这两种观点,都有其支持的拥趸,看似不可调和,实则相得益彰。说起两种风格的代表人物,吴昌硕、齐白石代表写意印,王福庵、陈巨来代表工稳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4期2023-05-01
- 篆刻的工稳与写意
以来,工稳和写意印风存在彼此对立的现象。现根据我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探索,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无论是工稳还是写意,只有当两种印风达到一定的高度或极致时,我们才能找到其共性相通之处。刻工稳印的作者,常说写意作品粗制滥造、随性无序;刻写意印的作者,认为初学篆刻可从工稳入手,但写意印是篆刻的高级阶段,只有写意印才能代表篆刻发展的新高度。这两种观点,都有其支持的拥趸,看似不可调和,实则相得益彰。说起两种风格的代表人物,吴昌硕、齐白石代表写意印,王福庵、陈巨来代表工稳
老年教育 2023年4期2023-05-01
- 老年人学习篆刻的常见问题
部分老年人在选择印风的时候脱离自身实际,虽用功甚勤而力有不逮。这既影响了老年人水平的提升,也偏离了学习篆刻的初衷。因此,笔者结合常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有益于老年篆刻爱好者。《确然无欲》陈巨来《寒窗弄笔手生胝》王福庵《日庚都萃车马》战国古玺《阳乐侯相》汉印一、提高鉴赏水平。不少老年朋友在年轻时已经喜欢上篆刻艺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学习。即使有一部分爱好者长期坚持创作,但由于缺乏指导、审美能力跟不上等原因,常常把一些并不优秀的作品当作范本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3期2023-04-05
- 老年人学习篆刻的常见问题
部分老年人在选择印风的时候脱离自身实际,虽用功甚勤而力有不逮。这既影响了老年人水平的提升,也偏离了学习篆刻的初衷。因此,笔者结合常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有益于老年篆刻爱好者。《确然无欲》陈巨来《日庚都萃车马》战国古玺《阳乐侯相》汉印一、提高鉴赏水平。不少老年朋友在年轻时已经喜欢上篆刻艺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学习。即使有一部分爱好者长期坚持创作,但由于缺乏指导、审美能力跟不上等原因,常常把一些并不优秀的作品当作范本进行临习。长此以往,不仅
老年教育 2023年3期2023-04-05
- 从“仿古”至“浑然”
关键词:谢磊明 印风 碑帖入款 長款谢磊明系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据《西泠印社志稿》卷二所载小传曰:『(谢磊明)刻印得徐三庚风致。富收藏,得上海《顾氏集古印谱》为海内孤本,因名所居曰顾谱楼。著有《春草庐印谱》六卷、《磊庐印存》五集。』[1]谢磊明所藏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六卷为海内孤本,其珍稀不言而喻。谢磊明一生刀耕不辍,其篆刻在取法明清印人、浸淫浙皖两派的基础上,上溯秦汉,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谢磊明擅刻长款,且能缩摹碑帖于印侧,以刀为笔,形神兼备。其边款创作
中国书法 2023年12期2023-02-02
- 篆刻中的“守望”与“突围”
精华,而运作之,印风开新,成了“印内求印”的集成者;如邓石如不囿于“印内求印”,将古代篆书碑碣融入篆刻,先进独创的新思路,堪称石破天惊,开创了邓氏的印风新天地;如赵之谦,机灵地将视角伸向彼时新出士的古碑额、画像石等,取精用闳,化一为万,千姿百式,丰富了印品的内涵、拓展了印艺的疆域;再如吴昌硕吸取古瓦甓文字和前人、时人尚未触及的封泥形式,且有一套“既雕既凿,复归于朴”的做印绝技,从而开创了雄浑苍古的印坛新风。可见,出新必须突围,突围要找对“缺口”。能不能找到
艺术品鉴 2022年31期2022-12-19
- 焦新帅的“三路并进”
家的一种。黄士陵印风在明清流派印中,是最适合入手的品种,而且利于以后发展,向汉印转变也非常简单。毋庸讳言,黄士陵的印风是一种相对工整、规律性甚强的品种,如果学不得法,或者不了解黄士陵印风的渊源与流变,很容易忽略其中的变化与精微,而简单地在自己的刀下把黄士陵变成一种简单平直甚至有些呆板的样子。当然,这个责任不应该由黄士陵来负。有一次焦新帅到我办公室,我重点向他讲述了章法变化中黄士陵印风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要加强金石学的修养,特别是汉金文的修养。新帅深刻领会了
中国书画 2022年4期2022-05-09
- 试论当代篆刻展览之弊
大头的主要是两种印风,一种是以圆朱文为基调的工稳印风,还有一种是以古玺为取法对象的大写意印风。在数量上,这两种印风在当代篆刻展览上占有绝对的优势。由于展览的导向作用,很多作者一窝蜂地模仿篆刻展获奖作者,导致了当代篆刻作品在整体上面目雷同,缺乏个性。而其他“中间路线”的小写意印过度依傍古代印式,对传统缺乏深入挖掘,停留在机械模仿、简单复制的阶段。工稳印的工艺化倾向当下的篆刻展览上,工稳印的数量占比最大,这其中又以圆朱文为大宗,因其章法匀停、线条干净,宋元以来
书法赏评 2021年2期2021-12-06
- 莫友芝印存及其印风特色
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印风。以莫氏印存观之,其书法尚古篆而不拘泥,既有前代书家“印从书出”之遗风,又有个人“高骞雄睨”之风格,有清一代,的确是尤见精妙者,具有很高的书学研究价值。一、莫友芝印存考述莫友芝刻印今主要见于《郘亭印存》,该印谱为近人吴载和(1897—1971)搜集汇编,“郘亭”是莫氏自号。《郘亭印存》现存有多种版本,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香港都有馆藏或私人藏品。在但各版本之间都存在一些差异,主要集中印谱时间和卷首序跋的数量上。本文所据版本为贵州省博物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2期2021-04-08
- 岭上云闲风淡,卷舒纯任天真
细看,那大写意的印风、不羁的线条、巧妙的布局,竟与徐老师的画风十分吻合。再看那些边款,刀法爽利清朗,气息温文儒雅,长长短短不拘一格,确是高手所为。我看得入迷,徐老师说:“这是陈以苏刻的,你们应该结识一下,互为补充。”古人有“未见其面,先闻其声”之说,我与陈以苏却是“未见其人,先识其印”。与他结识后,我每年都请他来北京小住,促膝谈艺,交流提高。他也邀我去南京创作,每次都有收获。后来,在他的引荐下,我也向韩天衡先生行了拜师礼。由于这一层关系,我也有更多机会向陈
书画世界 2020年10期2020-12-17
- 民国时期岭南篆刻四家印风拓新浅谈—以易大厂、邓尔雅、简琴斋、李尹桑为例
期岭南四家师承及印风研究易大厂早年肆业于广雅书院,跟随朱一新等研治朴学。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多所高校教授。也曾任职印铸局,与唐醉石、王福庵为同僚,唐醉石、王福庵的印风对易大厂有一定影响,尤其朱文印。易大厂与邓尔雅创建了“濠上印学社”,与北京金石学家创建“冰社”。易大厂博学多才,诗书画、音乐、佛学无所不精,尤以篆刻最为突出。晚清大儒陈澧的《摹印述》影响很大,易大厂是陈的再传弟子,得陈之真传,陈氏的印学主张对易大厂早期篆刻有一定影响。后易大厂移学赵之谦、黄牧甫
书法赏评 2020年6期2020-12-08
- 百年金石汉上印风开幕式
‘百年金石·汉上印风’学术研究系列活动之篆刻展”在武汉博物馆隆重开展。湖北省书协主席徐本一,书法报社社长、总编辑舟恒划,中国书协理事、湖北省书协秘书长李劲松,湖北省书协副主席张明明、张天弓、葛昌永、王军及武汉市相关单位领导、艺术家、新闻媒体朋友、书画爱好人士二百余人出席参加了开幕式活动。李蓉主持展览开幕式。舟恒划、张宏斌、徐本一分别致辞,马勋标作了讲话,李蓉代表武汉市文联向武汉博物馆捐赠《笔墨当随时代—武汉篆刻家原拓印谱》,王瑞华代表武汉博物馆向武汉市文联
大学书法 2020年1期2020-12-07
- 印迹:晚清民国岭南印学的发展及其文化融贯①
刻家的作品最多、印风最丰富、时间跨度最长的系列印谱之一——四种印谱至今尚未见深入地考证与思辨。从微观的个案研究来看,四种印谱近千方印作为研究东莞可园张敬修家族的金石家学与交流等方面提供了许多一手的资料,弥足珍贵。就宏观的史学研究而言,从四种印谱所考证出来的印蜕作者,如游粤之士余曼庵、徐三庚、黄牧甫以及本土篆刻家张敬修、张嘉谟、梁垣光、何昆玉和邓尔雅等人都是晚清民国期间岭南印坛的一时俊彦。他们的篆刻创作以及相互之间的艺术交流与文化融贯,既为梳理这一时空的印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年6期2020-12-05
- 许棚:我解汉印成我法
派印中黄牧甫一路印风情有独钟,主要学习其刀法语言及结字奇正相生的艺术思想,以求用刀的鲜爽,洒脱劲健,对来楚生的用刀方法进行学习研究,对汉封泥的边栏形式进行取舍,以丰富自己的篆刻语言。尤喜诏版文字的自然诡秘、生动活泼之姿,将“诏版意味”施之于印,在秦印文字中寻找营养,用刀稳健狠辣,冲切披削兼用,期能形成天真朴拙,鲜爽率意的印风。“印中日月长”,我在书法篆刻的大干世界里游淌,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外界的交流学习。“转益多师是吾师”,不固守一家,取法乎上,勤学多思
现代艺术 2020年8期2020-11-30
- 张 威
的,但极致工稳的印风同样也是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由于这两种印风表现力强,同时学习的难度相对较中庸的印风容易些,成功的效率较高,引发了全国篆刻爱好者的跟风,形成了笼罩当代印坛的“两大门派”,但更为中庸的,难度更大的明清流派和秦汉印让大多当代印人浅尝辄止,甚至望而却步。如果这一现状不改观,会很难出现这个时代的宗师。纵观中国的艺术史,各个时代的宗师都没有太极端的,而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前期就走极端的人很难获得最后的成功。在这方面书法界近年来已有明显改观,但篆刻界仍然
艺术品 2020年7期2020-10-29
- 汉上印风源流与格局浅论
忠谋(武汉)汉上印风,顾名思义是指以武汉为中心、延展至以长江流域湖北省行政区划内的地域印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地域文化。汉上文化作为楚文化的主干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汉上文化也独具特色。当代社会,交通、通信发达,交流日益频繁快捷,似乎不同地域的文化有被消融趋于大同的趋向。但地理、山川风物固有的不同和宗族血液的传承,仍使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大碰撞、大融汇的裂变中,呈现出各自的地域特色。频繁的交流使得各个地域的文化互取所长,互鉴、互补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6期2020-08-03
- 捍泽
取谐音自励。看其印风,似与王福庵同有一股静谧之气。时不时在微信朋友圈见馥庵修图,制作精良,赏心悦目。我近距离观察他做事,行云流水,乐在其中,不见一点儿刻意、掩饰。他说他喜欢这样的状态。这样的“适然”似乎也体现了馥庵的气质—不激不厉,少年持重。前几日见他,江南冬雨,穿再多也没暖意,羽绒服裹起来本是壮实的躯干,更是没了线条。我笑问:“多少斤了?”看起来没有200斤,也有180斤!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他总讲早几年也是瘦子一个,我是没见过,真人面见时已然颇具“分量
书画世界 2020年4期2020-06-08
- 印从书出
!近十年来,延平印风日臻成熟,其铁线、玉印的工稳婉美,毋庸多言。仅就其源于秦汉的写意印而言,火气渐消,贵气渐浓,书卷气渐显,这与其书法精进关系甚大,毕竟印从书出,才是印艺最高境界。其书法多源,不仅能写得一手漂亮的魏晋风味的小楷,也善写工稳小篆。然,此类虽工美,但缺乏个性审美特质与个性!或受益于其恩师王友谊的教化,其出于秦权诏板源于秦汉简帛的书法,个人风貌初具,开始彰显其灵性与审美特质。书法日趋成熟,对其印风的影响日显,火气消,文气长,韵味渐雅,书卷气也就自
投资与理财 2020年2期2020-04-20
- 印风苍苍见精神
90年代末以古玺印风驰誉印坛,至今仍保持旺盛的创作活力。印之外,书画并进,令人耳目一新。其印法乳先秦古玺,尤倾心于古陶文和甲骨卜辞,印风苍劲古朴、豪迈恣肆。近年愈发有意味、有内涵,少了昔日的狂放与张扬,多了沉厚、苍涩、平和。正如孙过庭所云:“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这是人生的历练与淬炼、岁月风霜的赞礼。我以为,一是他对篆刻艺术保持一份痴心,有痴心才能专注、执着。四十余年勤耕砚田,青灯黄卷坚守寂寞之道,不断探求篆刻艺术,不断前行,于是愈发老练,擒纵自如。如白文印
收藏与投资 2020年9期2020-02-24
- 此心安处
彭和丁敬一脉文人印风的影响,但其整体印风受乡贤黄士陵的影响最大。黄牧甫在创作观念上认同前人的“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主张,逐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黄敬东的篆刻艺术创作很好地秉持了这一风格特点,从中可以较为清晰地窥视出其印学思想脉络和审美价值取向。他虽脱胎于黄牧甫,但又有着自我追求与表达。对“光洁”和“古趣”的追寻,使他的刀法中更多了一层笔意感受,特具雍容华贵、从容不迫的气象,透过劲挺光洁的表象,给人一种“恍似士陵又不同”的感受。他从法中出新、法中求变,
书画世界 2019年10期2019-12-02
- 钟刚中的篆刻艺术
刻家和书法家。其印风属于吴昌硕篆刻风格的变种之一,代表了北京印风中“高古雄伟”的一派。钟刚中出身广西诗书世家,其父钟德祥(1835-1905),字西耘,号园公、愚翁、蛰窠翁、耘翁等。同治三年(1864)举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及第,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年(1884)擢侍讲衔,参与中法战争。十一年(1885)入国史馆。二十年(1894)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曾上书千言揭发大学士李鸿章卖国求荣的罪行,继而又检举四川总督刘秉璋结党营私,贪污官运盐局存银6
中华书画家 2019年9期2019-09-21
- 任重而道远
展和赛事上,工稳印风几乎和写意印风平分秋色,刻工稳印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为年轻人。在入展和获奖率上也很占优势。这种现象在篆刻艺术承袭传统方面是件好事。年轻人确实需要打好传统功力的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看过一遍工稳印展品后,你会发现,作品几乎千人一面。没有谁会让你过目不忘,更不要说风格独特了。所不同的只是技艺娴熟上的差异。当然,工稳印几百年来都是遵循着少有的几种创作规律的,当今年轻人追随的无非也是王福庵和陈巨来两种风貌。那么,工稳印真的就只有这两种模式
中华书画家 2019年6期2019-09-12
- 利刃开顽石丹青著华章
先生习印,受游门印风影响,刀法果决、章法谨严。近年来,他又从汉印、浙派及新渐派等印风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对丁敬、赵之谦、吴昌硕等印风的深入研究,更加注重章法布局与刀法的运用,以及与印文相结合去构建意境。注重疏密变化和虚实变化的营造,使其印风趋向于个性化的发展,在继承了传统的同时,讲究鲜明的个性与时代特征。 篆刻藝术是书法、章法、与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为了更好的治印,丁辉辉在书法的研习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他专情于大篆小篆、金文、钟鼎文、石鼓文、汉隶、魏碑、
现代艺术 2019年8期2019-09-10
- 基于印风探索书法篆刻艺术
术特点。本文基于印风,探索我国书法篆刻艺术,选取秦汉印、明清印及近现代印三种印风进行重点剖析,了解不同印风书法篆刻艺术的特点,体味书法篆刻艺术之美,供相关爱好者借鉴参考。关键词:印风;书法篆刻;明清印一、引言我国书法篆刻艺术起源于秦朝时期,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印风。从元代开始,文人墨客对篆刻艺术的追随极大地促进了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以具体作者为代表的风格流派。例如,秦汉时期的古朴、雅致,明清时期古典与创新的相互交融,到近现代
青年时代 2019年21期2019-08-30
-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齐白石
,“齐派”书风、印风一枝独秀,成为1949年后至今艺坛中影响巨大的艺术派别之一。自民国初年起,从齐白石习书法篆刻者与日俱增,其弟子门人如车载斗量,投其门下者身份各异,既有饱读诗书的名士,亦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青年,因此白石老人自诩“旧京篆刻得时名者。非吾门生即吾私淑,不学吾者不成技”,其弟子中颇为人知者,有贺孔才、李苦禅、马景桐、于非闇、罗祥止、周铁衡、余中英、陈大羽、刘淑度、王青芳、娄师白、刘冰庵等,甚至旧京著名的“黟山派”传人寿石工也可能曾添列齐白石门
艺术品 2019年1期2019-03-27
- 修绠长持汲古泉
尤其是写意一路的印风,他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经常创作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好作品。但是,他并未沿着这一路径直走下去,而是重新回到他曾经熟悉的秦、汉、魏晋印章的丛林中,再次进行深入的探索。当然,同样是面对经典,这一次的回归与曾经的模仿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目的是学习,后者则是有意识的探索与发现。郭刚举 永受嘉福3.2cm×3.2cm2018郭刚举 云海涛声3.5cm×3.5cm2018因此,刚举在其作品中,有意识地将秦、汉、魏晋印风的主要风格元素加以强化。如满白文印,
书画世界 2018年11期2018-12-22
- 铁笔传神 缶翁嫡派
——陈半丁对吴昌硕篆刻的继承和发展摭记
民国时期旧京各派印风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逐渐成为旧京印风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格。从荣宝斋出版社编《近现代篆刻名家印谱丛书——陈半丁》及金煜编著《篆刻四大家印谱》中收录的陈半丁篆刻作品来看,陈半丁篆刻作品存世量有限。2016年11月11日,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中央文史馆共同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陈半丁纪念馆协办的“此中有真趣——纪念陈半丁诞辰140周年艺术展”中,有陈半丁的部分篆刻作品参展。从这些所见的资料看,陈半丁一生篆刻
大观(书画家) 2018年4期2018-10-22
- 寿石工事迹新补及其散佚篆刻考
齐白石为“齐派”印风创始人,他曾说“旧京篆刻得时名者。非吾门生即吾私淑,不学吾者不成技”,而寿石工则为旧京标榜黄牧甫印风的宗师级人物,他在《忆当代印人》诗中曾对自己的篆刻自评道:“我书意造本无法,偶弄锥刀类我书,敢诩印林穷正变,众流截断亦区区。”二位印坛的宗师级人物均颇为自负,且通过时人和双方弟子的回忆,他们的交往似乎不是很多,从齐白石为寿石工“寿鉨”印边款中,还可品味出白石老人一丝调侃的味道,而寿石工曾治“木居士”印,很可能是为齐白石所治。但从印风来看,
中国美术 2018年2期2018-10-19
- 从黄牧甫到李尹桑
——论李尹桑印风形成、发展及其印学审美、创作观
牧甫的印学思想及印风衍变就有了依据。对于黟山派来讲,系统学习黄牧甫成为可能。李尹桑是岭南黟山派印学发展的先导。他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精研黄牧甫印谱,梳理黄牧甫印风,研究并熟练运用刀法技巧,窥探印章布局留白之奥理。不仅上追秦玺汉印,还旁参钟鼎、石鼓、诏版、权量、钱币,独开一家蹊径,一时间,岭南印人多追慕之。李尹桑 (1882-1945),原名茗柯,字尹桑,别署秦玺,玺斋,后以字行。原籍江苏吴县,幼随父寄居广州,遂隶籍番禹。李尹桑是黟山派嫡传弟子,用功最勤,善
书法赏评 2018年4期2018-09-04
- 独步清初印坛
——谈林皋的印风
笼罩一切的代表性印风。又加以文人士大夫以及达官贵人的捧扬,更是声势显赫,如“虽海内名家杂出,毕竟以林子为当代独步”(王)。以至在汪启淑撰《续印人传》时,有感于林皋的一枝独秀,几有愤愤不平之意,竟以他作为新兴的丁敬一派的对立面:“两浙久沿林鹤田派,钝丁力挽颓风。”林皋的印风竟然成了颓风,且被久沿,还不足以说明他的影响无所不在么?从《宝砚斋印谱》中诸印来看,林皋的确不愧大家风范,不但作印绝无矫揉习气,皆是落落大方,笔画精详妥帖,而且体式多变,一如“晴窗一日几回
老年教育 2018年8期2018-08-29
- 初学印者优选的三类印风
抵主要从以下三类印风入手:一是从秦汉印尤其汉印入手,二是取法明清流派印风如浙派、皖派等,三是直接从学于近当代印家。那么,这三者各有什么特点和优劣呢?《领略古法生新奇》来楚生一、汉印众所周知,汉代是我国印章发展史的一个巅峰时期。汉印对于印章的基础研习,无论是篆法、章法还是刀法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和取之不尽的宝库。篆法上,我们看到的大量汉印都是相对平整匀称的统一风格,这构成了汉印的基石。但仔细研读汉印,我们又会发现其往往在平正中生出万千变化,展现出“大巧若
老年教育 2018年5期2018-05-30
- 丁敬『短切涩进』的刀法
是为其高古清刚的印风服务,因为光滑纤柔的线条不可能达到表现阳刚气势的效果。丁敬的碎切刀法是逐步完善的,后继诸家各有运用,直至陈鸿寿,才真正把这刀法发挥得酣畅之至、纵横冲驰,与其雄浑豪迈的印风相得益彰。论家常说丁敬的“碎刀”之法得自朱简,出自魏锡曾记录,识者早就指出不确,认为其受明代苏宣等启示的可能性最大。当代叶一苇、于良子指出,丁敬刻印只有部分用碎刀短切,是视印面效果的需要才秉用,但在实际印例中,冲刀、冲切结合比比皆是。可见,丁敬的用刀是紧紧围绕着效果施展
老年教育 2018年3期2018-03-31
- 试论时代精神统摄下的当代写意印风
气象万千……当代印风从总体而言,尤其注重写意精神,这是篆刻从实用印章中分离出来后继续朝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篆刻家们不断创新的一条必由之路。我们习惯上将篆刻的总体风格分为三种类型,即工整印风、写意印风和兼工带写印风。其实,这三种印风并不是篆刻从实用转向审美之后才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印章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当印章出现之后,这三种印风实际上就已经存在了。我们只要仔细对照分析大量的古玺和秦汉印章就可以明显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而言,工与写并无高
江苏教育 2018年93期2018-01-28
- 鲲庵篆刻短评
茫,而是追求清人印风中那种强烈的书写感。其选择邓石如与吴让之这两位大家作为其主要的取法对象,在当代来说是需要不小的自信与勇气的。从篆刻史上来看,邓吴二家是典型的以书入印,甚至可以说是以书为印,其布白用篆的精妙之处,亦即是其书法的精微所在。如果单讲布局的程式,邓与吴都是相对偏简。因此对后世的印人来说,在造型的模仿上,并没有太大的障碍。然而,从形式上学邓吴的,往往流于板滞,很难得到邓吴那种由于引入了书法线条而在不经意间出现的松活之感。云鹏兄应当是对这点深有體悟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12期2018-01-10
- “印外求印”之拓展—20世纪古文字的发掘与整理对现当代篆刻艺术创新的推进
方面。一、甲骨文印风20世纪甲骨文的发掘与整理,不仅从数量上增加了古文字材料,而且在古文字学研究的范畴上补充了一个新阶段。甲骨文字的形体与契刻技巧,及其章法布局乃至甲骨文字拓片的自然构成之美,激发了篆刻家的浓厚兴趣,为篆刻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陆续有人取甲骨文字入印,著名的有丁辅之、王雪民、杨仲子、易大庵、简经伦、秦士蔚、谈月色等,其中以简氏作品为多且成就为高。当代探索甲骨文印创新者渐多,尤以刘江老先生最为执着,其甲骨
大观(书画家) 2017年4期2018-01-05
- 铁笔传神 缶翁嫡派
——陈半丁对吴昌硕篆刻的继承和发展摭记
民国时期旧京各派印风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逐渐成为旧京印风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格。陈半丁刻“半丁老人九十后作”印陈半丁刻“粗枝大叶”“春消息”印陈半丁刻“陈半丁考藏书画印”陈半丁刻“花草精神”印从荣宝斋出版社编《近现代篆刻名家印谱丛书—陈半丁》及金煜编著《篆刻四大家印谱》中收录的陈半丁篆刻作品来看,陈半丁篆刻作品存世量有限。2016年11月11日,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中央文史馆共同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陈半丁纪念馆协办的“此
艺术品 2017年11期2017-12-14
- 创作手记
要注意的是,工稳印风最忌板滞匠气,并且很难展现个性。这就是工稳印局限所在,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多写篆书,同时要探求古文字、借鉴吸收前贤经典作品的营养,比如字形、结字、用笔、节奏等等,使之转移到我们的篆刻创作中。这是“印从书出”的创作之路,此外在印式探索上,还要广收博览,借鉴汉晋砖瓦、碑版石刻、钟鼎彝器等金石文字,即所谓“印外求印”的尝试。学习篆刻,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确立自我印风及学习方向,确定目标,集中精力形成一家面目,并在心存古人的基础上逐渐加入个
中国篆刻 2017年9期2017-09-14
- 《隐蓝馆印稿》序
对各种书体、各类印风具有准确的把握,从而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同时艺术素养得到持续而全面的提升,敏感于空间图式,将书风融入印风,又以印风影响书风,以刀代笔,运斤成风,创造出既有古意,又充满现代感、属于二十一世纪的新印风。乐平先生的篆刻创作后劲绵长,见其进而未见其止,则得益于他综合的人文素养,尤其是理论研究方面的造诣。当下一些书法家、篆刻家缺乏“书卷气”,备受学界诟病。乐平则好学深思,博览群籍,是位当之无愧的学者。所著《敦煌书法综论》《元朱文印论谈》等,展
收藏与投资 2017年5期2017-05-30
- 陈寰篆刻创作摭议
印人。在当代写意印风弥漫印坛三十余年的当下,如何将写意印风的主体风格意识与传统篆刻加以进一步融合,并使青年印人更深入地精深把握古玺、汉印,包括明清流派印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写意印风的个性化一味膨胀与形式化的过分倡导,从篆刻本体与古典內质上加以回归,可视作近十余年印坛追寻从写意到古意转换的整体发展趋势。陈寰作为当代青年印人,他的篆刻创作受到当代写意印风与古典印风回归的双重影响,这使他能够以较强的主体风格意识来领略拓化古典篆刻传统内质,而不是僵化地看待、认识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4期2017-05-11
- 陈寰篆刻创作摭议
印人。在当代写意印风弥漫印坛三十余年的当下,如何将写意印风的主体风格意识与传统篆刻加以进一步融合,并使青年印人更深入地精深把握古玺、汉印,包括明清流派印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写意印风的个性化一味膨胀与形式化的过分倡导,从篆刻本体与古典内质上加以回归,可视作近十余年印坛追寻从写意到古意转换的整体发展趋势。陈寰作为当代青年印人,他的篆刻创作受到当代写意印风与古典印风回归的双重影响,这使他能够以较强的主体风格意识来领略拓化古典篆刻传统内质,而不是僵化地看待、认识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4期2017-05-05
- 对于写意印创作的思考
时期,豪放浪漫的印风一直与传统工整印风相互对峙、各领风骚。由于性格所致,从小我就不习惯循规蹈矩的去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东西。天生不爱按部就班的我决定了日后的创作风向。其实写意这个词源于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写意印与写意画有一脉相承的原理。都是根据表现需要去强调线条的粗细方圆和疏密对比。写意印的分朱布白无一不是以虚实互补的处理方式去强化空间关系。这种抽象艺术的审美意蕴,在那个多元审美的时代令人深思不已。开福长沙 6cm×5cm多年来我一直钟情于写意印风的研究与创
文艺论坛 2017年24期2017-03-30
- 写意印随想
为基本刀法的浙派印风盛行。邓石如不满足于浙派呆板的章法和带有锯齿状的线条,提出“印外求印、印从书出”的学术理念,他的作品用刀如笔,刚健婀娜。其后赵之谦崛起,取法钱币、诏版、汉镜、封泥以及魏晋南北朝碑版造像,他自己说:“取法在秦诏、汉灯之间,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赵之谦三十岁所作“丁文蔚”一印,其已显写意萌芽,但多才的赵之谦没并有将其发扬光大,这是赵之谦的遗憾,也是黄士陵的遗憾,因紧随其后的黄也没有注意到这个神奇的“丁”字,错过了历史赋予的机会,走向了
中华书画家 2017年1期2017-02-10
- 唐醉石印风及其对湖北地区的影响
键词: 唐醉石 印风 印宗秦汉 湖北地区引言唐醉石是我国现代杰出的金石书法家、篆刻家,他早年致力于西泠印社的创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晚年又作为东湖印社的首任社长延续了早期汉派印学"以学养艺"的良好风气,对推动湖北地区的印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一位现代印坛上不容忽视的大家。作为一名湖北地区的篆刻爱好者,为加深对本土地区印学发展的了解,便选择以唐醉石入手进行研究。一、唐醉石的身平唐醉石,生于1885年,湖南长沙人,原名源邺,字李侯、蒲佣,号醉龙、醉石、醉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2016-12-27
- 明清印章款识中的印学流派思想
私淑名家以定某种印风趋向,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影响,再经有序的承传而蔓延,并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这是明清篆刻风格流派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明清篆刻风格与流派的演进过程,大体上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明中期,由文彭而分化出文、何、苏三派,进而派生出更多的小派;明末清初,汪关、朱简、程邃各以其风格建树使原有的流派加以收缩,并导致了清代以邓石如为首的徽派和以丁敬为首的浙派的形成;晚清,赵之谦力主合并徽、浙二派,终于开启了突破流派局限的篆刻艺术思潮,而吴昌硕、齐白石、黄牧甫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1-21
- 黄牧甫与邓石如印风成因与影响比较刍议
揭示他们形成流派印风的原因和影响的异同点,以期在今后的实践中,不盲从而是根据需要来汲取营养。关键词:黄牧甫 邓石如 印风 成因 影响比较在明清时期是安徽书坛空前繁荣之际,徽州大地前后涌现出詹景凤、程瑶田、姚鼐、梁巘等书法名家;篆刻则以“徽派”为代表比肩“浙派”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要论同时兼擅两门艺术的大家当数邓石如和黄牧甫。邓石如擅篆隶,解决了篆书的笔法问题,也是清代书坛碑派创作第一杆大旗,他的篆刻提倡“印外求印”,影响了吴让之、赵之谦等人;黄牧甫在篆刻上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6期2016-08-18
- “缶庐”与“齐璜”写意印风略论
”与“齐璜”写意印风略论■秦文文吴昌硕和齐白石以诗、书、画、印皆精的大师形象独步于中国印坛、画坛,缶庐的篆刻艺术“遵循古训,印宗秦汉”,“以书入印,气格高古”,“印外求印,敢于 ‘颠覆’”,追求苍茫凝重、雄浑老辣、洒脱率意的写意印风。齐璜的篆刻艺术“遵循古法,印出浙派”,“以书入印,开拓创新”,“印外求印,胆敢独造”,追求雄悍率直、生辣猛利、酣畅淋漓的大写意印风。一、写意印风的发端《说文解字》中解释写意:“写者,泻也。”倾吐为泻。“意者,志也。”意志、心态
书法赏评 2016年2期2016-07-23
- 略论吴昌硕的写意印风
略论吴昌硕的写意印风□秦文文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别号老缶、苦铁、缶道人等 。他在诗、书、画、印等诸方面造诣极深,为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著有《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 等。吴昌硕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以“阳刚之美”为主要的审美风格。丁敬、邓石如、赵之谦等篆刻大家,对吴昌硕由汉印之法到洒脱自然的写意印风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表现出吴昌硕学习篆刻的思路和对古训的传承。一、印内求印吴昌硕早期的印章,多为对汉印的传承
老年教育 2016年5期2016-06-13
- 读《黄士陵印谱》
较多,师承源流、印风嬗变脉络清晰,我们就重点分析一下其印风的形成经过。黄士陵作于1876年的《心经》组印是他早期作品的代表。他早年私淑陈鸿寿、邓石如、吴让之的风格在这套组印中多有表现,如邓石如风格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图1),浙派风格的“是无上咒”(图2)。黄士陵取法浙派的作品都集中于这一时期,如“只寄得几点相思”、“李士芬印”,还有临黄易的“金石癖”,在以后有明确纪年的作品中极少有浙派风格的。在黄士陵印风形成的过程中,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是对他影响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9期2015-10-09
- 朱培尔的艺术理想
破碎而灵动神飞的印风震撼一时,朱培尔之名也随之彰显于当代印坛。我曾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同样是在开拓写意印风,而又已有一批大家卓然立于眼前,后起者要独创一家实非易事。这既是因为二者之间在创作心理上距离不大,也还因为,作为艺术社会化的效应之一,前者的艺术成就必然会对后者产生影响。朱培尔当然也无法回避先贤印风的影响:他的大刀阔斧与齐白石印风之间,他的泼辣、破碎与来楚生印风之间,他的奇思妙构与石开印风之间,他的不计工拙与王镛印风之间,他的雄强正大与马士达印风之间,都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8期2015-08-28
- 秦汉印风转变原因浅析
110034秦汉印风转变原因浅析杞万村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篆刻自商周时期即诞生并广泛应用,与书法、绘画一样,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秦汉时期是中国篆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虽然短暂,但奠定了篆刻艺术的基础和发展方向,汉印在秦印的风格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篆刻艺术与技法不断成熟,形成了不同于秦印的汉印风格。促使秦汉印风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秦汉印风;转变;原因;浅析篆刻作为一种信符,在商周时期即广泛应用于政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在政治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11
- 余正的篆刻艺术及印学研究
手工稳严谨的浙派印风,足成名家。作为专业印人,他长期在西泠印社从事篆刻创作,师承名师韩登安,研习浙派印风,印章以结构精严端方、气格宽柔和惠著称。在创作上,他力主继承有变,故在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融纳,结合自己的个性、审美情趣于其中,加意加精,并付诸创作实践。创作得浙派印学精髓,将工整细腻而又富于变化的创作风格发挥至极致。被认为是当代浙派印人里技术全面、功力精深,有独到见解的印人。在我看来,把余正看成是一个单一的印人未免不合实情。不说他在印学研究上的成就,
名作欣赏 2011年19期2011-08-15
- 山积而高 泽积而长——杜延平其人其印
豪放性格体现在了印风上。这几年他的古玺写意印风,气势恢宏,开合有度,重笔意。在不破坏古玺印的基调上,参以爽利的刀法,颇具自然之美,极具现代气息而又不失古意。在刀法上以冲刻向线下刀为主,间有披削,线质朴茂。章法上用心经营又不露经营痕迹是不易的。延平认为不用拘泥于古文字学上用篆的纯正性,只要遵循六书的原则,印章整体风格统一,可以大小篆参杂入印。因此,他的印中篆法是为章法服务的,而章法中的点线面的组合又是为形式服务的。篆书——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延平篆刻涉猎广
茶博览 2010年11期2010-11-16
- 文佐印象
室者”。从文佐的印风看,他对篆刻的来龙去脉经过了认真的梳理,深入的挖掘。他注重“篆”和用刀表现笔意。看得出来文佐是“印从书出”的实践者,给人一种“疏放朗畅,质朴清新”的感觉,再加上他那娴熟的用刀,稳健洒脱,毫无犹豫做作之态。他的篆刻崇尚古意,追求生拙,苍茫流畅的气象在他的印中自然流露。在印章的篆法和章法设计上文佐颇有独到之处,文字线条取法古玺,疏落自然、率意天成,刀法圆转。冲切适度。分朱布白的章法安详道丽而不失清新舒和,整体给人以平实与中和之美,在朴素与华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09年7期200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