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和九生平及其书法篆刻艺术

2023-05-23 01:47邹典飞
中华书画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金石学陆氏篆刻

□ 邹典飞

陆和九(1883-1958)

一、陆和九生平及家世渊源

1.陆和九生平

目前所见关于陆和九生平的介绍,主要源于两处:一处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一处是《沔阳县志》。这也是目前可见且为学者引用最多的关于陆和九生平的介绍。

(1)《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中收录的陆和九传记:

陆和九题《旧拓好太王碑》

钮隽藏《陆和九先生印存》(单册本)内页

陆和九撰《篆刻学讲义》中的刀式

陆和九为《明拓苏东坡书上清词》题字

陆和九(1883-1958),以字行,原名开钧,号墨盦,湖北沔阳人,蒙古族。1883年8月7日生。1899年考中秀才,1903年汉阳府中学毕业。后赴京,吏部学治馆法政班肄业,旋任津浦铁路总局书记。辛亥革命时回湖北,任武昌文华大学译学馆馆长兼汉文科科长、湖北襄阳师范学校教员,后任北洋政府内务部礼俗司第四科编辑。去职后在山东、河南等地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后又赴京,历任中国大学讲师、民国大学教授、辅仁大学名誉教授及兼任教授三十余年,讲授金石学。1952年5月辞辅仁大学兼任教授职,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58年1月3日病逝,终年75岁。

陆和九是金石文字考古学家,善图画。著有《金石学》(二册)、《古器物学》、《中国文字学》、《篆刻学》、《金石文例》(二册)、《中古文学史》、《汉武氏石室画像题字补考》、《考古学通论》(二册)等。对金石考古之学的建立,做出了宝贵贡献。

book=64,ebook=67

陆和九 陆开钧印

陆和九 皆大欢喜

陆和九 陆光祖印

陆和九 老学究

陆和九 休阳吴钩之印

陆和九 长宜子孙

陆和九 陆和九六十后又号四石居士

陆和九 秋农真赏

陆和九 延鸿阁藏石印

陆和九 武祠画象寄室

(2)《沔阳县志》中收录的陆和九传记:

陆开钧(1883-1958),字和九,号墨盦,晚号二树梅花书屋主人,沔城人。幼年随父居北京,父卒家贫,回老家依舅父张公。陆成婚后,就读于武昌讲武学堂。后又赴京深造,毕业于京师大学堂。

民国初年,任北平中国大学、民国大学教授,后任辅仁大学教授。民国36年(1947),与乡人彭主鬯、石荣暲等组织“楚学精庐”,任董事,同纂《湖北文征》。

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中国画会理事。一生治印数千万(方),书画作品以千计。著有:《吉金小影》《金文名汇》《六朝造像存微》《镜录》《金石学正编》《金石学前编》《篆刻学》《考古学通论》《石影鉴真》《墨盦砖瓦当文录》《汉以后金文录》《珠玑碎锦》《北周造像录》《汉画像汇考》《金台集》《猗兰集》《古器物学》《春秋三传类别考》等。

1958年1月,陆在北京因病逝世。学界甚(嗟)叹“艺林催老宿,人海失经师”。

以上两则资料对陆和九生平和学术成就略有描述,且《沔阳县志》中对陆和九早年情况描述较《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详细,但均忽略了陆氏的家世渊源及艺术成就。

2.陆和九家世渊源

据陆和九追忆,其篆刻承自家学,治印的风气至他已传七代,因此可见陆氏家学影响之深厚。目前笔者所见关于其家世情况的记录均不甚清晰,亦未见详实可靠的考证,笔者尝试通过时人的回忆、相关研究论文及陆氏家谱等资料,对陆和九家世情况进行增补。

笔者目前所见的时人回忆,包括台静农、刘家和两位先生的回忆。

台静农是近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曾于民国时期任职于辅仁大学,与陆和九是同事,二人有一定的交往。他撰有《辅仁旧事》一文,其中谈及陆和九:

在美术系教篆刻书法的陆和九先生,以玩“黑老虎”知名于厂甸,收藏拓片多而能鉴别,偶见其有碑版的考证文,但他的收藏未见编有目录,他写赵撝叔的书法,能够乱真,他刻印却不是赵派。篆刻是他的家学,他曾送我一本他先人刻的《介石山房印景》,袖珍本,纵十公分,横六公分余,内皆小象牙印,篆文小者比今六号字还小。扉页纪年“同治壬申七月篆刻”,为1872年,距今已百余年book=65,ebook=68了。陆先生自言是蒙古皇族,元初因宫廷之难,逃到湖北,遂落籍沔阳为民……

刘家和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5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曾受教于陆和九。他在《丽泽忆往—刘家和口述史》中亦谈及陆和九:

陆和九先生教金石学。他不叫金石学,叫考古学,实际上是金石学。陆和九先生还是一位书法家,写魏碑。他跟陈老(陈垣)年纪差不多。他给我们讲课时,自己画图,画一些文物。他给我们发讲义,还让我们写字给他看。陆先生已经老了,戴一个风帽,实际上帽子上全是油。他是蒙古族,他的祖父是陆建瀛,做过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太平天国攻下南京城时被杀的……

据李幹撰《洪湖〈陆宦宗谱〉考辨—阿里不哥后裔落籍洪湖》考证:“湖北省洪湖市的4000多陆姓居民,族属当为蒙古族。他们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本族的风俗习惯;‘流放’是他们落居于洪湖的主要原因,这部分蒙古人自称是阿里不哥的后裔……”李幹还在论文末“遗迹和口碑”中记:“民国年间(约1935年)陆氏修建祠堂,陆建瀛重孙陆开钧时在北京辅仁大学任教,回乡参加祠堂落成典礼。当时祠堂大门横额上就写有‘蒙古风派’四个大字,后来改为‘天潢世胄,沔曲官家’;大门的对联是‘逐水草而居,部落民风南楚竞;刑犬马以祭,渊源盟制北方强’。”

综上可知陆和九自言的“蒙古皇族”,指的即是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元睿宗托雷第六子,元宪宗蒙哥之弟,元世祖忽必烈之弟)。但刘家和谈及的“他是蒙古族,他的祖父是陆建瀛”似乎并不准确。

鄘城堂1988年续修《陆宦宗谱》,其详细记录了陆氏宗族的变迁,其中卷首陆氏十一世孙陆天机撰《创修序》中记:“……如我陆氏自元徂今世,历三朝,亦可称世族矣……吾祖陆公讳奕原籍吕城,色目人也,元世祖时官沔阳府同知,至今有一府官国真容存焉……”通过李幹对《陆宦宗谱》考证可知,陆氏始祖陆奕之父为冀王孛罗,孛罗之父为乃速忽不花,乃速忽不花之父为阿里不哥,阿里不哥为托雷第六子。

《陆宦宗谱》卷六“大房”还收录有陆氏宗族详细之世系图及介绍,其中明确记录陆和九曾祖、祖父、父亲分别为陆建瀛、陆树琪、陆光祖。陆和九曾祖陆建瀛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名臣,在盐政改革方面颇具建树,曾历任云南、江苏两地巡抚及两江总督。关于其生平及事迹,民国时期陆和九校勘的《陆文节公遗集》中收录有敕撰文、贺寿文及序跋,并有列传、墓志铭和神道碑等等详尽材料,加之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致力于此,故笔者不再赘述。而涉及陆和九祖父、父亲的资料,后世提及较少,故此对二人略作介绍。

陆和九祖父陆树琪,据《陆宦宗谱》中记载:

建公(陆建瀛)长子树琪,榜名钟汉,字景宣,号东渔,一字伯尊,生于嘉庆乙亥十月初八日已时,道光甲辰恩科举人,咸丰元年恭逢御极恩诏例给头品荫生钦派大臣考试引见,以员外郎用签分刑部奉天司行走、广西司主稿二年,恭值慕东陵奉安礼成,照例给予随带加一级江苏候补知府,委办军需局事务,庚申年五月十四日因公遇害,江阴奏请赐恤,奉旨追赠太仆寺入祀京师及汉阳府昭忠祠,诰授朝议大夫、晋赠中议大夫……

陆和九父陆光祖,据《陆宦宗谱》中记:

琪公之子光祖,字庚生,号泰初,一字赓笙,生于道光庚子年七月二十一日申时,咸丰丁巳年考取誊录,戊午科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己未恩科本省举人,庚申恩科进士。钦点主事签分刑部山西司行走、江西司主稿;历任云南司提都厅主事,总办秋审;山东山西司员外郎、福建司郎中、秋审处坐办、京察一等记名御史,同治甲戌科会试同考官,诰授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大夫,光绪甲申年正月十三日卒于京都官寓,葬江北白衣菴东首。

另据仙桃市政协文史委、仙桃市教育委员会合编《仙桃文史资料·总第8辑仙桃春秋》记:“陆光祖……工书法,昔黄鹤楼上,有石刻‘如意’二字,为光祖手笔,笔姿婉转,有如游龙,可称佳作。”

《陆宦宗谱》中对陆和九之母及陆和九亦有简要介绍:“(陆光祖)配周,生于同治癸亥年六月十四日酉时,卒葬未详,生开钧”“祖公之子开钧,字鸿川、和九,号墨盦,北京辅仁大学教授,郡庠生,癸卯科房荐,光绪九年癸未岁七月初五日卯时生于京都官寓,卒于一九五八年,葬未详。”

《陆宦宗谱》详细记录了陆和九的家世情况,可对《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沔阳县志》中的记录进行补充。陆和九自曾祖陆建瀛战殁后,祖父陆树琪、父亲陆光祖受父祖荫,均曾在朝为官,由于陆光祖在京城任职,故陆和九生于北京。陆和九之母为周氏夫人,此可book=66,ebook=69与《沔阳县志·陆开钧》记:“幼年(陆和九)随父居北京”作为互证,可知陆和九与北京的联系。《沔阳县志·陆开钧》又记:“父卒家贫,回老家依舅父张公。陆成婚后,就读于武昌讲武学堂,后又赴京深造,毕业于京师大学堂。”结合《陆宦宗谱》记陆光祖“光绪甲申年正月十三日卒于京都”,可知陆光祖于1884年去世,后陆和九因家贫不得已回老家投靠舅父张公,此舅父应为陆光祖原配张氏夫人的兄弟。

陆和九 意云轩珍藏印

陆和九 复州陆氏收藏经籍书画金石之印

陆和九 北平辅仁大学教授联谊会

陆和九 古复州陆和九字墨盦

陆和九 青峰翰墨

从陆和九为原配夫人撰并书《故夫人张氏墓志铭》可知,陆和九的原配夫人名张璚,字玉芬,丈人张石云为清室遗老,张夫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病卒,《陆宦宗谱》记有:“(陆和九)配张,兰翎江西莲花厅抚民同知树煌公孙女、州庠生之女,生于光绪己卯年十二月初五日。”结合家谱及墓志铭的记载可知,陆和九除张氏夫人外还有王氏、刘氏二位如夫人,王夫人为陆和九生三子,长子陆国燕、二子陆国平、三子陆国市,其中二子陆国平亦擅篆刻,孙洵在《民国篆刻艺术·陆国平》中评:“陆国平是陆开钧之子,亦善书法篆刻、碑帖考证,治印有乃父之风,俨然浙宗,品味隽永。”

二、陆和九书法篆刻研究现状及新见资料

目前,关于陆和九书法篆刻的研究,据笔者统计,较为详细的有胡煜撰《陆和九艺术成就初 探》、熊星撰《浅论陆和九篆刻艺术》、笔者撰《金石学者 篆隶名家—记陆和九的书法和篆刻艺术》等。学术专著中提及陆和九书法篆刻的有孙洵撰《陆开钧》(《民国篆刻艺术》)、马国权撰《陆和九》(《近代印人传》)。陆和九的印谱,笔者未见单行刊本,仅见部分收录印章者及篆刻实物:《京华篆刻家作品选》中收录陆和九篆刻4方,《傅大卣手拓印章集存》中收录陆和九篆刻3方、柴德赓旧藏陆和九篆刻3方。另有部分钤印本传世,如钮隽旧藏《陆和九先生印存》两种、《墨盦竹印选》(《京华篆刻家作品选》中收录者即取自《墨盦竹印选》)等。

笔者现将所见陆和九书法篆刻见诸论文及专著中的内容略作简要介绍和分析。

1.关于陆和九书法的研究

关于陆和九书法,胡煜撰《陆和九艺术成就初探》是以单幅书法作品赏识的方法加以分析,而马国权在《近代印人传》中谈及陆和九书法:“其书宗赵撝叔,颇肖似。”孙洵在《民国篆刻艺术》中则评之曰:“书法亦崇尚赵氏,北碑遗风特甚。悉心工书者,能乱真。”笔者对陆和九书法亦曾做过一定的研究:

谈及陆和九的书法,如今可见的有楷书、行书、篆书、隶书数种,他的楷书早年以欧、颜为基,后渐取法魏碑,但似乎未直接取法北朝碑版,而是从碑派书家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入手,利用近代碑派书家的成果。陆和九楷书受赵之谦影响最深,……无论从用笔还是结体上均忠实于赵书风貌,导致其一生楷书难脱去赵书的形骸,更有甚者陆氏早年习欧,其结字紧凑端严,总保持着一种拘谨的态势。从他所临诸多魏碑作品来看,赵对他的影响深入骨髓,难逃“靡靡之音”“登大雅之堂则无以自容矣”的窘态。再谈他的行书,其帖学功力很深,受过正统的馆阁体训练,因此其行书挺拔劲健,所作书札也端庄谨严,一丝不苟,有点儒者喜怒哀乐不行于色的姿态。他偶作隶书,常见的为碑帖题字,却很有特色,他能根据碑帖的风格巧加变化,或隶或篆隶结合,与所题碑帖相得益彰,可见他极富巧思,并非一味强求以自身擅长的字体书写,而是根据碑帖的时代特色,选择相应的字体搭配,他的题字在民国旧京书家中是很有个性的一位。如陆和九为首都博物馆藏《旧拓好太王碑》题字,采用了《天发神谶碑》的笔法,以方笔写成,显得题字风格时代略早于原碑,使题字能庄重和谐与碑帖本身融为一体。他创作的隶书也很是多变,或《礼器碑》,或《天发神谶碑》,面貌多姿,极具风致。陆和九的金石学素养深厚,因此他的篆书,尤其是金文写得确实不错,他虽在楷书上取法赵之谦,但其篆书似乎受赵氏篆书影响不大,而直接取法金文。他能很好地把握金文的体势和意态,表现出遒劲、质朴、雄浑、雍容的特点,又能将帖学书法的流畅不激不厉巧妙地融入其中,这是一种综合素养的体现。(《金石学者 篆隶名家—记陆和九书法和篆刻艺术》)

由于缺乏确知的陆氏纪年作品,仅能从其书法风格入手,寻找共性。毕竟每一幅书法作品,均有其独特性,可能会受到创作时间、地点、工具、心境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很难通过一幅作品概括出创作者的整体艺术特点,故下文尝试从创作者的时代背景、交游、师承及部分作品入手,寻找其创作的特点,辅以时人的记载和评价,保持严谨的态度加以分析,从而得出相对客观的艺术评价。

2.关于陆和九篆刻的研究

关于陆和九的篆刻,胡煜撰《陆和九艺术成就初探》、熊星撰《浅论陆和九篆刻艺术》均有所探讨。此二文采取篆刻作品分类法,通过所见陆和九篆刻作品归纳总结其艺术风格。孙洵、马国权属于传统型研究学者,孙洵撰《陆开钧》侧重于陆氏篆刻作品纪年的考证,而马国权撰《陆和九》则对陆氏篆刻风格进行了分析:

和九书画篆刻,盖承家学。治印至和九已七传,以深谙金石文字之学,又善变化,故能不泥于古,不染于俗,竹印尤朴茂有高致,酷似周秦两汉人铸印。一九三六年娄东班书阁尝序其《墨盦竹印选》云:“扬州八怪,怪于印者有二人:一曰郑板桥、一曰高南阜。郑肆其意于规矩之中,高博其趣于规矩之外,衡以古法多缺失。开钧吾友陆君墨盦,幼负不羁才,壮不克行其所学,及其老也,遂不得已托艺术以自食其力,诗怪书怪画怪,治印尤怪,盖兼有郑、高二怪之能,而无其失,又独立于八怪之后,而自出其新意趣,并能不悖于古之法,吾知其必不独以印人传也。故于其印选之成,而乐为之序。”今观其所作“古复州陆和九字墨盦”“开钧”“楚人”三竹印,气格确高出板桥、南阜之上,然所刻石印“一树梅花一放翁”,则逊于竹印矣。《付大卣手拓印章集存》之“季迟”“原名以仁”两石印亦然……

笔者有幸得见陆和九弟子钮隽旧藏《陆和九先生印存》钤印本两种(三册本、单册本)、马国权提及《墨盦竹印选》钤印本及柴德赓旧藏陆和九篆刻印章实物。基于所见新资料,并结合相关研究论文、印存散见资料,尝试从民国时期的北京印风角度对陆和九篆刻做一些新形式的探究和解读。

三、陆和九的篆刻艺术风格及影响

1.民国时期北京印风“金石家印风”的重要继承者

笔者曾在《浅论民国时期的旧京印风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中正式提出民国时期的北京印风理念。此前有些学者曾提出“齐派”即“京派”理念,他们认为齐白石自宣统元年(1909)定居京城后,他所开创的“齐派”印风逐渐成为清末民初北京印坛的主流风格,因此“齐派”可称“京派”。但笔者对此一直持book=67,ebook=70有异议。笔者认为“齐派”印风并不能代表这一时期北京篆刻印风的全部,齐白石在京城印坛声名鹊起后,北京还活动着一大批印人,他们风格迥异,面貌多样而丰富,故此笔者尝试将民国时期的北京印风分为“齐白石印风”(简称齐派印风)、“吴昌硕印风”、“黄牧甫印风”、“金石家印风”、“职业篆刻家印风”、“文人印风”等,它们风格迥异,博采众长,经过近40年的合流,最终奠定了1949年后北京篆刻的发展面貌。

民国时期北京印风中的“金石家印风”群体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马衡、丁佛言、罗振玉、罗福颐、容庚、黄宾虹、陆和九等,他们均深谙文字学的发展脉络,掌握了诸多金石学一手资料,且精于金石学、文字学,眼界高远,治印重视文字的准确性和来源,与流派篆刻家相比,“金石家篆刻”群体认为治印的严谨性高于艺术性,且在学界拥有崇高的地位,因此他们对篆刻有自身独有的理解,治印大多主张上溯秦汉,从古玺、汉印入手,师法古人为主,对清代的“浙派”“邓派印风”“赵之谦印风”“吴昌硕印风”“黄牧甫印风”虽有所借鉴,但并不依附其中,力主以金石学为基础,寻求复古之途。金石篆刻家群体对北京印坛中的文字使用准确性提供了保证,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陆和九即属于“金石家印风”群体中的一员。他收藏金石碑帖砖瓦甚夥,并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从事文物考古工作,金石学著述等身。定居京城后,还先后在民国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任教,讲授金石学。关于其著作,综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沔阳县志》中的记录有:《金石学》《古器物学》《中国文字学》《篆刻学》《金石文例》《中古文学史》《汉武氏石室画像题字补考》《考古学通论》《吉金小影》《金文名汇》《六朝造像存微》《镜录》《石影鉴真》《墨盦砖瓦当文录》《汉以后金文录》《珠玑碎锦》《北周造像录》《汉画像汇考》《金台集》《猗兰集》《古器物学》《春秋三传类别考》等。

陆和九出身蒙古皇族、簪缨世家,收藏品众多,视野宽广,加之常年进行金石学研究,擅长碑帖鉴定和书法篆刻,因此赢得了“黑老虎”大王的雅号。据称陆和九还曾参与琉璃厂著名的碑帖店庆云堂的碑帖鉴定和整理,京城人士收藏到好的碑帖,往往请陆和九鉴定品评,并以得到陆氏的题签、题跋为荣。琉璃厂同古堂篆刻家张樾丞以擅长篆刻和刻铜墨盒为世人所知,张氏所制墨盒常请陆和九代为设book=68,ebook=71计图样,再以铁笔刻出,其作品也成为当时文人墨客钟爱的文房用品。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叶舟,年齿长于陆和九,却十分赏识陆氏在金石学上的造诣,他们常互相切磋共同考证一些金石问题。

陆和九 致柴德赓札 纸本 1952年

陆和九收藏宏富,陆氏所藏后归入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画像拓片即有164种之多,石刻拓本亦有千余种之多。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博物馆藏的一些碑帖拓片中,也留存有大量陆氏的题字、题跋。这些题跋涉及陆和九对金石资料的考证考释、递藏介绍、见闻记录、书法品评,涵盖了金石学、考古学、书学、篆刻、美术学诸多学科,学术价值甚高;加之陆和九擅长书法,题跋本身亦是一件优美的艺术作品。

陆和九 古人世事七言联 纸本

2.陆和九的篆刻风格及影响

(1)友人、弟子的评价

关于陆和九的篆刻,除上述马国权引用的1936年班书阁撰《墨盦竹印选序》外,还有1941年谢国彦作《墨盦竹印选跋》,此资料一直未见有人提及,故收录如下:

右钤诸刻为吾师陆和九先生所治竹印也,计先生自用姓字印十六方,斋名印三方,地名印三方,闲文印三十五方,为彦刻者五方,都凡六十有二。先生沔阳世族,由元迄清簪绂相继,而先生曾祖父两江总督陆公建瀛为尤显,藏书之富,闻于海内,莫友芝郘亭知见书目所录多其家藏,盖先生之学无所不窥,书画治印,胥其余事,而治印一道至先生亦传七世矣。先生幼承家学,专攻秦汉,长乃肆力于金石之学,间以各体文字采辑入印,晚年所作则奄有皖、浙、新安诸派之长,不泥于古,不趋时,从心所欲,未尝踰矩,殊不屑徇俗好以炫于世也。彦辑是谱,抑冀得知者为之定评焉,此谱经始于民国二十五年拓未及半两遭大故,事多拂心,荏苒五载,今始蒇事,天下事之成,固有若是之难者不独此一细事已也。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安阳谢国彦识于元嘉造象室。

陆氏幼承家学,家中收藏印谱甚夥,后长期研究金石学,能采各体文字入印。晚年陆和九篆刻集皖派、浙派、新安派之长,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从题跋来看,印选遴选工作从1936年持续到1941年,作品应均经过陆氏精心挑选,且此时陆和九正值知天命之年,印风进入了成熟期。

1936年班书阁撰《墨盦竹印选序》评陆和九篆刻“肆其意于规矩之中,高博其趣于规矩book=69,ebook=72之外”,移诸陆和九篆刻再合适不过,且随后的“盖兼有郑、高二怪之能,而无其失,又独立于八怪之后,而自出其新意趣,并能不悖于古之法”,马国权转引之,亦可知班、马均深谙陆氏篆刻精妙之处,将陆和九篆刻定位为传统复古印风。

结合班书阁、谢国彦的评价,基本可了解陆和九篆刻的传承和特点,加之二人均与陆和九有一定交往,亦可知班、谢序跋在陆氏眼中的分量,这也是目前可见友人、弟子对陆和九篆刻的重要评价。

(2)陆和九的篆刻艺术风格

师法秦汉印。据谢国彦题跋中记,陆和九“幼承家学,专攻秦汉,长乃肆力于金石学,间以各体文字采辑入印”,可知他对于秦汉印风的学习是颇为深入的。印存、印选中师法秦汉者占有绝对多数。钮隽藏《陆和九先生印存》中收录的白文印,颇具代表性者如“陆开钧印”、“墨闇六十以后文字之记”、“皆大欢喜”、“陆光祖印”三种、“光祖”、“休阳吴钩之印”、“长生安乐陆钟汉之印”、“陆钟汉印”、“陆和九六十后又号四石居士”、“陆和九长寿”、“八怪之外一人”、“陆郎”、“康涛”、“延鸿阁藏石印”、“武祠画象寄室”、“意云轩珍藏印”、“开钧鉨”、“画外”等,朱文印如“庚生”二种、“楚王孙”、“和九”、“和九校读”等。《墨盦竹印选》中白文印如“古复州陆和九字墨盦”“和九”“开钧鉨”“金石契”“楚人”,朱文印“开钧”等即是明证。从这些篆刻作品来看,陆和九篆刻取法秦汉,以秦玺汉印为主体,且深得其中古意。

印外求印。陆和九曾在山东、河南等地常年从事考古工作,金石学著作等身,加之收藏宏富,得见诸多金石资料,视野宽广,依据所见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印外求印”,借鉴了古器物形质,使其篆刻风格呈现出多重面貌。颇为代表者如《陆和九先生印存》中收录的朱文印“长乐未央”“长宜子孙”“延年”“禾九”,临摹或取法瓦当;“永和九年”印仿东晋砖;“之生”“开钧”“和九”仿泉币;“行年五十”则取字法于《天发神谶碑》;“老学究”则尝试以隶书入印;“沔阳州陆和九朱记”仿宋元官印。《墨盦竹印选》收录“陆氏”“自有千秋”则仿汉碑额。陆和九与诸多近现代金石篆刻家一样,将所见和研究的资料与篆刻结合,尝试过各种新形式的“印外求印”。

取法流派印。据谢国彦记,陆和九篆刻除师法秦汉印风外,还有仿新安派印风、仿浙派印风、仿皖派印风者。《陆和九先生印存》《墨盦竹印选》中除收录前四种风格外,还有一定数量“印外求印”之作及数方仿赵之谦、吴大澂篆刻者。《陆和九先生印存》中仿新安派印风者有白文印“为善最乐”“能事不受相促逼”“几个诗人作大官”等。师法浙派者,白文印有“陈鸿寿印”“曼生”“承绪”“云间陆氏所藏乐石吉金文字”等,朱文印有“谢卜徐画傅药之斋卖字记”“绍堂”等。仿皖派印者也有很多,以朱文印为主,如“泰初翰墨”“梅花手段”“秋农真赏”“消磨岁月”“不衫不履”“未能如意”“友殊画记”“复州陆氏收藏经籍书画金石之印”等。柴德赓旧藏“北平辅仁大学教授联谊会”一印,也是受皖派篆刻影响之作。《陆和九先生印存》中临摹赵之谦篆刻者有朱文印“赵氏撝叔”“赵之谦印”“以分为隶”“赵撝叔”“寿如金石佳且好兮”等。在创作中明显受赵之谦印风影响者有“和九画印”“陆和九校碑印”“和九鉨”等,此三印在字形上进行挪让,似乎受到了赵之谦篆刻留红法的启发。“和九画印”印下部大面积留红,将文字集中于上侧,增强了此作品的张力。“陆和九校碑印”于每字中均留红,使整体空间布局活泼,灵动多姿。“和九鉨”于“和”字口上下、“九”字左下侧、“鉨”中的金字旁上侧、尔字下侧留红,整体错落有致,不失灵动。《陆和九先生印存》还收录有仿清人吴大澂的白文印“吴”“吴大澂印”“大澂”等。可见陆和九于流派印涉猎之广。

象牙印、竹根印。1941年刊行《沔阳陆和九书画润例》中《篆刻例》记:“石印每字六元,牙印每字八元,黄杨木印同牙印。铜印每字十元,竹印每字十六元,玉印每字二十元。”可知陆氏治象牙印的价格要高于石印。对于如何刻象牙印,民国时期北京篆刻家、黄牧甫印风传承者寿石工在《篆刻学讲义·选材》中记“牙亦骨类,纹理纵横,性复滑韧,仅宜于切刀一种。圆朱细白,似尚适宜,难于圆转如意,虽耐久用,亦所不取”,可见象牙印之不易治。书法家李健在《金石篆刻研究·刻象牙、犀角、黄杨、梅根、竹根法》中也谈到“刻象牙、犀角,其刀刃不可太厚,不可稍钝,须薄刃利锋向字画切法去,朱白文俱宜深,用偏锋带削势”,《刀式》“有刻石之刀,有刻玉之刀,有刻铜、刻骨角之刀……”可见治象牙印需要特殊之刀法和工具。陆和九在《篆刻学讲义·备器篇》曾绘有相关图示,从中可对陆氏治象牙印工具略有了解。

陆氏为柴德赓刻“德赓”(5×10mm),其精巧程度令人惊叹。《陆和九先生印存》收录的印章均未附边款,故此很难推断其材质,但很有可能有些为象牙质。胡煜撰《陆和九艺术成就初探》中收录有陆和九刻象牙印二方(“尹文字石工”白文、“尹山堂”朱文),此二者亦极为精巧,法度谨严,亦可视为陆和九象牙印之代表作。陆和九治象牙印承继于家学,可视为独门之绝技,加之经验丰富,故此能游刃有余而自有风姿。

《墨盦竹印选》收录均为竹根印。此印谱之出版,说明陆和九应以此道见长,马国权在《近代印人传》中也赞誉之。竹根印要刻出金石气实属不易,因竹质缺乏印石的崩裂之感,行刀后线条乏稳重,还会有些毛碴子类的附带之物。竹质本身还可能伴有天然的缺角及中空的现象,要在设计中巧妙避之,有效地利用自然的残损设计印面,如设计和运刀合宜,竹根印亦能达到石印难及之妙境。《墨盦竹印选》中收录了很多陆氏竹根印的精品,白文印“古复州陆和九字墨盦”“楚人”“分其余艺足了十人”“国彦”,朱文印“和九”“和九墨”“开钧”“墨厂”“北都客”“作个词人”“画意”“东山丝竹”等,均有效地借鉴竹根这种特殊的材质,达到了石质以外的特殊面貌。

陆氏篆刻属于金石家印风中的一种,与民国时期诸多流派印风篆刻传承者不同,是将家学融汇其金石学成就,最终以“余事”的心态来执刀治印,其风格虽对流派印风有所涉猎,但并未以此为归依,其成功之道在于“雅”,在于深厚的家学和学养的熏陶之下形成古奥雄强的面貌,在金石家篆刻群体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结语

陆和九以其家学结合金石学素养,将传家之艺发扬光大,是京城正统派金石篆刻家的代表人物,其人其艺也博得诸多世人的关注和青睐,对1949年后京城印坛中的正统印风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民国时期,陆和九任教于辅仁大学,教授金石学,其弟子众多,但在金石篆刻上取得成就者却并不很多,其中颇为人知者有齐良迟、许林邨、任晓麓、钮隽等,他们或传其书法、或传其篆刻金石学,成为陆氏书风印风的重要传人。

猜你喜欢
金石学陆氏篆刻
二十世纪英国艺术史家叶慈对金石学的认识
拉开距离作评判
金石学是碑学发展的重要节点
篆刻
瑩波篆刻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关于“海派中医陆氏针灸学术思想暨临床经验研讨会”延期举行的通知
《陆氏伤科银质针疗法》简介
《陆氏伤科银质针疗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