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

  • 西周金文的美学意涵与审美接受
    蕴 审美接受 金石学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提高了物质生产能力,还推动了国家与阶级意识的确立。在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夏代,并一直绵延至秦汉。根据《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的统计[1],迄今为止已发表有铭文的青铜器中,殷商四千四百五十件,西周四千八百八十九件,春秋九百九十五件,战国一千二百五十七件。从青铜器的数量看,殷商与西周大致相当。但从铭文的字数看,在殷商青铜器中,铭文字数为一个字的有一千七百多件,两个字的有一千五百多件,三个字的有一千

    中国书法 2023年7期2023-09-14

  • 金石山水与泰山精神:朱复戡泰山题材山水画探究
    “泰山精神”金石学金石书画在中国绘画史中地位特殊。随着金石学的发展,传统画学随之复兴。在这一背景下,金石学与山水画高度融合,形成了“金石山水画”这一特殊的绘画形态。擅长“金石山水画”的画家一般强调传统的重要性,且长期浸润于传统文化之中,尤其在金石学或金石文化方面具有很深厚的学养,因而能在绘画中展露出金石之气。“金石山水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之谦、张叔宪、黄宾虹、朱复戡等人。一、画学复兴与金石文化:朱复戡的金石书画与泰山之渊源朱复戡自小被称为“神童”,吴昌硕更

    中国美术 2023年4期2023-09-06

  • 乾嘉时期非官方金石学著述概说
    朱百钢关键词:金石学;乾嘉时期;著述;非官方乾嘉时期金石学的研究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官方的推動和刺激。由于社会自上而下的金石收藏、考订之风盛行,金石学研究的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当时著名学者如毕沅、孙星衍、钱大昕、洪亮吉、钱坫、阮元、王昶、翁方纲、邓石如等,皆参与其中,访碑问石,辨章考镜,乐此不疲。金石学研究的领域也逐渐延展,旁及经学、史学、小学、地理、书法、篆刻等,以至于出现“惟日夕闭户亲书卷,得间与同气相过从,则互出所学相质”[1]的风尚。地方官员争相

    书画世界 2023年7期2023-09-01

  • 二十世纪英国艺术史家叶慈对金石学的认识
    史家叶慈对中国金石学发展脉络和世界学术版图进行了梳理,并以科学的批判思维和疑古的辩证分析方法切入古文字学研究。其吸收当时最前沿研究成果,展现出宽阔的世界性学术视野。英国学者霍普金斯的古文字学知识为叶慈进入金石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华分会的学术网络提供了最新的学术动态。与当时西方学界着重于古器物学研究的学术潮流相反,叶慈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古文字学进行深入研究,在二十世纪早期的西方学界独树一帜。关键词:叶慈 金石学 古文字学 英国沃尔特·波西瓦

    中国书法 2023年1期2023-07-17

  • 传统学问 现代眼光
    健的书学以传统金石学为基础,延续了李瑞清据实物材料立论、以视觉特征为关注点的立场,且追踪文字、考古的学术前沿,及时化用于书学研究中。在此基础上,李健建构了『方笔圆笔』『三纪』『宗匠论』等开创性的书法史学理论,对传统书学有进一步的拓宽与深化。关键词:金石学 方笔圆笔论 宗匠论近些年来,李健研究者多从其著述体例的超前性等入手,对于李健书学的基础、成因及理论的开创性还缺少相对详细的分析。李健成长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新的学术范式确立的时代背景下,其书学兼具传

    中国书法 2023年2期2023-07-17

  • 欧阳修的秦汉篆书史实考论
    录跋尾》是北宋金石学发轫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为后世金石著录、研究开创了新范式。《跋尾》所及秦汉古器主要来自刘敞,考论方法、观点深受刘敞与蔡襄影响。本文认为,欧阳修创造性地采用了实物与文献互证之法,树立了敢疑、善辩、求真、重立的学术品格。关键词: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 金石学金石学在北宋的滥觞、生成以及繁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宋初礼制纲常亟待修整,经学、新儒学研究促使疑古辨伪之风大兴,[1]凡此皆为中期官僚机构空前冗繁背景下的士大夫治学提供了契机。与宋初

    中国书法 2023年2期2023-07-17

  • 拉开距离作评判
    清朝一位有名的金石学家在晚年时离开官场,回到老家专心致志地从事金石研究。金石研究工作颇为繁杂,每求购来一器一物,都要考察其渊源、价值,解奇释疑,分类收藏,工作量很大。这位金石学家希望找一位同样爱好金石研究的后辈做助手,协助自己工作,至于要求,除了懂得一定的金石收藏知识外,人品也极为重要。好友向金石学家推荐了一个小伙子,小伙子年纪不大,却酷爱金石的搜集与考证,还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金石学家很感兴趣,不过他需要对小伙子进行一番考察,毕竟选助手需格外谨慎。好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 2023年8期2023-06-20

  • 缪荃孙金石鉴藏的建立与承传
    ”①自宋代起,金石学家不余遗力地进行搜访碑石、拓片鉴赏、编制碑目、读录碑铭等活动,使金石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直到晚清,金石鉴藏活动蔚然成风,形成了一群热衷于金石收藏的文人群体。晚清金石学家往往通过金石收藏雅趣生活、展开学术研讨,甚至进行社会活动,缪荃孙就是其中一员。缪荃孙(1844-1919),江苏江阴人,初字小珊,号筱珊,晚年又号艺风老人,藏书家、目录学家、教育家、金石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作为活跃在晚清金石圈中的重要人物,缪荃孙精于考证

    中华书画家 2023年3期2023-04-18

  • 吕振羽藏金石文献学术价值探析
    于史学者,谓之金石学。古代人类所遗留之材料,凡与中国史有关者,谓之中国金石学。”[1]3金石学是以青铜器及其铭文和石刻碑碣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着重文字著录和资料考证,以达到证经、订史、补佚、考字的作用。金石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传统的学术门类一直在学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发展于两宋,鼎盛于清,民国时期出现转型。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所著《集古录》开金石学先河,历经元、明、清,不断发展。到清乾嘉时期,考据学的盛行,使金石学研究走向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3-01-16

  • 王贵忱:文史学者、收藏家辞世
    、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王贵忱先生辞世,享年95 岁。王贵忱,1928 年生于辽宁铁岭,是中国当代学界的一位通才式学者,被潘景郑先生誉为“魁奇之士”。作为一名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王贵忱先生继承了乾嘉学派重视实证的优良传统和严谨学风,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应用。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钱币学、文献学、金石学、书画艺术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钱币文献、龚自珍著作版本以及广东地方文化方面有卓越的建树。下图:王贵忱捐赠的南越国“万岁”陶瓦当 广东省博物馆藏

    艺术品鉴 2022年31期2022-12-19

  • 衔接上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古代血脉
    还有来自古代“金石学”或称“古器物学”的一脉。正如张光直先生所说,当代中国考古学有三个学术来源,“即传统的古器物学、西方考古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裴文中先生也说,由科学的考古观点看来,金石学“可以说是奠定了考古学的基础”。梁启超先生说过:“考古学在中国成为一种专门学问起自北宋时代”,而北宋恰恰是金石学正式诞生的时代。最早写出《中国考古学史》的卫聚贤先生则直接把宋代至近代的金石学纳入考古学的“研究期”。那么,中国古老的金石学在哪些方面可以衔接上现代

    大众考古 2022年3期2022-11-16

  • 乾隆朝京城金石学圈的形成与发展
    、嘉之世是清代金石学发展的关键期,钱大昕、王昶、翁方纲、朱筠等人为此时期金石学者之代表。在这一时期,因为考据学风的鼎盛,“金石证史”的理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和拓展,而伴随着朝廷趣味的转移和相关“学术共同体”(Academic community)的出现,在金石学者中间亦形成了一个涵盖中央与地方、有着良好交流的金石学交流网络,这是清初金石学者难以望其项背的。本文认为,在这个发展历程中,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会试之后形成于北京的金石学圈,乃是当时金石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2年1期2022-11-07

  • 中国传统钱币学的学术定位与类属研究
    作用。一 历代金石学著作在传统书目中的归类与调整一般认为,钱币学在中国古代通常被看作是金石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不过由于金石学研究所凭借的材料载体较为特殊,其所关涉的内容范围又非常宽泛,所以金石学著作在传统书目中的归类一直较为繁杂。在这种状况之下,历代学者对钱币学著作之性质和学术归属的判断也就必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若要真正搞清钱币学著作在传统书目中归类的流变情况,就必须先对金石学著作的归类情况作出一定的考察。中国古人对于金石器物的关注和研究起源甚早。两宋

    中国钱币 2022年2期2022-10-25

  • 殷虚——商朝历史的鉴证者
    清朝末年,一位金石学家在药店出售的“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这些“龙骨”并不是龙的骨头,而是刻有古文字的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这位金石学家还考证出,这些甲骨文很可能是商朝的文字。后來,人们继续探索,最终确定,这些甲骨来自河南安阳,而那里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商朝都城殷。自殷墟被发现以来,共出土了约15万片甲骨,其中能认出来的汉字超过1700个。在此之前,中国夏商时期的历史一直不被世界承认,而殷墟的发现,证明了商朝是真实存在的,从而将中国的历史往前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2年6期2022-07-14

  • 清代初期隶书中兴现象管窥
    会文化语境,从金石学复兴、心学与“尚奇”风气、康熙年间博学鸿词科切入,探讨清代初期隶书中兴之缘由,管窥清初隶书在前后时代之演变轨迹。晚明以来,遗民群体及清初南北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是探索清初隶书发展脉络的重要途径。正是晚明清初文人对经典的诠释采取更为开放、多元的态度,才促进了清代隶书新风的形成。关键词:隶书;清代初期;金石学;古拙;风格汉代以降,隶书的日常实用功能逐渐被楷、行、草书代替。入唐以后,隶书更被视为古体字,宋、元、明少有问津者;即便书

    书画世界 2022年3期2022-06-13

  • 金石学背景下张廷济印学思想探究
    为清中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其金石题跋与印学思想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从张廷济金石学著述《清仪阁题跋》《清仪阁金石题识》等文献作为切入点,对他的印学思想和学术影响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从中探究出清代金石学背景下印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关键词:金石学;张延济;印学思想 一、张廷济生平简介张廷济(1768—1848),清中期著名印学家、金石考据家。浙江嘉兴新篁人。原名张济,字叔未,号未亭,一字汝霖,又字说舟,生平常用的斋馆名有清仪阁、三颂轩等。嘉庆三年(1798)中解元

    东方收藏 2022年4期2022-05-18

  • 让区域学术史与中国考古学史结合
    中国学术由传统金石学到近代考古学的转型,为中国考古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近代中国学者接触近代考古学知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对西方地质学著作的译介,第二阶段是20世纪初考古学知识伴随历史理论和文明史的译介被了解。在以近代考古学为着力介绍内容的西方著作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后,既促进了中国学者对考古学的了解,又推动了西方近代考古学的生根。章炳麟《中国通史略例》、梁启超《中国史叙论》和夏曾佑《中国古代史》都对考古学进行了介绍,中国学者开始认

    博览群书 2022年1期2022-04-02

  • 两宋留存的先秦乐钟 ——基于金石学文献的考证和研究
    盛于两宋时期的金石学,其历史悠久,已形成体系,成为一门学科。在对两宋现存金石类典籍中的史料整理、分析时,笔者发现里面记录有大量的古代金石类乐器图像资料,其中既包括图像描摹,也有铭文史料,并且金石研究者对乐器实物的基本形制、纹饰及时代有客观的文字描述和考证。然而,在现今的研究中并未发现音乐学界专门对其中的音乐图像史料进行研究,探讨其学术价值。以现有对两宋金石学图谱研究的成果来看,以学者史正浩《宋代金石图谱研究》一书为重要成果,该书是从艺术史的角度对宋代金石图

    新疆艺术 2022年1期2022-03-03

  • 孙承泽与清初金石学的复兴
    李 永“金石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金属器皿与石刻碑碣的一门学问。朱剑心在《金石学》一书中定义曰:“‘金石者’何?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作风;上自经史考订,文章义例,下至艺术鉴赏之学也。”(1)朱剑心:《金石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3页。金石学是我国古代考古学的核心,综而言之,其研究范畴及学术价值大约可分为三个方面:其一,考订。金石学用于考订,王昶在《金石萃编》序言中言:“凡经史小学暨于山经地志丛书别

    文化遗产 2021年2期2021-11-25

  • 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
    简单线条。精通金石学的王懿荣推测这可能是古文字,于是将达仁堂的“龙骨”全部买回来。后来,他又收购了古董商范寿轩、赵执斋的甲骨,甲骨文從此被发现。第二种说法,甲骨文是由金石学家王襄、书法家孟广慧发现的。据说安阳殷墟小屯村农民收种植的花生时,在土中发现了带字的甲骨,当地人不认识甲骨文。1898年,古董商范寿轩在天津出售古代文物时,拿着甲骨文向孟广慧和王襄请教,孟广慧判断可能是古代的文字,孟、王二人收购了一部分,后来,范寿轩又把剩下的甲骨卖给了王懿荣。两种说法争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6期2021-09-24

  • 汉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历史寻迹与研究理路
    石艺术研究,从金石学到考古学,再到民间艺术领域的拓展研究,尤其是伴随着近现代考古发掘与实证研究的推进,对于汉画像砖、画像石从民间艺术视角进行认识和探究越来越被重视:一方面对于从事画像砖、画像石生产的工匠群体认知度有所提升,使其研究从样本分析逐步推至综合多元;另一方面针对其呈现的汉风民俗价值的挖掘,又有了更深层次更加多样多元化的揭示。此外,根据汉画像砖、画像石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从中析出的艺术生产的历史形态及规律又有新证。特别是结合民间艺术的综合探究视角,对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4期2021-09-13

  • 试论金石类目在清代目录分类体系中的发展
    为名或主要收录金石学相关书籍的分类名。金石类目的发展变化,与金石学的兴衰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金石学始兴于宋代,经元明两代的曲折发展,至清代呈现出复兴进而繁荣的景象。对于金石学在此时的繁荣,目录学在诸多书目中给予了回应:金石类目在清代目录著作中呈现出独立倾向,金石类目内部的划分也趋于细致。本文旨在从金石学外部探讨清代目录分类体系中“金石类目”的发展趋势,因此从金石学学科内部出发,专收金石学相关著作的专科目录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仅在必要时略作提及。目录学著作对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7期2021-08-09

  • 光绪三年吴大澂致潘祖荫未刊信札
    潘祖荫 信札 金石学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1)02-112-123故宫博物院藏有吴大澂致潘祖荫信札七十通1,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国家文物局划拨入藏,此前从未对外发布,现将其整理,并作简单注解,公之于众,以惠学林。寄信人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清卿,号愙斋。同治七年(1868)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吉林三边事务帮办大臣、广东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湖南巡抚等职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2期2021-06-28

  • 论黄易对汉画像研究的贡献
    三个时期:分为金石学、近代考古学、现代综合研究。相较于其它两个阶段,汉画像的金石学研究后世较少关注。黄易作为金石学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武氏祠的再发掘者,更是武氏祠的保护者,其独特的研究方式为现代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从艺术史的视角,结合黄易的相关史料,探究黄易对汉画像研究的贡献及其产生的后世影响。关键词:黄易   金石学   汉画像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2020-06-23

  • 傅山“碑学先声”的源起之说
    道而驰,投向了金石学和朴学,金石碑刻从而进入反清统治的遗民书家的眼中。其中,傅山作为清初碑学思想最早的雄辩鼓吹者,批判帖学,提倡碑学,他的书学思想和书法实践对明末清初及清中期以后的书法发展不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具有先导性的意义,因此便有了“碑学先声”之说。关键词:碑学;金石学;四宁四毋;篆隶;傅山碑学的发展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意义重大,肯定了篆隶在中国书法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开阔和改变了人们单一的审美观念。碑学的出现,使得书法艺术风格更加多元化,促使了一批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2期2020-06-03

  • 论《隶释·隶续》对汉画像研究的贡献
    :第一个时期为金石学时期;第二个时期是近代考古学研究时期;第三个即现代综合时期,每一时期的研究都对汉画像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基于洪适《隶释·隶续》的研究,有助于探寻其对汉画像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关键词:隶释;隶续;金石学;汉画像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金石学视野中的汉画像研究”(SJKY19_1953)阶段性成果。随着宋代金石学研究的兴起,一些金石学家开始有目的地对汉画像进行收集和著录。赵明诚在其著作《金石录》中首次记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期2020-03-18

  • “扬州八怪”隶书探析
    八怪”;隶书;金石学;郑簠“扬州八怪”是18世纪中国书画史上有着独创精神、敢于创新的书画艺术团体。其以诗、书、画、印为创新载体,创就新的艺术风格作品。对于“扬州八怪”的研究比较多,但研究大多集中在他们的绘画成就上,对其书法的研究只限于个案,专门对他们的书法风格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对“扬州八怪”的隶书进行研究,探究其学隶的原因、方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扬州八怪”是指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由全国各地汇聚在扬州、从事书画活动的书画家。史料记载,被列其中的远不止八人。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1期2020-03-02

  • 清代金石学研究的典范
    樊宁金石学发展到清代最为鼎盛,形成了目录、考证、纂辑三种学术传统。王昶《金石萃编》作为纂辑体的集大成著作,为后世金石书的编纂提供了典范。赵成杰博士所撰《〈金石萃编〉与清代金石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以《金石萃编》为主线,考察了清代金石学的发展脉络。作者所选取的题目牵涉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金石萃编》本身,包括成书过程、参与人员、体例特点等;二是清代金石学的发展,所涉及的问题更为繁杂,如清代金石学的分期与阶段特点、乾嘉考据学对金石学的影响等问题。

    书屋 2020年1期2020-02-05

  • 好奇心诊所
    古学的前身——金石学,“金”代表金属器物,“石”是指石刻碑文。所以金石学就是古人对青铜器和石刻上的文字进行考证的一门学科,他们注重对古物的定名、记录、绘图、分析和研究。但受条件的限制,那时并没有出现官方组织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法。到了清末民初,金石学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学科了,而成为近现代考古学的组成部分。欹器示意图我知道孔子对古物进行研究的故事。根据记载,有一次孔子在太庙见到了一种名为欹(qī)器的古物,欹器就是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孔子问

    奇妙博物馆 2020年12期2020-01-15

  •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政廉教授所言,金石学在1000年中国学术史上是非常兴旺发达的一门学科,但在近现代以来新学引进与新式高等教育体制的架构下,金石学渐渐淡出了学术界,成为一门“绝学”而濒于消亡。[1]1 “款识”之辩“款识”一词的由来虽尚待考察,但中国古代文献中对“款”和“识”早有论述,一般将“款”理解为古代器物、书画或信件上的题字,将“识”理解为标志或记号的意思,如隋唐时期经学家颜师古注青铜彝器款识:“款、刻也;识,记也”。可见,“款识”一词应该指中国古代器物,如钟鼎彝器、陶

    陶瓷 2020年10期2020-01-09

  • 《古欢:黄易与乾嘉金石时尚》
    嘉时期最重要的金石学家之一。他虽然居官不达,却是此一时期金石学的重要推手。本书从黄易发现武梁祠入手,围绕乾嘉时代对精拓本的要求,金石收藏的信息渠道、征集网络、回报方式,以及藏品的经典化策略,金石学共同体的形成等等,力图重构乾嘉金石学的社会生态样貌。在作者看来,这个事实上的共同体虽没有明确的组织构造,但它的成员具有相似的知识背景,在情感方式与趣味体验上也有相当的统一性。在“金石亦时尚”的潮流中,黄易的社交联系着乾嘉社会的上层与下层,借助他与他的朋友圈来观察乾

    文艺研究 2019年11期2019-12-22

  • 清代中期的碑帖收藏——以李宗瀚为例
    将探讨清代中期金石学的兴盛与收藏的关系,并以李宗瀚的收藏情况反映当时私人收藏的概况。关键词:李宗瀚 清代 金石学 收藏李宗瀚(1769—1831),字公博,一字北溟,又字春湖。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著名的书法家和收藏家,著有《静娱室偶存稿》《杉湖酬唱诗略》。一、清代金石学的兴盛我国金石学的发展由来已久,从春秋时起是金石学的萌芽期,至宋代始成学问。元、明两代,金石学几无成就,直至清代,金石学得以复兴,成为当时的显学,是金石学发展的鼎盛时期。金石学在清初复兴和发展

    参花(下) 2019年11期2019-11-24

  • 北宋时期的宋学对宋代金石学发展的影响
    化的各个层面。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形成于北宋时期。北宋时期的宋学对金石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初期宋学促进了金石学萌芽的出现,欧阳修、刘敞二大家奠定宋代金石学的基础。荆公新学、关学、洛学、苏门蜀学等宋学主流学派提供了多元化的思想来源,陆佃、李公麟、黄伯思、吕大忠、吕大临、李清照、赵明诚等金石学家在宋学各学派的影响下创造出各具特色的金石学研究成果,为宋代金石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初期宋学开雏形初期宋学的兴起并不与宋王朝的建立相同步,至太祖建宋

    绿色中国 2019年8期2019-11-01

  • 浅谈北宋时期文人对《兰亭序》的接受现状
    碑帖;王羲之;金石学一、《兰亭序》在北宋时期文人间流行的原因(一)金石学的发展自宋太宗赵匡胤自立为帝,建立宋王朝以后,半个世纪的分裂混乱局面终于结束,国家也回归统一。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书法的发展其实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缓慢,但对王之书可谓推崇备至。宋太宗奖励经学、恢复礼制以及徐世昌的偃武学文。于是在当时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在青铜器和石头上的古老文字的金石学家。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刘敞《先秦古器记》、吕大临《考古图》、李公麟《古器图》、赵明诚《金石录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0期2019-10-21

  • 金石学视域下看宋代篆隶书法
    文章探讨了宋代金石学兴起的客观条件及金石著作对书法的载体作用,介绍了宋代受金石学影响下的篆隶书家和这些篆隶书家的代表作品。宋代金石学的发展为清代碑学运动埋下了伏笔,宋代篆隶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书法艺术;金石学;古文字;碑学篆隶书法在文字学范畴里来讲属于古文字,随着今文字(标准隶书)的出现,篆隶书法在历朝历代运用的越来越少,主要用于碑刻。汉代之后,由于楷书、行草书的出现,篆隶书法日益式微。篆书在唐代迎来一次高峰,但楷书高度成熟后,学习篆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7期2019-09-23

  • 北宋时期的宋学对宋代金石学发展的影响
    化的各个层面。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形成于北宋时期。北宋时期的宋学对金石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初期宋学促进了金石学萌芽的出现,欧阳修、刘敞二大家奠定宋代金石学的基础。荆公新学、关学、洛学、苏门蜀学等宋学主流学派提供了多元化的思想来源,陆佃、李公麟、黄伯思、吕大忠、吕大临、李清照、赵明诚等金石学家在宋学各学派的影响下创造出各具特色的金石学研究成果,为宋代金石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初期宋学开雏形初期宋学的兴起并不与宋王朝的建立相同步,至太祖建宋

    绿色中国·B 2019年4期2019-09-02

  • 陆耀遹与《金石续编》
    时期知名诗人、金石学家,与其叔父并称“二陆”。陆耀遹补王昶《金石萃编》成《金石续编》,专录王氏所未备之文。陆耀遹作为一个后辈,仅是个功名不高,且常年在外漂泊的幕友,有勇气补王昶里程碑式的作品《金石萃编》,足见陆耀遹有着高度的学术自信。《金石续编》为当时的学者开辟了一条新的学术路径。关键词:陆耀遹;《金石续编》;《金石萃编》;金石学中图分类号:J292.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73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04-08

  • 古欢——黄易与乾嘉金石时尚
    的不仅是黄易的金石学成就,还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理解此一时期金石学的社会生态环境,高官、学者、地方官员、山长、幕僚、布衣是如何参与到这样的学术潮流中,并形成一个事实上的共同体的?他们以什么作为纽带?他们如何合作?以黄易为中心,围绕金石收藏的信息渠道、征集网络、回报方式、藏品的经典化策略,以及金石学共同体的形成等等,这本书重构了乾嘉金石学的社会生态样貌。书中涉及的大量清人信札、绘画、印章、拓片、书影等等,多为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海内外公私收藏的

    大学书法 2019年2期2019-02-12

  • 金石之学,集古传薪
    余千寻金石学,中华文化中最为高深的学问之一,也是独具东方特色的收藏体系,自宋代兴起后,经历代文人传承,在近代一度式微后,如今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但时至今日,在世的金石学家已经凤毛麟角,家族式的传承则更为罕有,而号称“北有王世襄,南有王贵忱”的王贵忱,不仅是中国当代学界的一位通才式学者。其金石学也作为家族文化遗产而被其子孙传承,为名副其实的金石世家。证经补史的金石学金石学始于何时?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金石学始于宋代的观点。两宋时代是金石学

    收藏·拍卖 2018年5期2018-09-21

  • 从当代视角透视东方传统
    在。文字研究是金石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书法艺术关联密切,故由金石研究衍生的石刻、碑帖、瓦当、钱币、篆刻等收藏门类,构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收藏。古时一幅拓片与当时的名家书画等价。可惜近代以来,金石学迅速衰微,至今已鲜为人知,专门研究金石的世家更是凤毛麟角。正因如此,岭南金石学家王贵忱能将自己的金石学研究传授儿孙,一家三代均涉足金石,这在当下尤为难得可贵。这便有了此次专题策划的初衷——关注金石,以及其文脉传承。不得不提的是,金石学、金石收藏如今又开始勃兴,那些拓

    收藏·拍卖 2018年5期2018-09-21

  • 考古学鼻祖吕大临万没想到自己的墓竟会被自己的后人盗了
    他是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古代金石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的青铜器,且那个时候研究金石学的人,手里的青铜器十有八九是通过挖古墓得到的,所以那个时候的金石学家有点像现在的考古工作者(別误会我的意思,我只是说像,而没有说是,乃是因为十他们在挖古墓时,与盗墓贼的挖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挖完了就完,完全没有保护意识,区别只在于,他们从古墓里找到文物后,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研究)。古代的金石学家多了,那为什么只有他会被尊为“中国考古学鼻祖”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真还挺难的。咱

    北广人物 2018年23期2018-07-27

  • 国家图书馆藏洪亮吉致黄易四札考释
    洪亮吉;黄易;金石学;手札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1-0019-05乾嘉著名学者洪亮吉(1746-1809)、黄易(1744-1802)的生平交游①,早已进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李金松《洪亮吉年谱》[1]、杨国栋《黄易年谱简编》[2]二书,内容丰富,颇便浏览。国家图书馆藏稿本《黄小松友朋书札》,乃黄易将平生师友来札,汇订成13册,是研究黄易生平、学术的重要史料。书札开面自题“《古欢》第三册”“《古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5-14

  • 陆心源与吴云、潘祖荫金石交游考
    末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他在同光年间与吴云、陆心源等人有过金石的往来。他们之间的金石交游集中于金石拓本的鉴赏、赠送以及金石著作的编纂与刊布。厘清这一问题,对研究清末金石学术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陆心源 吴云 潘祖荫 金石学陆心源(1834—1894),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人,晚清藏书家、金石学家。他在同治、光绪年间与当时的金石学界往来密切,其中以吴云、潘祖荫为代表,他们互通书信,探讨金石文字。一、陆心源与吴云的金石交游吴云(1811—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4期2018-05-08

  • 清代不同时期书法流派及书家风格的变化
    词:浪漫书风;金石学;前碑派与碑派等一、清前期书风与流派清前期主要指的是清初至康熙的这段时期,书如格的继承主要分为三条线索:一、清初书家大多都继承了晚明时期的浪漫书风,最初体现在由明入清的王铎和傅山,其二人也可以说是浪漫书家中最出色的。此外,还有朱耷,许友等。王铎博学多才,擅长山水与梅兰竹石,工诗文,书法最佳。其数学钟繇,坚劲古拙,也颇具婉丽之韵。他尤擅长行、草书,初学二王,深的其意,在笔法上推敲非常深,对王献之吸收更多,所以他的书法更偏向于婉美中见峭厉。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2018-04-28

  • 前罗王时代清金石学的变化大势与理论自觉 ——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宋、盛极于清的金石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这一现象的范本。作为关联着“史学/知识”与“艺术”的金石,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清三百年学术史上,金石学由附庸而蔚为大国,是很可瞩目的事。随着乾隆中“西清四鉴”的颁行及毕沅、阮元、王昶等人的表率与提倡①清代金石学肇始于顾炎武等遗民,但使其成为“显学”的还有赖于乾嘉间巨师硕儒的倡导,其中阮元的影响最大。清人已明确指出这一点,初不待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揭破。参褚德彝《清仪阁藏古器物文》序、徐钧《清仪阁藏古器物文》序、

    诗书画 2017年4期2018-01-15

  • 浅论陈介祺的艺术成就
    依據。关键词:金石学;篆刻;书法;工艺;美术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024-01陈介祺(1813-1884年),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县(今潍坊)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陈介祺于咸丰四年(1854)辞官归里后,在潍县潜心金石文物的收藏、考释、研究,并以他本人的收藏之丰、鉴赏之精、影响之大而成为晚清时期著名的金石书画大家。一、在金石收藏研究方面的成就明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2017-06-10

  • 金针度人
    、广采博收,在金石学上颇有建树,北大有意聘他担任国史编纂处征集员,但此公并无博士学位,权宜之计聘他为北大体育老师(他在上海学习过马术)。1920年北大正式开设金石学课程,马衡开始崭露头角,并于4年后出版《中国金石学概要》,成为中国最后的金石学大师(因后来金石学并入考古学,不再独立设科)。马衡讲金石学时,带着学生去故宫参观商周青铜器(当时北大校址在故宫神武门外的沙滩)。有学生发问:何以知道这是真的?马衡答道:“若要知道什么是真的,先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学生又

    收藏与投资 2017年4期2017-05-30

  • 刻铜收藏与金石学审美趣味
    庄)刻铜收藏与金石学审美趣味◆杨未君(石家庄)以前写过一篇《浅论近代刻铜文房的金石学属性》(见《艺术中国》2012年第11期)的文章,谈了对刻铜文房与金石学的肤浅的认识,大概包括三个方面:一、金石学的定义及铜刻的历史;二、陈寅生与金石学;三、民国刻铜文房中的金石学元素。最后得出“刻铜收藏研究应在金石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结论。几年过去了,光阴虚度马齿徒增,认识也没什么深入,再来谈刻铜文房和金石学,也还似老调重弹。但有些心得换个角度说说,意在为感兴趣的藏友提个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10期2016-11-20

  • 清代中期的金石学
    专栏清代中期的金石学从宋代开始,就有了关于金石学的研究,而且宋代金石学还是清代金石学最主要的源头。〔1〕考据学者为了扩大研究的范围,不断地强调金石资料的重要性,而且这可能是18世纪学术研究中治学材料与方法变化最显著的标志。梁启超说:“金石学之在清代又彪然成一科学也。”虽然金石文的作用早已为学者们所认识,但直至清代,由于考据学的兴起才被发挥到极致,才引起如此广泛的重视。〔2〕这些专以金石为考证经史之资料的学者做了两项大工程,一是尽其所能搜求海内金石文,二是对

    中国书画 2016年8期2016-09-12

  • 刻铜收藏与金石学审美趣味
    近代刻铜文房的金石学属性》(见《艺术中国》2012年第11期)的文章,谈了对刻铜文房与金石学的肤浅的认识,大概包括三个方面:一、金石学的定义及铜刻的历史;二、陈寅生与金石学;三、民国刻铜文房中的金石学元素。最后得出“刻铜收藏研究应在金石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结论。几年过去了,光阴虚度马齿徒增,认识也没什么深入,再来谈刻铜文房和金石学,也还似老调重弹。但有些心得换个角度说说,意在为感兴趣的藏友提个讨论的由头,抛砖引玉,希望藏友们批评指正。话题也大概从三个方面说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10期2016-05-30

  • 汉代碑刻研究概论
    学科。碑刻属于金石学中“石”的研究范畴。从汉魏开始至清代碑刻研究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研究体制和初具规模的理论构架。二十年代开始,金石学便迅速为考古学所取代。为了迅速改变我国碑刻资料整理和利用方面落后的状况,首先要解决碑刻资料散乱而不集中的矛盾,改变不系统、不完整的资料存在方式。关键词:碑刻研究;金石学;考古学;碑刻;拓本碑刻研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从诞生到现在,已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在其形成、发展、完善自身体系过程中,为书学、史学、文字学、民俗学以及宗教等领域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2016-01-28

  •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要:清人毛凤枝金石学著作《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是关于陕西金石的研究性著作,足以代表清代末年陕西金石研究的最高水平。毛凤枝自幼随父宦游,15岁起受父收集金石碑拓影响,亦雅好其事。其后他长期往陕研究,著述颇丰。《存逸考》以《金石萃编》为研究起点,对毛氏所收关中历代金石,包括瓦当、墓志等进行编录,考其存逸,并对其他书中未收、舛错、歧义处以及作者、时代等详加考辨。该书上限周,下限唐,十年始成。该书现存版本三种,一是藏于台湾中研院的写样待刻本;二是光绪二十七年顾氏江

    西部学刊 2015年11期2015-12-02

  • 江阴夫子 一代宗师
    史学、方志学、金石学、教育学等领域成就斐然,对乡邦文化也多有贡献。他是江阴人民的骄傲。今天图书馆界纪念缪荃孙,不仅是传承文化,更需要发展好图书馆事业。关键词 缪荃孙 图书馆史 史志 教育学 金石学 江阴分类号 G2560 引言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号艺风,江苏江阴人,是我国近代的著名文化名人,被称为“江阴夫子”“一代宗师”“中国图书馆之父”(图1)。缪荃孙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临港街道申港社区缪家村,根据《兰陵缪氏世谱》的记载,缪家是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2期2015-03-10

  • 《爨宝子碑》泐文及校碑考正
    词:书法艺术;金石学;《爨宝子碑》;拓本;校碑;版本;考据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爨宝子碑》是著名的晋碑,在书法与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目前通行版本非常多。研究表明,学界与书界对该碑碑文的释读与碑(拓)早晚的校正存在大量错误,本文试图引导人们走出误区。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立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省曲靖县(原南宁县)扬旗田村出土,清咸丰二年(1852),移至曲靖城内,现碑位于曲靖第

    艺术百家 2014年2期2014-07-18

  • 田士懿金石学著述考略
    100)田士懿金石学著述考略吴金敦(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250100)清末民初金石学家田士懿殚心于金石目录之学,是山东金石学研究的重要人物。其金石学著述多种,虽传印者不多,流布不广,不过却是金石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田士懿 金石学 著述考略1 生平田士懿(1870-1929),字德忱,号稚庵,山东高唐人,金石学家。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举人,后考入京师大学堂,毕业后授中书科中书,后改任度支部七品小京官。1912年起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2014-04-10

  • 宋代新兴金石学对宋以来画学的影响
    37)摘 要:金石学不但在史料价值上对画学大有裨益,而且在绘画的视觉形式上,对画学也产生了一些深远影响:金石学的兴起,一方面使金石的一些审美特征在宋代以来的绘画中得到强调,并且使过去藏于树腔石脚的羞涩小名印发展为堂皇的为“接款字余韵”、“应画笔气势”的画印;另一方面,金石学在宋代的兴起至清代的兴盛发展,导致书法创作在原有轨迹上出现了重要分支。由于宋以来“以书入画”被得到特别的强调,书风的变革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绘画创作。金石学对宋以来文人画的影响,随着宋以来中

    艺术百家 2009年2期200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