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度人

2017-05-30 10:48王皓
收藏与投资 2017年4期
关键词:金石学金针织女

王皓

元好问《论诗》有诗句:“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这里用的典故是个传说。

从前,有个叫采娘的少女,人勤手巧,长于女红。但她不满足,在家中书房焚香,祈祷织女以授机巧,七天七夜后,一辆仙车架云霞而来,织女走下车,问采娘:“你祈祷什么福分呢?”采娘回应道:“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心灵手巧。”织女取出一枚寸许金针,放于采娘衣裙中,对她言“三日不语,静观其变。”采娘依言,三日后女红大涨,巧夺天工,遐迩闻名。

后来金针就被用来比喻秘法、诀窍;度字通渡,引申为传授。

金针度人即所谓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与胡适同时代的北大学人有“三马”,即马裕藻、马衡和马鉴。蔡元培时任校长。马衡是一位奇人。1899年他18岁,和兄弟马鉴双双考上秀才后,受二哥马裕藻影响,由浙江赴上海入读南洋公學。但并未读完就退学了,原因是他醉心金石之学,与新式教育完全不对路。由于马衡精心耕种、广采博收,在金石学上颇有建树,北大有意聘他担任国史编纂处征集员,但此公并无博士学位,权宜之计聘他为北大体育老师(他在上海学习过马术)。1920年北大正式开设金石学课程,马衡开始崭露头角,并于4年后出版《中国金石学概要》,成为中国最后的金石学大师(因后来金石学并入考古学,不再独立设科)。

马衡讲金石学时,带着学生去故宫参观商周青铜器(当时北大校址在故宫神武门外的沙滩)。有学生发问:何以知道这是真的?马衡答道:“若要知道什么是真的,先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学生又接着问:那又何以知道是假的呢?马先生接着回答:“若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先要知道什么是真的。”看起来,这跟绕口令一样,绕了一圈没有答案。其实,这是马衡在跟文物和赝品打过无数交道后的经验之谈。著名学者、散文家张中行说,马衡先生这番话是“金针度人”,当是知音者言。譬如,门外进来一人,你只要思维健全,立马就能判断:这是男人、女人、老人还是孩童。原因简单,大家“天天都在看人”,具有由无数经验积淀而成的下意识判断。金石、文物鉴定最本质的判断力来源,首先是经验。后来马衡先生退出北大,担任了故宫博物院的院长。

郭沫若赞誉马衡是“中国金石学第一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方法,使中国金石博古之学趋于现代化”。至于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乃至解放前夕故宫文物赴台,都有马衡的身影。当时有些盗墓者贼喊捉贼,鼓噪“马衡盗卖故宫文物”,要弹劾法办,插曲早已人终曲散,今天全国政协文史馆仍有大量资料记载,此案早已确凿证伪。

马衡先生“金针度人”的重要之处,是指出了对文物和艺术品的真伪,品鉴者要建立自己的判断能力,而这种能力来源于——多看、多接触、多研究。有人说启功、徐邦达、谢稚柳们,在鉴定字画时,只需要打开一尺就真伪立判。这并非神话,只要收藏者和收藏投资者,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用心观摩研究藏品,就做得到。

去博物馆、展览会、拍卖会,读书,看实物,时间多些,再多些。

那么,成为专家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金石学金针织女
拉开距离作评判
藏医金针疗法特色探析
金石学是碑学发展的重要节点
浅论陈介祺的艺术成就
吟织女图
乡村的金针花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人与羊
是织女,更是吃货
08版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