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意印创作的思考

2017-03-30 02:06文佐
文艺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刀法篆书篆刻

○文佐

在我刚接触印章艺术的时候,正是写意印复兴的时期。那个时期,豪放浪漫的印风一直与传统工整印风相互对峙、各领风骚。由于性格所致,从小我就不习惯循规蹈矩的去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东西。天生不爱按部就班的我决定了日后的创作风向。

其实写意这个词源于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写意印与写意画有一脉相承的原理。都是根据表现需要去强调线条的粗细方圆和疏密对比。写意印的分朱布白无一不是以虚实互补的处理方式去强化空间关系。这种抽象艺术的审美意蕴,在那个多元审美的时代令人深思不已。

开福长沙 6cm×5cm

多年来我一直钟情于写意印风的研究与创作,虽然没有成果出现,但还是不乏有一些心得体会。写意最具有时代性,也吻合我个人的性格。任何有价值的艺术语言都存在其明显的时代性、独创性,有着其特定的文化理念和意趣的表达。当今社会发展正在进行着一场空前而又伟大的变革,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审美观念。艺术在这个多元的社会潮流里碰撞洗礼,应该会具有强烈的社会面貌。“笔墨当随时代”,我们的创作一定要符合当今这个时代的潮流走向,一件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必须要贴近这个时代脉搏。写意能更加贴近我个人的审美,把握这个时代的特征。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我们怀念原始的苍茫与浑朴,追求现代的细腻与直率。时代能引领艺术的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规律,你无法阻挡。在时代的步伐中我们对艺术的思维应该是用一种意象的思维去观察。所有的具象思维都过于理性与武断,意在笔先、在物外、在情中。这是我独爱写意创作的原因。

得大自在/铜官窑印 5.5cm×5cm

写意印风之意本源于古法,秦汉玺印的金石神韵,将军印、封泥、押印华丽古风,明清流派印的文雅飘逸。这是古代每一个时期人们最智慧最先锋的表现。在方寸之内他们巧妙运用线条的曲直粗细与疏密来穿插布局,字法、章法以及刀法上又和谐的统一,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要学习的正是古人这份智慧。字法雄肆疏野,夸张变形,既古拙又飘逸;布局落落随意,不假经营,既生动又自然;刀法冲切有序,爽利痛快,既粗犷奔放而又不失文雅。古人的别具匠心,胆大心细,虚静空灵,鲜活生动,给人率意酣畅的直觉,很容易感动我的内心,开阔我的视野,激发我的个性。

很显然,一位成功的印人一定是一位化古的高手。古为今用并不是要我们成为古人的奴隶。我在创作中,每一方印作的构思我都独具匠心,苍茫古质中尤见秦汉人博大的风范。我不认同所有的写意的印就是所谓的“流行印风”,这样的评价似乎有些偏激过于武断。一方成功写意印必须是站在古人的巨臂上去发现时代的风景,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继承。貌似当代流行,实际心追古逸。这才是印人智慧的一面,他们走的是一条常人不走的路。他们擅用悍猛奇险、文秀纤柔的线条组合表达现代美感和视觉冲击力,传达印人之性灵。正所谓“字如其人、印如其人”,若以内性驱使刀笔,习印逾久,其本心逾不能掩饰。这是印人本真的表现。

不二过 2.8cm×2.8cm

司农敬田 5cm×5cm

刚柔相济 6cm×2cm

谈到写意印风的创作自然难在对文字造型的把握。无论古玺还是汉将军印还是唐宋官印。每一段历史留下的印章都具有他独特的文字结构特性,这归根结底是看印人用字的智慧与造型的水平。选字有古法可寻,但篆刻非刻字行为需要对文字进行印化,如何印化一个文字是考验一位印人的篆书功底。白石老人篆书风格的形成与他的印章密不可分,同时其印章也是得力于篆书的审美而发展。再往上追溯邓石如,布衣终身,而能起篆书几代之衰,绍斯冰之绝学,于碑帖之学转换之际,开启碑学实践成功之先,提振碑学之风,并直接为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碑学理论提供实践基础,泽被后世,影响深远。后人在总结邓石如的成就时,曾概括成八个字,即“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就是这个道理。历代任何一位卓越的篆刻家无不都是大书法家、大学问家。书法与印风的完美融合这也是当代印人迄今为止需要攻克的难题。

青山绕屋 4.5cm×3cm

爱敬 2.8cm×2cm

衡阳雁去 3cm×3cn

半潭秋水一房山 3cm×2cm

如果上面这段文字说的是写意印的“写”的话,这还是一个较为具象事物的体现。下面再说到写意印的“意”。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这里蕴含着一个关键的道理就是神韵,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炼刀法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作者主观的情致。这个概念听起来有些模糊,刀随兴致走,印自心境出。神韵是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它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写意印的最高艺术境界也就是难在对神韵的把握。宋陈造《自适》诗之一:“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

了无挂碍 4cm×2cm

是大明咒 2.8cm×1cm

我生无田食破砚 5cm×5cm

我认为的写意,也和国画中的写意相同,国画中把每个物体从形到色彩通过细致入微的绘画手法表现出来叫工笔,而通过寥寥数笔从神态上表现出来叫写意,所以我们的写意篆刻就是要通过刻刀在石头上刻出篆书文字的神态,这个篆书文字的神态不光是文字本身存在的形态,而是几千年的印章文化内涵,它的神态包括浑穆、朴茂、雄厚、挺拔、苍茫、秀雅等等,所以,刀法的运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明清印人虽强调使刀如使笔,以刀法传笔法,然而也深知书法中的笔法不能替代篆刻中的刀法,古人在长期的篆刻实践中形成并总结出了很多的用刀方法,并由这些不同程式的刀法创作出不同艺术效果的印面线条,传达出不同特点的笔意,然而,为了这丰富而又难以具体形状的笔意,除了刀法之外还应有很多其它的方法来进行处理,这就是李刚田先生所说的“做印法”,做印法其实古人也早就用过,只是作而不述,古人所谓“大胆奏刀,细心收拾”,其实这“收拾”中无不包含修饰,而修饰中则有很多的做印成份,篆刻作品最终的欣赏对象是铃盖出来的印拓效果而不是原石,所以能够运用不同方法的做印手段来表现和烘托印面效果,强调篆刻所特有的艺术语言是有必要的,当今社会生活与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人们的审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新的变化,而篆刻的创作观念和作品的形式也都相应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典雅之美以觉不过瘾,人们对视觉的审美冲击在加强,传统的刀法及创作理念已不符合时代篆刻的创作要求,所以运用不同的手法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当今的篆刻创作中越来越凸现,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在创作中屡屡运用的手段,或披、或削、或磨、或刮、或敲、或擦、无固式,随意为之,创作激情也在做印法中得到很好的释放与升华。

德之本 3.2cm×2cm

徒步往返 4cm×1cm

平安 5.5cm×5cm

艺游味境 5cm×5cm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肯定并确立中国自有的优秀的写意艺术理论体系,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适应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几年前“中国当代写意篆刻研究展暨学术论坛”上有韩天衡、刘一闻、王镛、李刚田、石开等百余位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篆刻艺术家和理论家加盟。大家共期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使写意精神能更有力地引领当代篆刻创作与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抱一堂 2cm×2cm

一默如雷 7cm×7cm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以写意印上国展一度成为篆刻界谈论的话资。那时有的认为我太年轻,传统淡薄,风格流行;有的认为我用字过于夸张,造成文字可识性不强等等。或煲或贬我尽当一面镜子。这十年走来,我一直清晰地认为创作是一个极其个人的行为,不必迎合他人的审美。对传统的深入挖掘,认真探索,每一个新的发现都是一个不断地吐故纳新的过程。真正能读懂自己作品的人只有自己。这也是我近十年作品频频亮相“兰亭奖”“全国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我的篆刻也许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但我年轻、自信,希望大家期待我的未来。

猜你喜欢
刀法篆书篆刻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刀法
武师授徒
用劲刻
我说当代篆书创作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