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
- 雷公藤的药理作用、毒性及减毒策略研究进展
341000)雷公藤是传统的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别名水莽、莽草等。《植物名实图考》毒草卷二十四莽草条记:“莽草,《本经》下品,江西、湖南极多,通呼水莽子,根尤毒,长至尺余。其叶亦毒,南赣呼为大茶叶,与断肠草无异”。《中国植物志》中记载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在我国共有3 种,分别为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 f.)、东北雷公藤(T.regelliiSprague et Takeda)和昆明山海棠(T.hypog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2023-12-28
- 雷公藤内酯三醇通过Nrf2/Keap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减轻雷公藤甲素诱导的肝损伤
50006)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 F.,TwHF)的二萜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生育和免疫抑制作用等[1]。近年来,雷公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肿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2]。然而,雷公藤甲素在肝脏、肾脏和生殖系统等方面引起的严重器官损伤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3]。许多动物和细胞模型也已经证实肝脏是雷公藤甲素主要损伤的目标器官[4]。氧化应激是雷公藤甲素诱导肝脏损伤最主要的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3年4期2023-07-11
- 我国科学家发现外泌体对雷公藤甲素的靶向递送
雷公藤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等作用,但是其对肝、肾等多脏器具有毒性,限制了其成药性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树突状细胞是雷公藤甲素的主要靶点诱导免疫抑制,其产生的外泌体对母细胞具有天然亲和性,可以选择性地进入树突状细胞。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在British Journal of Phar
石河子科技 2023年1期2023-04-15
-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雷公藤多苷片) for lupus nep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blet (雷公藤多苷片) for the treatment of Lupus nephritis (LN).METHODS: Several databases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including PubMed,Embase,Cochrane,Wiley,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SinoMed and Wanfang Library t
-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质控成分
多评法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质控成分姬翔宇1, 2,张子雯2,陈姿伊2,周斌铖2,叶春颖2,计燕萍2*,詹淑玉2*1.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 杭州 311403 2. 嘉兴学院医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为提高雷公藤质量控制水平,建立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成分的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QAMS)方
中草药 2022年17期2022-09-05
- 雷公藤三萜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330004)雷公藤又名黄藤根、断肠草、菜虫药等,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味苦、辛,性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效。因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显著,常作为治疗风湿顽痹之要药[1]。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倍半萜、二萜和三萜[1],其中三萜类成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抗肥胖作用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其对心、肝、肾、生殖和血液系统等的毒副作用大大制约了它的临床应用[2]。本
中成药 2022年4期2022-06-14
- 510张门诊含雷公藤饮片中药处方的用药情况分析Δ
550001)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根的干燥木质部,主要产于浙江、湖南、福建、江西、安徽和广东等地。雷公藤味辛、微苦,性温,有大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和杀虫解毒的功效[1-2]。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菌、镇痛、抗肿瘤和免疫抑制等活性,在临床上主要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狼疮性肾炎、皮肤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疗效显著[3-5]。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碱、二萜类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11期2021-12-09
- 雷公藤毒性的历史认识与评价*
100050)雷公藤又名断肠草、黄藤等,是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的干燥根或根的木质部,主要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地。味苦、辛,性寒;有大毒,归肝肾经,具有杀虫解毒、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祛风湿的功效[1]。雷公藤有抑制免疫、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类肾病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2-3]。雷公藤的药理作用显著,但其毒副反应也很大,随着雷公藤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相关不良反
医药导报 2021年5期2021-12-01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雷公藤中毒样品中4 种毒性成分
110005)雷公藤,别名黄藤根、断肠草、旱禾花(《湖南药物志》)、黄藤木(《广西药植名录》)、黄藤草(《江西草药手册》)[1]等,是传统的中药材。近年来,对雷公藤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甲素等雷公藤的制剂[2]。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根中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脂溶性混合物,为我国首先研究利用的抗炎免疫调节中草药,具有“中草药激素”之称[3]。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肾病综合征、紫瘢性及狼疮性肾炎、红斑狼疮、亚急性及慢性重
化学分析计量 2021年10期2021-11-13
- 从雷公藤多苷片看中药制剂临床相关质量标准的建立思路△
全性风险较高的雷公藤多苷片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研究。雷公藤俗称断肠草、山砒霜,有大毒。其根皮毒性远大于去皮的根心,传统以去皮的雷公藤根心入药。雷公藤多苷片为雷公藤去皮根部提取物经色谱净化后得到的粉末制成的中药片剂。该制剂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1],临床上用于风湿热瘀、毒邪阻滞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症、白塞氏三联症、麻风反应、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临床应用时,其治疗指数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严重。雷公藤中成药制剂可涉及多系统损害,主要发生在消化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8期2021-10-09
- 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中雷公藤内酯甲和雷公藤甲素的影响
210023)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去皮根及根茎,又名黄藤、黄藤木、断肠草等。雷公藤首见于《本草纲目拾遗》,主产于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主要用于风湿顽痹、痈疮肿毒等病症治疗。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二萜类、三萜类、生物碱类、倍半萜类以及糖类等[1-2]。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也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多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
人参研究 2021年4期2021-08-23
- 基于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减毒持效的研究
000)引 言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 F)系卫矛科植物,主要产自浙江、江苏等地。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始记于《神农本草经》[1],其性凉味辛,归肝、肾经,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2],是临床上首选的中药免疫抑制剂。然而雷公藤的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1],极大地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雷公藤的减毒持效研究成为近年关注的焦点。雷公藤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萜类,其中,生物碱类主要成分有雷公藤春碱、雷公藤晋碱、雷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8-16
- 不同采收期雷公藤甲素测定及其动态积累
350002)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又名断肠草,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攀缘藤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之功效[1]。雷公藤制剂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肾炎、接触性皮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雷公藤分布区域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如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近年来,雷公藤种植已成为福建山区主要脱贫致富途径之一。雷公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年2期2021-07-20
- SPE-HPLC法测定雷公藤半成品及制剂中四种成分的含量
435004)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为卫矛科木质藤本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的根或根的去皮部位经醋酸乙酯提取后制成的片剂。原药品标准采用中性氧化铝柱纯化后[1],采用HPLC法测定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大多数有关雷公藤药材或制剂中主要成分含量测定也较多采用中性氧化铝柱或硅胶柱纯化方法[2-4]。为有效地控制雷公藤半成品、制剂的质量,建立了SPE-HPLC法同时测定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去甲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2021-07-15
- 不同企业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剂质量比较与评价△
100050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药用部位多为其干燥根[1]。其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杀虫解毒等功效,临床应用范围较广,适应症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红斑狼疮及器官移植后作为免疫抑制剂使用[2-5]。雷公藤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萜类,其中对二萜成分雷公藤甲素和三萜成分雷公藤红素药理研究较多,其被认为是雷公藤的主要药效成分;此外,雷公藤还含有倍半萜生物碱、倍半萜多醇酯及木脂素等[6-13]。随着雷公藤制剂的广泛使用,其临床不良反应及毒性逐渐凸显,主要
中国现代中药 2020年9期2020-11-16
- U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甲素和红素的含量*
0061)药用雷公藤饮片系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的干燥根皮。性:苦,有大毒。其主要功效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消肿定痛等[1]。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在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抗肿瘤、糖尿病性肾病的肾脏保护[2-4]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可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RANTES的过度表达,从而改善肾间质的纤维化和肾小球功能[5];亦可诱导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
广州化工 2020年16期2020-08-26
- HPLC-DAD 法研究雷公藤煨制后化学成分变化*
.)系 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含有二萜、三萜、生物碱等类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多种活性[1]。雷公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效果显著[2]。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及生物碱等毒副作用较大,雷公藤是不良反应报道最多的中草药之一,这大大限制其临床应用[3-5]。有毒中药一直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点,《神农本草经》云“有毒宜制”。笔者前期研究发现雷公藤经200℃烘箱煨制后有显著的减毒增效作用[6-7],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6-17
- 绝经前不宜服用雷公藤
杨科雷公藤又名黄藤、断肠草,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其味苦、辛,性寒,有大毒,归肝、肾经。因其具有抗炎、免疫調节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各种类型的银屑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具有良好的疗效。雷公藤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着相似的功效, 有“中草药激素” 之称,但雷公藤没有激素能使人“脸圆身胖”的不良反应,因而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深受欢迎。然而,随着人们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的增加,大量的研究
保健与生活 2019年22期2019-11-25
- 复方雷公藤微乳凝胶释放度与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
0006)复方雷公藤处方由雷公藤、川芎、炙乳香和炙没药等中药组成,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经验处方,其中雷公藤为方中主药。雷公藤已经广泛用于RA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几乎没有可以替代的中药[1-2],但是雷公藤具有较大的毒性,且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口服雷公藤制剂容易因为剂量问题而造成毒副反应[3],为了减少雷公藤口服给药所造成的毒性反应,本课题组拟将复方雷公藤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微乳凝
广西中医药 2019年4期2019-09-04
- 含雷公藤甲素中药的风险控制
510288)雷公藤甲素是一种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又称雷公藤内酯醇,存在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中,该属植物有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e et Takeda 三个物种[1],其中雷公藤又名黄藤木、断肠草、红药等,主产福建、浙江、安徽等地[2],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
中成药 2019年7期2019-08-11
-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雷公藤提取物中6种成分含量
为 卫 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并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等药理活性。在临床上,雷公藤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显著[1-2],但其成分复杂,许多有效成分亦是毒性成分,导致不良反应多发且严重程度让患者难以忍受[3-4],极大程度限制其临床应用。目前,雷公藤未载入《中国药典》,质量控制方法不统一,文献中多以单一成分作为指标报道,如采用HPLC法测定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或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
福建中医药 2019年1期2019-03-01
- 基于UPLC-Q-TOF MS研究煨制 对雷公藤化学成分的影响
330004)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 f.)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1],其根可药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杀菌止血之功效[2],临床上主要用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3-4]。但雷公藤具有肝、肾、心、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毒性[5],是近年来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报道最多的中药之一,这严重制约了它的临床应用推广。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二萜、三萜和生物碱等,多数具有毒性
质谱学报 2018年5期2018-10-11
- 雷公藤的效/毒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250014)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根的提取物,雷公藤又叫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断肠草等[1],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等地。雷公藤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湿、解毒杀虫、通络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镇痛和免疫抑制等[2-4]活性。由于其毒性较大,民间也用于杀虫和毒鼠等[5]。因其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及多靶点、多组分、多环节等特点,雷公藤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7期2018-02-13
- 中药配伍雷公藤减毒作用的进展研究
学校 李科伟)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医学功效,药用价值较高,但是其毒性较为强烈,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关于中药配伍雷公藤减毒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价值。1 雷公藤的毒副作用雷公藤属于卫矛科植物,其叶、根须均用较高的入药价值。雷公藤的主要药用成分以及毒性成分均为雷公藤甲素。其中叶及枝芽中含有的雷公藤甲素较多,毒性也较强,而根须中含量相对较小,因此,一般采取根须部位入药。现阶段,通过中药配伍的研究来降低其对人体各器官的毒性[1]。2 中药配伍雷公藤减毒研
人人健康 2018年17期2018-01-27
- 雷公藤红素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郭伟胜·论著·雷公藤红素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张小路1*,杜梅红2,张 全1,陈红跃1,赵 林1,郭伟胜2背景 肾透明细胞癌发病率高,治愈率低。雷公藤红素可调节肿瘤细胞中细胞因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有关雷公藤红素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探索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药物提供借鉴。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5月,培养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21期2017-07-18
- 与青蒿素齐名的雷公藤红素或可治疗肥胖
从传统药用植物雷公藤中分离提取的雷公藤红素调控代谢的重要作用靶点和机制,发现肥胖的潜在治疗方法。雷公藤红素与青蒿素齐名,被《细胞》杂志列为最有可能被开发成为现代药物的5种传统天然药用化合物之一。然而雷公藤红素具体的作用靶点不清、分子机制不明, 一直阻碍了将其开发成为现代药物。而张晓坤教授课题组发现,雷公藤红素能结合于细胞核中的孤兒核受体Nur77,诱导产生特定的机理作用,清除损伤的线粒体,从而抑制炎症及肥胖等相关疾病。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7年5期2017-05-16
- 湖北黄石野生驯化扦插雷公藤芽、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分析
石野生驯化扦插雷公藤芽、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分析汪文强,邓奇,肖安菊(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湖北黄石435003)【目的】探讨湖北黄石野生驯化扦插雷公藤芽、叶中雷公藤甲素含量变化。【方法】采自湖北通城、江西萍乡、湖南岳阳、浙江丽水和福建泰宁等地的雷公藤样品,于黄石市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雷公藤种植基地野生驯化1年后,采枝条扦插2年。分别于2015年5、7、9、11月,采收上述5省的野生驯化扦插的雷公藤芽和叶,采用石油醚除杂—70%(体积分数)甲醇水提—氯仿萃取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6期2016-12-23
- 样品处理方法对雷公藤叶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样品处理方法对雷公藤叶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郑德杉,王三亚,汪文强,邓奇,喻昕*(湖北理工学院 医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叶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时,样品处理方法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分别用石油醚除杂—70%甲醇水提—氯仿萃取,乙酸乙酯提取—氧化铝柱分离,石油醚除杂—乙酸乙酯提取—氧化铝柱分离3种方法处理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雷公藤甲素含量。结果为:石油醚除杂—70%甲醇水提—氯仿萃取处理得到的雷公藤甲素峰分离效果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9-26
- 雷公藤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述评·雷公藤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李金花 李 军 王君明 崔 瑛(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雷公藤;毒性;减毒增效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主产于福建、安徽、浙江等地,主要入药部位是去除根皮的木质部,具有祛风湿,消肿,止痛,活络的功效,但是有剧毒,需要慎重〔1〕。药理实验研究显示,雷公藤具有调节免疫、抗炎、镇痛、抗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4期2016-02-02
-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信号通路诱导T98G细胞发生凋亡
)·实验研究·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信号通路诱导T98G细胞发生凋亡丁成国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310006)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T98G的生物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T98G用各种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红素对T98G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98G细胞用雷公藤红素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情况及ROS的产生;Western blot检测T98G细胞用雷公藤红素处理后cl
浙江实用医学 2015年5期2015-09-09
- 雷公藤红素诱导人骨肉瘤细胞系HOS凋亡及机制研究
朱 韬 郑有卯雷公藤红素诱导人骨肉瘤细胞系HOS凋亡及机制研究朱 韬 郑有卯目的 探讨雷公藤红素对人骨肉瘤细胞HOS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骨肉瘤细胞HOS用各种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治疗后,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红素对HOS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OS细胞凋亡及活性氧簇(ROS)的产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OS细胞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和磷酸化JNK的表达水平。结果 雷公藤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8期2015-05-24
- 五味子对雷公藤体外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曹灵勇五味子对雷公藤体外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沈 炜1屠 珏2丁美红2曹灵勇2目的 观察五味子与雷公藤配伍后对雷公藤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雷公藤及雷公藤与五味子配伍后的水提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L-02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组0.6、3、15、75mg/mL浓度下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0.966±0.062)、(0.941±0.032)、(0.872±0.023)、(0.891±0.022),雷公藤加五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5期2015-05-24
- 雷公藤不同部位雷公藤甲素含量的测定
45100)雷公藤不同部位雷公藤甲素含量的测定郑海群(柳江县中医医院 药剂科,广西 柳州 545100)目的:测定雷公藤不同部位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ansil-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218nm;流速:1.0mL/s;柱温:25℃。结果:雷公藤甲素在2~8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27.295C-16.241(r=0.999 2),加样回收率为10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2期2015-04-26
- 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热稳定性与分解动力学
”之说[1]。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是国内外公认具有良好疗效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功能亢进性疾病的首选中药[2]。目前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软膏、雷公藤总萜片等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多个国产药品品种[3]。但雷公藤毒性较大,具有肝、肾、生殖系统等多脏器毒性,是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报道较多的中药[4]。雷公藤甲素(也称雷公藤内酯醇)和雷公藤内酯酮是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其主要毒性成分,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年8期2015-01-11
- 我国雷公藤专利文献分析
46)0 引言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又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等,为我国特有树种。雷公藤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有大毒,用药应谨慎[1]。目前雷公藤其药用部位主要为去二层皮后的根木质部,其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杀虫止血等功效。近年来,众多医学专家对其内含的生物碱和丰富的酯醇类等提取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生育等作用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5期2014-12-13
- 正交试验优选雷公藤药材生物碱的提取工艺*
330004)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为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以及肿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显著。雷公藤生物碱类成分是雷公藤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抗肿瘤及抗生育等作用,且毒性远低于二萜类成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1]。文献报道[2]以雷公藤总生物碱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优选了雷公藤药材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但仅从总生物碱提取率来考察提取工艺尚存不足。雷公藤吉碱和雷公藤次碱是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11-07
- 我国雷公藤属植物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转化利用与资源化途径△
3)专 论我国雷公藤属植物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转化利用与资源化途径△沙秀秀,宿树兰,段金廒*,沈飞,严辉,郭盛,钱大玮(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 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雷公藤在医药和生物农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雷公藤制剂产品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随着雷公藤资源产业链快速发展并不断拓展延伸,在其药材资源生产过程中产生非药用部位,以及在其制剂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
中国现代中药 2014年7期2014-11-02
- 雷公藤甲素研究进展
210009)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为卫矛科(Celastraceae) 雷公藤属植物,又名黄腾、黄藤木、断肠草,产于浙江、安徽、湖南、福建等省。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苦、性凉,入肝、脾二经,通十二经络,皮有毒,药用其木质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杀虫止血等功效[1],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和萜类。1972 年,Kupchan 等[2]第一次从雷公藤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了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年3期2014-01-26
- 雷公藤的研究进展
430068)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物资源,主产于云南、贵州、浙江、安徽、湖南和福建等地[1],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杀虫止血等功效。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辛、苦,性凉。入肝、脾二经,通十二经络,其皮有毒,药用其木质部[2]。传统的药用部位为其根,也有文献报道雷公藤茎叶中的化学成分和根部基本一致,因此,雷公藤地上部分的药用价值开发也是值得重视的[3]。作者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年7期2012-04-12
- HPLC在雷公藤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们的广泛青睐。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的根、叶及花,是我国传统的一味中药[4],其成分复杂,不同产地、来源或同一产地不同生长年限雷公藤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临床研究表明雷公藤是一味目前为止中药、西药难以取代的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药物,但有效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且阈值相近。所以利用高效、方便的提取方法和准确灵敏的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可为选育雷公藤优质种苗、以及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1期2012-01-26
- 雷公藤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31300)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其根、茎、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基本相同,均可作为药用,但目前临床上主要药用部位为根。雷公藤现多用于因免疫因素引起的如风湿免疫病、哮喘及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亦是其有毒成分,故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除饮片外,尚有毒副作用较小的两种提取物[1],一种为乙酸乙酯提取物,另一种为氯仿-甲醇提取物,后者又称雷公藤多苷,其成分比一般的粗提物纯度较高,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目前应用较广泛。1 在风湿性疾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8期2011-02-11
- 雷公藤甲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031)1 对雷公藤甲素的药理作用研究1.1 雷公藤甲素的抗炎作用目前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关节软骨和骨组织的损害主要是因为滑膜细胞的活化和增生引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与细胞凋亡过程异常密切相关,滑膜细胞过度增生是源于滑膜细胞凋亡的相对不足而引起的,而雷公藤甲素在低浓度下即可降低其活性作用,抑制滑膜细胞的增生,并且诱导细胞凋亡[1]。邵雪婷等[2]通过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可很明显的抑制TNF刺激引起的类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服用雷公藤要慎之又慎
实不尽然。例如雷公藤的毒副作用就比较大,有些医生由于对其药理作用一知半解,不恰当应用,给患者带来痛苦,对此我们甚感痛心。在此简要列举3例,以加深读者的理解。例一.×女士,36岁,因类风湿关节炎而服用雷公藤。2个月后,关节症状是减轻了,但出现月经量减少,病人由于不知原因而继续服用雷公藤,半年后出现闭经。一年后来我院就诊,我嘱其停服雷公藤。但因服药时间过长,停药一年后仍未恢复月经。后因提前进入绝经期,夫妻生活不和谐而导致感情破裂。例二.×小姐,19岁,因系统性
家庭用药 2001年5期200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