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
- “逍遥”与庄屈文化人格
《说文解字》对“逍遥”的解释为:“逍遥犹翱翔也。”[1]可知逍遥是翱翔游戏之意。文学与人学有着一体性关系,而相同的文字在不同人的文学作品中,表达不同的情感,因此庄子与屈原笔下的“逍遥”一词,有着不同的精神意蕴。文人的性格与其作品在历史发展中对后人产生诸多影响,成为一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文化人格。庄屈二人皆身处乱世,对社会的顺应、反抗或逃避的选择便构成了不同的自由观。“逍遥”在庄子笔下多表现为超脱外物、悠然自适之意,包含着庄子“无为自然”的哲学思想。在屈骚中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1期2024-05-16
- 阮籍 : 儒者的狂狷与逍遥
籍;儒者;狂狷;逍遥【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9-0043-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13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极为动荡而又苦痛的时期,阮籍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不幸的时代。作为士族阶层的优秀知识分子,儒家的理想始终存在于他的内心深处,但残酷的现实让理想终究无法实现,他的身心也处在长期的压抑、焦虑与彷徨
今古文创 2024年9期2024-04-07
- 《庄子》“不材之木”寓言的生态伦理意蕴
庄子 不材之木 逍遥 无用之用 生态伦理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曾说:“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1]337所谓“有机宇宙哲学”就是把宇宙视为一个如同人身体一样的完整的有机体,并始终从“整体关联”和“动态平衡”的视角来审视和应对整体内部的各种问题、各种关系。中国古代“身体小天地,天地大身体”的说法形象地传达了这一宇宙观念和思维模式,而道家文化则可以说是这一宇宙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最典型代表。道家先贤很早就认识到“天地万物,
船山学刊 2023年6期2024-01-22
- 直面抑郁话“逍遥”
型抑郁症常用方—逍遥散作为疏肝健脾的经典方剂,逍遥散对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为临床广泛使用。在基础药理机制研究方面,通过系统药理学模型的构建,专家学者也从分子层面系统阐释了逍遥散中诸药分别作用于抑郁症及其临床症状的机制,论证了逍遥散中各味药协同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1.逍遥散出处及治要逍遥散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书中载其“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医方论》言:
药物与人 2023年11期2023-12-25
- 《赤壁赋》 :适意无异逍遥游
”,但“适意无异逍遥游”。关键词:逍遥;本我;自我;超我《赤壁赋》空旷高邈,出尘绝俗。赏读《赤壁赋》,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同游之客是谁?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秀才李委,有人说是道士杨士昌,有人说不确指某人。还有人认为客之所言其实是苏轼的内心独白,苏子与客的对话就是两个苏轼间的对话,是苏轼内心矛盾的反映。其实,即使同游之客确有其人,那么此人也是苏轼的知音,是另一苏轼的代言人。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这部著作中将人的心理分成自我和本我两部分,在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8期2023-08-29
- 逍遥之境:从庄子到亨利·大卫·梭罗
无执无宥、顺化而逍遥的心造之境。两个文本在更广大的文本网系中呈现互文共生关系。[关键词]庄子;梭罗;互文性;天人合一;逍遥[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23)01-0066-07Peripateticism: affinities between Zhuangzi and Henry David ThoreauZHANG Yibing1,MENG Gang2(1. School of Communicati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6-23
- 郭象“逍遥”思想探析
物都达到“适性”逍遥的境界。本文欲通过探究“独化”“自生”的思想来分析郭象“逍遥”思想的哲学基础,以及“适性”逍遥思想的具体内容。一、郭象“自生”思想的起点冯友兰提出魏晋玄学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贵无论,第二阶段是裴頠的崇有论,第三阶段是郭象的无无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0-42页)。汤用彤也通过正、反、合的思想解释魏晋玄学的发展,王弼注《老》而阐贵无之学。向、郭释《庄》而有崇有之论。皆就中华固有学术而加以发明,故影响
华夏文化 2023年4期2023-03-22
- “逍遥游” 与平天下
仕,世俗情结和“逍遥”。【关键词】 儒释道;入世;逍遥;心理传记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5-0022-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5.007一、陶渊明的人生分期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代,确切地说是东晋末期与南朝宋初期,是一个“篡”“乱”交替的动荡不安的时代。①据《宋书》所载,陶渊明生在东晋的哀帝兴宁三年
今古文创 2022年25期2022-11-01
- 庄子“逍遥”思想的当代休闲价值
,为我们展现了“逍遥”境界中的生命状态,以及现代人休闲的可能图 景。二、“逍遥”思想的休闲内涵“逍遥”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但“逍遥”思想作为一种独特的理论形态却始见于战国时期《庄子》的开篇之作《逍遥游》。在《庄子》内七篇里,《逍遥游》的位置相当于总纲和绪言,其核心是小大之辨。庄子通过“鲲、鹏与蜩、学鸠、斥鷃”“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与宋荣子、列子”“惠子与庄子”这三组形象的对照,明确了“逍遥”境界的可能意涵,并延伸出精神充盈之于人的重
哲学分析 2022年2期2022-10-31
- 庄子“逍遥”与郭象“逍遥”之比较
学思想。他对于“逍遥”的理解与庄子之“逍遥”有本质上的不同。庄子之“超越逍遥”追求的是精神自由境界。而郭象之“足性逍遥”是对万物本性的满足和实现。二人“逍遥”概念之不同在于:(一)“逍遥”的实现主体和理论结构的不同。庄子主张“离形去知”,跳脱世俗;郭象则主张自足其性分,即可达“逍遥”。(二)境界层次和现实性的不同。庄子的“逍遥”所追求的是精神超越,是与万物为一的无我境界;郭象强调满足于现世的“冥然与时世为一”。本质上来说,庄子的逍遥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不具有
西部学刊 2022年12期2022-07-08
- 精神与自然合一
摘要:《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是道家经典《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解读《逍遥游》,有助于教师了解庄子有关天人关系的思想,欣赏其对自然的审美情趣,思考这些文化内容的现代价值与意义,从而在教学中拓展视野,传达文本的多层思想价值。具体来说,“逍遥”是顺乎自然,归本天道;其归趣在于天地宇宙之大道;并仍有所依恃。关键词:《逍遥游》;《庄子》;逍遥本文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丛书”《庄子精读》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0期2022-05-30
- 论《逍遥游》中的逍遥境界与鲲鹏形象
摘 要:逍遥并非固着境界,而是存在于变化与突破之中。在《逍遥游》中则表现为自鲲至鹏的过程。而旧有观点多以鲲鹏与蜩、学鸠、斥鷃两类形象大小的鲜明对比为立足点,将代表“大”的鲲鹏简单地视作“逍遥”的代表,不仅产生了“逍遥”理解的歧义,也造成了主旨的偏差。通过对旧有观点的分析,可将《逍遥游》主旨概括为“逍遥游”。自此出发观察庄子反复强调的鲲鹏与虫鸟的对比,可以发现“逍遥”并非取决于大小。结合“逍遥”本义反观《逍遥游》中鲲鹏变化与大小对比,则可将逍遥境界概括为不断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庄子“逍遥”思想在乡村生活类短视频中的体现
芹摘 要 庄子“逍遥”思想旨在传达一种宁静质朴的心境,注重精神上的简单自由,强调人的追求应该回归到更加饱满朴实的状态。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信息传播也越来越自由,复杂的社会环境打开了人和人之间欲望的大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更让人眼花缭乱。新媒体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乡村生活类短视频和一般的搞笑、吐槽以及精心设计的短视频桥段相比,它以慢节奏的生活状态,超写实的拍摄手法,让简单朴素的乡村生活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存在,文章旨在通过对乡村生活类短视
新媒体研究 2021年9期2021-08-16
- 庄子的为人处世思想探析
鱼,从容自在的“逍遥”观三个方面,对当今社会中人的生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有着重要的启迪。关键词:庄子;处世思想;活命;道;逍遥作者简介:谭书姣,女,布依族,贵州都匀人,本科,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02一、顺人顺物,保全自身的“活命”思想庄子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生命的问题,庄子处于一个混乱的时代,因而他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乱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2021-05-13
- 从《逍遥游》的角度解读当代水墨
摘 要:本文从《逍遥游》中超越自然的艺术角度,解析当代水墨的创作形态。当代水墨更多地将主体呈现内容从物象上抽离,而多媒介的实验精神丰富了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众多“无根”化的艺术作品背后也存在着与时代兼容的问题。曲健雄的作品在主观精神上的洒脱,加强了与现实社会生活间的联系,潇洒奔腾的实践精神及跨界的融合,形成了当代语境下的“形神兼具”。关键词:逍遥 梦想 禅意 实践一、《逍遥游》的艺术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更,人们对传统水墨的审美标准和艺术目的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3期2021-04-01
- 贯穿古今悟逍遥
扬 陈乐摘要:《逍遥游》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老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去接收知识。通过张超老师和张茗老师对《逍遥游》(节选)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章的主旨“逍遥”的领悟,与古人直接对话,更加直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词:逍遥;教学案例;理想与现实一、逍遥古今悟“逍遥”也作“逍摇”。《汉语大字典》对“逍遥”的解释是缓步行走和安闲。《词源》对“逍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2期2021-03-07
- 从《逍遥游》浅析庄子思想根源
张志超摘要:“逍遥”是庄子的最高人生理想,同时也是一种绝对的精神上的自由。根据隋唐之际经学家、训诂学家陆德明的观点,“闲放不拘,怡然自得”应该是“逍遥”正确的含义。而不管哪一种解释,都离不开对庄子精神理想的理解和阐述。关键词:庄子;逍遥;思想根源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8-0044-02《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文章,也是全书的首篇文章,它不仅起到了统揽全局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做是理解庄子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8期2020-09-27
- 庄子“逍遥”途径探微
熊港琴摘要:《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鹏与蜩、学鸠、斥鴳的“小大知之辩”,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小大年之辩”引出了《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而由这种“辩”,又引发“有待”与“无待”的论争,从而说明真正“逍遥”。研究庄子的“逍遥”可探究“无待”的途径,继而探索出超然物外、物我两冥的境界,同时也可研究体悟庄子“物化”“心斋”“坐忘”的高超哲学境界。关键词:庄子 途径 物化 心斋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2020-06-01
- 庄子“逍遥”之我见
摘要:《逍遥游》是《庄子》全书开宗明义之作。“逍遥”是庄子思想的核心,而“无待”是达到真正逍遥的必要条件。有学者将“逍遥”译为绝对的自由,这样的解释与庄子相对主义学说是完全矛盾的,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的自由是有条件的,“逍遥”是“有待”的,但可以做到“无待”。可庄子的“无待”逍遥在世间是没有人能做到的。虽然庄子所想的真正的“无待逍遥”具有幻想性,但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庄子 《逍遥游》 无待逍遥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现代交际 2020年8期2020-05-27
- 庄子“逍遥”结局探微
摘要:庄子的“逍遥”独具其浪漫主义情怀,其可启示人们思考“无待”途径,追求超然物外,物我两冥,寻找心之所向的“乌托邦”。但“逍遥”的结局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如果不看清“无待”的结局,只是表面地认识“逍遥”,就容易沉浸“阿Q精神胜利”的愉悦中。实际上达到“无知无欲、忘我忘世、化蝶化物”的境地,不是物理上的“死亡”,就是精神上的“幻灭”。关键词:逍遥 庄子 途径 结局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
现代交际 2020年6期2020-04-27
- 庄子之“逍遥”:融通万物,物我合一
的研究观点,从《逍遥游》的文本出发,对文章要旨进行探究。以笔者之见,庄周所谓“逍遥”,实则在于“融”:融通宇宙万物,物我和谐统一,人的精神便可突破主体的限制,自由往来于主客世界之间,从而达到“逍遥”的境界。关键词:庄子;逍遥游;无待;小大之辩;自然作为《庄子·内篇》之首,《逍遥游》吸引了无数学者的关注。对如何实现“逍遥”各家却有各家的看法,或说“逍遥”即是“无所待”;或说庄子以“大”为逍遥;或说“各安其份”,“适性”而“逍遥”。而依笔者之见,达到“逍遥”之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3期2020-04-24
- 庄子“逍遥”思想对现代人精神健康的积极意义
奏生活易导致“不逍遥”的精神亚健康状态,而庄子的“逍遥”思想有助于人们实现某种程度的精神自由并恢复精神健康状态。“逍遥”与有限定相对立,试图超越限定、摒弃所待,达到“无所待”、呈现“无己”,最终“化为人”。“逍遥”能够让人们在有限定的现实境遇下调适精神状态,超越现实,弃假己、寻真己,少倚待外在、多倚待自己,实现个体精神自由、塑造并强化个体性,然后争取积极自由,恢复精神健康状态。关键词:逍遥;精神自由;精神健康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欲求过多,但是欲求不满
青年时代 2020年3期2020-04-17
- 葛洪仙道思想对“逍遥”的改造
430072)“逍遥”一词在葛洪《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中出现多次。除《外篇·应嘲》中“逍遥”作为书名出现外,“逍遥”的主人公多是仙人、隐逸者等,他们“应然地”享有逍遥在超验层面的神性,“逍遥虹霓,翱翔丹霄,鸿崖六虚,唯意所造”[1]189;而处于现实生活中的主人公,则只能占有逍遥在世俗层面的经验。这种经验可能是贬义的,是与仙道生活完全相反的俗情俗事。或是无所事事、逍遥游乐,如《内篇·金丹》所载:“世人饱食终日,复未必能勤儒墨之业,治进德之务,但共逍遥
甘肃社会科学 2020年1期2020-03-11
- 试论庄子“逍遥”与“齐物”及其关系
内七篇排序中,《逍遥游》第一,《齐物论》第二。这两篇关系密切,哲学意味浓,历来为论者所重。一、逍遥:道之境界《逍遥游》题旨历代读者见仁见智,聚讼不已。唐代西华法师成玄英撰写的《南华真经疏序》中论述了三种题解思路[2]:第一,顾桐柏云:“逍者,销也。遥者,远也。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故曰逍遥。”第二,支道林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遥然靡所不为。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第三,穆夜云:“逍遥者,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至德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2-25
- 众人何以至逍遥:《逍遥游》给一般人的至逍遥之路
摘 要:《庄子·逍遥游》中隐含着一条众人,也就是一般人通往逍遥的道路。本文通过对《逍遥游》中几组典型对立物的分析,揭示了这条路径,并指出了,众人究竟如何向自在而无待的逍遥之境前进。关键词:庄子 逍遥 众人《庄子·逍遥游》所描绘的逍遥,大概是一种自在而无待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状态。在《逍遥游》中,庄子其实也给出了一条通往逍遥的道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路是指给资质平庸的众人的。然而,由于《庄子》行文汪洋恣肆,又多以三言立说,这条路径被隐没和割裂了。本文,想通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9期2020-01-21
- 分析舞蹈剧目《逍遥》的编创手法
作的中国古典舞《逍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依据编导所说,古典舞《逍遥》取“竹林七贤”的人物形象,但舞蹈主题内容并非是为了刻画“竹林七贤”的形象。而是因有感于道家思想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句玄妙之言,并借用汉唐古典舞的舞蹈语汇,取“竹林七贤”这一形象为古代文人雅士的形象代表,来表现中国文人的淡泊名利、坚持自我的气质豪放不羁、洒脱自在的情怀。因此,整个舞蹈作品无论从内容、语言还是意境营造上看,都是给人以潇洒自由、飘然世外之感!另外,该舞蹈中编
黄河之声 2019年19期2019-12-16
- “逍遥”幻灭
969年发行的《逍遥骑士》则主要是由他和一个朋友共同编写、制作、导演并演出的,仅耗资40万美元。但是,美国人认为,就反文化运动而言,《逍遥骑士》在影视界的地位,毫不逊色于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音乐界的地位。《逍遥骑士》讲述的是,洛杉矶一对逍遥自在的摩托车骑手怀特和比利,在贩毒中赚到一大笔钱后,骑车东游,去新奥尔良参加每年一度的“肥胖星期二”狂欢节。途中,他们被一个搭便车的嬉皮士带到其群居性公社,体验了他们的群居生活和自由性爱。后来,他们因为混入庆典队伍而被以“
看世界 2019年18期2019-10-09
- 从《山木》联系“内篇”看庄子的处世哲学及其演变
其演变;第三,对逍遥释义,阐述逍遥的两个层次并进一步说明逍遥是最高的“入世”境界与处世方法。关键词:名知;无用之用;材与不材;坐忘;逍遥中图分类号: B223.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9)04-0096-05一、《庄子》的寓言和《山木》(一)《庄子》的寓言《庄子》中最具文学特色的便是寓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中:“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要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1]2143寓言文体很适合庄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10-08
- 逍遥的“独善”与“兼济”
文化精神,庄子的逍遥之道一直闪耀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之中,为后世之人提供深厚的文化养分。《逍遥游》是《庄子》全文开始的第一篇,所提供的价值凸显出不一样的重要性。庄子的“逍遥”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追求——逍遥难吗?庄子是期望独自逍遥还是万物尽逍遥?本文带着这样的疑问,展开论述,提出庄子的逍遥之道是“无名”的独自逍遥和“无己”的万物尽逍遥辩证统一的逍遥,是“兼济”与“独善”合而为一的逍遥境界。【关键词】:庄子;《逍遥游》;逍遥;无名;无己一、“独善”的逍遥——依循自然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2019-09-10
- 庄子“小大之辩”浅析
下之间,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获得绝对的自由和解脱。关键词:庄子;小大之辩;逍遥1 小、大的绝对性自然界首先展现给人的是大小不一的事物,从客观角度来讲,只要是客观存在的有限物体,总会有大小之别,即大小之绝对性。在这里,我们探讨的“小”和“大”即这种自然界呈现给我们的“小大不一”,即事物本身在体积或面积等外在的大小。庄子极力推崇大的事物,向往和追求无限之美、“大美”,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其大蔽数千牛,契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仭而后有枝”的栎社树的美,以及对
卷宗 2019年17期2019-07-11
- 浅析“逍遥”之义
。本文通过分析《逍遥游》中“小大之辩”的相关论述,解读全篇的事例,阐释“逍遥”的含义。至人、神人、圣人三重境界有所差别,逍遥是去执和无我,也是循道而行,顺应和借助天道做人做事,需要注意的是,君子善假于物,有所待和自由并不对立,而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实现真正的无拘束和自由。关键词:逍遥;小大之辩;有待和无待[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01在《逍遥游》中,大小是相对的,同时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2019-06-20
- 庄子“逍遥”之美的三个层次
对自由为目标,《逍遥游》篇目就是他这一目标的集中体现。在《逍遥游》中庄子详细地论述了他体“道”的方法,这方法就是“游”。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可以从低到高依次表述为三个层次:“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三个层次构成了贯穿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一条主线,通过把握这三个层次,一定可以把握庄子的整个“逍遥游”思想。关键词:逍遥游 庄子 三个层次一.庄子“体道”之“游”庄子对于主体人格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集中地体现在他“体道”的理论之中,要想知道庄子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4期2019-04-28
- 小小微课任“逍遥”
——高中语文微课课堂教学实践初探
学时的一篇课文《逍遥游》,因为当时我做了一个微课,生动地呈现了鱼和鲲逍遥的境界,我想一节小小的微课便可以个性我的课堂,让微课在平常的课堂中任逍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逐渐离我们越来越近。微课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课程表现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以及交互性强等等特点,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学科中。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层次融合,实现优质教育环境的创建,从而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特别
山西电教 2019年3期2019-04-18
- “天地”之观
传统艺术;自然;逍遥;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山水画论)中,“天地”代表了最精纯之气的体现,也就是自然与山水,故山水画描绘常被冠以“写天地之纯,绘天地之真”的称谓。“天地之纯”指的是天地间的正气,亦即大道之自然;而“天地之真”指的也是天地之道、亦即自然之境的集中体现。故而,可谓中国古代前贤欣赏的“山水”便是自然之境与大道之自然,画家挥毫泼墨(或者说操笔运墨)所描绘的也正是这天地间的一切。因此,在形而上的意义上,
艺苑 2019年1期2019-04-10
- 逍遥的自由:中国人不断追求之进境
逍遙概念:第一种逍遥,明命适性;第二种逍遥,变化腾挪;第三种逍遥,则是无待的逍遥。认为逍遥的精神便是一种古典的思想自由精神;现代中国人的“逍遥”“自由”,不是人与物质的关系,而是人与自我精神的关系。【关键词】 逍遥;精神;和谐;自由逍遥的概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处于轴心时代,此时代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古印度的觉者、古犹太的先知、古希腊的哲学家及古代中国的圣人都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大国争霸,宗族公社瓦解,政治制度变革,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2019-03-30
- 逍遥的资本
——品顾平的“逍遥”画风
北京 徐水平逍遥是要资本的,庄子视富贵如腐鼠,那是古今第一达人。魏晋名士的逍遥是有资本的,王羲之相亲时“坦腹东床”,嵇康临刑前还有心思弹一曲《广陵散》。阮籍的“青白眼”、“八斗方醉”的山涛、“无待逍遥”的向秀、“以天地为栋宇”的刘伶、“与时舒卷”的王戎、“与猪酣饮”的阮咸等,他们逍遥的资本是才情、学识和心性。了解中国画的人知道,中国画讲究笔墨,有笔有墨方能入眼。笔,实而言之,是清晰的笔迹、笔触,书法用笔,是画面的结构。虚而言之,是笔气,是清气,是阳气。墨与
名作欣赏 2019年22期2019-01-28
- 论庄子学派“逍遥”思想的流变
530299)“逍遥”一词早在《诗经》之中便有提及,《郑风·清人》记:“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①《楚辞》中也有“逍遥”一词,《离骚》记:“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②这些“逍遥”指安闲自得的意思,着重于生活形态方面。到《庄子》一书中,“逍遥”思想有了质的发展,成为一种精神性的指向。在对于“逍遥”意义的思考与探寻中,更表现出其所独有的思想形式。这些思想内容和形式在《逍遥遊》中有充分的表达,故本文着重依据这一篇来进行讨论。对于《逍遥遊》的思想,历代有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1-03
- 庄子哲学中的自由观
摘要:“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庄子将“无待”、“安命”、“齐物”作为自由的前提,主张只有在无所依赖、随遇而安、忘却物我界限的基础上,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超然于物外,实现绝对自由。关键词:自由;无待;齐物;安命;逍遥一.哲学语境下自由的含义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张人不应受到神的约束,可以看作是西方哲学史上出现的自由意识的萌芽。黑暗的中世纪在
神州·上旬刊 2018年9期2018-09-24
- 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道家精神与教学思考
、和谐不争、自由逍遥”的思想体系,在学习文学之美的同时弘扬传统哲学精神,丰富课堂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关键词】道家思想;语文教材;逍遥;无为;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林语堂说:“中国人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绝望时是佛家。”以孔孟为核心的“内圣外王”儒家思想固然可以鼓舞青年人心怀天下,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也在滚滚历史中慰藉、滋润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它以恬静、平和的智慧教导人们保持内心的本真、纯粹、清静,以逍遥、自由
课外语文·下 2018年8期2018-09-24
- 庄子“逍遥”的精神内涵
《逍遥游》作为《庄子》开篇的第一章节,讨论的中心是阐明道家的重要思想——逍遥。“逍遥”与“道”有着重大关系。“逍遥”是“道”的表现形式,得道者才可逍遥。“道”是道家的核心理论,是自然万物的本源。读懂“逍遥”也就明白“道”的具体呈现,抽象的“道”也能外化成人们皆可为的行动。《逍遥游(节选)》一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的经典课文。对“逍遥”内涵的解读是课文的重难点。一、逍遥是自我变化,在成长中涵养广阔的人生境界《逍遥游》采用寓言的形式写作,文章开篇描绘了在北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2期2018-08-24
- 今天,让我们谈一谈庄子
解读,让学生对《逍遥游》和庄子其人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结构上,本文从庄子的想象谈起,内容兼及了庄子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圆融通达的生存智慧,生死物与的终极智慧。力求从更多的侧面,呼唤庄子走下神坛,将之还原为一个可亲可敬,更易为高中生接受的庄子。【关键词】智慧;有用;无用;生死;逍遥【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学者鲍鹏山说,庄子是一棵孤独地守护心灵月亮的树。这句话道出了庄子处境的凄凉和精神的倔强,也不禁让读他的人觉得以“难懂”为理由避开他,是一种
课外语文·下 2018年6期2018-07-13
- 试论苏轼词中的《庄子》思想
露出的乐天达观、逍遥自适的人生态度,尤可见出苏轼忘怀一切得丧祸福而与造物者神游的审美化精神境界。苏轼将《庄子》一书的精神内涵内化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不仅对他的人生境界产生深远影响,还进而使苏轼成为超旷人生境界的文人典范。关键词:逍遥;物化;庄子;苏轼前人对于苏轼的庄学思想研究和苏词的研究都可谓是著述宏富,但在对苏轼庄学思想进行论述时几乎都是引用他的诗文集或书信、策论,很少引他的词作为庄学思想的证明,在论述词中的哲学思想时又往往杂糅儒、释泛泛而论,很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2018-03-31
- “逍遥”与“超人”
——对比中西哲学的人生境界观
,无论是庄子的“逍遥”还是尼采的“超人”,他们都对传统观念做了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并致力于转换和重塑。通过把庄子、尼采人生境界的哲学追求纳入同一坐标系并对其论证过程和观点异同加以分析、对比,来进一步了解和比较中西方哲学在人生境界方面的追求和观照,对于我们今天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庄子的逍遥观和尼采的超人哲学庄子在《逍遥游》中,首先将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做了一个比照,以此来区分“小”和“大”。在此基础上强调,不管是体型“较小”,飞翔能力有限的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7期2018-03-07
- 数百外籍罪犯“逍遥”英国市井
数百名外籍前科犯在英国境内流窜!英国《每日电讯报》5日称,因政府未能及时驱逐外籍不法人士,英国国内现有近500名罪犯混迹于市井之间,其中不乏犯有暴力、强奸等前科的罪犯,对社会安全构成一定隐患。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6年期间,英国政府拟驱逐494名刑满释放后已不再满足英国居留条件的外籍不法之徒。但由于相关手续流程过于冗长,政府尚未来得及采取行动,就将这些人“跟丢了”。据称,虽然当局目前已确认了部分人的位置,但截至上月,仍有200多人“下落不明”。据
环球时报 2018-03-062018-03-06
- 莊子逍遥齊物的無用之用
書豁顯主體生命的逍遥自在,此義揭櫫於《逍遥遊》一篇,而此篇以“無用之用”之道説爲終止。本文對莊子的“無用之用”進行新詮釋。《齊物論》中“爲是不用而寓諸庸”的“無用之用”之新詮釋: 以“不用寓庸”爲“無用之用”的第三個層次,也就是經歷《齊物論》中相反相成辯證詭辭的現象界的“用”,到達“無言”的“無用”,乃是《齊物論》的得無之環中,而“照之以天”,可以“以應無窮”,因此最後可以超脱體性,而到達“不用寓庸”的“無用之用”。[關鍵詞] 莊子 逍遥 齊物 無用之用
诸子学刊 2018年2期2018-01-23
- 《逍遥游》精神的现代性反思
思想至博至深,《逍遥游》作为《庄子》内七篇的第一篇,除了摇曳生姿的文风之美,还以其奇诡的想象、超妙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的精神蕴意为历代所激赏。该寓言通过层层嬗变,传达了庄子所要呈现的逍遥境界。后世之人也在对庄子《逍遥游》不断的解析中,反观自身,得到了启发和借鉴。本文通过《逍遥游》对现代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关照,以求有鉴于现代性危机的反思,探求一条更健康的精神之路。关键词:逍遥;精神;自由;欲望一、价值判断(一)等级高下的判断《逍遥游》开篇即极写鹍鹏之伟壮,而后蜩与
北方文学 2017年36期2018-01-18
- 庄子“小大之辩”新探
王玉彬内容提要《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是开解庄子“逍遥义”的钥匙。斥端与鹪鹩两种“小”的面相说明,斥端的自大与自是方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自立与自适的鹪鹩则彰显着生命的独立性;通过将鲲鹏之间的“并列”关系改编为“升化”关系,庄子在自然与自由的辩证中阐述了“同一主体”之“自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自化”即“大”之真实含义。既以自是为“小”、自化为“大”,“小大之辩”就意味着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存决断——在“自大”中变“小”,还是在“自化”中朝向于“大”?在
人文杂志 2018年8期2018-01-17
- 浅论庄子人生观及其现实意义
名利的人生追求,逍遥而游的人生境界无不显现出独树一帜的历史光彩与当代参考价值。探讨庄子人生哲学,深入挖掘研究庄子人生观思想,对我们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庄子思想,构建现代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精神追求;顺应自然;逍遥;淡泊1 庄子人生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庄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不同文化也开始融合。作为最高王权象征的周朝王室开始衰落,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幌子,你争我夺,弱肉强食
小说月刊 2017年11期2018-01-03
- 逍遥何以可能
摘 要:逍遥是庄子全书的重要思想线索,理解逍遥对理解庄子思想有重要意义。逍遥是对自由的直观体验而不是界定,想要实现自由,必须超越个体与群体、理想与现实、身体和心灵这三对矛盾。而对这三对矛盾的超越则构成了庄子自由的两个层次:有所待与无所待。关键词:逍遥;自由;层次;有所待;无所待作者简介:郭津汝(2000-),女,汉,四川成都市人,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在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2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2017-12-26
- 马一浮的“逍遥”
极乐观之心,以“逍遥”之心处世,这种心态处处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之中。本文以马一浮的《即事》为例,阐述他的“逍遥”之境,分析他能够在乱世之中求得自身的安然闲适并最终找到自我安身立命之所的原因。以此为观照,冀求对当代人的生命追求有所启发。关键词:马一浮 《即事》 逍遥作为“一代儒宗”,马一浮与20世纪的学者如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等人相比,最能为诗且成就较高。熊十力说过,马一浮的学问能够参悟百家之奥妙,但“其特别之表现在诗”{2},由此可看出他工于诗道。除了抗战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10期2017-10-31
- 齐物与逍遥
、自由的,是为“逍遥”。齐物而逍遥,庄子不仅实现了个体生命向道的无限性境界的转进,而且基于现象生命的超越,同时实现了向艺术生命的转换。关键词 庄子 齐物 逍遥 生命哲学 视域转移分类号 G256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8.001The Equality of Things and Carefree DoctrineDong PingAbstract Zhuang Zi is different to both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8期2017-09-06
- “孤光自照 澄澈博大”
的妙处是一种自在逍遥的境界。下阕“孤光”隐喻着词人的人生追求、内心秉持。最终词人从些许冷意中走了出来,进入了博大广阔的人生境界。关键词: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风色 逍遥 孤光 豪放词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乾道二年,词人罢静江府北归,经过洞庭湖,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8期2017-08-22
- “逍遥”解肺郁
经之能郁也。方用逍遥散加味治之。柴胡二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白芷一钱,桔梗三钱,半夏一钱。水煎服,连服八剂痊愈。按此方治肝木之郁者也,何以治肺郁亦效?不知逍遥散善治五郁,非独治肝经一部之郁也。况佐之桔梗散肺之邪,加之黄芩泻肺之热,且引群药直入肺经,何郁之不宣乎?故壅塞通,稠浊化也。(清·陈士铎《辨证录》)论治鼻渊鼻渊是指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止,甚则涕出腥臭,伴见头额胀痛、鼻塞、不闻香臭的一种病证。鼻为肺之外窍,《素问·金匮真言论》即曰“肺开窍于鼻”,
家庭用药 2017年7期2017-07-29
- 论庄子的“道”与“得道”
词】 庄子;道;逍遥;自由“道”这一概念是道家哲学最重要的哲学范畴之一,它是道家哲学的基础。“道”自老子提出之后,其后学庄子一方面继承了老子的道论,同时又对老子的道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与推进。庄子的“道”论相比于老子具有更大程度的严谨性、逻辑性与思辨性,把先秦哲学推向了一个高峰。另外,庄子的著作文学色彩浓厚,常用寓言等文学的方式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其写作结合了文学性与抽象性,显示出五彩斑斓的风格,这对后世的哲学与文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何谓“道”1、庄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6期2017-07-19
- 大不列颠的“逍遥”精神
一年一度的BBC逍遥音乐节莫属。这个于每年夏天举行的音乐节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每年逍遥音乐节小小的节目册封面上都骄傲地印着“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节”,曾担任BBC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的吉里·贝洛拉维克将音乐节形容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最民主的音乐节”,这一表述倒是更容易为人认可。每年夏季持续八周总共上演超过70场演出,自1895年创办以来音乐节雷打不动地在每年夏天举办,即便是二战期间英伦半岛遭受猛烈轰炸也未曾中断。至于最民主,我想每一位亲临过现场的观众都应该认同
音乐周报 2017年5期2017-07-10
- 心斋与坐忘
庄子哲学以体道和逍遥为其核心要义,在《人间世》篇,庄子假托孔子与颜回之口描绘了一个黑暗纷乱的世界,表达了对这样一个世界的无可奈何,并指出儒家欲以自身之力挽救世界的荒谬性。同时庄子提出了出世解脱的方法——心斋与坐忘,即以内心虚静的状态达到一切皆忘的境界,从而得到内心的逍遥。[关键词]庄子;无奈;心斋;坐忘;逍遥道家哲学以清静无为、少私寡欲著称于世,以老子开创的“无”为世界之本体的形而上学为基础。道家在政治上主张出世归隐、安时处顺,这与儒家之积极入世、佐君治国
活力 2016年4期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