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远
彼得·方达至终都挺会把握时机,选择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50周年纪念时离世。
1969年8月15至18日,原定在纽约上州伍德斯托克镇举行的露天音乐会,因当地居民反对,在四易计划场地后,终于在贝瑟尔镇举行。32支乐队,几乎不分昼夜地演奏了308首歌曲。潮涌而至的观众达40余万,远超组织者的预计。
这些人男女混杂,大多长发披散,不少人半身或全身赤裸。他们边吸毒,边陶醉于各式摇滚乐。传统的桎梏和社会的禁忌,在此烟消云散。
同一年,美国人还在电视直播的举世瞩目之下,上了月球,而伍德斯托克音乐節只是通过照片、文字报道和后来发行的纪录片和唱片等,才传播开来。但是,在美国人的叙述里,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是比登月更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席卷欧美社会的反传统、反正统、反文化、反越战、性革命、民权运动和妇女运动等的巅峰。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是四五十万人参与的大制作,而彼得·方达1969年发行的《逍遥骑士》则主要是由他和一个朋友共同编写、制作、导演并演出的,仅耗资40万美元。但是,美国人认为,就反文化运动而言,《逍遥骑士》在影视界的地位,毫不逊色于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音乐界的地位。
《逍遥骑士》讲述的是,洛杉矶一对逍遥自在的摩托车骑手怀特和比利,在贩毒中赚到一大笔钱后,骑车东游,去新奥尔良参加每年一度的“肥胖星期二”狂欢节。途中,他们被一个搭便车的嬉皮士带到其群居性公社,体验了他们的群居生活和自由性爱。后来,他们因为混入庆典队伍而被以“无证游行”之名逮捕入狱。在被一个因饮酒过度而入狱的当地律师救出后,他们说服律师一同前往新奥尔良。
在一个小镇餐馆,当地人和一名警察针对他们侮辱滋事。他们吞声离去,在外露宿,却在当地人的一顿乱棒之中受伤。律师殒命。
在新奥尔良,他们雇了两个妓女,带她们逛狂欢节之夜的大街,然后又在一个墓地吸食LSD幻觉剂,因而神经错乱、幻觉丛生。翌日,在动身回家的路上,比利的摩托被一辆皮卡的乘客开枪打翻,比利重伤。急于回城求救的怀特,遭遇折回的皮卡。皮卡乘客开枪,没了怀特的摩托飞过空中、摔下、起火燃烧。
方达的时机感无懈可击。《逍遥骑士》得到了异口同声的赞誉,也收获了高达6000万美元的票房,并于1998年荣登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电影名录。但是,说它是反文化运动的代表作,却总让人觉得有些牵强。
三骑士的离奇死亡,确实是对正统社会的血泪控诉,然而,对群居公社的粮食短缺等描述,难免给人一种无以为继的凄惶感。就是路上的逍遥,也是以贩毒收入为前提的,难免让人觉得反文化运动缺乏根基。其实,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期间数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又何尝不是通过正统途径来解决的?
这样的牵强,当然不是创作者的本意。去年,因愤慨于特朗普政府令非法移民家庭“骨肉分离”,方达在推特上鼓吹抢走特朗普的小儿子让其与虐童犯同囚一笼,足见其年虽已迈,反骨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