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国

  •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辨析
    的优良传统。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二、法治与德治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既互相区别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二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的架构之中。实现法治的目标,实现善法之治的社会思想,法律的制定必然要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法律应以完善道德为目的,必须以最基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2021-11-27

  • 浅谈对“以德治国”的认识
    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和“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共同构成我国治国方略,二者相互补充。以下作简要探讨。一、从内涵上看道德与法律的差异性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作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在不同的社会具体形态被赋予不同的内涵。社会主义法律作为一种刚性的社会规范,则是靠强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来运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6期2020-06-29

  • 孔子的“以德治国”社会思想
    孔子倡导的“以德治国”思想,经过后代们的不断对其丰富以及完善的过程,使得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因此,统治者在对于国家的治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为政以德”,以仁政为善,用德教育人,从而争取人民的大力支持,从而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当前,我国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以德治国”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充分的吸收了孔子思想方面的本质“美德”、创新精神,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早我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3期2020-05-25

  •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本文将基于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分析,进而思考其德治思想对现今治国理政的当代价值。“为政以德”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理论依据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孔子所处的时代伴随着西周宗法封建政治走向末路以及观念文化的衰落,同时又面临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以及西周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全面解体。西周的宗法封建社会是一种倚靠周王室实力、血缘情感纽带与礼乐教化维系的天子与各级贵族组成的政治共同体。但由于时间的流逝,基于血缘亲情而形成的政治忠诚已然不再可靠,各级

    时代人物 2019年36期2019-12-19

  • 浅析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因分析当代中国之所以要坚持将二者相结合实际上有着十分深刻的原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一)坚持二者结合是对中国传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的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诸多将法与德放在同等位置上的治国思想,无论是孔子提出“宽猛相济”,还是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亦或是董仲舒强调的“阳为德,阴为刑”都反映了法

    法制博览 2019年21期2019-12-13

  • 教材建设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德治国”“立德树人”方略的提出,为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对新世纪的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立德树人”“以德治国”是执政党在总结思考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重要治国方略。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社会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2019-09-20

  •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研究
    化工作需求,以德治国策略的提出,有效的弥补了这一项问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策略的融合,不仅更加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同时也更加有利于维护国家、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分析(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现阶段,我国学者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应以道德为主,当道德作用无法发挥的情况下才应利用法律来进行补充。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应以法治为主,如果贸然提出以德治国,会给依法治国方法带来一定

    消费导刊 2019年41期2019-07-12

  •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言之,西周“以德治国”的价值归旨在于通过培养人的德行,实现向“天”祈福,进而实现天下和谐的目的。而身处礼崩乐坏局面中的孔子一心想挽救周制的衰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西周封建思想进行了改变,弥补其存在的不足和疏漏。孔子希望将各级领主培养成有德之人,或用有德之人辅佐领主,通过正名和实行仁政,使天下复归礼乐秩序。 “为政以德”思想的实施手段及方案君子修己志仁。探究如何“为政以德”的问题首先便要回答何者为政以及为政为何。在孔子看来,“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

    时代人物 2019年21期2019-06-09

  •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言之,西周“以德治国”的价值归旨在于通过培养人的德行,实现向“天”祈福,进而实现天下和谐的目的。而身处礼崩乐坏局面中的孔子一心想挽救周制的衰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西周封建思想进行了改变,弥补其存在的不足和疏漏。孔子希望将各级领主培养成有德之人,或用有德之人辅佐领主,通过正名和实行仁政,使天下复归礼乐秩序。二、“为政以德”思想的实施手段及方案(一)君子修己志仁探究如何“为政以德”的问题首先便要回答何者为政以及为政为何。在孔子看来,“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时代人物 2019年20期2019-05-11

  •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言之,西周“以德治国”的价值归旨在于通过培养人的德行,实现向“天”祈福,进而实现天下和谐的目的。而身处礼崩乐坏局面中的孔子一心想挽救周制的衰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西周封建思想进行了改变,弥补其存在的不足和疏漏。孔子希望将各级领主培养成有德之人,或用有德之人辅佐领主,通过正名和实行仁政,使天下复归礼乐秩序。二、“为政以德”思想的实施手段及方案君子修己志仁。探究如何“为政以德”的问题首先便要回答何者为政以及为政为何。在孔子看来,“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

    时代人物 2019年3期2019-05-06

  • 着力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这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礼法合一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精髓。中华5000多年文明历史,既有完备的法制传统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9年12期2019-02-02

  •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言之,西周“以德治国”的价值归旨在于通过培养人的德行,实现向“天”祈福,进而实现天下和谐的目的。而身处礼崩乐坏局面中的孔子一心想挽救周制的衰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西周封建思想进行了改变,弥补其存在的不足和疏漏。孔子希望将各级领主培养成有德之人,或用有德之人辅佐领主,通过正名和实行仁政,使天下复归礼乐秩序。“为政以德”思想的实施手段及方案君子修己志仁探究如何“为政以德”的问题首先便要回答何者为政以及为政为何。在孔子看来,“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

    时代人物 2019年35期2019-01-15

  • 道德的功用与以德治国
    泽民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以来,德治就不断地被重申和强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1-06

  • 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即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策略[1]。发展至今,其相关的制度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加强,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辩证关系,这对解决当今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也是我们高中生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学习内容。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涵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行为举止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但二者又具有不同的内涵。(一)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国家维护社会和谐、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的

    长江丛刊 2018年1期2018-11-15

  • 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及现代价值
    己正人思想,以德治国的执政理念。选贤用能的做官标准。(一)为政思想注重道。孔子的为政以德体现在道的方面,孔子一生都在追求道,“朝闻道,夕死可矣①”(《里仁》)中最能体现孔子的这一追求。而作为道的追求者,孔子以“志于道②”道对孔子来说是其一生实现的志业。孔子之所以立志以求道,乃是因为自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时代的孔子诚挚地希望通过道德君子的正确行为来引领国家。天下统治者及人民都能够走上正确的道路,以实现“有道之世”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目标。所谓“有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3期2018-04-03

  • 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则是我国随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涵自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来,就引起众多争议。许多学者曾对“以德治国”提出怀疑,甚至有人认为“以德治

    法制博览 2018年32期2018-01-22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2期2017-11-25

  • 对自我本能特征进行新探索实现以德治国和身心自在
    行新探索实现以德治国和身心自在杨小群(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咨询中,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一般往往把弗洛伊德的思想等同于所有精神分析学说,不能区分其理论与后期的发展。本文先借助弗洛伊德学术精神,对当下科研工作中继承与发展、接受与批判前人研究,以及对发表自己理论和自己理论被驳斥或推翻该具有怎样的正确心态和观念等作一阐述。再指出,对精神分析学说的自我本能特征进行积极探索,证实自我本能特征中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2017-09-03

  • “法治”与“德治”在当代中国的定位与归位
    法治”)与“以德治国”(“德治”)被确定为平行并列的“治国方略”,而在理论上,学者们对于“依法治国”(“法治”)与“以德治国”(“德治”)是否可以作为互补的“治国方略”也存在疑虑与争论。但从“治国”的“治”的含义来看,“依法治国”(“法治”)与“以德治国”(“德治”)的内涵并不处于同一逻辑层面。无论是从内在逻辑还是历史事实来看,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中均无“以德治国”(“德治”)的成功先例,但西方世界确实有“依法治国”(“法治”)的事实。因此,在法治实践与治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年3期2017-04-15

  •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要超越历史的周期律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要超越历史的周期律蒋 德 海(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042)德法并举在中国历史上有长久的传统,也曾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但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一直是德治、法治的更替循环,严重遏制了社会的进步。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应该超越德法并治的历史周期律。这就要求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手抓的同时,坚持民主先行。依法治国应该以民主为基础,法治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和发展。以德治国的实现,需要执政党的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4-03

  • 中华德文化研究
    定性作用。《以德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文属于中国当下政治伦理文化研究,该文认为,与依法治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当下的以德治国是要把德治融入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全体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并坚持德治法治相结合。《论作为美德的宽容》一文属于政治伦理基础理论研究,该文对当代政治伦理的重要范

    武陵学刊 2017年2期2017-03-11

  • 德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德文化研究□以德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张亚东(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强国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可或缺。坚持以德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把德治融入到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去,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并坚持德治

    武陵学刊 2017年2期2017-03-11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endprint

    共产党员·下 2017年1期2017-02-09

  •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

    紫光阁 2017年1期2017-01-11

  • 乱世用重典吗? ——也谈法治用典
    疏导和引导,依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引导社会民众过和谐有意义的生活。乱世用重典 正反讨论 对策一、前言“乱世用重典”是一个历史概念。历史有循环论。社会总有一个从乱到治,再从治到乱,再到治的过程。也有大乱大治,小乱小治,不乱不治之说。2008年金融危机及其他危机之后,经济上的困难引起社会某些层面产生一些混乱,由此有人就提出了社会混乱的说法;也有人从其他方面的原因提出社会混乱的说法。对此有人就重提了乱世用重典的建议。乱世用重典吗?二、否定“乱世用重典”乱世用

    长江丛刊 2016年23期2016-12-06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识大势、重根基、善作成
    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德治国的重要体现。重视以德治国条件下的依法治国,才是积极的依法治国。重视依法治国条件下的以德治国,才是彻底的以德治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激发社会正能量,塑造良好中国形象,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扭转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思想观念混乱、社会风气恶化、道德水准滑坡、诚信观念缺失等不良取向的现实需要,迫在眉睫,至为关键。其次要“重根基”。“非新无以为进,

    红旗文稿 2016年19期2016-11-19

  •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我国重要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范畴,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范畴,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把两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之外还要重视发挥道德的作用,使两者相结合。关键词:依法;立法;治理;手段认真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我国已逐步走上了法治化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

    商 2016年26期2016-08-10

  • “一体多元”理论诠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徐留成(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青海西宁81000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用制度管住权力,用法律捍卫权利,司法是正义的最后防线,法律权威高于其他权威。以德治国是治国理政的方式或手段之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依法治国需要道德建设先行,依法治国的运行需要道德支撑,法治的完善离不开道德的补充。另一方面,法治对德治具有规范和促进作用,道德建设法制化是德治焕发生命力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可以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4-13

  • 十八大以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研究综述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研究综述田海舰1田雨晴2(1.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定071002;2.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401)[摘要]十八大以来,围绕如何理解和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理论界和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达成一定的思想共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用辩证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研究“法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1期2016-04-01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张隽利(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漳州 36300)新时期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要求树立法治信仰,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被社会大众所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是公民道德的重要体现。同时,以德治国的核心在于公民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党的领导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29

  • 崇德向善 尊法守法
    治国”与 “以德治国”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历史证明,单纯的、孤立的德治或法治都是不可能将国家治理好的。现代社会生活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在新形势下,只有让法治的阳光普照,让道德的清风吹拂,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把法治与德治有机地统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12期2016-03-19

  • 浅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共同点(一)法治和德治同属上层建筑法治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德治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二者的物质基础是共同的,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和使命是一致的依法治国就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11期2016-03-09

  • “以德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05)“以德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李交发,李天助(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不仅是哲学、伦理学和法学领域的学术问题,也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政治问题。“以德治国”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入探讨,以及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2-22

  • 新形势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再探
    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再探林金生(中共古田县委党校,福建古田352200)依法治国强调法律、制度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制度的稳定性取信于民以实现国家治理的长效稳定性。以德治国作为一种并不太稳定的治理模式有效地化解了制度稳定性与社会形势易变性的矛盾。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融于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治国理政方略,依法治国是根本,以德治国是补充。在依法治国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形势下,应将以德治国的理念和内涵进行再解释,将以德治国具体化、形象化以增强稳定性。依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2016-02-11

  • 罗国杰法治德治思想探析
    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罗国杰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域。笔者认为,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罗国杰关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思想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和重要参考。在此文中,笔者从罗国杰关于法治与德治思想的内涵界定、关于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论述、关于如何落实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方略及其重要意义的思考三个方面,对其法治与德治思想进行探析。罗国杰;法治;德治我国著名伦理学家

    伦理学研究 2016年6期2016-02-01

  •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所要坚持的五项原则之一。这一原则内在地要求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的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的相得益彰。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迈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征程中,我们要同样重视法律、道德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法律与道德并行,正确理解和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增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自觉性和

    前线 2015年6期2015-10-21

  • 国家治理中的德与法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朝野共识。道德教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政治生活中占有突出地位。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儒学积淀,而儒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规定社会交往中的人伦道德。“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新中国成立之后,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宣传,政府在道德建设和引导方面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三好学生、五讲四美三热爱、各种道德模范的宣传等等,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如此重视和投入,善良风俗却并没有得以巩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迈入转型

    人民论坛 2015年2期2015-09-10

  • 法治与德治并行不悖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就治国方略的影响力而言,主要有儒家的“以德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 “以法治国 ”。曾经围绕治国究竟是“法治”还是“德治”,产生过长期的激烈争论。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应。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德治,源自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诚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红岩春秋 2015年7期2015-09-10

  •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
    国的同时兼顾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关键词]国家宪法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道德;约束力一、国家宪法日与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文简称《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在此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居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5年8期2015-05-30

  • 和谐社会视域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探析
    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和谐社会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最终诉求,其所指代的“和谐”是多角度、多元化的,包括了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环境和谐等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和谐。如此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法治国”来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也需要“以德治国”来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因此,我国要坚持“法治为主、法德并举、德法兼治”的治国思想。一、科学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管理国家时,他们要

    社科纵横 2015年5期2015-04-09

  • “以德治国”浅说
    3165)“以德治国”浅说王光明 秦泗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 27316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指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德治国”作为我们党治理国家的一种基本方略,根源于“德治”思想。实行“以德治国”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考量,同时必须注意防止“人治”和处理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德治国;德治;双重考量;人治;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关于全面推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7

  •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实践途径探索——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考
    放弃或不重视以德治国。反而,我们比以往更注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正如邓小平说:“制度好坏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作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目前,在我国各个领域普遍缺乏民族信仰、理想以及道德的长久支撑力量。腐败、贪污、渎职等消极现象在党员和领导干部中丛生;制假贩假、坑蒙拐骗等失去良知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麻木等现象屡见不鲜,所有这些都是道德失范的表现。所以,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3期2015-03-18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模式(四)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治国方略。把法治与德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形成有力有效而优良的治国模式。在上一期,作者谈到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本期,作者将着重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国的根本方向、基本任务和关键环节。二、以德治国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治国方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

    创造 2015年10期2015-02-06

  • 黄蓉生: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传统“隆礼重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现代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德治与法治互补,“礼乐政刑”综合为治。从分工和基本效用来看,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感召力和引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治的本质在法,无法谈不上法治。但法治的形成不能离开道德,法律制度需体现道德要求,否则就难以为人们所接受和践行。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

    中国司法 2015年4期2015-01-30

  •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国家治理避免单一化的弊端,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当注重解决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问题。树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统一的理念自从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来,我们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

    党建 2014年11期2014-11-13

  • 略论江泽民文化发展战略思想
    断,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包括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内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后对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与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和科技在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知识、文化、价值观念等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以文化实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影响着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发挥。谁掌握了先

    党史文苑 2014年2期2014-08-15

  • 党建知识
    。首次提出“以德治国”论断——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首次提出“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他说,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西楼会议召开——1962年2月21日至23日, 中共中央在中南海西楼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由刘少奇主持,陈云作了《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重要讲话。会议讨论了1962年的国

    党建文汇·下 2014年4期2014-07-04

  • 德治国思想的价值分析
    上首次提出“以德治国”的概念,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实践思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特点,也符合思想发展的规律。一、“以德治国”继承传统优秀“德治”思想首先,“以德治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实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它是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有民主权利的制度。由此可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最大的德政。马克思主义源起于欧洲,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思想,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就遭遇了五花八门

    党史文苑 2013年2期2013-12-20

  • 德治国,以啥治德
    文/阮直以德治国,以啥治德文/阮直这些年好像缺德的官员比缺德民众要多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官场真的是染缸吗?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德,体现在国人的身上是不等值、不等价的。比如,为人师表者,要有师德,悬壶济世的,要有医德,为民做主的要有官德……可面朝黄土的就没听过有“农德”,也没听过做买卖的人要有“商德”,商人只要做到买卖公平,为人诚信就足够了。历代皇权与政府对社会底层大众都没有多高的道德要求。但为官者不行,为官者在中国历来都是由读书人中的优秀分子来担任,他们

    检察风云 2013年2期2013-07-12

  • 强化道德文化建设 彰显以德治国方略
    化建设 彰显以德治国方略占毅(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广东广州,510725)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文化建设尤其是道德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现阶段必须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充分发挥“以德治国”方略的指导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8-15

  • 论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以德治国
    化语境下的“以德治国”胡素杰(河北大学 出版社,河北 保定 071002)“以德治国”作为一项治国方略,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公民伦理是贯穿这些内涵的主线。这样一项治国方略在当代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继承。不过,从历史上看,要实现 “治国”的目标,建设理想的和谐社会,仅仅依靠 “德治”还不足够,还需要与 “法治”相辅相成,“双管齐下”。德治;法治;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一从概念上讲,“以德治国”之 “德”是指道德,即看待和处理人与人 (人际)、人与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探微
    00715)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探微蓝彬华1谭畅2(1.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715)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我国是应该实行“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首先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基本内容入手,深刻地分析并阐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理论的科学内涵,接着阐述了现阶段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论证我国应实行依法治国,一是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二是如何实行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范蠡的软肋
    害楚国,你要以德治国啊,这样就可以免灾了。”楚王一向很听庄生的话,就宣布大赦天下。受了大儿子贿赂的楚国贵人赶紧告诉大儿子:“天下大赦了。”大儿子一听,弟弟都被赦免了,那我把钱给庄生,不是白给了吗?赶紧回头找庄生,把千金讨了回来。庄生觉得被人出卖了,又跑去找楚王说:“前些天大王因为以德治国,大赦天下,没想到百姓都议论说陶朱公范蠡的儿子杀了人,仗着有钱买通大王左右贵人,大王为了这个范公子才赦了天下。”楚王大怒:“有钱人又怎么样,还能摆布我不成?”最后,天下都大

    感悟 2011年4期2011-05-19

  •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研究
    芳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研究张 芳介绍了江泽民的“以德治国”思想。认为江泽民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反映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在治国方略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阐述了“以德治国”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及实行“以德治国”的要求和途径。以德治国;理论依据;现实需要;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江泽民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向新世纪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反映了党对建设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3期2010-08-15

  • 加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贯彻“以德治国”科学理念*
    教育,贯彻“以德治国”科学理念*张宇光(湘阴县广播电视大学,湖南湘阴 414000)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征(一)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受教育者不受年龄、性别、种族、生理缺陷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只要你愿意学习,都可以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对象。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将孔子在2000多年前倡导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变成现实。(二)教育时空的开放性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及学习进度,可自由地选择一生中或一天中任何时间接受教育,可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2010-08-15

  • 贯彻“以德治国”重在师德建设
    陈永军“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重要思想,它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我党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对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思想道德建设的继承和发展,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的呼唤,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世纪的新需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5期2009-08-24

  • 浅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键词依法治国以德治国道德法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21世纪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最突出的成就是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然而,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仍是一个有待理清的问题。目前,我国存在两种极端的观点:一是绝对统一论,即认为二者无任何矛盾,完全一致;二是绝对对立论,即认为二者价值导向相背,不可共存。笔者认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它们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了彼此的相互依存与共同发展。1 法治与德治理论上的内在统一性法治与德治是治国的两大智慧

    科教导刊 2009年26期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