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焉识
- 电影中的人物情感表达方法分析
——以电影《归来》为例
去接自己的爱人陆焉识却没有结果,她慢慢回到自己的住处,心情沉重地踏上老楼梯,步履沉重且十分缓慢,眼神暗淡无光,原本象征喜庆的红色围巾却多了几分厚重感,无力地搭在她的肩头。此时,人物形象一下子在构图场景中突显出来,观众的关注焦点也转移到人物身上。而随着人物视线的转移,楼上一直不落锁的家门透开了一条缝,隐隐地传出弹钢琴的声音。此时,楼梯里的尘埃在光影的变动下和钢琴上的音符一起跳动,照射进来的夕阳余辉充斥着楼梯的每一个间隙,创作者在为跳动的扬尘打光时也实现了场景
声屏世界 2023年7期2023-08-03
- 离去·归来·离去
作为原型,描述陆焉识所遭遇的人生经历及其对于精神世界的探寻。陆焉识穷尽一生去追寻自由,在留学的途中、被关押的监狱里、复杂的家庭之中等等地方,都追寻过。在历经磨难之后,陆焉识最终发现自己应该回归家庭,但是追求自由的灵魂仍旧无处寄存,只得再次离去,在离去归来又离去的途中不断奔走,最终发现真正的自由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关键词:陆犯焉识;自由《陆犯焉识》是严歌苓第一次以男性作为长篇小说的主角创作的,以她的祖父为创作原型,展现出知识分子陆焉识的人生遭遇与其自身的精神
雨露风 2022年1期2022-03-23
- 一次别离,三次归来
——浅析《归来》的三重意蕴
意象,导演借助陆焉识一而再、再而三的归来,从看望亲爱之人到拯救亲爱之人,再到陪伴亲爱之人,通过这三重意蕴表达了导演深厚的历史反思精神的浓厚的民族自省意识。第一次归来:看望亲爱之人影片以一段乌漆麻黑的夜景开场,随着呼啸而过的火车,男主人公陆焉识衣衫褴褛地蜷缩在火车站的楼梯底下等待着逃跑回家的机会,那里正是他心灵的归属地。紧接着,早已长大成人的女儿丹丹正在全神贯注地排练《红色娘子军》,力求主演吴清华的机会,那里正是她精神的芳草地。导演透过极其简洁的两场戏,向观
声屏世界 2021年15期2021-11-12
- 故人归来,他却忘记了我的模样
李玉龙陆焉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难得的知识分子,会法语,喜欢弹钢琴。奈何时代原因被流放至偏远的农场,与妻女千里相隔。多年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到了久违的家。见到多年思念的爱妻婉喻,他红了眼眶,甚至一时间手足无措。婉喻张罗着出去买菜回来给陆焉识包饺子,但却在返回家中后,将陆焉识认成了别人,并粗暴地将他赶了出去。陆焉识从女儿的口中得知,自从那一次“逃跑”的短暂相见后,母亲就变得恍恍惚惚。记忆力下降明显,家中有很多她写的纸条,提醒自己重要的事情不要忘记。陆焉识不在的
心理与健康 2021年11期2021-11-11
- 浅析《陆犯焉识》中陆焉识的形象特征
探讨作品主人公陆焉识的形象特征。关键词:《陆犯焉识》 陆焉识 形象严歌苓在以往小说中,对男性形象着墨不多,而2014年出版的《陆犯焉识》,就是以她祖父为原型的长篇小说。作者不仅把写作角度更多的放在了男性的刻画上,而且还是以20世纪中国这样独特的历史年代来思考知识分子的命运。这部小说“是严歌苓第一次将深刻的目光转向了自身家族史,特别是转向了祖父这一代知识分子。”[1]小说中的主人公陆焉识,大高个、一头卷发。一块欧米茄、一件英国毛呢大衣、一个蓝宝石的领带结,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2021-04-01
- 从《陆犯焉识》看严歌苓小说的人性书写
表达”[2]。陆焉识的继母冯仪芳,嫁入陆家八个月丈夫就死了,年纪轻轻做了寡妇。为了保证自己后半生继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她没有另嫁他人,而是选择在陆家继续做寡妇。中国传统社会的很多价值观念和公众舆论等,对男女有着不同的性别期待和角色定位,对待寡妇尤为苛刻,要求其恪守妇道,不能随意和外界男人打交道。这种“符号性认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强制性功能,如果女性出现了一些世俗观念中不能接受的“行为偏差”,就会被人们所关注和“凝视”,利用社会舆论由外向内对其形成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2021-03-07
- 论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悲剧意识
小女孩即主人公陆焉识孙女的视角,讲述了祖父经历社会运动、牢狱之灾,死里逃生,沉淀内心重新爱上他的发妻的故事。小说是在一种悲情的长河中缓缓流淌出文字来讲述发生在陆焉识身上的一切。文章充斥着悲凉、苦难、煎熬却不得不将生活继续下去,来完成自己内心对自由、对爱的坚守。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指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P297)《陆犯焉识》以缓慢的、平静的、不张扬的方式将社会、时代和个体等创伤面一点点展示于人。“悲剧意识是对人类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7
- 通幽的曲径与极微的延展
——《陆犯焉识》“那辗”的叙事策略探析
背景之下,祖父陆焉识与祖母冯婉瑜跨越时空的错位爱情。这份爱情超脱于时空,带有温度的韧性连接着历经苦难的人。祖父母的爱情是全书主线,从陆焉识抗拒爱情到反叛爱情再到重拾爱情,读者也跨越几十万字,随其走过他漫长的三十余年岁月,期待有情人的最终重逢与美好生活。然而书中两人身心相隔,陆焉识无法将他的爱意和忏悔与冯婉瑜当面倾诉,作者在他们相见之前制造多重阻拦与波折,拖延两人的相见相爱与相守,有意让爱情之路周回曲折,节枝横生。这种绕圈子、制造波澜的创作方式在《陆犯焉识》
喀什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1-02
- 与命运和解并顺势而为
——以拉康精神分析法分析影片《归来》
,作品只选取了陆焉识在劳改时逃跑回家之后的片段进行改编,讲述了在文革时期一个家庭的遭遇以及一段感情的归宿。劳改期间的“右派”逃跑回家,想约家人一见,却被女儿告发,在火车站差点与冯婉瑜相见,却被再次抓走,平反后满心欢喜回到家的陆焉识,却发现妻子早已丧失了对他的记忆,不再认识现在的他,他用尽各种办法想唤起妻子的记忆,却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选择了最无奈但也最合适的办法一直陪伴着妻子[1]。自我是从外在世界形成的,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依赖另一个人以生成自我确认。在这样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2期2020-11-27
- 遗忘与回归:耐人寻味的失忆症隐喻—评电影《归来》的疾病隐喻
管张艺谋一再对陆焉识和冯婉瑜的爱情故事进行各种温情书写,但人物的命运遭遇仍然与时代背景相挂钩,为避免与主流意识形态正面相悖,张艺谋在敏感题材上“含蓄到极致”,避“重”就“轻”,选择了疾病隐喻,用“失忆症”模糊化处理文革带给那个时代的人的迫害,不刺耳、不聒噪。此外,受到现阶段文化政策影响,张艺谋选择放大人物的悲剧性来凸现时代问题,以煽动观众的情绪,追求观者在心理上对影片的认可与感同身受,影片中文革本身变得愈加模糊,在人物的悲剧命途中落下帷幕。影片同样也对时间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7期2020-11-18
- 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叙事手法剖析
出身的翩翩公子陆焉识铺展开了一幅二十世纪历史夹缝当中的人生画卷。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严歌苓所使用的叙事手法充分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于人物、情节的理解,“在借鉴中外叙事艺术和对叙事美学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既摆脱了先锋派叙事怪圈的生涩和虚无,也没有西方现代叙事的玄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随心所欲的叙事模式”,〔1〕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1 传统视点叙事《陆犯焉识》是一部回顾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命运变迁的长篇作品,通过核心人物陆焉识在各个人生阶段的机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3-03
- 论陆焉识的俄狄浦斯情结
要讲述了男主角陆焉识波澜起伏的一生,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陆焉识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陆焉识与很多女性都有过情感上的瓜葛,但实际上这些爱情背后都有着其继母冯仪芳的影子,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恋母情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陆焉识在面对母亲冯仪芳的时候会时常陷入幻想这一现象,以及之后对自己妻子冯婉喻前后期情感上的转变,都表现出了其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而陆焉识身上之所以展现出了这些特点,一方面是因为陆焉识的懦弱的性格催生出了一种扭曲的报复心理,另一方面也与
黑河学刊 2020年1期2020-01-18
- 一生归来,一生等候
婉瑜一直等待着陆焉识归来,二十年后的一封家书“我本月五号回来。”冯婉瑜每月五号风雨不改地去车站等候丈夫,一次次地等候,爱人却并未如期“归来”。由张艺谋执导的《归来》于2014年上映,影片中对时代背景的处理仿佛是运用了“人像”摄影手法,虚化背景,将焦点对准人物,集中火力凸显了人物之间的矛盾——政治立场与血缘亲情的矛盾,围绕着“归来”这一个主题,从人物身上展现时代的伤痕。首先是丹丹和陆焉识的矛盾冲突,丹丹三岁的时候陆焉识就被抓走了,在丹丹的成长里,父亲是缺席的
速读·中旬 2019年10期2019-09-10
- 从大语文视角纵观《陆犯焉识》中“陆焉识”的逃离行为
》围绕着主人公陆焉识的四次“逃离”而展开,陆焉识作为二十世纪典型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努力追求着自己想要的自由。我们从陆焉识的四次“逃离”中,看到了二十世纪知识分子精神困境以及他们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逃离”的价值与意义。关键词:陆焉识;自由;逃离[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30-01一、简介《陆犯焉识》的主要内容《陆犯焉识》是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代表作,主人公陆焉识是上海的大户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7期2019-08-06
- 荒诞历史之下的人性与自由
——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
是男性知识分子陆焉识。严歌苓本人说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原型是她的祖父,她叙写的不仅是20世纪的政治和社会,而且是以祖父为模型的那个历史下被时代浪头冲击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严歌苓在写小说时总有自己独特的叙事,“她一定要到荒野,到边陲,到异域,到抗战,到大饥荒,到‘文革’,到一切能够让日常生活的逻辑发生错乱,于是人非人、物非物起来的地点和时刻去建构她的传奇”。《陆犯焉识》被放在了政治统帅的20世纪下,每一次政治浪潮的冲击,都把陆焉识卷了进去,他只是个小人物,却被
名作欣赏 2019年20期2019-07-12
- 《归来》:自然符号系统的消解与建构
小部分,讲述了陆焉识在农场改造期间从农场逃跑回家,以及“文革”结束之后陆焉识返家却得知冯婉瑜失忆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小说《陆犯焉识》旨在呈现知识分子的精神救赎,弘扬人性的真善美。[2]电影《归来》则更多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为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电影以人伦关系为主轴,建构了独特的自然符号系统。影片《归来》所建构的自然符号系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夫—妻,父—女,母—女。本文即拟探讨影片中这三大自然符号系统的消解与建构,及其所蕴含的独特意义,以从这一层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15
- 电影改编对《陆犯焉识》人物形象处理的研究
分。一、电影中陆焉识接受改造对其性格塑造的缺失电影极度淡化了小说中的时代背景,但开头时代气息及其浓郁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将时间确定在了那个年代。文革给人带来的摧残集中表现在开头陆焉识的形象上,粗糙黝黑的皮肤,苍白的嘴唇,破烂的衣服,肮脏的毛巾,把陆焉识的在改造中经历留给观众去想象。张艺谋在用自己的手法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艰难的文革岁月,但作品中张艺谋对小说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淡化,表现出了张艺谋对文革那段历史所采取的宽恕和包容的态度。电影只截取越狱和出狱
魅力中国 2019年6期2019-01-13
- 陆焉识的内心世界解读
00)留美博士陆焉识被判为反革命押送大西北改造,改变了他原有的人生轨迹。从爱情到尊严, 再到他一生所求的自由, 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后来追求的正是曾经所拼命抛弃的。由此, 永远的失去与永远的追求构成了他的精神困境, 也显示了其人生的不可逆,这种不可逆成就了历史与政治背景下苍凉的人性悲歌。一、自由追求“作者在书名上着一‘犯’字, 可谓用心良苦。因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 在称呼犯人时常在他的姓和名字之间加一个‘犯’字, 叫做‘×犯××’, 这种特殊用法
魅力中国 2019年4期2019-01-12
- 《归来》的情感与镜头表达
的衍生,讲述了陆焉识在“改造”多年回家以后的故事。影片以情感叙事贯穿始终,情感真挚纯朴,感人至深,尤其表现出张艺谋在镜头语言方面的匠心独运。于是,分析镜头语言与叙事方式成为解读电影《归来》的情感表述的主要途径。一、情感基调电影的情感基调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喜剧或是悲剧都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结构,在确立不同的情感基调以后才能够向上铺展影片的艺术结构,我们甚至可以将情感基调的定位看作是确立电影全片的核心与根基。在张艺谋早期的艺术片创作生涯中,与其他第五代导演一样,剖
电影文学 2018年20期2018-11-15
- 浅析电影《归来》中的悲剧美
回到了平静,但陆焉识的家里并没有恢复到他想象中的样子,预想中的场景是妻子冯婉瑜和女儿丹丹会在火车站等候他的第二次“归来”。然而,等来的却是女儿丹丹独自前来接他回家。在女儿丹丹工作的纺织厂宿舍,陆焉识得知女儿丹丹已经不再跳舞,那种曾经跳舞时的灵动的眼神和气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一个踏实本分地在纺织厂工作的普通女工,这让他觉得那是文革时代中女儿丹丹所付出的青春代价。在他心里从来都不曾记恨过女儿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陌生和不理智的行为,因为他的内心具有宽厚的父爱和对家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4期2018-02-22
- 电影《归来》中视觉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时空交错式表达研究
了影片中男主角陆焉识与女主角冯婉瑜坚贞爱情的莫失莫忘与不离不弃。一、 时空交错表象化叙事表达(一)分立对比表达《归来》在开篇即以交错时空表达,分别以表象化叙事的技法,将男主角陆焉识老鼠般东躲西藏的时空,与其女儿丹丹的青春迸发着的火热时空,进行了第一次的交错,在这一时空交错中,乞丐一样颓丧不堪惶惶若犬的陆焉识,与活力四射激情无限的丹丹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这种鲜明的对比,为客观化丹丹与陆焉识的冲突提供了艺术化的合理铺垫,而农场追缉陆焉识的邓指导与刘同志的介入
电影评介 2017年18期2017-12-01
- 《归来》中“门”的隐喻分析
说用大篇幅展现陆焉识人性的变异与回归,侧重从陆焉识的角度展现他回家的强烈心理冲突,并恰如其分地插叙陆焉识早年的生活;而电影则运用顺序的手法,从小说的结尾处截取了两个时间点表现陆焉识跑回家看妻子和女儿以及如何与患了失忆症的妻子相濡以沫的故事。确实也实现了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所说的“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影片制作者在着手改编一部小说时,就会把原著仅仅当成未经加工的素材,从自己的艺术形式的特殊角度来对这段未经加工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而根本不注意素材所已具有的形式”①。剔
电影文学 2017年4期2017-11-16
- 小说《陆犯焉识》与电影《归来》之比较
焉识”,其通过陆焉识一生的经历强烈谴责了政治对于知识分子的摧残以及人性的戕害。而电影名为“归来”,顾名思义,陆焉识“归来”之前的人生经历被削减了,主要阐释陆焉识归来之后的情景,电影从头至尾都充斥着强烈的政治气息,相比小说而言,电影对于政治的谴责意味更强。但小说《陆犯焉识》和电影《归来》依旧有着相似之处,即通过爱情来反思与谴责政治。爱情自古以来便是小说、电影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在小说《陆犯焉识》和电影《归来》中,作家严歌苓与导演张艺谋都讲述了陆焉识与冯婉喻之间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4-12
- 电影改编中小说和电影艺术形式的独立性体现
——以电影《归来》为例
取舍原著讲述了陆焉识与冯婉瑜相识并结婚,陆焉识留学回国被定为反革命罪犯,抓送到西北监狱后,逐渐认识到自己和婉瑜之间的爱情,逃跑回家再次被抓,直到20年之后平反回家,而冯婉瑜却已经不认识陆焉识,最终陆焉识想方设法希望能与冯婉瑜重温两人之间的爱情的故事。通过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命运铺展在政治这块庞大而坚硬的底布上,审视残酷岁月里世态的炎凉、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高度。电影《归来》只是以《陆犯焉识》原著的结尾一小部分作为原型进行了改编,只选取了陆焉识逃跑被抓和平反之后
视听 2017年4期2017-04-12
- 温和的反思与理性的同情
——论严歌苓的《陆犯焉识》
的愤怒和怨恨。陆焉识是一个典型的20世纪的自由知识分子形象,他求学于西方,在西方掌握了学术的方法,见识了西方的启蒙精神,但他不满于西方对国人的歧视,无意滞留海外,于20世纪30年代回到上海。回国后,他并没有打算涉足政治,而是以笔墨为管道在蒙昧的大地上输送自由理想,只想倾心于学术,在书斋中发挥自己的能量。然而,自从他再次踏上祖国的大地,他遗世独立的想法就化成了泡影,他被迫开始了身不由己的遭遇。他发表探讨日语语言发展的文章,无端地被污蔑为汉奸,他想反驳,却发现
名作欣赏 2017年22期2017-01-28
- 无人识君,无人知己
字,没有自由。陆焉识也是如此。而他原本并不是这样,他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少爷,聪慧倜傥,掌握多国语言,也会讨女人喜欢。他在继母的安排和逼迫下,娶了继母的娘家侄女冯婉瑜。陆焉识在美国、重庆没有冯婉瑜的生活里放纵自己,不在意家人,惹尽风流债。但当他陷入20世纪的那场浩劫时,他才发现他爱的是冯婉瑜眼中流露的情意,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书中描写的是陆焉识与冯婉瑜艰难而又感人的爱情,是长久分离后再次相见却又不能认出爱人的悲痛与不忍。但更触动人的,是陆焉识在失去自由、失去自
读者·校园版 2016年17期2016-08-25
- 论《归来》的符号学意义
讲述的是主人公陆焉识被归为 “右派”之后,趁监狱转场的机会从大西北逃回了家,却因为自己女儿丹丹的告密未能与妻子冯婉瑜顺利相见。三年后,陆焉识在被平反而得以回家,冯婉瑜却患上了心因性失忆,与陆焉识相见了却不能相认。本片的编剧邹静之在接受采访时称:“2013年春节,我和张艺谋开了个短会,定了就三个人物,风格:平实,宁拙毋巧,静水深流。这是 《归来》关键性的一次决断。”[2]由此看来,《归来》不仅是张艺谋导演事业的正式回归,也是他艺术片风格的一次回归。从 《归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8-24
- 来者归何处?
飘雪中,年迈的陆焉识和妻子一同等待永远不会归来或早已归来却又必须一直等待下去的“陆焉识”。两人就像是两条平行的铁轨,相依相伴,不离不弃,却永远都无法相识。冯婉瑜痴望着的是早已归来却无法回归的陆焉识,而陆焉识则隔着大铁门遥望那早已被封锁关闭的“文革”记忆,因而,大铁门关上的不只是一个空荡荡的车站,而是沉甸甸的时代过往,是万千无法归来的人。一、 逝去兮,归来兮?——历史暴力的悲情呈现影片开场,一辆飞驰的列车随即映入眼帘,仿佛是一辆匆匆的时光机车,不经意间带着观
电影评介 2016年5期2016-06-13
- 文革经验的厚重巡礼
——论电影《归来》中双重父权的认同困境
《陆犯焉识》中陆焉识的知识分子困境转变为《归来》中冯婉瑜对丈夫的面容失忆,失忆所强化的并不是简单的催泪要素,历史的灾难性留白如同冯婉瑜对陆焉识的选择性失忆,共同建构了深层的“在场的空缺”,而“在场空缺”所指向的正是父权的象征。关于父权,其定义是宽泛的:“‘父权’原义指的是父亲的领导,女性主义者借以指涉社会的各个面向都由男性所支配,从家庭、父亲到社会律法和国家,都是由男性为主导的结构,以家庭、性别取向、国家、经济、文化与语言种种机制,来区分男性和女性,以种种
华文文学 2016年2期2016-05-04
- 浅析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中冯婉喻人物形象
们讲述知识分子陆焉识从上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传奇经历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美丽善良、对爱坚贞不渝的冯婉喻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并把冯婉喻艰辛而又悲剧性的一生作为一条副线贯穿了整部小说,用陆焉识的话说,“冯婉喻是他寡味的开端,却是他完美的归宿”。本文主要从社会、人格和文学形象三个方面,分析冯婉喻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多重内涵。一、顺从与隐忍——相较于男性而言的“他者”形象“他者”是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地位特征,“女人相较男人而言,而不是男人
名作欣赏 2016年21期2016-03-11
- 《陆犯焉识》中边缘人物的自由悲歌
陆犯焉识》通过陆焉识的起伏人生,展现特殊年代个体命运在政治运动巨轮下的渺小与荒诞。在陆焉识穷其一生的自由追寻中,与其“犯人”身份相关的两类群体——“敌属”“劳改干部”同样遭受禁锢。冯婉喻在“封建媳妇”和“犯人家属”的双重围城之中走向疯癫,邓指在对信仰的坚守中被遗忘在西北荒漠。他们无端被边缘化,在挣扎中谱写自由悲歌。敌属;劳改干部;边缘化;《陆犯焉识》《陆犯焉识》通过讲述知识分子陆焉识的起伏人生,展现了严苛的政治背景下,当政治与人生碰撞时,情感的纠缠与冷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06
- 严歌苓《陆犯焉识》的叙事解读
身的才貌双全的陆焉识留洋求学、回国任教、被放逐西北的人生际遇,通过知识分子陆焉识的人生遭际展示特殊时代中国的深沉苦难以及世相的炎凉和命运的多舛。严歌苓是一位擅长讲故事的作家,她在《陆犯焉识》中更表现出她对叙事的兴趣和探索。多重视点叙事美国的杰拉德·普林斯提出叙事中的视点有三种主要类型[1]:一是“传统的”或者“经典的”叙述,叙事者不受任何限制;二是内视点叙述,一切都严格通过一个或者几个人物的知识、看法和感知来表达;三是外视点叙述,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表现一切
山花 2015年16期2016-01-22
- 论《陆犯焉识》中的悖论现象
穿插着讲述了陆焉识必不可少的前史,但它的着墨重心无疑放在了1954年陆焉识被捕之后。莫名其妙的荒唐的被捕,不经审判随意更改的刑期,大西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苛的劳教生活,监狱里的各色人等,各种死亡和人性中的恶,不仅构成了小说的重要内容,而且都给予了细致的描写,极具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开篇引子就以极具陌生化效果的描写令读者在痛苦、震撼的阅读体验中被深深地吸引。犯人们在兽群横行的大草漠里是新来的“着衣冠的直立兽”,他们的到来彻底打破了生物界的天然的平衡,“活物
小说评论 2015年2期2015-11-14
- 基于电影《归来》看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的矛盾
年代初,劳改犯陆焉识与家人分离了很多年,音讯全无,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陆焉识的到来打破了女儿丹丹的芭蕾舞梦想,丹丹为了梦想极力阻止母亲与陆焉识相见,使二人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文化大革命之后,陆焉识得到平反终于可以回家,但是他却发现女儿已经放弃了舞蹈家的梦想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工,自己深爱的妻子也因为患病不认识自己。经历了多年生活的变故陆焉识作出了重要的决定,努力唤起妻子的回忆。二、电影《归来》中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的矛盾拿电影跟原著小说相比,对
电影评介 2015年13期2015-08-15
- 小说到电影:《陆犯焉识》叙事艺术探析
的历史细节,用陆焉识对冯婉喻爱情的领悟去深化“文革”的苦难叙事。一、叙事视角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托多罗夫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论述:“我们所接触的总是通过某种方式介绍的事件。对同一事件的两种不同的视角便产生两个不同的事实。事实的各个方面都由使之呈现于我们面前的视角所决定。”①叙事视角的不同可以造成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叙事中出现整体状态上的巨大差异,因为不同的叙事视角往往具有特定的功能,并且能够非常有效地体现出叙事者和人物的“心情、价值观和认识事物的特定方式等等”②。
名作欣赏 2015年6期2015-07-17
- 把爱情升华为信仰
——从《陆犯焉识》到《归来》
了一大半篇幅的陆焉识的早期人生经历、在劳改农场的生活以及险象环生的潜逃旅程,直接从陆焉识潜逃到家门口作为电影叙事的起点;其次,电影还将小说中陆焉识解除劳教回家后与两个孩子的家庭生活删改为与妻子冯婉瑜和未婚女儿丹丹的简单生活,回避了陆焉识重返社会后,复杂的人生经历带来的心灵扭曲以及适应社会的艰难,并改写了陆焉识在冯婉瑜去世后重返农场的结局;最后,电影也删去了小说中冯婉瑜晚年的种种怪异的表现,只保留了她的失忆,并增加了陆焉识和女儿陪着失忆的她不断到车站去接陆焉
名作欣赏 2015年31期2015-07-16
- 浅析《陆犯焉识》到《归来》改编的得失
完整性。电影将陆焉识在小说中描写的人性弱点去掉了,造成完美形象的假象。就像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的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中的理论一样,缺少多面杂合的人物形象,难免使陆焉识不够全面,即人物性格特点单一,形象不饱满。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小说《陆犯焉识》中的陆焉识:他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典型少爷,风流倜傥,吸引女人。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冯婉喻,他对这无爱的婚姻采取逃避的态度,留学美国过着花花公子生活。毕业回国依旧老习性,做大学教授同
名作欣赏 2015年11期2015-07-13
- 电影《归来》情节结构创作特点浅谈
。讲述了主人公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多年未见,阴错阳差两人终究与相逢机会失之交臂,等陆焉识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瑜却已认不出他来。繁华落尽,他们怀着各自强烈而执着的爱,在等待中一起慢慢变老的故事。本文着眼于分析影片《归来》的情节结构的创作特点,着力于抽丝剥茧,缕出导演的创作意图、影片的发展脉络和人性刻画。“情节”一词来源于戏剧。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情节是事件的安排”。(引自亚里士多德《诗学》)在影视领域,情节又称故事情节,“是影视作品人物活动及其经历的矛盾斗争的
电影评介 2015年2期2015-05-25
- 《瓦尔登湖》与张炜生态散文语言的自然属性
摘 要:纵观陆焉识生命嬗变的轨迹,以不同场域人物的生命特征为依据,可以用这三个意象来隐喻他人生的三个发展阶段:上流社会的“玫瑰花”,大荒草漠中的“骆驼刺”,日常生活中的“飞蓬”。这种嬗变轨迹也使陆焉识的性格呈现出中西文化交融所产生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时空变换所展现出的传奇性与史诗性。陆焉识生命轨迹的延伸也使小说的历史文化批判主题更加深入,更能够体现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110(2015)05-0082-05收稿日期:
东方论坛 2015年5期2015-03-29
- 被压抑者的“归来”:《归来》中潜在文本的意义指向
“右派”的丈夫陆焉识长达二十年不能相见,女儿丹丹因父亲的身份在学校受到排挤,生发出对父亲的憎恨。“文革”结束后当陆焉识回到家时,发现冯婉瑜对自己的记忆发生误置,无法接纳他的归来。于是,陆焉识一方面修复与女儿之间的情感裂缝,另一方面陪伴妻子并做出种种“设计”行为以重新唤起妻子的记忆,但妻子最终却未能痊愈。从影片引发的各种评论意见来看,人们较多谈论影片的简化手法、对人物情感心理及对人性的挖掘、对文革的态度立场,或者谈论演员表演、影片对原小说的改编等问题。关于该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2-14
- 为什么是饭勺?
饭勺。电影中,陆焉识夜里看望冯婉瑜,沉睡中的妻子突然惊醒,发出恐惧地大叫:方师傅,你不能再这样了……陆焉识没有被枪毙我很感谢你……你不能再这样了!一面将陆焉识连推带搡赶出卧室门,紧紧地锁上了门。这一情节在此前有一道伏笔:陆焉识刚回家,冯婉瑜就叫他“方师傅”,十分客气,留坐留饭,但一看见他铺开带回来的被褥,立即发作,把他赶了出去。陆焉识在居委会李主任等人的陪同下重返冯家,但冯婉瑜一口咬定他是“方师傅”,并说自己不想见这个人。到这里,陆焉识与观众一样心生疑窦,
读书 2014年7期2015-01-19
- 欲“归”而终未“来”——简评电影《归来》
物关系中刻画了陆焉识与妻子冯婉喻之间纠葛的“错恋”。由于时间很长,作者可以更为充裕地展开故事的叙述,《陆犯焉识》不仅从容地描画了陆焉识从风流潇洒、不谙世事的花花公子到历经劫难、饱经沧桑的花甲老人之间的各种人生际遇和性格转变,还探讨了知识分子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以及个体与社会政治之间细致而微的复杂关系。与原著深广的叙事内容相比,电影《归来》的故事情节显得更为直白浅俗。在对原著内容大刀阔斧删减的基础上,《归来》仅仅截取了小说中陆焉识从劳改农场逃跑回来以及“文革”之
电影评介 2014年14期2014-11-21
- 《归来》:悲剧的反悲剧叙事
摘掉了右派帽子陆焉识的归来,实体归来,丈夫的身份却没有归来,妻子冯婉瑜的期盼也没有归来,但他以极大的耐心和包容心使得文革浓重的阴影淡化。归来后,本该是笑脸相迎的妻子,对他却投以木然、冷冰的神情,为了找回妻子曾有的记忆,他想尽各种办法,再次从火车站走出,到朋友家寻找他的照片,修琴、弹琴、将未寄出的信重新翻出来,读给妻子听,当他所作的这些努力都白费时,他黯然伤神,“真成了那个念信的了”的身份让他几近绝望,女儿的一句话提醒了他“想了那么多办法,不就是为了接近她能
电影评介 2014年18期2014-11-21
- 精神的空洞与乏力的回归:从《陆犯焉识》到《归来》
条线索:其一是陆焉识对自由主义理想的追寻。从出国留学到抗战再到建国初被捕入狱,对自由主义信念的坚守是陆焉识最突出的精神特征。其二是爱情这条线索。陆焉识虽渴望爱情,但是身为大家庭的长子长孙,却不得不接受包办的婚姻。冯婉喻虽是成为他寡味的开端,但在饱受磨难的人生中,陆焉识最终确认了对冯婉喻的深爱。“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回到家中,唯一等他回来的冯婉喻却失忆了。小说结尾陆焉识以再次出走大西北表达了他对不自由的生存境遇的反抗。显然,张艺谋更看重小说中人物情感这条线索
电影评介 2014年11期2014-09-29
- 等待,终会归来
改造的大学教授陆焉识逃跑了,回家探望多年未见的妻子冯婉瑜和女儿丹丹。被错划为右派前,陆焉识是一位会四国语言、多才多艺的才子,在经历多年的磨难后,他已经成为蓬头垢面,靠吃垃圾解饿的逃犯。他偷偷溜到家门口,却没有进去,只是从门缝下偷偷塞进一张纸条,与妻子约定明晨在火车站的天桥上见面。第二天,冯婉瑜带着一包换洗衣物和连夜赶做的馒头急匆匆和丈夫会面,却没想到因为女儿丹丹的告发,抓捕人员在冯婉瑜之前抓走了陆焉识,两人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三年后,文革结束,陆焉识被释放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26期2014-09-23
- 适可而止
一次严歌苓笔下陆焉识和冯婉瑜的爱情故事。在陆焉识留美的五年期间,风流倜傥、文思狂狷、情怀孟浪的他,从不心虚自己是有妇之夫,一再去追求其他女人。可就当我看完前半段书中电影里并未纪录的篇幅,还是不免感叹,如果不是因失去自己追求的自由,他不会在西部荒芜、单调的大沙漠里,细细回味过往的生活,也不会重新审视自己以及逃离后的自责,更不会开始憧憬与之前背叛过的女人共度余生。这个本应止于电影结尾的动人幻想。看了张艺谋的一段访问,他说:“买下版权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冲着后
优雅 2014年8期2014-08-12
- 魂兮归来……
开始的,老右派陆焉识躲在列车的阴影里,他已经逃离了劳改农场。此时,陆焉识的女儿丹丹正在舞蹈学校跳样板芭蕾舞《红色娘子军》,争取当主角。陆焉识的逃跑引发追捕,其妻子冯婉瑜和女儿丹丹接到命令:见到他必须报告,但是,又绝对不能与其见面。显然,这个命令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然而,这部影片中,这样的幽默还很多。夜里,陆焉识回家了。不知为何,在任何追捕者都会蹲守的他家门口,却并未见人监视,而屡次敲门,明知有可能是其回来的冯婉瑜既不开门证实,也不叫人报告。直等到丹丹回家,
红豆 2014年7期2014-08-08
- 谁的“归来”与谁的“不归”
说,他看中的是陆焉识回归家庭一节,编剧邹静之也只选取了小说四十万字的后 30页的内容来改编。在我看来,《归来》的戏剧感十足,整个电影故事建立在陆焉识的两次归家事件上。第一次越狱归家,影片以被锁住的家门和第二天与妻子在天桥上的惨烈相见的几组镜头,交待出了密集的信息,也将人物刻画得非常饱满——被政治洗脑的青春少女,被政治流放的知识分子,被政治欺辱的母亲。导演很隐忍,冯婉瑜被方师傅“潜规则”这件事直到最后也没有讲出来。而是通过陆焉识回家,冯婉瑜错将他当成方师傅,
艺术评论 2014年6期2014-07-14
- 远去的归来
。原著小说中,陆焉识一生起伏跌宕,华丽苍凉。从会四国语言,留洋归来的倜傥富家子,到流放至西北荒原的劳改犯,获得平反回家之后却被势利子女排挤,最终只得离去的落寞老人。而他对妻子冯婉瑜,从包办婚姻的无爱,直至历经变革之后才懂得什么是爱,这其中复杂、微妙而隐秘的心理状态和归来的情感,令人唏嘘。然而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这一切都被简化了,只有蛛丝马迹依稀可循。“方师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西北大荒漠的改造为何被缩略成“西宁”?《归来》,故事只成了一句话——“文革结束
齐鲁周刊 2014年20期2014-07-09
- 《归来》:剧本硬伤背后的情怀流失
令人不能容忍。陆焉识逃跑回家的人物动机缺失剧本编排,最忌讳想当然。在电影《归来》的剧本创作中,如果我们忽略原著小说《陆犯焉识》而直接观看电影《归来》的话,很难理解,陆焉识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跑回家里来。影片开篇的剧情设计突兀而生硬。在原著小说中,陆焉识想逃跑的动机是女儿出现在了科教宣传影片的镜头中,以生物学女博士的身份亮相,但陆焉识因命途多舛而只看到了这部影片的最后五分钟。面对复杂现实,自己若是再不逃跑,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女儿了。在陆的记忆中,女儿依旧是那个自
商周刊 2014年11期2014-06-17
- 远去的归来
。原著小说中,陆焉识一生起伏跌宕,华丽苍凉。从会四国语言,留洋归来的倜傥富家子,到流放至西北荒原的劳改犯,获得平反回家之后却被势利子女排挤,最终只得离去的落寞老人。而他对妻子冯婉瑜,从包办婚姻的无爱,直至历经变革之后才懂得什么是爱,这其中复杂、微妙而隐秘的心理状态和归来的情感,令人唏嘘。然而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这一切都被简化了,只有蛛丝马迹依稀可循。“方师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西北大荒漠的改造为何被缩略成“西宁”?《归来》,故事只成了一句话——“文革结束
齐鲁周刊 2014年19期2014-05-30
- 一切都刚刚好
态——归来,是陆焉识的回家路,亦是张艺谋的回归心。有人批评《归来》里看不到批判,只剩下温情,缺乏深刻的反思和对“文革”起码的控诉。也因此认为张艺谋老了,已经不敢再触碰“禁忌”,发出时代最强音了。但我恰以为,这是张艺谋近几年来最具批判性的作品。苦难不是非要正面展现才叫控诉——小说里陆焉识被打成右派,在大西北流放了二十多年,其间经历的种种,在影片中确实并无任何交代。可是,这样一个历经劫难的人,还有什么比他晚年有家回不去,亲人相见不相认更惨的吗?《归来》的批判性
新民周刊 2014年20期2014-05-29
- 和解是另一种归来:对“归来”含义的解读
在物理意义上,陆焉识想要回家,回到妻子冯婉瑜的身边,这是“归来”的第一层含义。打成右派发配远方的陆焉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为了能看看留守持家的妻子冯婉瑜和三岁就已被迫离开的女儿丹丹,趁转场逃跑,不惜冒着再次被抓的风险走向家中。可是,工宣队找母女俩谈话,农场则派专人在楼下蹲点。在这种情况下,冯婉瑜不敢开门相见,陆焉识被拒之门外,离家仅仅只有物理意义上的一门之隔。陆焉识并没有放弃,告诉丹丹无果后塞纸条告知婉瑜第二天天桥相见。可是这次“密会”却被女儿举报,让这
电影评介 2014年12期2014-03-06
- 一生焉识
编,来了解一下陆焉识的前世今生。一陆焉识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大少爷,聪慧而倜傥。他会四国语言,说着剑桥口音的英语,会写一手好字,会打马球、板球、弹子,会做花花公子,还会盲写。1925年,陆焉识初识冯婉喻,她是恩娘(陆焉识继母)冯仪芳的侄女。冯仪芳给陆焉识的父亲做填房,嫁入陆家8个月之后就守了寡。当恩娘要被婆婆退回娘家去时,是14岁的陆焉识挺身留住了她。冯仪芳强迫陆焉识娶冯婉喻,为了让恩娘允许他出国留学,陆焉识同意了这门亲事。但在他漂洋过海前,必须完成婚事。随后
文苑 2014年8期2014-02-27
- “后伤痕”书写的复杂性——论历史与人性深度交织的《陆犯焉识》
展现的乃是关乎陆焉识一生遭际的政治风云。政治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向来密切,陆焉识的特殊身份——知识分子——使得小说能够表达无比丰富的政治内涵,从而也就能够传达威权政治的诸般情貌。《陆犯焉识》当然是一部沉痛控诉曾有年代政治罪恶的严正之作,纵然这种严正的控诉在新的年代里获致了它的新的面向与质地,从而有了历史的复杂性。陆焉识本人的政治遭际堪称曲折,但小说显然也没有放弃对于陆焉识身边之人——随着陆焉识地位、环境的改变,这些人物也有不同的层次——的政治遭际的直陈。政治带
当代作家评论 2013年2期2013-11-14
- 《陆犯焉识》中陆焉识的围城世界解析
围城:单翅飞翔陆焉识的第一次逃亡是离家赴美留学,其动机不乏渴求新知的驱使,更有逃离包办婚姻的姿态。父亲去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软硬兼施,迫使陆焉识娶了自己娘家的侄女冯婉喻,这段柔情操控下的婚姻有一个女人的无奈:膝下无子,为巩固自己的家庭地位,须套牢继子,深处却是封建家长制隐然的权威。[1]陆焉识屈从于恩娘对自己人生的安排,有对寡母怜悯的良善,也有骨子里挥之不去的怯懦。十九岁的陆焉识之所以要跑到美国去留学,正是为了可以获得“暂且的自由”:跟冯婉喻结婚的是另一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8-15
- 自由的追寻 ——《陆犯焉识》的自由乌托邦与边缘写作
级知识分子——陆焉识,描述了从1925年到1990年之间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男主人公陆焉识的原型是严歌苓的祖父严恩春,严歌苓曾在文章中坦陈:“假设人发明文学是为了了解自己,那么发现寻找我的祖父,就是为了发现和了解我自己。”①小说中男主人公陆焉识的一生执著于自由乌托邦的坚守,却难逃遭遇到“犯人”的尴尬与窘困。陆焉识与自由乌托邦之间的动态关系是整部小说的主线与核心,由此可以探讨处于中西文化边缘的严歌苓的美学追求。一、自由乌托邦的坚守社会转型以来,主流文学的知识分
文艺评论 2013年9期2013-08-15
- 苦难中的追寻——《陆犯焉识》中陆焉识的精神世界解析
展现出知识分子陆焉识的人生遭际和精神世界。《陆犯焉识》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命运铺陈在政治这块庞大而坚硬的底布上,将一个家族兴衰系于陆焉识的人生机遇之中,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乱象。严歌苓在小说中采用了具有创新意味的叙述方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时空穿插叙述。一方面增加的“意识流”的主观与随意并没有破坏作品整体的故事性和思维的合理性,叙事者“孙女”根据“祖父”回忆录所讲述的内容是她脑海中的回忆的现实流程和脉络,经纬明晰,前后连贯;另一方面,时空的交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1期2012-08-15
- 总是失败的诸神
、学识与见地。陆焉识的一生够悲催的。民国的牢坐过,共和国的牢坐过,中国的牢底都快让他坐穿了。智力超群、语言奇才、留美的语言学博士,认真地做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惟纯学术研究为正途。在那个每时每刻身边远处都是政治的险恶环境中,一名顶尖的知识分子,却能够不闻不问世事。作家热内说过,在社会发表文章的那一刻就已经进入了政治生活。陆焉识大概深谙此理,他从不主动发表时事文章更不主动发表意见。但他追求自由,在大多数人水深火热一触即发的时代里,在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解放的时候,
文学自由谈 2012年2期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