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
- 《淮南子》中科技术语特点及英译策略研究
。研究主要以《淮南子》为重点,从中选取范例阐述英译策略。《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鸿烈》,由刘安及其幕僚所著,涵盖古代科学百科。《淮南子》的科技思想在许多领域都处于同时代世界领先水平,涵盖大量百科知识,科技术语即是其中值得研究的一大重点。【关键词】《淮南子》;英译;翻译策略;科技术语【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230—03引言《淮南子》刘安及其幕僚所著,又名《淮南鸿烈》《鸿烈》。《淮南子》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9期2023-08-16
- 帛书《道原》《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的道论思想新探
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
求是学刊 2023年2期2023-06-11
- 关联理论视角下《淮南子》两个英译版本对比研究
分析中国典籍《淮南子》的两个英译版本及其各自的优点及不足,强调了译者在译语作品中重现源语文本的关联性的重要意义,以期对此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探索。【关键词】关联理论;《淮南子》;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3-0110-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35一、引言《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
今古文创 2023年13期2023-05-31
- 《淮南子》科技术语汉英术语库构建:问题与对策
;问题与对策《淮南子》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统领众多门客兼采诸子百家之言精编而成,包含我国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代表汉代最高的科技水平。其中涉及天文、物理、化学、农学、医药、水利、气象、物候、地理诸多方面的科技成果,对今日中国科学的发展有著深远影响。中国一直设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国典籍作品外译的发展浪潮。但“我国典籍英译研究较多地集中于哲学和文学典籍英译。相对而言,科技、医学等领域的典籍英译研究成果数量明显较少,且研究深度也有待拓展”(孙乃荣,2017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2期2023-05-30
- 《淮南子》哲学思想及其精髓之“道”与“道法自然”
思想之大成的《淮南子》,以老庄思想为根基,采撷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之精华,是“非循一迹之路”而守正创新。《淮南子》从“道”出发,以“无为”为主旨,将天道之无为演绎成人道之无为,以求人道符合天道,创新性地诠释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精要。《淮南子》倡导“无为”是为了践行“无不为”,倡导“天道”是为了宣扬“人道”,将出世与入世统一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对道家乃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华民族崛起及复兴都有着重要启示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英语学界《淮南子》研究概述(2001—2021)
1世纪以来对《淮南子》的研究呈现出三个层次: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在进一步探讨派别归属问题、谋篇布局方式等长期以来重要主题的同时,学者们联系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新兴议题,如环境问题和音乐的作用等,为《淮南子》研究开出新路。就学者构成和成果发表渠道而言,西方青年学者此时期对《淮南子》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英语学界有关《淮南子》研究的论文多刊载于有影响力的期刊。英语学界对《淮南子》的研究充分展示了老中青三代学者共同发展的学术景观。关键词:《淮南子》;英语学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明道务治:《淮南子·要略》“论道”逻辑及其黄老经世精神
摘要:《淮南子》“论道”具有缜密谨严的理论逻辑,这突出体现在作为全书序言的《要略》之中。无论是“论道”的宗旨与原则、方式与思维,还是“论道”的特点与取向、价值与意义,《要略》均有深刻具体的理论体现。在此系统化“论道”的基础上,《淮南子》适应西汉大一统政治的发展需求,进一步会通、熔铸与整合先秦老、庄、黄(老)道家三学,深刻阐发自身“明道务治”的黄老经世思想。对《淮南子》“论道”逻辑及黄老旨趣的充分体现,使《要略》成为以淮南王刘安为领袖的汉代“淮南学派”在学术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5-30
- 论《淮南子》之《原道训》中的自然与人为
群摘 要:《淮南子》核心主要是道本论,对老子的道进行了继承与发挥。其首篇《原道训》中主张遵循道的规律,要因循自然。自然表现为物各适其性,四时五行皆有秩序的运行,表现在人类自身则为恬淡无欲;人为在这里表现为一种情欲之动和情欲的过度,在与世交往中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是“有意为之”。《原道训》在处世观上启迪人们要因循自然,平和养身,不仅要护自身的生命,也应该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关键词:《淮南子》;《原道训》;自然;人为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2021-10-31
- 转化与建构:《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
[摘 要]《淮南子》对孔子形象有转化与构建,呈现出褒扬、批评和改造三种倾向。其中褒扬孔子较多,批评孔子较少,以改造孔子为主,将孔子塑造成黄老道家的“代言人”,反映《淮南子》具有道家的思想主旨和立场。《淮南子》对孔子形象的转化与建构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和西汉初期社会思潮有密切联系。通过思维方式、理念目的、学术立场以及时代特征等方面对比《淮南子》和战国诸子的孔子形象异同,能反映其融合会通的特点。[关键词]《淮南子》;孔子形象;转化;建构;融合会通[中图分类号]B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8-23
- 《淮南子》成语典故传承与创造性转化研究
要:文章对《淮南子》成语典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当前《淮南子》成语典故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淮南子》成语典故有效传承的具体路径——创造性转化,认为要依据传播学原理,在《淮南子》成语典故研究和传承现状基础上,树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机制,用城市景观和文创产品等“讯息”表达《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内涵,最终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有效传承效果。关键词:《淮南子》;成语典故;传承;创造性转化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8-23
- 《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旭摘 要:《淮南子》作為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为成语的起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成为我国成语典故出处的重要源泉。开展《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传承研究和基地建设,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良好的文化氛围基础和雄厚的文化研究团队。科学制定《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传承与推广基地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应当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相统一、思想性和教育性相统一、概念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课程互动教学、搭建传播平台、研发创意产品、推动科学研究、扩大展示交流、强化辐射带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8-23
- 韩国学界的《淮南子》研究
高旭在《淮南子》学史上,韩国和日本一样,是亚洲地区中国之外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整体而言,韩国学界的《淮南子》研究要逊色于日本,其产生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及论著较少,但韩国学者对《淮南子》思想文化内涵的学术认识深度值得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或可称之为“异国知音”。从事《淮南子》研究的韩国学者主要有两类:一是在中国攻读博士学位或在中国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者,二是在韩国进行研究与发表成果者。其中前一类研究者更易于为中国学界所了解。以《〈淮南子〉与汉初庄学》为
华夏文化 2021年4期2021-08-16
- 楚辞传播和汉赋塑造:论刘安及其《淮南子》的辞赋史地位
南王刘安及其《淮南子》起到了重要作用。楚辞早已流行,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身边汇聚了一批楚辞作家,但刘安推动了楚辞由藩国向宫廷的传播,主要原因是刘安擅长辞赋创作,又值即位不久的汉武帝“爱好艺文”,两者一拍即合。刘安是叛王之子,为朝廷所警惕和防范,在献《淮南子》時所作的《离骚传》,对屈原进行了黄老化的评论,再联系《淮南子》反复提及智伯的命运,能够理解刘安的处境和心态。淮南王文学集团以辞赋著称,《淮南子》与散体大赋同时形成,且具有散体大赋的基本特征,它与《七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7-01
- 《淮南子》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及应用前景
集大成之作,《淮南子》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华典籍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界对其英译研究的关注明显不足,研究方法仍以内省式、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性研究视角。文章基于语料库翻译学范式,以《淮南子》原文、白话译文及现有两个英文全译本建立汉英平行语料库,涉及语料收集、对齐、标注、检索等步骤,并对其应用于相关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淮南子》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及方法论借鉴。关键词:《淮南子》;语料库翻译学;平行语料库;建设及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H319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6-15
- 从成语看《淮南子》对《庄子》的继承与发展
要文化典籍,《淮南子》产生了700余条成语,也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源头之一。《淮南子》对源自《庄子》的成语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两书共同推动了中华成语文化的形成和运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生活。对《淮南子》运用《庄子》成语和原文推动成语形成和定型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和繁荣,丰富中华民族的语言生活,坚定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关键词:《淮南子》;《庄子》;成语;继承;发展;语言生活;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6-15
- 《淮南子》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创生
然后再出发。《淮南子》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发掘整理、探幽发微,有待批判性继承与创生之后再现其进步性光彩。[关键词]《淮南子》;民本;进步[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1)02-0033-05[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道藏本《淮南子》成语梳理與研究”(AHSKQ2020D115);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淮南子》中医思想与当代全民健康”(SK2020A0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6-15
- 《淮南子》“无为”思想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剖析
摘要:文章对《淮南子》“无为”思想的道德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所蕴含的“无为无不为”自然天道观、“清静无为”修身养性论、“行为仪表于天下”道德行为规范、“仁义德治”的管理方法为当代大学生提升道德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者的示范作用上下功夫,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思想道德教育体制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关键词:《淮南子》;无为;思想道德教育;中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3-22
- 以“自然之性”涵括“仁义之资”
贾伟玮摘要:《淮南子》将“性合于道”作为人性思想的本旨,在总结儒、道人性论核心观点的基础上,以“自然”融铸“仁义”新的诠释方式,扩充并丰富了道家的人性思想。立足“道德之意”的追究,道家始终秉承人性“自然”的传统;基于“教化成人”的意旨,儒家一贯坚持人性“仁义”的立场。《淮南子》从“道德”统摄“仁义”的关系辩正入手,疏解人性思想中儒道融贯的逻辑进路,提出了“自然之性”涵括“仁义之资”的主张。这表明在人性场域中,“自然”与“仁义”既有地位上的高下之分,又具备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3-17
- 论《淮南子》译介研究新成果及其汉英平行语料库研制
摘 要:《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集诸子之长编撰的一部重要典籍,但其国外传播相对滞后。近年来《淮南子》译介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均属传统定性研究范畴,故亟需开拓基于语料库技术的定量研究,从而全面推进《淮南子》译介研究。文章在详细梳理《淮南子》国外译介研究、国外英译本研究以及国内外英译本对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版本选择、语料整理、一对一平行库创建、一对二平行库创建及语料标注等过程环节,深入探讨如何研制《淮南子》汉英平行语料库,有望用以探索《淮南子》翻译研究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28
- 《淮南子》英译对比研究
一炉的巨著,《淮南子》的译介在中国典籍翻译中极具研究价值。斯奈尔-霍比恩所持的翻译综合法认为文本分析应当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本文据此对文本从篇章结构,题目与主题,句子结构,词汇四方面进行分析,检验约翰梅杰和丁往道的《女娲补天》的英译本采用的翻译策略和产生的效果,发现前者的译文更为贴近原文,但可读性下降,词汇意义表达不准确。丁往道在句子结构和词汇选择上比较灵活达意,依据文本的关联和功能,保留原文的功能。因此启示部分典籍的译者需要秉持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从整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7期2020-09-29
- 基于《淮南子》考察审美的不同观点
胡月文关键词:淮南子;美;客观性;主观性;相对性;主客合一关于对美的认识,自从人类存在以来就众说纷纭。美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精神产物,反映出某个地方某个阶段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通常来讲,美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美学研究会发生转向,即使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人也拥有不同的审美观点。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有些美跨越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从过去到未来,从海内到海外,长久流传。在中国美学史中,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讨
时代人物 2020年10期2020-09-14
- 国内外《淮南子》英译出版及学界接受对比研究
摘 要:《淮南子》国内传承和国外译介落后于先秦诸子典籍。通过对比国内第一个英语全译本翟译本“Huai Nan Zi”与国外第一个英语全译本马译本“The Huainanzi”发现:二者都走了品牌出版路线,对首版发行量都进行了较为理性的控制;但首次出版后的实际销售量以及再次印刷数量,前者要次于后者。从同行评价角度分析,翟译本在国内外均未能引起应有关注,马译本则赢得了一定数量、评价较高的正式评论。从典籍译介初衷而言,翟译本在国外几近无人问津的窘况理应引起译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5-08
- 重塑与建构:《淮南子》中的圣王形象
摘 要: 《淮南子》中远古圣王的形象与早前文献中的相比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圣王本身德行的强调和圣王与英雄关系的改变上。《淮南子》对圣王形象的重塑目的在于树立君王的权威并为君王塑造可效仿的典型,由此建立民族认同感,增加新生政权的合法性。关键词:《淮南子》 远古圣王形象 重塑一、绪论汉朝建立在秦朝的废墟之上,秦二世而亡的结局使得汉代的政治家们意识到要使统治合法化,完备的刑罚措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增強建立在认同感基础上的民族凝聚力。《淮南子·要略》 中总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2期2020-02-21
- 《淮南子》与游艺创新
妙的精气神。《淮南子》,“齐俗”3,总结姜子牙治理齐国的理念与当时代手工业发展的实践经验道理性,阐述了基本内容,对游艺创新,很有启导价值,尤其下述三要点,更有现实性指导功能:1,必须研究透万物之象的本质。宇宙万物、社会万象等,是艺术品创新之源,借鉴之本,再现之要。关键在是否能真正明白万物、万象的二重性,对立统一的主流性正或邪、作用功能的主导性益或害等气质性,能否正确的以自己的心性正气益公性,启动眼、耳、口三器官功能,纳取其优良要素。此是游艺创新成功的关键。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2期2020-01-08
- 日本学界的《淮南子》研究述略*
庆波在海外的《淮南子》研究中,由于日本与中国自古以来“一衣带水”的历史文化渊源,其中国学研究界长期积极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探讨,在《淮南子》研究方面也有较为突出的学术表现,成为中国以外《淮南子》研究最为突出的国家。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东亚地区历史发展的整体现代化进程的出现,日本关注和从事《淮南子》研究的学者也较以往大为增加,而其研究理念及范式也无不体现出现代学术的内涵特点。一、日本学界对《淮南子》的文献研究日本学界最早对《淮南子》一书的关注,表现在
国际汉学 2019年3期2019-12-14
- 《淮南子》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都非常重要。《淮南子》作为集道家大成的作品,以道家思想为主,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的精华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态思想。从《淮南子》的生态自然观,价值观以及实践观出发,解读其生态理念和具有的现代价值。关键词:《淮南子》;生态;生态思想中图分类号:B0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9)05-0019-05收稿日期:2019-04-21作者简介:沈京杰(1988-),女,安徽金寨人,硕士,研究方向:生态哲学理论与方法。The Ecologic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2-03
- 论《淮南子》审美思想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育学角度解读《淮南子》,挖掘其蕴含的语文教育智慧,《淮南子》对自然人性的关注、审美教化功能的重视,立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和完满精神的建构,由此体现出丰富的人文精神,为语文教育的实践探索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关键词:淮南子;审美;语文教育《淮南子》是西汉初年的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集体编撰而成,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兼容各家著说,涉及哲学、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学等诸多领域,内容极为丰富,而历代对它的解读也是见仁见智。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淮南子》蕴涵着极其先进的语文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2019-10-23
- 《淮南子》与淮南文化旅游发展
进一步整合。《淮南子》是淮南的一张名片,與《淮南子》相关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淮南旅游发展需要打好《淮南子》这张牌。我们应开展《淮南子》文化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塑造“淮南子品牌”,以“淮南子文化”统领淮南旅游发展,布局文化景点与景区,讲好“淮南子故事”。关键词:《淮南子》;淮南;文化旅游;发展Abstract: Huainan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nd outstanding cultural resources.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9-17
- 《淮南子》三音节连词研究
苑桐摘 要:《淮南子》作为一部写作时代确切、版本可靠、语料丰富且能反映西汉语言状况的文学著作,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在《淮南子》中,连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深化,这表现为三音节连词的出现。根据所表达的关系来划分,《淮南子》的三音节连词可分为递进连词、承接连词和结果连词。此外,《淮南子》三音节连词还具有数量少,语义构成方式和使用方式多样等特点。关键词:《淮南子》;三音节连词;语法《淮南子》(又名《鸿烈》、《淮南鸿烈》、《刘安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
青年时代 2019年17期2019-07-16
- 《淮南子》汉代黄老“治道”哲学思想论纲
的著述成果,《淮南子》对先秦以来中国古代“治道”实践的历史经验,有着极为独到深刻的理论反思和总结。在汉代黄老新“道治”理念的基础上,《淮南子》试图以“大道”哲学为根本视阈,以西周与秦王朝的“治道”经验教训为重要鉴照,对西汉王朝大一统政治发展所需的“治道”思想展开极具民本精神的反思与重构。经由贯通天道、政道、君道等三个方面,《淮南子》深刻阐明其“无为而治”的总体性、根本性的“治道”理念,并进而从中突显出自身强烈的“天人合一”的道家自然主义政治诉求,以及“经世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6-09
- 《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共工形象探究
《山海经》和《淮南子》两部书记载的共工神话对其作为神祇的特征进行梳理,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意在通过与其他几则神话在特征上的对比,对近代以来出现的共工神话具有“英雄性”和“悲壮美”等新解读方式进行辨析并指出其说法的不足之处。关键词: 共工 神话 《山海经》 《淮南子》一、《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共工作为神祇的世系、神格和特征“共工”之名广泛地出现于各种涉及上古材料的文献中,有关共工神话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历史演化过程,因而保存了大量异文。由于我国上
文教资料 2017年31期2018-04-26
- 淮南子眼中的“美”与老庄道家的“合而不同”
034)一、《淮南子》之《说山训》《淮南子》作于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下宾客集体编著的一部论文集。刘安门下的“数千人”的学术队伍可谓庞大。我想这也是《淮南子》能融合各家思想的原因。《说山训》中有“求美则不得,不求美则美矣。求丑则不得丑,求不丑则丑矣。不求美又不求丑,则无美无丑矣?是谓之同?”这句话的意思为,人不美却要追求美,是得不到美的;人美不用追求美,自然是美的;人不丑却要丑化是丑化不了的;人丑却要说不丑还是丑的;不刻意追求美也不刻意追求丑,那么就无所谓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2018-04-08
-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丰
d from《淮南子》 (The Huainanzi).As a renowned philosopher once pointed out, Chinese culture is different in almost every respect from that of Western culture—as different as the giant panda is from the bald eagle. What distinguishes t
Special Focus 2018年12期2018-04-02
- 《淮南子》汉语言文字研究综述
000)对于《淮南子》的研究,开始较晚,始于清代,这是因为历代对其创作目的的不确定性。以庄逵吉、王念孙、俞樾为代表,他们基本上扫平了文本上的障碍。庄逵吉的《校本》成为了后世研究《淮南子》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王念孙对《淮南子》内篇订正字句错误九百余条,用归纳法从这些误例中得出古书“致误之由”,凡得620例。俞樾《诸子平议》也是研究《淮南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参考书。到了晚清,对《淮南子》的研究从“重考据”发展到“考据和义理并重”。刘文典《淮南鸿烈集注》、刘家力《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2018-04-01
- 《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共工形象探究
《山海经》和《淮南子》两部书记载的共工神话对其作为神祇的特征进行梳理,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意在通过与其他几则神话在特征上的对比,对近代以来出现的共工神话具有“英雄性”和“悲壮美”等新解读方式进行辨析并指出其说法的不足之处。关键词: 共工 神话 《山海经》 《淮南子》一、《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共工作为神祇的世系、神格和特征“共工”之名广泛地出现于各种涉及上古材料的文献中,有关共工神话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历史演化过程,因而保存了大量异文。由于我国上
文教资料 2018年31期2018-03-23
- 《淮南子》环境伦理思想解析
祯摘 要:《淮南子》以老子“道”生万物思想为基础,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理论为依据,提出了“阴阳和合而万物生”的观点,将“阴阳相济”拓展到万物之“和”的层次,将天地之“道”展开,明细万物之“德”,以此说明“修道理之数,因天地之自然”。《淮南子》继承了庄子“人亦物也,物无贵贱”的观念,进一步提出了“物之与物也,又何以相物也”的生态伦理观点,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他提出的“物我同存,物我共生”的观点,强调了万物存在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使人与万物真正达到了精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2-22
- 《淮南子》伦理思想分析
摘 要:《淮南子》是一本集大成的哲学巨著,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清静恬适的人性论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是我国古代伦理思想的重要财富。为汉朝统治者提供了一副修身、治国的良方妙药,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起到深远影响作用。关键词:无为而治;人性;本静;政治伦理《淮南子》是西汉前期刘安与所召集的宾客共同撰写的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学术巨著,内容包罗万象、集百家之说。伦理学思想在《淮南子》中有独特的地位,它的伦理思想是以道家的“道德”论为主体,融合了儒家
卷宗 2018年3期2018-02-09
- 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淮南子》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
学家的关注。《淮南子》作为黄老道家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百科全书”似的著作,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为理论依据,对《淮南子》两个全英译本对比分析,指出概念语法隐喻并不适合所有的翻译,运用语法隐喻时要具体语境具体分析,在某些语境中,使用一致式要胜过隐喻式的翻译,为汉学英译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淮南子》;语法隐喻;英译比较1.引言《淮南子》是继《吕氏春秋》之后,集先秦诸子学说之大成而为一家言的又一部大书,其内容牢笼天地,博极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5期2018-01-29
- 論《淮南子》對《莊子》在禮學思想方面的闡發
宏内容提要 《淮南子》乃淮南王劉安集門下賓客合著而成(1)“天下方術之士多往歸焉。於是遂與蘇飛、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等八人,及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講論道德,總統仁義,而著此書。”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高誘序》,(臺灣)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版,第2頁。,班固《漢書·藝文志》歸之“雜家”(2)班固《漢書·藝文志》,(臺灣)鼎文書局1997年版,第1742頁。,高誘以其思想近老子(3)高誘:“(《淮南子》)其旨近老子,淡泊無爲,蹈虚守静,
诸子学刊 2018年2期2018-01-23
- 《淮南子》绘画美学思想对魏晋南北朝画论的影响
欣凤摘 要:《淮南子》融会了多家学术思想,并首次将哲学思想大量运用于艺术领域,为中国画论的发展开了先河,之后的魏晋南北朝画论如顾恺之“形神论” 、谢赫“六法论”、姚最“心师造化”等,皆能从《淮南子》中找到思想渊源。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将《淮南子》绘画美学思想和魏晋南北朝画论进行了比对和分析,揭示了魏晋南北朝画论与《淮南子》美学思想所存在的渊源关系。关键词:《淮南子》;美学思想;形神论;画论;影响中图分类号:J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12-26
- 《读书杂志》志疑二则
对《读书杂志·淮南子内篇》中的两处校勘例存疑,分别为“乘云车入云蜺”“ 怨怼 不失”,通过考查字书、训诂类书籍以及其他相关的文献典籍,对存疑之处进行了详细的考释。关键词:《淮南子》;云蜺;怨怼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003-02一、乘云車入云蜺《淮南子内篇》第一有云:“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乘云车,入云蜺①” 。王念孙曰:“入云蜺”本作“六云蜺”。高注“以云蜺为其马”本作“以云蜺为六马⑤”。按: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2017-10-22
- 回顾与展望:民国以来《淮南子》研究引论
:民国以来的《淮南子》研究已逾百年。传统之学的文本校注、引入现代学术规范的义理阐释以及常研常新的《淮南子》与先秦文献关系探寻,成果丰硕。但研究仍需进一步推进:系统而深入地校注文本,避免研究的粗浅化;有据而适度地阐释义理,避免研究的庸俗化;开展整体性研究,避免研究的碎片化;注重创新性研究,避免研究的同质化。关键词:民国以来;《淮南子》研究;反思中图分类号:B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3000708Abstract: The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10-19
- “淮南子”文化体系重构研究
郭丽娜摘要:《淮南子》成书于西汉意识形态由“黄老之学”向“独尊儒术”的过渡阶段,是以“无为”为指引、以道德为统领且又调和、兼容百家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的黄老学体系。“淮南子”文化体系是指该书及其成书后形成的对补充、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本体”认知和操作方法系统“本体”选择的双本体建构有独特影响的诸多因素总和。通过“淮南子”文化体系重构实现其对“强人”的另类阐释和时代价值的应然指引。關键词:《淮南子》;“淮南子”文化体系;“强人”中图分类号:B234文献标识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10-19
- “道”、“因”、“权”、“义”与《淮南子》政治哲学的结构
的角度来看,《淮南子》是黄老道家政治哲学的典范性作品。《淮南子》以其宏阔的视野,在汉初黄老政治实践的基础之上,以道家哲学为根基,以“道”、“因”、“权”、“义”四个观念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圆融、自洽的政治哲学系统,并在回溯道家哲学的历史资源和回应现实政治问题两个方面都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尝试。《淮南子》的政治哲学逻辑连贯、完整,并非像通常论者所认为的杂家的特点或存在着自身的矛盾,深入研究《淮南子》政治哲学思想,能够对道家政治哲学的现实展开提供有益的启示。关键词:
江汉论坛 2017年1期2017-04-18
- 回顾、反思与前瞻
——两千年“淮南子学史”纲要*①
——两千年“淮南子学史”纲要*①高 旭(安徽理工大学 楚淮文化研究中心,安徽 淮南,232001)从西汉武帝时期至今,《淮南子》研究历经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不论是在文献的整理传播、思想的研析阐发上,还是在多维的文化研究上,都已累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亟需现代学者以“淮南子学”新的学术体系视野,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总结,进而构建起现代中国人文学术中的“淮南子学史”。通过对古今中外“淮南子学”的通贯性、总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客观指出当前《淮南子》研究中存在的各种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14
- 传世文献援引《淮南子》许慎注的体例
助。关键词:《淮南子》;许慎注;体例中图分类号:B23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的重要著作,为史志传注、类书、字书、韵书所大量引用,作为《淮南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子》注亦被广泛征引。然而,由于对文献征引许慎注的体例认识不足,以至于有些学者把《淮南子》许慎注当作许慎他书之注,如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七“许慎注《汉书》”:“许慎尝注《汉书》,今不传,引见颜注者尚多,不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3期2017-04-05
- 论《淮南子》的治学观
王硕民摘要:《淮南子》全书贯穿治学思想,提出了学习作用上犹如人之砥锡,开启聪明,目的上在通道略物,学以致用,方法上要心志专一,持之以恒,知权善变,触类旁通,对治学的整个环节都论述得较为详赡,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治学观念。这一观念虽然是在传播“道”的思想过程中形成的,但是可以推广运用于一般的学习之中。今天淮南子的治学观念有助于良好治学风气的形成,并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启示意义。关键词:《淮南子》;治学思想;通道略物;灵活创新中图分类号:B234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7-01-16
- 《淮南子》中的社会思想研究
学院历史学《淮南子》中的社会思想研究赵华玉/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学【摘 要】《淮南子》中对于社会思想研究深入,对社会的价值观、问题观等多个层面进行论述,它的广泛流传对社会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淮南子》内容的了解,深刻剖析它在社会各方面思想上的重要观点,进一步探讨它对当前社会发展有何启示。【关键词】淮南子;社会思想;研究一、《淮南子》概述《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期一部论文集,由西汉淮南王主持编纂,故其得名《淮南子》,其
大陆桥视野 2016年6期2016-12-29
- 文言文《淮南子》翻译错解例谈
张潇颖文言文《淮南子》翻译错解例谈■松阳县第一中学 张潇颖淮南子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年1期2016-12-28
- 《淮南子主术训》之法律起源观
摘要:《淮南子·主术训》提出法律是“因人之性”而产生的,直接将法律与自然人性结合在一起,抹去了笼罩在法律之上的神秘面纱;法律“发于人间”即法律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出来用以规范人们行为的,这与当代法学理论乃至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都有不谋而合之处;“法生于义”即法律基于社会正义而制定,法因此获得了以“义”为特征的合理性。《淮南子·主术训》有关法律起源的理论阐释,是我国古圣先贤在探索治国理政方面为后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能够为当代中国乃至现代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
法制博览 2016年11期2016-11-14
- “淮南子”文化产业化治理的SWOT模型分析研究
勤锋摘 要:“淮南子”文化是淮南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潜在丰富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价值。如何将该文化产业推向市场,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底蕴,更好地促进淮南经济的增长,已成为淮南市文化产业化的重大课题。回顾文化产业化的主要学术研究,分析、探讨文化产业化主要成就,以及在问题分析工具和对策建构层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淮南子”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态势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其分析结果探索、构建“淮南子”文化产业化治理的应对策略。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11-07
- 一《淮南子》对外译介传播研究
083)一《淮南子》对外译介传播研究丁 立 福1,2(1.淮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2.上海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部,上海 200083)《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年,晚至唐朝传到日本等近邻,新航路开辟后始传向欧、美等远邦;西方《淮南子》全译本的出现更是迟至21世纪。2003年由加拿大学者查尔斯·白光华领衔翻译出版的首部法语全译本、2010年由美国学者约翰·梅杰领衔翻译出版的首部英语全译本及其2012年的精华版,在《淮南子》远播欧、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9-29
- 《淮南子》一部先汉学术史
【书籍简介】《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编著,故而得名。《淮南子》原书分为内21篇,外33篇,今只流传内21篇,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也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比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塞翁失马”等。【关于作者】淮南王刘安是当时皇室贵族中学术修养较为深厚的人,为了反对汉武帝刘彻所推行的政治改革,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撰作了《淮南子》。刘安有心在一旦发生变乱时取得政治主动,因此他积极
学苑创造·B版 2016年3期2016-06-23
- 论西汉黄老道家的去向
——以《淮南子·道应训》所引《老子》为中心
去向 ——以《淮南子·道应训》所引《老子》为中心[日]谷中信一 撰孙佩霞 译摘要:通过对《淮南子·道应训》的分析可以得知,在汉初的文景期间,至少在淮南之地,业已明显存在着欲以老庄的角度,而非黄老角度,对《老子》进行再解释的动向。《道应训》所引用的《老子》,虽然与汉初黄老道家使用的文本大致属于同一系列,但是,其所持立场却绝不是黄老道家的。在《老子》经典化的最终过程中,《淮南子·道应训》呈现出《老子》解释史上的一个转机,而且是方向性的转变,即由战国时期以来的黄
文史哲 2016年3期2016-06-06
- 从齐学研究角度看《〈淮南子〉道论研究》的创新
研究角度看《〈淮南子〉道论研究》的创新梁宗华(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院,济南250014)《淮南子》是西汉前期黄老道家的经典著作,处于子学到经学的转折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学界目前研究成果颇为丰硕,而专门以道论为主线对该书思想体系及来源、发展、影响等作系统深入诠析的著作,并不多见。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刘爱敏副教授近著《〈淮南子〉道论研究》[1]全方位、多层次地揭示了《淮南子》道论的内容和源流,内中多有真知灼见,而其所着力于《淮南子》与齐学关系研
管子学刊 2016年1期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