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汉语言文字研究综述

2018-04-01 19:34:34刘颖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训诂淮南子助动词

刘颖(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对于《淮南子》的研究,开始较晚,始于清代,这是因为历代对其创作目的的不确定性。以庄逵吉、王念孙、俞樾为代表,他们基本上扫平了文本上的障碍。庄逵吉的《<淮南子>校本》成为了后世研究《淮南子》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王念孙对《淮南子》内篇订正字句错误九百余条,用归纳法从这些误例中得出古书“致误之由”,凡得620例。俞樾《诸子平议》也是研究《淮南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参考书。

到了晚清,对《淮南子》的研究从“重考据”发展到“考据和义理并重”。刘文典《淮南鸿烈集注》、刘家力《淮南子集证》、吴承仕《淮南旧注集校》、杨树达《淮南子证闻》等,都是此期研究《淮南子》的重要研究成果。胡适的《淮南王安》是第一部专事思想研究的著作,主要研究《淮南子》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许地山、陈炳焜等人也开始着手研究各方面思想。

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淮南子》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义理阐释。八十年代以后,《淮南子》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热度,对《淮南子》的总结回顾也取得了相关成果:于大成《六十年来之淮南子学》,杨栋、曹文杰《二十世纪<淮南子>研究》,陈丽桂《<淮南子>研究八十年》、马州庆博士论文《淮南子研究》等相关成果。21世纪,《淮南子》的研究呈现新趋势,其中最明显的趋势就是研究者、研究成果数量急剧增长。目前,学界对《淮南子》语言文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词汇、语音、训诂等方面。

一、词的研究

实词研究的有马芳《<淮南子>中的量词》(2002)分析《淮南子》中出现的64个量词,这些量词主要是对先秦量词的继承,但在某些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齐瑞霞《<淮南子>副词研究》(2002)整理出《淮南子》中的122个副词,对其进行逐一的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对副词的用法进行总结。王淑怡《<淮南子>重言词研究》(2005),对《淮南子》的重言词进行了调查统计,辨析了重言与重言词,分析了《淮南子》重言词的词性及修辞作用,并探究了其构造及意义。王淑怡《<淮南子>助动词研究》(2006),将《淮南子》中14个助动词分类,确定上古后期助动词的句法结构。把《淮南子》中的助动词与先秦著作中的助动词进行了纵向比较。刘绽霞《<淮南子>反义词研究》(2006)指出全书共有502对反义词语,按不同角度分为不同小类。蒋洪峰《<淮南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2007)得出《淮南子》名物类词汇和形容词词汇的发展较为稳定,动词类词汇的发展变化较大的结论。王琦《<淮南子>双音节动词研究》(2009)首先确定双音节动词语法类型数量的多少并分析出双音节动词充当句子成分能力很强的特点。牛彦慧《<淮南子>形容词研究》(2010)确定《淮南子》形容词可充当的各种句子成分并对其兼类与活用作出区分。张宏磊《<淮南子>单音节动词研究》(2011),得出《淮南子》中具有一个义项的单音节动词所占比例最大,几乎占到五分之四。罗小如《<淮南子>双宾语动词及其句式研究》(2012),以《淮南子》中出现的40个双宾语动词为纲,穷尽性地分析了《淮南子》中各类双宾语句式。刘文明《<淮南子>成语研究》(2013)主要通过对《淮南子》成语的查证、分类、阐述与分析,结合语言学、词汇学与文化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从中挖掘出《淮南子》成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呈现出其语法作用与修辞功能的运用规律。并为汉语词汇的丰富性提供一些语料与参考价值。

对某个具体实词的研究如赵宗乙的《<淮南子•俶真训>语辞管见》(2005)、《<淮南子•俶真训>语辞札记》(2007)、《<淮南子•地形训>语辞札记》(2008)、《<淮南子•时则训>语辞札记》(2009)对一些词语的具体解释给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意见。许廷桂《<淮南子•女娲补天> “四极废”之“极”为“柱”代用字》(2010)认为《淮南子》一书“极”、“栋”、“柱”三字存在相互“代用”的情况。

虚词研究有分析全书的某类虚词,如赵琴《<淮南子>连词研究》(2010)、《<淮南子>介词研究》(2015)。也有对某个虚词的具体分析,如马静恒《<淮南子>介词“以”“于”“於”“乎”研究》(2001)、罗小如《<淮南子>中的“莫”字考查》(2013)。

除此之外,研究《淮南子》中的合成词构词法、复音词、同义连用、词序等语法现象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二、语音研究

语音方面的研究较少,一般《淮南子》注、校中的语音部分。吴先文《<淮南子>高诱注之注音研究》(2005)从《淮南子》高诱注以本字标音和以他字标音两个方面,对其标音作一番梳理,以了解此两种标音方法的得失以及对高诱标音中的本字与标音字之间的声韵概况经行分析。

三、训诂研究

训诂方面,一般研究各个版本的注、校,也可以将不同版本注、校进行对比。相关研究成果有罗国强《<淮南子>高诱注训诂研究》(2004)、《<淮南子>东汉注研究》(2004)、《<淮南子>高诱注析疑》(2004)、《<淮南子>高诱注与许慎注的区分》(2006)、傅山<淮南子评注>研究》(2015)。这些文章或分别研究高诱注和许慎注,或是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空间和研究方法都有待于继续探索。

其它方面的研究如《高诱注<淮南子><吕氏春秋>急气言与缓气言》(1991)、《<淮南子>许注与<说文解字>字义之比较》(2007)、《论<淮南子>语言思想》(2010)《王念孙与<淮南子杂志书后>研究》(2013)、《<吕氏春秋><淮南子>校读研究》(2015)、等,这些文章或分析《淮南子》的语言思想,或将其与不同著作进行比较,开拓了研究《淮南子》的新视角。

总结

综观《淮南子》研究历史,语言、文学、思想、文化等方面均有涉及,可以说具有相当的研究广度和深度。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语法、语音、词汇、训诂、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修辞均有所涉及。其中语法研究的比较透彻、深入,研究的广度和深入都已初具规模,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只是研究了《淮南子》其中的某一类词,没有系统的语法研究著作。再如研究方法上,缺乏系统的论证,虽也有学者涉及定量、定性分析,但是也因为定性的主观性而使量的统计失去应有的意义。词汇的研究不如语法深入,主要集中在某一种词或单个词的研究,角度狭窄,系统性不强,研究方法单一。训诂的研究则因为开始时间较早而相对成熟,主要表现在各类专著的出现。语音的研究较少,各方面继续挖掘的空间都较大。研究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训诂淮南子助动词
论字词训诂与文本阐释的互动关系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助动词的用法
《说文》形义匹配思想与训诂价值
嫦娥奔月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北方文学(2018年2期)2018-01-27 13:46:55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语法学堂 助动词怎么"助"?
传承与转化:《淮南子》核心价值理念探析
国外首部《淮南子》英语全译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