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

  • 中医脾藏象与西医脾、胰的对应更迭考
    50003)中医藏象学说肇始于《素问·六节藏象论》,由肝、心、脾、肺、肾五大核心系统构成。脾藏象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质的输布等诸多环节,在人体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医学所言的“脾”,即Spleen,为免疫系统最大的实质器官,是造血和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二者虽皆名曰“脾”,但将脾藏象简单地译为Spleen 显然不妥。Pancreas 为胰腺,其分泌胰液助消化、分泌胰岛素助调节的两大功能,可毫无疑问地将胰

    福建中医药 2023年9期2023-11-21

  •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咳嗽
    气机升降;咳嗽;藏象【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4-0014-04Discussion on Coug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Qi MovementLI Yuou1 WANG Qi2*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00,China;2.Second Affi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6-27

  • 2020—2021年度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进展❋
    100007)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以及对人体解剖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旨在通过人体外部的征象来探索内脏活动规律,进而有效地指导养生防病、疾病诊治与康复[1-2]。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藏象学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本文重点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相关著作为主要信息来源,对2020—2021年度的中医藏象理论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1期2023-03-21

  • 藏象时令性特征的源流梳理及临床应用分析
    ,“以时测脏”是藏象本质研究的重要途径。所谓“以时测脏”,是指在中医“天人相应”观的指导下,根据中医五脏与“时”(即天气、自然之气、时令、时辰等)相通应的特点,观察特定时相下机体的整体功能变化(五脏应时),从而归纳中医藏象本质的研究思路、藏象的时令特征。《黄帝内经·素问》是最早系统性论述这一理念的医学著作,故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素问》中肾藏象时令性特征在养生、预防、诊断、治疗和转归方面的相关条文进行梳理,结合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从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两个

    中医药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27

  • 从“骨玄府-藏象”论骨质疏松症
    学习玄府理论,与藏象结合,认为玄府闭塞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发生OP;反之,脏腑失衡,亦会致气机功能异常,微观玄府郁闭而病。基于“骨玄府-藏象”理论,以精气血津液为交界,联系宏观之脏腑,微观之玄府,以丰富中医理论对OP的认识。从中医治疗角度需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状态[3],其属于“骨痿”“骨枯”“骨极”范畴[4],中医医家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络脉阻滞、脾胃虚弱[5-6],涉及肝、脾、肾等脏腑[7-9]。而笔者发现OP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2年8期2022-11-28

  • 论中医“三焦”的宏观和微观实质
    ”张介宾《类经·藏象类》载:“三焦……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十二脏中,惟三焦独大,诸脏无可与匹者。”1.1.2 三焦“无形” 三焦“无形”,即没有具体形状,充塞整个躯体,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之间的空隙,均为三焦所属,所以无法描述其具体形状,就如万物均在宇宙中,而因此无法描述宇宙的形状一样。《难经·三十八难》首先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认为三焦只有功能而无具体形态,其云:“脏唯有五,腑独有六,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

    福建中医药 2022年7期2022-11-21

  • 学习《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的心得*
    始祖。其精髓就是藏象学说。《移精变气论》里提到,藏象学说是医家修为成“神医”的“要极、大则”,在诊断治疗时要“用之不惑”,如果“逆从倒行”,就会“亡神失国”[1]。1 藏象学说的定义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藏”同“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就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藏象”首载于《素问·六节藏象论》,书中曰:“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8期2022-11-21

  •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210023)藏象辨证体系是在认识辨证思维的原理、基本规律和辨证实质的基础上,通过对症状、体征的规范,明确五脏系统的病位特征与病性特征,构建以五脏系统为核心的藏象辨证体系。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历经40余年。笔者系统梳理、精研历代辨证方法与辨证思路,整合各种辨证方法,继承传统辨证精华,探求辨证原创思维,创建藏象辨证体系,为临床各科提供具有普遍规律的辨证方法与思维模式。1 藏象辨证体系的层进式构建1.1 概念体系的构建藏象辨证体系以五脏系统为核心,凝练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2-24

  • 新中医理论中的宏观藏象学和微观藏象
    :本文主要对中医藏象学进行研究。提出中医藏象学由宏观藏象学和微观藏象学两部份组成,并通过引用大量典籍证明这个论点。解决了因藏象學某些论述自相矛盾而引发的争议。为中医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依据。关健词:中医学;宏观藏象学和微观藏象学;中医科学性【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286-01几千年来,藏象学因有些论述而争议不断。如《黄帝内经·灵枢·经水》篇曰:"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3期2021-04-23

  • 《素问》脾藏象理论相关咳类疾病知识本体探究*
    有很多,但是与脾藏象理论相关部分却很难得以诠释,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医典籍语言晦涩、难以理解;二是无良策攻破中医智能化、现代化。知识本体及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在中医理论研究中崭露头角,开拓了理论研究新思路。本体作为概念化的规范说明[2],能够明确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明晰概念层次结构和内部逻辑,合理解决概念歧义问题[3];扎根理论具有对理论保持敏感性及不断比较的思路特点,可以往复修正不稳定因素而达成共识,进而为知识共享提供可能。目前两种方法多单独应用于气阴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3-31

  • 《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术语语义类型研究*
    以《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为示范,明确了《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的相关术语,并将其划分为13类40种语义类型,为《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知识本体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医古籍语义类型研究探索了思路与方法。1 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黄帝内经素问》的系统梳理,共提取脾藏象理论相关语段309条。在此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8]《中医药学名词》[9]《中医大辞典》[10]《中医辞海》[11]《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3-31

  • 对西医学生授课中医学藏象学说的体会
    大体系的基石,而藏象学说既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又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医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藏象学说,对于其学习和掌握中医学知识、临床辨证论治的法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中医科成立“中医学教研室”并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定向生西医专业学生的《中医学》课程授课任务多年,通过课堂授课以及临床见习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医课程知识,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现将笔者等人向西医学生授课藏象学说的体会心得总结如下。1 指明中医脏腑概念与西医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8期2021-01-08

  • 基于“取象比类”思想探讨藏象学说与法象药理
    比类”思想及中医藏象学说与法象药理中的“象思维”。1 “取象比类”思想的主要内容1.1 起源。《周易·系辞》言“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言“见天下之动,而观会其意”,说明前人通过取象于天地而认识万物。1.2 理论基础1.2.1 观物取象:“象”有形象、征象、意象、法象之分。观物所取之象为形象和征象,包括:客观存在的物象,《周易·系辞》曰“见乃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2021-01-08

  • 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Theory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素问 · 六节藏象论》) pointed out that "the heavens provide man with five kinds of Qi and the earth provides man with five kinds of flavors",indica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acquired diet. In the course of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年9期2020-12-30

  • 中医五脏理论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所蕴涵的科学性。藏象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本质的认识,是中医病因、病机、诊法、治疗、养生和预防等方面的核心理论,指导着临床医疗实践,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五脏是藏象理论的核心内容,开展五脏理论相关研究是中医理论体系研究的重中之重。清代医家唐宗海指出:“业医不知脏腑,则病原莫辨,用药无方。”强调了五脏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对于中医五脏理论学者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多学科方向开展了大量卓越成效的工作,整体呈现出多元化、跨学科的特征,即有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4期2020-12-29

  • 中医学脏腑双重属性与逻辑悖论*
    47)如所周知,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1],在中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阐明四诊所见与人体脏腑正常和异常状态的相互关系,明确疾病状态下的脏腑定位,指导临床诊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藏象学说的核心是脏腑,脏腑属性直接反映藏象学说的思维方式和诊疗特点,关乎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正确选择。通常认为,中医脏腑属性早已解决和明瞭,其实正是在此重大问题上,学术界长期处于解剖学属性与非解剖学属性模棱两可的悖论之中。且在《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中得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5期2020-12-28

  • 基于藏象学说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证恶性肿瘤探讨※
    瘀法是治疗原则。藏象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理论是对所有疾病的解释模型与干预方法的集合,其理论从各种疾病出发,最终达到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5]。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其学说认为平和之人由肾提供充足的先天之气,脾胃运化后天水谷精微滋养周身,肺吸收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精气聚于胸中维持人一身之气,心主血脉周流一身濡养脏腑,肝藏血调畅情志。健康的机体五脏六腑协调平衡,气血运行通畅。与血密切相关的脏腑需要血的濡

    河北中医 2020年1期2020-01-11

  • 将“肝系”一词纳入中医术语体系的建议
    肝;肝系;符号;藏象;隐喻;中医语言;术语规范中图分类号:R222.19;N0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9.06.010Abstract:While discuss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term “liver” in TCM, we can fi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ifier/signified”

    中国科技术语 2019年6期2019-01-30

  • Flash技术在中医藏象理论系统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
    又纷繁复杂。而“藏象理论”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涵了中医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方面的内容,还外延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等临床应用方面。换言之,它不仅是阐明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也是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依据,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基础,是中医专业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之一。但往往在教学中却缺乏图文并茂,课堂讲授较枯燥和乏味,学生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应该从客观、系统、科学的角度上对“脏象理论”进行教学改革,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3期2019-01-29

  • 藏象学说认识消渴
    健康水平。本文从藏象学说出发,以期为治疗该病提供新思想,指导临床应用,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1 藏象学说源流“藏象”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言:“帝曰: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藏象是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一种征象,其是古代哲学思想、解剖知识、人体病理生理理论及生活经验和实践的智慧结晶。其中“藏”即内在的脏器,“象”则为内在脏器表现于外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4期2019-01-06

  • 张锡纯阐发中医藏象理论发微
    310053中医藏象理论主要是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1],为历代中医学者所关注。张锡纯为近代中医学大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被中医界誉为“第一可法之书”,此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而且对于中医理论尤其是中医藏象理论多有阐发,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值得中医学者学习和研究。1 传承经旨张锡纯非常推崇《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2],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2019-01-04

  • 藏象学说发展的探讨与意义
    中030619)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藏象学说知识体系比较复杂,采用与《黄帝内经》相结合的方式对藏象学说的概念、结构进行规范地表述,有助于实现藏象学说的理解和沿袭。现代研究要对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好传统理论学习和挖掘,是基于传统基础上的理论学习,是基于稳固理论的不断整理与总结,从而使藏象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由此产生不可或缺的好方法,使我们不断学习和应用。在藏象理论中,继承和发扬藏象学说并进行创新是中医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和创新藏象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2018-09-17

  • 浅论《黄帝内经》“四时五藏阴阳”理论与五脏调控系统
    的研究思路,是对藏象概念科学内涵的有益探索。关键词时脏阴阳;五脏调控系统;天人相应;以时测脏;藏象;黄帝内经Discussion on the Theory of Four Seasons, Fivezang, Yin and Yang Theoryand Fivezang Control System of Huangdi NeijingJin Guangliang,Guo Xiazhen(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

    世界中医药 2018年5期2018-09-10

  •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李慧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多元化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教学法组),通过教学质量评定、学生问卷调查和学习成绩考查等对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藏象学说”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多元化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学生普遍认为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藏象学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7期2017-08-07

  • 藏象与脏腑 ——各版教材中五脏功能内容的比较
    551700)论藏象与脏腑 ——各版教材中五脏功能内容的比较闫玉慧(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藏象与脏腑的概念问题是藏象学说的基本学术问题,通过对各版教材中五脏各自功能的内容做历史性的比较,探讨藏象与脏腑的问题。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教材内容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知识体系。对中医药事业而言,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各学科的基础与核心,它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同时也体现着中医学的发展方向。教材是学科建设的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8期2017-04-26

  • 取象思维在中医藏象理论构筑中的作用与局限性
    )取象思维在中医藏象理论构筑中的作用与局限性李 璐(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 2000)中医学与西方医学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思维方式。取象思维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学重要的原创思维之一。很多中医理论中均运用了取象思维,尤其是藏象理论。近年来,随着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中医藏象理论的局限性越来越凸现出来。取象思维;藏象学说;局限性取象思维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思维模式,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不离开物象,并以想象为媒介直接进行比附推论的一种逻辑方式。这种思维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2017-04-14

  • 人体经络藏象关系的量子学认识
    500)人体经络藏象关系的量子学认识刘焕金1,周贵国2(1.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500;2.山东省青州市人社局,山东 潍坊 262500)这是一篇基于人体气血与能量的关系,对中医经络藏象作出量子学解释的文章。作者从大家普遍熟悉的“能量”这一概念出发,提出了对经络藏象系统的量子学解释。观点新颖,有一定理论价值。气血运行;经络;藏象;量子纠缠现代量子物理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对人体经络藏象认识的工具。本文就是想借助量子力学的概念,对中医经络藏象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2017-03-10

  • 膝关节磁共振影像与“肝主筋,肾主骨”藏象理论关联论证之探讨
    肝主筋,肾主骨”藏象理论关联论证之探讨杨春辉(湖南省衡山县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湖南衡山421300)目的探讨“肝主筋、肾主骨”藏象理论在膝关节磁共振影像下的现代解析。方法收集膝关节MRI检查病例50例。依据中医藏象理论,探讨“肝、肾两藏”在膝关节附属结构的对应关系,并分析其意义。“肝主筋”在膝关节中与半月板、肌腱、韧带相对应为一个系统,发生的病变有半月板变性、撕裂、肌腱韧带急慢性损伤;“肾主骨”在膝关节中与骨、软骨相对应为一个系统,发生病变有骨质增生、疏松

    哈尔滨医药 2017年1期2017-02-25

  • 从离卦探讨黄帝内经心系组成依据
    钱海兵摘要: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解释和规范都建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离卦卦象阐释心系的归类依据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生理病理联系。关键词:卦象;藏象;离卦;心系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运用取象思维,归衍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组织器官和事物,确立五行属性,将藏象学说与五行学说相结合,阐释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联系,指导医疗实践的中医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2017-02-23

  • 浅析中医藏象观内涵及其临床运用
    046)浅析中医藏象观内涵及其临床运用高学理1周发祥2*(1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5级,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粗略的分析了中医藏象观的内涵及其如何运用到临床治疗疾病上。认为中医藏象观以解剖学为基础,但限于古代自然科学并不发达,不能立足于实体解剖脏器对医疗实践活动做出充分的合理的解释,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符合人体生理病理的功能系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4期2017-01-28

  • 研究“脏气法时”的新途径 ——开展四时脏腑热态变化规律与脉图相关性研究
    ,100700)藏象是中医认识人体的一种方法,即“有诸内必行于诸外”。从体表温度可以辨别内在脏腑的状态;同时,生命又是时间的函数,会受到四季的影响,脉象与四时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体四季脏腑热态和脉象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就成为藏象研究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是开展藏象生理、病理现代研究的基础。“脏气法时”是预防、养生、预测疾病转归和辨证论治的根基。临证论治贵在知常达变。因此,对正常人四季热态、脉图模型及其参数变化规律的认知,是深入开展临证论治的前提和基

    世界中医药 2016年11期2017-01-09

  • 《黄帝内经》九宫八风理论的藏象内涵*
    》九宫八风理论的藏象内涵*吴新明1,马晓彤2△(1.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007)《灵枢·九宫八风》具有特殊的藏象学内涵。九宫起源于洛书,八风起源于四风和八卦。九宫八风是先秦式占的理论形态。九宫八风理论把时间、空间、人体、气象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藏象学意义。该理论结构糅合了八卦、六气和五行学说,脏腑内部关系注重对称、互藏和相冲,引申推论若干,可见后世中医若干重要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7期2016-03-27

  • 对不同藏象理论的浅解和若干思考
    )医史文献对不同藏象理论的浅解和若干思考蔡华珠,纪立金,陈 丽(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传统中医药学史和文献是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永远都敞开的一扇“视窗”,透过这扇视窗望去,看到那许多曾经发生的和记录下来的,就像在一个拂晓的晨间看到凝结在生命叶片上的露珠,于是,我们深深地凝思文化和科技传承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整理和二次研究过程中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内经》藏象理论有“四时藏象”“四时五藏”“五行藏象”和“六节藏象”,不同的藏象理论对学习者造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12-27

  • 论三才思想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中的体现❋
    想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中的体现❋姜青松,王庆其△(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三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其核心理念在于天人的统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应用中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才思想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中有多方面的体现,故以五行为主线,就自然界的外五行与人体的内五行系统以及二者间的贯通进行了论述,并对三才思想贯穿于藏象学说进行了临床举例,旨在说明三才思想与《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的密切关系及学习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9期2015-04-14

  • 以天地六位藏象图对易水学派脏腑辨证的初步解析*
    10)以天地六位藏象图对易水学派脏腑辨证的初步解析*吴昊天1,3,张保春2△,刘 刚4,冯骋骋2(1.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 210023;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3.河北省石家庄市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35;4.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0)天地六位藏象图初见于《医学启源》,其为金代医家张元素藉“三才观”“系统论、控制论”之思维而对脏腑辨证所进行的重新挖掘,此学说对中医脏腑理论之延伸颇有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2期2015-04-11

  •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肾藏象相关疾病防治研究*
    于治未病理论的肾藏象相关疾病防治研究*刘子瑄 李翠娟△陕西中医学院2012级研究生(咸阳 712046)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思路。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探寻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并通过对“治未病”概念内涵的认识理解,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危害及防治意义。结论:“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疾病预防的理论核心,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减轻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肾藏象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肾藏象相关疾

    陕西中医 2015年2期2015-04-04

  •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流及其内涵探讨
    基础。【关键词】藏象;肺与大肠相表里;源流;内涵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522700);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2011-CXTD-01)作者简介:莫芳芳(1982- ),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脏腑相关理论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E-mail:xiaofang.tcm@163.com通讯作者:高思华(1957- ),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运气学说研究,脏腑相关理论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E-mai

    环球中医药 2015年2期2015-03-20

  • 比较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藏象教学中的应用
    法在西医院校中医藏象教学中的应用施俊岳小强*(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03)西医院校中医藏象教学往往面临内容多、课时少、西医知识先入为主、藏象理论抽象难懂的局面,使得教学方法单一,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们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藏象教学,合理运用表格,并进行了多种比较尝试,包括中西医解剖知识的比较、西医生理与中医脏腑功能的比较、西医病理与脏腑功能失调的比较、中医脏腑功能的横向比较等,取得满意效果,同时也提出比较教学应避免流于表面和生搬硬套,比较须有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9期2015-01-31

  • 北宋时期脾胃病证藏象辨证论治探析*
    北宋时期脾胃病证藏象辨证论治探析 *郝 军1,郝纪蓉2,严世芸3(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上海 201900;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以北宋时期脾胃病证“多涎”、“肌体羸瘦”、“腹内虚鸣”、“胃热渴”为例,探讨北宋医家根据藏象理论对脾胃病证的定位定性及治法方药,论证以藏象学说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脾胃病证藏象辨证论治理论在北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目前临床脾胃病证的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8期2015-01-24

  • 论认识方法的转变与脏腑转化为藏象
    州450046)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特有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对脏腑的客观认识,转变为运用五行等哲学思维主观认识脏腑,并转化为渐趋完善的藏象学说之间,必然存在着认识方法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认识方法的转变与脏腑转化为藏象来了解中医理论的发展,从而引导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1 脏腑与藏象所谓脏腑者,是指解剖学所指之内脏。所谓藏象者,是内脏外在之功能的表现。张介宾言

    中医研究 2015年2期2015-01-23

  • 中医身体观现代阐释的困境与出路
    气、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基本观念来表述中医身体观[1],以为这种“气化身体观”是世间唯一合理的身体观[2]。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医学全面传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主流医学,西医身体观的出现打破了上述“理所当然”的观念。1851年,英国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在广东编译出版了《全体新论》,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西医解剖学与生理学的专著,出版后在当时中国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3]。它标志着西医的解剖学身体观及其所承载的整个西医理论体系正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4-03

  • 《内经》肺藏象理论体系的研究
    《内经》里面的肺藏象理论体现在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得以形成完整系统的医学理论。一是《内经》里面的肺藏象理论的获得主要依托解剖观察[2]。在古代,医学工作人员通过解剖,对人体的内脏进行观察,从而直观获得医学资料。这种情况在《内经》肺藏象理论的获得上同样体现[3]。该书里面的相关理论也是医学工作中通过解剖后,对肺等器官观察获得的。二是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这一理论不单单是医学知识方面的介绍,而且还结合了心理和文化方面的因素。这使得该理论体系更加丰富与全面。这对于人

    当代医学 2014年1期2014-03-24

  • 中医养生与藏象学说的关系浅析
    051中医养生与藏象学说的关系浅析吕显荣1杨建立21.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云南 保山 678000;2.云南省军区门诊部,云南 昆明 650051在人类生命的过程中,健康、长寿是永恒的追求,养生则是满足这一愿望的手段。藏象学说是中医独特的解剖、生理、病理学说,反映了中医以整体、恒动为基本观念的人体生命观。二者无论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中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藏象学说不仅在整体性、恒动性等方面与中医养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是将中医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4期2014-01-25

  • 《内经》藏象教学探讨※
    029)《内经》藏象教学探讨※钱会南(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北京100029)《内经》是中医药院校的理论提高课程,藏象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内经》课堂讲解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内经》各篇章论述切入的不同角度展开讲解;联系《内经》相关篇章,对藏象内容的梳理比较;关注《内经》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和中医理论形成的意义;关注《内经》藏象理论的临床指导,结合实践运用进行讲解等,对《内经》藏象的教学进行了探讨。《黄帝内经》;藏象;教学《黄帝内经》(以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1期2013-01-31

  • 用现代技术发展岐黄之术——记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乔明琦教授
    教授。长期致力于藏象生理病理与理论构建研究方面的工作,尤其对肝的生理病理与情志致病机理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围绕肝主疏泄开展了近20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肝藏象及其动物模型和情志致病机理的研究走在国内前列,并提出肝主疏泄微观机制和情志致病伤脏规律科学假说。推动医学发展,周济天下苍生,是很多医者的毕生追求。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乔明琦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藏象生理病理与理论构建研究。不懈求索,勇于创新,多年来,他

    科学中国人 2012年1期2012-11-06

  • 黄道周的中医藏象新说
    本文摘取其论中医藏象理论若干文字,以见其高致。一、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藏象”是中医学理论中极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的“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理论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作为通晓古今学术的晚明大儒,石斋指出自《内经》以来,中医藏象学说的主流是五脏六腑,也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藏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分别隶属于五藏。但是,黄道周根据自己研究象数易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2年4期2012-02-03

  • 生物全息论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反证
    0)1 《内经》藏象学说的困惑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历经各代医家阐述发挥日臻成熟完备,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藏象学说的最大特点是以“象”测“藏”,藏象学说是如何形成的?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主要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总结出来的,但“藏”与“象”之间为何有此必然的联系,脏腑与所主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相关性,不仅古代文献未作出具体论述,现代医学也难以给出圆满的解释。藏象学说中仅有心主血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0期2012-01-25

  • 藏象研究思路与方法探析
    250355)藏象研究思路与方法探析白 鸿1,沈 欣2,吴建林3△(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北京 100036;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3.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南 250355)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证”研究的基石。本文回顾分析了近10余年来对藏象学说研究的概况,从文献研究、思维模式研究、证候规范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中西医对比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藏象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01-25

  • 《内经》五藏应五(四)时理论之我见
    ● 章增加“藏象理论是基于临床实践又受到临床实践所检验的,……藏象理论的研究仍以临床为归宿”[1]。《内经》五藏应五(四)时理论是中医藏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多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理解其精神实质,用以解释五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治疗用药等。但当代诸家却以此为依据,将五藏功能旺盛、不足以及疾病与五时的关系固定下来,不仅脱离临床实际,而且理论阐述自相矛盾,从而失去了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为加强中医基础理论规范化建设,引导后学正确理解其精神实质,有重新认识的必

    中医药通报 2012年5期2012-01-23

  • 生物节律的结构功能分类与生物节律的藏象分属定性
    分类与生物节律的藏象分属定性李灵晓 赵宏杰生物节律;藏象节律;时间医学生物节律是生命现象中的节律性变化。在生命过程中,从分子、细胞到机体、群体各个层次上都有明显的时间周期现象,其周期从几秒、几天直到几月、几年。广泛存在的节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自稳态的调定点是有节律性波动的,生物节律是对自稳态的定性与定量化描述,生物节律也就是对人体状态或者功能态的定性与定量化描述[1]。此前,生物节律的划分,基本上集中在生物周期的长短上,而西医目前对生物节律研究的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7期2011-10-09

  • 涵盖奇恒之府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
    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李灵晓藏象内环境;奇经八脉;奇恒之府象中医的藏象学说认为,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通称为脏腑。象: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三指“应像”,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文中结合藏象实质的研究,探讨奇恒之府之象,以促进中医现代化研究。奇恒之府是中医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男子为精室)。一般认为,除胆为六腑之一外,其余均无表里配合,亦无五行配属,而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2011-08-15

  • 论胰为奇恒之腑
    550002)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具体内涵,是中医学精髓——“证”的基石。虽然中医学的藏象理论中没有关于胰的阐述,但就胰腺生理功能、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来看,笔者认为“胰为奇恒之腑”,探讨如下。1 现代医学对胰腺的认识1.1 解剖位置胰腺是机体第二大腺体,长 17~20 cm,宽 3~5 cm,厚1.5~2.5 cm,质量 82~117 g,斜向左上方紧贴于第 1,2腰椎体前面,分为胰头、颈、体、尾 4部分,各部无明显界限。胰

    中医研究 2011年6期2011-02-10

  • 中医藏象精气与干细胞关系研究
    现,干细胞与中医藏象精气有着相通之处,这就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提供了契机。1 干细胞研究现状干细胞(stem cells) 即起源细胞,是指一类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至少一种类型高度分化子代细胞的细胞。其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1]:一是自我增殖能力,通过对称分裂产生与自身完全一样的子代;一是分化潜能,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所有类型的子代细胞。通常情况下,它们处于静止、不增殖状态,并受内、外因素的调控。根据干细胞发生学来源将其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

    环球中医药 2010年1期2010-05-22

  • 四行体液学说与五行藏象理论及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的关系
    建模五种[1]。藏象、证候是中医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从数学建模的角度考虑,我们需要知道藏象、证候模型是什么样的?这个模型当初是如何建立的?它的建模方法用当代的建模方法怎么表示?它的原型是什么?这里面,藏象、证候模型的原型是关键中的关键。所谓藏象、证候实质研究,藏象、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就是在寻找它们的原型。而追溯历史,发现我们提出的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的观点可以得到验证[2]。1 五行藏象理论及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以《中医基础理论》成书为标志的中医理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期2010-02-17

  • 浅论中医藏象内涵及其理论构建
    712046)藏象理论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源于解剖又超越实体。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以粗略的形态解剖学为基础,通过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医藏象理论,成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1 藏象的内涵“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有两方面含义:一指“形藏”,即有形可见的实质性脏器,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它们以五脏为中心构成5个生理病理系统;二是指“神藏”,是人体一身之气运动变化状态的一种抽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1期2010-02-11

  • 六经五藏藏象模型初探
    的数学模型,五行藏象模型和三阴三阳(《伤寒论》六经)模型是中医学最重要的数学模型。传统对易学的重视与近年来的医易相关研究,都涉及了中医学里面的数学模型问题[1-4]。五藏藏象模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医模型,在此不予赘述。1 六经藏象模型《伤寒论》是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对于其三阴三阳的实质,古今医家争议很大,即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多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期200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