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肺藏象理论体系的研究

2014-03-24 18:20王晓林
当代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藏象通腑内经

王晓林

《内经》是古代的医学家托黄帝的名来写的医书。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指导我们当前的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内经》里面的肺藏象理论体现在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得以形成完整系统的医学理论。一是《内经》里面的肺藏象理论的获得主要依托解剖观察[2]。在古代,医学工作人员通过解剖,对人体的内脏进行观察,从而直观获得医学资料。这种情况在《内经》肺藏象理论的获得上同样体现[3]。该书里面的相关理论也是医学工作中通过解剖后,对肺等器官观察获得的。二是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这一理论不单单是医学知识方面的介绍,而且还结合了心理和文化方面的因素。这使得该理论体系更加丰富与全面。这对于人们从宏观上把握相关的知识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三是肺藏象理论得到了实践的检验。这一理论的获得并不是先人凭空的想象,而是他们不断的验证与发展。通过实践性的研究,这一理论具有更多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这无疑增强了其指导的意义与价值。《内经》肺藏象理论体系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肺藏象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理论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能够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大量的指导。例如,这一理论揭示了了肺和大肠的关系。这一理论认为两者存在相表里的关系。《灵枢·本神篇》里面记载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4]。根据这一理论,《内经》著作者认为大肠与肺工作的机理在于:大肠能够为谷物的停留提供一定的场所,并使谷物变成浊物,并在肺的气化下通过肛门排出体外。这便解释了大肠与肺在人体消化食物工作中的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5]。同时,《内经》肺藏象理论体系还根据整体观念的观念,揭示了肺、大肠同五脏之间的关系。该书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肺藏魄而主气,肛门失守则气陷而神去,故日魄门。不独是也,虽诸腑糟粕固由其泻,而脏气升降亦赖其调,故亦为五脏使”,肺气不降、肾失固摄等都会影响魄门,从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这一理论的对肺、肠和五脏之间关系的揭示与说明,对医学工作者正确认识人的内脏机能具有巨大的启示。同时,这一关系的获得是《内经》著作者通过医学实践获得的,这又增加了这一规律的可信度。

其次,《内经》的肺藏象理论得到了医学实践的检验。医学理论只有建立在相应的实践之上,方具有更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肺藏象理论是经过不断的医学实践的不断的形成和发展的。肺藏象理论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医疗实践反证法。医疗实践反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能够从客观与科学的角度对医学理论进行证明。在肺藏象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古代医学家先通过病理观察,获得一定的理论构想[6]。在这一基础上,古代医学家通过针刺肺经输穴治疗大肠病对这一理论进行证明。通过不断的医学实践,这一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7]。在证明了肺藏象理论体系之后,医学家还通过不断的医学实践,对理论体系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使这个理论体系不断的完善。这一理论同王仲霞关于肺与大肠的现代化研究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根据王仲霞的研究结果,肺是由前肠发展而来,而呼吸道上皮和腺体则是由原肠内胚层分化得到的[8]。从这一点进一步证明了通过实践获得的肺藏象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肺藏象理论体系的证明除了针刺肺经输穴治疗大肠病的证明之外,还通过通腑法治疗肠源性肺损伤得到检验。古代医学家通过通腑法治疗肠源性肺损伤丰富了这一理论体系。通腑法可以增强胃和肠的蠕动,将停留在人体内部的有害物质及时排除体外,从而促进人体的微循环和新陈代谢。另外,通腑法还可以有效改善肺的换气功能[9]。该理论认为将通腑法应用到肺部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0-11]。一方面,通腑法能够减轻人体肺部的炎症,有效缓解气道痉挛和减少咳痰量。另一方面,通腑法还能够提高肺的免疫功能,使肺部具有更强抵抗病毒侵入的能力 。

再次,肺藏象理论体系不仅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疾病预防具有启示意义。这一理论对预防疾病发生,增强人体体质方面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12]。比方说,该理论认为治疗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便秘之麻子仁丸,虽不见肺气上逆之证,亦用杏仁宣降肺气[13]。这一方法能够增强医学治疗的效果,从而提升个体的健康水平。这一方法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有效促进腑气的排泄,从而去掉痰热之邪。这能够配合临床的肺炎质量,从而增强治疗的效果。这一点在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意义。通里攻下法在治疗中能够有效避免呼吸衰竭的发生。不少严重肠道功能异常的患者都会患上急性呼吸衰竭。医护人员通过应用通里攻下法,配合相应的临床治疗,预防肺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的情况发生。

最后,《内经》肺藏象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建立在大量的医学实践之上,而且也依托大量的医学理论。这使得这一理论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医学资料和著作。肺藏象理论体系所依据的理论,都是经过人们长时期医学实践得到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一特点有促使肺藏象理论体系具有更好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1]何婉宁.《十四经发挥》的源流考究及其学术价值[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2]吴润秋.《黄帝内经》藏象的“四象理论”研究[N].中国医药学报,1999(2):90-93.

[3]陈子杰.《内经》有关脏腑认识不同理论与观点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4]刘春援.论《灵枢·本神》之藏象精神现象的物质基础[N].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4):4-6.

[5]孙广仁.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N].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5):322-325.

[6]姜婧.宋以前“肝藏血”文献的研究与临床意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7]王燕平,张华敏,刘寨华.先秦至唐代心藏象理论发展探析[N].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4):10-12.

[8]王仲霞,刘汶.“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6,25(7):438-440.

[9]梁艳.徐艳玲教授运用通腑法治疗喘证之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10]涂华中,何光明,付美琴.通腑法治疗疑难病[J].陕西中医,1999,20(2):76-77.

[11]鞠宝兆.《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J].医学与哲学,2005,26(3):51-52.

[12]王稷.《黄帝内经》肺藏象理论发生学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

[13]陈丽云.中医脾胃藏象理论发展历史初探[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2007:7.

猜你喜欢
藏象通腑内经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藏象学说发展的探讨与意义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论《内经》肝为罢极之本及其现代应用
中医藏象学说中肺相关术语的英译研究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