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

  • 稷下学宫遗址考疑
    00)1 学界对稷下学宫遗址位置的考证历代学者(包括古代和近现代)对稷下学宫遗址位置做过不少考证,主要观点如下。1.1 古代学者对稷下学宫遗址位置的考证1.1.1 齐城西门外说主张稷门为齐城西垣之门,稷下学宫在齐城西门外,西汉刘向是这一观点的首倡者。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八引西汉刘向《别录》云:“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齐宣王立学所也。”①唐司马贞《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索隐引十六国时期南燕晏谟《齐地记》云:“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5期2023-12-15

  • 稷下学宫的性质和价值刍议
    55499)一、稷下学宫历史源流稷下学宫因临近齐都临淄之稷门而得名,作为田齐政权建立的一个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政治咨询机构,稷下学宫出现时间较早,但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的不同,及人们对稷下学宫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历史上稷下学宫出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名词和不同称呼。比如:“稷”“稷门”“稷下”“稷下之学”“稷下之宫”“讲室”“稷下学”等等。“稷下学宫”一词,是当代学者根据历史上“稷下之学”“稷下之宫”等名词创造出来的新名词,其诞生不到百年,是离现在最近的概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5期2023-12-13

  • 稷下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实践进路
    基础”[1]。“稷下学的设置,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稷下学作为中国优秀先秦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现有范式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固然可喜,但对范式转换方向的研究始终处于失焦状态,而“一个新范式往往是在危机发生或明确地认识到之前就出现了,至少是萌发了”[3]。且范式转换具有不可通约性,“正因为它是一种不可通约物之间的转变,竞争着的范式之间的转变就不可能逐步地完成。就像格式塔转换一样,它要么必须立即整个地变,要么就根本不变”[4]。转换过程呈现出来的不是

    文教资料 2023年12期2023-11-21

  • 《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复魅与赋形
    片《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先后登陆爱奇艺、山东卫视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经三大平台轮播后,备受关注,口碑不俗,广大网友和观众纷纷称赞其“真诚恢弘”“涨知识,有水准”“心驰神往,非常到位”。作为中国最早的官学机构——稷下学宫无疑是重大的文化IP,但改编自此的影视作品并不多见,而以纪录片语言复现这方精神宇宙,《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更属首次。因此,该片具有填补历史空白之作用,其影视艺术价值显而易见。二十一载磨一剑,搜尽创意谋篇章,主创们以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全景

    电影评介 2023年5期2023-08-15

  • 中国“最早的大学”
    ,已正式被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从2017年6月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齐故城大城及小城西侧进行了大规模的详细勘探。通过5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证明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为整个齐故城西墙及南墙外侧,唯一一处战国时期高等级的院落式建筑群。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东周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而关于稷下学宫的位置,有多处历史文献指向齐故城西门外。西汉刘向《别录》,“齐有稷门,齐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其下”;十

    阅读时代 2022年12期2022-12-19

  • 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的共性与差异
    高等教育学府——稷下学宫;横向上要比较同时期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比如中国的书院与中世纪大学,特别是要将并称“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座”的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进行比较,因为这两所高等教育机构几乎同时出现在中西方高等教育的“轴心时代”,并对当时与后世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稷门(城西南门)。 齐国国君田午当政时期在此设立学宫,故名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历经桓公、威王、宣王、湣王、襄王、田建六代。 公元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2-06

  • 中国最早的“智库”探寻稷下学宫的“文化密码”
    □文/孙丛丛稷下学宫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叙述战国时期齐国教育和学术中心稷下学宫时写下的话。2022年4月,经过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5年的考古发掘,“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得重大突破,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穿越2 000多年时空,稷下学宫“大门开启”。除遗址范围,其样貌特点、历史职能、文脉流变等话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百

    科学大众 2022年20期2022-10-27

  • 中国“最早的大学”
    近日正式被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东周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而关于稷下学宫的位置,有多处历史文献指向齐故城西门外。西汉刘向《别录》,“齐有稷门,齐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其下”;十六国时期南燕国临淄人晏谟《齐地记》,“临淄城西门外,有古讲堂,基柱犹存,齐宣王修文学处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淄水》记载,“系水傍城北流,迳阳门西,水次有故封处,所谓齐之稷下也”。这些记载没有言明稷下

    中外文摘 2022年9期2022-10-22

  • 稷下学宫遗址确认, 那是中国“最早的大学”
    近日正式被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从2017年6月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齐故城大城及小城西侧进行了大规模的详细勘探。通过5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证明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为整个齐故城西墙及南墙外侧,唯一一处战国时期高等级的院落式建筑群。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东周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而关于稷下学宫的位置,有多处历史文献指向齐故城西门外。西汉刘向《别录》,“齐有稷门,齐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其下”;十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2年8期2022-06-02

  • 探寻稷下学宫的“文化密码”
    国教育和学术中心稷下学宫时写下的话。2022年4月,经过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5年的考古发掘,“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得重大突破,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穿越2000多年时空,稷下学宫“大门开启”。除遗址范围,其样貌特点、历史职能、文脉流变等话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百家争鸣”的中心园地2017年,当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团队首次来到小徐村西附近时,那里尚是一片平整的麦地。虽已掌握了大量

    科学大众(中学) 2022年10期2022-05-30

  • 稷下学宫开门见天日
    摄影记录方式,对稷下学宫的发掘考古作了跟踪拍摄,留下了第一手图片资料,其中包括很多与稷下学宫相关联的较有价值的文物图片,譬如“排水管道”“学宫广场夯印”“南门”“齐刀币钱范”“铺地砖及建筑构件”等。随着拍摄的深入,我深切感受到考古青年们的事迹感人,同时也意识到稷下学宫的发掘考古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史料记载,稷下学宫始建于公元前374年齐桓公田午执政期间,因位于临淄古城小城稷门之下而得名,其前后存续达150余年。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以特殊

    走向世界 2022年33期2022-05-30

  • 稷下学宫里的知识分子
    丽的景观。先秦的稷下学宫、汉代的梁园雅集、魏晋南朝的山水风流、唐宋元明清的诗酒之会,历代文人在属于他们的时代氛围下呼朋引伴会聚在一起,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切磋技艺,既充实了他们的人生经验,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艺术资源。文人们集会所产生的思想火花、艺术结晶、逸闻趣事,甚至与之相关的名胜古迹都是值得我们珍惜和神往的。本期的四篇文章为读者再现了四个时代的四种文人集会的风貌,并对其所引发的文化史话题进行了思考。李政富主要依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史记·孟子

    博览群书 2022年12期2022-05-30

  • 稷下学宫选修课指南
    规模排名第二。“稷下学宫”的学生,叫“稷下学士”,他们享受着空前强大的师资和选课自由。如果我们来一次穿越,把不同时期在学宫工作过的老师集中在一起的话,那“稷下学宫”内便挤满了诸子百家的大师们。喜欢儒家学说的人,有孟子和荀子两位大师的课可以选修。孟子的课是“从性善论到王道理想”,上他的课还可以学到辩论技巧。荀子的课也物超所值,他的课叫“从性恶论到礼法兼治的路徑选择”, 虽然和孟子针锋相对,其实是儒家学说的一体两翼。喜欢讲课生动、语言幽默的,可以去选淳于髡(c

    格言·校园版 2022年8期2022-04-26

  • 稷下学宫遗址确认,是中国“最早的大学”
    近日正式被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从2017 年6 月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齐故城大城及小城西侧进行了大规模的详细勘探。通过5 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证明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为整个齐故城西墙及南墙外侧,唯一一处战国时期高等级的院落式建筑群。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东周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而关于稷下学宫的位置,有多处历史文献指向齐故城西门外。西汉刘向《别录》,“齐有稷门,齐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其下

    科教新报 2022年9期2022-03-28

  • 稷下学宫教师管理特色对当下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
    410100)稷下学宫创建于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由齐国官方出资创办的一所规模较大的养士机构[1]。稷下学宫曾威名远世,其初衷在于为统治者招聚贤人。其历经约一百五十年,“历经了桓公、威王、宣王、泯王、襄王、建王六代”。公元前221年,稷下学宫随国而亡。齐国创立稷下学宫后,采开明自由政策使各学派努力发展,容百家之长,呈现出自由争鸣。各家各派人才纷纷都齐聚齐国,有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多学派林立。也有各辈才子到此,如慎到、孟子、荀子等。稷下先生拥有自由学说及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4期2022-03-16

  • 试论孟子、荀子与稷下学宫的思想联系
    作用的则是齐国的稷下之学。作为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学术争鸣平台与思想论辩场所,稷下学宫吸引了儒、墨、道、法、名、阴阳等各家思想人物的到来。稷下学宫,位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稷门附近[1]。汉代徐干《中论》记曰:昔齐桓公(田午)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2]213。稷下学宫的出现,与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的盛行以及“士”阶层的崛起有关。“士”乃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商代与西周时期地位颇低。春秋战国之际,诸侯争霸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2

  • 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稷下复合阅读空间构建实践
    源,传承齐学,以稷下研阅区、稷下询检区、稷下视听区为内容打造一楼空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复合阅读空间。关键词:图书馆;稷下;复合阅读空间;构建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已取得重大突破。淄博职业学院对稷下文化的研究在持续进行,2015年专门成立了 “稷下研究院”,注重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传承齐学,以引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学院传承文化的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2021-10-12

  • “五谷杂谈”之四
    的著名学府——“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招揽当时各学派的名流,鼓励他们自由讲学,放胆议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这些名流也被称为“稷下先生”。“稷下”也成为当时各学术名流所向往的理想高地。晋陶渊明也曾感慨:“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拟古(其六)》)“稷下”早已無学宫,但各地稷山依然还在,稷神庙也或毁或建。可是,至今我们还是没有弄明白“稷”为何物,“稷”又是如何从地名、官名、稷神名蜕变为“五谷之长”的。细看“稷”字模样,这家伙确实有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12期2021-03-14

  • 稷下学宫看当代大学精神的塑造
    石 志 丹一、稷下学宫:中国古代大学的雏形“学宫”一词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见于西周器物静簋的铭文之中,“王命静司射学宫”。《礼记·王制》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宫(泮宫)。”《唐书》云:“古者天子学曰辟雍。”东汉班固《白虎通》解释“泮宫”曰:“泮宫,学宫也。”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就有了古代高等学校,天子之学名辟雍,诸侯之学名泮宫,而“学宫”一词与“辟雍”“泮宫”词义相同,应为周天子设立的大学,是专门教授国子和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12-19

  • 稷下学宫新证
    55400)一、稷下学与稷下学宫自春秋中晚期以来,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伟大思潮,学界称为“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彼此呼应,相互攻讦,争鸣不断,至战国时期,愈发激烈。正是因为这一学术盛况,造就了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影响至深的三大哲学体系,也成为日后中国哲学思想的底色。在学术争鸣过程当中,齐国“曾成为一时学者荟萃的中心,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高峰的”(1)郭沫若:《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十批判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5-

    管子学刊 2020年2期2020-12-02

  • 稷下学宫时期齐国的舆论营造
    期几乎同时出现了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院,这两个高等学府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分别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和古希腊雅典城邦时期自由宽松的舆论氛围。稷下学宫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当时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历经齐桓公午、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齐襄王、齐王建六代,前后历时约一百五十年。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道、儒、法、名、兵、农、阴阳等各个学派。著名的学者如孟子、淳于髡、邹子、田骈、慎子、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3-15

  • 稷下学宫的先生与柏拉图学园的教师之比较
    6.,它们分别是稷下学宫和柏拉图学园,而且这两所学校的传承都逾百年之久。 稷下学宫历经齐国六代君王,从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 年—公元前357 年)至齐王建(公元前264 年—公元前221 年),传承150 余年。 柏拉图学园的“园长”(scholarch)从公元前388 年创建之日起至公元前84 年的消亡之时共有14 人,历时304 年②公元5 世纪,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重建雅典的学园,并开始教授新柏拉图主义,并且将之继续传承数百年,甚至还传播到其他国家

    管子学刊 2019年4期2019-12-14

  • 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座 ——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论纲*①
    代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与在公元前387年产生于希腊的柏拉图学园,它们“单独地也差不多同时地”地出现于世界的东、西方,并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这些“不寻常的事件”之一。但长期以来,国际学术界对二者的联系关注不够,比较研究尤属少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关资料的缺乏。本文试图在全面研析相关资料基础上,将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作提纲式的比较论述,以引起学术界对这两个在世界文明史上意义重大的教育文化实体的关注,并进而作深入研究。同时也借以说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2-21

  • 在战国高校TOP1就读是种怎样的体验
    高等学府,就是“稷下学宫”。● 战国高校Top1稷下学宫是由战国时齐国的第三位国君——齐桓公田午创建的,因其坐落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故被称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创办之初就已经颇具规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齐国在稷下“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崇之”,可见,为了广招天下贤才,齐国修建起宽阔的道路、高大的楼宇,花了不少心思。而同时期的其他学校,则多为零散的私学,规模较小。随着齐国国力的不断强盛和“选贤任能”政策的推行,到了威王、宣王之时,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8年12期2018-12-24

  • 在战国高校TOP1就读是种怎样的体验
    高等学府,就是“稷下学宫”。● 战国高校Top1稷下学宫是由战国时齐国的第三位国君——齐桓公田午创建的,因其坐落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故被称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创办之初就已经颇具规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齐国在稷下“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崇之”,可见,为了广招天下贤才,齐国修建起宽阔的道路、高大的楼宇,花了不少心思。而同时期的其他学校,则多为零散的私学,规模较小。随着齐国国力的不断强盛和“选贤任能”政策的推行,到了威王、宣王之时,

    中学生天地(C版) 2018年12期2018-12-24

  • 稷下学宫的地位与贡献
    王志民稷下学宫促进了先秦学术思想的繁荣,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重要的一环,其辉煌的成就对后世影响甚远,从其促成中国文化史上巅峰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这一历史功绩看,其地位和贡献可见一斑。在稷下这个自由、宽松的学术天地中,各大学术派别诸如儒、道、法等相互辩难,他们还对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内心德、欲、情、智的关系,以及人身与外界物、俗、时、俗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各家各派各抒己见,稷下学宫成了百家争鸣的主阵地。为何唯独齐国的稷下学宫却成为了百家争鸣

    山东画报 2018年11期2018-05-14

  • 开放与兼容
    王志民稷下学宫创办后能够久盛不衰,而且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扩展蔓延,日趋繁荣,成为百家争鸣最主要的学术中心,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所谓开放性,首先表现在齐国君主开门办学。齐国君主希望延揽人才,为自己的统治服务。来者热情欢迎,以礼厚待,奉為上宾;走者重金馈赠,以作路费,期待再来。孟子游说齐宣王,宣传“仁政”话不投机,搞得“王顾左右而言他”,但离齐时,齐王却赠以“黄金百镒”,即是很好的例证。这与单纯从事于政治游说的苏秦离秦

    山东画报 2018年10期2018-05-14

  • 从世界文明史看稷下学宫
    国故都临淄创办的稷下学宫,是中国历史上创办最早、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150余年)的国办大学堂。它与几乎同时出现在欧洲希腊的柏拉图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思想学术文化中心,分别在世界的东西方以相似的方式展现出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希腊文明中,最负盛名的“希臘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与希腊学院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中华文明中,最辉煌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学术中心则在稷下学宫。郭沫若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

    山东画报 2018年1期2018-05-14

  • 礼贤下士与养士之风
    馆,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之句,提出了稷下学宫与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是两个文化中心;现代学者钱穆先生在其《先秦诸子系年·稷下通考》中开篇即说:“扶持战国学术,使臻昌隆盛遂之境者,初推魏文,继则齐之稷下。”根据有关文献考察楚之兰陵,实为远离楚都的边鄙名郡,虽然荀况晚年曾为兰陵令,并受此地特殊文化风俗的影响,写出了号为中国弹词之祖的《成相篇》,和开汉赋之先河的《赋篇》,文学在此有成,但兰陵的地理位置决定其不会也难以成为一个学术争鸣的中心。战

    山东画报 2018年7期2018-05-14

  • 稷下学宫尊师重教传统的当代意义
    46011)一、稷下学宫概况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在其都城临淄的城门边,建立起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待遇优厚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在此期间,聚集了当时诸多学派的学者、贤士。他们评议时政、立德立言、聚众讲授、传业授道,先后历时约一百五十年。稷下学宫既是群英荟萃的中心和缩影,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一)学宫的名称由来稷下学宫名称的由来与东汉安帝时期的“宫邸学”得名由来相同,都与其创办地点紧密相关。“稷门”是指齐国都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3-29

  • 齐国稷下学宫的兴与衰
    郑杰文【摘要】稷下学宫是战国中后期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举贤而上功”的人才政策、繁荣的城市经济、战国政治格局等因素,是稷下学宫诞生于齐国的必要基础。稷下学宫吸引了各诸侯国的贤士纷纷奔赴齐国,使其成为关东六国的学术文化中心。虽然稷下学宫因齐国的灭亡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但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始终值得重视。【关键词】战国时期 稷下学宫 思想交流 学派争鸣 【中图分类号】K231 【文献标识码】A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在人类历史

    人民论坛 2018年3期2018-03-02

  • 稷下学宫在教育史上的创新与超越
    255000)稷下学研究稷下学宫在教育史上的创新与超越王志民(山东理工大学 齐文化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00)稷下学宫具有后世大学的基本要素,是以教育功能为主体,兼具学术研讨争鸣及为现实政治服务功能的高等教育大学堂。稷下学宫绝不是历史上官学的复归,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变革中重生:使官、私学结合,让官学走出官府,成为社会之大学;变“政教合一”为政教结合,提升了大学为国家政治服务的内涵;稷下学术的交流、发展,创新、突破,哲学大师的不断成长和涌现,使其真

    管子学刊 2017年3期2017-11-01

  • 中国文脉
    ,曾是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的所在地。稷下学宫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召集各地人才,让他们自由 地发展学派,平等地参与争鸣,造成了学术思想的一片繁荣。结果,它就远不止是齐国的智库了,而是成了当时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会聚处、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齐国做事总是大手笔,而稷下学宫更是名垂百世的文化大手笔。我在考察各种文化的长途中不知多少次默默地感念过稷下学宫,因为正是它,使中华文化全面升值。没有它,各种文化也在,诸子百家也在

    老年世界 2017年10期2017-10-31

  • 稷下学宫看百家争鸣
    文/姜健从稷下学宫看百家争鸣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AT JIXIA ACADEMY文/姜健战国时代,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稷下学宫的创建,稷下百家争鸣的展开,不仅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而且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百家争鸣

    走向世界 2017年9期2017-09-21

  • 『百家争鸣』只是个神话
    国时期,齐国创办稷下学宫,广招稷下先生以及稷下学士,最终造就了“百家争鸣”的耀眼奇观。齐国君主待这些稷下学者以师友之礼,这些稷下学者议政不参政,可以痛快淋漓地发表意见。尽管有少数学者或办办外交或参与政策讨论,但都是临时客串性质,谈不上负担更无须担责。另外,他们待遇优厚。大体是通过齐王面试的办法,按学术水平和声望高低,确定不同的待遇。首先是政治上给地位,授“上大夫”“列大夫”爵位,然后名正言顺地配备经济报酬。迎来送往之时,没准还能得到一笔额外的礼金。有地位,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2期2017-09-06

  • “百家争鸣”只是个神话
    国时期,齐国创办稷下学宫,广招稷下先生以及稷下学士,最终造就了“百家争鸣”的耀眼奇观。齐国君主待这些稷下学者以师友之礼,这些稷下学者议政不参政,可以痛快淋漓地发表意见。尽管有少数学者或办办外交或参与政策讨论,但都是临时客串性质,谈不上负担更无须担责。另外,他们待遇优厚。大体是通过齐王面试的办法,按学术水平和声望高低,确定不同的待遇。首先是政治上给地位,授“上大夫”“列大夫”爵位,然后名正言顺地配备经济报酬。迎来送往之时,没准还能得到一笔额外的禮金。有地位,

    百家讲坛 2017年4期2017-05-22

  • 稷下学宫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规范化范式 ——以《管子·弟子职》为视角
    255049)稷下学研究论稷下学宫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规范化范式 ——以《管子·弟子职》为视角陈 强(山东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稷下学宫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规范化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弟子职》作为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集中体现了稷下学宫在这一方面的重要价值。稷下学宫有非常先进的“以生为本”的学生教育和管理规范化理念,并且这一理念也切实贯穿到了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规范化的课堂教学、规范化的第二课堂教育以及规范化的

    管子学刊 2017年2期2017-01-27

  • 稷下学宫学习的风气研究
    541006)稷下学宫学习的风气研究赵凌澜(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稷下学宫,一座掩埋在久远的历史风尘中的历史“名校”。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几乎网罗了整个时代的英才汇集于此,议论天下风云,培养天下英才。这里不光是百家争鸣的主要阵地和战场,也是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稷下学宫中学生质朴的学习风气也为后世的读书人所效仿,他们认真谦虚的学习态度,严肃紧张的学习氛围,务实广泛的学习内容,兼济天下的学习动机都值我们进行探讨。稷下学宫;学习;风气;现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2016-12-06

  • 知行合一,学政一体 ——关于稷下学宫的研究综述
    政一体 ——关于稷下学宫的研究综述罗梦琪(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著名的学术机构,集科研教学著述于一体,具有知行合一、学政一体的运行特点,兼有政治智囊团的功能。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稷下学宫研究领域所讨论的若干问题,即稷下学宫出现的历史原因、稷下学宫的运作机制,以期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意义。稷下学宫;学政一体;知行合一;智囊团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术机构,其历史之久,管理体制之具有独创性,都是世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2016-12-06

  • 稷下学宫的思想交融
    样的交融以齐国的稷下学官突出。稷下为齐都临淄西门之称,有系水经过,齐君在此立学宫,称“稷下学宫”,学宫产生的学术称“稷下之学”。稷下之学起于齐桓公田午,经齐威王至宣王达到鼎盛,延续至湣王,后因战乱而冷落;齐襄王时曾再度恢复,直到齐王建时期而止,持续约一百五十年之久。极盛时期,游于稷下的学士达“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今可考见的有淳于髡、彭蒙、宋钘子、尹文、兒说、告子、孟轲、季真、接予、田骈、慎到、环渊、王斗、荀况、田巴、徐劫、鲁仲连、邹衍、邹

    月读 2016年11期2016-11-28

  • 何为“康庄大道”
    战国时期齐宣王为稷下学宫中的学者在四通八达的大道旁修筑宅第。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借助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一心想称霸中原,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为此,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为稷下学者提供优厚的物质与政治待遇,“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政治上,授之“上大夫”之号,使学者们享受士大夫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勉励他们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鼓励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性,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这些措施吸引了众多

    学苑创造·C版 2015年12期2016-01-09

  •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文/孔见读史札记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文/孔见稷下,为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的地方。稷下学宫,是战国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是百家争鸣的重要发源地。齐国是辅佐周文王、武王平定天下的姜太公姜尚的封地,传至齐桓公时,得到贤相管仲的辅佐,尊王攘夷,称霸诸侯。到战国初年,齐国的新兴力量田氏取代姜姓,但不变齐的封号。田和之孙田齐即位为齐威王,他原是一个沉溺酒色、不理朝政的昏君,结果造成内外交困,民怨沸腾。在一连串丧师失地的刺激下,这个昏君醒悟过来,发

    中华魂 2015年5期2015-12-01

  • 稷门听雨
    齐车马的嘶鸣声、稷下先生的辩论声……古齐文化从历史深处向我走来。齐国古称稷下,齐古城有“稷门”,门外有“稷下学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淄水》中说:“系水傍城北流,迳阳门西,水次有故封处,所谓齐之稷下也。”汉代历史学家刘向在《别录》中记载:“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1946年,大城西墙外邵家圈村建学校时,挖得石碑一方,该碑双线阴刻,上书“稷下”。由此可以证实,稷门就是齐国故城西南外城门,这些战国建筑遗址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稷下

    未来教育家 2015年9期2015-08-22

  • 《晏子春秋》是稷下学者所作吗?——兼与赵逵夫等先生商榷
    认同的就是所谓“稷下学者作《晏子春秋》说”〔1〕。如胡家聪认为《晏子春秋》有可能经稷下先生整理编成而流传下来。〔2〕孙以楷也认为“《晏子春秋》不仅非齐人不能为,而且非稷下学者不能为。”〔3〕不过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胡、孙两位先生都没有提出什么证据来支持其论点,其论断不过是猜测罢了,这也就是说所谓“稷下学者作《晏子春秋》说”其实并没有得到论据的支持,完全是由于出乎学者的臆测。后又有学者试图论定到底是哪位稷下学者作《晏子春秋》,他们认定是稷下学者淳于髠作《晏

    学术界 2015年8期2015-02-25

  • 稷下学宫的当代高等教育价值探析
    0年,即要上溯到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中国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中心与缩影,始建于齐桓公田午当政之时,距今约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稷下学宫终结。在存在的150多年间,稷下学宫集讲学、著述、培养人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先秦学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既给中国思想、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又给后世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直至今天,稷下学宫仍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一、稷下学宫对当代高等教育的

    管子学刊 2015年2期2015-02-07

  • 从《弟子职》看稷下学宫的“三以律”
    于齐国故都临淄的稷下学宫。在稷下学宫从创立到消亡的150多年中,数以百千计的各派学者先后执鞭于此,荟萃一堂,参政传道,授业解惑。战国时期的十家九流,各种学派,都曾在稷下学宫留下或浓或淡的痕迹。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唯一的一所官办大学堂”[1]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弟子职》作为稷下学宫的学术成果集成——《管子》中的一篇重要文献,历来为各代教育者所重视。它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篇校规学则,系统而又全面的向我们展示了2400多年前高等学府的教育和管理规范,

    管子学刊 2015年2期2015-02-07

  •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精神
    430070)“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门(城西南门)附近地区,学宫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器铭,即古之辟雍,是古代讲学议政的地方。齐国君王在稷下设立了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稷下学宫是中国最早、规模宏大又比较正规的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它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稷下学宫概述(一)创设时间稷下学宫究竟初创于何时,学术界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4年8期2014-04-06

  • 《拟古》其六:就国临淄与稷下求学——春蚕的故事:曹植的人生低谷与精神高原(九)
    语,结友到临淄;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之。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这首诗写曹植回顾当初即将就国于临淄的思想意识:一方面,他幻想能够结友前往临淄,求教于稷下的贤士;另一方面,他又担心遭受当权者的欺骗,成为世人的笑柄。在百转千回中,子建吟出了这首诗。对这首诗的若干底文,王叔岷已有揭示,这里略作补充:1.“苍苍”二句,王叔岷曰:“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山树郁苍苍。’刘

    名作欣赏 2013年7期2013-08-15

  • 荀子隆礼重法的思想对稷下学术的吸收
    的集大成者,曾在稷下“最为老师”、“三为祭酒”,是公认的稷下大师。他站在儒家的角度对先秦学术进行批判性的总结,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儒家思想。其中,隆礼重法思想的提出,可谓先秦政治思想理论中的一大创举。荀子大力发展了礼学,同时又主张礼法并重。作为儒家学说的继承人,他以礼义为基础,融合了性恶论;作为法术的倡导者,他又强调以礼为本。萧公权言“虽不与孔孟尽同,然其欲以礼义之言易强暴诡诈之术,则强聒不舍,始终如一,实不愧为儒家之后劲。”[1]关于荀子的事迹,始见于《战

    焦作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8-15

  • “康庄大道”是条什么道
    战国时期齐宣王为稷下学宫中的学者在四通八达的大道旁修筑宅第。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借助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一心想称霸中原,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为此,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尊宠他们,大办稷下学宫,为稷下学者提供优厚的物质与政治待遇,“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政治上,授予他们“上大夫”之号,享受大夫的政治地位与政治待遇。勉励他们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鼓励他们参政、议政,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因此,吸引了众多的贤士汇集于稷下

    初中生·博览 2012年5期2012-05-16

  • 美在稷下 ——一个新农村的缩影
    波涛 严碧华美在稷下 ——一个新农村的缩影□ 本刊记者 高波涛 严碧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金茵社区修建的健身场所一角。图/孙树明“从我嫁到这个村,40多年了,村里一直是破旧的房屋、泥泞的土地,一下雨家里就很脏。”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赵家村的张奶奶告诉记者,“这两年村子变了样,变得很美。”乡村的“美丽”变身“为了改变原有旧农村的面貌,赵家村在稷下街道的带领下,开展‘五化’工程,真正实现了新农村。”赵家村的党支部书记于学武告诉本刊记者。“五化即:美

    民生周刊 2011年30期2011-05-03

  • 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之比较
    个历史概念(一)稷下学宫始建于公元前374年齐桓公田午①时期的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学宫”因齐都临淄城之稷门而得名,“稷下”即稷门之下或之外②。这是当时最大的学术基地,有文士上千,他们相互辩论,推崇各自的思想门派,对百家争鸣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原因与齐桓公开创的善待文人学士“尊为师”、“尊为友”关系甚大,他为天下的文人们提供丰厚的物质生活基础和民主宽松的政治氛围,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到此居住、著书讲学。稷

    文教资料 2010年2期2010-08-15

  • 稷下学宫与北京大学的相同点及两者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750021)论稷下学宫与北京大学的相同点及两者对现代大学的启示孙家伦(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银川 750021)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堪称我国及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而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分析比较,发现稷下学宫与北京大学在办学理念、教师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这三个方面有相同点,并且从这三个方面论述其对我国现代大学的启示。稷下学宫;北京大学;相同点;启示“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 (今山东淄博)的稷门附近地区。齐国君主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2010-08-15

  • 稷下学风与孟子之“辩”
    活的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当时东方的学术文化中心——正处于鼎盛时期,而且据钱穆先生考证,孟子不仅在齐国居住长达数十年,[注]据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中的考证,孟子首次至齐,在齐国至少十八年;再次至齐,又居住了至少八年,这样算来,孟子前后在齐的时间合计共有二三十年之久。而且两次到达齐国,均“正当稷下盛时”,[4]273因此,讨论孟子论辩艺术形成的文化动因,稷下学宫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环节。一、稷下的学术地位与孟子的“名辩”需要面对世人对自己“夫子好辩”的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4-04

  • 从“养士用士”到稷下学宫 ——兼论先秦时期私立大学形成的过程
    处齐国临淄西郊的稷下学宫延揽天下学者精英,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使稷下成为先秦时期融汇古今学术的渊海。稷下学宫不仅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一个集中的场所,而且还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稷下学宫创办之早、历时之长、规模之大以及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堪称中国和世界古代私立高等教育的典范。一、从“养士用士”到稷下学宫:先秦时期私立大学的形成(一)“养士用士”:先秦私立大学形成的源泉东周初年,平王东迁,王宫里一些文化官吏流散到各地,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2-09

  • 天下学宫
    生态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大约创办于孔子去世后一百十几年。在齐国都城的稷门附近,铺了宽阔的道路,建了高门大屋,被吸引来的稷下学者最多时达“数百千人”。诸子百家中几乎所有的代表人物都来过,他们大多像孔子一样带着很多学生,构成一个个以“私学”为基础的教学团队。我记得刘蔚华、苗润田先生所著《稷下学史》一书曾列述稷下学者带领门徒的情况,还举出一些著名门徒的名字,并由此得出结论,“稷下学宫是当时的一所最高学府”,我很赞同。如百溪入湖,孔子式的“流亡大学”在这

    国学 2009年6期2009-09-27

  • 颜斶齐王各命前
    来说,除了“齐之稷下”时期,对稷下学士是很尊重的外,恐怕都不大符合知识分子的理想。有一著名故事是齐王见颜,王曰前,曰王前,各自要保持自己的尊严。颜还作了“理论分析”: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其让我来慕势,不如让你趋士来得好。颜齐王的故事,历来为知识分子们所乐于征引,例外的是,代表政统的毛泽东,也曾在和柳亚子先生的一词中引用此典。那是一首《浣溪沙》,上阕云:颜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此词作于一九五○年,当时,柳亚子偶而有一些“无车弹铗怨冯

    读书 1994年10期1994-07-15

  • 稷下学的钩沉
    秋战国时代,齐国稷下学宫持久而热烈、规模盛大的学术研究与讨论活动,在历史上,曾激荡着整整一个时代。但是,对稷下学的研究素称贫弱。直到近代学者才逐渐对学宫的历史与人物产生兴趣,展开研究。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更兴起了一股研究稷下学的热潮,张秉楠的《稷下钩沉》一书,即在这样一种学术气氛与环境中编撰而成。《钩沉》虽说主要是一种文献的整理工作,但它需要钩沉者对本学科情况的深刻了解,高度的概括,须有丰富的知识、深邃的识力,每一条文献的辑录与确切的解释都需经过编著者

    读书 1992年2期199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