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是稷下学者所作吗?——兼与赵逵夫等先生商榷

2015-02-25 08:39○袁
学术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稷下景公晏婴

○袁 青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234)

关于《晏子春秋》的作者,学者们莫衷一是,争议极大,其中得到普遍认同的就是所谓“稷下学者作《晏子春秋》说”〔1〕。如胡家聪认为《晏子春秋》有可能经稷下先生整理编成而流传下来。〔2〕孙以楷也认为“《晏子春秋》不仅非齐人不能为,而且非稷下学者不能为。”〔3〕不过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胡、孙两位先生都没有提出什么证据来支持其论点,其论断不过是猜测罢了,这也就是说所谓“稷下学者作《晏子春秋》说”其实并没有得到论据的支持,完全是由于出乎学者的臆测。后又有学者试图论定到底是哪位稷下学者作《晏子春秋》,他们认定是稷下学者淳于髠作《晏子春秋》。我们拟先审视“淳于髠作《晏子春秋》说”是否成立,然后再考察更为宽泛的“稷下学者作《晏子春秋》说”的可信度。

一、“淳于髠作《晏子春秋》说”及其不可信

吕斌最早提出“淳于髠作《晏子春秋》”之说,他认为《晏子春秋》成书于战国中期,与《孟子》同时,《晏子春秋》乃淳于髡所作,其所持的理由有:其一,淳于髡有著书;其二,淳于髡“慕晏婴之为人”;其三,《晏子春秋》与淳于髡的思想相符,都是杂家;其四,《晏子春秋》的风格与淳于髡的风格相符,都是“滑稽”风格;其五,《晏子春秋》的人物形象已不是晏婴本人的形象,书中有些故事就是淳于髡的形象。〔4〕

吕氏的观点看似论证严密,然似是而非。首先,吕氏所持第一、二点不足据,因为齐人有著书的人有很多,而且晏婴作为齐国名相,“慕晏婴之为人”的肯定不止淳于髡一个,《孟子·公孙丑上》载:“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可见齐人都极其敬重晏子。

其次,第三点是难以成立的,淳于髡“学无所主”,而《晏子春秋》其实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5〕,两者思想并不一致;再次,第四点就更不足据了,吕氏认为淳于髡与《晏子春秋》都是“滑稽”风格,而其所引认为《晏子春秋》为“滑稽”风格的文献是清人马骕的《绎史》,这只是一家之言,能否成立还有待论证,退一步说,即使果真如吕氏所说,《晏子春秋》是“滑稽”风格,而据司马贞《史记索隐》曰:“滑,乱也;稽,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据此,“滑稽”指的是能言善辩,这种风格为战国诸子所共有的特点,并没有特殊之处。

最后,吕氏认为《晏子春秋》中有些人物形象就是淳于髡的形象,其所举的例子是“晏子使楚”的故事与《说苑》《新序》所记载的“淳于髡使楚”的故事类似,据此来论定淳于髡作《晏子春秋》就更没有说服力了。《说苑》《新序》都是西汉刘向编定的书,其中的故事真实性本身就大打折扣,淳于髡是否真的出使过楚国本身值得怀疑,更遑论据此来论定淳于髡与《晏子春秋》的关系。而且,战国时代确实存在许多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而情节却十分类似的故事,如《史记·滑稽列传》所载齐威王“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与《韩非子·喻老》所载楚庄王“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不仅故事情节雷同而且用语也相似,又上博竹书(四)中有一篇《柬大王泊旱》所载楚简王病疥与楚国大旱之事,与上博(六)《景公疟》与上博(二)《鲁邦大旱》之间的故事情节也类似,这是战国时代的一大特色,《晏子春秋》也有很多故事情节与其他事件相似,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晏子乞北郭骚米以养母骚杀身以明晏子之贤》所载晏子与北郭骚之事,与《史记·魏公子列传》所载信陵君与侯生之事,情节十分相似,《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第七·晏子再治东阿上计景公迎贺晏子辞第二十》等所载晏子治东阿之事,与《史记·田敬仲世家》所载齐威王赏即墨大夫而烹阿大夫之事也非常类似,因而《晏子春秋》中“晏子使楚”故事与《新序》《说苑》所记载的“淳于髡使楚”故事类似也并无任何特殊之处,不能据两则故事相近就推断淳于髠与《晏子春秋》的关系。

赵逵夫也认为《晏子春秋》的编者为淳于髡,其所持理由有八:其一,淳于髡生活于战国中期;其二,淳于髡为齐人,具备搜集晏婴言论的条件及动因;其三,淳于髡有接触齐之佚文旧典的便利条件;其四,《晏子春秋》所反映的齐国历史与齐威王时期情形相似;其五,淳于髡为稷下学者,具备搜集晏婴言论以及相关文献,编订有关晏婴轶闻故事的时间与条件;其六,《孟子》《战国策》《史记》等书所反映的淳于髡思想与晏婴接近;其七,淳于髡“慕晏婴之为人”,与晏婴的思想作风相近;其八,淳于髡与晏婴在生理上有个共同点,都是矮子。〔6〕王绪霞大致接受了赵逵夫的观点,认为《晏子春秋》大约在战国中期编成,至于编者还无法确定,但稷下学者淳于髡比较有可能。〔7〕

赵氏所持论点相对吕氏来说,并没有增加很多新的论据。第一、二、三、五、六点与吕氏基本相同,笔者已加以驳斥,兹不赘述。关于第四点,赵氏认为齐景公时期主要问题是田氏专权及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利等,而《晏子春秋》中反映最突出的是齐王的好为淫乐以及长夜之饮及百官荒乱之类,这与齐威王时期的情形相似。就《晏子春秋》文本本身而言,是否真的如赵氏所言突出反映了齐威王时期的情形呢?答案是否定的。赵氏所论齐景公时期主要问题是田氏专权及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利等,依据的是《左传》《史记》等书,而《左传》所记载的晏婴之事基本都见于《晏子春秋》,而《史记》又主要参考了《左传》,这就是说赵氏所归纳的齐景公时期的主要问题也见于《晏子春秋》,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是据《晏子春秋》所归纳出来的,赵氏又怎么能说《晏子春秋》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齐威王时期的呢?再者,司马迁作《史记》时也读过《晏子春秋》,并且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记载淳于髡的事迹〔8〕,这说明司马迁对于淳于髡是十分熟悉的,若果真是淳于髡作《晏子春秋》,为何司马迁认为《晏子春秋》为晏婴之著书而只字不提淳于髡呢?关于第七点,赵氏认为淳于髡“慕晏婴之为人”,委婉劝谏,与晏婴“君语及之即危言,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的思想作风相近。这一点根本不足据,因为这种劝谏作风并非淳于髡、晏婴二人所独有,如《论语·宪问篇》就载:“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战国策·赵策四》所载左师触龙说赵太后之事也与晏婴之劝谏类似。至于第八点,晏婴与淳于髡在生理上有共同点,顶多可以为淳于髡“慕晏婴之为人”增加了另一个理由,但要据此认为淳于髡作《晏子春秋》,推理实在有些过度了。故而我们认为,赵氏所举八点理由其实都很难证明“淳于髡作《晏子春秋》”之说。

二、“稷下学者作《晏子春秋》说”及其不可信

如上所述,“淳于髡作《晏子春秋》”之说恐怕难以成立,那么更为宽泛的“稷下学者作《晏子春秋》”之说可信度又如何呢?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先来看看关于稷下学宫的基本情况。《中论·亡国篇》载:“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至贤人而尊宠之。”《史记·田敬仲世家》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盐铁论·论儒篇》载:“齐宣王褒儒遵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稷下先生千有余人。”可知稷下学宫建于田齐桓公(公元前377年-公元前359年在位)之时,兴盛于齐宣王(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时期,而《晏子春秋》大致成书于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255年〔9〕,因而从成书时间上来看,《晏子春秋》完全有可能成书于稷下学者之手。

然从《晏子春秋》文本中对于田氏或田成子的评价来看,我们又有理由相信《晏子春秋》不作于稷下学者之手。在《晏子春秋》中,田氏或田桓子分别见于《内篇谏上第一·景公欲废適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内篇问上第三·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第八》《内篇问下第四·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内篇杂下第六·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内篇杂下第六·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第十三》《内篇杂下第六·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第十四》《内篇杂下第六·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内篇杂下第六·田桓子疑晏子何以辞邑晏子答以君子之事也第二十》《外篇重而异者第七·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外篇重而异者第七·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田无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对以去老谓之乱第十》等,其中《内篇杂下第六·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第十四》与《左传·昭公十年》的记载基本相同,《内篇问上第三·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第八》《内篇问下第四·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外篇重而异者第七·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外篇重而异者第七·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等与《左传》之《昭公三年》和《昭公二十六年》的记载基本相同,这可能是本于史实。但值得注意的是,《外篇重而异者第七·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载晏子对田氏的评价是“田氏虽无德而施于民”,但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则为“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民”,显然可以看出,《左传》认为田氏“无大德”,对田氏的评价基本客观,而《晏子春秋》则讥讽田氏“无德”,一字之差,可见《晏子春秋》对田氏的看法基本否定。

剩余的材料除《内篇杂下第六·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内篇杂下第六·田桓子疑晏子何以辞邑晏子答以君子之事也第二十》似乎客观记述田桓子与晏子的谈话外,其他全是批评田氏或田桓子的,《内篇谏上第一·景公欲废嫡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载:“景公没,田氏杀君荼,立阳生。杀阳生,立简公。杀简公而取齐国。”《内篇杂下第六·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载田桓子挑拨景公与晏子的关系,要求景公惩罚晏子;《内篇杂下第六·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第十三》载晏子批评田桓子昼夜纵酒;《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田无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对以去老谓之乱第十》载田桓子讥笑晏子妻老。由此可见,《晏子春秋》中涉及田氏或田桓子的材料,没有一则对其加以赞扬,反而大部分是对田氏代齐以及田桓子的品行予以抨击,而稷下学者则直接受到田齐君主的资助,可以说是田齐官方学者,如果《晏子春秋》果真是稷下学者所作,齐国君主又怎么会容许他们如此描述田氏及田桓子呢?而据许多学者的研究,田齐设立稷下学宫的目的就是为田氏的权力提供理论依据,稷下学者虽然可以“不治而议论”,可以批评当世君主为政之过失,但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可以批评田氏先祖,况且稷下学者还需要为田齐帝制运动制造政治舆论的。〔10〕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晏子春秋》绝非作于稷下学者之手。

三、《晏子春秋》成书于反对田氏的齐学者,影响过稷下学者

从《晏子春秋》中大量贬斥田氏政权的言论来看,《晏子春秋》当成于反对田齐的学者之手,而早就有学者指出此书中有大量齐国地名、齐国民间故事以及齐国方言,非齐人不能完成,〔11〕因此《晏子春秋》最可能成书于反对田氏政权的齐学者之手。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晏子春秋》虽不成于稷下学者之手,却对稷下学者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据现存文献看,《晏子春秋》至少对稷下元老淳于髡〔12〕产生过很大影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陈说慕晏婴之为人也。”金德建认为“陈说”有两层含义:一是将“陈说”的“说”当做说话来解释,说明淳于髡在劝谏君王方面效法晏子;二是将“陈说”释为学说,是指淳于髡的著书立说,在理论上远慕晏子。他认为司马迁也许是语意双关把这两种解释都包括在里边的,而主要的还是侧重后一种讲法。他比较了《晏子春秋》和淳于髡的著作《王度记》,得出结论说:“我们是有理由可以证明,淳于髡能够著作这篇《王度记》,能够论列礼节制度上的种种等级的分别,的确是由于他承受了前此晏婴的影响。虽然《王度记》的佚文,至今可以辑佚得起来的只剩寥寥几条,可是其间渊源于晏婴的地方,其线索依然是显著可寻的。”〔13〕作为稷下元老的淳于髡如此推崇晏婴,以晏婴为主角的《晏子春秋》肯定对稷下学者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此外,据《孟子·公孙丑下》载孟子批评公孙丑时说:“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作为齐国名相的晏婴在齐国影响巨大,因而《晏子春秋》的影响力自然不小,久居齐国的稷下先生对于《晏子春秋》应该也不陌生。

综上所述,从《晏子春秋》中关于田氏或田桓子的描述来看,《晏子春秋》不应成于稷下学者之手,而当成于反对田氏政权的齐学者之手。根据古书之通例,先秦古书大多不成于一人一时,而是陆续成书,〔14〕而《晏子春秋》此书显然经过某人或某些人的整理,正如美国汉学家吴克(Richard L.Walker)所指出:“现存《晏子春秋》所有的篇章都具有一致的文法。”“《晏子春秋》中有一种特定的精炼写作风格,而这种风格贯穿于整个《晏子春秋》。”〔15〕谭家健也说:“全书文字统一,风格相近,……可能曾有一个人或少数人修饰润色过。”〔16〕因此,关于《晏子春秋》的成书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晏子春秋》是由反对田氏的齐学者陆续成书的,最后经过某人或某些人的润色,后来对以淳于髡为代表的稷下先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注释:

〔1〕袁青:《〈晏子春秋〉研究综述——兼论〈晏子春秋〉今后的研究出路》,《管子学刊》2013年第3期。

〔2〕胡家聪:《稷下学宫史钩沉》,《文史哲》1981年第4期。

〔3〕孙以楷:《浣云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3页。

〔4〕吕斌:《淳于髡著〈晏子春秋〉考》,《齐鲁学刊》1985年第1期。

〔5〕从《晏子春秋》有六篇(其实是七篇,因为《重而异者第七》与前六篇文字大同小异)都被刘向认为符合儒家思想就可以看出来。

〔6〕赵逵夫:《〈晏子春秋〉为齐人淳于髡编成考》,《光明日报》2005年1月28日。

〔7〕王绪霞:《〈晏子春秋〉成书考论》,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8〕《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与《史记·滑稽列传》都记载了淳于髡的事迹。

〔9〕袁青:《〈晏子春秋〉研究》,清华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10〕关于这一点,郭沫若、胡家聪、白奚、王葆玹等先生均有论述,见郭沫若:《十批判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163-164页;胡家聪:《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1-33页;白奚:《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55-64页;王葆玹:《黄老与老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3-62页。

〔11〕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1页。

〔12〕白奚说:“淳于髡是稷下元老,早在威王兴齐之初,淳于髡就是稷下先生之首,很可能桓公田午创办学宫时就已是稷下先生了。”见白奚:《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68页。

〔13〕金建德:《司马迁所见书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280-282页。

〔14〕关于这一点,余嘉锡有详细论述,参见氏著:《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版,第200-210页。

〔15〕Walker R L.,Some Notes on the Yen-tzu Ch’un-ch’iu.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953,73(3).

〔16〕谭家健:《〈晏子春秋〉简论——兼评〈晏子春秋集释·前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稷下景公晏婴
中国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遗址确认
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稷下复合阅读空间构建实践
千虑一得
上博竹书《景公疟》再探
比肩接踵
稷下学宫的地位与贡献
从稷下学宫看百家争鸣
忠直不迂
——晏婴(二)
晏婴三拒齐王赏赐
晏婴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