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伦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银川 750021)
论稷下学宫与北京大学的相同点及两者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孙家伦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银川 750021)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堪称我国及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而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分析比较,发现稷下学宫与北京大学在办学理念、教师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这三个方面有相同点,并且从这三个方面论述其对我国现代大学的启示。
稷下学宫;北京大学;相同点;启示
“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 (今山东淄博)的稷门附近地区。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得名。稷下学宫创始于齐桓公田午执政之时 (约公元前 4世纪 60年代),先后经过齐成王、齐宣王、齐饷王、齐襄王、齐王建六代。公元前 221年,齐国被暴秦所灭,稷下学宫亦惨遭战火,走完了自己 150年的历史征程。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官方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其规模之大,人员之众,阵容之强,历史之久,史所罕见。它的繁荣推动了整个中国先秦学术文化的发展,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蔡元培 (1868—1940)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将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旧式学堂,改造成为一所学术氛围浓厚,充满无限生机的真正意义上的新式大学。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创造了一个不朽神话,也为现今的大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两者都具有容纳百家、学术思想自由的特征
由于具有“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的明确意识,因此包容百家成为稷下学宫的基本办学方针。稷下学宫对所有学者均来之不拒,各家各派的主张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讲学。由于齐王极为倡导稷下学士进行自由讨论,发表各自主张,以取其长,而各派学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力量,以期获得社会的承认和齐王的采纳,也竭力阐发各自的见解,著书立说;政府纳议有所选择,但并不独尊一家而压制其他家,对一些言词十分激烈并攻击政府的人亦不加罪,待遇照样优惠。这样,各家各派可自行传授各家思想,推行各自的主张,并进行自由辩论,学生也可以学习多家学派,吸收多家学派的思想观点。这样形成了各派学者竞相争辩的风气和百家争鸣的局面,推动了学术和政治理论的发展。学术自由还表现在稷下学宫欢迎游学、来去自由上。既允许个别游学,如荀况 15岁时由赵到齐,也允许集团游学,如孟轲“从者数百人”。在教学上各派自主教学,先生之间允许求师求学者来去自由,从其所愿,甚至可以尽弃旧学而从新说。这种流动的游学制度使稷下学术的内部各学派之间、稷下学术与外部各国学术之间,不断处于交流状态,富于发展的活力。
蔡元培吸取了稷下学宫的这种办学理念,他从“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这一理念出发,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这也是他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所谓“思想自由”是指应主张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见,让不同学术观点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所谓“兼容并包”是指允许各种学说与学派同时存在,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学术上应“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2]。
(二)两者都具有待遇优厚、尊师重道的特征
齐国统治者一方面为稷下学宫的举办提供了充足的政治、物资设施和经济条件,修建校舍,优待师生。另一方面,由于齐国君主“招致贤人而尊崇之”,因此,稷下先生受到当时社会包括齐王在内的统治者的特别尊崇,“不治而议论”(意思是说不担任具体行政职务,亦不加入官僚系统,却可以对国事发表议论)就是齐国君主给予学者们很高的政治待遇,当然这也是对稷下先生思想和人格的充分尊重。同时齐王还根据稷下先生的名望资历、学术水平授予不同的官职,按等级给予俸禄。如号称“稷下之冠”的淳于髡被尊为“上卿”,“赐之千金,草车百乘,与平诸侯之事”[3],其气派绝不亚于诸侯。即使一般的稷下先生,也被尊为上大夫,待遇均超过了一般封建官僚的俸禄。并且凡列为大夫者,都在宽广的道路旁为之修建高大的府第,以示尊宠。历代齐王对稷下先生的尊礼传统,是稷下学宫繁荣的一个关键,而学术上的繁荣也反过来促进了齐国国力的昌盛。
蔡元培接受了这种尊师重道的传统。由于学校官僚积习很深,校政腐败,教员缺少学术研究的气息,因此,在教师的聘用方面,蔡元培主张“人才主义”,打破年龄和资格限制。对学有专长者,不论信仰和派别,不求全责备,专用其一技之长;而对那些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辈,包括名不副实的外籍教师,均予辞退。他说,“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掣”。所以他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呈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三)两者都具有政校分离、学者治学的特征
稷下学宫遵循政校分离的原则,官府并不直接插手办学,而是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所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凡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由主持。管理学校的权力真正落到社会上有影响力、学术上有深厚造诣的稷下先生身上,让他们来主持学宫事务;对学宫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齐国统治者不以行政权力去过问或干预,一切任其自由发展。
由齐国君主创办的稷下学宫已初步体现出学者治学的特征,然而最早明确提倡教授治校的却是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办学思想是蔡元培大学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教授治校的管理体制实质是为了在重大教学、科研等问题上依靠真正懂教育和学术的教授来管理,提高大学行政管理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他打破了以前由校长和学监专制、各科学长无权过问校务的管理体制,设立由校长和多名教授组成的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审核、决定大学的重大问题,让教学人员有更多机会参与大学决策工作;组织各学科教授会,作为负责各学科教务教学工作的学术机构;组成由教授会推选的教务处,负责全校教学工作;设立行政会议作为全校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管理非教务事务。教授会和行政会共同组建双重的行政管理体制,让教授和讲师都参与校务管理,形成北大特有的教授治校管理体制。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思想在北京大学的全面贯彻,不仅彻底扭转了旧北大一切校务有校长等少数几个人决定的状况,而且改变了旧北京大学的官僚衙门作风,使进步的、有威望的教授得以参与到学校的最高决策之中,使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4]。
稷下学宫和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不但为我们树立了高等教育的光辉典范,而且给我们留下一些启示:
(一)现代大学应提倡容纳百家,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养士,不分其门派与出身,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士,均被罗致门下,并“礼待之”,故能称雄称霸。稷下学宫容纳百家,思想自由,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从而保证了它的学术繁荣和人才辈出。现代大学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也必须容纳百家,而不是独尊一家一派,应打破门户之见,招揽天下贤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在办学中所渗透并贯彻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教”与“教学与科研并重”等理念,使北京大学跨越发展。
崇尚学术自由是一种古老的、富有生命力的大学理念,也是当今学者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家园。学术自由是学术发展的生命力,是繁荣学术、发展科学、探求真理的基本条件。大学必须通过学术自由来促进学术繁荣,从而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学术自由让各家各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争鸣与辩证,各家各派在争鸣与辩论的过程中相互吸取,不断提高与完善自己,从而创造出新学术,提高大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并最终提高了大学的综合实力。遗憾的是,我国在大学管理中,长期存在着对学术管得过死的问题,从而窒息了学术的发展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使不少学生成了唯书唯上、没有独立思想的“人才”。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大学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并实施“以辩论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理论及其实践成果反映了大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宝贵探索,并且具有普遍的价值,对于我们深化大学教育改革,建设新型大学教育模式,培养创造型人才,进行科学创造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现代大学应建立学者治学的教师制度
稷下学宫能成为战国时学术交流与“百家争鸣”的中心,可以说也是“学者治学”的成功。我们今天贯彻教师政策时反复强调的命题——尊师重教与稷下学宫尊重“先生”并提供优厚待遇的政策相似。齐君主对稷下学者的尊重,是办好这所高等学府的关键。而蔡元培的“教授治校”则是对稷下学宫教师制度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曾强调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高校教师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像齐国君主和后来的蔡元培先生一样重视师资队伍建设。2000年 11月在湖南大学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主张,这种制度有四个特点,分别是:“校长治校”、“教授治学”、“产学研结合”和“科学管理”。而其中关键的是政校分开,也就是要求政府与社会分开,其实也就是举办者与办学者的角色、职责、权力与义务的分开。这样一种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必定会打破现有大学僵硬有余而活力不足的局面,给我国高等学校带来生机与活力。但是,在当前我国高校中,仍然存在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平衡及不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术权力较小,行政权力较大,教授作为大学办学的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学术上的领导决策作用,学术管理往往被行政管理代替,因此,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充分认识到:在当代高校中,应该让教师人人都有发言权、表决权,因为教师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师是学术方面的专家,他们最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性质、特点、职责、权利、需要,以及必须具备哪些素质才是优秀教师等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办学的主体、主人。在任用领导人员时,切实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既要有专业素养,又要有教育理念,同时有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在高校管理上,应坚持“专家治校、民主管理”的治校方略。
(三)现代大学应实行流动开放的人事管理制度
凡是游学于稷下的学士,比较自由,不受官方限制,所谓“合则留,不合则去”,有利于学宫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繁荣。在蔡元培改革北大时,对学有专长者,他不论其信仰和派别,不求全责备,专用其一技之长。而对那些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辈,包括那些混饭吃的洋教员,蔡元培都坚决辞退。
它们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由闭门办学走向开放办学,这是世界大学发展的趋势,也是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自主办学的需要。系统论认为一个系统要保持稳定与发展,就必须与环境进行能量与物质交流,保持一种动态的流通性和开放状态。稷下学宫和北京大学的兴盛,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符合这一特点,它们兼容各派,人才自由流动,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活动。现代大学也应用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来管理,开放办学,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开放办学本质上属于办学者的职责,但由于我国目前大学还很大程度上没有真正落实办学主体地位,人事管理受行政干预还很大,人才流通渠道不畅通,阻碍了人才自由流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落实高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疏通人才流通渠道,促进人才自由流动。
作为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研究中心的稷下学宫和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特殊的教学方式,并且在各自的办学中都渗透并贯彻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大师治教、教学科研并重”等理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对大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宝贵探索,这些理论及其实践成果具有普遍的价值,对于我们深化大学教育改革,建设新型大学教育模式,培养创造型人才,进行科学创造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71.
[2]高平叔.蔡元培全集 (第 3卷)[G].中华书局,1984:271.
[3]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 (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84.
[4]王建艳,余生.论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思想[J].教育与职业,2007,(4):14-16.
Abstract:Qiπs Jixia Institution in theWarring States Period is considered amodel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world.Bei2 jingUniversity led by Cai Yuanpei is also a typical example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Many resemblances has been found in educa2 tion idea,teacher system and personnel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comparisons.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to our modern university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Key words:Jixia institution;Beijing university;similarity;enlightenment
(责任编辑:朱 岚)
On the S im ilarities between Jixia Institution and Beijing Un iversity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M odern Un iversity
SUN Jia2lun
(College of Education,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G640
A
1001-7836(2010)11-0013-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1.006
2010-04-27
孙家伦 (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2008级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