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

  • 刘熙载书学观与老庄思想关系探赜
    学院内容提要:刘熙载为学涉猎广泛,深受诸子百家影响,提及刘熙载书学观,常以儒为先,然其书论亦多有老庄思想,通过老庄思想塑造其个人追求自然与无为的理想形象,同时亦表明老庄思想对其文艺思想的重要性与感染力。本文通过梳理刘熙载的为学经历与文艺思想,进而探究其书学观念的形成,以求厘清刘熙载书学与老庄思想之间的关系及老庄思想对其书学的重要影响。引言晚清著名文艺理论家、书法家刘熙载(1813—1881)的书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书概》及《游艺约言》中。提及其书学观,常先入

    书画世界 2023年6期2023-12-24

  • 祭父
    烈的悖谬语境。刘熙载认为“当知孤质非文,浮艳亦非文也”,这首诗就是“孤質之文”,披沙拣金,剔除一切修辞腴肉,直接打入骨头,师其简,得其核。这种删繁就简的写法有很大风险,容易使作品流于浅白寡淡,只能靠作者埋下的诗眼来救活,这首诗的诗眼就是后两句。刘熙载觉得“显言直言所难尽者,但以句中之眼、文外之致含藏之,使人自得其实”,说的是同一个道理。悼亡类诗文,刘勰主张应“悲实依心”,这样才能达到“隐心结文事惬”的效果。悼亡类诗文,往往是修辞重灾区,中国文学有源远流长的

    诗潮 2023年5期2023-05-23

  • 品学纯粹 久而弥芳 ——晚清学术文化大师刘熙载
    言学家、教育家刘熙载。《清史稿·儒林传》说,刘熙载“生平于六经、子、史及仙、释家言,靡不通晓,而一以躬行为重”。他的学术文化贡献不仅在当时就得到很高的评价,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正在被越来越深广的发掘。半宦半隐的一生刘熙载字伯简,号融斋,晚年自号寤崖子,又一度自字熙哉,以融斋最通行。清嘉庆十八年正月癸巳(1813年2月25日),刘熙载出生在兴化县城内一个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十岁丧父,不久又丧母。少年从几位私塾老师读书受业,以优秀成绩受到嘉奖。大约在弱

    唯实 2023年2期2023-02-24

  • 重估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之当代价值
    肖蓉欣一、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形成原因(一)时代背景刘熙载生于晚清末期,一生经历五朝帝王。晚清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可能是刘熙载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投入到教育事业的原因。刘熙载经世致用的思想,不仅是受儒家影响,同样也离不开晚清时期特殊的社会背景。他的这一思想也正好迎合了当时以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救亡图存的社会潮流。在刘熙载生命的最后十四年,他一直在上海龙门书院担任主讲,培养了一大批为中国现代化效力的经世致用之才。刘熙载的众多学生,如祁兆熙、张焕纶、胡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0期2022-12-14

  • 德馨学高的一代大师刘熙载
    225700)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又字熙哉,号融斋,晚号寤崖子,世多以融斋先生称之,江苏兴化人,晚清著名学者,19世纪杰出的文艺理论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刘熙载生于清寒之家,身逢封建末世,10岁即丧父,不久母亲又去世,但孤贫中仍艰苦力学,终成大器。时人对刘熙载评价很高。国学大师俞樾赞其“恭俭温良,粹然无滓”“我读君书,靡有不祥,高论道德,下逮文章”“躬行君子,久而弥芳”。被称为“文治总统”的徐世昌亦撰文,称其“自少至老,未尝作一妄

    江苏地方志 2022年1期2022-11-21

  • 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
    050024)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是清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熙载精通各个艺术门类,对书法艺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十分透彻,他将自己毕生对于书法艺术的真知灼见集于《艺概·书概》一书之中,在继承前人的书学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书法创作实践经验,阐述自己对书法的见解,将书法美学思想形之于《书概》,这对于书法美学思想及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书法艺术的本质:立象尽意与意法相成刘熙载在《艺概·书概》的开篇引用《周易》中“立象尽意”的思想,想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1

  • 刘熙载书法审美辩证思想中的问题意识
    学仲艺术研究所刘熙载的书学思想是将古典文化既有的各类理论方法内化为一个解释书法艺术价值的美学体系,对古典书学观念具有辩证总结式意义。刘熙载采用分条阐说的论述方式,使得其理论条理清晰,但通道必简的表达手法使得其内容言简松散。本文将以厘清刘熙载书法审美辩证思想的问题意识为前提,从解释中国哲学的理论中提炼出四个审美问题意识:本体意识、宇宙意识、工夫意识、境界意识,尝试构建一个完整的刘熙载书学体系,并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是刘熙载书论中以书法技法作为检证其审美思

    艺术评鉴 2022年12期2022-11-05

  • 刘熙载《艺概》对楚汉文学范式的接受研究
    化进行研究。但刘熙载却能走出楚汉艺术接受的固定框架,对楚汉文学诡谲梦幻的特征进行了理论总结,重估楚汉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成为楚汉艺术研究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深入研究。二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一生主治经学,但于子、史、诗、赋、词曲、书法无不通晓,是我国晚清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其文艺思想主要集中在 《艺概》一书中。《艺概》包括文、诗、词、曲、书法等诸多文艺门类,是刘熙载平日探究艺术的心得,言虽简短,但“探源本,析流派,窥大

    名作欣赏 2022年19期2022-07-28

  • 刘熙载《艺概》对楚汉文学范式的接受研究
    陈莉关键词:刘熙载 楚汉文学 范式 梦幻 诡谲楚汉艺术指战国时期以楚国为中心的楚地文学和艺术,以及楚艺术特征在西汉的持续发展。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枚乘、司马相如、贾谊为代表的汉大赋,以及近一个世纪来楚汉墓葬中出土的漆器、青铜器、丝织品、墓室壁画等视觉艺术共同构成了楚汉艺术的生态系统,使楚汉艺术范式特征清晰化。本文所说的艺术范式指的是有着相对固定的创作规范和艺术风格,且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作为一种艺术基因对后世形成一定影响的

    名作欣赏 2022年7期2022-07-15

  • “文得元气便厚”——刘熙载的文气观
    批评的传统,在刘熙载的文艺美学著作《艺概》中多次提到文章的“气”与“元气”这两个范畴,得出“文得元气便厚”的美学思想。刘熙载的文气观的理论来源,综合了《礼记·乐记》中“气”论、韩愈“气盛宜言”说及宋人吕祖谦对“元气”的论述,他的“气”论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古代气论美学走向完成式。关键词:气;文气;元气;刘熙载;艺概;文概刘熙载是清朝末期的文学家,当时政治局势风云变换,内忧外患交困。他是道光年间的进士,但不热衷于政治,在短暂的官宦生涯之后,他的一生基

    雨露风 2022年8期2022-05-30

  • 刘熙载《艺概》中的作品观
    、书法和经义,刘熙载在各篇内用简要的话语论述了这几种文艺形式之间的关系。刘熙载认为文和诗有着相同的来源,即“诗文一源”(《艺概·诗概》),但二者表意的范围不同。他认为,文章警醒世人,诗歌使人沉醉,因而诗歌有时可以表达出文章所不能表达出来的意思。“古者辞与赋通称”(《艺概·赋概》),刘熙载延续了班固等人的观点,认为赋源本于《诗经》,直到西汉时期诗、赋才开始独立。诗无法描述纷繁复杂的情感和事件,于是出现了具有铺陈功能的赋。二者的关系即“赋无非诗,诗不皆赋……赋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7期2022-05-30

  • 刘熙载《艺概》的摘句批评会通艺术*
    650500)刘熙载,字伯简,号融斋,晚自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艺概》一书辑于清同治癸酉(同治十二年),以“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1]1之理“论艺”,全书六卷,分条目论古代文体,多用摘句批评,采用“碎锦成文”的方式,融裁抒以己见,看似篇目分明,实则“执一”会通,触类旁通,“折中”多以变通。一、《艺概》摘句形式摘句批评需注意摘句的标准如何判别,对于摘句以考据、修正等不应该算作摘句批评范畴。摘句滥觞于先秦之“赋《诗》”“引《诗》”,所谓“赋《诗》断章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3-24

  • 刘熙载词学批评方法论
    中的重要命题。刘熙载认为词源于风骚之体,可与古诗并称。正如其在《艺概》自叙中所言:“艺者,道之形也。学者兼通六艺,尚矣!次则文章名类,各举一端,莫不为艺,即莫不当根极于道。”[2]496刘熙载认为“艺”是“道”的外化,而“文章名类,各举一端,莫不为艺”,故作文、诗、赋、词曲、书、经义六概,而举其要,概其简,来表达自身对于文学、艺术、经学的总体认识。所以刘熙载将词曲纳入六概之中,本身也表现出其词体尊崇意识,并在词论当中引入儒家乐教思想,摘用儒家经典之语或先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03-18

  • 从《词曲概》看刘熙载对周邦彦词的评价
    650500)刘熙载,字伯简,号融斋、寤崖子,晚清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其所著《艺概》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文学批评理论意义的论著,其中的《词曲概》部分更是被学术界视为近代批评史上与王国维《人间词话》比肩的论词专著。刘熙载在《词曲概》中对晚唐五代以来的重要词人及其词作作了评价。大部分都切中肯綮,但也有较为偏颇处,如对周邦彦的评说,体现了刘熙载以道德批判为原则的词学批评观及其不足。一、周邦彦词评周邦彦作为北宋的重要词人,其词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7

  • 文学与书学的交融 ——略论杨宝林教授的刘熙载研究
    法理论家,他将刘熙载作为桥梁,打通了文学与书学的界限,对刘熙载的生平、文学、书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考察,并出版了《刘熙载年谱》《刘熙载书学研究》《漫步于文学与艺术之间——杨宝林学术论文集》等多部学术性著作,内容翔实,功底深厚,使大家加深了对刘熙载其人、其文、其书的了解。一、《刘熙载年谱》孟子云:“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245自孟子“知人论世”说提出后,经宋代学者的发展,“年谱之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29

  • 晚清六经皆文的话语实践
    要: 晚清经师刘熙载的《艺概》是一部体系严密的综合性文艺理论著作。该书撰写受到晚清文艺思潮与经师身份之间张力的影响。刘熙载试图调和由二者引申出来的“六经皆文”与“文本于经”的冲突,构建出一套具有中间路线色彩的“文经合一”说的文章观。在批评实践中,刘熙载严格遵循文章源于六经,文章由道、义、事、情构成的文章观,将经学文献纳入文学批评视野,同时又采用经学义理视角展开文学批评,实现了推尊六经神圣性与承认文学独立性的辩证统一。关键词:晚清;六经皆文;《艺概》;文章观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27

  • 近八十年来《艺概·诗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712000)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后一位思想家”[1]548,《艺概》系其谈文论艺的代表作。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诗概》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先点明要义阐述诗之本源,统摄全局,再择取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按时代先后,逐次点评,最后论及诗的写作特点及一般规律。其见解深刻,点评独到,在晚清诗文批评中有重要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部重要的诗论作品,其研究却远未得到足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2021-12-07

  • 刘熙载与柏拉图文艺思想比较 ——从镜喻到日喻的两种转变切入
    。中西方分别有刘熙载和柏拉图两位思想家曾对它们作过较为系统的论述,但当前学界鲜有人关注二人之间的这种论述是否具有某种关联。因为按照惯常思维,刘熙载生于晚清时期的中国,而柏拉图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两者应该不会产生什么交集。但实质上二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分别代表了中西方镜喻向日喻的转变所包含的两种不同指向。这两种指向暗合中西方不同的思维特征。刘熙载从审美生成的角度论述传统镜喻向(由他本人提出的)日喻转变,而柏拉图是在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意义上展开其理论自身镜喻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1-29

  • 书之时可知“自然” ——论《书概》中“自然”观念的审美意蕴
    当造乎自然”是刘熙载书论的核心命题。“自然”作为“天人合一”的审美范畴,蕴含于天与人的展开之间,是书法艺术中的本质和内在依据。从《说文》中“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1],到当代书坛所提出的“日常书写”,“自然”观随着历代书学思想的发展,其审美内涵有所改变。对于问题而言,当前对《书概》的研究局限于书学观念的逐一阐释,而深入探究“自然”观的审美意蕴有利于对当代书坛“自然”观的反思。本文关注“自然”作为一种书法审美理想与《庄子》之自然观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在《书

    大学书法 2021年1期2021-11-26

  • 赋学相承说“三刘”
    的刘勰、晚清的刘熙载及清末的刘师培,他们不仅所处地域相近,而且理论思想亦多相通。就地域言,“三刘”中刘勰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刘熙载为江苏兴化人,刘师培为江苏仪征人,几乎处在一个并不大的区域圈内。就赋学言,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堪称历史上第一篇系统评述赋体的理论文章,后“二刘”与其理论观的切近,也首在对“文心”的认同与追踪。如刘熙载《艺概·赋概》首则言赋,所谓“班固言‘赋者古诗之流,其作《汉书·艺文志》,论孙卿、屈原赋有恻隐古诗之义。刘勰《诠赋》谓赋为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6期2021-11-24

  • 刘熙载的书如其人论研究
    法的评价标准,刘熙载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书如其人”观点的完整内涵。从书法作品中可以窥见书者的学问、才情、志向、性情等主体特质,这些也均是书法所要表现的对象。关键词:刘熙载;书如其人;书法;美学从汉代以来,“以人论书”的说法常被作为书法的评价标准。扬雄的“书为心画”说为“书如其人”说奠定了基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语言和书法是人的内心修养的外化,从中可以区分是君子还是小人。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对于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2021-10-12

  • 给人生打个比喻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的《书概》时。发现这位老先生有个“人生如‘人’”的比喻。他在文中写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在这里,书法寄托着人的学问、才华、志向。而书法是表,“人”才是里。原来,人这一辈子,如果能够活得像“人”字这样只有一撇一捺如此简单,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得道高人。同理,读一个人的作品,可以知道其品格,即:文如其人。像刘熙载老先生这样的大家,他对于人生有深刻的领悟,有深邃的比喻。而作为我们每个普通人,对于人生也都有自

    思维与智慧 2021年28期2021-10-12

  • 刘熙载破题观与作文审题立意教学
    代写作理论发现刘熙载《经义概》中有诸多关于“文题”的概括性论断。其定向审题,分解题目;开篇破题,引出主旨;反正倒顺,纵深思维的破题观对今天审题立意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启示今审题立意教学可进行“靶向式”审题,细读分解材料;明确主旨定位,借鉴破题开篇明义的文体结构形式;遵守主旨兼具归纳性与扩展性的原则以及在审题立意教学中培养学生文眼思维。关键词 刘熙载;《艺概》;破题;定向审题;文眼思维审题立意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成为摆在我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7期2021-09-13

  • 浅论刘熙载《艺概》中的“炼”
    摘要:刘熙载的《艺概》虽然还是用传统文论的方法对文学进行评点,但刘熙载熔铸百家,从审美出发,其体悟亦有新意产生。“炼”就是其中的代表。刘熙载对“炼”的体悟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层次、原则和极致。关键词:刘熙载;《艺概》;炼“炼”是作家自觉对语言进行艺术化处理的过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必须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必须要对语言进行艺术化处理。《艺概》作为我国文艺理论批评史上继《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通论各种文体的佳作,其作者刘熙载对“炼”有着自己的见解。一、炼的层

    文学天地 2021年4期2021-09-10

  • 八十年代的火车
    、议论的散文。刘熙载在《艺概》中认为“文有七戒,曰:旨戒杂,气戒破,局戒乱,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失宜,是非戒失实”,这首诗从旨、气、局、语、字诸方面,都避免了刘熙载的提醒。旨单一,即淡淡的怀旧;气圆润,完满得像一个气球;局整饬,井井有条;字熟稔,毫无生涩执拗拗口之感;语疏朗,通篇言达辞畅。以叙事为基座的诗,必须处理好虚实、婉直、疏滞、缛约之间的关系,叙事太多则流于实,太少则使读者看不出你在乘火车。要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修能使之约,远能使之近,大能使之微

    诗潮 2021年5期2021-05-27

  • 刘熙载“物”“我”思想论析
    书法集大成者的刘熙载,其所作篇章亦不乏精绝见解。刘氏尝作《艺概》云:“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如是则书之前后莫非书也,而书之时可知矣。”纵览《书概》,一种对立统一辩证思想贯穿全篇,今从“观物”与“观我”两命题为切入点,结合文中所说,参以历代书家观点,尝试对刘熙载学书思想进行初步讨论。关键词:刘熙载 “观物”“观我” 思想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一、“观物

    中文信息 2020年10期2020-11-30

  • 醉语与天机
    也。——(清)刘熙载《艺概》文与诗的关系,就是饭和酒的关系。这个关系清人吴乔说得最清楚。他说一个人的思想就像米,用文章写出来就像蒸米为饭,还看得出米的形状;而用诗写出来就像酿米为酒,已经看不出米的形状。读文章就像吃饭,可以长身体;读诗就像饮酒,图的只是陶醉。但进一步讨论诗家语的特点,这就要留给刘熙载了。刘熙载是这样表述的:文章不是万能的,有时就有表达不出来的情况,这就要交给诗来完成了。大凡文章追求明白,诗歌追求陶醉。明白不是更好吗?可是酒疯子的有些话,就是

    岷峨诗稿 2020年2期2020-11-19

  • 刘熙载书法作品中“工与不工”的书法审美范畴研究
    法作品为核心,刘熙载所提出的一系列辩证统一的审美范畴。这也是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中极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很多美学家、书法理论家都对其提出的范畴进行过汇总,但并没有系统进行分类和梳理。笔者结合毛万宝先生对书法审美范畴的划分将其归类为:意与法,形与神两对范畴具体论述。关键词:刘熙载;书法;审美;工与不工一、意与法首先,以“工与不工”,“无为与有为”来论及书法创作主体所达到是境界。通过刘熙载对李阳冰、王羲之等书家的论述不难看出,刘熙载对两家刻苦勤勉的学书态度极为赞赏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2019-10-21

  • 晚清学者的“志”与“艺” ——刘熙载散文思想研究
    在晚清历史上,刘熙载不曾暴得大名。他是道光进士,咸丰上书房里的诸王师。同治年间,被命为广东学政,但未几辞官,主上海龙门书院讲席以终。19世纪70年代,刘熙载以《艺概》《四音定切》等书刊行问世,赢得注意。这些书博通周赡,很能体现他在音韵小学、古人词章、六经子史上的深造独得。但比起许多同时代的佼佼者,刘熙载的成就并不能使人眼界一开;尤其对照彼时倭仁鄙“奉夷人为师”、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他的学术、行谊实在欠缺一种痛下针砭的气势,难免遭到“缺乏新意”之讥。①毕

    文艺评论 2019年3期2019-09-28

  • 刘熙载词体正变观及其词学审美
    艺概》文本探寻刘熙载独到的“以豪放为正”的词体正变观,能够发现,这个“正”字涉及词作的形式、内容、风格、情韵等多方面内容,并且主导了刘熙载推尊词体、区分词风、推崇本色、辨析词品、知人论词的词学审美思想。关键词:刘熙载;《艺概》;词体正变观;词学审美作者简介:杜娟(1992-),女,湖北松滋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彭红卫(1966-),男,湖北红安人,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1期2018-10-22

  • 桃红李白皆夸好 须得垂杨相发挥
    王蓓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花树写之。”这两句话通俗地说就是,山的神采韵味难以直接描写,就写山间的烟雾、空中的云霞;春天的神采韵味不好直接描写,就写春天里的花草树木。这种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使主要对象鲜明突出,从而使文章产生夺人眼球的感染力的艺术手法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烘托”。“烘托”并不等同于“烘云托月”。“烘云托月”源自画家笔法。清人金圣叹在《西厢记》评点中对它做出了这样的描述:“欲画月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8年5期2018-09-11

  • 刘熙载《艺概·书概》草书审美特征
    要:本文主要对刘熙载《艺概·书概》草书“神”的审美特征进行了研究。采取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将《书概》草书“神”的美学思想通过贯连沟通,并与前人的书法思想进行对比,进一步研究发现刘熙载草书审美思想的独到之处。关键词:草书 刘熙载 《艺概·书概》 神《艺概》是刘熙载论文说艺的札记,全书共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和《经义概》六部分。《书概》内容涉及书法艺术的本质、技法、风格、审美、创作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和前人相比,其书法艺术思想内容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8期2018-09-02

  • 文流隽雅抱朴韵 艺沁醇香扬宝林 ——《漫步于文学与艺术之间——杨宝林学术论文集》读后
    文学研究”“以刘熙载为中心的个案研究”“古典书学研究与当代书法批评”三编,集中再现了作者近年来治文学、研书学,行进在文学与艺术之间的诸多拓新与创获。无论从研究问题的学术视野上看,还是从内容的创新性及文风上看,《文集》都不失为是一部富有特色的文学研究与书学艺术研究的力作。一、视野开阔,内涵丰富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内涵,通常是为学上的一种至境的追求。作为治古典文学与书学的行家里手,这一点,在宝林先生的《文集》中,得到了充分的践行与体现。《文集》兼跨文学与艺术两界

    文化学刊 2018年12期2018-03-07

  • 品读
    秀颖。——清·刘熙载——书如其人这个命题由来久矣,其影响可谓广泛而深远,而对此命题阐释的最为深刻与简净的当属清代刘熙载。“书者,如也。”这个命题本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针对文字学而提出的命题。刘熙载从书法的角度丰富了这个命题的内涵,并进一步阐释了书法与人的关系。刘氏认为书法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反映,即从一个人的书法中可以解读出他的学问、才气以及他的志趣,并列举了四类人的书风特质,可谓通透精辟。刘氏书如其人论突破前人以道德人品与书品相对应的“书人关系”论,他鞭辟入

    江苏教育 2018年29期2018-01-29

  • 论优秀传统书法理论对当代书法实践的指导 ——以杨宝林书法艺术为考察对象
    书法史,特别是刘熙载书论研究上,不断推出既有理论深度、文化高度,又具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术成果;作为书法家,他已逐渐成为当代学人书法的典范之一,通过学养的持续提升,将文化的、审美的、艺术的精神不断注入笔端,在尺幅之间尽显文墨相兼的美学风范和不溷流俗的精神特质。近年来,杨宝林的学人书法,已经成为书界乃至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学养特别是深厚的书法理论修养,更为关键的是,他能够将优秀传统书法

    名作欣赏 2018年17期2018-01-28

  • 清·刘熙载《行书七言联》
    清·刘熙载《行书七言联》刘熙载(1813—1881),清代文学家,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年间进士。其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多年。刘熙载是我国19世纪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他著有《艺概》《昨非集》《四音定切》《说文双声》《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其中以《艺概》最为著名,是近代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论著。此作取法颜鲁公,也部分吸收了北碑的成分,写得比较沉着扎实,绝无浮躁媚艳之气,

    老年教育 2017年11期2017-12-20

  • 刘熙载论诗词之“清新”
    410006)刘熙载论诗词之“清新”赵婧迪(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长沙 410006)在刘熙载的文艺观中,“清”与“新”二字是象与意的关系,“清”指作品气象呈现出的自然本色美,“新”指创作主体的本色创造。语言作为诗歌的载体与外显形式,要实现“出色而本色”,须“陈言务去”,非但不能“剿袭古人之说以为己有”,也应避免“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清新”共同体现出主客体在互相作用下,由“肇于自然”到“造乎自然”的“天工”境界,体现出刘熙载本人所具有的艺术整体观与辩证的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12-18

  • 刘熙载《艺概·文概》研究综述
    :目前,学界对刘熙载《艺概·文概》的研究著作有四部,这四部著作均是对《艺概》全书的研究,但也重视《文概》一卷的价值,涉及到了其中的很多理论。论《文概》的论文有十九篇,分别从美学、文章学及写作学角度对《文概》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刘熙载;《艺概·文概》;研究综述一、研究《艺概·文概》的著作研究《艺概·文概》的专著有四部,这四部著作是:198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气中的《刘熙载和<艺概>》;200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韩烈文的《刘熙载<艺概>研究》;2

    大观 2017年7期2017-08-02

  • 从《艺概?文概》看刘熙载之立意观
    摘 要:刘熙载主要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文章的立意问题。首先,他明确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不可无“主脑”;其次,提出立意也有优劣之分,应仔细斟酌,决定去取;接着,他谈到“文缓”方能“旨远”,为文当“意在笔先”,讲的是立意与章法的关系。刘熙载对文章立意的阐释,见解独到、事料详实,是能够为现实写提供借鉴的。关键词:刘熙载;《文概》;立意作者简介:胡晓旭,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7期2017-06-21

  • 刘熙载《艺概》以声为中心的主要概念
    化与文学研究】刘熙载《艺概》以声为中心的主要概念李 国 新(西南林业大学 人文学院,昆明650224)刘熙载《艺概》有较多涉及诗声的命题。从诵与歌的区分上看,诵侧重在意义,歌重在声情。诵与歌是不同文体的表现方式,歌有较多虚词或结语,诵则更庄重且用词更简练。从乐府之声与古诗之声区别上看,乐府为歌、古诗歌诵兼有,乐府与古诗有不同的声音系统。言出于声与声出于言的前提是乐歌,表达了两种文学体裁的不同创作方式,是语言中心论与声调中心论的表现。刘熙载;《艺概》;诵;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2017-03-11

  •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正统文学观念
    16000]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正统文学观念⊙ 刘晓萌[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词曲概》是《艺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间词话》问世前最重要的词学批评著作。中国古代便有“词为小道”“胡夷里巷之曲”的说法。刘熙载在《词曲概》中是将其视为与诗、书、赋一样的正统文学范畴,词曲的正统文学特性在书中有鲜明的体现。《词曲概》 正统文学 道德观念刘熙载,字融斋,清末著名学者,一生以治经学为主,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他著述丰富,《艺概》是其文艺

    名作欣赏 2017年5期2017-02-22

  • 象棋的“车”为何读jū
    音是jū。汉代刘熙载《释名》:“车,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车,舍也,行者所出,若车舍也。”刘熙载的意思是:车既可以看成行人“居”住的处所,也可看成行人出入的房“舍”。汉代以前(古者)读jū,是取前者之义;汉代(今)读chē,是取后者之义。刘熙载对车字音义关系的解释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不过,查上古音手冊,车确实有两个读音,一个是昌母鱼部(折合成chē)一个是见母鱼部(折合成jū)。车的jū音一直保留在古汉语中。《广韵》中所收“九鱼切”,即折

    小读者·阅世界 2016年2期2016-09-13

  • 三耕堂艺话—实践(四)
    可中断,这也是刘熙载所说的“章法要变而贯”。变,就是笔画与字势要千变万化;贯,就是无论怎样变化,要整体贯气。○东汉蔡邕提出的“欲书先散怀抱”,阐述了书法创作心态。南齐王僧虔以“心手达情”来强调书法的神采。至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明确提出了“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观点。书家在创作中表达、体现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即是其所说的表情说。○启功在《论书绝句》中讲道:“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初学书法时,有“米字格”“田字格”和“九宫格”的纸质形式,其中“格

    大观(书画家) 2016年6期2016-06-06

  • 刘熙载致强汝询三封信札考释
    03)文学综论刘熙载致强汝询三封信札考释杨抱朴1,刘宏2(1.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3)刘熙载是晚清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强汝询是晚清著名学者、诗人。二人为好友,强汝询《求益斋诗抄》有怀刘熙载诗,刘熙载别集虽无赠强汝询诗文,但我们发现了他写给强汝询的三封信札。这三封信札尽管写于不同时期,但都与书院有关,这也说明刘熙载作为教育家,培养那么多人才,也绝不是偶然的。刘熙载;强汝询;三封信札近来笔者在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4-13

  • 刘熙载对传统文学本体论之接受、重建及其经学影响
    理论家和经学家刘熙载。他一方面吸收先秦以来的文学本体论之思想精华并进行深化,集传统文学本体论之大成;另一方面在自己文学创作及对诗文词赋各体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文学本体论命题,使古代文学本体论得以全面阐释和重建,从而把古代文学本体论推向了顶峰。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命题不但代表了古代文学本体论的最高成果,而且这些命题对于当代文学本体论之建设都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刘熙载的经学家身份使其对文学本体论的阐释与重建不可避免地深受经学之影响。因而,立足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4-11

  • 刘熙载《赋概》与《毛诗序》之关系研究
    、《毛诗序》与刘熙载《赋概》《毛诗序》,又称《诗大序》或《诗序》,是先秦《诗经》的总序,位于《国风·关睢》之下。“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在魏晋以后逐渐亡佚,清王先谦有《诗三家义集疏》加以辑注。东汉以后,《毛诗》盛行,今通行本即《毛诗》”[1]25。《毛诗》中的这篇序即称之为《毛诗序》。其诗学理论观点对后世文学创作、批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代学者刘熙载以《艺概》一书,对文学理论贡献最大,而其主要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受《毛诗序》的影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0

  • 刘熙载“文为心学”文艺思想的崇心倾向
    215123)刘熙载是中国古代传统文艺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谈文论艺中不断强调“文为心学”,认为散文、诗歌、赋、词曲、书法等艺术,都是“心学”,从而赋予艺术审美活动中的“心”以本原性的地位。《游艺约言》云:“文,心学也。心当有余于文,不可使文余于心。”[1]571在此,刘熙载“文为心学”的文艺美学思想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有着深刻而久远的文化背景和理论渊源。一、“文为心学”的理论阐释刘熙载反复指出:“《易·系辞》谓:‘易其心而后语’,扬子云谓言为‘心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4-08

  • 论《艺概》对《文心雕龙》的引用
    利于了解刘勰与刘熙载对于某些文艺问题的共同关注,也有利于了解刘勰有关文艺思想在刘熙载那里得到的反响与呼应。刘熙载对刘勰的引用在《艺概》中共有23 处①,总体来看,这些引用可以分为五类:一类是深表赞同之引用;一类是补充说明之引用;一类是引申发挥之引用;一类是融合创造之引用;一类是质疑反对之引用。一、深表赞同刘熙载对古代文论大家刘勰是非常佩服的,有不少观点,刘熙载对刘勰深表赞同。1.文概001“六经”,文之范围也。圣人之旨,于经观其大备;其深博无涯矣,乃《文心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3-19

  • 昙花一现的上海龙门书院
    广誉、万斛泉、刘熙载等,均为当代理学名儒,束身严格。第一任山长顾广誉“手披口讲,不敢自遐逸”(见杨抱朴:《刘熙载年谱》引《行状》)。临终时,仍把学生招至榻前,谆谆教诲。第二任山长万斛泉为定《上海龙门书院条约》,要求学生“即泉所言未允,所行未当,诸君不妨穷诘,教学相长,无犯无隐”。特别是到了第三任刘熙载担任山长时,龙门书院更是发展至巅峰。刘熙载字伯简、又字熙哉,号融斋,江苏兴化人。自道光二十四年,三十二岁中进士后,几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先后任翰林院庶

    读书 2012年2期2012-09-22

  • 重新审视“东方黑格尔”
    ○张宏梁《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徐林祥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1813-1881)有“东方黑格尔”之称。他的《艺概》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艺术辩证法的专著。刘熙载是江苏兴化人,不仅是文艺理论家,也是教育家、国学大师。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对刘熙载的研究虽然有所推进,这位“东方黑格尔”的形象在学者的心目中日渐清晰、丰满起来,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刘熙载的研究也主要是对《艺概》的研究和讨论。究其原因,可能与对刘熙载

    博览群书 2012年5期2012-03-03

  • 《艺概·诗概》理路、使命及得失谈
    的深厚背景找寻刘熙载诗评的理路,从清儒与宋儒的关系考察刘熙载之所失,是捕捉《艺概·诗概》目的的基本手法。性情;唐宋之争;天地之正刘熙载(1813-1881)字融斋,江苏兴化人,官至广东提学史,晚年在上海龙门书院讲学,毕生以治经为主,《艺概》一书系历年论述的记钞,内容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学人一般认为这是一部谈文论艺、带有总结性的书。笔者认为这是一部纪录作者毕生与古人对话,感悟古人性情的书,是一部有明确目的的刻意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8-15

  • 《艺概·诗概》中的“以理入诗”观
    时代的诗论家,刘熙载又是如何看待以理入诗的呢?在刘熙载的诗论著作《艺概·诗概》中,有这样一则评论:真西山《文章正宗纲目》云:“《三百五篇》之诗,其正言义理盖无几,而讽咏之间,悠然得其性情之正,即所谓义理也。”余谓诗或寓义於情而义愈至,或寓情於景而情愈深,此亦《三百五篇》之遗意也。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点内容:其一,诗中可以存在“义理”,此处的“义理”,当指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其二,诗中表达“义理”的方式应该是“寓义於情”,而非“正言义理”,即“义理”在诗歌中的

    文教资料 2010年30期2010-08-15

  • 刘熙载美学思想探微
    论,重点论述了刘熙载《艺概》中所体现出来的“厚而清,婉而劲”的美学追求,分析其立足当代,折中群言,而自成其于实求空,兼采众长,并向壮美豪放倾斜的风格理论。进而指出,刘氏论词既重豪放,推崇苏辛的不羁率真,反映到文艺创作上就是倡导本色自然。其提出的“出色而本色”的论点,既借鉴总结前人,又自成一说,表现了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其立论往往以诗词为主,意义却超出该领域,涵揽了诗词曲赋书画各种文艺类型。关键词:刘熙载;美学思想;厚而清;婉而劲;自然本色中图分类号:J01

    艺术百家 2009年8期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