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
- 宋代的全民教育
方建成一个从中央太学到各州县学校,覆盖面极广的国家教育体系,再加上士绅创立、主持的书院以及私塾、族学等教育机构,宋代平民接受教育的机会毫无疑问要多于之前的任何时代。即使是穷乡僻壤,也有读书之声:“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我们现在无法统计出准确的宋人识字率与入学率,但这个比例远大于前代及同时期的欧洲,则是可以肯定的。国家设立的各级学校是向全民开放的,原则上所有家庭的适龄儿童都可以入学。一个有趣的问题:宋朝的学校要收学费吗?收的。按照北宋富弼的说法,
思维与智慧 2023年33期2023-12-09
- 乡间行板
管老两口的闲事。太学 知道太学底细的人,清楚他那两手三脚猫的功夫,免不了在背地里嘀嘀咕咕。 对于村里人的质疑,太学总会涨红脸,额头上那几根青筋也张牙舞爪凸显出来,他用咄咄逼人的唾沫星子咆哮出愤懑:老子在城里那半年白学了?太学不说这句话,打几个哈哈,说不定还可以蒙混过去。恰恰这句话,把他给出卖了。 太学确实到县城卫校短训班学过。准确地说,太学就去了一个礼拜。村里人的见识少,对于一个礼拜闹不明白是啥意思,还是太学连比带画,村里人才在脑海里烙下了这个概念。
辽河 2023年9期2023-10-09
- 吃在宋朝
,水煮晚菘,还有太学馒头一盘,请客官慢用。”说完,他就出去了。那几道肉菜我都能看懂,吃着也特别美味可口。这水煮晚菘和太学馒头则令我十分疑惑。我吃了一口晚菘,觉得有一点点甜,有一点点清香,味道非常熟悉:“这个不就是水煮大白菜吗?”小诗仙对我说:“大白菜在宋朝叫菘,晚菘就是秋末的大白菜,属于高端食材。宋朝人吃菜很讲究的,要按照季节和时令吃,春天吃韭菜,秋天吃晚菘。”我拿起一个太学馒头,见上面都是褶,怎么看怎么像包子。我用手掰开,里面果然有馅。“这是包子呀,他怎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2023年4期2023-05-30
- 南宋太学生续事
曹晓波南宋太学初建,拨地范围极大,从后洋街(大约现在庆春路西段)原岳飞府邸往西,接近如今的小车桥;往东,临近当时的清湖河(现在的浣纱路)。绍兴十二年(1142),扩建校舍,某日,有两道士从这地走过,一个说:“好地方,必出人才,可惜就是不会出宰相。”另一个说:“要是再往东一点,状元、宰相都会有。”说来也巧,庆元五年(1199)刊印的《宋状元录》记载:太学正式开学以后,“至今五十五年,凡十八榜(会试),由太学擢第者几(近)二千人。侍从、执政不可胜数,而未有真相
杭州 2023年4期2023-05-24
- 南宋太学生记事
南宋的太学,打建校起,就让权臣挠头。尤其是理宗淳祐年以后,一说起太学生,权臣几乎是闻声色变。为啥?好闹学潮,“虽宰相台谏,亦直攻之”。也就是宰相、御史台、谏官这些朝臣都惧怕的权臣,太学生全不放在眼里,还往往一抓住弊病,“使必去”,要他们下台,几乎一闹一个准。更厉害的是,太学生直接敢“与人主抗衡”。“人主”就是皇帝,专制年代,这真难想象。理宗曾对身边的史官说:“汝等直录朕之言行,可以,绝不能散发副本。”那时,实录皇帝言行的史官,当日记录当日封存。理宗说这都可
杭州 2023年2期2023-03-15
- 北京孔庙御制碑中的书法
化。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清圣祖,“康熙”是他的年号。康熙皇帝从师于沈荃,沈荃则是取法于董其昌。受沈荃的影响,康熙皇帝的书法具有精致飘逸、中和雅正的章法布局,讲求法度,楷法匀净、工稳,中规中矩的特点。《书林纪事》中赞扬康熙皇帝“圣祖好学工书,尤爱董其昌笔”。在康熙皇帝的推动下,满朝形成了学董书的潮流。立于北京孔庙的第一通“告成太学碑”是康熙四十三年的《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碑文讲述康熙皇帝在接受儒家思想的前提下,为自己武
北京纪事 2023年3期2023-03-02
- 东汉太学生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
重要的教育机构,太学不仅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整体水平,更反映了汉魏易代之际思想、文化、文学变革的轨迹。太学生群体作为当时知识阶层的代表,是汉代士人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这一群体所形成的家国情怀、政治认知、人生态度、生命意识,反映着时代与社会的整体转型。面对东汉末年政权旁落、入仕困境、社会黑暗等问题,凡此种种与太学生所标榜的士大夫精神格格不入,因此,太学生在政治上和人生上普遍产生疏离与幻灭情绪,这一情绪直接影响了汉末文学情感的表达,反映在《古诗十九首》中尤为明显。
文化学刊 2022年1期2022-12-06
- 国子监建筑的发展与其在城市中的空间位置变化
。其前身为三雍、太学,成熟的国子监形制于隋唐成型。国子监授孔孟之道、传先贤之经,也作帝王视学、释礼之用。经历了三雍、太学、国子学等发展演变,最后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建筑形制成熟的国子监形式。国子监制度本身与其建筑形制都对中国教育史有着巨大贡献,既是中国教育史的重要内容,也是明代国家官员培训制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对其建筑形制的研究,也是明代皇家建筑的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子监是天下教化之圣地,名儒咸集,学子莘莘,自隋唐时期定制以来,传承一千四百
建材与装饰 2022年7期2022-03-23
- 错点状元
刘勃北宋初年,太学里流行一种“险怪奇涩”的文风,号称“太学体”。欧阳修提倡“古文”,对太学体极其痛恨,所以嘉祐二年他主持科举考试时,决定对这种有话不好好说的写作方式来个清算,而他首先盯上的,就是“累为国学第一人”的刘几。欧阳修改到了一份卷子,写着“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他立刻断定这是刘几的卷子,便续了两句“秀才剌,试官刷”表示挖苦,然后拿红笔一抹到底。宋代科举阅卷,发现一个小错点一个小点,三点累计为一小抹,三小抹就不及格。欧阳修这一大抹不知道抵多少小抹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2年1期2022-02-05
- 崔骃《达旨》作年辨正
考,似乎作于游学太学后不久,故附系于此。”[1]不少学者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云:“汉永平二年……是年,崔骃拟扬雄《解嘲》作《达旨》,又作《西巡颂》等。”[2]李芸华《崔骃年谱简编》一文认为崔骃永平二年为三十岁,正与傅毅同游太学,于该年作《达旨》。[3]2.认为《达旨》作于崔骃未仕之时。此说对于《达旨》作年并无确指,出自马积高《赋史》:“《达旨》见《后汉书》本传,为崔骃未仕时作,亦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之流,意气和平,文辞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2-05
- 20世纪以来宋代中央官学研究述评
别介绍了国子监、太学等中央官学,使我们对其有一个基本了解。但这些研究成果仅限于宏观简单的知识性概括,并未能对其中的具体细节做出更多深入细致的探讨。下面,可结合相关论述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一)教育管理制度学校教育的各项管理规定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制度基础。首先,熊贤军在《宋代中央官学的管理》一文中,从中央官学的组织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宋代中央官学的管理制度比前代更为完善,主要因素是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三次兴学和学校管理改革。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2-01-01
- 清代平定碑告成太学考*
校为本。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延师儒,授生徒,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2]朱元璋在治国策略上兼用儒、释、道,但在体现国家主体意识形态的祭祀体系上则坚定地秉承儒家思想。他任用儒学名士制礼作乐,所制定的国家祭祀制度均以反映儒家治国理念为中心。[3]嘉靖九年(1530)十二月,嘉靖皇帝“易孔子神位用木主,奉安于文庙,遣国子监祭酒许诰行祭告礼”[4],即通过降低祭物规制,将孔子置于儒师、君师而非王者的地位予以尊崇,避免孔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1-23
- 石经书法文脉探究
——以南宋太学石经为例
于石碑之上,历代太学石经的刊刻包含各具特色的文本学和语言文字学信息,但同时又有着正定和统一的经典内容、规范和统一的字体、庄重和严谨的书法[1]。历代石经映射着几千年书家经典的流传与演变,并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研究儒家太学石经一般是从文字、文化的发展与石刻的发展等角度阐述,单从书法价值的角度研究非常少。究其原因,刊刻所用的字体要求庄重典雅,而这种正体文字的艺术表现就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但值得注意的是,石经的书丹者多出自当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书家,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8期2021-10-14
- 错点状元
北宋初年,太学里流行一种“险怪奇涩”的文风,号称太学体。欧阳修提倡“古文”,对太學体极其痛恨,所以嘉祐二年他主持科举考试,决定对这种有话不好好说的写作方式来个清算,而他首先盯上的,就是“累为国学第一人”的刘几。欧阳修改到了一份卷子,写着“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他立刻断定这是刘几的卷子,便续了两句“秀才刺,试官刷”表示挖苦,然后拿红笔一抹到底。宋代科举阅卷,发现一个小错点一个小点,三点累积为一小抹,三小抹就不及格。欧阳修这一大抹不知道抵多少小抹,这就是表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3期2021-09-12
-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专科学校宋朝的太学,其实仅仅是国子监直辖的几所国立学校之一。太学之外,国子监还辖有多所学校:1.国子学。“国子”一词出自《周礼》,意为贵族子弟,国子学最早出现在晋朝,是晋武帝设立来培养士族子弟的学校。宋朝的国子学也带有“贵族”色彩,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员额最高时有200人。2.四门学。如果说国子学是“贵族学校”,四门学则是“平民学校”,只招收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以及平民的优秀子弟。庆历兴学之后,随着太学的扩招与平民化,四门学与国子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全国新书目 2021年6期2021-08-03
- 北宋“太学体”事件覆议
,大力排抑所谓“太学体”,“一时以怪僻知名在高等者,黜落几尽”(2)欧阳修:《欧阳修全集》附录卷二,中华书局,2001年,第2636页。,虽在当时引发考生怨议,然“文体自是亦少变”(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册十三,卷一八五,中华书局,1995年,第4467页。。此举严厉打击了求新尚奇的科场文风,转以造理平淡、词义近古为贵,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被视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太学体”作为一种不良文风,得到了及时的纠正,欧阳修也因此获得广泛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1-17
- 不因人热
的最高学府---太学深造。由于缺钱用,他抽出一些时间替人家放猪。为此,太学里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梁鸿人穷志不穷,逐步养成了孤傲的脾气,不把有钱人家的子弟放在眼里。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友好地请梁鸿用他的热炊具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高傲地说:“我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热的炊具煮饭。”梁鸿说罢,在自己的冷灶上生起火来煮饭。三年后,梁鸿从太学毕业,回到家乡,娶了个名叫孟光的丑姑娘,在霸陵山隐居起来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熹平石经”与东汉政府对太学控制的加强
,东汉政府于洛阳太学门外树起46块石碑,将《诗》《书》《礼》《易》《春秋》《论语》等经典刻于石碑之上,因刻于熹平四年而被称为“熹平石经”。“熹平石经”因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而为历代学者推崇,还往往被视为东汉太学兴盛的标志。其实,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太学里,政府的任何举措都不能单从文化角度加以理解。政府刊刻“熹平石经”不仅有文化动机,也有政治意涵。刊刻“熹平石经”,是政府对太学进一步严格控制的手段。随着政府控制的日趋严格,不仅太学精神受到阉割,而且太学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20
- 偶见端倪起而捉之
小龙如果有人给许太学出一个选择题,让他在酒和画之间做出选择,他一定左右为难,正所谓鱼和熊掌皆我所欲也。酒助其胸次洒脱,醉里看世界;而在画中,他得以超凡,得以解脱,得以忘却红尘俗世。其实,在画里又何尝没有俗世?清代戴熙云:“画当形为心役,不当心为形役。天和饱畅,偶见端倪,如风过花香,水定月湛,不能自已,起而捉之,庶几境象独超,笔墨俱化矣。”此语正可描摹许太学经年累月穿梭于山野写生之状。无论是在高山大川,还是村头边角,他一旦觅得佳境,即伏笔挥就,乐在其中。阅其
美术界 2020年11期2020-11-23
- 宋明积分制对高校教学管理借鉴的思考
制;升堂积分制;太学;高校积分制一、积分制在北宋官学的建立1071年,王安石主持变法。他吸收了范仲淹变法失败的经验,要想从根本上使得“道德一于上而习俗成于下”,培养人才比选拔人才更为重要。在他看来,科举制的变更仅是一个开始,整顿太学成为官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他将全部太学生分为三等,刚刚入学的新生称为外舍生,熙宁时不限名额,元丰时不得超过2000人。每月考试一次,年末有年终考试,只要成绩合格,平时表现没有过错,就可以升至内舍,名额限制在200以内。内舍生根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9-10
- 清代的军礼
,统一中国的告成太学纪功碑,立于大成门院内东西两侧,按照年代顺序排列依次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雍正三年(1725)《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清乾隆十四年(1749)《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道光八年(1828)《平定回疆剿擒逆裔告成太学碑》。其中康熙皇帝的《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雍正皇帝
收藏家 2020年3期2020-06-11
- “挑肥拣瘦”本是一美名
国最早的大学——太学,还聘请了很多学识和名望都高的人当教学博士(相当于如今的大学教师)。为褒奖教学博士的辛勤付出,汉光武帝常常拿出一些物品或钱财赏赐给他们。有一年除夕,汉光武帝下诏赏赐太学里的教学博士每人一只羊。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当时能吃上羊肉太难得了。于是,一群和教学博士人数相同的羊被赶到了太学的大院里,同时也带来了问题:赶来的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要怎么分配才合理呢?大家都希望得到大的、肥的,众教学博士讨论了好长时间也没拿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当大家无
快乐语文 2020年10期2020-06-03
- 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
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十五卷》,有删改)【注释】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征召、推举做官。【思考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为蒲亭长 ( )(2)枳棘非鸾凤所集 (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1)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9年38期2019-11-18
- 周邦彦:词中的老杜(上)
京,并顺利考进了太学。北宋有规定,太学里的优等生,日后也能直接授官。但是,“坏小子”并未从此改弦更张,依然是我行我素,不羁、放纵,整天流连于秦楼楚馆,甚至还发展到了胆大包天地去撩皇上的情人的程度。这个我先在这里卖个关子,后面再讲。当然了,他作为一个风流才子,据说他长得还特别的玉树临风。去到那种地方,自然免不了要像柳永一样,今天为这个歌姬写首词,明天又为那个舞女作首曲。一来二去,竟成了坊中的红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流行乐界的大咖。下面我们就来看两首他那个时期
北广人物 2019年45期2019-11-15
- 起手落笔随浓随淡
盛世,我去拜谒许太学,那不用问童子,他一定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他在大山里也不采药,一定是提着一支笔,坐对着大山,相看两不厌。待到日薄西山,他也就收拾好笔墨,飞鸟相与还。但这也绝不仅仅是设想。工作再繁忙,许太学一旦觅得空闲,就转进大山。如果问他为何如此乐此不疲,他一定会回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长在广西大山之中,许太学敦厚纯朴,胸次洒脱。大学毕业后,他入大化县旅游局工作,兴之所至,登山临水,展卷即画。我有幸见过其早年所作之山水,挥洒不凡,
书画世界 2019年5期2019-07-17
- 杵臼之交
学有限,便想进入太学( 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求学。但公沙穆家中穷困,付不起太学的学费。于是,公沙穆就到吴祐( 曾任齐相 、长史)家中 当 舂米工 人。有一天,公沙穆舂米时,吴祐正巧经过。吴祐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不像是干苦力的人,便和他攀谈起来。交谈 中 ,吴祐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对事情很有见解。于是,吴祐不顾彼此身份上的悬殊,和公沙穆在杵臼( 舂米时用的工具)前结为朋友,并資助他继续求学。公 沙 穆学 成 后, 成 了一个有 作 为的官 员。后来,人们就
红领巾·萌芽 2019年3期2019-04-18
- 杵臼之交
学有限,便想进入太学( 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求學。但公沙穆家中穷困,付不起太学的学费。于是,公沙穆就到吴祐( 曾任齐相 、长史)家中 当 舂米工 人。有一天,公沙穆舂米时,吴祐正巧经过。吴祐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不像是干苦力的人,便和他攀谈起来。交谈 中 ,吴祐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对事情很有见解。于是,吴祐不顾彼此身份上的悬殊,和公沙穆在杵臼( 舂米时用的工具)前结为朋友,并资助他继续求学。公 沙 穆学 成 后, 成 了一个有 作 为的官 员。后来,人们就
红领巾·萌芽 2019年2期2019-04-18
- 饮食文化与成语一朝齑暮盐
里有这样的话:“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在太学的四年中,每天早晨用咸菜下饭,晚上用盐下饭。)成语“朝齑暮盐”就是由此产生的,用来形容极清苦的饮食。清代钱谦益的《秦母秦太宜人墓志铭》中就使用了这一成语:“奉直公……流连文酒,不事家人生产:太宜人霸齑暮盐,黾勉饮助。”(奉直公只饮酒作文,不管家里的生活;他的妻子早晨用咸菜下饭,晚上用盐下饭,尽力节省开支,帮助他过日子。)这条成语又作“朝盐暮齑”(早晨用盐下饭,晚上用咸菜下饭)。清代龚炜的《姊病故》一文中就是这样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9年5期2019-03-07
- 汉代太学如何培养治国安邦之才
【摘要】在汉代,太学主要有三个职能,一是封建国家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行使教育管理、人才选拔的职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行使育人职能;三是学术研究机构,履行对儒家经典的校勘、注释和出版发行职能。汉代太学素有严于择师、注重教材建设、重视考试、鼓励质疑辩难、尊重学术传承的传统,值得当下力主创新、争创一流的高等学府参考借鉴。【关键词】汉代 太学 人才选拔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帝入太学,承师问道。”西周时期的太学是周天子“承师问道”的场所,具有
人民论坛 2018年21期2018-08-28
- 宋代国子监生员管理制度
三舍法施行之后,太学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直接授给官职。作为教育教学这一过程的主体,学生的选拔制度相当重要。宋代中央官学,包括国子学、广文馆、太学、四门学、武学、书学、律学、宗学等,均隶属于国子监管辖。国子学,国子学的生员最初并无定额,后来确定为两百人,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国子监生仅有七十余人,且以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之,低品级官员的子弟若通过考试,也可入学,进入广文馆、太学和律学学习。仁宗显庆四年(1044年)国子监与国子学分开,国子学名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23期2018-04-03
- 欧阳修在科举变革中的作用
与嘉祐二年反对“太学体”是一致的。欧阳修嘉祐二年权知贡举,几道奏札都是与考试的具体操作有关。考前,欧阳修有《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窃闻近年举人公然怀挟文字,皆是小纸细书,抄节甚备。每写一本,笔工获钱三二十千。亦有十数人共敛钱一二百千,雇倩一人,虚作举人名目,依例下家状,入科场,只令怀挟文字,入至试院,其程试则他人代作。事不败则赖其怀挟,共相传授;事败则不过扶出一人,既本非应举之人,虽败别无刑责,而坐获厚利。”欧阳修的对策是:“臣今欲乞增定贡院新制,宽监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31
- 东汉太学浅考
有了国立大学——太学。作为5000年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洛阳亦是在我国教育发展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东汉时期的洛阳太学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太学创设东汉太学始建于光武帝刘秀建武五年(29),刘秀爱好经术,曾“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对于贤能之人更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在定都雒阳后,便修建太学,设置讲经博士,以弘儒家仁义之道,广授治国巡礼之纲,并亲临太学赏赐太学生。到了明帝刘庄时,明帝甚至亲自至太学讲堂授经传理,出现了“诸儒执经问难
成功 2018年9期2018-03-28
- 瘦羊博士见精神
外大兴土木,创建太学,该遗址位于今天的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太学村附近。东汉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古代的“国立大学”,到汉质帝时,这里的学生人数有3万多名,连北方匈奴的子弟都来此求学。这里的“教授”,也就是博士,都是国家的“智库”。皇帝在国家大事上有什么疑难都要咨询博士听取建议。洛阳太学素有“严于择师”的传统。西汉学者杨雄把“模”与“范”二字相联,首创“模范”一词,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可说代表了当时对太学教师的看法。在汉代太学执教的博士不乏鸿师硕儒,如孔
杂文月刊 2017年17期2017-11-14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真的吗?
,因此逐渐受到了太学学子的轻视。另外,唐代对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所保留。当时能进太学的学生,大多出身贵族,他们凭借高贵的出生,看不起官位低微的太学老师。韩愈曾在《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中直陈国子监学生出身的情况:“国子馆学生三百人,皆取文武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三品以上曾孙补充;太学馆学生五百人,皆取五品以上及郡县工资孙从三品以上曾孙补充;四门馆学生五百人,皆取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子补充”。而国子监学官的官阶和任职却总体较低,即使是总管教育的国子祭酒也不过区区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8期2017-09-19
- 把“瘦羊”牵回家
年,光武帝刘秀对太学的博士非常重视和爱惜,每逢腊月三十,就特别下诏赏赐每位博士一只羊,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过节。这一年的腊月三十,光武帝派大臣到太学里去慰问,大臣宣读诏书说:博士们讲学兢兢业业,焚膏继晷,十分辛苦,现在每位博士赐羊一只,带回家里,与家人团聚,欢度节日。当时博士是14位,羊正好是14只,不多不少,一人一只。可太学的长官博士祭酒领着大家分羊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羊有肥有瘦,大小不等,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呢?博士祭酒很为难:分到肥羊的自然高兴,而分到瘦羊的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7年26期2017-08-11
- 把瘦羊牵回家
年,光武帝刘秀对太学的博士非常重视和爱惜,每逢腊月三十,就特别下诏赏赐每位博士一只羊,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过节,以示鼓励。这一年的腊月三十,光武帝派大臣到太学里去慰问,大臣宣读诏书说:博士们讲学兢兢业业,焚膏继晷,十分辛苦,现在每位博士赐羊一只,带回家里,与家人团聚,欢度节日。羊正好是14只,博士正好是14位,不多不少,一人一只。可太学的长官博士祭酒领着大家来分羊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羊有肥有瘦,大小不等,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呢?博士祭酒很为难:分到肥羊的自然高兴,
幸福·悦读 2017年6期2017-06-20
- 中原文化的传播载体
传播; 移民; 太学; 循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中原地区(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扮演了文化发源地的角色, 中原文化长期领先于其他地域文化, 表现出很强的辐射性。 中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在中原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正因为如此, 中原文化与整体的中华文化保持了很高的重合度,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中原文化不仅实现了在中原大地的传播, 而且从来没有停止向外扩散的脚步。 中原文化的传播与扩散, 不仅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 也存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4-24
- 把“瘦羊”牵回家
年,光武帝刘秀对太学的博士非常重视和爱惜,每逢腊月三十,就特别下诏赏赐每位博士一只羊,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过节。这一年的腊月三十,光武帝派大臣到太学里去慰问,大臣宣读诏书说:博士们讲学兢兢业业,焚膏继晷,十分辛苦,现在每位博士赐羊一只,带回家里,与家人团聚,欢度节日。当时博士是14位,羊正好是14只,不多不少,一人一只。可太学的长官博士祭酒领着大家分羊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羊有肥有瘦,大小不等,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呢?博士祭酒很为难:分到肥羊的自然高兴,而分到瘦羊的
金点子生意 2017年4期2017-04-08
- 把“瘦羊”牵回家
年,光武帝刘秀对太学的博士非常重视和爱惜,每逢腊月三十,就特别下诏赏赐每位博士一只羊,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过节。这一年的腊月三十,光武帝派大臣到太学里去慰问,大臣宣读诏书说:博士们讲学兢兢业业,焚膏继晷,十分辛苦,现在每位博士赐羊一只,带回家里,与家人团聚,欢度节日。当时博士是14位,羊正好是14只,不多不少,一人一只。可太学的长官博士祭酒领着大家分羊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羊有肥有瘦,大小不等,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呢?博士祭酒很为难:分到肥羊的自然高兴,而分到瘦羊的
党员文摘 2017年1期2017-02-27
- 石版文章
——杭州孔庙(杭州碑林博物馆)
物馆)孔子像南宋太学石经(局部)杭州孔庙,在西湖东南侧吴山脚下,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也是宋、元、明、清四朝孔庙所在地。说起杭州孔庙,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珍藏着一部弥足珍贵的南宋太学石经。我国古代的石经,这种刻在石头上的“教科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特色,被人们誉为“刻在石头上的历史”。而今留世的石经仅有西安碑林的唐开成石经、北京首都博物馆的清代十三经以及杭州碑林的南宋太学石经数处而已。如同南宋太学石经的流传史,杭州孔庙也是历经兴废。历经数代八百余年的历史,
杭州 2016年3期2016-05-17
- 古代学生啥时候休假
是史书上记载的“太学”。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就读的学生称为“太学生”。太学生就有假期了。隋唐以后,太学逐渐发展为“国子监”,在国子监里就读的学生称为“监生”。据记载,在国子监里就读并不是一件舒心的事,监生们不远万里聚到京城就读,非常辛苦,于是朝廷就为这些古代的大学生们设立了休假制度。他们的假期有三种——第一种是“旬假”。这是一种常假,规定每10天休息1天。1天的时间,离家较近的学生可以匆匆忙忙到家里看一眼;而对于老家在外地的学生们来说,根本不够,所以国子监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9期2016-05-14
- 古代学生也休假
是史书上记载的“太学”。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就读的学生称作“太学生”。太学生就有假期了。隋唐时期,太学逐渐发展为“国子监”,在国子监里就读的学生称为“监生”。监生们抛家舍业、不远万里聚到京城就读,非常辛苦,于是朝廷就为这些学生们设立了休假制度,他们的假期共有三种。第一种是旬假。规定每10天休息1天。有点近乎于我们现在的双休日休假制度。第二种是“田假”。也即我们现在俗称的“农忙假”。即每年农历五月,学生们可以休假——此时麦子成熟,学生回家下地割麦,所以称作“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8期2016-01-27
- “感冒”原来不是病
口。一个叫陈鹄的太学生别出心裁,把“肠肚不安”改成了“感风”二字。在宋代的最高学府——太学里,请假簿写“感风”二字已成时尚,除此之外,还有“感冒”“伤风”之词。甚至太学里请假簿的封皮上,都干脆写上“感风”或“感冒”就成了大家请假的代名词。风,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首,感者,爱也。陈鹄的“感风”二字,给官场的请假理由注入了“新鲜血液”,后世官场,数代因袭。到了清代,官员办完公事请假休息,一律称为“感冒假”。冒者,透出也。意思是在操办公务时,已感外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8期2016-01-25
- 古代学生也休假
是史书上记载的“太学”。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就读的学生称作“太学生”。太学生就有假期了。隋唐时期,太学逐渐发展为“国子监”,在国子监里就读的学生称为“监生”。监生们抛家舍业、不远万里聚到京城就读,非常辛苦,于是朝廷就为这些学生们设立了休假制度,他們的假期共有三种。第一种是旬假。规定每10天休息1天。有点近乎于我们现在的双休日休假制度。第二种是“田假”。也即我们现在俗称的“农忙假”。即每年农历五月,学生们可以休假——此时麦子成熟,学生回家下地割麦,所以称作“
共产党员·下 2015年9期2015-10-09
- 博士爱瘦羊
甚好,被刘秀拜为太学博士。当时每年腊月祭祀之后,皇帝都下诏赐给太学博士每人一只羊。这些羊自然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分羊时博士们总是为此争执不休。甄宇很厌恶这样的行为,便不声不响地牵走一只最小最瘦的羊。于是众博士面面相觑,不再打闹,每人随意牵了一头羊回家。从此,甄宇被人们誉为“瘦羊博士”。后来这件事传到刘秀那里,每逢朝会,他都会问一句:“瘦羊博士来了没有?”瘦羊博士的雅号迅速传遍京师。人们在谈论待遇、分财物时都会以甄宇为榜样,一时蔚为风气。清人王士《渔洋诗话》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5年8期2015-07-21
- 评杨恩玉《萧梁政治制度考论稿》
其三,解决了南朝太学有无以及萧梁国子学建立时间的难题。对于南朝太学,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主流观点是南朝没有太学。这一观点的首要依据是《建康实录》的有关记载。《考论稿》通过对《建康实录》相关内容的校勘和阐释,得出结论:“东晋国子学在建康城(即唐朝江宁县城)东南二里一百步,而太学在建康城(即唐朝江宁县城)东南七里,前者在秦淮水西,后者在秦淮水南,二者分立两处,相距四里二百六十步,显然是两所各自独立的学校,太学并没有并入国子学”(第272—273页)。据
东岳论丛 2015年4期2015-03-23
- 古代的学生如何放假
时期,从官方创立太学开始,就有了太学生的休假制度,主要是“田假”和“授衣假”,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和寒假。一直到隋唐时代,才确立国子学(即太学,又称国子监)假期制度。国子学是隋朝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最高学府。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三种假期:第一种是“旬假”,十天为一旬,每旬只放一天假,不允许外地的学生回家;第二种是“田假”,每年农历五月份开始放假,时间一个月左右,出身农家的子弟可以回家帮忙干农活;第三种是“授衣假”,是每年农历九月份天气渐渐变冷以后,让学生回家取衣服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4年7期2014-10-21
- 我国古代官办最高学府洛阳太学概况
合的了解和探析。太学是我国古代官办高等教育的最高形式。通过官办高校的代表——洛阳太学,特别是太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可以窥视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和概况,以史为鉴,以期对当代高等教育有所启发。一、我国古代管办高等教育——洛阳太学发展简况“太学”即现代我们说的大学,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学官”,这里的“学官”即大学。所以,夏商至西周时期可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汉代的官学由于受到当权者的大力提倡支持得到空前的发展。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拉开了兴办太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2期2014-05-21
- 从太学、书院与大学三者关系看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
200031)从太学、书院与大学三者关系看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周益斌(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上海200031)学界对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存在着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现代大学主要起源于古代的“太学”;一种认为应该以清末引入的西方大学堂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源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西方大学堂与我国传统书院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双重起源。为了全面认识我国的“太学”、“大学”和“书院”,文中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尝试对我国现代大学的源头给出一个客观、准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1期2014-02-10
- 古代学生的假期
时期,从官方创立太学开始,就有了太学生的休假制度,主要是“田假”和“授衣假”,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和寒假。一直到隋唐时代,才确立国子学(即太学,又称国子监)假期制度。国子学是隋朝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最高学府。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三种假期:第一种是“旬假”,十天为一旬,每旬只放一天假,不允许外地的学生回家;第二种是“田假”,每年农历五月份开始放假,时间一个月左右,出身农家的子弟可以回家帮忙干农活;第三种是“授衣假”,是每年农历九月份天气渐渐变冷以后,让学生回家取衣服
读者·校园版 2013年8期2013-05-14
- 诗词曾是职场“敲门砖”
业优异,被安排到太学深造,成为了一名太学生。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识,周邦彦写了一篇《汴京赋》,献给皇帝宋神宗。《汴京赋》洋洋洒洒数千言,歌颂了京城开封的繁华富庶,写得热情奔放、大气磅礴。宋神宗阅后大为感动,惊异于这位年轻太学生的渊博知识和卓越才华,立马授予周邦彦太学正的官职。太学是北宋神宗改制后的最高学府,其官员包括太学博士、学正、学录等。周邦彦由太学生到太学正,如同一个北京大学的学生出任北京大学的中层领导,在体制中,前者无品秩,后者有品秩,无异于连升数级。在
知识窗 2013年3期2013-05-14
- 浅析中国当代大学的遗传基因
——兼谈中国太学和中世纪大学的差异
因 ——兼谈中国太学和中世纪大学的差异刘广明,朱新荣(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1)中国太学与中世纪大学之间在设置方式、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征。中世纪大学被称为当代大学的母体,中国太学虽然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中国太学并不被看作中国当代大学的源头。分析中国当代大学特征,可以发现中国当代大学在设置方式、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中国太学有着天然的继承性和同质性;但同时,中国当代大学缺失了中世纪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4-11
- 王咸举幡:舆论史、教育史和士人心态史的考察
王子今东汉时期的太学生运动受到史家比较多的关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形成了以品评人物为基本形式的政治批评的风气,当时称为“清议”。太学成为清议的中心。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的比较早的史例。所谓“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后汉书·儒林列传下》),“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后汉书·党锢列传》)的情形,体现出黑暗政治势力因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被迫有所收敛。当时郡国学的诸生,也与太学清议相呼应,形成了更广泛的舆论力量。汉桓帝永兴元年(一五三)
读书 2009年6期2009-06-15
- 宋代太学教育管理的责任追究
关键词: 宋代;太学;教育管理;责任追究摘 要: 在宋代太学教育管理中,针对学官教官的渎职、失职等行为,宋廷制定相关制度,追究责任,涉及教学、考试、生徒等管理方面。通过行政贬黜及经济处罚等手段,排除教育障碍,理顺教育关系,解决管理问题,保障了太学教育的正常进行。中图分类号: K2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09)05060704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in Imperial College Edu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9年5期2009-05-19
- 论东汉前期太学衰微的原因
从祥摘要:东汉兴太学的目的是,倡导儒学和培养人才。经过百余年君主的倡导和利禄的引导,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日益兴盛的私学分担着官学培养人才的任务。这些导致了东汉前期的君主不重视太学的建设。东汉仕进制度也给太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内外因素导致了东汉前期太学的衰微。
船山学刊 2004年4期200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