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

  • 镇江“救生会”:世界最早的水上救生慈善组织
    患”。古人云:“京口古渡,为天下最险”,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留下了“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的诗句。唐天宝十年(722),就有一次数十艘渡船沉没的记录。南宋绍兴六年(1136)一艘渡船离岸不久即遇上风涛,连艄公在内的46名渡客无一生还。明万历十年(1582)突然间的一阵狂风,竟摧毀了千余艘漕船和民船。出于西津渡特殊的交通位置及军事地位,并加强江上安全管理和救助以及利济行旅需要,南宋乾道年间,镇江郡守蔡滉在西津渡创设慈善性质的水上抗灾安全救生机构——“救生会”

    慈善 2023年5期2024-01-31

  • 梁红玉巧用“关门捉贼”计
    路烧杀抢掠,直奔京口而来。当时守卫京口的是南宋名将韩世忠和他足智多谋的夫人梁红玉,他们早就料到金兀朮会往京口而来,所以积极谋划如何用自己手下的八千精兵截击金兀朮。这天,梁红玉和韩世忠到金山察看地势。两人站在金山顶上,望着滚滚长江,只见江面宽阔,西边却有一片青翠的芦苇荡。梁红玉认为江边的芦苇荡一望无际,正是宋军可以实施智取策略的有利地势。二人一拍即合,随即把人马埋伏妥当。没过多久,金兀朮的战船就到了,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迎敌。他听着梁红玉的鼓声,指挥战船

    小读者·阅世界 2023年9期2023-10-02

  • 梁红玉巧用“关门捉贼”计
    路烧杀抢掠,直奔京口而来。当时守卫京口的是南宋名将韩世忠和他足智多谋的夫人梁红玉,他们早就料到金兀朮会往京口而来,所以积极谋划如何用自己手下的八千精兵截击金兀朮。这天,梁红玉和韩世忠到金山察看地势。两人站在金山顶上,望着滚滚长江,只见江面宽阔,西边却有一片青翠的芦苇荡。梁红玉认为江边的芦苇荡一望无际,正是宋军可以实施智取策略的有利地势。二人一拍即合,随即把人马埋伏妥当。没过多久,金兀朮的战船就到了,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迎敌。他听着梁红玉的鼓声,指挥战船

    小读者 2023年17期2023-09-27

  • 基于GIS的镇江京口三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景观资源时空演变研究
    史学依据。以镇江京口三山为例,基于ArcGIS平台探究魏晋到民国时期风景资源的空间分布、时空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景观资源类型自宋元起趋于多样化,风景建筑占比最多;(2)景观资源自魏晋至隋唐聚集度增强,而后至明清与民国聚集度减弱,聚集区域逐渐由北固山偏移到焦山与金山;(3)宋元与民国景观资源重心空间分布最为相近,而明清时期景观资源方向分布趋势最为明显;(4)隋唐运河的开通、清代康乾二帝的南巡、历史文学作品的传播、城市功能的定位与“儒—释—道”文化

    园林 2023年9期2023-09-25

  • 镇江“救生会”:世界最早的水上救生慈善组织
    潘春华镇江,古称京口、润州,地处长江南岸与京杭大运河的十字交汇处,自古便是重要的漕运咽喉,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水上抗灾救生慈善组织的诞生地。根据可查考的文字记载,早在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镇江西津渡便创设了官渡兼水上安全救助慈善机构——“救生会”。此后,代代相承,绵延不绝,鼎盛时期曾发展到南京、武汉等地。如今,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列为“中国救捞教育基地” 的中国镇江救生博物馆内,位于镇江西津渡的古救生会遗址上,仍陈列着一艘用3:1比例复

    社会与公益 2023年7期2023-08-26

  • 桓温与京口关系考论
    赫。桓温的一生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多有交集。桓温对京口曾给予较高评价:“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1 出任徐州刺史,坐镇京口崛起政坛担任徐州刺史是桓温崛起东晋政坛的重要标志,徐州刺史的驻地即在京口。《晋书·桓温传》载:“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1]1552桓温曾担任琅邪(琊)太守,其治所在今镇江市范围内。“北方琅琊人民南下,在江乘县(今江苏省句容市北,引者注)侨立琅

    镇江高专学报 2023年1期2023-04-16

  • 东晋京口—广陵战略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州),或渡江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晋陵,于是长江南北的京口与广陵便成为流民集中地,也是侨州郡县主要设置地区。诚如谭其骧所言:“时邗沟已凿,穿通江、淮,故邗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1]221《晋书·地理志》“徐州”条云:“初或居江南,或居江北,或以兖州领州。”[2]453徐兖二州治所的迁移与不同时期的内外局势有关。严耕望指出,东晋时期徐州刺史多加都督,其都督区为徐兖青三州[3]39。这说明侨置于长江南北的徐兖青三州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1期2023-01-10

  • 沉雄“三叹” 英雄豪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题赏析
    ,其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他的晚年力作。词人以张弛有度、深厚浓烈的情感发出沉雄“三叹”,抒发暮年英雄忧国豪迈之情。主题深刻,警策后人。一叹英雄千古,壮怀激烈词作开宗名义,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面对锦绣河山,追思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登临之情,表达爱国之志。词的上片怀古抒情,词的下片以典故揭示现实意义,诸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一一呈现在词作之中,在语言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千古江山”四字,拉开了历史的序幕,“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站在京口北固亭,词

    中学语文 2022年24期2023-01-10

  • 沉雄“三叹” 英雄豪迈
    雷摘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晚年力作,词人以张弛有度,深厚浓烈的情感发出厚重深沉的英雄慨叹。立足文本,尝试从“叹英雄千古,壮怀激烈,叹君主无能,国难当头,叹老迈之身,才不得施”三个角度解读文本的主题思想,以体会作者真挚的爱国情怀。关键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题赏析沉雄三叹英雄豪迈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用一生戎马谱写了众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其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他的晚年力作。词人以张弛有度、深厚浓烈的情感发出沉雄“三叹”,抒发暮年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8期2022-10-16

  • 镇江说古
    代忽然出挑了。“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这首诗使我第一次知道,镇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京口!温婉的镇江,因了白娘子的故事而浪漫;因了甘露寺招亲,多了历史的风云;因了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多了壮烈。其实,有关梁红玉其人其事,是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最佳范本。我曾经以为,宋朝是中国“理”最严格的朝代。“程朱理学”兴起于宋朝。我以为“食不连器,坐不连席”的老话,在宋朝会有最大的彰显,可是随便翻翻野史正史,却不是这样。选

    金秋 2022年8期2022-08-10

  • 试析地理环境对鲍照诗歌“刚柔”风貌的感发
    要:诗人鲍照本籍京口①。具有军事重镇的战略地位的京口,人口组成结构以北流民为主,由此而形成的京口的尚武文化,以及北方贞刚、苍劲、悲凉、豪迈的文化气息等皆对鲍照刚正、狷介的气质及性情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受此感发融于创作之中,因此他的诗歌呈现出遒劲、苍凉之风格。而遭遇亲人(妹妹鲍令晖和妻子)离世又成为鲍照诗歌柔情思想情感的来源,由此形成鲍照诗歌“刚柔并济”的艺术风貌。关键词:鲍照;地理环境;刚柔风貌一、诸家评价显“刚柔”鲍照寒族出身,身份卑微,史不立传。但通过整

    雨露风 2022年9期2022-05-30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艺术特色探析
    悲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词作中的名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接下来,笔者就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析。一、内容:前后照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分为上下两阕,上阕重在怀古抒情,首句中的“千古”一词与题目中的 “怀古”相照应。“千古”展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感,而“江山”则着重写眼前的现实。词人站在北固亭上,眺望千古江山,脑海中却闪过千百年来曾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英雄不再。“舞榭歌台”则在第一句的基础之上递进一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2期2022-04-09

  • 郗鉴的品性与东晋政局
    的《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1]、王少华先生的《东晋郗鉴、王恭营缮晋陵郡城小考》[2]等;此外还有一些硕士论文涉及对郗鉴的探索,例如郭娜娜的《高平郗氏家族与魏晋南北朝社会》[3]、杨朝宁的《汉晋高平郗氏研究》[4]、张朋兵的《魏晋高平郗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5]、黄伟的《东晋高平郗氏家族研究》[6]等。这些研究成果涉及郗鉴的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文化活动、家族渊源、思想变化等。纵观学界对于郗鉴的探索,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探寻郗鉴家学和其自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词有异同,各尽其妙 ——以《念奴娇· 赤壁怀古》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
    》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出自苏轼与辛弃疾之手。两首宋词气势恢宏,均属于豪放派的代表作[1]。两首词均采用借古抒怀的表现手法。但仔细品读仍旧发现两首词的差异性,《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词人将个人的政治遭遇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从而展现出面对人生挫折后的达观情怀,这首词具有凄楚和乐观的情感多重性:[2];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融合了个人经历与家国命运,表达自身忧国忧民的情怀,故而在豪放情感中凸显出激愤与悲壮的情感[3]。为此,在两首诗

    山西青年 2021年16期2021-11-29

  • 如何设计教学任务
    者就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谈一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设计任务。一、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在设计教学任务之前,我们必须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方向。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首先,我们要比较一下这首词在新旧教材中的位置,细读其中的“单元提示”。在旧教材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收录在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宋词),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的大家名作,了解宋词的基本特点,掌握学习宋词的方法”,课后附有“研讨与练习”;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9期2021-11-19

  • 教好入声字,读出诗文美
    瓜洲》一诗为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首诗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诗的前两句。学生读完后可以互评,然后老师来读,此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老师读的和刚才学生读的有何不同。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老师的“一”和“隔”读得尤为短促、轻快。再请学生模仿老师的方式来一起读一读,读完之后引发学生思考:这两个字读快了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同时还可以引入地理位置的概念:京口(现位于江苏镇江)和瓜洲(现位于扬州南部),是古时长江南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1年6期2021-08-27

  • 《光绪丹徒县志》所录六朝诗探微
    》(增)、《从游京口北固应诏》,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鲍照《行京口至竹里》《蒜山被始兴王命作》(增)、《从过丹徒旧宫》(增)、《从拜陵登京岘》(增),谢庄《侍宴蒜山》(增),(齐)王俭《赠徐孝嗣》,梁武帝《登北固楼》(增),简文帝《奉和登北顾楼》(增),萧统《示徐州弟》,沈约《循役朱方道路》,江淹《陆东海谯山集》,何逊《下直出溪边望答虞丹徒敬》,任昉《赠王僧孺》,吴均《入兰台赠王治书僧孺》,(北周)庾信《奉命使

    文化学刊 2021年1期2021-03-07

  • 江南运河始镇江,十字交汇谱华章
    入江。南朝刘桢《京口记》记载:“秦王东观,亲见形势,云此有天子气,使赭衣徒凿湖中长冈,使断,因改名丹徒,令水北注江也。”传说是为了斩断王气。《南徐州记》云:“秦始皇凿处在故县西北六里,丹徒京岘山东南。”所以,秦始皇在镇江不仅开凿了水道,还开凿了新的入江口,西移后的入江口缩短了与扬州邗沟的距离。不过,近年有专家认为此记载传说色彩过于浓重,赭衣囚徒一说也不可信。很有可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人工水道沟通吴越先民利用的天然河道,只是尚未发现明确的文字记载,有待进一

    华人时刊 2020年9期2020-10-20

  • 京口驿的回忆
    由北向南依次设置京口驿码头、京口驿博物馆等,充分运用历史元素来表现古运河的人文文化。不知什么原因,这些书面的东西最终没有能够在建筑上完美体现,只仿照了一些具有老房子风格的临水建筑,让喜欢亲近风土人情的游客有点想象空间。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到这些临水建筑去走走。对我们这些运河边上生活惯了的人来说,只要与运河相关的东西仍会去关注、还会去联想,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虽然仿照的东西可能不尽如人意,但仿照的对象仍然会引发我们的共鸣和思考。在道上转转,在河边歇歇,

    金山 2020年8期2020-09-06

  • 气吞万里如虎
    范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公元400年六月。这个六月的天气有点反常,连日的阴雨让人感觉有些许初春的微凉。五更未到,暨阳城(今江阴)南便门的门枢突然吱吱嘎嘎地转动起来,声音急切透露着不安。城门刚开启几尺许

    金山 2020年8期2020-09-06

  •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
    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词中的经典名篇,出自于“豪放并蒂、壮美旷达双士”的苏轼和辛弃疾之手,两词气势恢宏,同属豪放词,均借怀古而抒情。细细读之,不难发现,前者将个人境遇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表现了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达观情怀,豪放中蕴含凄楚和乐观;后者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豪放中顿显激愤和悲壮,可谓一样怀古,别样情怀。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要注意加强对比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激活思维,深化理解,提升古诗鉴赏能力和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7期2020-08-04

  • 情涌入江口
    礼刚小时候只知道京口闸是大运河江南人江口,等到知道谏壁也是大运河入江口时,那时,因为交通困难,觉得谏壁好远好远,去一趟諫壁要一天,至少大半天时间。谏壁,虽然在心里总觉得是那么遥远,但情感上始终想去一探究竟。待到通公交了,工作、家庭什么的缠身了,还是去不了。探知的欲望变成了我的“长相思”。我在探知欲望的驱使下,大运河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情结,只要是有关大运河的信息或者资料,我都会找来读一读。有一次我找到了《光绪丹徒县志》电子版,志书字是竖排的,电脑上读很费劲,

    金山 2020年3期2020-04-15

  • “间”,量词还是动词 ——《泊船瓜洲》解读释疑
    个问题需要讨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家谈论这首诗时,很欣赏、很敬佩的是王安石的练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从“到”“过”“入”“满”,改来改去,最后定位“绿”,[1]成文坛佳话。可是,有一个问题却争论不休。在本诗解读中,“京口瓜洲一水间”句中,“间”作量词,还是作动词,该读jiān,还是读jiàn?先从诗歌本身讨论。瓜州,长江北岸渡口,与京口(镇江)相对。从诗歌本身,可以清楚看到以下信息。京口在江南,钟山在江南,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6期2020-02-25

  •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
    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词中的经典名篇,出自于“豪放并蒂、壮美旷达双士”的苏轼和辛弃疾之手,两词气势恢宏,同属豪放词,均借怀古而抒情。细细读之,不难发现,前者将个人境遇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表现了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达观情怀,豪放中蕴含凄楚和乐观;后者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豪放中顿显激愤和悲壮,可谓一样怀古,别样情怀。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要注意加强对比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激活思维,深化理解,提升古诗鉴赏能力和

    语文天地 2020年19期2020-02-22

  •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京口瓜洲一水间”,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

    课外语文 2020年27期2020-01-10

  • “老京口”烤鸭界的清流
    一只他制作的“老京口烤鸭”,已经批出鸭皮、切出鸭肉,京葱、酱料、面皮都备好盒装,取出时还烫手,散发出鸭油香气。一尝,鸭皮松脆肥润,鲜汁蹦出,味道能與“全聚德”烤鸭媲美。“老京口烤鸭”是北京烤鸭在上海的一个创新品牌,在黄浦、宝山、普陀区设有当场烤制的外卖店。主人朱皓学厨30 年,曾在“全聚德”担任技术总监,后来为弘扬国菜,苦心钻研10 年,从烤炉、刀具、酱料到片制方法、经营模式改革,创立“老京口”挂炉烤鸭品牌,在传统北京烤鸭的基础上传承、发展,利用先进技术,

    食品与生活 2019年8期2019-10-30

  • 河与江的对话
    徒口、甘露口、大京口、小京口、谏壁口。现在依然存在着谏壁口、小京口和丹徒口三个主要的通道。京口闸,在古运河的起点平政桥的南边350米处。镇江的古运河是穿城而过的,这在一个城市中比较少见。京口闸何时始建没有记录,据说唐开元二十二年有“废闸置堰”的记载,见诸文献最早的也到了北宋时期。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到1077年)的京口闸位于大京口段,闸室南端为埭,北端为闸,可以引潮和通船,属单门船闸。到了元祐四年也就是公元1089年,又在吕城置上下二闸,将京口改为

    青春 2019年4期2019-10-20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景生情,追念起于京口建立功业的孙权、刘裕,作者深为仰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的感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个句子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杳无踪迹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是写眼前之景,词人由此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想当年,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19期2019-09-10

  • 南宋的案子这么判
    赵小昭南宋时,京口县有个书生,偶然看见有户人家的女儿长得很漂亮,立刻就“爱”上了人家。当晚,他翻墙进入女子的房间,打算将这份感情变现。这时,女子的家人发现了他,但这家人不懂法,不知道当场打死他是合法的——当时法律规定,夜里无故闯入别人家的,主人可以随便打,打死了都没关系。于是,这家人将书生押到官府。时任京口县令的是能臣名相——马光祖。问过案情之后,馬光祖看这小子长得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一问之下还是个读书人,就直接跳过“司法程序”,转到了“文化交流”。马光祖

    百家讲坛 2019年4期2019-07-16

  • 语文素养视域下的诗歌教学
    式。下面笔者以《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一课文为例,谈谈在语文素养视域下如何优化诗歌教学效果。一、课前备课的创新1.师生共找课文疑难点我们都知道,“掉書袋”一直是贴在辛弃疾身上的标签。辛弃疾不仅熟读历史、博览群书,对于典故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但是对于几百年之后的我们,尤其是准备只利用短短几十分钟就消化这篇词作大意的学生来说,这些典故阅读起来如遇骨鲠,如“封狼居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话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6期2019-07-01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景生情,追念起于京口建立功业的孙权、刘裕,作者深为仰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的感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个句子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杳无踪迹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是写眼前之景,词人由此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想当年,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19期2019-07-01

  • 宋代镇江京口澳闸系统的演变分期研究
    定镇江志》云:“京口当南北之要冲,控长江之下流。自六飞驻跸吴会,国赋所贡,军需所供,聘介所往来,与夫蛮商蜀贾,荆湖闽广江淮之舟,凑江津,入漕渠,而迳至行在,所甚便利也。”[2]2366由于京口入江段运河通畅与否,直接关乎漕运能否顺利,继而影响国运,因此宋朝朝廷特别关注,郡守、运使等官吏也竭尽所能,建设了极具特色的澳闸系统,努力保障漕渠畅通。由于国政、吏治等社会因素和江岸、潮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此段系统演变呈三期四段变化。1 堰闸并行时期(宋初至元符元年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1期2019-03-21

  • 语文素养视域下的诗歌教学——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为例
    式。下面笔者以《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一课文为例,谈谈在语文素养视域下如何优化诗歌教学效果。一、课前备课的创新1.师生共找课文疑难点我们都知道,“掉书袋”一直是贴在辛弃疾身上的标签。辛弃疾不仅熟读历史、博览群书,对于典故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但是对于几百年之后的我们,尤其是准备只利用短短几十分钟就消化这篇词作大意的学生来说,这些典故阅读起来如遇骨鲠,如“封狼居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话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

    语文天地 2019年16期2019-03-05

  • 风“绿”了谁的心
    情的基调。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瓜洲只一水相隔,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之后。“一水”“只隔”让人产生了一定的空间错觉,仿佛钟山与瓜洲近在咫尺。实际上,京口和瓜洲所隔的这一水乃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长江。唐代诗人崔季卿在《晴江秋望》中描绘:“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宋代诗人吴潜在《水调歌头·焦山》写道:“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可见长江的辽阔,然而作者却以“一水”来形容,可见,这里的景并非物境,而是情境。因为思乡情怯,虽百里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9期2018-12-17

  • 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师生距离
    ,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然通过典故分析情感是固有模式,但最后这位教师夺得了第一名。她的设计是围绕三声叹息展开的:一叹英雄无觅,二叹国运艰难,三叹报国无门。在分析第三叹廉颇的典故时,学生遇到了困难,不能很好地把握,此时教师就及时地展示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辛弃疾的三声“杀贼”一扫学生的阴霾,使问题得到轻松的解决,让人拍案叫绝。在本节课的最后,她又设计了一个情境想象,将自己化身为作者,在萧瑟的秋风中,登上京口北固亭,吟诵这首诗,情感饱满,再一次赢得了学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9期2018-08-18

  • 镇江京口:善行义举暖民心
    接20名小学生到京口区孟诚社区的“4点半学校”,孩子们的家长下班后来接,365天,风雨无阻,这个小小的学校“校长”,吴老一坚持就是10多年,从不收任何费用。孩子们在“4点半学校”写作业,跟吴老师读经典、练书法、学画画……这里俨然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家园,从这儿走出去的学生最大的已参加工作。吴正宝说:“共产党员就应该甘愿付出,虽然年纪大了,只要身体好我会一直做下去,和孩子们在一起,我的内心很充实。”在京口区,像吴正宝这样的好人故事举不胜举。“善行义举榜”催生“好

    民生周刊 2018年10期2018-06-07

  • 品析《泊船瓜洲》之我见
    有6个字是地名:京口、瓜洲、钟山,几乎占去这两句诗字数的一半,这种写法对于语言精练的古诗来讲,有点不寻常。不寻常的语言表达就一定蕴含作者不寻常的感情脉结。带着这份思考,我继续去品读诗歌,读着读着,我脑子里又生出一个疑问:京口、瓜洲都在长江两岸,并且隔河相对。作者那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移写京口,那样离家乡钟山岂不是更近了些吗?可如今,王安石先生却固执地选择泊船瓜洲,这又是为什么?任思绪纷飞,读着读着,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随口吟出白居易的诗:汴水流,泗水流,流

    读天下 2018年20期2018-05-14

  • 周孚生平二三事考证兼论其与京口文化之关系
    踪,研究了周孚和京口名士圈的交往,分析了京口文化对周孚的人生观和其文学创作影响。1 出仕时间考辨本集陈珙原序称“登第十年(1175年)后始为真之郡博士,卒于官”。该序是周孚死后2年所作,距离周孚生年不远,且陈珙系周孚好友,故周孚出仕时间人皆从此说。然当代学者孔凡礼提出不同看法。孔先生称其做官乃是登第后6年而非珙序所称“十年后”,即“乾道八年(1172年),以左迪功郎为真州州学教授”[1]166。其观点据何而出虽未提及,但笔者认为其依据应来自周孚的《滁州奠枕

    镇江高专学报 2018年2期2018-02-08

  • 京口古驿
    ◎ 潘春华京口古驿◎ 潘春华中国是世界上出现驿站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西周时期。那时的驿站还不叫站或驿,仅称作“传”。“传”的最初雏形为“马传”,即为马帮子赶马人提供休息的场所。随之出现“兵传”,主要用于屯兵、屯粮、屯草、御敌、防守。大约在周代出现了“官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秦邮法》,修筑邮道。汉代易名为“驿”。之后的千年岁月里,驿站得到了不断发展,明、清时最为兴盛,驿站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确定的驿站约有2000多座(处),

    江苏地方志 2017年6期2018-01-05

  • 镇江古代水道开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流经镇江市区、京口区谏壁镇、丹徒区新丰镇以及丹阳市区、陵口镇、吕城镇,主要支流有九曲河、香草河、简渎河、丹金溧漕河等。其中,流经镇江市区古运河全长16.69 km。1 六朝水道与六朝京口城秦汉时期,流经镇江市区古运河主要有丹徒水道,又称徒阳运河,南起云阳(今丹阳),北由丹徒入江。它是江南运河的前身,是先秦至六朝时期沟通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其出入江口有两处:一是丹徒口,二是京口。丹徒口位于市郊东南7 km外,濒临长江南岸的丹徒镇附近。唐代李泰编著《括地志》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2期2017-06-15

  • “书”材妙用·不忘初心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运用方向]1.呼唤英雄。孙权曾经建都京口,称王东吴;刘裕曾经两次北伐,收复失地。虽然英雄已经作古,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呼唤英雄始终是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情结。2.谋而后动。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幻想建立“封狼居胥山”的功劳,却落得仓皇南逃的下场。遇事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才有成功的把握。3.心忧社稷。诗人从23岁带领义军南归,到66岁登上京口北固亭,整整43年过去了,国家还是处于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动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4期2017-04-14

  • 泊船瓜洲
    洲①【宋】王安石京口②瓜洲一水③间,钟山④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⑤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⑥?注释:①泊船:停船。泊,停泊。瓜洲:镇名。在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②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③一水:指长江。④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⑤绿:吹绿。⑥还:回。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江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大地,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到故乡呢?浅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不仅借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6年11期2017-01-18

  • 泊船瓜洲
    洲①【宋】王安石京口②瓜洲一水③间,钟山④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⑤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⑥?注释:①泊船:停船。泊,停泊。瓜洲:镇名。在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②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③一水:指长江。④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⑤绿:吹绿。⑥还:回。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江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大地,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到故乡呢?浅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不仅借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6年11期2017-01-18

  • 串典成龙 古为今用
    的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他一连串用五个典故,各个典故应景应情,古为今用,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将词人满腔报国志但无法施展的悲愤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关键词:典故 古为今用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73-0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怀古咏史词。这首词一连使用了五个典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辛弃疾善用典故的词作特点。本文结合词作写作背景和词作内容对文中出现的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2016-11-22

  • 《登建康赏心亭》与《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比较阅读
    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这两首词的比较。我想可能是这两首词同属辛弃疾的壮词,同抒发作者的收复失地、抗金报国的豪迈胸怀,两者相似之处实在太多,所以可比性可能太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辛弃疾壮年时期,当时的辛弃疾不过三十岁上下。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辛弃疾暮年。三十上下的青壮年和白发苍苍的老人,心境自然不同,所以表现在作品中,两首词中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一、写作手法的不尽相同众所周知,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8期2016-10-21

  • 《登建康赏心亭》与《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比较阅读
    建康赏心亭》与《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比较阅读敦文慧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会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选取了辛弃疾的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这两首词的比较。我想可能是这两首词同属辛弃疾的壮词,同抒发作者的收复失地、抗金报国的豪迈胸怀,两者相似之处实在太多,所以可比性可能太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辛弃疾壮年时期,当时的辛弃疾不过三十岁上下。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

    中学语文 2016年24期2016-02-15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点,教师把握住“京口”,“望”,“怀古”三个节点,做到对整个课堂的收放自如,以期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本首词所抒发的感情。【教学目标】1.准确朗读并背诵这首词;2.能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概括其内容;3.体会辛弃疾的爱国热忱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教学重点】1.能够从词的典故理解词人的感情;2.熟练地背诵并默写这首词。【教学难点】对词的典故的剖析【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环节:文本感知(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3期2015-07-29

  • 京口文化特色实践课程探索
    212005)京口文化特色实践课程探索胡秀红(镇江实验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5)京口文化是镇江地域人文、物质、精神的文化结晶,是丰富、优秀、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在初中社会实践课程中融入积极的京口文化,多元化开发京口文化特色主题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彰显京口文化元素,按年级进行分层教学,重视京口文化在实践课程中的有益衍生与辐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京口文化;社会实践课程;山水文化;焦山碑林地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物质和精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3期2015-07-18

  • 三足鼎立
    许彤“京口三山”即属于今天江苏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镇江古有京口之称,位于长江和运河的黄金十字交叉点上,可谓咽喉之地。“京口三山”是京口地区的典型地标,其中金山、焦山都曾有“浮玉”之称,因两山在历史上都曾是坐落在长江江心的孤岛,东西相望。而北固山则与长江南岸的镇江府相连,三面环水。和诸多名山相比,这三座山都是低山:金山约高42米,北固山约52米,最高的焦山也不过约70.7米。但这样一处看似并不显眼的地方性山水,在历史上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京口三山”

    中国书画 2015年9期2015-05-30

  • 京口救生会蒋氏七世年考
    212004)京口救生会蒋氏七世年考祝瑞洪(镇江西津渡文史研究院,江苏 镇江 212004)京口蒋氏救生会始创于清康熙年间,开中国和世界民间水上救生风气之先。从史料考证分析蒋氏一族创办和继承救生会历七世163年的历史,可以清晰梳理出京口救生会创始人及继承人之时间顺序和人脉关系。蒋氏七世;京口救生会;救生事业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镇江蒋氏始创京口救生会,开中国和世界民间水上救生风气之先。蒋氏一门七代,前赴后继,历163年,在西津渡一带江面坚持水上救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3期2015-01-31

  • 清代镇江诗坛“三诗人”述略
    之并称者,诸如“京口三诗人”、“江上三诗人”、“京江三上人”等,他们声气相应,意蕴深厚,别具魅力,以其各自的诗学价值与意义,共同氤氲成清代镇江诗坛的新气象。京口三诗人,即指康雍乾时期活跃于镇江诗坛的余京、张曾及鲍皋三位平民诗人,此并称得名于沈德潜。余京,字文圻,三岁丧父,母苦节教之,长于诗。50余岁时寓居焦山,与沈德潜相识,结为诗友,多有宗唐之作,著有《江干诗集》。张曾,字祖武,自号石帆山人,性不偕俗,诗工而家益贫,放浪京口、淮扬间。客京师大学士英廉家教馆

    古典文学知识 2014年3期2015-01-15

  • 许浑籍里小考
    作,自称是朱方、京口及丁卯桥人。朱方、京口皆古地名,相当于唐润州丹徒县,其所居之地有丁卯桥。即许浑是唐润州丹徒人。许浑;籍里;润州丹徒关于晚唐诗人许浑的籍里,说者多认定是润州丹阳。这种说法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许浑”条说:“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居润州丁卯村舍。”几种重要的工具书和注本也认为许浑是润州丹阳人。《辞源》:“唐润州丹阳人。”《辞海》:“字用晦,一字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3-29

  • 京口二刘与《世说新语》及注
    212001)京口二刘与《世说新语》及注俞鹏 徐苏(镇江市图书馆 镇江 212001)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两书多处涉及京口的人文,对京口文化有巨大贡献。论文介绍两书作者,评析两书的内容与特色,指出其共同点。刘义庆 刘孝标 世说新语南朝文化,是京口文化发展史上最耀眼的一段。这一阶段,大批的北方移民南迁京口,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江南,促进了京口文化的发展。当我们对京口文化发展中的南朝现象作一解析时,不难发现,

    图书情报研究 2014年1期2014-02-12

  • 镇江地区六朝文化的成就
    01)六朝时期,京口文化进入繁荣阶段,成绩斐然。这一时期,京口文化不再以民间农耕文化为主导,文人文化开始占据社会的主流地位,无论是文人数量,还是文化精品都超越了过去,涌现出一批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如《文选》《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玉台新咏》等,对后世的文学研究影响深远。难怪著名学者徐铉论及京口,称赞“六代之风流人物,综萃于斯”。而先秦至汉,京口在全国有影响的著作罕见,即使是唐宋时期,京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化成就也难超六朝,主要以诗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1期2014-02-05

  • 宋代镇江京口闸澳系统研究
    12002)镇江京口闸澳系统作为宋代水利航运的重要系统工程,是一处代表性的多级澳闸[1],也是一处具有多重功能的复闸[2],体现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科学技术水平,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以图示意(见图1、图2)①郑连第《唐宋船闸初探》(水利学报1981年第2期)、张立《镇江交通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版)、谭徐明《宋代复闸的技术成就——兼及复闸消失原因的探讨》(汉学研究1999年第1期)、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均

    镇江高专学报 2012年3期2012-04-10

  • “孤游”离京口,“疲老还旧邦”——鲍照与京口浅探
    杰出的诗人,他与京口(今江苏镇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史料的缺乏,对于这方面的情况,大多语焉不详。例如,曹道衡先生在《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中说:“至于鲍照本人的出生地点,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1]459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鲍照”中说:“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2]33在所编《文选名篇》中也只是说其“祖籍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出生于镇江。”[3]296从镇江方面说,1992年编的《镇江人物辞

    镇江高专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壮爱国情怀 开一代词风 ——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清河[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河南 濮阳 45700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充分体现了辛弃疾以知识分子特有的爱国情怀,在柳永、苏轼词风变革的基础上,把词的艺术形式不断拓展创新,讴歌了被压迫民族的爱国精神,使词的豪放风格真正得以形成并发扬光大。辛弃疾 爱国精神 典实 用事生活在灾难深重、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南宋时期的辛弃疾一生艰难,为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英勇奋斗了一生。他以一个积极入世的爱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情怀,在柳

    名作欣赏 2011年8期2011-08-15

  • 也说《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
    析还不够透彻。“京口瓜洲一水间”的句式当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除“京”字之外,其余字都合平仄。如果看成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则“京”和“一”都不合平仄。“一”是古入声字,在古代是不能看做平声的。“一”为仄声,就出现了二个仄声收尾,这在平声韵诗里是大忌。二仄尾的句子只能出现在古风之中。王力在《汉语诗律学》第二十一节“入律的古风”里举了王维的一首古风《不遇咏》,其中第一二句是:“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寝不报”三字均为仄声。王力在“寝”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8期20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