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艺术特色探析

2022-04-09 22:38夏海月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京口刘裕怀古

夏海月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他的作品取材广泛,风格沉郁苍凉,雄浑悲壮,重在抒发希冀统一河山的壮志豪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词作中的名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接下来,笔者就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析。

一、内容:前后照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分为上下两阕,上阕重在怀古抒情,首句中的“千古”一词与题目中的 “怀古”相照应。“千古”展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感,而“江山”则着重写眼前的现实。词人站在北固亭上,眺望千古江山,脑海中却闪过千百年来曾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英雄不再。“舞榭歌台”则在第一句的基础之上递进一层,非但英雄人物再难寻觅,曾经见证英雄人物功业的遗迹也因时间的流逝而被 “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想当年”两句,则通过描述宋武帝刘裕的事迹,再一次表达对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在词的下半阕中,词人连续运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佛狸祠下”“廉颇老矣”等典故,影射现实,联系自己数十年来抗击金兵的经历,抒发了对南宋朝廷的不满,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词人虽然满怀壮志,一心想要北伐,收回失地,但对于眼下的局势,他又有着清醒的认知:面对金人的肆虐,北方民众一开始有反抗之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慢慢放弃抵抗,安于现状。南宋朝廷中虽然有不少人主战,但在制定作战策略时往往过于草率。仓促起兵,最终只会以失败告终。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词人通过回顾历史,揭示了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之情。

词人始终紧扣“怀古”的题旨进行创作。所述之事,所怀之人,所抒之情,皆是由眼前之景引申出来的。上下半阙的内容联系紧密,前后照应,浑然一体。上半阕通过咏古人之事抒发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下半阕化用典故,照应现实,表达自己愿意为国效劳却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

二、情感:沉郁悲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发的情感比较复杂,既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对家国命运的担忧,还有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万里江山如画,无数英雄豪杰为之挥洒热血。如今,江山依然在,却再也没有像孫权那样的人来守护这片沃土了。言辞之间,既有对昔日英雄豪杰的缅怀之情,又有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惆怅。辛弃疾自幼习武,年轻时从军,转战南北。平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于纵马缰场,奋勇杀敌。为了心中的愿望,他满怀希冀南下,本以为能够得到南宋朝廷的支持,不想却屡遭冷遇。南宋统治者虽然多次启用他,却并未将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他因此而心灰意冷。步入暮年的他再难实现率兵北上的梦想。这不得不令人感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虽然有领兵北上、光复河山的雄心壮志,但对时局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想要成功,就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草率出军,否则只会失败。因此,他从历史中总结经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刘裕之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起兵北伐,反而给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可乘之机。词人借这一历史史实来告诫南宋当权者,北伐并非儿戏,需慎重对待。后来,南宋丞相韩侘胄为稳固自己的地位,仓促下令北伐,结果兵败,导致南宋朝廷损失惨重,北伐更加无望。“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词作的最后一句中,词人以廉颇自比。自南下之后,词人一直在为北伐之事努力奔走,却一无所获。但他并没有觉得懊恼,反而表现得十分大度:如若朝廷有需要,自己纵然已经年老,也可以立即上马出征。这既显示了词人豁达的胸襟,也表现了其高尚的情操:无论在何时何地,自己心中所忧的依然是家国,心中所想的依然是天下。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在群臣的拥戴之下,建立南宋,以临安为都城,偏安一隅。南宋当权阶层仍然过着富贵奢华的生活,对残破的河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视若无睹。如词人一般的英雄志士虽全心全意致力于收复河山,却得不到当权者的支持。北方失地的百姓们则长时间忍受着异族的欺凌。面对这样的情况,词人无可奈何,只能借长词短调来抒发内心的苦闷。

三、手法:丰富多变

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钦佩和敬仰之情。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像刘义隆一样处事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担忧。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他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表达了词人的悲痛之情。

辛弃疾非常善于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计百余字,其中有五个典故。在词作的第一句,词人引用了“孙仲谋”的典故。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曾在京口一带建立都城,抵御曹操的大军。第三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宋武帝刘裕。刘裕生于京口,又在京口起兵,后废掉晋帝,成功创建南朝。孙权与刘裕生活的时间不同,但其英雄事迹都与京口相关。词人身在镇江,凭栏远眺,心中不禁想起一个个与北固亭有关的历史典故。在词的下半阕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22 词人也亲身参与了这场战争,并对当时惨烈的战况记忆犹新。词人登临纵目,想起南归之前英勇杀敌的战斗生活,仿佛又看到了那扬州路上的漫天烽火和百姓受难的悲惨情景,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一番感叹。“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人再次将时光转回第一句,继续讲述关于刘义隆的历史故事。刘义隆战败之后,北魏皇帝率军追击,直至长江北岸,并且在瓜步山上修建行宫。可到现在,人们竟然把以前的侵略者当成神祗一样祭拜,这令辛弃疾痛心疾首。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引用了“廉颇”的典故。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老将,直到七十余岁,仍有报国之志。词人将自己比作“廉颇”,来展现自己的报国之志。词人借助典故来表达自己对英雄人物的追思,以及对当下时局的担忧,有言简意深的效果。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还采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从回顾历史史实,到追忆英雄人物,再到回顾整个历史事件,与当下的现实进行对比,最后以名将廉颇自况,通过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站在经过历史风云洗礼的北固亭中,词人不由地想起两位与北固亭有关的英雄人物。孙权与刘裕都曾经在京口建立过功勋,为国家统一挥洒热血。如今,两位英雄皆已逝去。历史上的北固亭因吴主孙权和宋武帝刘裕而灿然生辉,但现今的北固亭却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岌岌可危。无能昏庸的南宋君主也没有能力如孙权与刘裕一般开疆拓土。追思英雄,纵观眼下,通过强烈的对比来表现宋王朝的无能,表达自己对英雄君主的强烈渴盼。历史就如同一面镜子。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而失败。词人对未来的局势进行预判,警示当权者要汲取历史教训,不能重蹈覆辙。经过一番对比,词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境况。在创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时,作者已年逾六旬,尽管壮心犹在,却深知自己再也无法领兵上阵。他一生致力于抗击金兵,却屡遭弹劾,经历与廉颇有相似之处。赵国名将廉颇虽然极其忠诚,却得不到赵国君主的信任,最后流落他国,身死异乡。词人由廉颇而想起自己的遭际,不禁更感悲伤。

总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词作中的名篇,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词作豪放大气,充满爱国情怀,但又饱含怀才不遇的惆怅。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京口刘裕怀古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未来日记
京口驿的回忆
竹叶沟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偷皇帝的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裴怀古的“诚”字诀
刘裕写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