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开泰 邬淑英
古诗词具有语言精练、韵律优美、内涵丰富等特点,是高中阶段教师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重要材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掌握其中的艺术手法,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其古诗词鉴赏能力。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重点谈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借助课内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兼具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具有浓郁的文学气息,其内容、风格、写法等各不相同。教师想要培养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就要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这些古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让他们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例如,在讲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诗歌,并说一说诗人写了田园生活中的哪些景象。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很快就找到了 “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接着,教师可以让他们思考这些景象有哪些共同点。有的学生认为这些风景、物象等非常普通,是农村常见的事物。有的学生认为这些风景、物象等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非常贴近农村生活的。随后,教师继续提问:“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美丽、清新的图景。田园风光中的简单朴素、自然柔和都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好像身处世外桃源一样。”
通过鉴赏这首诗,学生充分意识到了意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选用典型的意象既能呈现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意境,又能传递诗人的情感,令读者与诗人共情。
二、借助高考真题,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在日常的古诗词鉴赏训练中,教师一般会检测学生对意象、意境的感知能力。训练题的难度与广度是远不如高考题的。对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高考真题,和他们一起分析、一起学习,以此来培养其古诗词鉴赏能力。
以2019年全国卷中的古诗词鉴赏题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这首诗的总体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在阅读诗歌的颔联和尾联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难以理解诗句的意思。因此,出题者就针对这两联设置了试题。
第14题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为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一分析。
阅读这首诗,学生会发现诗人写了江山的淡远之景。写水“满眼”,写山“苍然”,写林“含晚”,写云“不还”,笔法简淡而不事雕琢。首、颈联重在写景,颔、尾联重在抒情。所以,A选项正确。不管原画是否有留白,诗人观画,先看到的是满目的江水。“满眼”即可证实。而山应该处于画幅的上端。一个“苍然”写出了山之远。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中的“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不对。“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是说画家的构图非常精妙。这幅图就像为观画的人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从中领略到了山水渺远的画意。所以,C选项不正确。
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无法判断D选项是否正确。对此,教师可以为他们指点迷津:“树在远山,其色苍苍,不可细辨。画中的树有一个特点,即‘含晚’。‘含晚’是什么意思呢?即含晚霭。诗人似乎看到暮霭在林间游荡。这是他发现的‘画外意’。‘孤云遂不还’明显也是诗人新奇的想象。這片云徘徊在山水间,似是不舍,似是被山水吸引。在诗人的笔下,山水有情,云也有情。说到底,还是诗人动了情。所以,D选项正确。”
第15题并不难。学生只要理解了尾联的意思,就能作答。诗的尾联的意思是这幅画作可以给诗人带来灵感,使其创作出绝美的诗文。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该画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画作中的山水景物共同呈现了苍茫广阔的意境,可以说是“画中有诗”,极具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好好利用语文教材和高考真题中的古诗词,引导学生阅读,感受古诗词的美,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