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

  • 宋人诗歌中对于钱币体认的转向
    希望能够借此考察宋诗题材在日常领域的嬗变过程。【关键词】古币;日常性;宋诗【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8-0045-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8.014宋人在寻找诗歌材料的时候,他们的眼光并不像唐人那样特别聚焦于能给人带来深刻印象的事物,吉川幸次郎就已指出:“他們对极不特殊的事物也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一言以

    今古文创 2023年48期2023-12-26

  • 北宋“平淡” 诗风在梅尧臣诗歌创作中的体现
    乏的问题,开启了宋诗的“平淡”之风。平淡并非是寡淡无味,是遣词造句的朴素自然带来的清淡恬静,是蕴含在其中的深邃思想,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审美境界。【关键词】梅尧臣;宋诗;平淡;真味;深邃【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6-004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6.015北宋庆历年间,为彻底根除西昆体浮靡艳丽风习

    今古文创 2023年36期2023-10-27

  • 论宋代香文化在诗中的审美表现
    词:香;香文化;宋诗;审美表现;审美意象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1-0-030 引言中国尚香文化悠久,《天香传》记载:“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1]333祭祀用香有净化作用,人们以香为媒介来净化个体,达到通神的境界。不仅被应用到祭祀之中,香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宋代熊朋来作《陈氏香谱》序:“《诗》《书》言香,不过黍、稷、萧、脂,故香之为字,从黍作甘。古者从黍稷之外,可焫

    艺术科技 2023年11期2023-06-10

  • 唐宋之别
    事》中云:或问唐宋诗分别处,则曰:『唐人诗纯,宋人诗薄;唐人诗活,宋人诗滞;唐诗自然,宋诗费力;唐诗缜密,宋诗疏漏;唐诗铿锵,宋诗散漫;唐诗温润,宋诗枯燥;唐人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人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揖宾,辞容鄙俗。』比喻亲切,殊令人解颐。这段有关唐诗宋诗之区别的论述极妙!唐代的审美依然是感性的,而宋代的审美转向了散文与哲思,基本上不再有诗歌的审美了。所以宋诗读来有静安的感觉。

    读者 2022年23期2022-12-06

  • 陪你去看“流星雨”
    川省成都医学院的宋诗薇,彼时已成为一所三甲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娃娃脸的她总将自己扮得成熟稳重,给人以严谨的感觉,但她心中却藏着“流星雨”般的少女梦,所以当天,她特意跟同事调了班,在家静静等候这场流星雨。入夜,美轮美奂的星空,静谧璀璨。岁月的长河里,是谁曾触动了她的心弦,弥漫成一地红尘,点亮那静夜的星空?一2013年的初秋,城南中学的紫薇花开了满园。高一年级的新生正进行入学考试。宋诗薇隐约听到了后座传来呼噜声,不由暗赞一声:“心态真好!”直到考试结束前20分钟

    知音·上半月 2022年11期2022-05-30

  •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宋诗选编分析
    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宋诗28首,体现了宋诗长于说理和爱国主义精神高扬这两个迥异于唐诗的基本特点。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讲好这些诗歌,需要做到两点,一是“知人”,二是“论世”。关键词:部编本;小学语文;宋诗;编选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从春秋战国的先秦时代开始,诗歌就是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今天。2019年下半年,部编本小学语文六个年级十二册教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小学语文教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期2022-04-21

  • 《全元诗》与《全宋诗》同名诗人误收考
    10520)《全宋诗》与《全元诗》收了很多同名诗人,这部分诗人绝大多数都是由宋入元的人,故《全宋诗》与《全元诗》皆予收录。但有些同名诗人,有的是《全宋诗》误收,有的是《全元诗》误收,有的是两者皆误收。对此种现象罗鹭《〈元诗选〉与元诗文献研究》、石勖言《误收诗人考》皆已作初步揭示。本文在此基础上亦发现一些同名诗人被《全元诗》误收,现一一考证如下。一、《全宋诗》与《全元诗》所收同名诗人实为同一人,《全元诗》误收1.张伯玉《全宋诗》见第7 册4723 页,《全元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3-18

  • 宋诗选学”引论
    314001 )宋诗作为中国诗歌传统的典范,与唐诗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艺术文化的珍宝。宋诗自诞生之日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人们对宋诗的编纂、笺注、释义、圈点、论评、考证、纪事、习作等的研读从未中辍;而在所有研读中,选本的编纂是其中较为突出和引人注目的部分,其研究历史、理论体系、学术思维、文献基础资料都需要整理归纳。不仅如此,宋诗选本至今仍为世人所重,各种宋诗选本不绝如缕,特需要借鉴已有的历史经验作为今后的指导方针,故笔者不揣浅陋,提出“宋

    嘉兴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7

  • 《全宋诗》与《全元诗》同名诗人误收考
    10520)《全宋诗》与《全元诗》收了很多同名诗人,这部分诗人绝大多数都是由宋入元的人,故《全宋诗》与《全元诗》皆予收录。但有些同名诗人,有的是《全宋诗》误收,有的是《全元诗》误收,有的是两者皆误收。 对此种现象罗鹭《〈元诗选〉与元诗文献研究》、韩震军《〈全元诗〉误收唐宋人诗辨正》及石勖言《〈全元诗〉误收诗人考》皆已作初步揭示。 本文在此基础上亦发现一些同名诗人被《全宋诗》误收,现一一考证如下。一、《全宋诗》与《全元诗》所收同名诗人实为同一人,《全宋诗》误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6

  • 论北宋“夷门诗”中的汴梁风骨
    传承。【关键词】宋诗;夷门;窃符救赵;汴梁风骨【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25-02《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①夷门,即战国时期魏国都城的东门,后来又成为大梁(开封)的别称。夷门遗址位于现今河南省开封市。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赵求救于魏,魏王因惧秦而不敢出兵,情急之下,信陵君听取大梁夷门

    今古文创 2021年36期2021-10-26

  • 宋诗选注》若干问题评析
    李军均摘 要:《宋诗选注》作为钱钟书选编并注解的宋诗集,对于研究宋诗、“钱学”有着重要意义。选目所体现的“六不选”原则,极具个人风格的注解为学界所关注研究。选目几经删落修改,也被广为讨论。围绕着《宋诗选注》长时段的褒贬争议,可能并不仅仅是《宋诗选注》本身的问题,更多的应该是学术生态与学林心态的折射。关键词:《宋诗选注》;钱钟书;宋诗;“六不选”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7-0071-05《宋诗选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7期2021-09-09

  • 浅论宋元抒情性文学风格艺术
    焉者也”。本文以宋诗、宋词以及元散曲为研究对象,还原文学的历史现象,从风格与内容两方面分别考察其风格源流与美学变迁,认为其风格可分别用“骨峻神清”“工巧畅丽”与“自然酣畅”“蛤蜊风味”来概括。关键词:宋诗 宋词 散曲 艺术风格 审美差异 抒情一、宋词的发生与发展正如所有的文学都不是孤立发展的,宋词作为宋代文学成就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抒情性文学形式,被冠以“宋词”之名只表明其在宋代达到鼎盛。实际上,“词”这一形式古已有之。早在唐代,“词”就已经作为一种抒情文学形

    参花(下) 2021年8期2021-08-25

  • 浅析宋代涉橘诗中的文化意蕴
    化意蕴。关键词:宋诗;文人;橘;文化意蕴宋代水果种类繁多,橘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中国最早的一部有关柑橘的专著——《橘录》就出现在宋代,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有关柑橘栽培学的著作。由此可见,橘在宋代的地位是十分为人所重视的。据笔者统计,《全宋诗》中的涉橘诗约有八百三十首,其数量已经超过之前历代涉橘诗数量总和。学界目前对于宋代涉橘诗的研究只局限于将橘作为一种意象进行研究,且学术成果不多,专门性论述主要有《浅析宋诗中的橘意象》一篇期刊论文。通过分析宋代涉橘诗的

    雨露风 2021年5期2021-08-09

  • 运河美食:宋代诗人笔下的淮白鱼
    ”建设。关键词:宋诗;淮白鱼;淮扬美食;运河文化中国大运河在跨越千年的历史中,孕育了多姿多彩的运河文化,其中传统美食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白鱼作为淮河航路上的特色美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给往来过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描写。粗略统计《千秋诗文洪泽湖》《淮阴诗征》[1]等收录的淮河下游部分地区诗歌,可发现有关淮白鱼的诗词描写,主要集中于淮河航运最繁忙的北宋时期。(光绪)《淮安府志》也称:“鳞介之族,以淮白鱼为珍,宋以来多重之。”[2]基于以

    档案与建设 2021年12期2021-01-12

  • 宋诗中的牧童形象和意象
    长山摘 要:  宋诗对牧童形象的表现十分丰富,刻划了披蓑戴笠携短鞭、短笛横吹倒骑牛、呜咿讴歌眠向日的经典牧童形象,牧童形象的内心情感体验和社会生活表达,主要是从牧童之“乐”与生活之“安”和牧童之“苦”与生活之“难”两个方面来体现。诗人在充分关注牧童之“乐”与生活之“安”的基础上,把牧童形象“意象化”,在牧童身上寄托了诗人对官场名利的厌弃倦怠、对太平淳风的珍视渴望、对田园乡土的热爱眷恋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追寻。关键词: 宋诗;牧童形象;意象作者简介: 马悦,东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14

  • 简析杜甫诗歌对宋诗的影响
    其中,杜甫诗歌对宋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宋代诗人在诗学理念上极其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诗歌最为经典,它既表现了关心国民生活的主题,也具备优良的诗歌写作技巧,值得人们学习。宋代诗人使用杜甫的诗歌典故集册,学习杜甫诗歌的风格和具体创作手法进行写作,将杜甫诗歌的写作方式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同时宋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过程中经常使用杜甫的诗歌题目,认为杜甫诗歌具有鲜明、雅致的特点。关键词:杜甫诗歌;宋诗;文化影响宋代诗人普遍崇拜杜甫,并且学习杜甫诗歌的写作形式,甚至在宋

    青年时代 2019年25期2019-11-16

  • 浅析宋诗菊意象的悼亡内涵
    及。笔者搜罗《全宋诗》,在大量诗歌中都发现了菊意象的悼亡内涵。因此,本文从诗歌文本出发,深入探析宋诗菊意象的悼亡内涵。关键词:宋诗;菊;意象;悼亡文化意象的产生,是历史文化心理漫长沉积的过程。中国传统菊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菊在文学作品和社会习俗中都有着多元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文人学者、民众百姓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1),这是菊作为物候、时令的标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

    北方文学 2019年36期2019-01-10

  • 胡云翼《宋诗研究》之研究方法探析
    :民国以来学界对宋诗的研究己有不少的收获,对宋诗认同的人越来越多。此时出现了一大批研究宋诗卓有成果的学者,如陈衍、胡云翼、梁昆、饯锤书等等。胡云翼所著《宋诗研究》可谓是20世纪第一部关于宋诗的系统研究专著,而胡云翼从唐宋诗之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一一列舉分析了宋诗史上之代表诗人或诗派,而通过探究此书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对于宋诗研究的了解更加全面,并提供借鉴,避免重复,使学术研究趋向规范、科学。关键词:宋诗;研究方法;理论;史实作者简介:牛心雨(1994-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0期2018-12-27

  • 以《东溪》为例说梅尧臣诗之“平淡”意趣
    染宋调。”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诗歌在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上有开宋诗一代风气的意义。梅尧臣同欧阳修、苏舜钦一道,主张扭转西昆体对诗歌发展的不良影响,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为宋诗开启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关键词:宋诗;梅尧臣;东溪;平淡作者简介:陈琦(1997-),女,内蒙古哲里木盟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1历来对梅尧臣诗歌风格的评价,大都离不了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2018-10-27

  • 《全宋诗》诗句重出十二人举隅
    陈小辉《全宋诗》诗句重出十二人举隅陈小辉(中山大学 新华学院,广州 510520)《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章得象、吕夷简、张方平诸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一一考证。全宋诗;重出;章得象;吕夷简;张方平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搜采广博,涵容繁富,其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4-03

  • 陆游六言诗研究
    :陆游 六言诗 宋诗一.六言诗的内容陆游的六言诗以抒情为主,不少爱国六言诗是陆游六言诗创作的亮点;此外六言写景诗多通过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表达来描绘美丽的景象;陆游的六言诗中还记录了他对于儒释道三家、文学创作的看法,这些观点透露出了陆游晚年的思想;记梦诗是陆游诗歌的一大主题,在其六言诗中也有表现。爱国诗。南宋时期,社会现实的变化使得六言诗的内容发生转变,从酬唱、交游为主转为抒发自我感受,诗人们苦闷、悲伤等情绪大量倾泻在六言诗中。与陆游同时期的诗人,六言抒情诗

    文学教育 2018年3期2018-03-24

  • 《全宋诗》诗句重出十人举隅
    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搜采广博,涵容繁富,其卷帙、诗人数及诗歌数量皆4倍于《全唐诗》,作为一个朝代的诗歌总集,洵无能出其右者。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加之该书工程浩大,出之众人,故也存在不少漏收、误收、重收问题。在这些方面,学界已做了不少辑佚、补正的工作。笔者在使用《全宋诗》过程中,亦发现不少重出诗,这些重出诗基本未发现为学界相关成果所论及,今一一考辨如下:一、 彭汝砺陈新等《全宋诗订补》一书指出彭汝砺名下《巢燕初至》实为陆游《城北青莲院方丈壁间有画燕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06

  • 寻找诗歌的“源头活水”
    词:方塘;观书;宋诗;说理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09-2《观书有感》是苏教版十一册第七单元课文《古诗两首》中的一首,作者是著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这首诗是借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体会的。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全被它反映出来。后两句的意思是说,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这是因为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2018年2期2018-02-28

  • 《全宋诗》诗句重出十四人考辨
    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搜采广博,涵容繁富,其卷帙、诗人数及诗歌数量皆四倍于《全唐诗》,作为一代诗歌总集,洵无能出其右者。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加之该书工程浩大,出之众人,故存在不少漏收、误收、重收问题。在这方面,学界已做了不少辑佚、补正工作。笔者在使用《全宋诗》过程中,亦发现不少重出诗,这些重出诗基本未被学界相关成果论及,今一一考辨如下。一、程敦厚《雨中海棠》玉脆红轻不耐寒,无端风雨苦相干。晓来试卷珠帘看,蔌蔌飞香满画栏。见《全宋诗》卷一九七一程敦厚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1-31

  • 宋代诗歌中刘邦形象接受研究
    内容摘要:《全宋诗》资料丰富,浩如烟海,对研究楚汉人物刘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宋代诗歌中描写刘邦的诗句能够突出刘邦个性的独特性、时代性与可接受性。宋诗里描写的刘邦,他布衣提剑取天下,能够知人善任、统领全局、宽容仁义,但也有自身的性格缺陷,如狎侮、无赖、猜忌、记旧怨等。宋诗对他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在特定环境下对刘邦的认识与评价。关键词:宋诗 刘邦 个性 认识宋代诗歌中评论刘邦的资料多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写刘邦的宽容仁厚、任人唯贤、掌握全局;另一方面写刘邦的

    文学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2

  • 《四库全书总目》的宋诗艺术观
    要]《总目》关于宋诗的审美批评话语,具有多样性和系统性。以《总目》宋诗别集提要为中心,呈现的宋诗艺术特征是雅正、风骨、气格和格调。[關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宋诗;艺术观一、以“雅”评诗清代文人受“清醇雅正”的引导,“醇雅”成为了重要的艺术标准,而且,乾隆皇帝提出的编书标准之一就是“原本风雅”。这无疑对四库馆臣在评论宋诗时,有着重要的影响。《总目》评宋诗时,一是对诗人人品“雅”的肯定,一是对诗作“雅”的推崇。“雅”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典雅”“高雅”“风

    戏剧之家 2017年16期2018-01-17

  • 浅论宋诗创作概况及特点
    史上影响巨大。但宋诗其实也是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存在。虽不及唐诗辉煌,但作为经济发达、文化兴盛的朝代的产物,其仍然具有独特的韵味。关键词:宋诗;概况;特点从宋朝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宋代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文学史上,宋代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词的兴盛。而在诗歌创作方面,宋诗不像唐诗雍容典雅、气势磅礴,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文化取向。一、北宋诗歌创作由唐代至宋代,期间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陈桥兵变之后,后周大将赵匡胤

    神州·上旬刊 2017年7期2017-08-22

  • 论宋代家训诗的自然真朴之美
    家思想。关键词:宋诗 家训 审美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诗无以言”和“诗教”的诗论观点。因此,“父祖辈对子孙辈、兄辈对弟辈、夫辈对妻辈所作出的某种训示、教诫”的家训诗就成为了古代国家对百姓伦理教化和家族对子弟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而宋代为该类诗歌鼎盛期,颇具代表性,其作品呈现出不假雕琢、浑然天成、自然而然的风格。一、“自然真朴”之美概论以平实朴素为美的审美倾向从汉末开始出现,魏晋时期形成并成熟,出现了陶渊明这样极尽真朴自然之神韵的高峰,到唐宋以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5期2017-06-15

  • I Like Drawing
    宋诗语My name is Angel. Im a lovely girl. Im in Class Three,Grade Six. I have many hobbies. I like drawing and reading. I also like playing the piano. But I like drawing best.I am good at drawing. I can draw many beautiful pictures.

    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 2017年6期2017-05-30

  • 2005年以来《全宋诗》辑佚成果文献综述
    10119)《全宋诗》自上个世纪末出版以来,给学术界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有关《全宋诗》本身的研究工作也不断深入,诸如重出诗考辨、已收诗订正、小传考订、辑佚补遗等领域都有许多学者在艰辛耕耘,其中《全宋诗》补遗的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尽管《全宋诗》有皇皇72册,20多万首,但是失收的诗歌数量也是数不胜数,这就客观上给《全宋诗》的辑佚工作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早在1997年,就有学者利用各种资料专门给《全宋诗》进行补遗[1],自此之后,学术界有关辑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5

  • 百家注和施顾注中的《乌台诗案》
    041)关键词:宋诗;宋人注苏诗;《乌台诗案》;施顾注;百家注;苏东坡摘要:作为今存宋人注苏诗的两个重要注本,施元之、顾禧、施宿的《注东坡先生诗》(施顾注)和王十朋的《王状元分类集注东坡先生诗》(百家注)中都有对《乌台诗案》文字的摘引,但学界对此基本视而不见。事实上,二者不仅引录的篇目、数量各不相同,而且都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忽视的价值。百家注对《乌台诗案》的摘引,最突出的注家是赵次公,其不仅引《乌台诗案》对诗歌进行注释、借《乌台诗案》进行校勘和系年,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6-22

  • 浅析唐宋诗风之差异
    摘 要:唐诗、宋诗孰优孰劣?从古至今,争论从未休止。从总体上說,唐诗独步千古,但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其地位和影响远超元、明、清诗。唐诗与宋诗相比,一是气象不同;二是表达方式不同;三是美学品质不同。关键词:唐诗;宋诗;风格众所周知,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步千古;但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其地位和影响远超元、明、清诗,也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从诗人数量还是诗作数量来说,宋诗均远远超越唐诗;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虽光芒万丈,但宋诗也有其独特的风貌。一、唐

    大东方 2016年7期2016-05-30

  • 从东坡诗看宋诗特点
    李超超摘 要:宋诗具有平淡、雅俗共赏等美学特征。苏东坡作为宋代诗坛不可忽视的一笔,其作品颇显宋诗特点。关键词:苏轼;宋诗;平淡;以俗为雅从东坡词出发,宋诗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美学特征。一、反应社会现实的创作方向身处内外交困、国势不振的时代环境里,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以诗歌反映现实、干预社会,成了他们自觉的创作追求,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文坛的创作倾向。苏轼对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抱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通过寓物托讽,借古讽今等手法,以不同的角度针砭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4期2016-05-30

  • 由《升庵诗话》看杨慎的宋诗
    诗话》中体现的唐宋诗观、否杜诗“诗史说”及其对宋人的评价三个方面来探索杨慎的宋诗观。关键词:杨慎;升庵诗话;诗学观念;宋诗作者简介:阮思雨(1991-),女,湖北宜昌人,辽宁大学文学院2014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2一、相对公允的唐宋诗观唐宋诗之争在严羽标唐贬宋之后就成了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大论题,明代文坛也为尊唐抑宋的风气所笼罩,

    青年文学家 2016年6期2016-04-27

  • 从“鼾”字看宋诗审美取径
    )从“鼾”字看宋诗审美取径王正刚(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桂林 522000)摘要:宋诗有着明显不同于唐诗的审美取径,从宋诗中多次出现的通俗、恶俗之字如“鼾”字等,能折射出二者在题材、语言、功用、风格等方面各有旨归,见出理学背景下宋诗平淡、通俗、以文为诗、化禅为诗等特点。但总的来说,唐诗、宋诗审美取径有不同,诗歌境界无高下。关键词:鼾;唐诗;宋诗;审美取径唐诗、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并峙的两座高峰,令后人高山仰止之余又众说纷纭,有宗唐诗,亦有宗宋诗者。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7

  • 宋诗“寄梅”的文化意蕴及现实思考*
    300071)宋诗“寄梅”的文化意蕴及现实思考*李开林(南开大学 文学院, 天津 300071)摘要:折梅赠寄渊源已久, 至宋而骤然盛行。 它是宋代高度发达的梅文化的一个侧面,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寄梅不仅表达了亲友思念之情, 还暗喻对远方友人忠贞操守的肯定。 宋室南渡, 寄梅行为又饱含了宋人沉重的家国之感。 此后“寄梅附诗”逐渐变成“以诗为梅”, 抽离了其实物传递的情调而成为象征行为。 “寄梅”行为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带给我们一些反思: 现代生活中的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1-23

  • 低吟浅诵悟理趣,教出宋诗筋骨来
    袁悦华[摘 要]宋诗的教学要引领学生感悟宋诗的理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音调等,体味古诗情感,把握其意境和理趣;同时通过对比,论异同,加深体会;联系已学旧诗,举一反三,领悟宋诗的理趣特征,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领悟宋诗的理趣,有效落实拓展,提升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关键词]宋诗 理趣 诵读[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75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古诗两首》收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0期2015-09-10

  • 清代宋诗选本纂辑缘由探析
    34033)清代宋诗选本纂辑缘由探析王顺贵1黄淑芳2 (1、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2、嘉兴学院图书馆,浙江 嘉兴 314033)纂辑何种选本及其意义何在,是选诗家首先考虑的问题。清代选诗家面对明朝宗唐抑宋的极端诗学思潮的影响,一反明代诗坛轻贬宋诗的局面,大力选录宋诗,其选录宋诗旨在肯定宋诗价值、公允评价宋诗、让人了解宋诗之优长、摆脱宗唐之附庸和打破分唐界宋之疆域等。宋诗选本;清代选诗家;纂辑缘由中国诗歌发展到宋代以后,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4-15

  • 宋诗“折梅”行为的文化意蕴
    300071)宋诗“折梅”行为的文化意蕴李开林(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摘要]“折梅”习俗渊源已久,至宋骤然盛行。宋人继承前人折梅插鬓、饮酒、清供、祈福等旧俗,一方面使其成为文士之风流雅趣,另一方面则通过折梅送别和折梅北望等行为,赋予了折梅新的文化意蕴。[关键词]宋诗;折梅;文化意蕴折枝习俗由来已久。两宋时期园林花卉事业高度发展,使梅花成了最为普遍的自然和园林植物,文人探春赏梅渐成雅事,[1]折梅枝便是其中一项极为流行的活动。宋人折梅有何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4-15

  • 陆游对宋诗的拾遗
    030)陆游对宋诗的拾遗张福勋(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在陆游的著述中,有一些资料和信息,弥补了厉鹗《宋诗纪事》、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的缺失,具有珍贵的研究宋诗的价值。关键词:陆游;资料;宋诗在陆游的著述中,有一些资料和信息,弥补了厉鹗《宋诗纪事》[1]、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2]、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3]、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4]的缺失,具有珍贵的研究宋诗的价值。毛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5年1期2015-04-10

  • 清初宋诗风管窥
    3007)清初宋诗风管窥李 永 贤(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清初宋诗风的形成,与明末对宋诗的接受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但明末对宋诗的接受与清初对宋诗的学习,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其内涵和特点差别很大,只有清初才具备了形成宋诗风的条件。在清初的宋诗风中,宋诗的价值才真正被发现,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诗歌风气从康熙初形成之后,一直延续并影响了清代中后期的诗风发展。清初;唐宋诗之争;宋诗风中国诗歌史上的“唐宋诗之争”,是南宋以来最重要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3-28

  • 薛季宣诗初探
    被。然作为南渡后宋诗中兴之名家,在宋诗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当忽略。他的诗风朴质健朗,不尚藻缋,深蕴理念,往往意在笔先。出句力避凡俗,生涩中自成韵调。论者多看重他的七言歌行,实则近体律绝创作成绩更为突出。其咏史、咏木兰祠和为岳飞鸣冤诸什,并为可观,具有实在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宋诗;薛季宣;评论薛季宣(1134 - 1173年),字士龙(亦作士隆),号艮斋,宋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出身温州名门望族,世居郡城梯云坊(今鹿城区大高桥)。祖薛强立、父薛徽言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3-17

  • 宋诗意象的人文倾向——以“书灯”意蕴解读为中心
    文学艺术研究】论宋诗意象的人文倾向 ——以“书灯”意蕴解读为中心俞婷婷(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西安710119)摘要:宋朝诗人善以人文意象入诗,诗歌内容的人文化是宋诗雅化的标志之一。书卷、轩窗、对饮、煮茶等大量人文意象的出现是宋诗在唐诗高峰后另辟蹊径的一大特色。“书灯”作为文人不可或缺的伙伴,是宋诗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之一。它传达了家居读书怡然自得之乐、青灯白发生命流逝之叹、伴读知己抚慰孤寂之情等文化意蕴。宋代文人对于“书灯”有着特殊感情,这不仅与宋代政治、文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3-01

  • 宋诗中的金明池
    关键词:金明池:宋诗;建筑景观中图分类号:12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4)07-0092-05东京作为北宋的首都存世一百余年。在此期间,太平日久,城市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著名的都市,真可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东京园林中,又以金明池最为有名,是东京当时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景观。这不仅因为它是天子与民同乐的皇家园林,还因为文人在此“题咏甚众”,为这座城市建筑景观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作为城市文学的一种形态而

    江汉论坛 2014年7期2014-12-05

  • 刍议明清地方文献对整理断代文学总集的作用——以弘治《八闽通志》中存录的宋诗为例
    社的七十二册《全宋诗》[1]和大象出版社的《全宋诗订补》[2](以下简称《订补》)是宋代诗歌整理的重大成果,无疑将对宋诗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和宋代相关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鉴于宋诗存量庞大,且极为分散,整理过程中有所遗漏、讹误也不足为奇。就笔者目见所及,本世纪以来已有上百篇论文从事这方面的辑补、辨讹和考订工作。仅以辑佚一项而言,所得的完整的宋诗便已上千首,零篇断句则为数更多,可谓成果丰硕。但可以断言的是,继续开展辑佚工作,将会取得更为可观的收获。造成《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3-31

  • 宋诗特征之研究
    雄壮,意蕴深长。宋诗:语言上清减瘦劲。蕴理深刻,以文为诗。情感上:多理性、富有哲理内容上:多议论,政治化倾向。本文就唐诗和宋诗的各自特征分别就名家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关键词:唐诗;宋诗;特征;总结;分析;名家[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229-01纵观中国的古代文化,那必定是诗歌的天下。若论及诗歌,怎可不论唐诗,诗歌在唐朝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可以说诗歌成就了盛唐,盛唐亦成就了诗歌。但同时

    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2012-08-30

  • 文献与诗学意义并具的清人宋诗选本研究——读谢海林《清代宋诗选本研究》
    学意义并具的清人宋诗选本研究 ——读谢海林《清代宋诗选本研究》阮 忠(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唐宋诗入清,承明而有宗唐与宗宋之别,与之相应而有唐诗选本与宋诗选本,实在是古代诗歌传播的常态。其间宋诗选本之夥,自然引起当下学人的关注,谢海林著《清代宋诗选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即是其一。海林在该书的“绪论”中简单梳理了清代宋诗选本研究的现状。在他看来,当下的清代宋诗选本研究存在两大不足,一则是“囿于闻见……摸查还不够清楚全面”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4-14

  • 我会等你回来
    考试为小菜一碟的宋诗卉这次却格外紧张。说起来都怪那个半路杀出来的林雪。本来嘛,地球人谁不知道,全学年第一的宝座永远都是宋诗卉的。可是自从这学期来了个借读生林雪,宋诗卉的处境就不如从前了。本来,平时任何一科小测验,第一都被林雪稳稳地占据,可这次期中考试,林雪却以总分多出宋诗卉10分的成绩占据了学年第一的宝座,大大地抢了个风头。宋诗卉再也不能对林雪等闲视之了,她开始紧急琢磨对策。对策一,加紧用功学习,从自身找原因。对策二,迅速与林雪成为好朋友,看她是用什么方法

    初中生学习·中 2009年10期2009-11-28

  • 宋诗中女性形象锐减的原因探析
    趣追求等角度探寻宋诗中女性形象锐减的原因。关键词:宋诗;女性;减少中国的诗歌对女性的抒写自《诗经》开始,经《楚辞》的丰富,到汉魏南北朝,女性形象渐趋血肉丰满,表现女性题材的诗作越来越多,到唐代出现了鼎盛时期。唐代是诗的高峰,也是用诗再现女性的高峰。在那个开明的时代,女性角色繁多,贵妇、侠女、思妇、妻妾、宫女、妓女、农妇、商妇、女尼女道士等等,凡她们足迹所至,诗人或“拟作闺音”,或直抒体验,或借他人的不幸愁苦浇自己心中块垒,表达同病相怜之慨。唐代形成了一个风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2009-11-04

  • 钱钟书宋诗研究存疑蠡测
    关键词:钱钟书 宋诗 存疑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纵观钱钟书论著,其中有很多对陆游、以及文天祥诗歌的成就、风格与优劣之处的精到的评价和论述,对学术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两位爱国主义诗歌大师的作品带来了很多启示;同样也留下了仍待商榷之处。然而,正是通过学术界对钱氏的这些置疑,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出了钱氏宋诗研究的独特特性——放翁诗,是悲歌还是笑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5期2009-07-15

  • 宋代诗坛独步异响的诗人
    议论写诗这样的“宋诗”方式,在宋代第一次深刻实在地获得了反映现实政治内容的意义和品格,形成质的飞跃。【关键词】宋诗;苏舜钦;力创生新;独步异响中国古典诗歌历经数千年之发展演变,形成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诗,衍化为“唐音”和“宋调”。在漫长曲折、别具特色的“宋调”形成过程,宋诗不仅因阶段、因作家而异,而且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创作中,也表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与特点。宋诗的特色确立,有赖于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等人作为中坚力量所起的作用。苏舜钦的诗,雄壮激切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2009-07-06

  • 宋代的咏严光诗
    关键词:宋诗 严光 隐逸 气节 政治 审美表现摘 要:东汉隐士严光,是宋代诗歌中最常出现的人物形象之一。这一形象既是宋代隐逸文化的象征与符号,也寄托了宋代文人的人格追求和政治观念。宋代咏严光诗在隐逸主题的表现上,也呈现出有别于前代的面貌。宋代的咏史诗中,东汉隐士严光是最常出现的形象之一。严光故事的流传以及历代众多文人的歌咏,使他成为隐逸文化的象征与符号。与前代相比,宋代的咏严光诗不仅数量更多,所包容的意蕴也更为丰富。这其中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地探求。一、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2期200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