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宋诗选本纂辑缘由探析

2015-04-15 20:51:25王顺贵黄淑芳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上饶33400嘉兴学院图书馆浙江嘉兴34033
关键词:宋诗选本唐诗

王顺贵黄淑芳(、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嘉兴学院图书馆,浙江 嘉兴 34033)

清代宋诗选本纂辑缘由探析

王顺贵1黄淑芳2
(1、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2、嘉兴学院图书馆,浙江 嘉兴 314033)

纂辑何种选本及其意义何在,是选诗家首先考虑的问题。清代选诗家面对明朝宗唐抑宋的极端诗学思潮的影响,一反明代诗坛轻贬宋诗的局面,大力选录宋诗,其选录宋诗旨在肯定宋诗价值、公允评价宋诗、让人了解宋诗之优长、摆脱宗唐之附庸和打破分唐界宋之疆域等。

宋诗选本;清代选诗家;纂辑缘由

中国诗歌发展到宋代以后,唐诗与宋诗这两种不同的诗学范式就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莫砺锋先生指出:“自从宋诗以迥异于唐诗的面貌出现于中国诗史之后,人们便把批评的焦点集中在宋诗与唐诗的关系之上。”[1](P379)两者之间的异同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焦点,这种探讨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且在选本批评中也同样得到了体现,正如张仲谋所说:“明清人对待宋诗的态度,往往体现在选本上。历来研究唐宋诗之争或宋诗接受史的论著,往往只注意以理论形态出现的诗话,而忽略了以作品形式存在的选本,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2](P58)笔者正是有鉴于此,力图从选本的视角探讨选录宋诗之缘由。

一、选录宋诗,是为肯定宋诗的价值

宋诗选本的选录者选录宋诗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宋诗的选录表达其宗奉宋诗的态度和观点。

清人吴绮选录宋诗选本为 《宋金元诗永》,他在叙中指出:

十五国之不得不汉魏,汉魏之不得不六朝,六朝之不得不三唐,三唐之不得不宋金元者,气运之所为也。而十五国之后,汉魏成其汉魏,六朝成其六朝,三唐成其三唐,宋金元成其宋金元,则其人之性情在焉,不教而成,不谋而合,而其人要未尝求其成求其合也。故诗至三唐而盛,非至三唐而止,乃说者辄谓唐以后无诗焉,亦何其言之陋哉!夫唐以后无诗,是宋金元可以不作,宋金元尚可不作,至于明,至于今,又安用乎捻须摇膝,敝于声音之数哉?故予是编,于三唐之后,急掇宋金元而出之,存宋金元所以存三唐,所以存宋金元之不为三唐者,所以存三唐于宋金元也。读此者,以己之性情,合于宋、合于金、合于元之性情,始可以论宋金元之诗,始可以论三唐之诗。以己之性情,得乎宋、得乎金、得乎元之性情,又何气运之足云乎。[3](P577)

《宋金元诗永》,吴绮辑录。吴绮(1619~1694),字园次,号绮园,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著有《林蕙堂集》等。《宋金元诗永》有康熙十七年(1678)广陵千古堂刻本,凡二十卷,补遗二卷。是选按体编次,收宋金元三朝各体诗作共382家,诗1 500余首。吴绮强调历代诗歌的推演变化是由于“气运”所使然,所以汉魏三唐之诗与宋金元明清之诗均是中国诗歌发展历史阶段上的一环,因之,这些时代的诗歌因其所寄托的“性情”一致,自然没有什么差别,既如此,选录宋金元之诗等同于三唐之诗,因此所谓“唐以后无诗”的说法,实是荒谬之极。由此序可以见出选录宋诗的目的,除肯定宋诗的地位和价值外,仍不排摒唐诗。

王史鉴选录有宋诗选本《宋诗类选》,关于选录此选的目的,他在该选序言中指出:

诗者,吟咏性情者也。肇于《三百篇》,盛于汉魏,侈于六朝,而大备于唐人。宋代人才,前世无比,文章之盛与两汉同风。而诗人辈出,虽穷达不同,哀乐有异,其名章隽句,莫不争奇竞秀,郁然为一代风骚。……自献吉谓“唐后无诗”,嘉隆以来纷然附会,然李川父已斥为“轻狂”,钱牧斋又诋为“耳食”,则宋人一代之诗,诚足以继统三唐而衣被词人者也。故采摭群英,裒成一集,诗以类分、类以时叙,并录宋元以来品题诸家及评骘本诗者。[4](卷首)

《宋诗类选》,王史鉴辑录。王史鉴,字子任,号抱山居士,生平事迹见《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卷四百三十一等。诸生,江苏无锡人。著有《醉经草堂文集》十九卷、《醉经草堂诗集》一卷等。此选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乐古斋刻本,凡二十四卷,共十六册,共录宋诗1 500余首。王史鉴批评了自李献吉以来,诗坛推崇唐诗而否定宋诗的诗学倾向,他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特征出发,认为唐诗与宋诗均以发抒情性为其本质特征。由此,王史鉴指出“宋诗诚足以继统三唐而衣被词人者”,这是对宋诗成就的巨大肯定;不仅如此,王史鉴还认为宋代诗人,彬彬称盛,堪与前朝抗衡。

二、选录宋诗,是为公允正确的评价宋诗

由于在学宋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引起人们对宋诗的误读,从而误导世人对宋诗不公正的评价,所以陈《宋十五家诗》选录宋代十五家诗人,藉以说明纠正当时诗坛学宋之弊其源所自。《宋十五家诗叙》云:

诗道之由来久矣。昔敝于举世皆唐,而今敝于举世皆宋。举世皆唐犹不失辞华声调、堂皇绚烂之观;至举世皆宋,而空疏率易,不复知规矩绳墨与陶铸洗伐为何等事。嗟乎!此学宋诗者之过也。[5](卷首)

清人姚壎、汪景龙选录有宋诗选本,其《宋诗略序》云:

《风》、《雅》、《颂》之后,有楚辞;楚辞后,有乐府;沿而为十九首,侈而为六朝,风会递迁,非缘人力。然考其源流,则一而已矣。唐用诗赋设科取士,声律格调爰集大成。两宋诗人变化于矩矱之中,抒写性灵、牢笼物态,脱去唐人面目;而抨弹者,奉嘉、隆间三四巨公之议论,直谓“宋人无诗”。苍古也,而以为村野;典雅也,而以为椎鲁;豪雄也,而以为粗犷。索垢指瘢,不遗余力。矫其弊者,又甚而流为打油、锭铰之体。……岂知宋诗皆滥觞于唐人哉!□青汪先生不弃梼眛,邀余商订宋诗,故推陈其源流如此,非敢援唐以入于宋,亦非推宋以附于唐,要使尊宋诗者无过其实,毁宋诗者无损其真而已。如必谓唐宋源流各异,则十九首及六朝,未尝以楚辞、乐府而废,楚辞、乐府亦未尝缘风雅颂而废,奈何独以唐人而废宋诗也。[6](卷首)

《宋诗略》,汪景龙、姚壎辑录。汪景龙,字红羽,上海嘉定人,贡生。著有《陶春馆吟稿》、《碧云词》,注《大戴礼记》等,与王鸣盛、钱大昕交善。姚壎,字和伯,嘉定人,王鸣盛婿。是选优乾隆三十五年(1770)姚氏竹雨山房刻本,凡十八卷,共四册。此选按人编次,共录宋代诗人432家,诗1 200首。姚壎、汪景龙针对明七子以来对宋诗“索垢指瘢”和“不遗余力”的否定,首先从唐宋诗的渊源入手,认为唐宋诗的渊源是相同的,既然唐宋诗的渊源一致,所以唐宋诗之间并无高低优劣之别;其次,姚壎、汪景龙指出选录宋诗既不是为了“援唐以入宋”,也不是“推宋以附于唐”,最终达到尊奉宋诗者不刻意拔高宋诗的价值和地位,而诋毁宋诗者亦不肆意贬损宋诗,从而公正地评价宋诗,还宋诗之本来面目。

三、选录宋诗,是为了解宋诗之优长

明人因为不了解宋诗之优长,故而极力贬低宋诗,针对这一弊病,清人有鉴于此,选录宋诗,辨析唐宋诗之异,并说明宋诗之优点。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选有宋诗选本《宋诗钞》,《宋诗钞序》云:

故今之黜宋者,皆未见宋诗者也。虽见之而不能辨其源流,则见与不见等。此病不在黜宋,而在尊唐。盖所尊者嘉、隆后之所谓唐,而非唐宋人之唐也。唐非其唐,则宋非其宋,以为腐也固宜。宋之去唐也近,而宋人之用力于唐也尤精以专,今欲以鲁莽剽窃之说,凌古人而上之,是犹逐父而祢其祖,固不直宋人之轩渠,亦唐之所吐而不飨非类也。……嘉隆之谓唐,唐之臭腐也。宋人化之,斯神奇矣。唐宋人之唐,唐宋人之神奇也;嘉隆后人化之,斯臭腐矣。乃腐者以不腐为腐,此何异狂国之狂其不狂者欤!万历间,李蓘选宋诗,取其离远于宋而近附乎唐者。曹学佺亦云:“选始莱公,以其近唐调也。”以此义选宋诗,其所谓唐终不可近也,而宋人之诗则已亡矣。余与晚村、自牧所选盖反是,尽宋人之长,使各极其致,故门户甚博,不以一说蔽古人。非尊宋于唐也,欲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如此。其为腐与不腐,未知何如,而后徐议其合黜与否。[7](卷首)

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别号黄叶村农、竹洲居士等,石门(今浙江桐乡)人。举贡生,授内阁中书,未仕。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又字用晦,号晚村,石门人。吴尔尧(1634—1677),字自牧,亦字松生,诸生。《宋诗钞》有康熙十年(1671)吴氏鉴古堂初刻本、《四库全书》本等。《宋诗钞》按人编次,共选录宋诗12 900多首。《宋诗钞》是在明代举世宗唐的极端思潮下的产物,也是清初第一部宋诗选本。针对明人贬黜宋诗的倾向,吴之振等认为是由于人们不了解宋诗的特点所造成的,所谓“今之黜宋者,皆未见宋诗者也”,而有些人即便是见到宋诗,也因为不了解宋诗源流演变,亦等同于未见宋诗;且针对明人选宋诗者“远宋近唐”的特点,“余与晚村、自牧所选盖反是,尽宋人之长,使各极其致,故门户甚博,不以一说蔽古人。非尊宋于唐也,欲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如此”,让世人尽力了解宋诗之优长,不要拘泥于门户之见。

四、选录宋诗,是为摆脱宗唐之附庸

张煜指出:“选者或在宋诗尚处弱势地位时,借唐诗之尸,以还宋诗之魂,如元方回之编《瀛奎律髓》;或当唐宋诗之争激烈时,通过编选宋诗而行贬抑宋诗、巩固唐诗地位之实。”[8](P55-59)学习唐诗一直是中国诗坛的主流,唐诗始终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故而有些选录者在选宋诗的时候,始终是将宋诗置于唐诗的审美特质之下。

御选《唐宋诗醇》和《宋诗别裁集》最为典型。《唐宋诗醇》最能体现统治者的意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

诗至唐而极其盛,至宋而极其变。盛极或伏其衰,变极或失其正。……物穷则变,故国初多以宋诗为宗。宋诗又弊,士祯乃持严羽余论,倡神韵之说以救之。故其推为极轨者,惟王孟韦柳诸家。然诗三百篇,尼山所定,其论诗一则谓归于温柔敦厚,一则谓可以兴观群怨。原非以品题泉石、摹绘烟霞。洎乎畸士逸人,各标幽赏,乃别为山水清音。实诗之一体,不足以尽诗之全也。宋人惟不解温柔敦厚之义,故意言并尽,流而为钝根。士祯又不究兴观群怨之原,故光景流连,变而为虚响。[9]

四库馆臣依然持 “唐诗为正”、“宋诗为变”之论,表现出伸正黜变之思想,所谓“诗至唐而极其盛,至宋而极其变”,实乃明七子“宗唐抑宋”论调的重弹;四库馆臣以“温柔敦厚”为选诗标准,故而对王士祯崇尚王、孟、韦、柳诸家“山水清音”一脉甚为不满,宋诗所不具备的也正是“温柔敦厚”之义。以此为标准,宋代诗人仅苏轼和陆游两家入选,唐代诗人却有李白、杜甫、自居易、韩愈四家,在选诗数量上体现出明显的“以唐存宋”的倾向。不仅如此,这一诗学倾向,还体现在对入选宋代诗人的评价上,如评陆游《五云门晚归》云:“以高韵胜,置唐人集中,不复可辨。”“以高韵胜”是指陆游诗具有唐诗之特征,而非具有宋诗之个性。

张景星等人之《宋诗别裁集》,以“诗必宗唐”为论诗歌纲领,《宋诗百一钞序》指出:

夫论诗必宗唐,是也。然云霞傅天,异彩同烂;花萼发树,殊色互妍。江醴陵云:“楚谣汉风,既非一骨;魏制晋造,固亦二体。”言古今辞章之变化也。变化者,前人后人所以日出不穷,以罄天地之藏而泄灵府之秘。否则铢铢称之,寸寸度之,循声蹑影,伪种流传,而不能相逐于变化无穷之域,恶足闯唐贤阃奥哉?第波澜虽富,句律不可疏;锻炼虽精,情性不可远。比兴深婉,何贵乎走石扬沙;宫商协畅,何贵乎腐木湿鼓?斯则上下三百余年,诗家金科玉尺,端有在焉。而是书取舍,要为实获我心。杜两宋末流之弊,踵三唐最胜之业。[10](卷首)

《宋诗别裁集》,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选。原名《宋诗百一钞》,与《元诗百一钞》、《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称《五朝诗别裁》。姚培谦(1693~1766),字平山,廊下人,著有《楚辞节注》、《朱子年谱》、《李义山诗笺注》,编有《唐宋八家诗钞》。《宋诗别裁集》版本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诵芬楼刻本等,此选共八卷,共收宋代诗人137位,诗645首。张景星尊奉盛唐乃不变之信条,对于变化中的宋诗,擅长句律锻炼,而不及唐诗之“比兴深婉”、“宫商协畅”。故而选录该选是为“杜两宋末流之弊,踵三唐最胜之业”,克服宋诗之流弊,而达到唐诗之最高境界。

五、选录宋诗,是为打破分唐界宋之疆域

许多选录宋诗者,或为宗唐,或为尊宋,但亦有为融通唐宋而选录宋诗者。潘问奇 《宋诗啜醨集》和陈衍《宋诗精华录》最为典型。

潘问奇在《宋诗啜醨集序》中指出:“宋固犹夫唐也。唐之人各有其性情,即不得谓宋之人尽无与于性情也。唐之人之诗有系于兴观群怨,即不得谓宋之人之诗尽无与于兴观群怨也。”[11](卷首)“宋固犹夫唐也”之论说明了宋诗如唐诗一样,等无差别,这是因为唐诗之性情与宋诗之性情毫无二致。因此,潘问奇认为从品评宋诗中,“不但得宋诗之所以至,而且可以自为至;将唐亦可,宋亦可,即独辟蚕丛、别开境界以与唐宋相鼎足,亦乌乎而不可?”[11]学唐学宋无不可,即便游离唐宋之外,亦可与唐宋相鼎足。潘问奇此论已开唐宋调和论之先路。“同光体”之盟主陈衍选录《宋诗精华录》,他在《宋诗精华录》序言中指出:“天道无数十年不变,凡事随之……盛极而衰,衰极而渐盛,往往然也。宋何以甚异于唐哉!”[12]陈衍从天道变化的规律理论着眼,认为天下万物皆会经过“盛极而衰,衰极渐盛”的发展过程,唐诗极盛之后也就会自然过渡到宋诗,所以宋诗与唐诗并无二致。

[1]莫砺锋.论苏黄对唐诗的态度[A].唐宋诗歌论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2]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D].苏州:苏州大学 ,1997.

[3]吴绮.宋金元诗永[M].清康熙十七年刻本.

[4]王史鉴.宋诗类选[M].康熙五十一年刻本.

[6]姚壎,汪景龙.宋诗略[M].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7]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宋诗钞[M].康熙十年刻本.

[8]张煜.宋诗选本与唐宋诗之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6).

[9]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90[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宋诗别裁集[M].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11]潘问奇.宋诗啜醨集[M].乾隆十八年刻本.

[12]陈衍.宋诗精华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Motivations for the Selection and Compilation of Song Poems in Qing Dynasty

WANG Shun-gui,HUANG Shu-fang

(School of News and Communication,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 334001,China;Library ofJiaxing University,Jiaxing 314033,China)

For anthology compilers,selection of poems and its purpose is the prior question.The compilers in Qing Dynasty worked against the poetic thoughts in Ming Dynasty which extremely praises poetry of Tang Dynasty and undervalues those in Song Dynasties.Their anthology of Song poems is aimed to give Song poems their due praise,display the merits of the poems,correct the overvalues of Tang poems and undermine the boundary between Tang and Song poems.

Song poem anthologies;poem compilers in Qing Dynasty;purposes

I106.4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5.06.016

1674-8107(2015)06-095-05

(责任编辑:刘伙根、庄暨军)

2015-09-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诗学史研究”(项目编号:13BZW069);江西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清代宋诗学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2WX21)

1.王顺贵(1966-),男,四川绵阳人,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宋诗学研究。2.黄淑芳(1970-),女,四川绵阳人,馆员,主要从事古籍整理和读者服务研究。

猜你喜欢
宋诗选本唐诗
宋诗五首(书法)
宋诗新解
中华诗词(2021年11期)2021-12-31 09:00:40
宋诗新解
中华诗词(2021年7期)2021-12-31 08:34:32
选本编纂与“朦胧诗派”的建构
唐诗写柳之妙
中华诗词(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春夜讲唐诗记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戏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36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中华戏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58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