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增杰(温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浙江温州 325035)
薛季宣诗初探
陈增杰
(温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永嘉学派”巨擘薛季宣,以经学名世,诗歌余事,不像他的议论文章那样声闻广被。然作为南渡后宋诗中兴之名家,在宋诗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当忽略。他的诗风朴质健朗,不尚藻缋,深蕴理念,往往意在笔先。出句力避凡俗,生涩中自成韵调。论者多看重他的七言歌行,实则近体律绝创作成绩更为突出。其咏史、咏木兰祠和为岳飞鸣冤诸什,并为可观,具有实在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宋诗;薛季宣;评论
薛季宣(1134 - 1173年),字士龙(亦作士隆),号艮斋,宋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出身温州名门望族,世居郡城梯云坊(今鹿城区大高桥)。祖薛强立、父薛徽言皆登第居职。季宣以二伯父薛昌言恩荫入仕,曾任鄂州武昌县令、婺州司理参军,迁大理寺正、湖州知州。改知常州,未上任病卒,谥文宪。世称薛常州。少从三伯父薛弼宦游南北各方,师事程门袁漑,晚复与张栻、吕祖谦等往还。季宣熟谙掌故,善治事,深于兵略,具辅国之材,郑伯英拟之“诸葛(亮)子房(张良)”[1],叶适称“有管(仲)葛(亮)事业”[2]。其学博通古今,务求实用,尤注重经制治道,六经外于史、地、兵、刑、农、末(商业),靡不研采,并践行验迹。他与郑伯熊同为永嘉之学承前启后由性理转为事功的关键人物。著名学者陈傅良、王楠、楼钥,皆出其门下。惜年甫四十而亡,未能将他的学问和词翰发挥尽致;然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即所存者观之,其精深闳肆,已足陵跨余子矣。”[3]1379《宋史》卷四三四入《儒林传四》。
薛季宣以经学名世,诗歌余事,不像他的议论文章那样声闻广被。所著《浪语集》35卷①《温州文献丛书》第1辑编录《薛季宣集》35卷, 增补1卷(地理丛考、周礼释疑), 计36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其中诗10卷。后人选本,《宋诗钞》钞录84首篇数最富,余如陈焯《宋元诗会》录8首、《佩文斋咏物诗选》录9首、《御选宋诗》录8首,并不是很多。清储大文论宋诗源流,谓宋之中期“诗学日绌”“元祐八年迄绍兴二十有五年凡六十年,胥无诗也。”[4]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后,朱熹、吕祖谦、王十朋、范成大、周必大、陆游、洪迈、杨万里、萧德藻、辛弃疾、薛季宣、郑伯熊、陈傅良、陈亮、刘过(依原列序次)诸“才彦,始郁奋而出,号为文章中兴,诗律尤振”[4]。薛季宣作为南渡后宋诗中兴之名家,在宋诗的发展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故而不当忽略,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研究。
薛季宣的诗风朴质健朗,不尚藻缋,深蕴理念,往往意在笔先。出句力避凡俗,“生涩”中自成韵调①陈衍以“生涩”论薛诗. 《石遗室诗话》卷十四云: “伯严(陈三立)生涩处, 与薛士龙(季宣)乃绝相似, 无人知者, 尝持浪语诗示人以证此说, 无不谓然.” 上海涵芬楼印本, 第8页.。清吴之振等《宋诗钞•浪语集钞叙》谓:“其诗质直,少风人潇洒之致,然纵横七言,则卢仝、马异不足多也。”[5]《四库全书总目•浪语集》提要亦曰:“于诗则颇工七言,极踔厉纵横之致。”[3]1379都看重他的七言歌行,《春愁诗效玉川子》是代表名作,其云“春阴苦亡赖,巧解穷雕锼,入我方寸间,酿成一百万斛伤春愁。”又云“我有龙丈三尺之长剑,真刚不作绕指柔,匣以明月通天虹玉烛银之宝室,可以陆剸犀象水断潜伏之蛟虬。”又云“却欲强挽愁作伴,愁忽去我无处踪迹寻行辀。惟有春华斗春媚,一一蒨绚开明眸;又有平芜绿野十百千万头钝闷耕田牛,踏破南山特石头。”[6]132效法中唐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奇险怪特的诗格,诞放张侈之辞,突兀排宕之体,的确表现了“踔厉纵横”的气格,在宋诗中不为多见,很有特色。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云:“薛士龙七言,以南渡俚弱之质,而效卢玉川纵横排突之体,岂复更有风雅?而吴《钞》乃称之。”[7]离开了具体作品的客观分析,概以时代为准绳而泛作评判,自不免偏颇。
不过,从总的方面看,薛季宣的近体律绝创作成绩更为突出,胜咏也多,而论者鲜有举述。其五律佳者,如《仵落回路得家书,是夕有归梦》:“梦入江南路,依然识旧庐。家人话生计,儿子督程书。缭绕俗缘在,缠绵习气除。金鸡惊误我,安问未为疏。”[6]53任武昌县令时自仵落(宋德安府云梦县市镇名)察访回途中怀家作。《江行即事》:“春信潮声急,滔滔掩岸沙。客船离浦溆,渔笛起蒹葭。荡桨水光碎,转山帆影斜。篙工指烟树,依约有人家。”[6]54都写得真切有意致。摘句如《诚台雪望怀子都五首》之五“良马日千里,美人天一方”[6]55;《乡思》“达仕租千石,虚名酒五经。岂能千日醉,未胜九年耕”[6]57;《春阴》“柔肠牵柳眼,困泪点花头”[6]59,亦皆可诵。
咏史之什以《读〈三国志〉》最为精辟:
左角蛮攻触,南柯檀伐槐。俳谐记名字,人物委尘埃。锦里昔曾到,樊川今此来。遗风不可见,观古意悠哉。[6]52
这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作者任鄂州武昌县(今湖北鄂城)令时作。鄂州武昌为长江上游重镇,三国时孙权曾迁都于此。隔江相对是黄州(今湖北黄冈),有赤鼻山,即苏轼词赋所咏赤壁之战的地方。首联用《庄子•则阳》触氏、蛮氏争战蜗角和《南柯太守传》所载蚁穴中檀萝国、槐安国相与大战故事。蛮攻触、檀伐槐,喻指为小利争斗而实皆虚幻之事。二句对仗工整,引典妥帖。二联谓三国之英雄人物都已埋没尘埃,只有俳优演出的杂戏中还留存他们的故事。后四句说,昔时曾到锦里(成都)探寻蜀汉故迹,现今又临樊川(鄂城)孙吴重镇实地访古,往事悠悠,风流不再,令人俯仰兴怀。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评诗》举曰:“薛士龙诗‘左角蛮攻触,南柯檀伐槐’,的对也。”[8]全诗将读史与实地凭吊结合起来写,脱却俗调。通篇笔墨洗练,意味隽永,不仅首联对工而已。
薛诗择题亦独具眼光,不同凡俗。梁祝故事传说已久,而士大夫流罕见涉笔。《浪语集》卷四有《游竹陵善权洞二首》,为游宜兴祝英台故宅所赋②《游竹陵善权洞二首》之一诗后自注: “寺, 故祝英台宅.”见《薛季宣集》卷四第36页.,引人注目,被称咏“梁祝第一诗”。戏曲家钱南扬《梁祝戏剧辑存》云:“据目今的材料而论,化蝶事最早提到的,要算宋薛季宣的《游祝陵善卷洞》诗了。那首诗中有两句道:‘蝶舞疑山魄,花开想玉颜。’”[8]可见其意义。《木兰将军祠》并序,它的意义和价值更高。诗云:
人怯西山种,谁知掌上身。猪羊刀霍霍,车马道辚辚。幕府开娘子,旗常纪乱臣。
梦回清镜对,千古茜裙新。[6]134
也是任武昌县令时作。木兰将军祠,在黄州黄冈县(今属湖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淮南道九•黄州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今有庙,在木兰乡。”[10]《明一统志•黄州府•祠庙》:“木兰庙,在木兰山下,有忠烈庙。庙后有塜。相传为木兰将军,盖朱氏女,代父西征者。”[11]279起联说,谁会想到令人畏怯的威武将军,却原来是娉婷女儿之身。西山种,谓将门之后。西山即山西。古谓华山以西地区多出名将。《汉书•赵充国等传赞》:“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12]掌上身,称美女子体态轻盈。《白孔六帖•舞》:“趙飛燕(汉成帝赵皇后)体轻,能为掌上舞。”[13]二联概括木兰万里征战和凯旋归来的情景。猪羊刀霍霍,《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三联称美木兰以将军开府(成立府署,自选僚属)理事,为国良臣(乱臣,治臣)。结联是瞻望神龛内供奉的木兰塑像而引起的联想,充满景仰之情。清镜对,《木兰诗》有“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句。此言木兰常想还归自己的女儿之身,对镜梳妆;但只能托之梦里,故说“梦回”。这同杜牧《题木兰庙》诗写的“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曽经与画眉”[14],是一个意思。千古茜裙新,言其女英雄的风采千古如新。全篇深含赞美,歌咏木兰将军以女子从戎御侮建立功勋的英雄业绩,她的义烈风范至今犹为人们传诵。诗写得好,而题下小序更有意义,照录如下:
闻周黄冈葺木兰将军祠,不详其意。读杜牧之集,乃知唐世齐安已祠木兰。用乐府诗考之,其“关山度若飞”之句,与今黄之关山偶合,不必真在黄也。按诗,木兰边郡女,代父征役,定在何许,“黄河、黑山”,政是北伐。观其叙事,似燕魏北齐间人,名号官称又颇差异。但燕魏北齐,实未尝有可汗之名;魏齐勋官未备,唐始十二级,而天子有天可汗之号;如“兵帖、将军、尚书郎”之类,皆南北以还官书通语。拟乐府诗,唐人拟作;然其词意质朴,不加藻缋,自有迈往不群之气,真北朝人语也。要之,古者妇人往往有猛士风烈,顾今丈夫曾不如一女子,可为扼腕!木兰以一女子,勋业不大显,数百年后犹血食江上,祠敝而复葺,似不偶然。感此而作。[6]134
序文卓有见解,极具学术价值。关于《木兰诗》的产生时代及作者,自北宋以还,异说纷纭。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二三《汉横吹曲三•关山月》引《乐府解题》称“古《木兰诗》”[15]334;卷二五《梁鼓角横吹曲•叙》:“按歌辞有《木兰》一曲,不知起于何代也。”[15]362同卷录《木兰诗二首》,题下引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1]373宋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卷五《名氏三》考云:“按刘氏次庄、郭氏《乐府》并云‘古词’,无姓名。郭氏又曰:‘《古今乐录》云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则非元甫作也。”[16]皆甚简略,语焉不详。本序提出以下四点看法:(1)言木兰边郡女,代父征役,而不必真为黄冈人。(2)《木兰诗》为北朝人的作品。观其叙事,似燕魏(燕指十六国中的前燕、后燕、南燕、北燕,魏指北魏)北齐间人作。(3)诗中所言“兵帖、将军、尚书郎”之类,皆南北朝以来官书通语,可以佐证。(4)全篇词意质朴,气格矫健(迈往不群之气),信是北朝人的语言风格。(5)勋官十二转(级),为唐时官制,魏齐未备。北朝亦未有“可汗”之名,唐天子始有“天可汗”之号①按: 此说甚确, 宋王溥《唐会要•杂录》: “贞观四年, 诸蕃君长诣阙, 请太宗为天可汗.” 可以为证.。这些意见都精确有据,极有启示。惟定格为“拟乐府诗,唐人拟作”,即谓唐人仿乐府诗而作,虽其语气亦在疑似之间,尚把握欠准。
今按:木兰必有其人,约当是北魏、北齐间人。唐人除杜牧有诗咏之外,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二十《戏题木兰花》亦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17]然其姓名、里贯、事迹均未详,后世各种记述,都出于民间传说和文学故事,如云姓花、姓朱、姓魏、姓木等,均无确证。现今研究认为:《木兰诗》为北朝乐府民歌,一些辞句经过唐人修饰。总的来说,薛序的精要论述,比稍后程大昌《演繁露》卷十六《木兰》和赵与时《宾退录》卷一的记述都要精辟详确。故而可以说,薛季宣的《木兰将军祠•序》,是自《乐府诗集》后有关《木兰诗》研究的一篇极有价值的重要文献,值得我们重视。但可惜的是,它却长久地被尘封被埋没了,近今出版的有关《木兰诗》的论著和各种中国文学史著作,都未见援及薛氏之说,这确实令人遗憾。余深恐薛说之湮没无闻,兹文特为拈出,期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季宣七言律佳者,如《和元直》:“畴昔相要学屡空,蹉跎行即叹龙钟。三千牍欠东方奏,十万兵无小范胷。大愧入关歌一箭,终期出塞传三烽。太宗征辽故事。蓬莱有愿占云气,又美江山笔墨供。”[6]84《新晴》:“起人舒惨作阴晴,九十春光只雨零。宿草未萌波漠漠,落花归尽叶青青。风生远峤衔明月,雾敛长江吐涨汀。天意乍回心自广,片时云路觉无形。”[6]102而为岳飞鸣冤的《周将军庙观岳侯石像二首》,最值得表举。之一云:
万死何知狱吏尊,威名盖代古难存。二桃岂为功高赐,一舸不容身退论。几见饮江思道济,缪因图像削王敦。沉碑千古蛟川恨,留与无穷客断魂。[6]80
周将军庙,在江苏宜兴县,祀晋平西将军周处。《明一统志•常州府•祠庙》:“周将军庙,在宜兴县治南,祀晋平西将军周处,庙号英烈。”[10]252绍兴五年岳飞进封武昌郡开国侯,故敬称岳侯。据宋宜兴邑令钱湛《宜兴县生祠叙》,建炎四年(1130年)仲春,岳飞率军次于阳羡。时外侮内乱,交寇四境。飞斩枭首,降群盗,保民安宁。邑人德之,图像摹刻于石,于周将军庙辟堂祠之,晨夕瞻仰[18]。及岳飞遇害,“侯祠初毁,道士不忍坏侯像,沈荆溪中,因得不坏。”(诗题下原注)[6]80
首联说,岳飞盖代名将,却被诬陷下狱惨遭杀害,冤案古来罕有。“狱吏尊”,既是使典,又是纪实,用意深刻。先说使典,《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汉文帝时右丞相周勃被诬告下狱,受侵辱,不得不贿金求计于狱吏。后得昭雪,及出狱,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19]再说纪实,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〇六(绍兴十一年十月十三日):“岳飞送大理寺……飞初对吏,立身不正,而撒其手。旁有卒执杖子,击杖子作声,叱曰:‘叉手正立!’飞竦然,声‘喏’,而叉手矣。既而曰:‘吾尝统十万兵,今日乃知狱吏之贵也!’”[20]本句下原注:“侯初下大理(大理寺),狱吏执笔请辞。大书纸尾而唾之,曰:‘汝观今世,乌有大臣系狱而生者,趣具成案,吾为汝书。’”[6]80岳侯跟汉代名将周勃遭遇相同并发同样的感叹(“狱吏尊”),而结局不同竟遭惨害,这更让人痛心扼腕!
次联,上句“二桃岂为功髙赐”,春秋时齐相晏婴欲除三勇士,请齐景公馈三桃让“计功而食”,三人弃桃皆自刎死。见《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后喻施阴谋杀人。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下句“一舸不容身退论”,谓岳飞遭受构陷,朝廷必欲置之死地,连投闲置散退身江湖都不能容。
三联,上句“几见饮江”(饮马长江),指建炎三年起金兵南侵,攻陷建康、临安等地。建炎四年,岳飞驻军宜兴,追击金兵收复建康。宋岳珂《金佗稡编》卷五《行实编年二•建炎四年》:“破群贼,战常州,擒少主贝勒、李渭,复建康府,献俘行在。”[21]南朝宋大将檀道济,功高为文帝所忌被杀。《宋书•檀道济传》:“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22]作者《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云:“昔魏佛狸饮马瓜步,宋文帝临江而叹,以为檀道济不死,虏不至是……金兵南侵,金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6]277可参证句意。下句“图像”,指周将军庙岳侯石像。东晋大臣王敦,握有重兵,与堂弟王导等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后起兵谋篡夺政。见《晋书•王敦传》。这二句说,岳飞抗击金兵,平定江淮,人民为之立祠图像钦仰,朝廷却错误地将他看作王敦一流人物,终致像檀道济那样冤屈被害。
结联说,今观石像沉碑,此诚千古恨事,留给后人无穷的悲痛。蛟川,即荆溪(在宜兴市南)。晋周处于此斩蛟除害,故名。
为岳飞冤屈伸张正义之作,这恐怕是最早的一首,因此值得我们注意。作者家族与岳侯亦密有关系,他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禅位后写的《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中说“先子荐飞为将,伯父参其军府”[6]277。季宣父薛徽言绍兴二年(1132年)宣谕湖南时,奏“请岳飞绥定湖南及邻境”①薛季宣《浪语集》卷三三《笺先大夫行状》: “君奏飞(岳飞)御军严肃, 请以两路(指湖南、江西二路)盗贼并委之.”见《薛季宣集》第492页.;季宣伯父薛弼曾任岳飞军幕参谋官②《宋史》卷三八〇《薛弼传》: “除岳飞参谋官.”中华书局校点本, 第33册11722页. 按: 《宋史•职官志七•宣抚使》: “其属有参谋官, 系知州资序人, 与提刑叙官.” 职位在参议官上, 相当今参谋长.,“相公(岳飞)腹心,惟参谋知之”[23]。其《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云:“恭惟皇上即位之始,首雪岳飞之寃,天下知与不知,无不称庆。”[6]277并进言应予彻底平反,反其田宅,以礼归葬,畀恩子孙。
本篇两条注文,亦是宝贵史料。后一条注文披露岳飞在狱中情况,邓广铭先生撰引证极博的《岳飞传》(增订本)未见援及。《宋史•薛季宣传》云:“徽言卒时,季宣始六岁,伯父敷文阁待弼(薛弼)收鞠之。从弼宧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喜从老校、退卒语,得岳(飞)韩(世忠)诸将兵间事甚悉。”[24]可见作者的记述是从实访所得。
季宣七绝佳者,如《春草曲》:“(二月二日未旦,梦游遇潦旋返,见羣女鱼贯舞入大第,行歌春草之曲。其声宛转清畅,不类今之乐府。寤而追记其诗)散雪枝头寒已老,平芜一夜铺春草。江梅着子怯东风,花落满庭浑不埽。”[6]87《筠乡入夏野花方拆》:“墙匝丛丛绣舞茵,一般颜面各精神。筠乡不为东君去,野草闲花满路春。”[6]105言东君(司春之神)虽去,而野草闲花满路,胜似春光。不作伤春常语,别出新意。见选《咏物诗选》卷二三二的《雨后忆龙翔寺》(二首之一),更是一首好诗:
二峰高峙夹禅扃,长落潮音逐磬声。老僧睡起绝无事,不管波涛四面生。[6]97
据作者同题七律云:“何事瓜期外留滞,短窗斜雨不堪愁。”[6]81是为宦游滞外忆怀故乡名胜而作。龙翔寺,即温州江心寺,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赐名题额。宋赵鼎《忠正德文集》卷七《建炎笔录•建炎四年庚戌岁》:“二月,车驾在温州港。初一日,御舟移泊温州江心寺下,因赐名龙翔寺。有小轩东向,赐名浴日,皆御书题额。”[25]二峰,指东西二屿。作者五律《龙翔寺》:“二江涵古寺,双屿耸平沙。”[6]49(二江,指瓯江极其支流楠溪江)《弘治温州府志》卷十六《寺观•永嘉县》:“江心寺,在城北永清门外。二峰对峙,前代皆称孤屿……绍兴,僧清了联属,建巨刹于两峰之间。”[26]
诗写龙翔寺耸立中川,二峰夹峙,四面波涛,势欲浮动;复以磬声潮音相和鸣和老僧的淡定,化解汹涛拍岸的惊险,从而渲染了结宇孤屿、安禅巨浪的宏壮境界。寥寥数句,即能发露江心寺之胜,洵称好诗。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薛诗后面这两句佳咏却有所出,系袭用了唐季诗人罗隐咏金山寺的诗句。北宋刘斧《清琐高议》前集卷九《诗渊清格》云:“罗隐有《题金山》之句,诗云:‘老僧参罢关门后,不管波涛四面生。’”[27]此诗虽罗隐本集不载,然南北宋际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十六已据《清琐集》(按即《清琐高议》)引录,前句作“老僧斋罢关门睡”[28],则其为罗诗无可怀疑①《全唐诗》卷六六五据《诗话总龟》辑为罗隐佚句, 題《金山僧院》, 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影印本, 下册第1675页中栏.。因为温州江心寺,与润州(今镇江)居长江中之金山、焦山形势相似,旧有“小金焦”之称②《弘治温州府志》卷十六《江心寺》: “为东瓯绝胜之地, 虽金、焦不多让也.”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427.,所以薛诗的移用十分恰当,同称写景浑切;而“睡起绝无事”,也比“参罢关门后”或“斋罢关门睡”要好一些。再说,罗诗的关键语“波涛四面生”亦有所本,显然受到他的前辈诗人许棠《题金山寺》诗“四面波涛匝(一作至),中楼(一作峰)日月邻”[29]的启示。故而,薛诗袭罗,罗诗又源自许。从宽容的角度说,此类点化仿效甚至搬用前人成句,如果不是生吞活剥的拆洗,倒也不失为是一种作诗的手法技巧,唐宋诗词中可以举说的这类成例甚多,一些名句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运裁和磨莹中“点铁成金”,修成正果,传诵千古。这正如明代诗论家杨慎《丹铅总录•太白杨叛儿曲》中说的“披朝华而启夕秀,有双美而无两伤”[30]。
参考文献
[1] 郑伯英. 艮斋先生祭文[C] // 薛季宣. 薛季宣集: 附录一. 张良权, 点校.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596.
[2] 叶适. 夫人薛氏墓志铭[C] // 叶适. 叶适集. 北京: 中华书局, 2010: 291.
[3] 永瑢. 四库全书总目[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4] 储大文. 存研楼文集·碧鲜斋诗集序[C] // 永瑢, 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待补)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226.
[5] 吴之振, 吕留良, 吴自牧. 宋诗钞: 第3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2315.
[6] 薛季宣. 薛季宣集[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7] 翁方纲. 石洲诗话[C] // 郭绍虞. 清诗话续编: 第4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1440.
[8] 王应麟. 困学纪闻: 第3册[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9: 1402.
[9] 钱南扬. 梁祝戏剧辑存[C] // 钱南扬. 钱南扬文集. 北京:中华书局, 2009: 257.
[10] 乐史. 太平寰宇记[C] // 永瑢, 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470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280.
[11] 李贤. 明一统志[C] // 永瑢, 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473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12] 班固. 汉书: 第9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2998.
[13] 白居易, 孔傳. 白孔六帖[C] // 永瑢, 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892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47.
[14] 杜牧. 樊川文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80.
[15] 郭茂倩. 乐府诗集[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16] 彭叔夏. 文苑英华辨证[C] // 永瑢, 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42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763.
[17] 白居易. 白居易集: 第2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442.
[18] 岳珂. 金佗续编[C] // 永瑢, 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446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764.
[19] 司马迁. 史记: 第6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2073.
[20]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C] // 永瑢, 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352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160.
[21] 岳珂. 金佗稡编[C] // 永瑢, 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446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339.
[22] 沈约. 宋书: 第5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1344.
[23] 脱脱. 宋史: 第33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11722.
[24] 脱脱. 宋史: 第37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12883.
[25] 赵鼎. 忠正德文集[C] // 永瑢, 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28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737.
[26] 王瓒, 蔡芳. 弘治温州府志[M]. 胡珠生, 校注.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427.
[27] 刘斧. 清琐高议[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88.
[28] 阮阅. 诗话总龟前集[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187.
[29] 曹寅. 全唐诗[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1531.
[30] 杨慎. 丹铅总录[C] // 永瑢, 纪昀.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待补)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编辑:刘慧青)
A Preliminary Study on Poems by Xue Jixuan
CHEN Zengji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325035)
Abstract:Xue Jixuan(薛季宣), a great leading figure of Yongjia School(永嘉学派), is known for his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Although his poems are not as widespread as his essays, as a famous poet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try. His poetry style is plain and unadorned, without rhetorical language, and bears profound ideas. Usually he has already in mind a theme before composing a poem. Besides, his poetic diction avoids being secular and mundane and automatically form its rhythm in jerky style of writing. Most critics highly praised his seven-character verse lines, however, his achievements on modern style poetry are more outstanding. Actually, his poems on history, Mulan memorial temple, the wronged Yue Fei grievances and the other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Key words:Song Poetry; Xue Jixuan; Review
作者简介:陈增杰(1942- ),男,浙江温州人,编审,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
收稿日期:2015-01-29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5.05.001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5)05-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