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诗、宋诗孰优孰劣?从古至今,争论从未休止。从总体上說,唐诗独步千古,但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其地位和影响远超元、明、清诗。唐诗与宋诗相比,一是气象不同;二是表达方式不同;三是美学品质不同。
关键词:唐诗;宋诗;风格
众所周知,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步千古;但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其地位和影响远超元、明、清诗,也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从诗人数量还是诗作数量来说,宋诗均远远超越唐诗;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虽光芒万丈,但宋诗也有其独特的风貌。
一、唐诗与宋诗,气象不同
1.唐诗的气象
唐诗的气象来源于诗经、汉魏风骨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精神,形成于盛唐,体现了唐代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和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光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故唐诗的气象可用“雄壮浑厚”来概括。最能体现唐诗气象的是李白和杜甫,他们共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渴望建功立业,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大气磅礴,冲破一切规范和约束,美妙奇异,酣畅淋漓之至。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世,深沉博大,沉郁顿挫,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基本原则。李白雄壮,杜甫浑厚,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唐诗气象。
2.宋诗的气象
由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国势,宋诗始终笼罩着沉郁悲凉之气;同时也因政治上重文轻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宋朝诗人在写诗上又时常感到无法逾越唐诗,于是刻意求新,从而形成了宋诗注重技巧的风气。宋朝开国之初的诗人寇准、晏殊的诗中,就掩不住伤春悲秋之气。寇准《书河上亭壁》云:“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晏殊《中秋月》:“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这些诗艺术之精美,描写之细致并不逊于唐诗,但气象已不及。同样是表达伤春情绪的唐朝诗人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尽管此诗伤春惜花,但所展现的,仍然是一幅愉快美丽的春晨图画。这就是唐诗的气象,唐诗与宋诗气象之不同也在于此。
二、唐诗重抒情,宋诗主议论
1.唐诗重抒情
唐诗中这类刻画意境的诗不胜枚举: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阳春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张九龄《望月懷远》,意境雄伟阔大,语句似从胸中自然流出,具有高华圆融的气象。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乃其流放钦州途径大庾岭所作,诗人眺望苍茫山色、雁阵惊寒,一岭之隔,与中原便是咫尺天涯,北雁南飞至此即为尽头,顿感迁谪失意、怀土思乡,雁犹如此,人何以堪。王昌龄《闺怨》表现这位闺中少妇由“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陌头春色使她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相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从而产生“悔教夫婿觅封侯”之闺怨,篇幅虽小,却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2.宋诗主议论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黄庭坚《蚁蝶图》:“蝴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苏轼《题西林壁》借对庐山的观赏,说明要多角度、全方位观察事物,避免片面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黄庭坚《蚁蝶图》字面写蚁、蝶,实则是对当时党争的写照,以寓言体写时政;王安石《元日》写了一派欢乐热烈的迎春气象,反映了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坚定乐观情绪,结句揭示除旧布新乃事物发展之必然规律。
三、唐诗表现了音乐美,宋诗表现了绘画美
1.唐诗的音乐美
唐诗中表现音乐美的作品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白居易《琵琶行》艺术地再现音乐的形象:“大弦嘈螬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韵律节奏如同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蓄隽永,曲调自然平和。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使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回环往复,层出不穷,音乐节奏强烈而优美。白居易可谓描写音乐形象的大师,如此神奇地再现千变万化、难以摹状的音乐形象,确实难于上青天,更何况还通过音乐形象,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2.宋诗的绘画美
宋诗则表现了传神写照的绘画美: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的《小池》在表现绘画美上别开生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轼《东栏梨花》抓住清明时节自然景物的色彩和形态特征,写得优雅自然,风韵绝佳。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西湖夏日独具特色的清丽景色,纯用白描,虚实相生。他的另一首《小池》则如同特写镜头,快速地抓拍了初夏小池里稍纵即逝的图画,自然天成、天趣盎然。范成大《秋日》将水乡秋色描写得斑斓多彩,明丽如画。
综上所述,我们无法判定唐诗与宋诗,孰优孰劣。一是唐诗、宋诗气象不同;唐诗气象为雄壮和浑厚,而宋诗气象则为精工和婉丽。二是唐诗、宋诗表达方式不同;唐诗重抒情,宋诗主议论。三是唐诗、宋诗的美学品质不同;唐诗表现了音乐美,宋诗表现了绘画美。总而言之,唐诗、宋诗各得其时,各擅其美。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胡云翼.宋诗选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作者简介:
曾珍(1988—),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