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媛
[摘要]《总目》关于宋诗的审美批评话语,具有多样性和系统性。以《总目》宋诗别集提要为中心,呈现的宋诗艺术特征是雅正、风骨、气格和格调。
[關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宋诗;艺术观
一、以“雅”评诗
清代文人受“清醇雅正”的引导,“醇雅”成为了重要的艺术标准,而且,乾隆皇帝提出的编书标准之一就是“原本风雅”。这无疑对四库馆臣在评论宋诗时,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目》评宋诗时,一是对诗人人品“雅”的肯定,一是对诗作“雅”的推崇。“雅”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典雅”“高雅”“风雅”“雅正”等。
卷一百五十七《云溪集》提要称宋诗人郭印:“其交友最密为曾性、计有功等,皆一时博雅之士,则印亦胜流矣。”这是对郭印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推崇。
卷一百五十二《安阳集》提要评价诗人韩琦:“诗句多不事雕镂,自然高雅。”“盖蕴蓄既深,故直抒胸臆,自然得风雅之遗,固不徒以风云月露为工矣。”这里评价韩琦的诗作有高雅的格调。可见,《总目》推崇风雅传统、有现实性内容的诗作,体现的是正统的诗教思想。
卷一百五十三《公是集》提要谓刘敞:“则其文词古雅,可以概见矣。”“文辞典雅,各得其体。”
卷一百五十六《华阳集》提要谓张纲:“诗文典雅丽则,讲筵所进故事,因事纳忠,亦皆剀切。”
从所举之例看,《总目》所崇尚的宋诗之“雅”不仅包含诗之内容,也涉及用字用词方面。
二、以“风骨”评诗
“风骨”一词源于六朝。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风骨》中论述这一术语:“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于风者,述情必显。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可知,“风”和“骨”原本是两个概念,但由于二者紧密相关,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美学要求。
此外,钟嵘的《诗品》也把“风骨”作为批评诗歌的重要界定。在对宋诗的评点中,《总目》继承此术语,大量使用“风骨”“骨韵”“骨格”等词。如卷一百五十四《后山集》提要中评陈师道:“七言律诗风骨磊落,而间失之太快、太尽。”
卷一百五十四《鸡肋集》提要评晁补之:“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聚。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逡迈。”
四库馆臣以“风骨”褒贬诗之优劣,称赞陈师道、晁补之等人的诗爽朗遒健。从整体上看,《总目》大力赞扬的宋诗是:在诗之内容和语言上,风骨遒劲、清朗刚健。
三、以“格”评诗
从汉代以后,以“格”评诗论诗,成为诗学史上的一大特征。以“格”论诗,在四库馆臣诗论中,其含义丰富多样。体现在宋诗别集提要中,有“体格”“气格”“品格”等含义。“格”,初始为论人,后才借以论诗。所以,四库馆臣评诗人之“格”与诗作之“格”有相通的精神内蕴。
卷一百五十六《简斋集》提要说陈与义:“其诗风格遒上,思力沈挚,能卓然自辟蹊径。”故刘克庄《后村诗话》谓其“造次不忘忧爱,以简严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当在诸家之上。”四库馆臣借用刘克庄对陈与义的评价,从人品等角度论“格”,评价其人与诗歌格调高过诸家。四库馆臣还认为,“格”有高卑及“格力”强弱、厚薄之分。
卷一百五十八《嵩山居士集》提要谓晁公溯:“盖其体格稍卑,无复前人笔力,固由一时风会使然。”
卷一百六十《颐庵居士集》提要谓刘应时:“然应时诗虽格力稍薄,不能与游等并驾。”
以“格高格卑”论诗,并非四库馆臣所创,早在唐宋时已经论述成熟。以上几个例证大力称赞陈与义等诗人气格较高,可见,四库馆臣所评价的“格”是一个综合概念,诗之“高格”,一是着眼于诗人人格、精神志气;二是诗作高峻,雅洁不俗。
四库馆臣结合诗人的诗作成就和影响,对宋诗给予适当批评。如《庆湖遗老集》提要谓贺铸:“然其诗亦工致修洁,时有逸气。格虽不高,而无宋人悍犷之习。”赞扬贺铸诗有雅逸之气,但并不回避其诗“格”的缺失。以辩证的方法品评诗歌艺术,可见,四库馆臣的评价是颇为公允的。
四、结语
“雅”“风骨”“格”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四库馆臣在某些宋诗评论上,“格”之“高格”的内涵,要求满足“雅”和“风骨”;“雅”和“风骨”的艺术特点也体现了诗的“高格”。在某种程度上,四库馆臣对诗歌艺术的要求是,各种各样的艺术特征要融会贯通,形成丰富多彩、刚柔并济的风格。
《总目》宋诗别集提要,展示了相当客观的宋诗批评思想。《总目》对宋诗艺术特点的认识,具有很高的价值,为后人进一步研究诗歌史奠定了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