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与《全元诗》同名诗人误收考

2022-03-16 14:22陈小辉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宋诗诗歌

陈小辉

(广州新华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全宋诗》与《全元诗》收了很多同名诗人,这部分诗人绝大多数都是由宋入元的人,故《全宋诗》与《全元诗》皆予收录。但有些同名诗人,有的是《全宋诗》误收,有的是《全元诗》误收,有的是两者皆误收。 对此种现象罗鹭《〈元诗选〉与元诗文献研究》、韩震军《〈全元诗〉误收唐宋人诗辨正》及石勖言《〈全元诗〉误收诗人考》皆已作初步揭示。 本文在此基础上亦发现一些同名诗人被《全宋诗》误收,现一一考证如下。

一、《全宋诗》与《全元诗》所收同名诗人实为同一人,《全宋诗》误收

1.陈自新

《全宋诗》 见第70 册第44438 页,《全元诗》见第65 册第61 页。

《全宋诗》谓:“陈自新,字贡父,号敬斋,宁德人。 通五经,精于《易》学,弟子从游者甚众。 宋亡隐居”。《全元诗》谓:“陈自新,字贡父,号敬斋。福宁州人。 学通五经,弟子从游者甚衆。 尤长于诗,著有《起兴集》等行世”。

《全元诗》收陈自新诗歌6 首,《全宋诗》收陈自新诗歌5 首,两者相同诗歌3 首,即《瑞迹山》《瑞龙寺》《坐叹》。

按:《全宋诗》所收陈自新与《全元诗》所收陈自新实为同一人。 明何乔远《闽书》卷一二三谓“陈孟龙,字霖卿,父自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一:“陈自新,字贡父,号敬斋,宁德人。 ……子孟龙,字霖卿。 博学能文。 洪武初举明经,历广东佥事。”又清卢建其修《宁德县志》卷七亦谓“陈孟龙,字霖卿,自新子。博学能文,领前元乡举……洪武初,举明经,擢广东按察司佥事”。陈自新实为元人, 非宋末元初时人也,《全宋诗》误辑。

2.李庭

《全宋诗》 见第72 册45213 页,《全元诗》见第2 册396 页。

《全宋诗》谓:“李庭,字显卿,号寓庵。 官安西府谘议。事见《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下”。《全元诗》谓:“李庭(1199—1282),字显卿,号寓庵。 华州奉先人。幼罹兵乱,十余岁有能诗之名。十六岁应词赋进士举,成年两预乡荐。 金末,避兵商邓山中。金亡,徙居平阳。 后辟为陕右议事官,不久辞官还鄉。中统元年署陕西讲议。至元七年授京兆教授。至元十年为安西王府谘议。 ……生平见王博文撰《李公墓碣铭》(《寓庵集》附録)、《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元诗纪事》卷四。 ”

《全宋诗》收录李庭诗歌6 首,而《全元诗》收录其诗歌239 首。 《全宋诗》所收6 首诗皆被《全元诗》收录。

按:《全宋诗》所收李庭与《全元诗》所收李庭实为同一人,但李庭为金人,不应当收入《全宋诗》之中。

3.张国衡

《全宋诗》 见第72 册45355 页,《全元诗》第68 册272 页。

《全宋诗》与《全元诗》皆谓其生平不详。

《全宋诗》与《全元诗》皆收其诗歌1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全宋诗》据《宋诗拾遗》卷二三收其诗歌《水帘洞》,《全元诗》据《元诗选癸集》癸集下收其诗歌《游水帘洞》,内容相同。

按:《台州山水方外诗词选》一书谓此诗为元代张国衡作,其人字可权,号澹如,仙居西门人。皇庆间由选举历仕,终奎章阁参书博士,著有《遥集编》四十卷。 又谓水帘洞位于仙居县白塔镇寺前村西①。 清陶元藻《全浙诗话》卷二三亦载张国衡,字可权,仙居人。 官奎章阁参书博士。 据此来看,张国衡当为元代人,《全宋诗》恐有误。

4.赵承禧

《全宋诗》 见第72 册45442 页,《全元诗》见第41 册333 页。

《全元诗》谓“赵承禧,字宗吉。 晋宁人。 至顺元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后至元四年,迁南台御史。 至正间官河间路总管”。 《全宋诗》只谓其“曾官御史”。

《全宋诗》收赵承禧诗作1 首,而《全元诗》收其诗作3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全宋诗》据《诗渊》册3 页2082 页收赵承禧《题武夷》,《全元诗》据《元诗选癸集》己集上收赵承禧《武夷山》,两诗内容相同。

按:《四朝诗》元诗卷七十亦将《题武夷》归入元人赵承禧名下。 元人赵承禧曾官南台御史,疑《诗渊》所指赵承禧御史即为元人赵承禧,《诗渊》下署宋赵承禧御史恐有误。

5.聂铁峰

《全宋诗》 见第72 册45442 页,《全元诗》第68 册191 页。

《全宋诗》与《全元诗》皆谓其生平不详。

《全宋诗》与《全元诗》皆收其诗歌1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全宋诗》据影印《诗渊》册三页二○八二收其诗歌《寄题武夷》,《全元诗》据《元诗选癸集》癸集下收其诗歌《武夷山》,内容相同。

按:据元杜本《次韵聂铁峰见寄》:“风雪燕山似素交,为曾辇路听鸣鞘。 清溪月冷应同静,紫陌尘深岂自淆。 未辨和羹盐作齑,试看承露玉为梢。岁寒已约为三友,红翠春深恐见抛。 ”②页杜本与聂铁峰当为诗友。 杜本生于1276 年, 逝于1350年,聂铁峰亦当为元代人,《全宋诗》恐有误。

6.童童

《全宋诗》 见第72 册45491 页,《全元诗》见第36 册438 页。

《全宋诗》谓其曾官侍讲学士。 《全元诗》谓其“童童,号南谷,蒙古兀良合台氏。 ……父不怜吉歹以冑子入国子学,受业于许衡。 延祐元年不怜吉歹封为河南王。 家族累世出镇河南。 童童在泰定年间,历任河南行省平章,任满移江浙行省,至顺二年入为太禧宗禋院使。 因曾任集贤院侍讲学士,时人往往称为‘童童学士’……”。

《全宋诗》收童童诗作1 首,而《全元诗》收其诗作4 首。 两者互录的诗为 《题王子晋》,《全宋诗》未收《全元诗》中的《奉旨祀桐柏山》《代祀嵩岳夜宿少林》和《荥阳古槐》3 首。 《全宋诗》据明魏津弘治《偃师县志》卷四收入童童《题王子晋》,《全元诗》据明傅梅《嵩书》卷十四收入童童《题王子晋》,两者内容相同。

按:弘治《偃师县志》卷四此诗下题“童童侍讲学士”,《嵩书》卷十四此诗下题“童南谷集贤院侍讲学士”,故此诗当为元人童童所作,《全宋诗》将其作为宋代人实有误。

7.高诩

《全宋诗》 见第72 册45510 页,《全元诗》见第3 册40 页。

《全宋诗》记载其“高诩,孟津(今河南孟津东)人。 今录诗二首”;而《全元诗》记载其“高诩,益津(今河北霸县)人。 元太宗十年庚子,曾瞻仰曲阜孔庙,并在党怀英《大金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碑阴题诗。 ”

诗人高诩在《全宋诗》和《全元诗》中皆只收录了2 首诗,内容相同。

按:《山左金石志》卷二十及《金石萃编》卷一五七皆谓此二诗曾刻石云:“庚子岁(1240)七月上旬,益津高诩敬谒圣师祠下,谨题二绝句,以志其来。 ”③又《山左金石志》卷二一谓《总管张公先德碑》一文下署“至元三年(1266)十月,济南提举学校官高诩撰”④。据此来看,高诩当为益津人,非孟津人,又高诩当为金元之际人,《全宋诗》误收。

8.徐秋云

《全宋诗》 见第72 册45603 页,《全元诗》见第24 册417 页。

诗人徐秋云在《全宋诗》中无传。 《全元诗》谓“徐秋云,名不详,别号秋云。 吴人。 学贯经史,而尤邃于《春秋》,并以律诗与官词知名。有《秋云先生集》,旧稿失传,门人陈中常重辑诗词若干篇,由泰和陈谟作序以传。 ”

《全宋诗》收徐秋云诗作1 首,而《全元诗》收其诗作9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据清史传远乾隆《临潼县志》卷八下收录其《题明皇》,《全元诗》据《元音》卷十一收其《明皇》,两者内容相同。

按: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二七九元诗四九、明宋绪《元诗体要》卷十、明孙原理《元音》卷十一、《宋元诗会》卷九八皆将《题明皇》归于元人徐秋云名下。 陈谟曾应徐秋云弟子陈中常请,为作《秋云先生集序》⑤。陈谟为元末明初时人,徐秋云亦当为元代人,乾隆《临潼县志》以其为宋代人当有误,《全宋诗》亦误。

9.张监

《全宋诗》 见第72 册45608 页,《全元诗》见第31 册110 页。

诗人张监在《全宋诗》中无传。 《全元诗》谓其“张监(1281-1370),字天民,号鹤溪。 金坛人。 张经、张纬之父。至正间,辟地荆溪,筑草堂溪上,扁曰‘良常’,以示不忘金坛故居,日接良常之山。以高年硕德,沉浮里社,……”

《全宋诗》收张监诗作1 首,而《全元诗》收其诗作3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据清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卷十○收张监《题荆溪图》,《全元诗》据《秘殿珠林石渠宝芨合编》第5 册1599 页收张监《题陈汝言荆溪图》,两者内容相同。

按:明赵琦美《赵氏铁网珊瑚》卷十四、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四皆谓张监此诗是在陈汝言荆溪图上题写的,陈汝言为元末明初时的画家。 陈汝言作荆溪图,当时参与唱和的还有周砥、郑元祐、虞堪、陆大本等元代人。 清吴升辑《大观录》卷十八亦谓张监为元贤。 清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 以张监为宋人实有误,《全宋诗》亦误。

10.释元昉

《全宋诗》 见第72 册第45645 页,《全元诗》见第67 册第195 页。

《全宋诗》谓其“号雪汀。主四明寿国寺”。《全元诗》谓其“号雪汀。 元代僧人。 住四明寿国寺”。《全宋诗》与《全元诗》皆收其诗歌1 首。《全宋诗》据清董濂《四明宋僧诗》卷一收释元昉《曹孝女庙》,《全元诗》据清沈志礼《曹江孝女庙志》卷五收其《过孝江》,两者内容相同。

按:明万历《会稽县志》卷十四亦将此诗归入元僧释元昉名下,清董濂以其为宋僧恐有误,《全宋诗》亦误。

11.李楙

《全宋诗》 见第72 册45663 页,《全元诗》见第42 册302 页。

《全宋诗》谓其“李楙,字子才,江宁人”,《全元诗》谓其“李楙,字子才,江宁人,李桓之兄。 至顺元年与李桓同登进士,曾任鄱阳县丞”。

《全宋诗》与《全元诗》皆收录其诗歌2 首,内容相同。《全宋诗》据清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一八中收有李楙《寄赠华阳洞隐者》2 首,《全元诗》据元刘大彬《茅山志》卷十五收李楙《寄赠华阳洞隐者》2 首,两者内容相同。

按:元刘大彬《茅山志》卷十五、《四朝诗》元诗卷七十三皆将此诗归入元人李楙名下。 据张雨《句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卷五《集太白诗语酬僧净月述楚辞》下载中山李楙子才跋语:“集句非古也……此诗太白语而纵横颠倒无不如意……观者其征予言,中山李楙子才跋。 ”⑥亦可知李楙与元代张雨为友人。 清光绪《续纂句容县志》以李楙作宋人实误,《全宋诗》亦误。

二、《全宋诗》与《全元诗》所收同名诗人并非同一人,《全宋诗》误收

1.王士元

《全宋诗》见第1 册148 页,《全元诗》见第32册258 页。

《全宋诗》谓其“汝南宛丘人。 后晋王仁寿之子。 善画,与国子博士郭忠恕为友。 官止郡推官。又一王士元,哲宗元符二年罢侍禁。 所录之诗未能确定作者,俟考。”《全元诗》谓其“字善甫,号拙菴,又号具川道人。 临汾人。 延祐二年进士,知吉州。历官风宪,迁国子监司业,以崇文少监致仕。”《全宋诗》收王士元诗作1 首,《全元诗》收其诗作7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据清觉罗石麟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二二收王士元《龙子祠农人享神》,《全宋诗》据明成化《山西通志》卷十六收王士元《晋源山谷》,两诗内容相同。

按:明成化《山西通志》早于清觉罗石麟雍正《山西通志》。 又据此诗《晋源山谷》所云“晋州之东民岂迂, 耕种自亦为农夫……老我见此空嗟吁,谁把劳逸分两途,凶年且为宽赋租”云云,作者似当为晋人(山西)。 明成化《山西通志》卷九载:“王士元,临汾人,元初张起岩榜(延祐二年)进士。 ”又《元诗选》三集卷四亦将此诗归于元人王士元名下,《全宋诗》当有误。

2.杨文郁

《全宋诗》 见第1 册208 页,《全元诗》 第15册322 页。

《全宋诗》 谓其 “贵池人。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进士。 入宋,仕履不详”。 《全元诗》谓其“字从周,号损斋。 济阳人。 天资颖悟,及长,寄兴琴书,不问生产。 按察使陈祜闻其名,举荐于朝,除阙里教授,历官翰林承旨。大德年间卒,謚文安”。《全宋诗》 收其诗歌1 首,《全元诗》 收其诗歌4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全宋诗》据明孔贞丛《阙里志》卷一二收其《谒圣林》,《全元诗》据乾隆《济阳县志》卷十一三收其《谒圣林》,两者内容相同。按:据《谒圣林》此诗下题记云:“至正十三年丙子九月望日介, 孔氏五十三代孙曲阜县尹权祀事治,教授杨文郁谒拜林庙,登奎文阁,感念平生,实济南人,于鲁为近,宦游南北,近四十二岁,始得一造阙里,瞻恋徘徊再宿不忍去,遂书。”⑦杨文郁实为元代人,《全宋诗》误收。

3.王旭

《全宋诗》 见第2 册841 页,《全元诗》 第13册1 页。

《全宋诗》谓“王旭,字仲明,大名莘县人。 以荫补太祝,知缑氏、雍丘县。 真宗即位,三迁至殿中丞。 自兄旦居宰辅,以嫌不任职。 大中祥符间,由兵部郎中出知应天府。 卒,年六十八”。 《全元诗》谓“王旭,字景初,号兰轩。 东平人。 以文章知名于时,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三王。 早年家贫,教书为生。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受砀山县令礼遇,主持县学讲席。 足迹遍及南北, 但一生未入仕,依靠他人资助为生”。

《全宋诗》收其诗歌1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688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据《永乐大典》卷七二四二收其《止善堂》,《全元诗》亦据《永乐大典》卷七二四二收其《止善堂》,内容相同。按:乐贵明据《永乐大典》卷七二四二亦将此诗归入元代王景初名下,疑《全宋诗》误收。

4.唐肃

《全宋诗》见第2 册1309 页,《全元诗》第64册26 页。

《全宋诗》谓“唐肃(?-1030),字叔元,钱塘人。真宗咸平元年(998)进士,为秦州司理参军”。 《全元诗》谓“唐肃(1331-1374),字处敬,号丹崖。 山阴人。 至正二十二年领乡荐,授杭州黄岗书院山长,转嘉兴路儒学正。 有诗文名,与谢肃并称为‘会稽二肃’。 入明为翰林应奉,以事谪临濠”。

《全宋诗》收其诗歌2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190 首,两者相同诗歌2 首。

按:《全宋诗》据明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五○收其《吴中送僧》,《全元诗》据《丹崖集》卷三收其《吴中送僧》,两者内容相同。 《吴都文粹续集》卷五○此诗下仅署名“唐肃”,且唐肃此诗前为明初王祎诗,后为明代刘溥诗,《全宋诗》编者将此唐肃归为宋人,不知何据。 此诗既然见于元末明初唐肃《丹崖集》(上海图书馆现藏明末祁氏澹生堂抄本《丹崖集》),此诗故当为其所作,《全宋诗》有误。

《全宋诗》据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四收其《季子挂剑歌》,《全元诗》据《丹崖集》卷三收其《季子挂剑冢和黄子雍韵》,两者内容相同。 明柳瑛成化《中都志》卷八亦将此诗归入元代唐肃名下,此诗当为元代唐肃所作,《全宋诗》有误。

5.陈赓

《全宋诗》见第3 册1481 页,《全元诗》见第2册258 页。

《全宋诗》谓“陈赓(974—1033),字仲雍,安阳(今属河南)人。 累举进士不中,以兄荫得试将作监主簿。 仁宗明道二年卒,年六十”。 《全元诗》谓“陈赓(1190—1274),字子颺,号默轩。 猗氏(山西临猗)人。 与其弟陈庾、陈膺齐名,元好问称之三凤……”。

《全宋诗》收其诗歌1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20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编者据清高塘乾隆《临汾县志》卷一○收入的《平水神祠歌》,《全元诗》编者据《河汾诸老诗集》卷三收入的《游龙祠》,两者内容相同。

按:明成化《山西通志》卷十六、清顾嗣立《元诗选》三集卷一、清郭元釪《全金诗》卷五十五诸书皆将此诗归入元代陈赓名下,乾隆《临汾县志》卷一○此诗下署名之陈赓亦当指的是元代陈赓,《全宋诗》陈赓名下此诗应删。

6.何约

《全宋诗》见第7 册4443 页,《全元诗》见第35 册357 页。

《全宋诗》谓其“河东人。 仁宗康定中为肃政廉访使”。 《全元诗》谓其“河东人。 曾任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副使。 泰定五年(1328)正月游灵岩寺并题诗”。

《全宋诗》与《全元诗》皆收录其诗歌1 首,内容相同。《全宋诗》据清马大相《灵岩志》卷三收其《留题灵岩》,《全元诗》据清毕沅、阮元《山左金石志》卷二十三收其《灵岩寺题诗》,两者内容相同。按:《山左金石志》卷二十三此诗下有题款云:“泰定五年正月下旬日,中宪大夫、前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副使、河东何约留题。 ”⑧故此诗当为元代何约诗,非宋代何约作,《全宋诗》有误。

7.陈孚

《全宋诗》见第7 册4942 页,《全元诗》第18册347 页。

《全宋诗》谓其“琼山人。 曾从宋咸学,举进士得官,为琼人习进士业之始”。 《全元诗》谓“陈孚(1259—1309),字刚中,号笏斋。 台州临海人。 元初,尝为僧以避世变,不久还俗。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江浙行省转闻于朝,署上蔡书院山长”。

《全宋诗》收其诗歌2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305 首,两者相同诗歌2 首。

按:《全宋诗》据明曹睿《琼花集》卷二收其《琼花图》,《全元诗》据《陈刚中诗集》卷一《观光稿》收其《后土祠琼花》,两者内容相同。 明曹睿《琼花集》卷二《琼花图》此诗下仅署名陈孚,且陈孚此诗前为元代刘因诗,后为元代胡尊生诗,《全宋诗》以陈孚为宋代人不知何据。 《宋元诗会》卷七十及《元诗选》二集卷六皆将此诗归入元代陈孚名下。 此诗又见元代陈孚《观光稿》,此卷记其道路所经、山川古迹。 综上来看,此诗当为元代陈孚所作。

《全宋诗》据民国杨晨《赤城别集》卷五收其《吕翁祠》,《全元诗》据《陈刚中诗集》卷一《观光稿》收录《吕仙翁庙》,两者内容相同。 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二三二、雍正《畿辅通志》卷一百二十及民国《雄县新志》皆将此诗归入元代陈孚名下。 此诗又见元代陈孚《观光稿》,此卷记其道路所经,山川古迹。 综上来看,民国杨晨《赤城别集》以陈孚为宋人当有误,《全宋诗》亦误。

8.赵文昌

《全宋诗》见第12 册7838 页,《全元诗》第8册216 页。

《全宋诗》谓其“仁宗嘉祐四年以比部员外郎知宜兴县”。《全元诗》谓其“字明叔,号西皋。济南人。 至元间,累迁长清县尹,至元十四年任南台御史,历益都路总管府同知,浙西提刑按察副使,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擢南台侍御史”。

《全宋诗》收其诗歌4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11 首,两者相同诗歌2 首,即《自金山泛舟至焦山饮吸江亭》《天目山》(《全元诗》作《自金山放船至焦山饮于吸江亭》《题西天目》),其它诗歌皆不相同。

按:《全宋诗》据清赵之衍康熙《于潜县志》卷七收其《天目山》,《全元诗》据明张之采《西天目山志》收其《题西天目》。 明夏时正成化《杭州府志》卷十二、明代徐嘉泰《天目山志》卷三皆将此诗归入元代赵文昌西皋名下,清赵之衍康熙《于潜县志》以其为宋代人当有误,《全宋诗》亦误。

《全宋诗》据元脱因《至顺镇江志》卷十收其《自金山泛舟至焦山饮吸江亭》,《全元诗》据明张莱《京口三山志》卷六收其《自金山放船至焦山饮于吸江亭》。

《至顺镇江志》 卷十此诗下亦注为济南赵公文昌作,明张莱《京口三山志》卷六此诗下亦署元赵文昌济南, 故此诗当为元代济南人赵文昌作,《全宋诗》误据。

又《全宋诗》据元脱因《至顺镇江志》卷一○收有赵文昌《登金山观潮》《鹤林》,此两诗下亦注为济南赵公文昌作,故此两诗亦当为元代济南人赵文昌作。

《全宋诗》 所收赵文昌名下四诗皆当归入元人赵文昌名下。

9.何汝樵

《全宋诗》 见第51 册32226 页,《全元诗》第66 册38 页。

《全宋诗》谓其“孝宗淳熙间人”。《全元诗》谓其“永嘉平阳人。 明赵谏《东瓯诗续集》卷五作元人”。

《全宋诗》与《全元诗》皆收其诗歌1 首。 《全宋诗》据《东瓯诗存》卷三收其诗歌《元旦》,《全元诗》据明赵谏《东瓯诗续集》卷五收其诗歌《元旦》,内容相同。

按:何汝樵实为何岳(字汝樵),元代人。 张如元,吴佐仁校补《东瓯诗存》谓“何岳,字汝樵,平阳人。 与陈高、林齐以文鸣,时称‘瀛州三杰’。 至正间,家毁于战乱,徙居邻村,辟远山轩,陈高为文记之,并另有《大水怀何汝樵》《八月十六日夜忆何汝樵林希颜追思往事伤怀二首》诗。 本书底本原误作宋末人而置于卷三,《全宋诗》 未察,从而收录”⑨。

10.赵由济(赵由侪)

《全宋诗》 见第54 册33711 页,《全元诗》第25 册379 页。

《全宋诗》谓“赵由济,太祖十二世孙,官博士”。 《全元诗》谓“赵由侪(1272—? ),字舆侪,号中山居士。 南丰人”。

《全宋诗》收其诗歌1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2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据清钱玫《历朝上虞诗集》卷三收其《谱乐歌》,《全元诗》据《皇元风雅》后集卷五收其《述祖诗》,两者内容相同。

按:此《述祖诗》与赵由济祖先宋太祖等并不相关。 《元诗纪事》卷五、《四朝诗》元诗卷二、《江西诗征》卷三十二皆将《述祖诗》归入元代赵由侪名下,又《全元诗》所收此诗下有落款“泰定甲子(1324)十月十九日,国子司业蜀郡虞集书”⑩,此诗当为元人赵由侪所作,《全宋诗》有误。

11.张珪

《全宋诗》 见第57 册36065 页,《全元诗》第20 册203 页。

《全宋诗》谓其“宁宗嘉定时人,句容(今属江苏)人”。 《全元诗》谓“张珪(1264—1327),字公瑞,号澹庵。 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 张弘范之子。年十七以管军万户镇建康。至元二十九年,除江淮行院副使。 元成宗大德三年改南台侍御史,历浙西廉访使,食枢密院事”。

《全宋诗》收其诗歌1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9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据清朱绪曾《金陵诗征》卷八收其《玉蝶泉》,《全元诗》据元刘大彬《茅山志》卷十五收其《阴阳井》,两者内容相同。

按:元刘大彬《茅山志》卷十五、《元诗选》二集卷四、《四朝诗》元诗卷三六皆将《阴阳井》归入元代张珪名下,此诗当为元人张珪所作。

12.张宪

《全宋诗》 见第33 册21232 页,《全元诗》第57 册1 页。

《全宋诗》谓“张宪,高宗建炎二年(1128 八)知南昌县”。 《全元诗》谓“张宪,字思廉,号玉笥生。山阴人。少负才气,薄游四方,不置产业,年逾四十犹独居”。

《全宋诗》收其诗歌2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635 首,两者相同诗歌2 首。

《全宋诗》据明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二四收其诗歌《黄天荡》,《全元诗》据《玉笥集》卷十七收其诗歌《黄天荡》,内容相同。明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二四张宪此诗前收皇甫信诗,后为华武诗,皆为元明时代之人,《全宋诗》以张宪为宋人当有误。

按:《全宋诗》据清梁启让嘉庆《芜湖县志》卷二二收其诗歌《玩鞭亭》,《全元诗》据《玉笥集》卷一收其诗歌《玩鞭亭》,内容相同。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二七四、《宋元诗会》卷九二、《元诗选》初集卷五四皆以此诗为元代张宪诗,该诗又见其《玉笥集》卷一,故此诗当为元代张宪作,清梁启让嘉庆 《芜湖县志》 以张宪为宋人当有误,《全宋诗》亦误。

13.黄枢

《全宋诗》 见第54 册33809 页,《全元诗》第58 册211 页。

《全宋诗》谓“黄枢,字机先,南丰人。 宁宗庆元五年进士。 官南雄州司法参军”。 《全元诗》谓“黄枢(1318—1377),字子运。 休宁人。 中年将所居故址让于二弟,在后圃构室而居,故号后圃先生。 出身诗书世家,早年师从朱升、赵汸,至正中江浙行省欲授以学官,未果”。

《全宋诗》收其诗歌1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182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据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五八收其诗歌《代陈均辅赠马则贤》,《全元诗》据《后圃黄先生存集》卷二收其诗歌《代陈君辅赠马则贤诗》,内容相同。

按:据《代陈君辅赠马则贤诗》诗序:“马公则贤,星源佳士也。 先世以儒医驰声,然医学艺尔,……。 洪武八年夏四月,予遘疠疾,时公方归觐庭闱,猝未可至。 乃就市之医师求药,冀速已。 热闷昏乱,唯日有加,凡历三旬,濒于殆矣。 ……于是采药名作古诗二十四句,以颂公之德,以表予之忱,以告人之不知者”⑪。此诗必为元人黄枢所作,《全宋诗》以其为宋代人当有误。

14.释来复

《全宋诗》见第14 册9716 页,《全元诗》第60册81 页。

《全宋诗》谓“释来复,与苏轼同时”。 《全元诗》谓“释来复(1319—1391),字见心,号蒲菴,又号竺昙叟。 丰城人。 俗姓王。 受法于径山南楚悦襌师。早有诗名,曾北游大都,与虞集、欧阳玄、张翥等酬唱”。

《全宋诗》收其诗歌1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608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五收其诗歌《和子瞻学士游祖塔院》,《全元诗》据《澹游集》收其诗歌《追和东坡游钱塘虎跑泉诗二首》其一,内容相同。

按:《西湖游览志》卷五只谓此诗为释来复和诗,《全宋诗》以释来复为苏轼同时代之人实为误判。 此诗见元代释来复《澹游集》,当为其所作。

15.李祁

《全宋诗》 见第31 册20082 页,《全元诗》见第41 册131 页。

《全宋诗》谓其“李祁,字萧远,一作肃远。 徽宗宣和间因言事谪监汉阳酒税。 ”《全元诗》谓其“李祁(1299-?),字一初,号希蘧,又号危行翁、不二老人。茶陵人。元顺帝元统元年左榜进士第二,授翰林应奉文字。次年丁父忧还乡。终服,以母老求就养于江南,得授婺源州同知。 至正四年,升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 ……”

《全宋诗》收李祁诗作7 首,《全元诗》收其诗作160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据明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二五收有李祁《题朱泽民山水》,《全元诗》据《云阳李先生文集》卷一收有李祁《奉题朱泽民先生画山水图》,两者内容相同。

按:朱泽民,名德润,号睢阳山人,元代著名画家,生于1294 年,卒于1365 年⑫,故《题朱泽民山水》的作者李祁亦当为元代人,《全宋诗》有误。

16.刘志行

《全宋诗》 见第47 册第29129 页,《全元诗》见第67 册第167 页。

《全宋诗》谓其“眉州人。 孝宗乾道二年进士。累官知藤州”。《全元诗》谓其“号梅南。江西人。登进士第,历藤州镡津县尹”。

《全宋诗》收刘志行诗歌4 首,《全元诗》收其诗作9 首,两者相同诗歌3 首,即《离镡津》《尧山冬雪》《舜洞秋风》。

按:雍正《广西通志》卷六五、乾隆《梧州府志》卷十四、《粤西诗文载》卷六三皆谓“刘志行,江西人,元进士,知镡州”。 《全宋诗》据《宋诗纪事补遗》卷五一录其生平,而《宋诗纪事补遗》卷五一又引《广西通志》山川卷介绍其生平,疑《宋诗纪事补遗》有误,刘志行非眉州人,当是元代江西人。

又《永乐大典方志辑本》卷下载有刘志行《赠镡津刘明善教谕》《到藤州》《离镡津》《重过藤州军中》《广法寺》《九月宴浮金亭》《重过浮金亭》诸诗,其中除《离镡津》一首外,其它5 首诗《全元诗》皆未收录,据此可补录进《全元诗》中。

17.张简

《全宋诗》 见第72 册45399 页,《全元诗》见第46 册287 页。

《全宋诗》谓其“号槎溪”。 《全元诗》谓其“张简,字仲简,号云丘道人,又号白羊山樵(白羊山人)。姑苏人。初为道士,以张雨为师,至正初以母老归养, 遂返儒服。 与崑山顾瑛玉山草堂之会。……”

《全宋诗》收张简诗作5 首,而《全元诗》收其诗作58 首。 两者有相同的诗歌1 首,即《禅窝》(《全元诗》作《师子林十二咏·禅窝》)。互录之诗,《全宋诗》 编者据明钱谷 《吴都文粹续集》 卷三○收入,《全元诗》编者据明释道恂《师子林纪胜集》卷下收入。

按:《吴都文粹续集》卷三○《禅窝》此诗前亦题 《师子林十二咏》。 据明高启 《师子林十二咏序》,《师子林十二咏》是高启、张适、王行、申屠衡、张简诸公参与的一次唱和活动,张简为元人,《全宋诗》误收元人张简此作。

三、《全宋诗》与《全元诗》皆误收

1.薛昌朝

《全宋诗》 见第15 册10195 页,《全元诗》见第24 册234 页。

《全宋诗》谓其“字景庸。从张载学。神宗熙宁三年, 由鄜延经略司勾当公事召权监察御史里行。 四年,知宿迁县。 十年,为检详枢密院兵房文字。元丰元年知邠州。”《全元诗》谓其“字里不详。曾任邠州知军事、西台御史,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九,称其‘御史薛昌朝’”。

《全宋诗》收其诗歌1 首,《全元诗》收其诗歌2 首,两者相同诗歌1 首。 《全宋诗》与《全元诗》皆据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九收薛昌朝诗作《紫阁》1 首。 《全元诗》又据《元诗选癸集》丁集收其《游栖霞寺》1 首。

按:《全唐诗补编》亦收有《紫阁》,并谓“薛昌朝,河东万泉人,薛嵩子,累官御史。 官至保信军节度使”⑬。 《类编长安志》卷三此诗下题“唐御史薛昌朝”, 故此诗当为唐代人薛昌朝所作,《全宋诗》与《全元诗》皆误收。

2.高翔

《全宋诗》 见第20 册13445 页,《全元诗》第67 册323 页。

《全宋诗》谓“高翔,天台人。 哲宗元祐元年曾建言以御阵与新阵法相兼教阅,从之”。《全元诗》谓“高翔,天台人。 精于赏鉴。 生平见《元诗选癸集》甲集”。

《全宋诗》与《全元诗》皆收其诗歌一首。 《全宋诗》据清卞永誉《书画汇考》卷三九收其诗歌《题韩干马》,《全元诗》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二十五收其诗歌《题韩干马图》,内容相同。

按:《江村销夏录》卷一、《大观录》卷十六诸书皆将《题韩干马》归入元代李孝光名下。 陈增杰校注《李孝光集校注》一书亦谓:“今藏《赵孟頫饮马圆卷》诸家题跋墨翰真本见在,证其为李孝光诗,自无可疑”⑭。

3.刘师邵

《全宋诗》 见第72 册第45574 页,《全元诗》见第66 册第82 页。

《全宋诗》与《全元诗》皆谓其生平不详。

《全宋诗》据清汪灏等编《广群芳谱》卷九一收其《浮萍》,《全元诗》据明王思义《香雪林集》卷六收其《折枝梅》,两者内容并不相同。

按: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卷八、清张豫章辑《四朝诗》明诗卷一五七、朱彝尊《明诗综》卷二七诸书皆将《浮萍》归于明代人刘师邵名下。 刘邵,字师邵,为绍兴山阴人,刘绩之子。 《全宋诗》谓其为宋人当有误。 疑《全元诗》所收刘师邵亦是明人刘师邵。

注释:

①朱封鳌主编,《台州山水方外诗词选》,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年版,第90 页。

②⑩⑪⑫杨镰主编,《全元诗》,中华书局2013 年版,分别引自28 册第175 页,25 册381 页,58 册220 页,37 册116 页。

③④〔清〕毕沅辑,《山左金石志》,江苏古籍出版社,《历代碑志丛书》(第15 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分别引自第209 页,第225 页。

⑤钱伯城等主编,《全明文》(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版,第556 页。

⑥〔元〕张雨撰、彭万隆点校,《张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第669 页。

⑦孟继新主编,《孔府孔庙碑文楹联集萃》,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年版,第13 页。

⑧汤贵仁、刘慧主编,《泰山文献集成》(第七卷),泰山出版社2005 年版,第560 页。

⑨曾唯辑、张如元、吴佐仁校补,《东瓯诗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年版,第557 页。

⑬陈尚君,《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 年版,第1021 页。

⑭孝光著、陈增杰校注,《李孝光集校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年版,第877 页。

猜你喜欢
宋诗诗歌
唐宋之别
诗歌不除外
宋诗五首(书法)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全宋诗》诗句重出十四人考辨
诗歌岛·八面来风
2005年以来《全宋诗》辑佚成果文献综述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