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2022-03-16 14:22李桂霞赵雪岩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特藏古籍图书馆

李桂霞 彭 焱 赵雪岩

(1.伊春职业学院 图书馆,黑龙江 伊春153000;2.哈尔滨商业大学 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从2014 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和作出的具体部署[1],至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2],媒体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时代所向。

古籍是高校图书馆珍贵的文献资源,历代典籍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之魂,充分揭示古籍的知识内容,开发其历史与文化价值,传承悠久而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以满足读者的特殊需求,不仅有助于增添图书馆特色, 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功能,而且在建立新研究领域、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3]。

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媒介的高效利用,更新古籍建设理念,寻找新的古籍服务对策和思路,完成古籍服务与文化传承,成为图书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现状

(一) 古籍的概念及内涵

古籍,即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 年以前的, 且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4]。从古籍类型上分,古籍包括汉文古籍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 汉文古籍中除了普通形制古籍(纸质文献),还有甲骨、简帛、碑帖拓本、敦煌遗书、古地图等。 从版本类型上分,古籍包括刻本、套印本、写本、抄本、稿本、活字本、石印本、铅印本等,其中孤本、善本、珍本都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 古籍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稀缺性、独特性和传承性是古籍的重要特征。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现状

通过CNKI 检索发现,国内有关媒体融合、全媒体与图书馆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资源建设、阅读推广等方面,而在实践中,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常规阅览服务

从最初建立古籍特藏资料室或古籍特藏文献阅览室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到新媒体环境下建设古籍特藏IC 空间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空间服务为图书馆带来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建筑空间和资源服务的有机融合体。 同济大学图书馆就是将“古籍与特藏文献研究室”发展成集借阅、展示、研讨功能于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研习室”,这一以立体阅读为特征的研习空间,面向全校师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教育与传播。[5]

2.宣传推广服务

古籍宣传推广活动既包括举办古籍珍藏及特藏展览、古籍知识讲座、经典读书活动、读书交流会等,也包括为读者编辑馆藏古籍书目或书单以及馆藏珍本、善本内容介绍及评价等。 这些服务增加古籍的受众人群,激活了古籍书库阅览的静止状态,提高了读者认识古籍、利用古籍的兴趣,也为读者需求提供了方便。

3.参考咨询服务

古籍参考咨询服务主要以古籍文献线索提供为主,包括古籍的概念、古籍的版本、古籍的分类、流传的过程及文献的主要内容、古籍文献如何查找、电子资源如何下载等。 图书馆除进行现场导读咨询外,还开通电话、Email 咨询,同时QQ和微信也实时在线,第一时间解答读者的问题。

4.研究开发服务

在古籍加工、整理的基础上,极少数高校图书馆还对古籍特藏进行了保护、 研究与开发,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对古籍内容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开发,如撰写古籍研究论文与专著等,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对古籍服务起到了扩大宣传的作用。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的。 简而言之,“媒体融合”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 通过资源共享,集中处理后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再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6]媒体融合的意义在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使用户在最大的宣传推广成效中获得更及时便捷、更个性化、更多视角的媒体体验[7]。媒体融合的理念是打造全媒体,媒体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创新,然而,从目前高校图书馆古籍的服务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单一,宣传推广不够

目前图书馆古籍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都比较单一,读者服务主要以调阅古籍文献为主,数字化扫描、 影印出版等促进教学推广和利用不够。很多图书馆虽然建立了古籍特藏室或阅览室,但为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只是提供原始文献的服务,对古籍没有及时宣传推广。

(二)忽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没有实现“藏用并重”

用户需求是图书馆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基础。目前,古籍“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一直存在,服务模式仍未能从“以资源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 即使是进行了宣传推广,但体验性较差,没有形成持续性、经常性的活动。 在古籍宣传时,往往忽视古籍的内在内容,只是给读者列出书目或千篇一律的展板;而对于读者调研也做得不够,忽视了读者真实的阅读需求,使读者渐渐失去对古籍的兴趣和耐心。

(三)技术重视不够,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古籍属于图书馆特藏资源,只有发挥特藏文献的深层次、多维度开发,才能使古籍更好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服务。 目前多数图书馆的古籍服务只是文献阅览、打印、复印及扫描服务,缺乏使馆藏资源数字化的措施,建立特色数据库、联合目录和共知共享平台或系统等综合型技术和创新服务技术,使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人员配置不足,缺乏专业性,服务难以开展

专业化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必由之路。 由于受人员数量、专业性及研究水平的限制,对古籍的馆藏布局、载体特征、学科属性等研究不足,使与古籍相关的拓展研究、 学科服务等难以进行。有的高校图书馆虽然成立了特藏建设与服务独立部门或组建特藏建设与服务团队,但这个集资源开发建设和读者服务为一体的部门,并没有完成古籍收集、整理、开发、宣传,并提供阅览、检索、 培训辅导及参考咨询服务的职能和任务,甚至于因退休等原因造成人员断档。

总之,随着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服务还没有实现高校图书馆根据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没有充分利用馆藏古籍文献资源,直接或通过各种空间场所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同媒介的传播渠道,为需求用户提供传统文献与数字文献的深度融合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活动。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创新策略

古籍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图书馆读者用户与图书馆古籍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古籍服务内容包括:古籍文献资源的搜集与整理、检索与分析、开发与挖掘、研究与拓展、宣传与推送。 古籍服务在图书馆的读者用户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基于媒体融合理念,制定古籍服务战略规划

全新的理念是发展的前提,深层次的融合是发展的保证。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从当前媒体融合的背景出发, 积极转变思维观念,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既考虑读者的文化品味和行为习惯,又发挥学科专业服务的作用。

媒体融合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必须做好服务战略规划:首先,明确古籍服务资源建设的目标、原则,如珍本保存、管理、开发、利用等;明晰古籍服务方向,如为文化传承和学科发展服务;确定古籍服务定位,如普及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互促进等。 其次,创新古籍服务方式,如推进空间服务、宣传展示服务、阅读推广服务、促进教学学科发展服务等。 第三,增强服务意识,利用数字技术和媒体传播渠道,打破用户服务权限及范围的界定。 第四,创新服务环境,提高互动性。 高校图书馆可以引入众包理念,采用契合新媒体发展逻辑的众包模式,完善数据,开发资源,这不仅可以聚集读者的力量,而且使越来越多的纸媒文献得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全新呈现并广泛传播[8]。 总之,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树立资源共享的大服务理念,广泛合作,促进古籍研究与技术开发,深度发掘古籍价值,优化和改进服务。

(二)以馆藏古籍为基础,深入挖掘内涵服务

众所周知,自图书馆出现以来,不论是古代藏书楼的 “重藏轻用”, 近代图书馆的 “藏以致用”,还是现代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资源建设历来都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必须以古籍资源建设为基础。 只有建设出高质量的特藏资源,才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特色服务,具体来说:(1)加强古籍纸质文献资源的收集力度,在收集珍本古籍等纸质文献资源同时, 注重收集名家手稿或题赠、相关的数字产品和音像资料等优质资源,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连续性。(2)加强馆际之间在古籍文献的整理挖掘、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合作,通过网上预约、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提高古籍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3)加快古籍资源馆藏数字化进程。 古籍数字资源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形成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包括各种类型的古籍数字资源库、线上古籍展览、与古籍相关的电子资源、视频讲座、科普知识、新闻报道、行业动态等[9],如“秘籍琳琅——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就是完整展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的网络平台,“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更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籍书目数据库之一[10]。

关于古籍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问题,在提高数据库的覆盖率、质量和检索界面,使数据库更加趋向多元,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受到了诸多学科的追捧。 高校图书馆应在简单扫描或建成数据库的形式供用户检索和利用的基础上, 将数字人文理念结合进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中, 利用数字人文相关技术揭示与激活特藏资源,解决数据检索、文本对比和文本标注的问题,同时基于数据的量化统计和分析研究,对内容数据进行关联。 另外,随着数字人文学科的迅速发展,一些数字人文平台已经成功开发出来,为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研究提供支持[11]。 古籍文本阅读的可视化,数字人文系统平台等为古籍文本信息带来了新的呈现方式,对知识进行多维度呈现,为学者提供一种新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问题[12],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用户思维,促进古籍阅读推广服务

媒体融合背景下,用户是内容产品与业务的连接枢纽,用户思维是适应媒介市场竞争环境的重要举措,更是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媒体要善于根据用户需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进行分类经营,提高经营的精准性,实现利益最大化[13]。“以用户为中心”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宗旨,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也应以用户体验与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特点和多样性,利用新媒体联结用户,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持续、动态地开展用户需求调查,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形成用户黏度[14],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用户。 高校图书馆可以把高校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教学实践型读者群、科研探索型读者群和学习求知型读者群。 前两者以教师、专家学者、研究生为主体,后者以本科生为主体,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开展不同形式的服务。 如在展览或培训形式上,针对本科生读者,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或开发出更多的文创产品,全方位、多角度揭示古籍资源背后的故事[15],提升体验性,从而让读者了解古籍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针对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读者,可以深入挖掘古籍内涵,使教师和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古籍资源,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全媒体时代阅读渠道逐渐多元化,用户的多渠道阅读选择行为日渐引起关注。 以科学的组织策略和激励机制促进读者参与是阅读推广成功进行的重要因素。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就是高校图书馆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流通量和利用率的活动[16]。 所以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服务可以根据读者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民族结构、地域结构等深入了解读者需求,通过阅读推广、科普讲座、人文讲座,使图书馆成为人文素养培训中心和教学科研的支持基地,提升古籍服务含金量。

(四)借助媒体融合,打造“全媒+服务”模式

全媒体融合服务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融合互通的产物,融合服务已由多网络、多终端并存向更为集成、融合演进,而数字化+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趋势是融合服务的主要动因[17]。

1.在古籍空间服务方面,打造古籍专题特色空间,将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技术融入古籍资源信息共享空间,关注空间的体验性和文化性。 以朗读亭为基础, 纳入时空因素打造古籍阅读空间,让读者参与互动,构建一个文化传播一站式服务平台, 满足不同古籍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印记”互动体验区、同济大学的“闻学堂”、济宁学院的“子悦空间”等。

2. 在服务手段方面, 在利用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基础上,首先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创建专属网站、古籍服务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打破时空界限,定期推出古籍特色资源宣传片, 包括馆藏内容、馆藏地点及开馆时间的介绍、古籍使用制度、古籍服务方式等的详细说明, 将古籍知识转化为视频,促使更多的人利用馆藏古籍资源。 其次,利用数字延伸服务, 扩展传统服务的宣传培训渠道,采用慕课、微课堂网上自学或选修等形式增强学习效果。 最后,通过线下线上展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推送古籍资源,与读者建立广泛的互动[15],使服务达到最佳效果。

3.在平台利用方面,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时代的社交平台和网站,开展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服务。 5G 为媒体融合构建全媒体开启了智能时代的大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13]。 5G 时代,视频将成为主要信息表达方式,短视频和直播将成为常态[18]。 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除了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简报等刊物外,借助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将镇馆之宝制成慕课,由专家讲解;也可以做成短视频,由图书馆员或读者进行网络直播,以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传播方式进行资源推荐和宣传,提升传播的时效性,传承文化,服务科研。

(五)提升古籍馆员素质,打造服务品牌

媒体融合背景下,古籍服务馆员不仅是古籍文献的整理加工者, 而且是古籍知识信息的服务与传播者,因此,要求古籍服务馆员应具备以下素养:第一,具有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学、外语等[19]。第二,具备古籍相关学科知识,首先要具备古汉语文字学、版本目录学、历史学的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而且在专门学科古籍的整理中还要具备该门学科的知识,如哲学、古典文学、医学、农学等[20]。 第三,既要懂得利用先进的移动传媒技术,进行信息创造、信息挖掘、信息整合和信息处理,给予用户定制式服务[21],又要掌握微媒体策划、推广和宣传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具有微文编写制作能力,推出新的全媒体服务解决方案,以线上服务的方式,对接用户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需求,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到服务,并在服务中打造精品服务品牌。

品牌是高校图书馆优质服务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服务应全面构建媒体融合引领、全媒体参与的传播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分享、优势互补,以服务品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如浙江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善本古籍精品展不仅拉近了珍贵古籍与读者的距离, 而且让读者感知了古籍之魅力,体味了文化之传承[22]。 “北大读书讲座”则体现了“浅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深阅读”服务[23]。

四、结语

未来是更多的媒体融合[24]。 为此,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服务应深度挖掘媒体融合的内涵,结合不同高校图书馆的自身能力和特点,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打造全媒体的服务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古籍服务工作的推进和创新,实现古籍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方式网络化,促进古籍由静态的收集、整理演变成动态的创造和传承,让珍贵的古籍特藏文化遗产走出圣殿,在“典籍与文明相始终,藏书与民族相伴行”[25]的同时,为用户提供资源发现, 向数据服务拓展和知识服务深化,全力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

猜你喜欢
特藏古籍图书馆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图书馆
我是古籍修复师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图书馆特藏服务模式研究:服务策略和价值创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