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祥
- 邵燕祥诗歌的普希金情结
常金秋邵燕祥诗歌创作中潜隐着“俄苏气质”,不仅体现在内容、题材方面,还有精神、气质、风格,以及写作的姿态。他在1950年代写作了一系列以“建设”为主题的抒情诗,就是来自苏联作家波列伏依的影响,其中《我们建设了这条超高压送电线》在当时流传甚广。邵燕祥不仅对当时的苏联诗人关注较多,与俄国古典诗人普希金的关联也颇多。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对中国诗人影响广泛,但在某个诗人身上找到受其影响的具体特征并不容易。邵燕祥在文本内容、具体操作等方面与普希金的联系
写作 2022年2期2022-11-19
- 那条叫吴小如的鱼游远了
家炎先生夫妇、邵燕祥先生夫妇同席,主角不在场,宾客们倒是谈兴甚浓。邵燕祥说,吴小如博闻强记而又健谈,他常以没听过吴小如讲课为憾,因为大家常说听吴小如的课是一种享受。邵燕祥常常想起他们60多年的交往,每次聚会东扯西扯都是很快乐的事情,是非常美好的回忆。“我们之间没有客套,每每想到古训所说‘友直、友谅、友多闻’,而我有幸得之。”北大教授严家炎说:“我所知道的吴小如,从不说人家的短处,自己从不摆功劳,有的时候,我想了解很多事情请教他,才会说。”吴小如先生原来有那
小品文选刊 2022年15期2022-10-22
- 那条叫吴小如的鱼游远了
家炎先生夫妇、邵燕祥先生夫妇同席,主角不在场,宾客们倒是谈兴甚浓。邵燕祥说,吴小如博闻强记而又健谈,他常以没听过吴小如讲课为憾,因为大家常说听吴小如的课是一种享受。邵燕祥常常想起他们60多年的交往,每次聚会东扯西扯都是很快乐的事情,是非常美好的回忆。“我们之间没有客套,每每想到古训所说‘友直、友谅、友多闻,而我有幸得之。”北大教授严家炎说:“我所知道的吴小如,从不说人家的短处,自己从不摆功劳,有的时候,我想了解很多事情请教他,才会说。”吴小如先生原来有那么
小品文选刊 2022年8期2022-05-30
- 小童话
邵燕祥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在云彩的南面,那春天的早晨,想要像花一样开放的树叶,变成了叶子花。想要像鸟一样飞翔的花朵,變成了小蝴蝶。想要像树一样成长的孔雀,变成了孔雀杉。在云彩的南面,在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了小姑娘:像小树亭亭地站立在河边,像花开在原野上,像蝴蝶和孔雀展开翅膀,在起舞的时光。
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 2021年23期2021-12-27
- 夏日花格窗
看不到的景象。邵燕祥先生有则短文,题目叫《纸窗》。1951 年,郑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他去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好处是它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之后,邵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鲜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煦,几乎可掬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的心情连在一起,写出一种静暄柔美的意境。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
作文中学版 2021年9期2021-11-21
- 夏日花格窗
看不到的景象。邵燕祥先生有则短文,题目叫《纸窗》。1 9 5 1年,郑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他去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好处是它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之后,邵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鮮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煦,几乎可掬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的心情连在一起,写出一种静暄柔美的意境。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
作文·初中版 2021年9期2021-10-11
- 邵燕祥热情呼吁《姑娘们,爱矿工吧》
吴晓煜邵燕祥是一位多情、极富正义感的著名诗人。他关注着不同的人群,写出他们的心声,为他们的需求进行呼吁。1957年,即在他被无端打成“右派”的前一年,他曾到山西阳泉煤矿考察,了解到许多青年矿工虽英俊优秀,却得不到姑娘们的爱情,找不到媳妇。邵燕祥看到的这种情况在当时的煤矿是很普遍的,也是煤矿的一大难题。20世纪80年代,这一状况仍然存在。为此煤炭工业部高扬文部长曾向社会发出呼吁,他说煤矿的年轻小伙子非常可爱,鼓励和欢迎姑娘们嫁到矿山,嫁给值得敬重的矿工。他还
阳光 2021年9期2021-09-03
- 沉痛悼念邵燕祥
3日,我正在读邵燕祥最近签名赠我的新著《胡同里的江湖》(北京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为他87岁还有这样惊人的记忆力和写作热情而赞叹不已,却突然有朋友电话告知:邵燕祥已于最近去世,你怎么不知道?!我大吃一惊,不敢相信,立即挂通北京他家里的电话,是他女儿和他夫人谢文秀同志接的。果然,燕祥是7月31日晚入睡后因心梗没有再醒来,8月1日早晨家人才发现他早已停止了呼吸。诗人就是这样无痛无疾、无声无息、平静安详地离开了人间。因在疫情期间,没有向中国作协领导报告,
壹读 2021年9期2021-04-08
- 邵燕祥先生的两个文学形象及其童心
心脏手术以来,邵燕祥先生身体一直比较弱;但闻悉他仙逝时,我还是惊惋。当时我正在伏案写作,遂罢笔良久,想着先生之音容宛在,蔼然,恬然,翕然。1980年代中后期,我上中学大学,正是燕祥先生的杂文著作洛阳纸贵的时候,颇读了一些。其文笔之辛辣老道、讥刺之深切时弊,至今令我叹服,叹服其人,亦叹服其时。他这种以笔为匕的思想和文风直追迅翁。他也以绍兴师爷的遗风为荣。他的祖籍是萧山,但他更愿意写绍兴。有一次我问他,萧山属于杭州,他为何说自己是绍兴人。他说,萧山是1959年
星星·散文诗 2020年23期2020-12-30
- 衡山有忆我重登
遽归道山的北京邵燕祥先生,曾经三次游历衡岳湘水,许多人都惊奇地“啊”了一声。作为当代著名诗人,又是杂文大家,邵燕祥履迹所及、诗风所被,不仅仅是文学地理学的书写意义,也可视为一代名流对吾乡文脉的着意加持。根据手头现有资料可知,加上几位健在者的回忆,邵燕祥第一次来游南岳衡山,时为1979年5月中旬,并写《南岳歌》十二首。为了便于人们了解并加深印象,我特地将其转载如次:其一: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半空衡山云,一夜潇湘雨。其二:如云杜鵑白,似火映山红。祝融遗火种
书屋 2020年12期2020-12-24
- 荡气回肠邵燕祥
条消息:《诗人邵燕祥于北京逝世,享年87岁》。紧接着,朋友圈里,便有了很多悼念邵先生的贴文。在我们杂文作者眼里,一直都是把邵燕祥先生当作杂文家来尊敬和崇拜的。邵燕祥先生不仅诗写得好,杂文写得也好。他的一生,都与杂文结下了不解之缘。邵燕祥开始写杂文的时候,我们这些人还没有出生呢。他发表的第一篇杂文,叫《由口舌说起》,批评了习惯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这时候,是1946年4月。而邵燕祥出生于1933年6月。他发表这篇杂文处女作时,还不满13岁,是个小学生。也就是
杂文月刊 2020年9期2020-10-28
- 一星如月看多时
刘克定邵燕祥先生是夜里安然而逝,像是熟睡一样,可谓善终。記得就在一周之前,他还电邮回复我对一部书稿的意见。倏忽人去,实在扼腕叹息!邵燕祥先生文风严谨,学识渊博,尤其他的杂文,犀利、厚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对丑恶虚假的现象绝不留情面。另一方面,他为人诚恳厚朴,平易近人,所以他的朋友很多。对朋友的一生及其作品,亦能中肯评价,可以看出邵先生的品格之崇高,情怀之诚挚。他的杂文涉笔很多文化故人。这些故人,曾有与邵先生同时代生活、战斗过的,并且相识相知,往事并不如烟,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9期2020-10-28
- 为邵燕祥先生书录恭祝罗孚九秩大寿贺诗
未央、流沙河、邵燕祥等等,不仅读,而且也学着写。当时中学里有个文学爱好者小组,十几个人,还编了一个墙报。我就在墙报上胡乱地发表自己的诗作,究竟写了多少,写了什么,至今了无痕迹,只记得我在《解放日报·朝花版》上写过一篇诗评,题目叫什么《读“扬场”》,千把字,严格来说,是一篇读后感,算不上诗评。但这是我的处女作,也是我与诗结缘的见证。文章写在1962年,当时我正在复旦大学读大二,是暑期留校写的,所以记得很清楚。初识“黑秀才”邵燕祥邵燕祥先生的诗,说句实话,在当
世纪 2020年5期2020-10-15
- 邵燕祥先生的两个文学形象及其童心
心脏手术以来,邵燕祥先生身体一直比较弱;但闻悉他仙逝时,我还是惊惋。当时我正在伏案写作,遂罢笔良久,想着先生之音容宛在,蔼然,恬然,翕然。1980年代中后期,我上中学大学,正是燕祥先生的杂文著作洛阳纸贵的时候,颇读了一些。其文笔之辛辣老道、讥刺之深切时弊,至今令我叹服,叹服其人,亦叹服其时。他这种以笔为匕的思想和文风直追迅翁。他也以绍兴师爷的遗风为荣。他的祖籍是萧山,但他更愿意写绍兴。有一次我问他,萧山属于杭州,他为何说自己是绍兴人。他说,萧山是1959年
星星·诗歌理论 2020年8期2020-09-16
- 邵燕祥先生二三事
著名诗人、作家邵燕祥于2020年8月1日在睡梦中离世,享年八十七岁,他的离世引发了知识界的集体悼念。邵燕祥青年时期以新诗闻名。1980年代起,他“重获新生”后,发表大量感时忧世的杂文随笔,从热烈天真的追随者,转变为清醒的探求者。九十年代以后,邵燕祥以历次运动中留下来的个人档案为据,编写了《沉船》《人生败笔》《找灵魂》等书,又出版了回忆录《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以个人视角深刻反思自我经历的国家历史。晚年,邵燕祥自觉地走向文学界的边缘,远离喧嚣。但遇到社会
杂文选刊 2020年9期2020-09-12
- 戏剧家魏明伦忆邵燕祥
诗刊》前副总编邵燕祥8月1日去世的消息,引发很多作家、诗人、读者悼念。戏剧家、作家魏明伦听闻消息“非常感慨”,并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了他与邵燕祥交往的往事,“我很早就读到邵燕祥的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诗非常走红,算是那个时代的诗歌明星。他的很多白话诗作, 我当时都能背下来。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光白话新诗写得好,同时旧体诗写得也好。”上世纪八十年代,邵燕祥的写作从诗歌扩展到杂文和纪实文学的领域。1988年,魏明伦开始写杂文,反响很好。有一天他接到邵燕祥写给
杂文选刊 2020年9期2020-09-12
- 以诗名世,以文证史
日,八十七岁的邵燕祥在睡梦中安然去世。这位诗人、作家,在梦里离开了这个世界,仿佛他那从浪漫主义跨越到现实主义的文学人生的一帧剪影。邵燕祥,1933年生于北京。诗人的才情在少年时已崭露头角。早在1946年的春天,他就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题为《由口舌说起》的杂文。在十三四岁的年纪,他在《新民报》副刊已发表过四十多篇随笔小品。1947年,十四岁的邵燕祥完成了政治上的“成人礼”,怀着对延安革命的美好憧憬,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北平院校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
杂文选刊 2020年9期2020-09-12
- 论邵燕祥杂文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要:作为诗人的邵燕祥,从四十年代开始杂文的创作。凭借其渊博的知识修养,通过理性的言说方式和充满逻辑的思维色彩,在八九十年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杂文作品。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本身,在当代杂文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邵燕祥 杂文 理性批判作为现代文体的杂文,最早出现于《新青年》中“随感录”专栏,主要作家由鲁迅、周作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构成;20世纪20年代由鲁迅将其推向成熟期,其杂文主要分为“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表现出杂文的重要特点,即时代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9-06
- 邵燕祥,此心安处是北京
李雨潇邵燕祥(1933年—2020年)2020年8月1日,诗人邵燕祥在睡梦中安然离世。子女说他“之前读书写作散步如常,清清白白如他所愿,一切圆满……人散后,夜凉如水,欢声笑语从此在心中”。邵燕祥的一生抹不去家国历史的底色。1933年,他出生在北平东四礼士胡同。皇城根儿底下长大,他常跟着长辈去吉祥戏院听戏,放学就去灯市口的大院子里踢小皮球,最爱耸起鼻子闻郎家园碎碎的、绿绿的、甜甜的枣花儿……“吃喝玩乐”的空当,他还不忘去王府井大街上的近代科学图书馆(现在为社
环球人物 2020年16期2020-09-03
- 邵氏杂文的“好看”与“好用”
名诗人、杂文家邵燕祥先生上世纪50年代以组诗《到远方去》闻名文坛,上世纪80年代转入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杂文写作,他站在思想解放和改革大潮的前沿,创作了大量的杂文精品。他生前在《今晚报》副刊发表过多篇杂文。当年“今晚副刊”的《三家言》栏目,他是主要撰稿人之一。邵燕祥的杂文既“好看”又“好用”——当然,这是我作为编辑的一家之言。1999年10月,在杭州召开“全国首届杂文编辑研讨会”,我在会上做了《肝胆篇的三宽》的发言。当时,很多名家到会。如曾彦修、冯英子、何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2期2020-04-18
- 辉耀百世的人之诗
——重读邵燕祥
7000)追思邵燕祥先生的最好方式是重读。重读其人,其文,其诗。邵燕祥先生是辉耀百世的人之诗,是追求人的自由、尊严与美的清新朗健本真的诗,更是本真的人中挺直脊梁诗一样美的人。一、穿越时代激荡风雷的风雨鸟从1948年6月30日起,有署名汉野平的陆续在北平《国民新报》上发表《传说》《火的瀑布》《朝阳花赞》等诗作,以《风雨鸟》与《箭楼》最为出色。其《风雨鸟》云:太阳从瓦解的土地上/敛起了灰白的光辉。/我听到……远方海一样的天空/有呼唤风和雨的鸟在叫,/渐渐近了,
台州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1-09
- 林斤澜、汪曾祺、邵燕祥到温州
斤澜、汪曾祺、邵燕祥、从维熙、刘心武、郑万隆、母国政、陈惠方等。后一回是瓯海县邀请的,县委书记和宣传部长很是重视这次活动,取名“金秋文化节”。那时我兼任瓯海文联副主席,参加了接待。这回除了林斤澜、汪曾祺、邵燕祥、母国政外,还有唐达成、蓝翎、姜德明、赵大年、陈建功、陈世崇等十来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瓯海七天之后,这班人又到洞头县待了两天。我记得那时洞头的县长是姜嘉锋(歌唱家姜嘉锵胞弟),他是向瓯海县的书记把这些“圣人”(当时,书记致的欢迎词中有“你们都是圣人
文学自由谈 2020年6期2020-01-02
- 人生需要“远方”
郭晓扬最近看了邵燕祥先生写于1952年11月23日的著名诗集之一《到远方去》,看完之后只觉得人生确实是需要一个“远方”的。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中心地点名词,一个是北京,一个是远方。其中北京又是其中的中心,而诗中邵燕祥先生奔赴“远方”的力量源泉,也并不在远方,而正是来自中心“北京”,并且到“远方”的目的也不是真正前往一个新的陌生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北京”。为了更好地回到“北京”,这个“远方”势必要被改造,正如段从学《邵燕祥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0期2019-11-16
- 夏日花格窗
看不到的景象。邵燕祥先生有则短文,题目叫《纸窗》。1951年,郑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他去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好处是它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之后,邵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鲜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煦,几乎可掬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的心情连在一起,写出一种静暄柔美的意境。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9年5期2019-09-10
- 本刊推荐
中的。书目二:邵燕祥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推荐理由】本书是著名诗人、评论家邵燕祥最新一部回忆录。邵燕祥是中国的杂文大家,有当代鲁迅之称,是文学界、思想界基本上人人皆知的人物,有一定量的固定读者。《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一书是其从1945年到1958年的自传。书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着那个时代。在这十几年间,作者从认同革命、参与革命再到被革命洪潮洗刷,个人经历起伏不定。本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作者在叙述过往经历时,着重谈到自己现今对诸多历史事件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4期2019-09-09
- 夏日花格窗
看不到的景象。邵燕祥先生有则短文,题目叫《纸窗》。1951年,郑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他去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好处是它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之后,邵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鲜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煦,几乎可掬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的心情连在一起,写出一种静暄柔美的意境。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5期2019-04-17
- 与邵燕祥先生的签书往来
14年11月,邵燕祥先生来深圳出席一个会议,我趁机把手头几本他的书带到现场,请他签了名。2016年10月间,他寄来了他的新著《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2017年6月,我翻检旧书,发现还有几本他的书:《绿灯小集》、《迟开的花》、《邵燕祥诗抄·打油诗》、《找灵魂——邵燕祥私人卷宗:1945—1976》和《沉船》,于是,修书一封,希望他签名。我觉得麻烦先生,却无以为报,便用朱墨抄了一幅小楷《心经》夹在书中。没想到先生外出,书信倒是家人代收了,等他回来却遍找不到
书屋 2019年2期2019-02-22
- 寻找自由的灵魂
——邵燕祥新诗导读
词和杂文创作,邵燕祥曾如此总结:“我以为,在我的写作生涯里,首先是自由诗,写了大半辈子,虽有很多败笔,其中毕竟有我的梦、我的哀乐、我心中的火和灰;其次是杂文,是我的思索、我的发言,数量大,十里选一,也还不无可取;最后,才是我原先只是写给自己,或顶多是二三友人传看的格律诗——我叫它‘打油诗’。”(《邵燕祥诗抄·打油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由此可见,新诗在邵燕祥所有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据李文钢的《邵燕祥诗歌创作年谱》,邵燕祥几乎每年都
中国诗歌 2017年11期2018-01-25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辨
□邵燕祥“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辨□邵燕祥“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句话,众口相传,成了“复仇哲学”的警句。有人翻了古书,查出这是宋儒朱熹的话,好像更是有根有据的真理了。但遇见一位认真而且较真的,这就是香港的高旅先生。他在1986年夏,发表在《大公报》副刊“大公园”的《持故小集》专栏里,指出朱熹这两句话,出在他的传世之作《四书集注》,是为《中庸》的这一段话作注:“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执柯伐柯,其则不远。’睨而视之
杂文月刊 2017年18期2017-11-12
- 走向共生:小学语文教学的境界
明学人”——《邵燕祥:诗是诗人的生命之花》。邵燕祥,一位少年就写诗成名的诗人。直到今天,84岁的老人仍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深刻的哲思,虽已夕阳,仍很年轻,还处在创作的“花期”中。邵燕祥曾在《蓝天如染——一个成年人的童话思维》中写道:“把我的双手也染蓝吧/告诉萧红:我跟染坊的姐姐一样/让同学们不要歧视她吧/把我的心也染蓝/写白字的同学会误为:兰心/为什么一定是丹心照汗青/蓝色的心有什么不好?/也许在梦中/早已喝了蓝墨水/据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屈原的汨罗江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9期2017-09-23
- 邵燕祥:作为历史的证人之一
吴子茹邵燕祥的新书取了一个倔强的名字,他说这“不是辩诬,不是自恋,更不是怀旧。是在反思历史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或者说在解剖自己的同时,也重新审视历史”下午2:30,约好的采访时间刚到,邵燕祥准时从楼上走下来。房间不大,兼具客厅与书房的功能。进门处一张方桌,铺着橙色细方格子桌布,桌上摆放着茶杯、水果,这就是会客区了。其余靠窗大半个房间,桌上、地上,到处堆满了书。邵燕祥在桌前坐下,缓缓开口。他语速虽慢,思路却非常清晰,让人想起作家孙郁多年前对他的描述:“他仿佛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47期2016-12-26
- 中共“一大”纪念馆:重新布展
被改成铁冠音。邵燕祥:歌词改了1999年一天,诗人邵燕祥看电视上播出的《黄河大合唱》纪念演出,结束时,全场齐唱《团结就是力量》。邵燕祥跟着哼唱: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唱着唱着,邵燕祥感觉不对,唱第二遍时盯着字幕看,发现“向着自由”被改成了“向着胜利”。无独有偶,王缉志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之子,2006年一天,他在南宁民
当代工人 2016年19期2016-11-30
- 小童话
邵燕祥在zài云yún彩cǎi的de南nán面miàn,/那nà遥yáo远yuǎn的de地dì方fɑnɡ,/有yǒu一yì群qún树shù叶yè说shuō:/我wǒ们men想xiǎnɡ像xiànɡ花huā一yí样yànɡ开kāi放fànɡ。/有yǒu一yì群qún花huā朵duǒ说shuō:/我wǒ们men想xiǎnɡ像xiànɡ鸟niǎo一yí样yànɡ飞fēi翔xiánɡ。/有yǒu一yì群qún孔kǒnɡ雀què说shuō:/我wǒ们men想xiǎn
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 2016年15期2016-05-10
- 中共“一大”纪念馆:重新布展
被改成铁冠音。邵燕祥:歌词改了1999年一天,诗人邵燕祥看电视上播出的《黄河大合唱》纪念演出,结束时,全场齐唱《团结就是力量》。邵燕祥跟着哼唱: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唱着唱着,邵燕祥感觉不对,唱第二遍时盯着字幕看,发现“向着自由”被改成了“向着胜利”。无独有偶,王缉志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之子,2006年一天,他在南宁民
当代工人(A版) 2016年10期2016-04-14
- 别样的启蒙
邵燕祥近年来,当我们在用《弟子规》之类典籍向今天的青少年进行“启蒙”补课时,别的国家在怎么启蒙呢?一位温哥华的朋友,把他5岁孩子上学前班的第一课发来,译成中文的,是这样一篇小小课文:我很高兴我就是我没有人看上去和我一样我注意到这是真的没有人像我这样说话没有人像我这样走路没有人像我这样玩乐没有人像我这样叙述我很特别我就是我我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这篇课文,真的很特别,这是我作为中国“老家长”的读后感。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那还怎么教他“做人
读者 2016年8期2016-03-23
-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邵燕祥我是一个终身的、全天候的诗歌爱好者和习作者。在尘世上,我只是一根脆弱的芦苇。虽然够不上四百年前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的“会思想的芦苇”,但我总不失为一根会歌唱会吟诗的芦苇。在尘世之上,我有一片诗的天地。诗歌精神是自由。中国新诗近百年了,她与生俱来的宿命,就是“还他格律,放我歌喉”的自由诗。自由是诗的天。母语是诗的地。当我这根芦苇被镰刀割断的时候,我的根仍然深深地伸进母语的泥土,她又生长起来,芦苇重新露出水面:我的诗的第二次生命,也是我的第二条命。现实的
诗歌月刊 2016年1期2016-02-17
- 邵燕祥的神来之笔
之笔,而是出自邵燕祥之手。对此,王蒙念念不忘,却始终苦于没有机会言明。半个多世纪后,王蒙在自传《半生多事》里作了交代,以示谢意:“我去邵燕祥家祝贺他与谢文秀女士的新婚,我拿去了序诗,他帮我改了一点,原文在‘让我编织你们之后是‘这该多么幸福。他给改成了‘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王蒙不掩邵燕祥的修改之功,可见厚道。
做人与处世 2016年2期2016-02-03
- 读人的学问
是可读的。诗人邵燕祥在一首诗中曾这样读过人,他说:“有的真诚,却是简装本;有的虚伪,却压模烫金”;而有的人呢?“跟你联床夜话,如一盏灯,一盆火,如一见如故的新知,久违重逢的故人”;但也有一些人,“经常出现面前,语言乏味而面目可憎,或絮叨百遍千遍的套话,或大声传播隐私和丑闻”。看来邵燕祥读人确是读得入木三分,精彩纷呈。我在读人方面没有经验。过去常常读得十分概念化,非常抽象,或者人云亦云,缺乏主见。看来这与我的经历和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有关。那时候读人不外是课本和
政工学刊 2015年11期2015-12-03
- 朱正先生的出版往事
反右派,他因为邵燕祥的一篇文章开始研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诠释和还原,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朱正写《鲁迅传略》、给冯雪峰写信指摘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开始,他就和文学界保持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眼中的杨绛比钱钟书还会写文章,他认识的邵燕祥是“鲁迅、聂绀弩之后最大的杂文家”,他耳闻的萧乾竟然是“那么一个德行”,他接触的丁玲“根本一点都不右”,因为职业和交游的关系,他为现当代文坛保留了一份自己的切身观察。几个月前,我赴长沙拜访83岁高龄的朱正先
出版广角 2014年22期2014-12-12
- 邵燕祥:我们不能再欺骗后人了
” 诗人、作家邵燕祥在新作《一个戴灰帽子的人》中如此大声疾呼。在这本书中,他以真诚、朴实的笔触回忆了自己1960年至1965年六年的“右派”时光。时光之说法,放在此处,有浪漫化嫌疑,因为邵燕祥笔下的人事,苦涩、荒诞而悲凉,在乌云压城般的时代背景中,具有不可承受之重。“有没有一些问题,你曾苦苦寻求答案,现在觉得答案无关紧要?”“因为有些答案,已经变成常识。过去谁敢怀疑?”“这是进步吗?”“当然是进步。但是,这些进步只是观念的改变,还未对整个社会体制产生足够大
世纪人物 2014年9期2014-10-17
- 邵燕祥诗选
邵燕祥,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祖籍浙江萧山,1933年出生在北京,北平中法大学肄业,后在华北大学结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初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1月改正。1949年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在远方》(其中《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被选入预备年级23课)、《迟开的花》和《邵燕祥抒情长诗集》。endprint
江南诗 2014年4期2014-08-26
- 手札的结构
——兼谈邵燕祥的手札
结构 ——兼谈邵燕祥的手札SHOUZHADEJIEGOU文/张瑞田 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一栋设计考究的建筑,每一个面、角,每一扇门、窗,都融入了设计者的主观意图,某一个细节更是不能缺少的,比如影壁、瓦当,他们是一栋建筑的根、魂。传统手札很像一栋建筑,起始、叙述、结尾,一脉相承。这又像贵族间通行的礼仪,即程式化,又心照不宣。手札的确是上流社会文化的具体体现。东汉出现了世家大族,至魏晋南北朝,达到鼎盛阶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原
鸭绿江 2014年3期2014-02-12
- 妍丽蔷薇 高挺青松——论邵燕祥的诗
317000)邵燕祥是佼佼的多面手。“近年来,不止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的杂文比诗好;又说,你的旧体诗比新诗好。我理解这是含蓄地说我的新诗写得不好吧。”[1]这有实情。自 1986 年以来,他出了杂文随笔集46本,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全部诗集20本的一倍多;而且文名日见盖过诗名。旧体诗也出了《三家诗》(与杨宪益、黄苗子旧体诗合集)和《邵燕祥诗抄·打油诗》二种,并被赞为“亦庄亦谐,借古讽今,声东击西,指桑骂槐,再沉重的话题,都举重若轻,别开生面”,侧身聂绀弩、黄苗子
台州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
- 抄录邵燕祥祝寿诗
未央、流沙河、邵燕祥等。我不仅读,而且也学着写。当时中学里有个文学爱好者小组,十几个人,还编了一个墙报。我就在墙报上胡乱地发表自己的诗作,究竟写了多少,写了什么,至今了无痕迹,只记得我在《解放日报·朝花版》上写过一篇诗评,题目叫《读扬场》,千把来字。严格来说,它是一篇读后感,算不上诗评。但这是我的处女作,也是我与诗结缘的见证。文章写在1962年,我正在复旦读“大二”,暑期留校写的,所以记得很清楚。邵燕祥先生的诗,说句实话,在当时几位中青年的诗人中,给我留下
博览群书 2012年9期2012-08-04
- 后唐宋体诗举要:启功、邵燕祥
——“后唐宋体”诗话·之七
诗举要:启功、邵燕祥 ——“后唐宋体”诗话·之七/[浙江]王尚文启功在我的心目中,启功就是古道热肠、从容洒脱、幽默风趣的化身,在出身门第、名利地位、挫折灾难、纷纭世事面前,取得了真正的自由,以毕生的经历、成就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他的旧体诗词(集为《启功韵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本节所引启功诗均出此书),量虽不大,质却甚高,所谓“以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者也。他的诗,又以唐宋体居多,但篇数不多的后唐宋体诗却为后唐宋体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名作欣赏 2011年16期2011-08-15
- 也谈《华君武的一幅漫画》——读邵燕祥先生的《华君武的一幅漫画》一文
青年报》刊载了邵燕祥先生的《华君武的一幅漫画》一文,介绍了华君武《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的漫画。这篇不长的文章有一篇不短的《附记》。在这篇《附记》中,邵燕祥先生谈到我的一篇短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并问我的短文和华的漫画是怎样的关系,以及华的漫画和我的短文被毛泽东看中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印发的问题。我觉得,邵燕祥先生这篇文章和《附记》有些史实不够准确,或者错讹。邵燕祥先生说,文章和《附记》中涉及的史实“有待于有历史癖的朋友们考证了”。我虽说不上“有历史癖”,但
党史博览 2011年8期2011-01-28
- 读书
文章来了。譬如邵燕祥的《出远门》。邵燕祥是著名的诗人。在一般人眼里,诗人多少是与常人不一样的“怪物”:作诗要用典,历史知识要丰富;作诗需要独到的眼光,要“于无声处”能听到“惊雷”。这是诗人的特质,而因为有了这种特质,诗人就有些或孤傲索居或纡郁自虐乃至自杀——语不惊人死不休。而邵燕祥则有诗人的特质却无其怪异,日常交往中平和得一塌糊涂,像一尊笑面佛;而一旦作诗为文,他的“典”,他的眼光,就显露出与常人不同的诗人做派。《出远门》是邵燕祥的游记作品集,内中收录了从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28期2009-08-06
- 又是一少年
坐在一边正中的邵燕祥立刻接过话说:利于“谈判”。坐在长方桌另一头的是于光远和王蒙。王蒙笑说:你们谈判,我们记录。看到他们煞是好玩,我说我喜欢于老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玩。王蒙说,人老了是喜欢玩。邵燕祥笑:最后是“玩儿完”……这次18个人能聚到一起,实在不易,每人跟前都有一份与会者的名单。上菜时,王蒙想弄清这是什么菜,不由顺手拿起名单,然后大笑:我以为这是菜单!见写着汤一介的名字,就说下一道菜那一定是汤了—果然上汤了。大家大笑。王蒙又说:下一道菜是孙长江,江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1期2009-07-24
- 姜还是老的辣
其中有一本便是邵燕祥先生刚刚出版的《教科书外看历史》。此前看过邵燕祥先生也是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由朱正先生领衔主编的《思想者文库》中的《非神化》。邵先生减退了诗人的天真浪漫,增添的是对过往历史的难以忘怀,对过往岁月的不留退路的彻底批判。还是一贯的犀利风格,不改的锋芒,对中国社会封建遗毒的批判,对胡风案的审视,对反右扩大化的反省,对柯庆施为什么说“中国知识分子都是贱货”的追问,对饶漱石所谓的“先小人后君子”的求索,对十年文革的审视,对前苏联的深刻解读,对苏联对
大众文化 2009年1期2009-02-10
- 水做和泥做
邵燕祥曹雪芹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清浊立见。他又说,没嫁人的女儿是干净的,一嫁人就变腌臜了。是水,也是脏水了吧。我以为,时至今日,应该说,小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是水做的,他们天真未凿,纯洁无邪,干干净净的,透透亮亮的。这里特别是指学龄前的小孩。一近学龄,家庭(家长亲人亲戚)、幼儿园、学校(老师和课本)以至社会(左邻右舍传媒导向),就向他们的冰雪聪明中倾倒尘土,灌输垃圾,于是开始和泥。大约十岁前后,就逐渐从水做的演变成泥做的,差别仅在早些晚些,其“
杂文选刊 2008年5期2008-05-14
- 采风一得
邵燕祥 康笑宇诗人梁南参加万里采风活动之后,来说一路见闻,无意间甩开手里的折扇,我见上面写着“普救寺留念,九三暮春”,原来是旅游纪念品,细看没有书家署名,写的是崔莺莺吟的那首绝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最后一句却不是被张生认作召唤的“疑是玉人来”,而是:“于事有人来。”不是“于是”,而是“于事”,不必深究,反正不管是宋玉跳墙还是张君瑞跳墙,找东邻还是上西厢,夜深人静,月上中天,闺房门前“有人来”,总归是一件“事”。扇面上的字,虽谈不上书法
读书 1995年9期1995-07-15
- 书蠹与禄蠹
康笑宇 邵燕祥几位自称“编书匠”的朋友,以“脉望”为名,编了一套《书趣文丛》,在序文中解释,脉望是一种蠹鱼,吃了书中的神仙字化成的;“传说服了用‘脉望煎的水,便可‘白日飞升。”这确是古代读书人“美丽的幻想”吧,比时下流行的各种营养液灵多了,也便宜多了。读书人爱书而及蠹,四十年代有林楮冠《蠹鱼集》,八十年代有黄裳《银鱼集》,风格不同,书名命意则一。读书人甚至以书蠹自命,倒不一定是自嘲,而是表示一种寝馈其中的志趣。大不同于以书页磨牙的耗子和官仓里寄食的米蛀虫也
读书 1995年10期1995-07-15
- “议”不上大夫
邵燕祥 康笑宇陈希同因为对王宝森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引咎辞职,是四月底见报的;中共中央决定对陈希同进行审查,是六月初公布的。在听到第一则消息之后,在第二则消息传出之前,某地一位杂文家在一篇文章里议论到陈希同的辞职,结果,导致有关报刊的获“咎”。古称“刑不上大夫”,今则“议”亦“不上大夫”欤?那篇杂文对引咎辞职者的议论,其实并没有涉及他的“咎”吧,横隔千里,竖隔多重,怎么能深知其人之“咎”呢,不过议了议“辞职”罢了。事后之议如果不能有,事前之议当然更
读书 1995年12期199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