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

  • 新发现汪辟疆《小奢摩馆诗话》的诗学史价值
    诗坛名家陈衍、陈三立、林纾等交往赠答的情形,为我们理解晚清诗坛创作及诗人交游提供了相当丰富的信息。此外,前述汪辟疆1917年之前发表的论著中,《根香馆杂记》多记前代掌故,《小奢摩馆脞录》为读书笔记,都较少谈诗,《诗话》则专门论诗,且如下文所论,其间已经包含、反映出汪辟疆近代诗学体系中的许多重要元素,藉此可以窥见他在这一时期已经积蓄了充分的力量,埋下了将来学术发展的种子。因此,《诗话》堪称汪氏正式发表的第一篇诗学论著,标志着他学术生涯的正式起步。《诗话》的学

    文艺理论研究 2022年2期2022-11-05

  • 陈三立西山崝庐时期诗歌
    被罢职,携其子陈三立扶黄夫人灵柩出洞庭湖,泛长江、越鄱阳湖抵达南昌。最初赁居在南昌城磨子巷,“府君既罢归南昌,囊箧萧然,颇得从婚友假贷自给”(《先府君行状》)。当时连迁家旅费、安葬黄夫人费用也是由朱禹田与一盐商赠了些银两给他,才能完成。次年四月,陈氏父子葬黄夫人于南昌城外西山青山程村附近。安葬事毕,陈宝箴父子便在墓旁不远处筑崝庐。崝庐之“崝”,取义于“青山”二字。这一带丘壑之间,绿林掩映。陈宝箴乐其地之山水云物,在崝庐门上自题榜联云:“天恩与松菊,人境拟蓬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3期2022-10-25

  • 江西“陈氏五杰”
    子之一”的诗人陈三立,画坛巨子陈衡恪,国学大师陈寅恪和“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修水陈氏一门四代五人被称为“陈氏五杰”。陈家大屋父子同为维新派骨干陈宝箴,清道光十一年(1831)正月十八日出生于今天的修水县宁州镇竹塅村,其祖上由福建上杭迁入。咸丰元年,他中举人,成为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僚,后被保荐觐见皇帝,授予候补知府。此后,他任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湖南巡抚等职。陈宝箴是维新派骨干人物,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晚年自称“四觉老人”。“戊戌变法”时,陈宝箴

    检察风云 2022年10期2022-06-02

  • 陈三立:85岁“梦中狂呼杀日本人”
    何等的英烈!”陈三立(1853-1937),陈宝箴长子。1882年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882年,时任礼部侍郎的陈宝琛主持了一场乡试。阅卷时,一份考卷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份考卷不以当时最流行的文体作答,而以散文体写就,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陈宝琛读完大加赞赏,破例将其录为举人,这名考生就是陈三立。1889年,陈三立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4期2022-04-20

  • “陈氏五杰”:清风亮节传家风
    后一位传统诗人陈三立,画坛巨子陈衡恪,国学大师陈寅恪和“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修水陈氏一门四代五人被称为“陈氏五杰”,陈氏家族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文化世家。父子同为维新派骨干人物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陈宝箴出生于今天的修水县宁州镇竹塅村,其祖上由福建上杭迁入。咸丰元年,他中举人,后成为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僚,后被保荐觐见皇帝,授予候补知府。此后,他任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湖南巡抚等职。陈宝箴是维新派骨干人物,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晚年自称“四觉老人

    新天地 2022年3期2022-04-18

  • 陈三立佚文《居思草堂诗钞序》笺释
    詹居灵陈三立(1852—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曾协助其父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失败后,父子同被革职。入民国,以遗老自居。犹以诗名为同光体魁杰之一。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开军所点校的《散原精舍诗文集(增订版)》,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陈三立诗文集版本。近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茂名建文书局刊本林鹤年《居思草堂诗钞》见陈三立佚文一篇,为诗文集所未收,移录于此:岭南诗人瑰奇崛起,卓然成家,如梁节庵

    书屋 2022年2期2022-02-25

  • 海藏楼,又何如
    体”代表人物,陈三立与郑孝胥并称双雄,我极为喜爱陈三立,因其诗风“浓深俊微”、性格却孤高落寞而深得我心;至于郑孝胥,章士钊说他“海藏为诗,一成不改,自言:骨头有生所具,任其支离突兀”。本应是我喜欢的奇崛之人,我却百读无感。两人的命运也颇戏剧性,且有对比。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因支持维新与父亲同时被革职,终生不得录用——他也不愿再次出仕,曾写名句“凭栏一片风云气,甘作神州袖手人”明志。晚年他更因愤恨日本侵华,绝药而死。晚清汪辟疆写的诗坛点将录,把他比作玉麒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46期2021-12-21

  • 陈寅恪先生的跪与站
    同光体诗歌领袖陈三立老人。陈三立老人开朗随和,和学生们谈笑风生。大家很快消除了拘谨,围坐一圈。这时候,细心的刘节发现,他们的导师一直未坐,自始至终站立在父亲身边。立即有学生起来,要将座位让给陈寅恪,被他制止了,陈寅恪说,我的凳子就在身后。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但是在父亲面前,我是儿子,今天我不能与你们平起平坐了。所有的学生,都无法接受老师的观点,大家同时站立起来。老师站立,学生岂能安坐?最后,他们在陈三立老人的劝说下回到了椅凳上。陈三立老人说,安坐与站立,都

    领导文萃 2021年16期2021-11-05

  • 陈寅恪的跪与站
    同光体诗歌领袖陈三立老人。陈三立老人开朗随和,和学生们谈笑风生。学生们很快消除了拘谨,围坐一圈。这时,一位同学发现,导师一直未坐,自始至终站立在父亲身边。立即有学生起身要将座位让给陈寅恪,被他制止,陈寅恪说:“我的凳子就在身后。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但是,在父亲面前,我是儿子。今天,我不能与你们平起平坐了。”所有的学生同时起立,老师站立,学生岂能安坐?最后,他们在陈三立老人的劝说下,又坐下了。就这样,这群学生与陈三立老人继续愉快地交谈,陈寅恪则仍垂手站在父亲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8期2021-08-26

  • 有其父必有其子
    还是值得肯定。陈三立的信总之陈寅恪和故宫博物院的“恩恩怨怨”大致如上所述,其中那次与故宫门卫的冲突,应该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一个典型例证。想来陈寅恪应该是受到其父陈三立的影响,就是对此类事绝不能忍气吞声,更不能以“不和小人一般见识”为由放弃对此类恶行的抨击或批评。笔者这样说其实有根据,那就是陈三立当年的一次遭遇与陈寅恪竟然惊人地相似,而陈三立也是抑制不住满腔怒火,事后立刻写信给江西巡按使戚扬,要求严查此事,惩办凶手,1916年4月10日的《时报》

    同舟共进 2021年5期2021-08-12

  • 陈寅恪先生的跪与站
    同光体诗歌领袖陈三立老人。陈三立老人开朗随和,和学生们谈笑风生。大家很快消除了拘谨,围坐一圈。这时候,细心的刘节发现,他们的导师一直未坐,自始至终站立在父亲身边。立即有学生起来,要将座位让给陈寅恪,被他制止了,陈寅恪说,我的凳子就在身后。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但是,在父亲面前,我是儿子,今天,我不能与你们平起平坐了。所有的学生,都无法接受老师的观点,大家同时站立起来。老师站立,学生岂能安坐?最后,他们的屁股在陈三立老人的劝说下回到了椅凳上。陈三立老人说,安坐

    思维与智慧 2021年13期2021-07-02

  • 陈寅恪的跪与站
    同光体诗歌领袖陈三立老人。陈三立老人开朗随和,和学生们谈笑风生。大家很快消除了拘谨,围坐一圈。这时,一位同学发现,导师一直未坐,自始至终站立在父亲身边。立即有学生起来,要将座位让给陈寅恪,被他制止,陈寅恪说:“我的凳子就在身后。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但是,在父亲面前,我是儿子。今天,我不能与你们平起平坐了。”所有的学生,同时起立,老师站立,学生岂能安坐?最后,他们在陈三立老人的劝说下坐到凳子上。就这样,这群学生与陈三立老人继续愉快地交谈,而陈寅恪垂手站在父亲

    做人与处世 2021年7期2021-07-01

  • 陈寅恪先生的跪与站
    同光体诗歌领袖陈三立老人。陈三立老人开朗随和,和学生们谈笑风生。大家很快消除了拘谨,围坐一圈。这时候,细心的刘节发现,他们的导师一直未坐,自始至终站立在父亲身边。立即有学生起来,要将座位让给陈寅恪,被他制止了,陈寅恪说,我的凳子就在身后。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但是,在父亲面前,我是儿子,今天,我不能与你们平起平坐了。所有的学生,都无法接受老师的观点,大家同时站立起来。老师站立,学生岂能安坐?最后,他们的屁股在陈三立老人的劝说下回到了椅凳上。陈三立老人说,安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1年5期2021-05-17

  • 陈三立三拒蒋介石
    陈三立(1853—1937)是大学者陈寅恪的父亲,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位诗人”,在学术界名气非常大。中国的文人自古都有一种帝王师情结,即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因此,总是拼命想向权贵靠拢,以便得到赏识和重用。但陈三立却不这样,据有关资料记载,他在庐山居住的时候,曾三次拒绝蒋介石。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陈三立在庐山居住过几年,那段时间,当时的国家最高领袖蒋介石也曾几次上庐山,因此两人便有了很多次见面的机会。其间,陈三立不但从不主动求见蒋

    文史博览 2020年3期2020-12-06

  • 古为今用说诗词
    如对其代表人物陈三立的评价,就阵线分明。如傅尃在《说诗一昔话》云:“七律莫盛于唐,宋代继之,遂开新响。山谷,其一大宗也,近人惟陈散原能为之。”而柳亚子则在《民国日报》陆续发表长文,劝人不要作陈三立、郑孝胥之“驯奴”,摒弃宋诗和清人学宋之作。朱玺在《中华新报》发表《论诗斥柳亚子》,赞誉郑孝胥、陈三立诗,嘲笑柳亚子不识诗坛派别。胡朴安则发表《与柳亚子书》,支持柳亚子对同光体的批评,指斥陈三立、郑孝胥为“鬼之下流”,“其所谓诗,绝饶鬼趣。”其实,同光体作者主要是

    心潮诗词评论 2020年6期2020-11-18

  •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陈三立
    研究会副会长)陈三立坐像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世称“散原先生”,别署衍君、闲园、蜕园、神州袖手人等,室名“散原精舍”,江西义宁人。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中国近现代著名艺术家陈衡恪(陈师曾)、史学家陈寅恪之父。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参与戊戌变法,助其父在湖南推行新政,变法失败后,与其父同被革职,自此以诗书自娱,并一度投身实业。辛亥革命后,避居杭州、匡庐、浔阳间,后回南京,晚年迁居北京西城。1937年,年事已高

    艺术品 2020年9期2020-10-29

  • 与荣誉比,学问更重要
    拨或许正是因为陈三立将学问看得比荣誉重要,他才能一心一意做学问,成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这与某些为了名利而轻视学问的人比起来,实在可贵。国学大师陈寅恪之父陈三立生性沉稳,做事低调内敛,对荣誉之事看得极为平淡。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同时邀请中国代表前去参加。其时,中国派出了两名代表,一个是代表新文学的胡适,另一个就是代表旧文学的陈三立。这个国际笔会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广泛,世界知名作家罗曼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8期2020-09-22

  • 陈三立三拒蒋介石
    陈三立(1853~1937年)先生是大学者陈寅恪的父亲,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位诗人”,在学术界名气非常大。中国的文人自古都有一种帝王师情结,即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因此,总是拼命想向权贵靠拢,以便得到赏识和重用。但陈三立却不这样,据有关资料记载,他在庐山居住的时候,曾三次拒绝蒋介石。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陈三立在庐山居住过几年,那段时间,蒋介石曾几次上庐山,因此两人便有了很多次见面的机会。其间,陈三立不但从不主动求见蒋介石,反而三次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0期2020-08-04

  • 陈三立三拒蒋介石
    唐西风陈三立(1853~1937年)先生是大学者陈寅恪的父亲,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位诗人”,在学术界名气非常大。中国的文人自古都有一种帝王师情结,即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因此,总是拼命想向权贵靠拢,以便得到赏识和重用。但陈三立却不这样。据有关资料记载,他在庐山居住的时候,曾三次拒绝蒋介石。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陈三立在庐山居住过几年,那段时间,蒋介石曾几次上庐山,因此两人便有了很多次见面的机会。其间,陈三立不但从不主动求见蒋介石,反

    华声文萃 2020年7期2020-07-30

  • 散原诗“不用新异之语”辨
    言及同光体诗人陈三立时云:“其诗不用新异之语”,然而在散原诗中出现的“异常新警”之语,来自他对于世界十分敏锐的感受,亦可看出其对传统意象及其文学趣味的有限度的反叛。对于以泰西新名词、新材料入诗的问题,散原亦多有关注,在诗歌创作中更不是一味排斥之。所谓新旧之辨,在他看来都是寻求革新的手段,从深厚的文化传统根基中寻找出路以出新,才是目的。关键词:陈三立 散原诗 新异之语梁启超《饮冰室诗话》言及同光体诗人陈三立时云:“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醲深俊微

    文学教育 2020年3期2020-04-19

  • 范当世与陈三立的诗歌唱和
    要:范当世与陈三立作为晚清诗坛岿然灵光的人物,二人志同道合,境遇相类,诗文造诣也在伯仲之间。其唱和诗较多且感情真挚。范、陈唱和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江夏初见如故,其次是西山追逝,往来寄诗,最后是金陵往来唱和。二人的唱和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关键词:范当世;陈三立;诗歌唱和作者简介:刘佳,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1995年2月出生,硕士在读,现就读于南通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2019-12-16

  • 陈三立的废后密谋之由来
    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的奋斗史。江西义宁(今修水)竹塅陈氏家族,因陈宝箴主持湖南维新事业而名垂青史,以陈三立的诗歌成就而备受景仰,因陈寅恪的史学成就和崇高人格而享誉世界。张求会研治义宁陈氏史事垂三十年,创获甚丰,早在2000年即已出版《陈寅恪的家族史》,此后仍孜孜以求,旁搜远绍,结合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将原书作大幅度改写,而有《陈寅恪家史》的撰作。该书首先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义宁竹塅陈氏家族在近代的崛起,历经几代人的长期规划与苦心经营。《家史》缕述他们从福建上

    南方周末 2019-11-142019-11-14

  • 走山独爱南高峰
    间”。晚清诗人陈三立曾经为这棵老樟树写过一篇《樟亭记》。陈三立有个著名的儿子陈寅恪,声名似乎盖过了父亲,其实陈三立亦是一位名人,不仅是诗文之名,还在新旧交替时期积极参与维新,是个有着忧患意识坚持操守的爱国者。1923年,接连丧妻丧子的陈三立来到杭州,在西湖边调养疲惫的心身,他甚至在西湖边选定了墓址,准备百年后长留西湖。1937年,日寇攻陷北平,当时陈三立正在北平,他选择了绝食拒医的方式,以身殉国。1948年,陈三立归葬西湖。杭州西湖陈三立在杭州住了好几年,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21期2019-11-07

  • 与荣誉比,学问更重要
    大师陈寅恪之父陈三立生性沉稳,做事低调内敛,对荣誉之事看得极为平淡。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同时邀请中国代表前去参加。其时,中国派出了两名代表,一个是代表新文学的胡适,另一个就是代表旧文学的陈三立。这个国际笔会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广泛,世界知名作家罗曼·罗兰、泰戈尔等都是其中的名誉会员,而时任会长的则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威尔斯。可以说,能被邀请参加如此高规格的笔会,既是对作家个人能力的肯定,也代表了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然而,让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8期2019-09-11

  • 陈三立的节令诗
    刘雅静节令诗在陈三立的诗歌创作中,尤其是他诗歌创作的后期,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与友人唱酬诗、咏物诗、山水记游诗等题材的诗歌相比,节令诗更加突显出一种时间感。结合戊戌变法之后陈三立的行藏出处,可知诗人的家国之痛,身世沉浮,时不我予的深沉情感,皆被寄予在这些对于时节的歌咏中,带有十分强烈的时代悲感与个人特色。本文主要分析陈三立所创作节令诗百余首,重点剖析其除夕诗、元旦诗、人日诗等,通过诗中所展现的内容,深入理解诗人陈三立的精神世界与诗歌内涵。据陈三立《诗录》、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2019-07-08

  • 七言律拗救之形式体制与艺术功用 ——基于陈三立七律之考察
    功力。然于阅读陈三立七律之际,从传统拗救说理论体系视角切入,发现其七律多有拗救处,且其拗救处又多能对诗境诗情有所增益,有其独特之表达效果,非专欲逞才斗巧而施为。而陈三立为晚清同光体赣派领袖,诗名盛播海内,七律创作自成一家,号为“散原体”[1]。其处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链条之末,且创作成就犹高,故其七律写作有总结古典诗歌创作艺术经验的典型意义。故考察其七律中拗救的使用,不仅能窥其诗艺之一斑,更对深入理解古典诗歌创作中拗救运用的机制原理与表达效果有较为深刻与实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11-28

  • 与荣誉比,学问更重要
    大师陈寅恪之父陈三立生性沉稳,做事低调内敛,对荣誉之事看得极为平淡。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同时邀请中国代表前去参加。其时,中国派出两名代表,一个是代表新文学的胡适,另一个就是代表旧文学的陈三立。这个国际笔会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广泛,世界知名作家罗曼·罗兰、泰戈尔等都是其中的名誉会员,而时任会长的则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威尔斯。可以说,能被邀请参加如此高规格的笔会,既是对作家个人能力的肯定,也代表了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然而,让人

    杂文选刊 2018年11期2018-11-06

  • 晚清彭泽诗人欧阳述交游考
    宗某派。2 与陈三立、郑文焯的交游在欧阳述的交游对象中,有一类人对他的诗学主张产生了重要影响。除了上文论及的文廷式外,同光体重要代表诗人陈三立在作诗态度与方法等方面都给予了欧阳述较大的指导与影响。清季词学四大家之一的郑文焯与欧阳述自甲午年间开始往来,二人在诗学上多有切磋,郑氏的鼓舞坚定了欧氏诗歌不囿唐宋的理念。2.1 与陈三立的交游陈三立(1853-1937),字伯颜,号散原,别号崝庐,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作为同光体代表的陈三立被誉为“最后的古典诗人”,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9期2018-04-03

  • 陈三立与近代江西诗风的演变
    陈三立作为中国诗坛近百年来最杰出的诗人,其诗虽“参错于杜、梅、黄、陈间”[1](P204),然其诗“自具一种格法,精健沉深,罢落凡庸,转于古人,全无似处”[2](P51),苍莽排宕之意态未可列之江西社里,足以自成一家。他以祧唐祢宋、自成一家的诗学思想指导江西籍的诗人自山谷、昌黎入手,学习唐宋名贤之诗法,融会贯通,锻造一家之诗。由此,掀起晚近江西诗坛诗歌创作的新高潮,促使清末民初江西诗坛由模拟汉魏六朝诗转向宋代“江西诗派”的回归。陈三立经过一系列的诗学活动,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2期2018-02-01

  • 陈三立自辩说考论
    413000)陈三立自辩说考论张 宁(湖南城市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晚清民国文学研究所,湖南 益阳 413000)陈三立是民国诗坛的领袖,评论者通常视其为江西诗派。他虽没公开表示异议,但却曾私下进行辩解,以阶段性的创作特征来回应诗坛上流行的整体性评价。这反映出他想淡化与江西诗派的关系,却又无法完全否认的矛盾心理。他的遭遇也说明当读者所谓的某种知、不知、解、不解成为一种共识的时候,原本最具话语权的作者既很难在公众视野中还原自我的理想形象、诗学取向和审美趣

    中国韵文学刊 2017年2期2017-11-14

  • 论七言律之句法
    周洋摘要:将陈三立置于古典诗歌创作链条之末,考察其七律句法之运用,对于深入认识传统七言律之创作艺术有重要价值。陈三立七律好用倒装,每能于一句中之第七字精心安置,以收拗峭劲健之效。复以文为诗,律句节奏多样,已能化七言律句上四下三板滞之格,使其有开合动荡之姿。亦擅使虚字,其七律所用虚字词性多样,于语助类协调语音之外,复能贯诗之情愫,渲染诗境。其虚字使用臻于极致者,往往能见其性情。其对仗于流水、开合、倒挽三法之外,复有少量巧变对以见其才思,畅其诗律。而其对仗之主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7-10

  • 陈寅恪先生归葬庐山之过程
    山松门别墅辟建陈三立纪念馆。1994年春台北陈伯虞至武昌,乃遵小从女史之嘱,为此事来南昌访我。我提出,现在各方面人士不知陈三立,最好举行陈三立学术研讨会,先扩大影响。遂于9月中旬,省社联、省诗词学会在南昌主办了首届“陈宝箴、陈三立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50多位专家学者、陈家后裔10多人与会,共研义宁之学。会后我陪外省代表与陈家后裔往游牯岭,访陈三立故居松门别墅,瞻拜依依。陈寅恪后裔陈流求、陈美延女史提出,陈寅恪骨灰一直未下葬,她们不愿意葬于广东,因为那是父

    党史文苑 2017年9期2017-06-05

  • 不敢当
    的净慈寺拜晤了陈三立。两位老诗人通过徐志摩的翻译,各道仰慕之情。泰戈尔以印度诗坛祭酒的身份,赠给陈三立一部自己的诗集,并希望陈三立也同样以中国诗坛盟主的身份,回赠他一部诗集。陈说:“您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是足以代表贵国诗坛的。我则不敢以中国诗人代表自居。”汪辟疆撰《光宣诗坛点将录》,曾将散原老人陈三立列为“诗坛都头领”之“天魁星及时雨宋江”,从时人评价来看,这个代表他还是当得的,因此也算是谦虚啦。在中华文化里,“不敢当”是一种教养,谦谦君子身份的表征。出身

    幸福·悦读 2016年12期2017-01-06

  • 不敢当
    的净慈寺拜晤了陈三立。两位老诗人通过徐志摩的翻译,各道仰慕之情。泰戈尔以印度诗坛祭酒的身份,赠给陈三立一部自己的诗集,并希望陈三立也同样以中国诗坛盟主的身份,回赠他一部诗集。陈说:“您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是足以代表贵国诗坛的。我则不敢以中国诗人代表自居。”汪辟疆撰《光宣诗坛点将录》,曾将散原老人陈三立列为“诗坛都头领”之“天魁星及时雨宋江”,从时人评价来看,这个代表他还是当得的,因此也算是谦虚啦。在中华文化里,“不敢当”是一种教养,谦谦君子身份的表征。出身

    幸福 2016年35期2016-12-15

  • 山水画的题画诗(外一则)
    子不题也罢了。陈三立的两首七律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政治走向衰败,“国家不幸诗家幸”,于是成为我国传统诗歌的诗风转变时期。诗人们从表达世势感怀出发,倡导抒写真实、开辟新意,从专宗盛唐的藩篱中走出来,推崇江西诗派的奇崛风格,形成了所谓同光体。陈三立是公认的同光诗派祭酒,也就是排座次的第一把交椅。见有陈三立的行书条幅,所书两首七言律诗,是他为袁伯夔五十岁生日写的祝诗。诗如下:末流作者沿宗派,最忌人云我亦云。树立还期成一子,声誉安用列三君。读书榻有濠梁趣,养气雷生岱

    中华诗词 2016年9期2016-12-06

  • 千篇继涪皤,灵襟融造化 ——陈三立对黄庭坚的承传与创新
    襟融造化 ——陈三立对黄庭坚的承传与创新胡迎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77)摘要陈三立对黄庭坚极为喜好而推崇,他起初在长沙学汉魏六朝诗,后在武昌选定黄庭坚作为效法的重要对象。学黄庭坚诗之风神、格调、气味,亦学其句法与字面,但不追求形迹之似。比较陈三立与黄山谷诗风之异同,既有承传又有所创新,逐渐自成面目。陈三立还极力奖掖并指导年轻一辈人学黄庭坚。关键词推崇承传创新比较指导一陈三立对黄庭坚的喜好、推崇与评价关于学诗,陈三立主张先要立志高远,提高学

    中国韵文学刊 2016年2期2016-11-26

  • 民国“做派”
    ”□ 刘仰东●陈三立晚年定居庐山,一次蒋介石在陈家附近的松坡路散步,随从告诉蒋,陈三立住附近,蒋当即决定去陈宅拜访。陈三立得家人通报,立即从后门溜走。蒋介石扑空后,笑着说了一句:此乃真名士也。●胡宗南在外事场合常沉默寡言,每次招待外宾的宴会,他只说两句话。开头时说:“菜蔬很坏,招待不周。”散席时,把这两句话再重复一遍。洋人饱餐了一顿丰盛的酒菜,听到这两句话后,往往感到费解。●沈从文下饭馆,点菜的方式是用毛笔写菜单。他在青岛大学任教时,一次回北平过暑假,请萧

    中外文摘 2016年24期2016-11-23

  • 陈三立的“神州袖手人”诗
    启超曾有一诗论陈三立及其诗学成就,曰:“义宁公子壮且醇,每翻陈语逾清新,啮墨咽泪常苦辛,竟作神州袖手人。”该诗另有梁启超的注:“义宁,陈三立,伯严。君昔赠余诗有‘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之句。”我不知道梁启超此诗的写作时间,也不知道陈三立赠梁诗的时间。梁认为,他看到陈诗中的 “啮墨咽泪”之“苦辛”,不能理解陈竟然会作“神州袖手人”。然而,我以为,陈三立在此后的政治生活中确实不是“插手人”,而真是一个“袖手人”,只是在内心中仍无法置之度外,诗中不免常现

    粤海风 2016年5期2016-11-10

  • 陈三立的朋友圈
    之第一人。”【陈三立其人】陈散原是谁?陈三立,字伯严,江西义宁人,陈宝箴之子,陈寅恪之父。南昌章江门外三十里有西山,一名南昌山,据《水经注》解释,即古散原山。陈三立的父母皆葬于此,故以“散原”为号。陈三立光绪十二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不久即辞官,成为陈宝箴的智囊。陈宝箴、陈三立父子从政的顶峰就是开创了“湖南新政”,他们在湖南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一时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晚清改革派人士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

    同舟共进 2016年5期2016-05-04

  • 泰戈尔拜访陈三立
    住在那里的诗人陈三立。那时候,尽管文化信息传播方式落后,但陈三立的诗名早已远播海外。泰戈尔仰慕陈三立的诗才,由徐志摩陪同至西湖专程拜访。泰戈尔以印度诗坛代表的身份,赠给陈三立一部诗集,并希望陈三立也以中国诗坛代表的身份,回赠他一部诗集。陈三立接受赠书后,谦逊地说:“您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足以代表贵国家诗坛;而我呢,不敢以中国诗人代表自居。”以当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的巨大声望,他能在访问中国的行程中特别安排拜访陈三立,足见陈三立在泰戈尔心目中的地位。当时,有些

    人生十六七 2016年4期2016-04-06

  • 不敢当
    的净慈寺拜晤了陈三立。两位老诗人通过徐志摩的翻译,各道仰慕之情。泰戈尔以印度诗坛祭酒的身份,赠给陈三立一部自己的诗集,并希望陈三立也同样以中国诗坛盟主的身份,回赠他一部诗集。陈说:“您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是足以代表贵国诗坛的。我则不敢以中国诗人代表自居。”汪辟疆撰《光宣诗坛点将录》,曾将散原老人陈三立列为“诗坛都头领”之“天魁星及时雨宋江”,从时人评价来看,这个代表他还是当得的,因此也算是谦虚啦。 在中华文化里,“不敢当”是一种教养,谦谦君子身份的表征。

    读者 2015年11期2015-06-19

  • 王闿运与江西
    馆后,沈曾植、陈三立等即来谈。次日,陈三立又带同事黄大埙、刘景熙前来拜访。当时陈三立正在南昌与黄、刘等议设机器造纸公司。因每天都有人前来拜访、请宴,再加上觉得江西一些官员比较俗劣,所以王闿运或杜门谢客,或与二三友人出游。他也对江西教育现状颇不以为然,在给程岏樵的信中说到:“江西无可留恋,秋间决归”,此间“荒唐人会聚学堂,我惟以一溜烟了之”。他还抱怨南昌的气候,也厌烦总有人前来索书。直到五月一日,王闿运才到大学堂讲《礼记》。六月,他又因反对筹建新学,引起江西

    书屋 2014年11期2014-12-13

  • 陈三立的新与旧
    位古典诗人”的陈三立安息地就在九溪牌坊山。据郑逸梅《艺林散记》记载,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当时派了两位代表:一是胡适之,代表新文学,一是陈三立,代表旧文学。但当时陈三立已经84岁高龄,最终没有成行。作为中国旧文学的代表者,陈三立显然是无愧的,但与他代表的这个“旧”字相反,他其实是一个颇具创新思想的人。其人不凡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修水人,陈宝箴长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葆廉并称“维新四公子”,近代同

    钟山风雨 2014年1期2014-02-26

  • 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交游考略
    推的领袖人物为陈三立、郑孝胥、沈增植,他们分别是“同光体”的“赣派”、“闽派”和“浙派”的代表诗人。李希圣与“同光体”“浙派”的代表诗人沈增植并无交游,但与郑孝胥、陈三立都有交游,其诗集中有多首寄赠诗。通过对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交游情况的考辨,可以进一步了解李希圣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一、李希圣与郑孝胥的交游情况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之际,慈禧挟持光绪皇帝仓皇西奔,因此京师大乱,百姓纷纷离京避难。同年九月,李希圣离京,南返湖湘。光绪二十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康有为一派对陈宝箴父子政治态度的误解与夸张
    君”,吏部主事陈三立,曾游张之洞幕,戊戌时随侍陈宝箴在长沙,对湖南的变法多有作用。陈寅恪指出了从实际经验中得知须借重西法改旧法的陈宝箴,与从“今文”、“公羊”中推导出“孔子改制”之说的康有为,有着思想渊源的不同,也明确表示了陈宝箴、陈三立父子与康有为等人并非同一政治派系。对此,已有一些研究者在其论著中加以区别,笔者亦有论文言及于此②参见拙文《“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之五:张之洞与陈宝箴及湖南维新运动》,《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3期。。然而,对于康有为、梁

    社会科学 2013年8期2013-04-10

  • 见证2
    师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表示:“我决不逃难!”闻有人议论中国必败,他怒斥:“呸!中国人岂狗彘耶?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当年,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想招降陈三立,百般游说,他皆不应许。日军侦探日伺其门,陈三立大怒,呼佣人拿扫帚将其逐出。从此五日不食,以死书写了国难中风骨的灼灼光华。这些历史的见证人已经成为过往,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并没有消亡,在大是大非面前,是肩担风骨,伟岸做人,还是自私自利,苟且为人,鲁迅、陈三立和周作人、汪精卫,都

    求学·素材版 2012年12期2012-01-16

  • 陈三立:神州袖手人
    _ 澹台卓尔陈三立,清末“维新四公子”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他的父亲是维新派骨干、湖南巡抚陈宝箴,更有名的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国学大师陈寅恪。1882年,陈三立去南昌参加乡试。性情不羁的他不能忍受八股的束缚,于是,他并没有把文章写成八股文。按规矩,他不可能考中,好在主考官是后来成为溥仪老师的陈宝琛,爱才心切的陈宝琛从落卷中把陈三立的考卷拣了出来,亲点陈三立为举人。1889年,陈三立高中进士及第,授吏部主事,正六品。有一天,一个吏部书吏来向他

    读者·原创版 2011年11期2011-06-01

  • 家国旧情迷纸上,兴亡遗恨照灯前 ——陈三立“崝庐诗”主题思想研究
    恨照灯前 ——陈三立“崝庐诗”主题思想研究孙 虎(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9)陈三立“崝庐诗”是由历年省墓述哀诗组成,但它已超越了单纯的悼亡的含义,而具有特殊的“感兴”。组诗主题由父子之情述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而拓展到家父君国、兴亡遗恨的体认,透视出历史与现实的人生大关怀。在“家国旧情、兴亡遗恨”的主题下,崝庐诗的悲感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彰显了义宁家族精神传统中“国身通一”的思想。陈三立;崝庐诗;家国旧情;兴亡遗恨戊戍政变后,义宁父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4-10

  • 陈三立与湖湘文化
    324000)陈三立与湖湘文化刘小成(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陈三立受父亲影响,和湖湘士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由于这种交往,陈三立很好地继承了湖湘文化,而且对湖湘文化所涉及的问题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创见,这种思考在他的学术思想、维新思路、诗学理论等方面都有体现。他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出发,主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贯诸子百家。在维新思路上,他强调向西方学习,重视政教风俗的转易。在湖湘文化的发展进程与近代传统思想的变革中,陈三立的思想焕发着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5期2010-04-07

  • 郑孝胥与陈三立的诗歌人生
    成就上,公认与陈三立比肩的,只有郑孝胥。郑孝胥(1860—1938),字苏盫,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闽侯人。郑孝胥曾向张之洞自承“喜子厚之无翳”,诗歌风格习柳宗元。与他同一时代的著名诗歌评论家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推郑孝胥为“清苍幽峭”的诗风之首。陈三立以造句之法取胜,郑孝胥则以淡远韵味令人神往,如“乱峰出没争初日,残雪高低带数州”等。当时多数诗歌评论都将陈三立、郑孝胥并提,称为“陈郑体”,还有人将郑孝胥的诗名列于陈三立前,认为他才是近代旧体诗第一人。然而

    书屋 2009年5期2009-06-17

  • 略论郑珍对陈三立的影响
    ”的同光体诗人陈三立的影响。主要突出表现在诗学思想、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艺术创作这三个方面。关键词:郑珍诗歌;陈三立;影响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2-0173-03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领袖代表,在扭转性灵派末流卑弱诗风与开拓诗境方面。有着较大的推进作用。其诗歌对当时和后来的诗坛。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上接宋诗派、在艺术师承方面“不墨守盛唐”的同光体诗人。影响至为深远。其中尤以陈三立最为典型。对于陈

    船山学刊 2009年2期2009-06-15

  • 诗坛泰斗陈三立
    叶绍荣擘画新政陈三立中进士后,授吏部主事考功司行走,在京城逗留期间,他常常与一些有进步倾向的士大夫交游,讲学论世。面对朝廷的腐败昏庸和列强的环伺,常常扼腕长叹,慷慨激昂。希望自己能够大展宏图,报效国家,同时也希望朝廷能够变法图强,使国家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然而,陈三立高涨的情怀和满腔的热忱却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碰了一鼻子的灰。当时吏部弄权,积重难返,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陈三立感到自己如随俗浮沉于这样一个浑浊的吏部官衙,纵有经世大志,无奈也是难以施展的。

    全国新书目 2009年9期2009-06-10

  • 范当世与陈三立的文学交往
    “诗人榜”中,陈三立位列第三(第一未设,第二为郑孝胥)。1925年,汪国垣在《甲寅》周刊连载《光宣诗坛点将录》,以三立为“天魁星及时雨宋江”。由此可见陈三立在晚清诗坛诗名之盛。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提到陈三立“早从通州范当世游,极推其诗”,并对陈、范二人诗学之异同作出比较:伯子“工力甚深,下语不肯犹人,峻峭与三立同。而三立笔势壮险,仿佛韩愈、黄庭坚。当世意思牢愁,依稀孟郊、陈师道”。在汪国垣根据地域对近代诗系所作的划分中,陈三立身居闽赣派领袖之位,范

    古典文学知识 2009年3期2009-06-09

  • 陈寅恪的庐山缘
    是1930年,陈三立八十大寿,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陈寅恪上山为父亲做寿。有人研究过,作为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著作中很少流露对故乡故居的情绪,但作为诗人,他的乡愁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离开庐山15年后,1945年4月30日,陈寅恪的《怀故居》就是一首代表作: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河山迎胜利,残余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陈寅恪作此诗时,双目已失明,5个月后日本宣布投降。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庐山深深的怀恋。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4期2009-04-21

  • 从散原诗歌的意象变革看旧体诗的现代转型
    杨剑锋关键词:陈三立 旧体诗 现代转型摘 要:陈三立诗歌虽然继承自古典诗歌,但其诗歌意象的扭曲与变形其实是现代性的产物,有的甚至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特色,是与古代诗歌异质的。因此,陈三立应被认为是用旧体诗歌形式创作的现代诗人,诗歌形式不应成为区分文学现代性的绝对标准。一华人学者王德威在对晚清小说做深入的考察之后,提出了晚清小说“被压抑的现代性”的著名命题。他写道:“我主张晚清小说并不只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前奏,它其实是‘现代之前最为活跃的一个阶段。如果不是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2期2009-02-26

  • 得于家教止于家教
    中了举人,其子陈三立又中了进士,陈氏家学终于结出了硕果。很明显,这时的陈氏家学是以科举做官为基本目标的。陈宝箴凭着举人的资格,也凭着精明强干和卓异的事功做到湖南巡抚的高官,算是实现了这个目标。作为一个大省,湖南的开发是相对较晚的。湖南的历史名人还不算太少,如东汉蔡伦,三国黄盖、蒋琬等,可之后仅有唐欧阳询、宋周敦颐等人,显得越来越少。但辛亥革命人物,湖南就仅次于广东了,到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人物、著名共产党人,湖南就占了举国之半壁,真的是“唯楚有材”了。湖南近

    国学 2009年11期2009-01-29

  • 陈三立挽陈伯陶联
    雅意。集中收录陈三立书迹一幅,含对联一副、七律一首。七律题作《寄题八泉亭》,为陈氏集外诗,蒋天枢则币门往事杂录》、张求会《陈寅恪的家族史》皆有披露,并已收入李开军校点《散原精舍诗文集》;而对联则前此未见。此联语作:科名类张孝达,晚节若于晦翁。避地作孤臣,可堪老屋梅花,时杂觚棱千里梦;署号同王孟端,史才比元好问。题图才许我,极目沙亭荒草,只馀珠玉九原心。此联由辞意知为哀挽之作,但未说明所哀挽的人物。然而揣摩联意,由“署号同王孟端”一句入手,当可得其线索。经检

    收藏·拍卖 2006年3期2006-03-28

  • 破译孕育文化型大家族的基因密码
    海》,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四人分立条目,一家三代祖孙四人享有如此殊荣者,翻遍《辞海》,仅此一家!陈寅恪家族乃名倾天下的江州“义门陈”后裔,江州“义门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家庭文化景观。史载:江州“义门陈”自唐至宋,历时320年,聚族3900余口,并未分异,有田庄300余处,13世同堂,老幼和睦相处,百犬共槽而食,朝廷屡以“义门”旌表之。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乃清末维新派著名人士,他领导的湖南新政真正赋予戊戌变法以实际意义,充满生机的湖南被当时的

    全国新书目 2001年3期200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