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性
- 海德格尔对康德自由与因果性奠基关系的颠倒及其意义
卫国自由问题与因果性问题貌似并不相干,前者一般被归入伦理学论域,涉及人性,后者则更多是自然哲学,甚至自然科学谈论的话题。然而在康德那里,两者却被结合在一起并构成其最重要的课题,他为此还特别提出了“自由因果性”概念,以与“自然因果性”导致的必然性相对反,由此将问题上升到自由与自然或必然这样的高度。无论是为自然立法还是为道德立法,根本上都是主体不同层面的自由之体现,前者由自然因果性主导,却适得其反,使现象界的万物,包括主体失去自由,后者则关系到自由因果性,彰显
现代哲学 2022年6期2023-01-17
- 共犯论的教义学追认:被忽略的三种共同犯罪
与共同结果的“因果性”中的分量予以衡量。唯有如此,才能在体现“主客观相统一”之中落实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而这一做法所体现或采用的只能是共同犯罪思维。正如有学者指出,在交通肇事罪等过失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共同过失问题已经无法回避,因为否认共同过失犯罪,则责任轻重的划分便缺乏合理依据〔8〕。总之,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我们的刑法立法和刑法理论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是共同犯罪。(二)共同过失犯罪共犯化的合理限缩从语义上,《刑法》第25条第2款“二人以上共同
中国监狱学刊 2022年1期2023-01-08
- 因果性与力量
的原则:其一是因果性原则,其二是实在性或力量原则。但是,对于这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对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德国唯心论和当代法国哲学给出了不同的评判。德国唯心论肯定了斯宾诺莎形而上学对于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内在困难的克服,但批评前者缺乏主体性和自由。德勒兹和马里翁作为当代法国哲学的代表则对笛卡尔与斯宾诺莎形而上学给出了截然对立的看法。德勒兹认为,斯宾诺莎将邓·司各脱的“存在的单义性”原则推进至一种彻底的内在性原则,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5期2022-12-06
- 反叙述因果性:一种对非自然叙述的理解
定义。二、叙述因果性、反叙述因果性与非自然叙述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了著名的“故事”和“情节”的区别:让我们定义情节。我们已将故事定义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情节也是对事件的叙述,重点却落在因果关系上。“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然后王后因悲伤而死”是情节。(17)E. M. Forster. Aspects of the Novel. San Diego: A Harvest Book·Harcourt, Inc, 19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11-28
- 监督过失:因果性、注意义务与定罪实践
一、监督过失的因果性( 一) 监督过失因果性的理论匡正监督过失因果性的理论匡正意在解答监督过失本身的因果性,即其因果关系到底是何种因果性。被监督者的介入行为使得监督过失的因果性趋于复杂[3];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果关系的论证主要存在说理表述的叙述化、说理方式的非专业化和说理内容的简单化。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因果关系认定的复杂性增加了裁判说理的难度;其次,监督过失因果关系认定过程中刑法理论运用的不统一和缺失导致了裁判说理的非专业性;最后,裁判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4
- 阿尔茨海默症三网动力学因果性分析
内的功能连接和因果性连接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4-6]。目前,功能核磁共振数据分析的研究主要采用线性数据分析方法,如相关性和偏相关性等。然而,大脑活动所呈现出的强非线性特征也被众多文献报道,因此对脑功能核磁共振数据的分析有必要采用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7-8]。格兰杰因果分析(GCA)是一种目前比较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为:若变量X是导致变量Y变化的原因之一,那么当把X从所有可能导致Y变化的变量集中移除时,新的集合对于变量Y的预测能力将下降。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2年8期2022-08-18
- 学贯中西(11):从因果律看人机协同创新
前言:AI与因果性近几年来,全球AI精英都很关心AI的一个议题: 当今AI仰赖于大数据的相关性(Correlation)。然而,相关性并不一定表示其具有因果关系(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由于当今AI对于因果关系的探索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仍然非常依赖人类(具有溯因性推理习惯者)来补足。人类具有溯因性推理习惯者,就是通称的创新者(如诸葛亮等),其擅长于溯因推理(Abductive reasoning)——
电子产品世界 2022年9期2022-05-30
- 学贯中西(12):从因果律看人机协同创新(续)
性转化为强大的因果性推理能力;· AI 的因果性推理,也能协助人类更加发挥其溯因性推理能力,激发出人类更高的创新力。其中第一项,上期已经举例解说了;在本期里,将举例解说第二项的互补性——人类如何运用 AI 的因果推理来提升自己的溯因推理,因而大大激发自己的创新力。一谈到创新力,大家都会联想到数千年前的智慧人物:诸葛亮 ( 孔明 )。兹试想,如果当年孔明就能与 AI相遇,会如何协同产生更高的创意呢?同时也试想,如果我们现在好好善用 AI 的因果性助力,是否人
电子产品世界 2022年10期2022-05-30
- 因果性与力量
——笛卡尔、斯宾诺莎与当代哲学争论
性概念。其中,因果性(causality)和力量(power)这两个概念的地位最为突出和重要,因为它们不仅贯穿了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哲学思考和论证的始终,而且也折射出了他们在哲学上的深刻分歧,甚至对后来的哲学家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很合理地从因果性和力量这两个基本原则以及二者的关系入手去探讨笛卡尔与斯宾诺莎哲学的内在关联和根本分歧。从因果性与力量这两个原则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提炼出笛卡尔哲学的核心问题:上帝作为一种无限力量(infin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23
- 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
它们的关系是非因果性的,其决定性因素是意义,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在这种非因果性的连接原则影响下,一切都能被关联在一起。人类的大脑对于规律和秩序有一种本能的渴求,总是试图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来。一项研究显示,巧合的发生是人脑探索现实中因果关系的必然结果。这种探索机制的存在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与适应环境。赋予事物以特别的意义也会促进巧合的发生,尤其是当它能起到安慰或解释的作用时。因此,当“不寻常”的事物出现时,有些人会认定其必然蕴含深意。所以,巧合只存在于那些善于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2期2021-12-08
- 身体构成的双重性
——胡塞尔对笛卡尔身心关系疑难的回应
粹意识中受精神因果性规范;此身体具有前空间性、前自然因果性等特征。而物体(Körper)则是第三人称视角所观察到的、解释性地被把握到的,处于客观空间之中的被自然因果性规定了的;此物体则具有物理空间性,是自然科学之对象(15)Edmund Husserl & Marly Biemel, Ideen zu einer reinen Phänomenologie und phä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Drittes Buch:
现代哲学 2021年5期2021-11-25
- 可理解性不等于因果性:社会学解释及其问题
不那样做”作出因果性说明。而社会科学家给出的社会学解释常常以常识的方式出现,容易把“因果性”与“可理解性”混淆。科学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实际观察的因果性陈述,反之,一个解释不管多么符合常识、多么容易理解,也不能作为其科学性的辩护。邓肯·沃茨的论文《常识与社会学解释》从“可理性化行动”所带来的问题对这一难题从三方面做了分析,即框架问题、不确定性问题和结果问题,进而提出通过预测来检验解释的因果性。通过预测检验,理论中那些正确的命题被保留,那些错误的命题被删除或者被
关东学刊 2021年1期2021-08-02
- 走出决定论的困境
——论柏格森的自由观
性。五、心理学因果性与意志理论在批评了传统的因果性观念之后,唯一的理论出路就在于,是否存在一种不同于物理因果性的心理学因果性。柏格森指出,存在一种内在因果性,“内在的因果性是完全动力式的”,即通过绵延等概念来描述或者暗示的通过意识活动本身所呈现的因果性。柏格森在1903年2月26日写给布朗什维格(Léon Brunschvicg)的信中指出,“或者自由是一个空洞的语词,或者自由就是心理学因果性(Causalité Psychologique)”。〔5〕心理
理论界 2021年5期2021-04-14
- 时间之同一与变异——论休谟之因果同时性疑难
胡文静一、引论因果性在休谟与康德哲学中极为重要,学界研究颇多。不过,大多聚焦于休谟对因果客观实在性的质疑并将其内转为主体心灵习惯联想,以及康德因此从“独断论迷梦中惊醒”而竭力回应并将因果之普遍客观性重建于现象界。笔者却从两者对因果性的论述中发现,他们都遭遇因果同时性疑难,此疑难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业已显现。亚氏在《物理学》第四章第十节考察时间问题时遭遇联系过去和将来且当下存在的“现在”,既连续同一,又相异区分的疑难,即连续同一就会导致多个“现在”同一,同时共存
理论界 2021年12期2021-04-14
- 关于四种基本作用力的认识
间的相互作用是因果性改变量,那么,它是万有引力吗?分析可知,物体的存在来自于大爆炸[3](或大爆量),而大爆炸是绝对本质的本性下属性空间存在的状态。所以,可以间接的理解为产生有形式结构的物体的存在是绝对本质的本性存在,也可以理解为物体是由一定的属性空间实在* 1 在绝对的本性下形成,或者有一定存在的实在由于某种作用使它们结合在一起产生有形式结构的物体存在,这某种作用按照物理学的观点,就像是“力”的作用。所以,一定形式结构的物体具有一定的实在,则就具有一定存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4期2021-03-06
- 科技论文引文的相关性、因果性与引文评价
],将引文分为因果性引文和非因果性引文,并利用因果性引文数据进行学术评价是一种潜在合理的评价方法。它能客观反映被引文献对后续研究的支撑作用,消除引用行为和引文相关关系差异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有利于促进良好的科技评价和学术出版生态的构建。1 引文的相关性及传统引文评价的不合理性1.1 引文的相关性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
天津科技 2021年12期2021-01-05
- 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性与因果性分析*
技术的相关性及因果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做一探讨。一、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关系分析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其广泛应用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同时,也对人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大数据技术已经变得如此重要,并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须臾不离分,那么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反思:即大数据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在今天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传统认知模式总是要求人们透过现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29
- 论强纲领中的因果性模型问题
纲领性原则,即因果性、公正性、对称性与反身性。社会学家以强纲领为起点,将科学知识纳入他们的研究领域,认为并不存在完全客观的“真理”,所有的知识都受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布鲁尔声称自己是一名相对主义者,所以科学知识社会学同样也带有强烈的相对主义色彩。但是与传统的相对主义者不同,他的理论既有哲学史上传统相对主义的一些共性,也有拒斥科学理性、消解科学真理、解构科学方法、彰显科学文化的独特内容和特征[1]71-75。这也使得科学知识社会学饱受诟病与攻讦——因为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2
- 关于大统一理论的探索性原理
);空间系数;因果性改变量;因果性作用力;因果性连接力;波段粒子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individuaL's understanding of grand unification theory,Or it can be said to be an exPLoratory PrinciPLe of the grand unified theory. Grand unified theory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期2020-07-04
- 人与自然界的因果性
是人类的活动对因果性做出验证。如果我们用一面凹镜把太阳光正好集中在焦点上,造成像普通的火一样的效果,那么我们因此就证明了热是从太阳来的。如果我们把引信、炸药和弹丸放进枪膛里面,然后发射,那么我们可以期待事先从经验已经知道的效果,因为我们能够详详细细地研究全部过程:发火、燃烧、由于突然变为气体而产生的爆炸,以及气体对弹丸的压挤。在这里怀疑论者也不能说,从已往的经验不能推论出下一次将恰恰是同样的情形。确实有时候并不发生正好同样的情形,引信或火药失效,枪筒破裂,
领导月读 2020年12期2020-03-03
- 承继共犯限制肯定视角下事后抢劫问题的处理
当事实之间存在因果性为必要,后行为人仅对介入之后的共同行为承担共同正犯的责任。为此,应该对后行为人施加了因果性影响的行为、结果进行独立评价,在该行为、结果该当于一定构成要件的限度之内,成立共犯[2]。否定说从因果关系和因果共犯论的角度出发,对承继的共犯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否定说的最大问题在于,在不使用承继的共犯这一概念的情况下,难以对后行为人作出合适的处罚。在诈骗罪中,如果按否定说的观点,似乎很难认定单纯负责收受财物的“收受者”是诈骗罪的共犯[3],而此
文化学刊 2019年5期2019-12-26
- 作为社会批评的形而上学理念
——对阿多诺的康德自由观批判的一个反驳
德定义的“自由因果性”,其实是对人们在现实中“普遍的依附状态”的绝妙讽刺,它使得人们总是能够赋予他们自身比实际享有的更多的自由。将自发性、自律、创造性等能力、禀赋赋予先验主体而非经验主体,这一二分以反讽的方式捕捉了一个严峻的社会事实,即经验主体在支配其命运的社会外因面前是虚弱无力的⑤,“为先验主体性学说所忠实记载的是关系的优先性——与人类个体及其关系相疏离的抽象理性关系——这些关系以交换为模式建立起来”。⑥因此,先验自我、经验自我的对立、隔绝构成一幅非常可
社会科学研究 2019年4期2019-02-18
- 时变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其应用
Granger因果性检验方法基于时间不变模型,不能捕捉时间序列的动态行为。近年来,时变Granger因果性的研究得到了发展,Ding等(2000)[1]假设序列在短期时间段是平稳的,研究了模型拟合算法得到时变Granger因果性。Hesse等(2003)[2]基于自适应递归拟合带有时变参数的VAR模型,用递归最小二乘算法,研究了Granger因果性的线性递归时变估计。Li等(2012)[3]提出的时变Granger因果性线性估计方法允许检测瞬时因果联系,推
统计与决策 2018年20期2018-11-22
- 找寻本征态叠加的物理机制
学家休谟认为,因果性只是人们对现象“前后相继”的感觉习惯,因果关系不过是两类事件的“恒常会合”,其必然性并不存在[1]20。康德正好相反,承认因果关系的必然性,但它是人们用来“整理”感觉经验的先天知性形式,认为因果关系是“先验必然”,“人为自然立法”[2]。恩格斯指出,因果关系具有客观物质性和客观必然性,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本身所固有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原因在先,结果在后;相互作用是它们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果之间存在客观内在联系[3]。相互作用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7-17
- 康德论上帝证明与因果性问题
论前提,即单向因果性,单向因果性中的时间相继性原理构成对这个证明的摧毁。为此,康德放弃了基于单向因果性的本体论证明,转而根据交互因果性,给出了自己的本体论证明和设计论证明。因此,与莱布尼茨的本体论证明②康德早期指出,他所反对的是笛卡儿学派的上帝证明。笛卡儿与莱布尼茨的本体论证明的区别在于,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个经过普遍怀疑而确立“我思”获得的真观念的过程,康德在对笛卡儿学派证明的重构过程中并没有提到这个环节,因此这种重构与莱布尼茨的证明是一样的。本文因为要考察
求是学刊 2018年2期2018-04-10
- 康德哲学中的溯因思想研究
二、溯因推理与因果性皮尔士后期的思想,不再拘泥于三段论对推理的分类,而是将溯因、归纳和演绎这三种推理与科学探究的过程相关联,分别对应假说的形成、评价和预言过程。溯因推理虽然是一个为结果寻求解释性假说的过程,但皮尔士指出它仍是具备一定逻辑形式的推理,并将其定义为:“如果我们观察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C。并且如果A是真的,则A可能引起C。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溯因推理推断出A可能是真的。”皮尔士运用了逆向假言推理的逻辑形式,但在溯因推理中A与C的这种关系并非经典逻辑
文化学刊 2018年10期2018-03-06
- 物与象:胡塞尔感知分析中的一个基本区分
物体的物质性和因果性置入括号,超越的物体被还原为意识方面的显现者。胡塞尔也将这种纯粹以感性直观的方式、原本地被给与的显现者称为“象”(Phantom)。③Phantom的字典释义是“幻象”,但在本文所探讨的语境中,胡塞尔使用的Phantom显然没有“幻”的含义。和胡塞尔的许多术语一样,“象”这个概念的含义并不是单一的,胡塞尔区分了象的两种含义:1)象可以是指“真实”之象的观念,即同一之象的观念(Idee),这种象在一种理想的无限性中——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一
学术研究 2018年5期2018-02-20
- 论共同过失正犯
间的相互作用即因果性,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日本刑法第6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都是正犯”。日本刑法也未明确共同正犯主观要件的内容,从而共同过失实行行为也有评价为共同正犯的可能。日本司法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共同过失正犯论。如两个被告人在工作室用火炉煮饭,二被告人本应充分注意炭火过热而使火炉下的木板着火这种危险,但由于两名被告人的不注意,且未完全熄火后就返回家中,最终导致工作室烧毁。裁判所认为,二被告人对前述危险应有认识,但其不予注意,且未能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2-12
- 探析关于劳动的基本矛盾
矛盾;目的性;因果性基本矛盾属于内部矛盾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所以,笔者的方向是找到劳动内部固有的矛盾。先讨论劳动,为什么要劳动呢?恩格斯说劳动使人成为人,这里说明了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也就是劳动的功能。在这里,笔者先从劳动整体中剥离出客观、原始的劳动(不包含劳动的社会性)。劳动的原始形式仅仅把劳动当成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形式,它的功能就是产生使用价值。按照马克思的方法论,事物的结构决定功能,那么劳动的结构呢?笔
南方企业家 2018年7期2018-01-22
- 深度学习的能与不能
算法;相关性;因果性机器学习作为单独的研究方向,应该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第1届国际机器学习大会(ICML)召开之后才有的事情。机器学习存在很多不同的定义,常用的有3个:第1个常用的机器学习定义是“计算机系统能够利用经验提高自身的性能”[1],第2个常见定义是“学习就是一个基于经验数据的函数估计问题”[2],第3个常见的机器学习定义是 “提取重要模式、趋势,并理解数据,即从数据中学习”[3]。 这3个常见定义各有侧重:第1个聚焦学习效果,第2个亮点是给出了
中兴通讯技术 2017年4期2017-09-07
- 先验因果性:一种发生学的考察
摘要:因果性既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概念,又是皮亚杰发生学认识论的重要概念。该文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理论对康德的先验因果理论进行一种发生学解读。这种解读遵循整体性、建构性、调节性和动态性四个原则,并且吸收了发生学因果理论的功能主义、弱还原论、同化作用等优点。纳入当代认识论成果,可以对先验因果理论进行一种动态化、弱形式化、双向化的修正或建构,由此,增强先验因果理论的认识论意义和价值。关键词:因果性;结构主义;先验论;发生学认识论;康德中图分类号:B516.31
西部学刊 2017年7期2017-08-24
- 动词隐含因果性和语篇话题性对回指选择的影响
58)动词隐含因果性和语篇话题性对回指选择的影响陈伟英 谢 莉(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动词隐含因果性和语篇话题性是制约回指选择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对回指选择的影响机制及交互作用仍不明确。语篇生成续写实验表明,动词隐含因果性确实会影响到后续指称对象的选择,并在原因类联结关系中得到加强;当动词语义倾向回指的对象为新引入的实体而非语篇话题时,其回指倾向最显著。这说明基于给定语境生成语篇的过程遵循省力原则,但与语篇话题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7年4期2017-06-05
- 康德的“自由观念”:论阿多诺诠释的独特性*
先验自由与自然因果性在“二律背反”中是一种矛盾意识。“二律背反学说的本质在于,这种矛盾是在我已经说过的那种理性批判的澄明意图与形而上学的拯救意图之间得到了表达。康德并没有说出这些意图,但它们却深深地浸透在他的哲学里面,按照康德的观点,这两种意图在理性中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它们在理性中使自己发生同等效用,因此,这种意图之间的矛盾情结导致了不可消除的矛盾。”*[德]T.W.阿多诺:《道德哲学的问题》,谢地坤、王彤译,谢地坤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
思想与文化 2017年2期2017-04-12
- 科学解释中的因果性问题
)科学解释中的因果性问题沈旭明(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科学解释的四种模型:演绎模型、因果图示、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都涉及因果关系的寻求。人们从对因果性的发生进行研究,试图解释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生理层面的发生机制。科学解释中各种解释模型在因果性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难,没有一种解释模型能为因果性理解提供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案,因果性的理解仍是科学解释中的艰深问题。科学解释;解释模型;因果性亚里士多德(Aristot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4-12
- 论培根对古代哲学中目的因的批判和改造
由目的论奠基的因果性重新奠基到事物自身之中,使之成为可为科学服务的哲学基础。关键词:目的因;因果性;培根;亚里士多德1.引言:问题的提出目的因是亚里士多德描述运动变化的四种原因中的一种,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的本体论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这一对运动变化原因的一个重要解释,却在培根那里被批判和悬置了起来。这一批判和悬置的背景、理由和目的为何?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只有余丽嫦在她的《培根及其哲学》中予以了部分讨论。但是,她的研究并不充分,这种不充分体现在两个方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2期2017-03-24
- 论培根对古代哲学中目的因的批判和改造
由目的论奠基的因果性重新奠基到事物自身之中,使之成为可为科学服务的哲学基础。关键词:目的因;因果性;培根;亚里士多德1.引言:问题的提出目的因是亚里士多德描述运动变化的四种原因中的一种,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的本体论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这一对运动变化原因的一个重要解释,却在培根那里被批判和悬置了起来。这一批判和悬置的背景、理由和目的为何?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只有余丽嫦在她的《培根及其哲学》中予以了部分讨论。但是,她的研究并不充分,这种不充分体现在两个方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1期2017-03-24
- 论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的行为受自由的因果性规定,人可以出于对宇宙的尊敬与敬畏而主动践行道德行为,不为欲望与冲动所左右,这时候人具有超越性。这时的理性被称为实践理性,是不被经验性条件决定的,它只被超验的东西所决定。被经验条件决定的生命状态及其领域被称为自然;被超验的东西决定的生命状态及其领域被称为自由。自然的生命状态适合从事科学研究,自由的生命状态适合从事实践活动。若用自然的生命状态从事实践,用自由的生命状态从事科学研究,就会导致二律背反。康德所创立的理论体系,发现了旧形而上学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2-16
- 大数据主义者如何看待理论、因果与规律
——兼与齐磊磊博士商榷
关性分析可能比因果性分析更重要,因为与其用臆想的因果假设,不如从表象出发,快速把握他们的相关关系,“大数据的相关关系分析法更准确、更快捷,而且不容易受偏见的影响”。特别是在日常生活、商业分析中,相关性分析更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预测工具,“相关关系很有用,不仅仅是因为它能为我们提供新视角,而且提供的视角都很清晰。而我们一旦把因果关系考虑进来,这些视角就有可能被蒙蔽”。 舍恩伯格知道,相关性只是一种表象,因果性才是表象背后的本质,因此他并不否定因果性的存在
社会观察 2016年12期2016-11-26
- 大数据主义者如何看待理论、因果与规律
作用,也不否认因果性的存在,更不否认世界的规律性。大数据主义者试图克服理论先入为主的偏见,强调让数据自己说话,增加了数据密集型科学知识生产新方式。大数据主义者试图用相关性纠正传统科学对因果性的偏执,科学发现中首先应重点寻找数据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为因果关系的发现提供进一步探索的路标。大数据主义者不但承认世界的规律性,而且拓宽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用数据规律补充了以往那种单一的因果规律,规律的范围从而得到了重大的拓展。〔关键词〕 大数据主义者,相关性,因果性,理
理论探索 2016年6期2016-11-14
- 关于我国刑法不存在片面共犯的探究
实践。关键词:因果性;行为共同说;共同故意;解释论中图分类号: D9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5-0023-05片面共犯是指行为人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并实际参与他人的犯罪行为,但他人并不知情的犯罪形态。例如,甲追杀丙,乙知悉并且也希望置丙于死地,便在甲追杀丙的过程中设置障碍,阻碍丙逃跑,使甲顺利完成犯罪,甲对此却毫不知情(以下简称“典型案例”)。就不知情的甲而言,只需依其所犯之罪定罪量刑即可,并无争议。然而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0-20
- 基于图模型方法的Granger因果性检验∗
Granger因果性概念以来,Granger因果性已经成为衡量系统变量间动态关系的重要依据,在神经网络、金融经济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2,3].近年来,利用图模型方法研究系统变量间的Granger因果性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利用图模型方法研究变量间的Granger因果性首先由Dahlhaus和Eichler[4]提出,Eichler[5,6]对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Granger因果图,并讨论了Granger因果图的Markov性.魏岳嵩等[7]给
工程数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5-25
- 共犯关系的消解*
的参与所给予的因果性影响。因此,在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结果避免措施之际,不是考虑着手实行之前还是着手实行之后这种形式性区别,而应关注共谋的内容是否已经被部分现实化,并由此形成了容易以此为前提继续实施犯罪的状况。不过,即便没有消解因果关系,倘若共谋者通过一定努力,消除了自己的参与行为的重要性,或者消除了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共同性,该共谋者就从共同正犯降格至帮助犯。另外,被其他共犯单方面地排除在共犯关系之外,这不过是意味着排除了自此之后的心理的、物理的因果性,但并不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6年4期2016-04-03
- 关于我国刑法不存在片面共犯的探究
实践。关键词:因果性;行为共同说;共同故意;解释论片面共犯是指行为人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并实际参与他人的犯罪行为,但他人并不知情的犯罪形态。例如,甲追杀丙,乙知悉并且也希望置丙于死地,便在甲追杀丙的过程中设置障碍,阻碍丙逃跑,使甲顺利完成犯罪,甲对此却毫不知情(以下简称“典型案例”)。就不知情的甲而言,只需依其所犯之罪定罪量刑即可,并无争议。然而对于知情并暗中参与的乙,是否应以共同犯罪论处,理论上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的争论。持肯定说的学者认为:“作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23
- 浅析滥用职权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
以不法、正犯、因果性、罪过形态为次序进行认定,才能做到罪责刑不失衡。关键词:滥用职权;共同犯罪;不法;正犯;因果性【案列】2005年,某事业单位负责人甲欲利用单位国有资产与乙成立合作公司,并承诺以后将事业单位所占股份转让给乙,转让价200万元。后乙因资金问题,商定与丙合作,由丙出资并以丙的名义与该事业单位成立合作公司,乙负责出面与甲联系。2012年,乙、丙计划将合作公司整体转让,因乙负责与甲联系,丙遂要求乙将事业单位所占股份收购后整体转让。后甲决定将事业单
山西青年 2016年3期2016-02-05
- 因果性:怀疑论和先验论之辩
者之间存在一种因果性。休谟对因果有效性的质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哲学史上称为“休谟问题”。而另一个哲学巨匠康德对因果性的先验论证却湮没在其整个批判哲学的宏大体系中,其价值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甚至还存在着一些误解。例如,有人认为康德驳斥了休谟的因果怀疑论,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比如华特金认为:“休谟和康德本体论立场极大不同,彼此之间无共同词汇,以至于在康德主要论证中没法找到康德反对休谟的文字,且没法找到一个满意的、必要的预设使得把康德的论述纳入到休谟式的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2期2015-02-21
- “发生”意义上的因果性原理——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类比论证方法的演绎
体现这一目的。因果性规律的合法性,在康德看来是维系整个自然科学尊严和人类认识客观有效性的最重要的保障,只有将这层意思说明白,才能在根本上抵御休谟怀疑主义的侵袭。所以,康德无论在篇幅上还是在其关注程度上,都对此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可见,将第二类比作为揭示康德批判哲学的核心手法,正是从康德本人的意图出发的。实体性范畴与协同性范畴都在相继性范畴的图型当中逐一揭示。而之后的模态关系仅仅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经验性思维的公设”,它的性质毋宁是一种态度。而其一直强调的主体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8-15
- 多维时间序列Granger因果图Markov性
Granger因果性概念以来,Granger因果性已成为衡量系统变量间动态关系的重要依据,在金融经济、信号处理、神经网络、医学等[2-5]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Granger指出:如果在其余变量信息给定的情况下,融入某一变量的信息有助于对另一变量将来值的预测,则该变量是另一变量的原因.当前对系统变量间Granger因果关系的研究多采用两变量Granger因果性检验法[6-7],由于经常忽视其他重要解释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常会导致伪因果关系的出现.此外,两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7-04
- 离散广义系统的因果性
离散广义系统的因果性李莉莉,逄 博,崔利宏(辽宁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通常具有非因果性的离散广义系统在物理上是无法实现的,但实际系统中往往存在这种情况.本文首先讨论离散广义系统具有因果性的充要条件.然后针对不具有因果性的离散广义系统,证明存在状态反馈控制器和输出反馈控制器使闭环离散广义系统具有因果性的充要条件,并采用构造性方法分别针对rank(B)=r和不限制矩阵B秩的两种情况,给出状态反馈控制器和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案,确保闭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1-06
- 康德论德性与幸福的因果关系
是一种无条件的因果性概念;其次,这种因果性是意志的属性。意志的无条件的因果性就是一种自发性能力,即在因果序列上的第一因。作为因果序列的第一因,自由就是它引起的现象序列的本源的动力和存在根据。现象中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有一个自然原因,这自然原因本身仍需要另外一个同样是自然原因的推动,以此类推以至无穷。如果因果序列只是局限于现象界,这个序列就不可能是完备的,但一个本身不再需要外在原因推动的因果性就是自由的因果性,它使得那个无限延伸的因果序列从自身中开始,因而为这个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8-15
- 长株潭三市温度变化对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影响
:(1)格兰杰因果性分析揭示了气温变化与电力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且用电量对气温的格兰杰因果性远远高于气温对用电量的格兰杰因果性;(2)通过协整方法也证实了气温变化与电力需求之间存在真实的长期协整关系,并建立了一个长期电力预测模型,以揭示两变量内在的一种协同变动关系;(3)长株潭三市夏半年平均气温升高1℃,其对应的降温耗能增加约3%.长株潭地区;气温;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费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关于两者的研究,国内研究较多的是把能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10-17
- 一种判定离散系统因果性的有效方法*
线性非时变性及因果性的关系,并重点讨论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描述的LTI系统的因果性判定方法,从而有效地加深初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理解和掌握。1 常系数差分方程所描述系统线性非时变性及因果性讨论如果系统满足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则它也满足构成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必要条件。以下给定一个典型的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如式(1)所示,来讨论常系数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是否一定具有线性非时变性及因果性。之所以典型是因为该方程在[1],[2],[3],[4]等教材中都有采用以说明线性常系数
山西电子技术 2012年1期2012-07-17
- 因果性概念的认识论意义之重构
——康德的第二类比原理解读
430072)因果性概念的认识论意义之重构 ——康德的第二类比原理解读刘凤娟(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自然因果性思想在康德哲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康德那里,自然因果性的认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二个经验的类比原理中。目前,学术界对因果性原理的认识论意义的解读主要是揭示其作为“经验的可能性”的根据,但是,“经验的可能性”这种理解是笼统的,自然因果性不仅是“变化的经验”的可能性根据,还是认识“变化的原因或结果”的可能性根据,这两个方面是自然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4-13
- 解自由意志之谜——论塞尔对自由意志的解释
题。笔者从意向因果性的角度出发,来探究塞尔是如何在神经生物学的立场上解答自由意志之谜的。一、从意向因果性的反例看自由意志塞尔从意向是否得到满足出发,在对意向因果性的阐述中认为,人在行动前以及行动中的意向是依靠自由意志而做出的。人通过理智选择以及行动,并遵循计划性规律来使意向所要求的行动结果出现,最终使自己的意向得到满足。从这一层面上说,自由意志在意向因果性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但有一种特例是,行动者在外界强迫的要求下即使做出了在先意向的行动,并出现了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期2012-03-19
- 自由与必然关系的康德式解决
——论康德的先验自由
按照自然规律的因果性,并不是世界的显象全部能够由之派生出来的惟一因果性。为了解释这些显象,还有必要假定一种通过自由的因果性。”[3]378关于正题,康德借助了在经验中有效的原理“因果律”做了如下证明:(1)自然规律的因果性不能被假定为惟一的因果性。按照“自然规律的因果性是惟一的因果性”的假设,某物的发生必然有一个初始的原因(始因)。但是无论我们追溯的原因多么深远,在“一个在先的状态”之前永远存在“一个更早的状态”。如果一切都按照纯然的自然规律发生,那么将永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年6期2011-08-15
- 康德和因果问题的解决
到自由(自由的因果性)和必然(自然的因果性)的关系问题。康德不否认自由和必然的同一性,只是否认了人认识此同一性的可能性。但是,康德并没有彻底割断自由与自然的联系。通过先验自由的直接联系,我们可以发现自由与必然的本源的统一性。通过这个本源的统一性,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因果问题,并且对康德因果问题解答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作出解释。先验统觉; 康德; 因果问题; 体用论因为西方科学的机械论特性,因果规律的概念在西方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代的机械论世界观以原子论最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4-12
- 试论帮助犯的因果关系
殊性决定了共犯因果性的判断不能完全适用有关正犯因果关系的理论。帮助犯的因果性系帮助犯客观归责的基础与前提,帮助犯因果关系的构建应当以共犯的处罚根据为基础;其因果性的判断应以实行行为促进说为原则,以正犯结果引起说为补充。因果性;实行行为;帮助行为;处罚根据一、引言根据通说有关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界定,概指犯罪实行行为与对定罪量刑有价值的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合乎规律的联系。[1][2]很明显,在刑法因果关系的探究方面,我国刑法学界主要就正犯或者说实行犯的危害
海峡法学 2010年2期2010-04-10
- 康德两种因果性的道德意蕴
的自然与自由的因果性问题。通过这两种因果性,康德鲜明地揭示了自然因果性的存在领地和自由因果性的存在领地,使自由因果性典型地呈现在其所探讨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的本体世界。在这样的本体世界中,康德将自由放在道德律令、道德法则和至善的层面上加以探讨,彰显出自由在人的形而上追求意义上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意蕴。对自由的探讨也为他的《实践理性批判》奠定了伦理学基础。[关键词]康德自然因果性自由因果性道德(中图分类号]B8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
道德与文明 2009年2期200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