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

2024-05-15 09:38徐秋芳
新课程 2024年7期
关键词:角的度量量角量角器

文| 徐秋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使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思维体系的形成。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通过教师的系统引导,能够从问题本质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既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又需要有创造性的思考能力,还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这不但可以让他们在当前的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而且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也是有益的。下面以“角的度量”为例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角的度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概念、量感等。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在“角的度量”部分的教学中,却往往流于对工具的简单认知和机械的练习。例如,教师会首先对角的测量单位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带领学生对量角器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解,最后让学生记住“对点、对边、读刻度”这一基本的测量方法,并且要做很多的操作练习。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耗时很长,效果却不好。这种现象教师忽略了角的测量中技巧和学习情况的复杂性,把角度的测量狭窄到操作技巧上有关。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及测量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对角度的认识。通过量角器正确测量角度,读取角度。

2.了解量角器的特性和作用。在探究、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地对量角器的测量过程进行总结,并掌握利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3.主动参加测量角度的学习与交流,在探究角的测量方式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简洁、严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

四、教学方法

以“动”字为主,注重对学生动手、动脑、交际等方面的训练。教材中有许多实际操作的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探究活动中,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静态的学习变成动态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尊重已有经验,找准教学起点

1.回顾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如何度量角的大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再提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1)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以及相关的配套练习1、2 题。

(2)教师引导强调“度”的符号书写,描述1°的大小。

1.以A 为端点画一条经过点B 的射线。

2.已知∠1=∠2,∠3=100°,求∠1 的度数。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回答视频中的问题,完成导学案对应题目,分享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观察学生看视频的反应和完成对应题目情况,做好记录,并为学生答疑解惑。

(说明:在四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基础。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之前有所提升,因此,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微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看完微课后,首先自己想一想导学案中的相应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微课用生动的动画将角的度量单位1°约等于针尖的尺寸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相互探讨中,学生增强了对度和1°度的理解,提升了对知识的表达与构建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教学问题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正确地放置量角器,二是怎样选用内圈和外圈读出角的度数。本节内容涉及的数学概念比较多,其中量角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作为指导,选择了电子白板中的量角器和角,化虚为实,将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对量角器有了更好的认识,并且学习如何对角进行测量。同时,将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达到让学生活学活用的目的。

1.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用脚步以及大拇指与食指的距离来测量教室、课桌和文具盒。在过去,学生都是在机械地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利用操作活动导入教学内容,可以缩短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测量教学中。

测量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观察学生是否已经进入了数学学习中,是否将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到了最佳。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大家结合我们刚才的测量想一下,为什么相同的桌子、相同的教室,不同的测量方法,却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呢?”当学生想不出答案时,教师开始讲解测量的知识。

(说明: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各种不同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这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地记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把教师的讲解变成自己的经验,从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更高的水平。为了更好地进行“角的度量”的课程教学,教师需要创设一个测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

2.认识量角器

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量角器图片、播放相关介绍视频,并引导学生对照手边的量角器实物。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片观察和探讨手里的量角器,并小组讨论分析量角器的特点。

教师活动:观察学生看视频的反应,做好记录,为学生答疑解惑。

(说明:学生首先对手里的量角器进行了观察和探讨,进行了验证和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观察量角器实物,使学生对量角器的结构与特征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后续利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度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进行深度学习。)

3.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根据量角器的特点,猜想怎样用量角器来度量课本第40 页∠1 的度数。

(2)学生认真观看微课,学习怎样用量角器来度量角。

(3)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微课视频的相关内容,与同桌说说量角的步骤、量角要注意什么、读度数需要注意什么。

(4)完成导学案迁移运用题,掌握正确量角、读角的能力。

(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利用量角器的特性对利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学会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如在量角前,要先确定是否要延长角的边;在读度数时,要准确地确定应该读哪一行相应的刻度。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动讨论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推动了深度学习。)

(三)组织小组交流,实现深度学习

在本次课程中,主要设计了两次小组活动,具体以探究量角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为主要内容。首先,在小组实践中,学生利用教师给的工具进行测量,发现可以利用小角来进行大角的测量。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让他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地进行测量,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量角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独立学习,基本上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从小组交流的内容看,主要包括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测量,怎么正确操作量角器、量角器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等。

(说明: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来进行学习,特别是在“角的度量”的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确保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课堂活跃度,这也是保证“角的度量”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事实上,小学生更习惯于和同伴进行沟通,他们可以在交流中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不同,这是他们的习惯,也是他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思想碰撞中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自由的探讨。)

(四)总结课堂知识,整合所学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结合如下问题总结课堂所学知识。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还有哪些疑问?

3.你对自己在小组交流、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是否满意?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进行讨论。

(说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补充下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和学习状况两个层面进行自我反思,这既能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又能将课堂教学的成效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思考并改善教学。)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做一做”第2 题。

教师询问学生:在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学生发现两个角都是45°,说明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教师:正是因为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任意延长却不影响角的大小,所以在遇到角两边画得太短不方便用量角器测量时,可以根据射线的性质将射线向一边延长,以便于在量角器上观察角度。

(说明:教师要尊重学生原本的认知体验,允许学生先试、先量,让他们的思考过程得到完整的展现,如此,才能精确地把握教学的出发点,使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对新知产生的负迁移给消除掉。)

▲课后作业

1.与人分享角度的符号表示的由来。

2.观看微课,查漏补缺。

3.完成练习册相应练习题。

(说明:向家庭成员、朋友、同伴共享本节课中学习到的角度的测量的相关知识,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整体的构建;课后再看本节课的微课,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五、小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一种变革和创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角的度量量角量角器
残缺的量角器
经历度量五部曲,培养度量意识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量角小窍门
学生量角时常犯的错误及应对策略
我的另类量角器
量角器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难点破解
“角的度量”教学片段赏析
丽丽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