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及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往实践的意义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这本书中,马克思首次详尽叙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在阐述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过程中,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概念:交往。马克思、恩格斯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交往的内容以及它与生产、分工的关系,揭示了交往对生产力发展、世界历史形成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交往思想几乎贯穿整本书的始终。因此,以《形态》中交往思想的研究为基础,结
西部学刊 2023年18期2023-11-06
-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批判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论战过程中,为寻求共产主义道路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一、对所有制关系的重新界定(一)物质联系与“现实的人”在《形态》中,马克思首先进行论述的是所谓的“现实的人”,其指的是囊括在具体社会关系之中的人,是活跃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发展个人才能、实现自我解放的人。这也就阐明了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一定是处于某种对象性活动所衍生出来的关系之中的,并强调了这种物质关系只有在人和人分工和交往关系的维度下才能够得到有序展开。因此,人和人的关系一定是处在将对象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8期2023-10-26
- “现实的个人”对“抽象的人”的批判性超越*
——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否认历史前提而沉浸于思辨世界这一做法进行拨乱反正的基点,也是推动唯物史观问世的出发点。由此,这一思想在开启人学研究的唯物史观视域的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解放意蕴。因此,从《形态》这一文本出发来探赜“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在增强文本与现实对话的基础上全方位理解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内在要求,也为当下在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南。一、反思与批判:“抽象的
观察与思考 2023年8期2023-10-23
- 陶伯特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和研究
世,《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马克思恩格斯遗留下来的巨幅手稿经历了近百年的文本塑形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德国MEGA2编辑专家英·陶伯特(I. Taubert)所开展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编辑与研究工作可谓极为关键。这是因为,作为MEGA2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前任主编,正是陶伯特首创了MEGA2试编卷中“费尔巴哈”章的编排架构(1972),构想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整版框架(1997),并且最终正式提出了时间顺序版“费尔巴哈”章(2004)。因此,对陶伯特的《
现代哲学 2023年2期2023-09-10
- 由“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共同体”的发展过程及其当代价值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虚幻共同体和真正共同体进行了科学阐述。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致使利益差异及阶级矛盾激化,从而产生了虚幻共同体。资产阶级国家即虚幻的共同体,作为独立的政体抑制着个人的发展,其所代表的普遍利益并不能与真正的个人利益相符合,个人与共同体分裂对立。因此,虚幻共同体必将灭亡,私有制和阶级必将被消灭,进而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实现个人真正的自由发展以及个人与共同体的和谐统一。“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要铸牢中华民
西部学刊 2023年16期2023-09-06
- 人类历史发展进路探析
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首个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经典著作,是探究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成果,其中蕴含着以“现实的人”为历史前提的唯物史观,通过对不同阶段历史的分析,明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人类历史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共同作用下,经过诸多历史发展阶段,不断朝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探清人类历史发展进路有助于妥善应对人类历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变革。【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类历史;人类历史发展进路;唯物史观【中图分类号
今古文创 2023年30期2023-08-22
-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研究
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蕴含着丰富的人的解放思想。通过对《形态》中人的解放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分析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人的解放思想中的理论批判及实践缘起;阐释《形态》中人的解放思想的3个阶段;探寻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的解放指出的实践路径;剖析人的解放思想的辩证思维过程,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人的解放思想的历史逻辑历史逻辑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派生出来的。逻辑是历史的反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8-03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思想研究
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人的现实性出发深刻地阐释关于“人”的认识,以此批判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关于“人”的错误看法。当下审视“人”的现实性问题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坚持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等具有重要意義。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个人”;批判;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4 — 0048 — 06《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既是一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
理论观察 2023年4期2023-07-26
-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的道德伦理意蕴
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针对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唯心史观展开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天才式地创建了唯物史观。这本著作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现实的人”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相关伦理观中不可忽视的重点问题,作为阐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著作,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去探求其所蕴含的伦理思想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内容一个不容忽视的角度,将为更好地剖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现实的人”给予丰富材料。关键词:道德;唯物史观;现实的人;《德意志意识形态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4期2023-06-28
-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逻辑展开
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与深化唯物史观基本逻辑是该书最为重要的内容,并且在《费尔巴哈》章中,“现实的个人”的理论是马克思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路向。相较于费尔巴哈、施蒂纳等同辈哲学家们,马克思与之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确定了物质生产的“前提性”。在这个前提下,其关于现实性的理论与他研究经济学的诸多观点全部凝炼在“现实的个人”上,并且实现了从“理論的人”到“现实的人”的飞跃。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逻辑展开可以划分为马克思对“现实性”的批判与继承、以“前提性”
知与行 2023年2期2023-06-23
-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及当代价值
值。《德意志意识形态》 (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形成的标志,通过对《形态》的文本解读,探索其蕴含的人民主体性思想,并结合我国人民主体性发挥的发展趋势,对其思想渊源、概念、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等进行探究,以期能够在其指导下更好地发挥我国人民主体性,调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主体力量。【关键词】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今古文创 2023年20期2023-06-16
- 意识形态概念的多维解读
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首次系统阐述其概念的著作。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理论基地,从认识论、价值论和本体论三重维度出发,表述丰富、多维的意识形态概念。【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概念;多重维度【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0-0059-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19《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
今古文创 2023年20期2023-06-16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思想刍论
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以鲍威尔、费尔巴哈以及施蒂纳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思想进行批判与扬弃的同时,对“人何以可能”的问题从自然、实践、社会以及历史等四重属性上做了科学的规定,指出“现实的个人”不仅是在现实生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不断发展的生命体。关于“现实的个人”的哲学省察不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突破,在新时代,“现实的个人”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生态观、价值观、义利观等方面的理论构建和行为指导上更是具有重要
理论观察 2023年2期2023-05-30
-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启示
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对19世纪德国意识形态领域所作的具体批判,虽未明确提及“思想政治教育”,但思想阐发中蕴含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看法,包括阶级性、实践性是本质性特征,需要性是其产生的现实动因,科学性是对方法的总括性描述。面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面临的多元化价值观、滞后性内容、信息化媒体、非专业队伍带来的困境,回顾经典,观照现实,其实现路径可以从强化理论阐释、关注需求满足、注重环境渲染、加强队伍建设着手。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新时代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期2023-05-30
-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思想及其新时代价值探析
位,《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人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成理路、马克思理解“人”的思维方式、《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从个人视野、国家视野、世界视野三个维度审视《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思想的新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关键词:现实的个人;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3)04-0089-06作者简介:陈博(1979—),女,江苏赣榆人,北京交通
理论导刊 2023年4期2023-04-20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思想
启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思想钟启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1)《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见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革命”和意识形态“术语革命”同时发生、相互促成的关键性文本。意识形态批判导向了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学界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没有提供关于意识形态概念实质的明确表述和清晰界定,导致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理解上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应该不会有人怀疑这个文本对于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把握和阐释意识形态内在逻辑的特殊重要性。实际上,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4-15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意蕴
就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这本光辉著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地,标志着新世界观的诞生。回看近20年来对《形态》的研究,学者们的关注点多集中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研究,例如,意识形态思想、人的解放思想、城市思想等,对于基本概念的研究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比如“异化”的概念、“市民社会”的概念、“交往”的概念等。而《形态》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意蕴或多或少被忽视了,辩证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主导环节能动呈现和展示客观世界辩证运动的科学理论,作为哲学方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4-06
-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与实践批判
迷”《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奠基之作。该书通过批判德国唯心史观,全面地论述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其批判始于一个比喻:“有一个好汉忽然想到,人们之所以溺死,是因为他们被重力思想迷住了。如果他们从头脑中抛掉这个观念,比方说,宣称它是迷信观念,是宗教观念,他们就会避免任何溺死的危险。他一生都在同重力的幻想作斗争,各种统计给他提供大量有关这种幻想的有害后果的新证据。这位好汉就
西部学刊 2023年1期2023-02-10
-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生成与当代启示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依据
直至《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完成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得到了初步建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阐明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实践意义上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将有利于我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当中,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一、立论基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之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源于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所形成的科学的哲学观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3-01-23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正义思想及革命性意义
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肃清,在批判肃清中科学说明了正义思想出场的理论语境是对抽象正义的批判。因为他们不是用实体或自我意识就是用类、唯一者、人等抽象的精神批判来消灭异己的力量。如“施蒂纳说,这种矛盾是他们自己的矛盾,这种恶劣环境是他们自己的恶劣环境,而且他们可以安于这种环境,或者忍住自己的不满,或者以幻想的方式去反抗这种环境”[9]178。布鲁诺也说,“这些不幸情况的发生是由于那些当事人陷入‘实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3-01-08
-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生成逻辑与当代启示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
5)《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继《神圣家族》后又一次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批判哲学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意识形态批判是其重要一维。“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本质上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1]9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致力于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虽然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首创者,但他在整个意识形态理论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却是无可争议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有关意识形态理论的探讨必须‘回到马克思’。”[2]回到以唯物史观为理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2023-01-08
-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自然、实践和物质生产与再生产
——以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文本学解读
本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广松版较为直观清晰地呈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写作修改过程,并提供德文原文便于对照。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对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细致文本学解读,系统阐明三者的逻辑地位、理论内涵及其内在关联,客观评析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理论得失。一、自然的历史先在性与自然(物质)本体论的祛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自然概念的理论地位问题,或者说自然与人、社会、历史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涉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3-01-03
- 如何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田园诗式共产主义”
——对国外学界一种流行见解的质疑
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理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理论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究竟如何实现对未来社会的构建,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观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在《形态》的诸多关于未来社会的阐述中,有一段文字最为经典:“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
理论月刊 2022年12期2022-12-30
-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研究
——基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阅读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指出了由于生产方式的日益完善,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在生产方式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扩大和加深了,而随着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完善而来的是人们之间分工的消失,因而人的活动领域和范围就越来越扩大了,人也就在自由的基础上进行着彼此间的交往,所以有地域界限和民族界限的历史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历史。马克思在上述论断中揭示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动力和人类历史的未来图景,即“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个层面上的世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2-29
- 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彰显与创新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核心
1)《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年创立的一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巨著。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完成了哲学思想的转变。他们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论述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实践劳动对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系统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新时代继续弘扬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要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座宝库,充分挖掘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层内涵,发挥以人民为中心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2年11期2022-12-26
-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作为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其中蕴含着的人化自然观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生态思想。站在人类历史新起点,面对人类对美好自然生态的迫切现实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现实要求、发展过程中亟待破解的生态环境现实难题,重新思考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从中寻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性、实践性的理论指引,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进全球生态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丰富内涵1.以现实的人为起
求知 2022年11期2022-12-24
- 马克思经济学视域转变研究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哲学的贫困》
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成为一条与哲学逻辑并驾齐驱的研究逻辑,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马克思越来越重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蒲鲁东所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学观点成为马克思经济学视域转变的巨大推动力,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使用李嘉图的经济学视域对蒲鲁东进行了彻底的清算。一、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观点斯密和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性人物,在马克思前期著作中一般作为被批判对象出现。随着马克思对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入,古典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不断被他发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16
- 从“现实的个人”角度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
]。《德意志意识形态》(下文简称《形态》)是1845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理论结晶,他们在这部著作中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开始把现实的个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来研究,强调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出发点,且这部作品是为了批判德意志其他意识形态家从虚幻的、抽象的个人出发的观点,从而明确他们从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现实的个人出发的唯物史观的不同观点。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理论内在一致性特点及其对理论立场不妥协的态度,既然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的《形态》中以历史唯物
西部学刊 2022年20期2022-12-11
- 马克思对形上信仰的批判与超越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解读
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要求破除了形上信仰基础上的形上意识并且试图克服生长出形上意识的产物的形上信仰,这便造成了一种理论划界和哲学革命。青年马克思通过了理性国家的现实批判、市民社会的政治批判、人的本质的形上批判后,从以形上信仰基础形上建构批判到以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破除形上信仰为基础的形上意识体系,并不是如同康德那样将形上信仰置之不理但却视其存在,也不像黑格尔一样以形上信仰为基础,思辨理性为核心的特征的建构其形而上学意识体系,所进行的内在的形而上学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8期2022-12-07
- 共同富裕: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共同体理论的时代阐释
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第一次提出了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实现的条件取决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以及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2]。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价值主体、发展过程、实现范围、秩序建构等方面都是高度一致的。以价值维度、历史向度、空间向度、制度维度分析和阐释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时代意涵,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引,彰显时间和空间维度呈现的公平正义,维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06
-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人学维度及其逻辑理路
放,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阶级立场、理论动因及其运思路径存在针锋相对的差异性。在历史观领域,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惯有的思辨的阐释范式具有不相容的内在矛盾性。以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三重人学维度为出发点,可以明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下简称《形态》)以资本逻辑、统治阶级的私欲动机、历史社会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为切入点,从而展开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本质的全面批判,有助于更有效地把握唯物史观的实践价值与深刻内涵。[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
兵团党校学报 2022年5期2022-12-05
- 《德意志意识形态》原貌的完整呈现
——对MEGA2第一部分第五卷的历史性评估
五卷《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MEGA2正式版)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MES)出版,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也再次掀起了研究热潮。国际上,它的版本诸多,且在编辑思路和文本结构上差异较大,仅MEGA2就先后编辑出试行版(1972)、先行版(2004)和正式版(2017)。后者在前两者发行后,充分吸收编辑和学者的批评性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出版,并在文献学意义上,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文本生产的历史现场。如果从梁赞诺夫(D.Ryazanov)版(1926)算起,经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8
- 重估广松涉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版本价值
3)《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以下简称《形态》)具有极为复杂的表面形态,尤其是争议颇多的“I.费尔巴哈”章,历经多个版本的编排试验,尚未形成定论。对此,我们需要既贴近手稿原貌,又能展现马恩思想实验的文本参照。相较之下,广松涉(Hiromatsu Wataru)对“I.费尔巴哈”章的编排(以下简称广松涉版《形态》或广松版)是为数不多满足要求的版本选择,它第一次直接在印刷本复现手稿原貌,打破了唯MEGA论,提供了全新的编辑范式。但是,该版本自从2005年被译介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8
- 《德意志意识形态》MEGA2试行版与MEGA2先行版的比较研究
——基于陶伯特两种编译原则下的“I.费尔巴哈”章
A2《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史上,英格·陶伯特(Inge Taubert)贡献了两种不同的编译版本,此二文本在《形态》的定性以及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上却形成了激烈的对撞:《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独立著作,还是各自分散的稿卷?《形态》中是否有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逻辑?“I.费尔巴哈”章是一部具有完整性的手稿,还是文献学解构的文本样态?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在遭遇《形态》MEGA2试行版与MEGA2先行版的时候少有人触及这些问题,但实际上它们才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8
- 《德意志意识形态》:苏联三版比较研究
本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就“I.费尔巴哈”章而言,具有原则性创新的,1922年至1991年苏联只出版了这三个版本。,分别是梁赞诺夫(D. Ryazanov)版[1]、阿多拉茨基(V. Adoratskij)版以及巴加图利亚(G.A. Bagaturija)版[2]。作为最早的版本(梁赞诺夫版,俄文版1924年由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出版,德文版于1926年出版)、最早的全卷版(阿多拉茨基版,1932年由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出版)以及巴纳页发现后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8
-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背后的意识形态话语
版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具体细节差别已经在学术界讨论较多,特别是郑文吉(Chung Moon-Gil)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与MEGA 文献研究》[1]一书已经系统梳理了《形态》各版本的历史背景与编辑原则。在当下的研究中,关键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带着问题意识进入《形态》的文献与学术研究之中,逐步澄清不同编辑原则中无形在场的意识形态话语编码。一、阿多拉茨基版的全本《德意志意识形态》在1932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全书的初版中,为了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8
-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三重视域及其发展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
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阐述“意识形态”理论的著作,并且也是唯一“系统地、单独地来充分论述意识形态问题”的著作[1]55。但学界对于意识形态内涵的解读众说纷纭,就目前来看,学界能达成的共识为:“虚假意识”是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基本内涵或者内涵之一。从批判性视域、阶级视域和唯物史观视域整体出发,才能准确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超越以往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性。一、批判性视域:意识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6
-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现实的人”思想内涵解析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清算了以往经院哲学以及其他哲学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以往的一切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进行批判,将对“人”的认识从观念领域拉回现实。(一)抽象的人发展历程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现实的人”这一观点之前,对人的存在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两种阶段:一是在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时期,对人的认识跟从于神学对人起源的说辞中;二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人自我意识觉醒,哲学家开始脱离宗教进行思考,得出了其他一系列的说辞。1.中世纪基督教神学里的人从基督教所观
今古文创 2022年44期2022-11-25
- 消解与重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思辨历史哲学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当代价值的分析
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从思想史向度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正本清源,既要纵向探讨作为直接理论来源的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也要横向考察其所处时代的思辨历史哲学的影响。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本文将从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双向维度诠释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条件,进而阐释世界历史理论的内生逻辑构成、价值旨归。一、思想困境:思辨的历史哲学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产生离不开所处时代的思想困境,即黑格尔思辨历史哲学和科学史学历史哲学。18世纪,启蒙运动宣扬普遍理性主义原则
现代交际 2022年10期2022-11-25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得以较为全面的阐述。这个理论用社会发展结构和生产力状况的独特观点来看待历史的变化,并且以前瞻性的目光为未来世界规划图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下,世界历史理论穿过百年依旧展现出它的科学性。一、《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来源(一)维科的世界历史理论维科在其著作《新科学》中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首次阐释了世界历史的概念,成为了研究世界历史的开端之人,因此他的理论也成为后人研究世界历史不可绕过的关键点。维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1-24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意涵及其意义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诠释
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在这一著作中,他们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真实来源,剖析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阐释了意识形态的生产过程。但由于《形态》中没有给出“意识形态”概念的明确定义,导致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有不同解读。如俞吾金指出,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就等同于“虚假的意识形态”[2]。姚大志则认为,“如果意识形态被看作不是科学,这种意识形态概念就是否定的;如果意识形态可以被看作科学,这种意识形态概念就是肯定的。”倘若说《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桂海论丛 2022年2期2022-11-24
- 《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章的伦理叙事
章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比较重要的一章,约占全篇的十分之七左右。在该章中,马克思、恩格斯依照麦克斯·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的编纂次序,对之展开了“点对点”式的批判。“批判”促进了唯物史观的形成,同时也呈现出了内涵丰富的伦理叙事[1](11)。单就后者而言,“批判”这一特定的叙事场景,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在伦理叙事的立场、伦理叙事的视域、伦理叙事议题的确立乃至伦理叙事风格的选择等方面,都不免受到了“被批判者”的不同程度的规约。一、人的自由发展:超越“
伦理学研究 2022年2期2022-11-22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及当代价值
9)《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鲍威尔及施蒂纳等所谓“意识形态家”站在唯心主义立场看待人类历史发展,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哲理基石,首次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1]169,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从局部走向整体的事实,初步搭建起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性框架,并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逻辑。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忠诚的践行者,中国共产党以百年征程创造的历史性成就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
现代交际 2022年9期2022-11-22
- “共同体”作为“个人自由”实现的必要性前提分析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察
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公开发表,这部著作在历经“老鼠的牙齿”批判后重见天日,继续经受“世人的牙齿”的批判。《形态》的最终旨趣是走向共产主义,“个人自由”的实现是开启共产主义的一把密钥,而“共同体”则是“个人自由”实现的必要性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说道:“只有在共同体中,对个人来说才存在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此,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1基于此,“共同体”是“个人自由”实现的必要性前提,也论证了
现代交际 2022年8期2022-11-21
- 人的自主活动力量颠倒地表现为事物的力量
——广松涉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新探
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①[日]广松涉:《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彭曦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此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学中的一本重要论著,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广松涉在自己的版本中对前人的做法进行了如下重要改进:一是完整采用双联页排印的方式,正文排列在偶数页,将草案、异稿、边注排列在与正文相对应的奇数页中,将被竖线以及横线删除的部分全部用小号字体复原,将马克思的修改、插入部分用粗体(bold 体),将恩格斯的修改、插入部分用斜体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1
- 意识作为“我对我环境的关系”意味着什么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的认识论革命
——《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会发现马克思留下的“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①[日]广松涉:《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彭曦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28 页。虽然《德意志意识形态》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现存的相关手稿也交错着二人的笔迹,但其核心思想仍然是马克思的,同时为了论述清晰起见,本文在引述相关内容时均将之视为马克思的思想。等论述具有认识论革命意义,其内涵仍然有待挖掘。本文结合广松涉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马克思恩格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1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也就是说,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创造人类历史、构建人类社会。因而马克思在研究人的属性问题时,首先从人的自然属性着手,肯定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的。他认为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是其它一切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历史诞生的条件。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跟其它动物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也需要阳光、空气、食物和水等维持机体正常生活的自然条件。马克思强调“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就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1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当代释解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生产力与交往形式间辩证关系中建构了唯物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历史演进的真正动力与未来图景。立足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起点,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对唯物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阐释以及对世界历史主体的论证,进而从世界历史主体视角探讨社会主义中国在百年变局中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推动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1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的进程与当代意蕴探析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的进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下简称《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率先从人类历史的前提出发厘清历史的主体,进一步阐释了生产力、分工以及交往的普遍化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最后论述了世界市场是世界历史形成标志,共产主义总将于世界历史实现。(一)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的厘定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学科,一般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历史。自然历史是关乎生物等科学的实证研究,而人类历史更多的是关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这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人类历史
今古文创 2022年34期2022-11-01
-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化方法论的立论前提
文新《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经典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写的,实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理解,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这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成,而且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文化方法论的正式形成,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明确前提,对理论和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构建正确的文化方法论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它的理论前提,即历史唯物主义文化方法论得以确立的社会历史基石是如何建立的,这也是探索《德
西部学刊 2022年15期2022-10-21
-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化方法论的内容要义
看,《德意志意识形态》确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对文化的研究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经典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年10月至1847年4-5月合写的,实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理解,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这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成,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文化方法论的正式形成,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基于实践文化观的实事求
昌吉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0-11
-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思想对新时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现实的人进行了全面论述,实现了从费尔巴哈“一般人”向“现实人”的飞跃,马恩从现实人的生活过程中探究其本体的需要,从而揭示现实人的需要对意识形态上的反射表现。历史的螺旋上升对人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客观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在马恩的相关论著中虽然没有专门篇章,但《形态》中回归到现实人的需要本身,从现实人的主客体角度解决了新时代艺术创作遇到的种种问题。【关键词】 人的需要;主客体;新时代;艺术创作【
今古文创 2022年23期2022-06-22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点。《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肯定了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能动性作用。文章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学思想的梳理,分析了人的本质特征和发展目标,肯定了实践中人的主体价值。以人学思想理论指导实践,能够更好地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创造新的历史“合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思想;现实启示[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志码]A[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6-03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价值
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地论述了“共同体”概念,通过对“共同体”概念的根本意蕴的分析和探究,形成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过程的科学认识,以全人类的真正自由解放为最终价值追求。这对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了深远的启示,对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贡献了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推动世界共同发展起到了“稳定锚”“发动机”“助推器”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感受中国智慧。关键词:人类
学理论·下 2022年1期2022-06-02
- 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要:《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工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象征,同时也是他们关于利益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阐释文本。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个人”需求出发,重点论述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造成二者对立的根源以及消灭利益抵牾、实现利益和谐的途径等,探析这些利益观点有利于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利益观,揭示资本主义国家的逐利本质,指导当前我国的利益关系协调发展。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利益;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在《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10期2022-05-30
- 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及恩格斯早期合写的第二部著作,他们将全部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归结为“现实的人”,探讨了交往与生产、分工和所有制等范畴的关系,肯定了交往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并指明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必须通过交往的扩大。在新时代研究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既对落后国家找寻社会发展出路,也对我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及促进世界和平,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关键词:交往理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大国外交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1期2022-05-30
-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决定作用,分析旧的分工和私有制这种“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与限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明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形态里,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才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彻底解放。关键词:现实的人;分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有关唯物史观论述的经典文本,蕴含着“天才的萌芽”,虽没有明确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主要论述点,但是,却从现实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7期2022-05-30
- 唯心史观叙事下利己主义者现象学揭秘
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他用思辨观念史偷换现实历史的意识形态做了揭秘。施蒂纳的唯心史观叙事蕴含着对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追求,他在此叙事下提出了通向“唯一者”的利己主义三境界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将这种理论定性为利己主义者的现象学,并揭秘其实质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现代市民社会本质的幻想。揭秘利己主义的唯心史观叙事,对理解施蒂纳在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中的真实作用不无裨益,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抵御利己主义思潮和功利论话术侵袭、正确认识新时代条件下的现实利益格局也有所启
江淮论坛 2022年2期2022-05-29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科学社会主义 基本原则的呈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蕴含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意蕴,如未来社会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随着社会占有性质的根本改变,私有制将消灭;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的生成过程;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等。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相关论述,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共产主义[中图分类号] A1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