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迟

  • 徐迟晚年的观念转变与创作危机
    李 铮徐迟是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作家。在“科学的春天”里,他的科学报告文学应运而生,大受欢迎,《哥德巴赫猜想》风靡一时,洛阳纸贵,甚至被许多地方的党报争相转载。于是,知识和科学便成为徐迟晚年报告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然而,文学上的困局与晚年的种种际遇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徐迟晚年人生和文学的双重悲剧。造成徐迟晚年危机的原因,固然有时代性因素,但徐迟自己在文学认知上的局限,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迟沉浸在科学世界中,对科学的认识渐趋片面和极端,最

    当代作家评论 2023年5期2023-12-19

  • 徐迟1950年代思想及创作的转变
    时代的作家一样,徐迟陷入一个艰难的思索与转型期。作家徐鲁曾这样评价徐迟:“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大批从二三十年代走过来的作家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摇摇头,自叹才尽,无法效命而停笔,过早地终止了各自的创作生命。但也有一些作家,似乎克服了‘异化,在痛苦与困惑中走出了高尔基笔下的那个萨木金式的自我天地,很快投入了新的时代当中。徐迟当属后一类作家。”①经过四年的苦闷思索,徐迟在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后,逐渐找到了新的创作方向。他的思想也因此克服“异

    南方文坛 2022年2期2022-03-30

  • 《顶点》(月刊)背后的三位作家
    ,著名作家、诗人徐迟都曾积极协助戴望舒编辑出版这两本诗刊。馆藏《顶点》(月刊)第一期,1939年7月10日,由新诗社在香港出版,戴望舒、艾青主编,生活书店发行,大32开(21.9cm×15.6cm),共64页。封面为红色,所有文字均從右向左排列。上方为三排,最上端一排黑色小字是“艾青·戴望舒主编”,中间为反白的宋体大字“顶点”,再往下则又为一排黑色小字“第一卷·第一期”;下方则为两排,一排为反白的“新诗社版”,另一排则为“一九三九年七月”。版权页则写明主编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2期2022-03-22

  • 徐迟“十七年”创作中的科学转向
    场的大量走访中,徐迟逐渐对科学与技术产生兴趣。在接触并采写大量人物的过程中,他的关注点逐渐从工人阶级转向了包括科学家、技术人员在内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文学表现层面,徐迟形成了自己的散文观念和写作风格,精构思巧,语言优美,充满清新而雅致的美感。回溯徐迟“十七年”期间的文学创作,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徐迟文学写作模式的转换,理解他“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成就和影响。关键词:《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年”文学;徐迟;报告文学以1978年1月《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为重要

    当代文坛 2022年2期2022-03-07

  • 徐迟晚年思想的虚无倾向探析 ——从徐迟最后岁月的一页日记谈起
    中的82岁老作家徐迟坠楼逝世。悲剧传来,文坛震惊,国内外陆续刊出一些文章,对他的死因做了种种推断。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指向了徐迟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认为他的自杀与精神崩溃相关。这种推测确有一定道理。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的徐迟日记,留下了诸多徐迟晚年思想的真实记录。下列文字约写于1996年11月间,是徐迟晚年岁月的最后一页日记:我不希望这是我生命的最后篇页,如果咳嗽,最终还是最后的篇页,那也好嘛!我快死去了,死于高血压,血流过血管产生血压,便会产生流动的力量

    东吴学术 2022年2期2022-02-02

  • 徐迟与纪弦:诗坛双子星
    库中,有这样一封徐迟写给好友纪弦的信。纪弦好友:我匆匆经旧金山赶回北京——武昌,是因为妻病……虽说四十多年未再见了,可能还留有印象。我心中很抱歉,只好短简道歉和道谢。我们在旧金山唐人街的重逢实在是难得的机缘,惜时间太短,未能畅谈。……徐迟1985.2.9在信中,徐迟所谈及的“我们在旧金山唐人街的重逢实在是难得的机缘”,指的是1984年8月,徐迟接受聂华苓主持的爱荷华写作计划营的邀请,从武汉前往美国访问。1984年11月底,徐迟因妻子病重匆匆结束爱荷华写作计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9期2020-10-27

  • 《哥德巴赫猜想》手稿背后的故事
    新年第一期发表了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该文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和发展的历史,以及陈景润是如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艰苦环境下通过顽强努力取得了 (1+2)的证明过程。《哥德巴赫猜想》一经发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相继转载。1978年2月16日《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哥德巴赫猜想》。当日的《光明日报》只有4个版面,为全文转载,《光明日报》拿出了两个半的版面从头版开始刊登。在编者按中,《光明日报》是这样写的:“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3期2020-06-01

  • 徐迟最后岁月的一页日记
    中国现代文学馆“徐迟文库”中,珍藏着数十本著名诗人、作家徐迟先生的日记。在1996年的日记本中,笔者偶然发现了一页被划去的日记。而这页日记的写作时间,恰好是徐迟人生最后的一段岁月。这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该页日记全文如下:The Winter 96-97 (164/89,98)我不希望这是我生命的最后篇页,如果咳嗽,最终还是最后的篇页,那也好嘛!我快死去了,死于高血压,血流过血管产生血压,便会产生流动的力量。力太强可以冲破堤防,力太小就流不动。昨天天未明服

    传记文学 2020年1期2020-01-17

  • 翻译美学视阈下《瓦尔登湖》徐迟译本评介
    典之作。中国译者徐迟首先将其译入国内,译名为《瓦尔登湖》。此后不断出现译者和译本,《瓦尔登湖》一度重译,频繁出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重译《瓦尔登湖》的热潮,这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翻译界对《瓦尔登湖》汉译本的关注。通过将徐迟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新视角切入,对《瓦尔登湖》译文之美进行解构,分析其中作为变量的美学因子,以期为研究《瓦尔登湖》做出一点贡献。关键词:《瓦尔登湖》;徐迟;翻译美学;审美解构中图分类号: H 315.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9-10

  • 浅谈报告文学的真实与虚构
    是焦点问题之一。徐迟作为一名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对报告文学创作及理论研究的贡献十分突出。徐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观念对报告文学甚至其他叙事文体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报告文学;徐迟;真实与虚构中图分类号:I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149-02一、有关报告文学真实与虚构的三种观点报告文学的产生与现代报刊的兴起密不可分,这种文体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素有

    今传媒 2019年8期2019-09-03

  • 静与充实
    件。我国著名作家徐迟向广大读者翻译并介绍该著时称赞其是本静静的书,是减轻人生欲求及痛苦的书,是净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的书。徐迟说,你先要摒除杂念静下心来,才能进入这本书中,慢慢领会书中意。徐迟是一个热爱智慧的贤人。1978年,《人民日报》转载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报道了我国默默无闻的普通数学研究工作者陈景润。陈景润居于6平方米小房间,室内只有一张木板睡铺兼书桌,床下塞着两麻袋演算稿。他经过多年静静思考、潜心研究后,详细地证明世界数学难题“1+2”

    银潮 2019年4期2019-04-11

  • 徐迟诗歌创作中的都市色彩
    代表诗人,那就是徐迟,被称为是“最热情歌唱者”。在当时一段时期内,徐迟的都市诗取得了耀眼的成就,虽然在创作上后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徐迟在都市诗创作方面的成就是任何人无法否认的,在其作品中不难看见具有都市色彩的艺术魅力。本文就是对《徐迟诗集》中的都市色彩进行评论。关键词:徐迟 诗歌 都市色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时期我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歌创作,其中不仅有影响力非常深远的如戴望舒创作风格的主情诗歌,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在当时非常新颖的题材,那就是都市诗歌,徐迟在那一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8期2018-09-02

  • 徐迟诗歌创作中的都市色彩
    那就是都市诗歌,徐迟在那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就属于这一类,虽然后来徐迟的创作有变,但这一阶段徐迟作品中的都市情况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这与徐迟当时的个人经历有关,都市的生活一直处于喧闹环境中,当时年轻的徐迟受到了都市生活的冲击,用才华留下一篇篇佳作。一.徐迟诗歌中都市诗创作的个性表现(一)都市诗形式上的突破。徐迟从文学创作起步时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1939年为界分为前、后期。早期诗歌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作品重意象、诗味足。其诗集《二十岁人》等在20

    文学教育 2018年23期2018-08-10

  • 陈景润藏情书
    轰动。两个月后,徐迟和责任编辑周明又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了解情况,发现陈景润的生活、工作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已经拥有自己宽敞的办公室。在作品的影响下,陈景润接连不断地收到很多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他用几个塑料袋装着放在办公室。徐迟无意中在办公室里看到,其中有一口袋信件显得与众不同,不仅另外放在房间的最里面,而且上面还覆盖着几份杂志,似乎是有意隐藏。徐迟怀着好奇心,问陈景润:“那个口袋中的信件,你为什么要另外放在里面?”陈景润说:“那个口袋中的信件,装的都是各

    做人与处世 2018年13期2018-08-10

  • 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
    松病逝,让文学家徐迟悲痛和惶恐,认为自己没有很好地关心妻子,忍不住在愧疚中写出长诗《挽陈松》,并对几个孩子说:“将来我死后,把我的骨灰和她的骨灰掺在一起,撒在长江口,流归大海吧!”徐迟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德懋弄6号,因为父母都是老师,他对教书很感兴趣。后来,徐迟到南浔中学任职,教国文、英语和音乐课。利用业余时间,徐迟勤奋创作诗歌、散文和小说,还翻译外国文学,陆续有作品在报刊发表,用稿费补贴家庭开支。徐迟异常喜欢文学,希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一天,徐迟

    做人与处世 2018年7期2018-06-05

  • 从语境顺应角度浅析译者在《瓦尔登湖》汉译本中的选择
    早在1949年,徐迟就以《华尔腾》为名翻译出汉译本,后更名为《瓦尔登湖》。作为里程碑的徐译本是研究《瓦尔登湖》汉译本的必选。本文选取的另一个版本是2015年出版的全注疏本,由杜先菊翻译。本文将从语境顺应角度浅析两位译者在《瓦尔登湖》汉译本中的选择。一、语境顺应理论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必然要不斷地做选择,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是由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的原因所驱动的。翻译,一种复杂的语言使用,也涉及到不断的选择。选择贯穿于翻译的全过程(许钧,2002:63

    新丝路(下旬) 2018年3期2018-05-14

  • 徐迟写给物理学家杨振宁的一封信
    中国现代文学馆“徐迟文库”中,珍藏着一封1986年6月9日,徐迟写给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书信。信的全文如下。振宁先生:前年承蒙在石溪接见,归来写成文章,尚未定稿。拣出四章呈政,希望抽时间过目,改正和批评。我的通信处是武昌东湖路20号4门2楼一号。麻烦你,谢谢你,也很想念你,祝你捷报频传!徐迟86年6月9日在该信的左下角,杨振宁教授用圆珠笔写了一封“短信”:徐先生:谢谢你特地送给我你的文章,我实在没有工夫看,如发表请注明我未过目,至感。杨振宁一页信纸,两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3期2018-05-07

  • 谁先喊出“毛主席万岁”
    诗人柳亚子。诗人徐迟在《我的文学生涯》一书中说,他在重庆参加过《新华日报》举办的一个晚会:报社款待了来宾们一顿丰盛宴饮,许多人都喝得有点微醺了。然后晚会开始,不仅演出那几个秧歌剧,而且大家全部上场跳起了秧歌舞,用当时的话来说,都“扭了秧歌”。一时间,锣鼓之声响遍了报社的广场,大家都登上了舞场,翩翩起舞。到了尽欢之时,终于收场了。正在人影阑珊,众人纷纷往回走时,突然响起一阵洪钟似的高亢呼声:“毛泽东万岁!”大家都吃了一惊,因为这里毕竟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我们

    特别文摘 2018年1期2018-04-08

  • 诗人徐迟,逝于孤独
    2月12日午夜,徐迟从武汉同济医院病房的阳台上一跃而下,离开了这个世界。第二天,我在电话中得知这个消息,一时间呆在那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仅半个小时之前,我刚得知曹禺病逝。一天之内,两位熟悉的文坛前辈相继辞世,真令人悲哀!徐迟逝世后,金克木写了篇文章怀念他,其中写道:诗人徐迟匆忙走了,像一枚爆竹,跃入太空,无影无踪,只剩下音响。有两类诗人,都是迷诗,爱诗,作诗,以诗为命。一类诗人另有散文生活思想,而另一類则把生活也要求诗化,化不成就无比痛苦,只好用诗的方

    环球人物 2017年23期2017-12-25

  • 徐迟的策略:重探八十年代初的美学与现代性问题
    ○谢 俊徐迟的策略:重探八十年代初的美学与现代性问题○谢 俊一、是“策略”“天真”,还是现代化意识形态声。第二,同时徐迟这篇文章又和现代主义审美的主调不符,它在“纯文学”谱系中的位置也比较尴尬。关于这个“纯文学”谱系,李陀在《1985》中的描绘很有代表性:王蒙,朦胧派诗人及他们的守护神谢冕,寻根的先驱者汪曾祺,现代派理论家是先贤祠里的旧神,1985年为创世元年,新神则包括寻根派,残雪、徐星、刘索拉的现代派小说,85美术新潮,新生代诗歌及代表了前进方向的先锋

    文艺评论 2017年9期2017-09-28

  • 徐迟永远十八岁
    徐迟比我小两岁,一看他那谈老年的信,就觉得他仍是18岁少年,和我初见他时一样。上世纪30年代初期,我們都向《现代》杂志投新诗稿。主编施蛰存先生来信介绍,徐迟正在燕京大学借读,从郊外来城内和我见面,从下午谈到晚上,还请我吃一顿饭。后来他南下回东吴大学,见面只此一次,做了几年通信朋友。他上教会大学,西装革履,一派洋气,又年少气盛,一心骛新。我是蓝布长衫,不学无业,在古书底子上涂抹洋文,被朋友称为小老头。我们一谈话,处处是共同题目、共同兴趣,又处处是不同知识、不

    爱你·健康读本 2017年2期2017-09-18

  • 把时代和责任扛在自己肩头
    期待已久的又一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今天在徐迟的故乡南浔即将隆重颁奖,可以肯定,今天的这个颁奖会,必定受到全国文学界、文化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徐迟报告文学奖自第一届以来,已经成为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奖项,是报告文学领域的权威文学奖,所有获奖的作品,毫无疑问都被列入当代文学史!尤其值得我们一提的是,徐迟报告文学奖历时六届,今天又重新回到徐迟的故乡,我们感到十分激动和欣慰!为此,我要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全体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向浙江省领导、向浙江

    时代报告 2017年7期2017-09-18

  • 徐迟永远十八岁
    金克木徐迟比我小两岁,一看他那谈老年的信,就觉得他仍是十八岁少年,和我初见他时一样。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我们都向《现代》杂志投新诗稿。主编施蛰存先生来信介绍,徐迟正在燕京大学借读,从郊外来城内和我见面,从下午谈到晚上,还请我吃一顿饭。后来他南下回东吴大学,见面只此一次,做了几年通信朋友。他上教会大学,西装革履,一派洋气,又年少气盛,一心骛新。我是蓝布长衫,不学无业,在古书底子上涂抹洋文,被朋友称为小老头。我们一谈话,处处是共同题目、共同兴趣,又处处是不同知

    视野 2017年17期2017-09-11

  • 在科学的春天里忆徐迟
    个岁月,著名作家徐迟发表反映科学家陈景润事迹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所引起的巨大反响。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特与年轻朋友分享。文学家写科学家 首先要深入学习1977年,在人们度过了“文革”十年的严寒后,北京的夏日更显得生机热烈、万物繁荣。徐迟兴冲冲地由武汉来到北京,是应《人民文学》的特邀,专门创作在科学领域里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事迹,反映他们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不畏千辛万苦、坎坷磨难取得成就的历程。徐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非同寻常的创作任務。写科学家,作

    养生大世界 2017年8期2017-08-03

  • 郭沫若致徐迟的一封信
    |慕津锋郭沫若致徐迟的一封信文|慕津锋郭沫若致徐迟的信(1960年12月14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徐迟文库”中,有一封1960年12月14日郭沫若写给徐迟的亲笔信。该信被郭老用毛笔书写在中国科学院的信纸之上,郭老的行草俊雅飘逸,笔力爽劲洒脱。该信分为五个部分,共595个字。全信共有两处较大添加(新加“全书二十卷,有七十万字左右”“但后三卷是另一位女诗人续写的”),一处改动(“‘序’事诗”改为“‘叙’事诗”),还有一处涂抹(将“很多诗句真雅驯”中的“真”涂抹

    传记文学 2017年6期2017-06-21

  • 揭开诗人徐迟之死谜团
    张守仁揭开诗人徐迟之死谜团□ 张守仁1977年12月28日至31日,由《人民文学》主编张光年主持召开了一次文学工作者座谈会。会议期间,人们传说着诗人徐迟继《地质之光》后,又多次去中关村数学所深入采访,写了一篇高瞻远瞩、激情澎湃的《哥德巴赫猜想》,已发《人民文学》1978年第一期头条,不久即将和广大读者见面。初见徐迟12月30日那天,在周扬作了长篇发言之后,一个身穿黑色中山装的人,站起来绕过坐在前排的我,健步登上讲台。他前额宽阔,头顶稍秃,一副浓眉下,眼睛

    中外文摘 2017年11期2017-05-24

  • 《哥德巴赫猜想》写作的前前后后
    划并陪同著名作家徐迟采访陈景润创作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引领报告文学为先导的文学启蒙,推进思想解放的进程,被誉为文坛“基辛格”。那么,这篇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呢?2016年国庆长假前后,笔者多次采访了曾任 《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的周明先生。他儒雅风趣地讲起当年策划 《哥德巴赫猜想》 过程中至今尚不为人知的许多细节。百废待兴,策划组织作家写陈景润“文革”结束后,刚过不惑之年的周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他策划组织的写周恩来、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报告文学作品,在国

    读书文摘 2017年5期2017-05-12

  • 美丽的遇见
    享誉文坛的散文家徐迟先生,讲过他自己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1932年1月,刚刚20岁的徐迟入燕京大学借读,而此时,已经以诗集《繁星》、小说集《超人》驰名,在文坛声誉鹊起的冰心恰好任教燕京大学。徐遲先生动情地回忆说,那时候,冰心先生开了一门叫做“诗”的课,一个周上一个小时,讲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拜伦,也讲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当时,漂亮年轻的冰心先生刚刚生下第一个孩子,她每次上课,都推着一辆婴儿车,腋下夹着一本精装的英文诗选集,在燕山大学的校园小路上

    小品文选刊 2017年5期2017-05-11

  • 美丽的遇见
    享誉文坛的散文家徐迟先生,讲过他自己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1932年1月,刚刚20岁的徐迟入燕京大学借读,而此时,已经以诗集《繁星》、小说集《超人》闻名,在文坛声名鹊起的冰心恰好任教燕京大学。徐迟先生动情地回忆说,那时候,冰心先生开了一门叫做“诗”的课,一周上一个小时,讲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拜伦,也讲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当时,漂亮年轻的冰心先生刚刚生下第一个孩子,她每次上课,都推着一辆婴儿车,腋下夹着一本精装的英文诗选集,在燕京大学的校园小路上,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年3期2017-03-09

  • 徐迟永远十八岁
    ◎ 金克木徐迟永远十八岁◎ 金克木徐迟比我小两岁,一看他那谈老年的信,就觉得他仍是18岁少年,和我初见他时一样。上世纪30年代初期,我们都向《现代》杂志投新诗稿。主编施蛰存先生来信介绍,徐迟正在燕京大学借读,从郊外来城内和我见面,从下午谈到晚上,还请我吃一顿饭。后来他南下回东吴大学,见面只此一次,做了几年通信朋友。他上教会大学,西装革履,一派洋气,又年少气盛,一心骛新。我是蓝布长衫,不学无业,在古书底子上涂抹洋文,被朋友称为小老头。我们一谈话,处处是共同题

    爱你 2017年5期2017-02-23

  • 揭开诗人徐迟跳楼之谜
    张守仁揭开诗人徐迟跳楼之谜张守仁张守仁张守仁,1933年9月生,上海市人。195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精通俄语、英语。1961年毕业分配到《北京晚报》任副刊编辑。后到北京出版社工作,与同事创办《十月》杂志。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废墟上的春天》《文坛风景线》《你就是爱》《寻找勿忘我》等书。译作有《道路在呼唤》《魏列萨耶夫中短篇小说选》《屠格涅夫散文选》等书。散文《林中速写》被编入数十个散文选本以及中学阅读课本。曾编辑出版了《高山下的花环》等多部名

    星火 2017年1期2017-02-06

  • 揭开诗人徐迟跳楼之谜
    ,人们传说着诗人徐迟继《地质之光》后,又多次去中关村数学所深入采访,写了一篇高瞻远瞩、激情澎湃的《哥德巴赫猜想》,已发《人民文学》1978年第一期头条,不久即将和广大读者见面。1977年12月30日那天,在周扬作了长篇发言之后,一个身穿黑色中山装的人,站起来绕过坐在前排的我,健步登上讲台。他前额宽阔,头顶稍秃,一副浓眉下,眼睛炯炯有神。这就是我心仪已久、二十二岁就出了第一本诗集《二十岁人》的诗人徐迟。他兴奋地述说着数月来涉足于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切感受。他说,

    星火·中短篇小说 2017年1期2017-01-21

  • 徐迟的《纯文艺》与劳伦斯
    《纯文艺》旬刊,徐迟编辑,纯文艺旬刊社发行,发行人杜君谋。杜君谋是徐迟夫人陈松一位女友的亲戚,一个出版商。1938年在孤岛上海,他出版了徐迟的小说《武装的农村》。徐迟回忆:“这个杜君谋还很欣赏我的文学。他劝我在孤岛上编一种旬刊,定名《纯文艺》。他说不要发表什么抗日的作品了,可发表一些无政治倾向的,不会找来什么麻烦的,‘纯粹的文艺作品。”(《江南小镇》)于是,3月15日《纯文艺》在上海创刊,32开本,每期五十余页。3月25日出版第二期,4月5日第三期出版后即

    寻根 2016年2期2016-05-17

  • 徐迟诗歌的都市书写
    丁庆玲 陆焕焕论徐迟诗歌的都市书写丁庆玲 陆焕焕徐迟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都市诗歌书写中的代表诗人,通过对其《二十岁人》诗集的解读,结合作者的都市意识、创作个性,探究其都市诗歌中的诗学主题和艺术魅力。徐迟 诗歌 都市书写提到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创作,除了以戴望舒为主的主情诗歌和以施蛰存为主的意象诗歌外,还出现了另一个重要的题材写作,即都市诗歌,以徐迟、路易士、陈江帆等为代表,他们着重描绘都市生活,“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轰响着噪音的工场,深入地下的矿坑,奏

    文学教育 2016年31期2016-04-03

  • 徐迟先生与《我忆念的山村》
    刘益善徐迟先生与《我忆念的山村》刘益善2014年10月是俆迟先生诞辰100周年,也是我的由他作序的第一本诗集《我忆念的山村》出版30周年。回忆起先生在我学诗的道路上给我的许多帮助,在我写作组诗《我忆念的山村》和出版诗集《我忆念的山村》时的具体指导,我无限感慨无限怀念。我还能遇到这么无私这么耐心的老师么?先生离开了我们,我们还能感受到先生的关怀,还能记取先生对诗歌的许多真知灼见。1976年12月,复刊后的《诗刊》在湖南岳阳、江西井冈山等地举办中南5省诗歌创作

    长江丛刊 2015年5期2015-11-17

  • 徐迟“爱上”陈景润
    篇报告文学的作者徐迟和主人公陈景润皆已去世。那么,这篇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呢?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上下都在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奋斗。实现“四化”需要知识分子,可十年浩劫,是非颠倒,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因此,党中央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动员和组织科学家,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大会的召开,预示科学的春天即将到来。获此信息,我们《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同志深受鼓舞,同时也考虑组织一篇这方面的报告文学,希望借此推动思想解放,呼吁人们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然而,

    晚报文萃 2015年2期2015-08-24

  • 寻找徐迟的柴达木诗作
    李玉真想寻找徐迟的柴达木诗作,是在2000年编辑《首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获奖作品集》的时候。徐迟与孙维世、李季、李若冰、刘白羽、魏巍、张光年、杨朔、张天民、闻捷、玉杲、胡笳、韶华、吕雷、刘肖芜、曹杰、曹建勋、贾平凹、刘元举、吕远等著名作家、词作家都是获奖者。他们的有关资料都汇聚在我这里,应该是一个契机。其实最早有这个念头是在若干年前读过徐迟的《祁连山下》之后。猜想他到敦煌采访常书鸿,可能翻越当金山去了柴达木。只是那时没有互联网,我叉在远离城乡的柴达木西部戈壁上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5年2期2015-08-18

  • 徐迟先生与《我忆念的山村》
    u Yishan徐迟先生与《我忆念的山村》◎刘益善 Liu Yishan2014年10月是俆迟先生诞辰100周年,也是我的由他作序的第一本诗集《我忆念的山村》出版30周年。回忆起先生在我学诗的道路上给我的许多帮助,在我写作组诗《我忆念的山村》和出版诗集《我忆念的山村》时的具体指导,我无限感慨无限怀念。我还能遇到这么无私这么耐心的老师么?先生离开了我们,我们还能感受到先生的关怀,还能记取先生对诗歌的许多真知灼见。1976年12月,复刊后的《诗刊》在湖南岳阳、

    江南诗 2015年3期2015-06-01

  • 《瓦尔登湖》徐迟、王光林、王家湘三个中译本对比研究
    得探究。本文将以徐迟、王光林、王家湘三个译本为例进行对比研究。关键词:《瓦尔登湖》  徐迟  王光林  王家湘梭罗,是一个生态文学身体力行的实践家,留下了许多有关自然的著作,其中《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和《瓦尔登湖》是其最为优秀的真诚创作的成果,“在他过世后依旧能够跨越国界和语言,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同时给后世留下一种简朴生活的典范。”[1]在中国,《瓦尔登湖》的译者尤为众多,自徐迟始,先后共有37种译本。在此将对流传较广的三种译本,即徐迟译本,王光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2期2015-05-28

  • 《瓦尔登湖》徐迟译本和王家湘译本的对比研究
    3)《瓦尔登湖》徐迟译本和王家湘译本的对比研究陈曌赟(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襄阳441053)从翻译策略和用词风格两方面对比分析《瓦尔登湖》的两个译本。在翻译策略上,徐迟多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保持了原作的句法结构;王家湘主要采取意译的方法,更加着眼于文字的流畅自然,必要时改变了句子的结构。在用词风格上,徐迟的译本含蓄典雅、隽永恬淡;王家湘的译本平实自然、轻松活泼。两个版本各有美妙之处,但纵观全局,笔者认为徐迟的译本更能传递出原作的神韵。《瓦尔登湖》;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7

  • 徐迟和梭罗:以《瓦尔登湖》的翻译为中心
    徐迟和梭罗:以《瓦尔登湖》的翻译为中心刘略昌1,2(1.上海外国语大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 200083; 2.上海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摘要:徐迟与梭罗《瓦尔登湖》之间的情缘持续了几十年时间。徐迟初译和复译《瓦尔登湖》的时间跨度极大,其间先后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和1980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徐迟对梭罗《瓦尔登湖》的翻译认知,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再次肯定的历程,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在1940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1-21

  • 《哥德巴赫猜想》主人公陈景润
    78年1月,作家徐迟在《人民文学》发表了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一时间读者奔走相告、洛阳纸贵,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记得这部报告文学给人们带来的感奋和启迪。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仿佛是预示中国科学春天来临的报春花,感动和激励了一代人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而奋斗。这部作品也因此成为徐迟一生最重要、最闪耀的代表作。今年是徐迟诞辰100周年。铁凝在徐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说,徐迟的一生,熊熊燃烧着激情、智慧和才华,他一生都在不断地拓

    时代报告 2014年12期2015-01-17

  • 《哥德巴赫猜想》创造了报告文学史上的一个神话
    作家来写比较好,徐迟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徐迟虽然是一位诗人,但他做过新闻记者,还写过不少通讯特写,当时已经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报告文学《祁连山下》,他写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报告文学《地质之光》也即将在《人民文学》发表。那时写工农兵的作家多,但写知识分子的比较少,因此大家一下子就想到了徐迟。负责与徐迟沟通的,是当时组织写作《哥德巴赫猜想》的《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顾问的周明。史无前例的《哥德巴赫猜想》 年代时值1977年深秋,

    时代报告 2014年12期2015-01-17

  • 维度纪念徐迟百年诞辰
    维度纪念徐迟百年诞辰1996年12月13日,徐迟在武汉同济医院坠楼身亡,成为震惊中国文坛的一个事件。徐迟是诗人、翻译家、报告文学作家,著述等身,并以八十二岁的生命,历经中国现当代史的风云变幻。徐迟二十二岁出版第一部诗集《二十岁人》,被誉为1930年代“最年轻的现代派诗人”;1940年代末在家乡南浔小镇潜心翻译《瓦尔登湖》,心仪梭罗崇尚的“恬静”;“文革”刚刚结束的1977年,写出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呼唤科学、理性和启蒙。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

    西部 2014年7期2014-11-17

  • 徐迟先生纪事
    、汉语女评委奖。徐迟先生一九一四年十月十五日生于浙江南浔,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三日逝于武汉,二○一四年十月十五日是他的百年诞辰纪念日。我有幸与先生在同一单位供职多年,并有多次亲密相随聆听教诲的机遇,受益终生。这里挑选几件与先生有关的事情写出,以纪念先生的百年诞辰。这几件事都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葛洲坝工地行走根据我一九七六年四月二日的日记记载:中午,湖北省文艺创作室的赵师傅用吉普车送我和徐迟到汉口海员俱乐部,和黄声孝会合,两点半从汉口码头上了东方红231号

    芳草·文学杂志 2014年5期2014-10-23

  • 论浙江文化视野下的《江南小镇》
    000)作者细读徐迟的《江南小镇》,从“水乡风情与人文关怀”、“怀乡情结与吴言侬语”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自由和平的梦想”方面审视浙江文化视野下的《江南小镇》,体会徐迟的《江南小镇》既是浙江文化资源的受益者,又以超越性的姿态极大地丰富浙江文化的色彩。《江南小镇》 浙江文化 浙江文化资源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提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盖文章根于性灵,其受四周社会之影响特甚焉。”[2]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曾以荷兰为例论述了

    文教资料 2014年13期2014-08-26

  • 论《江南小镇》的审美价值追求
    000)作者细读徐迟的《江南小镇》,从“求真意识”、“求善价值”、“审美理想”方面洞察、解析徐迟晚年的传记,诠释《江南小镇》创作中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感受徐迟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人格、情感倾向和理想志趣。《江南小镇》 求真意识 求善价值 审美理想鲁迅高度赞赏文学的“真善美之合一”的创造理念[1],并且是这一理念的伟大实践者。传记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求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传记文学作为实践活动,创作探索

    文教资料 2014年9期2014-07-07

  • 徐迟先生纪事
    ●文/刘益善徐迟先生纪事●文/刘益善徐迟先生1914年10月15生于浙江南浔,1996年12月13日逝于武汉,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纪念。我有幸与先生在同一单位供职多年,并有多次亲密相随聆听教诲的机遇,受益终生。这里挑选两件与先生有关的事情写出,以示纪念。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夜访创作室事件我将这件事说成事件,是因为湖北文艺界在“文革”后期发生这样的事,确实是一件不小的事。我的日记记载,1976年5月29日晚上,朱洪霞、夏邦银、胡厚民到湖北省文艺创作

    文学自由谈 2014年6期2014-03-21

  • 科学春天的歌者 现代文明的歌者——纪念徐迟先生百年诞辰
    代文学馆隆重举行徐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表达我们对徐迟先生的敬意和怀念。徐迟,原名徐商寿,1914年10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南浔小镇。1996年12月13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徐迟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最后的夜空,享年82岁。徐迟的一生,熊熊燃烧着激情、智慧和才华,在诸多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是富于探索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诗人,是优秀的翻译家,更是成就卓著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作为科学的春天的歌者,被共和国的历史所铭记。回望徐迟,我想我们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这

    博览群书 2014年11期2014-03-13

  • 一本书的滋养
    李朝全我不认识徐迟先生,也没有见过他。虽然1995年参加工作时,因为工作的关系,间接地同他有过一些联系和交集,但我对徐迟一直都很陌生。然而,正像钱锺书先生所言,你喜欢吃鸡蛋,未必需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早在30年前,我就读过《哥德巴赫猜想》这本书。记得那时候我还在念小学三四年级,有一天在堂弟家的二楼上看到了这本不厚的书,几乎是用一个下午便读完了全书。这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的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作品《哥德巴赫猜想》的主

    博览群书 2014年11期2014-03-13

  • 纪念徐迟百年诞辰江南之春·第三届南太湖诗会举行
    纪念徐迟百年诞辰江南之春·第三届南太湖诗会举行2014年4月19日至21日,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河南、湖北、四川、福建、新疆、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区的50多位著名诗人和评论家,聚集江南古镇湖州南浔,参加“江南之春·第三届南太湖诗会暨纪念徐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徐迟家乡举办的这次活动,拉开了今年全国一系列徐迟纪念活动的序幕。本届诗会由中国诗歌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州师范学院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中共湖州南浔区委宣传部

    散文诗世界 2014年6期2014-02-12

  • 徐迟诗歌创作的审美共性
    13000)综观徐迟诗歌,“可以隐约地看到时代的发展变化,历史的潮汐起落。”[1]细品徐迟诗歌,感受徐迟因现实激励、人际交往、政治选择、命运变迁等因素影响,其不同阶段诗歌在主旨动机、题材对象、思想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早期,徐迟诗歌以感觉、情思作为表现中心,善于捕“风”捉“影”,心里感觉活跃,情感充沛,色彩丰富,想象跳跃,意象新奇。三十年代后期,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徐迟的文学信仰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其现代派诗歌探索实践就此中断。四十年代徐迟

    文教资料 2013年36期2013-08-15

  • 抒情的放逐与自我的隐遁:论徐迟的战争诗及诗论
    作家,当代时期的徐迟主要以报告文学名世,而在现代时期他曾头顶诗人的光环。对于作为诗人的徐迟,学界的研究明显缺乏。尤其是他的一部分优秀诗篇,创作和发表于20世纪30、40年代之交的香港,内地读者很少目睹,建国后也很少收入他的个人文集和各类选集,与研究者无缘,因此几乎没有引起学者的关注。如今重新阅读这些几被历史湮没的多以战争为题材的诗篇,尽管在具体表述上各篇可能因写作仓促而不乏需要推敲雕琢之处,但我认为它们不仅是徐迟个人一生的杰作,在整个20世纪中国有关战争题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2013-08-15

  • 在时代的合唱中把握自己——徐迟抗战至“文革”前的诗歌创作研究
    313000)徐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有诗人的气质、诗人的风度、诗人的襟怀、诗人的才学、诗人的个性,还有诗人的激情。他是那样地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类与世界。读徐迟的诗,有如泛舟于闪光的河流之中,无时不惊异它的丰富多彩。徐迟在抗战直至文革前所创作的《最强音》、《一代一代又一代》、《战争、和平、进步》、《美丽、神奇、丰富》和《共和国的歌》等诗集,无论就内容题材、思想指向而言,还是就艺术品质、审美风格来说,既与同期其他诗人同类诗歌有着

    文教资料 2012年31期2012-08-15

  • 诗人徐迟:从生命的幻想到现实的梦想
    史上,诗人出身的徐迟是以散文家问世的,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是报告文学。从诗这种最精粹的文学形式到离文学较远的边缘文体报告文学,从早期濡染西方现代风、沉醉于生命自我体验的纯诗诗人到站在“人民”的立场、忘“我”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摇旗呐喊的大众诗人,这个大幅度的转变,既是时代社会对他的诗人身份的稀释和改写,也是他作为一名具有社会承担意识和自我生命意识的知识分子作家诗学立场的主动转型。尽管这种主观上想拓展诗歌表现领域、增加诗歌的现实力量的探索实践在客观上使作

    名作欣赏 2010年11期2010-08-15

  • 诗二首
    博尔赫斯 徐迟雨〔阿根廷〕博尔赫斯陈东飙陈子弘译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或曾经落下下雨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谁听见雨落下谁就回想起那个时候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一朵叫玫瑰的花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暮色带给我一个声音我渴望的声音我的父亲回来了他没有死去(鼎義摘)春天的村子徐迟村夜,春夜,我在深深的恋爱中,春天的村子,雪飘着也是春天,叶飘着也是春天。(林清摘自河南

    读者 2010年10期2010-05-14

  • 浅水湾的落日
    1995年题赠给徐迟先生的,后来徐老又转赠给了我。再后来,我在香港的一次会议上认识了小思教授,她又在这本书上写下了“忽睹送给徐老之书,凄然在心……”等几句话,作为纪念。在香港,我也几次去寻觅过当年徐迟先生所居住和散步的一些地方,不为别的,只为了感受一下那里绿树间的光影和弥漫在空中的气息。我知道,那是当年戴望舒、许地山、叶灵凤、萧红……当然还有徐迟们所生活过和呼吸过的地方。我也去过美丽的浅水湾,拍过许多张浅水湾海滨绯红的落日。哎,浅水湾,浅水湾!我知道,这里

    人物 2009年5期2009-06-10

  • 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创作经过
    代著名作家、诗人徐迟在1976年至1996年的20年间,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相继写下了《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结晶》、《生命之树常绿》、《刑天舞干戚》等一大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的作品,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了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其中《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以及反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刑天舞干戚》,曾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那么,《哥德巴赫猜想》这篇著名的报告文学,究竟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文史月刊 2009年5期2009-05-25

  • 徐迟散文中的湖州怀乡情结
    明亮,未始不好。徐迟的散文中,体现怀乡情绪的篇章有很多,比如《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中,异国而想到家乡的蚕丝及地方志:“中国和里昂的经济关系特别地浓厚。……我家乡的‘缉里村蚕丝是名牌,丝身匀洁,色泽光亮,各地丝织业无不争用,作织造高档织物用料。《南浔志》里说:‘法兰西,美利坚各洋行咸来购求,其中就包括了出口里昂的原料生丝。”《搜尽奇峰打草稿》中的丝绸地图,看起来也格外亲切:“不知是哪一位好姑娘,一手好刺绣,用了各种颜色的丝线,在地图上绣上了各种各样的图纹和

    文艺争鸣 2009年3期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