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

  • 兼收并蓄 师古不泥 ——世杰兄书法艺术赏析
    最基础的一点则是师古,在对传统经典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自出新意,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说:“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这证明了师古在古人学书过程中的重要性。纵观世杰兄书法,其神采气韵上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古人的风韵,处处显露出大气,同时,书法之五体在世杰兄看来也是信手拈来。这一切基于书家对传统的书写,因此创作时才能广开思路,做到随心所欲、不拘于一家一派,又不丢失书法的法则与法规。行草书可谓是世杰兄最为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5期2023-06-01

  • 师古《汉书注》“古今字”字际关系略论
    玲□语言学研究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字际关系略论张青松1,关 玲2(1. 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地区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辽宁省统计局,辽宁 沈阳 110000 )颜师古《汉书注》共有493条“古今字”材料(包括颜师古本人指认及引用前人指认),可以归纳为211组。逐一分析“古字”与“今字”的字际关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种字际关系类型:异构本字、异写本字、同源通用字、同义换读字、古本字/重造本字、源本字/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1-12

  • 师古法到师古韵:明前中期书法视域中的“宋元之变”①
    ,即明前中期对“师古”的认识由“师古法”到“师古韵”的嬗变。这种嬗变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古法概念的认识变迁,也对中晚明的后序艺术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师古法:抑宋崇元的品评依据1.远绍朱学的品评尺度“宋”在元明以降历朝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具有“宋人”与“宋学”的双重意义。前辈学人在探讨“宋四家”排名的公案时,四家在各个时期固然各有先后,在明初却常会一并被贬。在这里,“宋四家”即代表着“宋人”,代表着北宋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责任感之余所习尚的风雅从容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2年3期2022-11-07

  • 梁 楷:大道至简的天才画家
    道释、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疯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服。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減笔。”从这段元人的记述中,我们得知梁楷是位特立独行的画家:身出名门,天赋异禀,涉猎广博,才高气盛,委身画院,不拘礼法、挂辞金带,嗜酒傲物,号之为疯,笔墨精妙,画风至简。一位恃才傲物,桀骜不驯,个性怪张,视礼法为无物的酒中画仙跃然出世,满足了天才画家所需的各种特质。梁楷绘画,大体分作两类:一为传统精细之

    美文 2022年11期2022-06-16

  • 师古”与“创新” ——易大厂古玺印创作观念之变
    中明确提出了需要师古与创新。即学习古人之作,而又拉开与古人的距离。最终目的是为了要建立个人的篆刻艺术风貌。一、“师古”易大厂在《秦斋魏斋玺印合稿》的序言中写道:吴氏大澂谓宋以来,钟鼎彝器之文始见于著录……愙斋、荆斋先后所藏古玺,大见于世。西泠又有印社,古籀将发明日众。余比归里门,与秦斋嗜相同。会众所作,以集斯稿。意右古玺,肆力特繁。殆思上绍三代吉金,附以仿元魏造像,亦发大心耳,姑就所有,装订以应朋旧岁朝清玩,故不甚备……易大厂在序言中提到的愙斋便是清代金石

    艺术品鉴 2022年9期2022-05-17

  • 南宋画家梁楷家世探究
    楷:“梁楷,乃贾师古上足,亦隶画院。描写飘逸,青过于蓝,时人多称赏之。”(1)邓椿,庄肃.画继·画继补遗[M].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庄肃生活的时代,为宋末元初,他在大德二年(1298)写完《画继补遗》时,已至老年,按古稀推算,庄肃大约是1230年前后生人,他对南宋早期的画家所载,多有所据,但因战乱和信息不畅,道听途说成分亦有之,如书中把马远的伯父马公显误为马远之孙,把马远之兄马逵误为马远之弟等,因此其对梁楷绘事的记述,仅仅可以作为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7

  • 张伯驹书学思想研究
    得尤为必要。一、师古而化学习书法首先要临帖,临摹古人书法作品是学习书法的有效途径,张伯驹亦是如此。他在《宋蔡忠惠君谟自书诗册》的跋文中讲:余习书,四十岁前学右军十七帖,四十岁后学钟太傅楷书,殊呆滞乏韵。观此册始知忠惠为师右军而化之,余乃师古而不化者也。遂日摩挲玩味,盖取其貌必先取其神,不求其似而便有似处;取其貌不取其神,求其似而终不能似。余近日书法稍有进益,乃得力于忠惠此册[3]。通过他的自述,我们得知张伯驹早年是学王羲之《十七帖》,40岁后学钟繇楷书,感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14

  • 清初王原祁“仿古”山水画艺术特色研究
    》中题到:“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王原祁将师古比喻为前行路上的“明灯”,只有在古人的引导下,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学习古人的同时,王原祁有自己的理解,曾在《雨窗漫笔》中题出:“临画不如看画,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视其定义若何,结构若何,出入若何,安防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必与我有一出头地处,久之自与吻合矣。”1在这里,王原祁认为遇到古人的真迹,并不是一成不变地临摹,而是在临摹过程中研究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研究其结构、穿插、用笔等,把这些方面做仔细的研

    艺术品鉴 2021年12期2021-12-03

  • 一方刻铜砚屏见证: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
    姚。另署有文字:师古堂己巳年(1929)纪念品,孝友堂制,印章:周。拆开红木框,铜板隐藏的背面左下边,竖刻一行小字:北京本立堂造。抛开画面及诗文意义,另署的文字中的孝友堂和师古堂,正是周馥家族宗祠在天津的支祠以及家族私塾教育的场所,也是周氏家族落实家学家风的桥头堡。而周氏家族的家学家风的精髓要义,是由周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由其子周学熙发扬光大。周馥(1837—1921),字玉山,谱名宗培,幼年勤于攻读,青年时因战乱外出闯荡。因一笔好字为李鸿章所赏识,为李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9期2021-10-18

  • 一方刻铜砚屏见证: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
    姚。另署有文字:师古堂己巳年(1929)纪念品,孝友堂制,印章:周。拆开红木框,铜板隐藏的背面左下边,竖刻一行小字:北京本立堂造。抛开画面及诗文意义,另署的文字中的孝友堂和师古堂,正是周馥家族宗祠在天津的支祠以及家族私塾教育的场所,也是周氏家族落实家学家风的桥头堡。而周氏家族的家学家风的精髓要义,是由周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由其子周学熙发扬光大。周馥(1837—1921),字玉山,谱名宗培,幼年勤于攻读,青年时因战乱外出闯荡。因一笔好字为李鸿章所赏识,为李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9期2021-10-12

  • 师古与师心的调和
    抒发性灵,体现了师古与师心相结合的特点。能够成一家之言,这在中晚明诗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广师百家以我为用力主情真七子派到了后期,复古阵营已经不再固若金汤,各种批评、反对声音渐起。七子派既已衰败,又值公安派崛起,文学界各种思潮涌动,持论者各持其说,党同伐异。整体上,文坛思潮由师古转向师心,由主格调转向主性灵。邹迪光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能够根据自身创作经验感受文学跳动的脉搏,进而意识到七子前期模拟之病,不断进行自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体现在他的诗论中,

    文教资料 2021年35期2021-09-29

  • 颜氏宗杰 班氏功臣 ——颜师古《汉书注》对训诂学的贡献*①
    著称。秘监:指颜师古,字籀,颜真卿曾伯祖。唐太宗朝官至秘书监;华州:指颜昭甫,本名颜显甫,字周卿,避唐中宗李显讳,改名昭甫。颜真卿祖父。历官汝南太守,卒后赠官华州刺史。两人均以才识著称。其中,列举了颜氏家族自春秋鲁国颜渊至有唐一代引以为豪的八位先祖宗亲,“秘监”即指颜真卿的曾伯祖——颜师古。颜师古(581—645),名籀,字师古,以字行。 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隋唐时期的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唐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7-09

  • 梁缨 今日长缨在手
    多能兼擅,名师、师古、写生、西学,四者能得其一二,已十分难得,梁缨则将其汇于一身。优越的条件确实为梁缨的艺术夯实了基底,不过热爱自由的天性和不设规定的心性才是她不断突破绘画边界的根本。梁缨过得很鲜活,像她自己曾说的那样:“丰子恺说过: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我想我可能永远会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停留在一楼半,我不想上到第二层或者第三层,我也不是那种人,纯理性、纯观念的状态太没劲了。”

    优雅 2021年1期2021-01-14

  • 黄道周与王铎书法师古观之比较
    想观念相近,书法师古理念有很多的相似性,但在师古对象范围的宽窄和师承着力点的选择等方面却互有差异,因而各自形成了独立性很强的书法个性风格范式。所以,对黄道周、王铎书法师古观念进行比较分析,深入地梳理他们师古观念中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剖析并论证这种相似性、差异性与他们书法创作风格形成的内在因果关系,这对我们当代的书法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一、黄道周与王铎书法师古观念相似性分析(一)对晋代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在书法师古观念上,黄道周《与倪鸿宝论书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12-02

  • 从师心到师心与师古兼重
    。关键词 师心 师古 袁中道 公安派〔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 01-0089-06一、晚明学风的转变王学发展至泰州学派,其宗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受阳明“四句教”和王艮“百姓日用即为道”的影响,逐渐消解了心体的道德屬性,将其还原为“无善无恶”的自然之心,他们把关注的焦点从政教伦理转向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主张良知现成,张扬自我,任性而为,出入佛老,以自然情性替代本心良知,已“非名教之所能羁络”逐渐滑向

    人文杂志 2020年1期2020-02-27

  • 师古名、字考辨
    学上》,在言及颜师古名与字时记载为:“颜师古,字籀。”[1]这种说法与《旧唐书》记载截然相反。笔者对照古代称谓与命名习惯和规律,参考比对颜师古同期古籍、奏对,及后世的各类记载、说法,不揣浅陋,对颜师古名、字略作辩正,以期见教于方家。一、对于颜师古的名与字,学界、新旧《唐书》说法不统一颜师古是初唐经学大家,在太宗朝官至秘书监、弘文馆学士,曾考定五经、注《汉书》,于唐代语言文字学贡献尤巨。但自唐代以来,对于颜师古的字与名,学界却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云颜师古

    文化学刊 2020年7期2020-01-02

  • 红尘异事
    一针”。城南的李师古九代行医,家学极深,最拿手的便是针灸,听闻传言很是不信,立意要比个高低。他化装成普通病患,进了刘一针的“有家医馆”。病患很多,李师古故意弯腰驼背,“啊呀”之声不绝,轮到他时,痛苦万分道:“今早起来,不知怎么这腰就直不起来了,疼痛得紧,您快给看看。”刘一针不慌不忙,在他腰上摸了两把,突然一点他的腰际道:“你好了,起来吧!”李师古不由自主一下直起身来,惊道:“你!”刘一针神色自若:“你没有病,无须在此。怎么,是哪位同行怕刘某误诊了百姓,特来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12-25

  • 师古不泥
    自我,才能做到“师古而不泥古”,才能在历史的大浪中,劈波斩浪,努力找回自我,推陈出新。关键词:陆俨少;师古;不泥古一、“师古”,“泥”与“不泥”随着绘画艺术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师古”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些画家坚持“泥古而不化”,而另一些画家学会了“师古而化之”。中国的绘画史告诉我们,历史上“泥古而不化”的画家在面对中国传统经典绘画作品时,过于敬佩,对其绘画技法顶礼膜拜,很怕“不似古人”,他们被深深埋藏在前人的身影里,没有创造出

    艺术大观 2019年35期2019-11-16

  • 浅论《艺苑卮言》中性情观
    “复古”主张中“师古”的不当之处,更提出以“性情”弥补“格调”带来的创作弊病的创新观点,为文坛之后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清人毛先舒称赞《艺苑卮言》“精榷可遵”,认为“论诗则刘勰《文心雕龙》…王世贞《艺苑卮言》,此六家多能发微。”尽管王世贞反对唱和与抄古等创作行为,但在他自己的创作中却难逃理论与实际不符的魔咒,同样陷入了“有形无神”的问题中。但无论如何,王世贞在品评诗作上,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对“师古”的创新与纠正,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复古派的正确发展,为

    长江丛刊 2019年16期2019-11-15

  • 刘一针
    一针”。城南的李师古九代行医,家学极深,最拿手的便是针灸,听闻传言很是不信,立意要比个高低。他化装成普通病患,进了刘一针的“有家医馆”。病患很多,李师古故意弯腰驼背,“啊呀”之声不绝,轮到他时,痛苦万分道:“今早起来,不知怎么这腰就直不起来了,疼痛得紧,您快给看看。”刘一针不慌不忙,在他腰上摸了两把,突然一点他的腰际道:“你好了,起来吧!”李师古不由自主一下直起身来,惊道:“你!”刘一针神色自若:“你没有病,无须在此。怎么,是哪位同行怕刘某误诊了百姓,特来

    小小说月刊 2019年24期2019-11-13

  • 致富带头人更要做廉洁领路人
    半山“这不是师古师古村村主任老王吗?他咋上墙了?”溽暑未消,正在什邡市法纪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的红白镇松林村妇女主任任安菊被墙上的警示案例惊出一身冷汗。顺着任安菊所指的方向,当地村组干部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一块展板。“也是老同志了,咋还能违反财经纪律呢?真是晚节不保啊!”参观学习期间,村组干部内心很受触动……“想到平时工作比较辛苦,适当拿点儿补助似乎也说得过去。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自己违了纪、犯了错,我很后悔。”时隔一年,当师古村村主任王某回忆起自己的违纪

    四川党的建设 2019年17期2019-09-17

  • 论恽寿平山水画中临仿与创新之关系
     山水画   师古   创新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011-03恽寿平师法众多山水画名家,他在临习各家名作时会根据自己的作画经验有所取舍,他将董源的短披麻皴,巨然的长披麻皴,赵孟頫的荷叶皴,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米家父子的“米点山水”等,在不同的画面中灵活应用。恽寿平秉持着择优而习的原则南北兼学,对荆、关、李成、郭熙、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2019-07-26

  •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
    感悟,但你必须要师古而不泥古,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想当艺术家,就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笔墨表达方式。中国画,重笔墨,重意境。想要画好中国画,笔墨是灵魂,真正的艺术品,不能固定在一个意思上,它是灵魂深处的东西,通过笔墨表达出来。笔墨不到位,你画什么都不到位。1979年,我光荣入伍,在部队里,绘制的一百多张计划生育幻灯片,得到了军队首长好评,在北京军区巡回播放。这之后,我跟当地有名的画家张恩杰、黄文庚两位老师学习中国画,对国画有了全面的了解。1982年

    艺术品鉴 2019年1期2019-01-15

  • 取法乎上——苏博藏历代书法临古特展
    于书画二艺,首重师古,未有不师古而能名世者。绘画之师古,即六法之“传移模写”;而书法之师古,则在名迹之钩临摹搨。此引黄山谷论学《兰亭》诗句,正道出书法师古临摹之难也。所谓“临”,即以纸置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所谓“摹”,即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搨之,若摹画之摹。临书多得古人笔意,易失古人位置;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此乃昔人论临摹之意义与工用也。赵孟頫《临兰亭册》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唐宋以来临摹之范本,除《兰亭》而

    艺术品鉴 2018年10期2018-10-29

  • 我行我法 毁誉由他
    不落前人窠臼,要师古而又不能泥古,下笔要“我行我法,毁誉由他”。我国传统绘画,在历时性的流播中,已然积淀为一种厚重的传统,只要“打进去”,必有可观者焉。但也难免会陷入规范化的模式之中。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坚韧地“打进去”,然后再自觉地“打出来”;也就是说,要结合自己的个性气质,从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出发,根据具体的创作对象,从传统的笔墨中“打出来”,最终形成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绘画语言。大凡真正的艺术珍品,是不会被湮没的。历史上有多少名作,在当时并不为世所重,但其价

    艺术品鉴 2018年10期2018-10-29

  • 李贤《后汉书》注引《前书音义》考
    书》注家众多,颜师古在《汉书叙例》中描述“唯服虔、应劭等各著《音义》。”可见此“《汉书音义》”从性质上而论是唐前学者注解《汉书》的著作。在李贤注所引的“《前书音义》”199条条目之中,能归属至《汉书》各注家的达177条,约占总条目数的89%,另有亡佚条目数22条,相似度之高,可见李贤注援引的“《前书音义》”,当就是“《汉书音义》”。后世典籍中转引李贤注时,有直接称为“《汉书音义》”的,如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馥案:《后汉书注》引《汉书音义》云:‘如妇人之

    大众文艺 2018年16期2018-07-12

  • 《西厢记》的“师古”与“新声”
    情节丰厚而不乏;师古据典,则唱词典雅而精美。王实甫通过对前人作品的师法与革新,成就了《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本文将从人物、情节和唱词方面探究《西厢记》的“师古”与“新声”。关键词: 《西厢记》    人物    情节    唱词    师古    新声明初贾仲明在《录鬼簿》吊王实甫的词《凌波仙》中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这句话不仅指出了《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也说明了王实甫创作的特点,即以旧有的传奇故事为基础,经过自

    文教资料 2018年36期2018-04-22

  • 《汉书》颜师古注异体字考论
    文奇字。唐初,颜师古奉命注解《汉书》,不仅表现了他在史学和训诂学方面的造诣,更是体现了其在文字学方面的实践与成就。其中关于“异体字”的训释和解说就是一个重要部分。一个汉字有不同构形的异体,可以说是汉字的显著特点之一。作为表意体系的汉字,由表意特征发轫,在造字表词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有多种选择,从而形成异体字;加之有人好为奇字,更是增加了异体字的产生。因此汉字有形体变迁及异体字的出现是客观必然的。学术界关于异体字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异体字主张从严,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3-20

  • 明代师古、师心论争与元明诗学传统
    师古与师心是中国诗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其历史渊源久远。在深入探讨二者关系方面,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了重要表率。有论者指出:“师圣”、“师心”被放在一起提出来,击中了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要害问题,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在文学理论中是经久不衰的论题,早在《文心雕龙》的时代就被刘勰注意到了。虽然他没有将二者明确地放在一起进行评论,但实际上已经辩证地解决了二者的关系,这足以让后人惊叹其理论的包容性与阐释力。[1]元明时期,“有关文学创作的理论探讨和艺术批评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6期2018-02-11

  •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师尹的杜诗注、师古的杜诗注。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除引录杜诗赵次公注外,以蜀人杜田和师民瞻的杜注为最多。赵次公注已由林继中先生辑校整理,并于1994年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2年又修订再版。林先生的杜诗旧注辑录整理工作有开先之功。在此领域,至今仍无人越之。杜田,字时可,一字汝耕。宋安岳 (今属四川)人。生活于南北宋之交。杜田为宋代注杜名家,其注早于赵次公和师古,有 《注杜诗补遗正谬》。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八称《注杜诗补遗正谬集》,前集卷六、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2期2017-11-13

  • 中国美术史上的又一个“文敏”
    。然而,董其昌的师古理论很快在清代画坛变为了泥古,毕竟不是每一个师古的画家都能融会贯通,大多数资质平凡的画家只能成为一味模仿古人的复制品。很多人将清代画坛的僵化归因于董其昌,这是不公平的,师古并没有错,董其昌并不是食古不化的代言人。与绘画的僵化类似,清代书法也陷入了僵尸一般重复、刻版、无趣的境地。虽然董其昌本人有反满思想,但满清统治者却并不在意,以康熙为首依旧对其无比推崇。康熙帝还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9期2017-10-19

  • 从向郭之“学”谈到山水画之“师”
    今的学习方法——师古、师造化的思路。同时,反观向郭的观点,从而推导出向郭“绝学”之说并非通达中国山水画的学习方法,提出进入中国山水画学习的正轨必须--先潜学后任性。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师古;师造化;向郭;庄子注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72-02一、前言南朝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文学》第十七篇提到,“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竞,而秀卒。...郭象者...见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8期2017-09-22

  • 何以生威
    间,潼关节度使李师古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为讨好丞相杜黄裳,搜罗百万钱财,装了满满一车,派人送去。手下人到杜府门前,恰遇一乘轿子从大门出来,后面跟着两个妇人。手下人问:“那个穿破衣的妇人是谁?”有人答道:“那就是杜黄裳的夫人。”手下人慌忙归去,把所见所闻告诉李师古,“师古乃止”。杜黄裳出门没有豪车良马,没有鸣锣开道,夫人衣着朴素,跟轿随行。凛凛正气,自有一种威慑力,让李师古敬而畏之,正所谓“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

    当代党员 2017年14期2017-07-31

  • 陈银平山水画小议
    外,践行了另一条师古之路,那就是“仿”。对于董其昌以“仿”为主的师古手段,学界褒贬不一。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智慧的学习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会使学习者在“师古人”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主观而直觉的态度,并有较强的主动性。董其昌固然是伟大的,其“仿”的实践经验对他个人而言也是成功的。但这种学习方式被他的追随者们生搬硬套,最终走进了死胡同。二十世纪以来,声讨“四王”的呼声也殃及到董其昌。于是,这种自由、随意、主观的“仿”的师古理念和方法逐渐离我们远去了。谈到这里,该说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7年6期2017-07-21

  • 浅谈清末民国画家吴观岱的画学思想
    此曲折而多变,从师古到古意,师天地造化到适吾意,逐渐地完成了他对于绘画的个人理解。关键词:师古;古意;适吾意;文人画吴观岱(1862~1929),江苏无锡人,清末民初画家,工书,山水、花鸟、人物皆精。曾被荐入清宫如意馆作画师,在北大讲授过画学。晚清、民国在北平时其山水画造诣颇高,有“石涛再世”的美誉,亦称为“江南老画师”。有《觚庐画萃》《南湖诗意》《觚庐画屏》等画集出版问世。吴观岱在长期的艺术历程中,总结了相当多的画学体会,都是吴观岱在艺术探索中的个人体会

    艺术科技 2016年11期2017-05-05

  • “宋四家”在书法上的师古主张
    四家”在书法上的师古主张于 信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他们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书法创作方面,也表现在他们对中国书法理论的贡献方面。就其书法理论而言,他们四人都有明显的师古倾向。其中苏轼主张书法应该在师古的基础上创新;黄庭坚主张学书应该师法古人的笔法与笔意;米芾主张学书要取古代诸家之长总而成之;蔡襄认为学书要得古人书法的“神气”。总而言之,他们都认为书法不能脱离古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4-14

  • 从晚明文坛“师心”与“师古”的博弈看晚明文学思潮的流变
    宋克夫摘 要:“师古”和“师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明代诗文流派纷呈,关于“师古”和“师心”的讨论尤为激烈。学术界通常认为晚明文坛中复古派主张“师古”,否定“师心”,公安派力主“师心”,否定“师古”,晚明文学思潮中“师古”和“师心”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但通过对晚明复古派和公安派文学思想考察,发现无论是复古派还是公安派,其文学思想中,“师心”和“师古”均共存,只不过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博弈状态。复古派力主“师古”的同时,也提倡“师心”,公安派在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22

  • 浅析黄图珌《看山阁闲笔》的崇古思想
    出现得最多的是“师古”“仿古”“古法”“古器”“苍古”“古劲”等,除此之外还有“旧章”“旧制”“旧款”“旧物”“前贤”等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这些表明,他推崇“古”的内容比较丰富,几乎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凡古人之德行,诗歌、戏曲、技艺、绘画等之古法,古代文玩器物,古人之生活习性等都有涉猎。黄图珌在《清玩部·器用》中言道:“虽有古人之器,而无古人之风者,何敢当邪”[1]162;在《人品部·忠言》中说道:“学之一道,未学古人之词采,先学古人之气节品行。盖气节品行既高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4期2017-03-08

  • 从晚明文坛“师心”与“师古”的博弈看晚明文学思潮的流变
    文坛“师心”与“师古”的博弈看晚明文学思潮的流变○金霞 宋克夫“师古”和“师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明代诗文流派纷呈,关于“师古”和“师心”的讨论尤为激烈。学术界通常认为晚明文坛中复古派主张“师古”,否定“师心”,公安派力主“师心”,否定“师古”,晚明文学思潮中“师古”和“师心”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但通过对晚明复古派和公安派文学思想考察,发现无论是复古派还是公安派,其文学思想中,“师心”和“师古”均共存,只不过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博弈状态。复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2-24

  • 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明代艺术创作观念的宏观透视
    233030)“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明代艺术创作观念的宏观透视吴衍发(安徽财经大学文艺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师古崇雅”和“师心尚俗”是明代艺术史上的两种艺术思潮,明代文人长期逡行于师古与师心、崇雅与尚俗这样两种艺术观念之间。明代早期,师古崇雅成为艺术创作观念的主流。明中后期以来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心学思想的浸渍蔓延,师心尚俗潮流成为主流,艺术的审美功能受到极度重视,而艺术的社会功能却往往被忽视了。明代晚期,国家矛盾和社会积弊激化,晚明文人

    齐鲁艺苑 2017年4期2017-02-13

  • 品读
    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因念字之为用大矣哉!于精笔佳纸,遣数十言,致意千里,孰不改现存叹赏之心!——宋·赵构《翰墨志》任何成熟的艺术种类都离不开精湛的表现技巧,书法也是如此。宋高宗赵构认为想把字写得美观、不草率,只需要稍加临写,便能点画停匀,位置得当。而前人写字之所以焕然精妙,神采照人,是因为他们都师法古人,不臆断乱书,能够荡涤偏见杂思。何况书法具有艺术审美的功用,写得一手好字也足令人存玩欣赏。师古并非厚古薄今,而是学习被广泛接

    江苏教育 2016年61期2016-12-20

  • 不专宗法自成一家*——萧云从画学思想中的师古与创新
    云从画学思想中的师古与创新高飞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萧云从在中国文人画发展史上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其画学思想,一方面视师古为正道,遍学前人,体备众法,尤其是前人作品中显现的“境取幽深,情况高哲”的美学境界,成为他画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另一方面,他的笔墨也未被古人所囿,借前人笔法力持自己的所思所行。萧云从的这种画学思考,直接导致其形成“不专宗法”的师古观念和“自成一家、清快可喜”的创新画格。关键词:萧云从;画学思想;师古;创新本刊

    江淮论坛 2016年1期2016-12-08

  • 《音学偶存》的版本系统及其差异*
    870年,作者郭师古。郭师古,江西永新人,谱名瑜,字朴臣,号退庵、遁庵、玉屏山人,青山樵者。清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曾从尹继美学,随瞿鸿禨游河南、江南。尝为泰和萃和书院山长,永新小学教习。精《诗经》及音韵。撰有《毛诗均谱》《音学偶存》《传音快字简易编》《传音快字简易编续集》《传音字谱》《声汇求义》《经学偶存》《古音谱》《光绪永新志校勘记》《群书校勘记》《读书序录》《古文偶存》《游历合草》等。2 《音学偶存》的版本关于《音学偶存》的版本,孙殿起《贩书偶

    图书馆研究 2016年5期2016-11-18

  • 试论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追求
    创作中经常提到“师古”,许多人将其简单定义为模仿,质而言之,“师古”并不是模仿,实则是为了借古开今,更进一步说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明朝董其昌提出“先师古人,后师造化”,可见“师古”极其重要。“师古”是学习传统和继承传统的重要途径,也是从古人绘画经典作品中汲取精华的重要途径。现在社会的很多山水画学习者在师古临摹中陷入模仿,而不知自我,因而师古——学习传统最重要的是明白临摹不是模仿的错误观念。然而,临摹亦不是盲目的复制过程,而要有针对性。临摹的前期需要查阅大量大

    大众文艺 2016年9期2016-01-28

  • 《读书杂志》指瑕二则
    结合《汉书》及颜师古注,认定“喜”“憙”均有上声和去声两读,分别表示“喜悦”义与“喜好”义;而且“憙”的本义应该是“喜悦”,《说文解字》“憙,说也”的解释并没有问题;进而判断《读书杂志》中“喜”条与“憙”条均有错误。喜;憙;本义;《读书杂志》王念孙《读书杂志》云:“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索隐》曰:“此与《战国策》同。[见《齐策》。](《读书杂志》的原文是双行小注,本文将其放在“[]”之内。下同。)旧本作憙,误也。”念孙案:《殷本纪》:“九侯女不憙淫。”《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2-24

  • 中国画临摹之我见
    。关键词:临摹 师古 笔墨结构我们学习中国画大都遵循的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的方式。临摹可以看作是学习中国画的敲门砖,通过临摹学习笔墨表现方法和笔墨结构特点。临摹古人是学习中国画的不二法门,通过临摹认识中国画写意性的造型观和造型手段。清代画家王原祁曾说“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师古与师造化互为辩证,互为转换,不可或缺。师古人在先,师造化跟随,目标在中得心源。师古人首先要读古人书,其次是临摹经典艺术作品,再次则是学习前人得治学精神。中国画的内在灵魂

    艺术研究 2014年4期2014-12-31

  • 《汉书》颜注音切端知系声类再探
    225009)颜师古,京兆人(今陕西省西安市),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他奉太子承乾之命,为一百卷《汉书》作注,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成《汉书注》[1]一百二十卷。颜师古为《汉书》作注随文注音、重视今音今读,在书中使用反切、直音、合韵、读曰等诸多注音方式。故此,《汉书》颜注的语音系统研究,对于了解唐初语音面貌,对于汉语语音史研究,意义颇多。前人对《汉书》颜注音切的音韵学价值早有认识,钟兆华先生于上世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9-18

  • 四不囿
    ,化古而不泥古,师古而不复古,于自然中求规矩,于疏宕中见章法,如此则能自出机杼,另辟蹊径,成一家之画风。不囿于物,是不囿于物之外形,得其环中,于不似中求似,于无景中求景,于松脱中求紧密,于空灵中求意趣。不囿于己,是不可师心固执,刚愎自用,而当虚心向学、求教有方,时时反省退思,审问明辨,仿佛虫之作茧、蝶之蜕变,一朝突破,必有所成。不囿于名,是不哗众取宠、阿世盗名,求名而不好名,有名而不恃名,即使赖某种风格以成名,绝不死守这个风格以系名,是所谓弃小名、求大名;

    国学 2014年3期2014-03-20

  • 论班固《汉书》的古字现象及其认识价值
    文字,它与唐代颜师古《汉书》注释中所标注的古字是有着区别的。《汉书》多古字现象是作者班固深厚的古文功底以及便利的阅览古文原典条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古代著作在抄录、流传过程中多经改易,将已非原貌的《史记》、《汉书》进行对比,得出“《史记》多俗字、《汉书》多古字”的结论是不严谨的。《汉书》;古字;形式;原因;认识价值《汉书》多存古字似乎已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人们在提及《汉书》古字时往往以颜师古《汉书》注释中所标注的古字作为基本的范畴。然而,颜师古生活于唐代,与班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2-20

  • 郭老巧撰贺联
    方家,法天法地,师古师今,难得一楼新宝贝;卫夫子,卫娘子,聚民聚财,贤劳贤德,真成双料活神仙。卫先生自号“卫大法师”,故上联以“法天法地,师古师今”之句嵌其号“法师”两字,巧与下联嵌名“聚贤”之句“聚民聚财,贤老贤德”为对。又,卫先生喜收文物,所藏周秦上古文物居多,卫视之若珍宝。故上联称卫先生为“大方家”(即有名大家)、“大东家”,并以“一楼新宝贝”之誉为赞。此五字喻语又同下联戏称“卫夫子、卫娘子”之喻“双料活神仙”相对,无不巧合。全联盛赞作为考古大家的卫

    对联 2013年17期2013-11-14

  • 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师古注”考
    ,610072。师古,又称师维藩,字圣模,又字彦立。西蜀眉州人,官迪功郎代理国子录、授右承务郎、叙州通判。曾讲学福建长溪县,被人尊称为“义丰先生”。其弟子以林粟最为突出。后,其门人在福建长溪县赤岸村立祠纪念。其生卒年不详,《宋史》无传。《宋史·艺文志》著录:“师古《三国志质疑》十四卷,又《西汉质疑》十九卷、《东汉质疑》九卷。”①曾注杜诗,宋人杜诗注本和诗话多引其注,其杜诗注本今已不传。宋《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集注姓氏”有“西蜀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1期2012-12-18

  • 张籍《节妇吟》之异题与本事辨
    ,“师道”当为“师古”之误。张籍;《节妇吟》;异题;本事唐人张籍有一首著名的乐府诗 《节妇吟》,历来为人乐道,虽然褒贬不一,但学界基本认定是一首却聘诗,即借“贞女不事二夫”表达“忠臣不事二主”之旨,以婉辞李师道或李师古之延聘。《文献》2010年第2期所载刘明华先生 《张籍〈节妇吟〉的本事及异文》一文却认为:“张籍本集中,《节妇吟》是一首较为典型的‘乐府’,其多重阐释的空间是存在的,但其指向并不明显。寄赠对象即副标题或本事的出现,始于宋代。从宋至明清,逐步明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08-15

  • 师从之争:金代文学创作论探析
    谓相当繁盛。而“师古”与“师心”之争,是贯穿整个金代的创作思想。一、师古派:师唐求意、力主中和在创作论中,无论重言还是重意,具体实践时都有一个要不要向古人学习的问题。如果说金代美学家们在“以意为主”的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那么,在面对前人遗产时,则发生了严重对立,产生了“师古派”和“师心派”之争,而前者又分化出“师宋”和“师唐”的流变。周昂是师古派的实践者,明确以杜甫为法,倡导沉郁苍凉,凝重洗练,开金代弃宋学唐的先河。而赵秉文是师古派的理论家,最先就师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期2012-08-15

  • 简论沈宗骞的绘画美学思想
    人画传统,强调“师古”、“避俗”,崇尚“恬淡冲和”的审美理想。然而他师古不泥古,提倡借古开今;避俗就雅,坚持绘画艺术的审美本质;主张恬淡中至深远,冲和中见生趣,揭示了艺术的内在规律。处处体现出“于俗异中求传统,于传统中寻新义”的美学追求,这正是他的绘画美学思想的价值所在。沈宗骞;绘画美学;借古开今;雅俗沈宗骞(约1736——1820),字熙远,号芥舟,又号研湾老圃,浙江乌程(今湖州)人。他是清代中期(乾、嘉时期)重要的画家及绘画理论家,著有《芥舟学画编》一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师古《急就篇》注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述评
    为识字课本,然颜师古注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其中的词语的得名之由作了探讨,其词源研究在词源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急就篇》注词源词源学史一“汉语词源学是一门以探求汉语词的原初造词理据和音义状态为目的的学科。”中国传统语言学中已包含了相当丰富的词源研究成果。当代汉语词源的研究,既要注重活的语言材料,采用亲属语言、方言的比较来探讨词的语音演变轨迹,以寻求词的原初语音形式,同时也要继承注重汉语汉字特点的传统词源学研究的成果。传统词源学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辞书研究 2009年1期200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