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师古注”考

2012-12-18 19:42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汉书杜诗

彭 燕

作者:彭燕,四川大学古籍所2009级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四川省《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编辑,610072。

师古,又称师维藩,字圣模,又字彦立。西蜀眉州人,官迪功郎代理国子录、授右承务郎、叙州通判。曾讲学福建长溪县,被人尊称为“义丰先生”。其弟子以林粟最为突出。后,其门人在福建长溪县赤岸村立祠纪念。其生卒年不详,《宋史》无传。《宋史·艺文志》著录:“师古《三国志质疑》十四卷,又《西汉质疑》十九卷、《东汉质疑》九卷。”①曾注杜诗,宋人杜诗注本和诗话多引其注,其杜诗注本今已不传。宋《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集注姓氏”有“西蜀师氏,名古,著《详说》二十八卷”。②周采泉《杜集书录》、程千帆《杜诗伪书考》将蜀人师古《杜诗详说》一书列为伪书。严羽《沧浪诗话·考证》云:“杜注中‘师曰’者,亦‘坡曰’之类。但其间半真半伪,尤为淆乱惑人,此深可叹,然具眼者默识之耳。”③严羽这里的“师曰”即指蜀人师古的杜诗注。④钱谦益对师古的杜诗注批评尤为严厉。《钱注杜诗·略例》云:“伪造故事,本无是事,反用杜诗见句,增减为文,而傅以前人之事。如伪苏注……,蜀人师古注尤为可恨!王翰卜邻,则造杜华母命华与翰卜邻之事;焦遂五斗,则造焦遂口吃,醉后雄谭之事。流俗互相引据,疑误弘多。”⑤周采泉先生以为“师古之注,真伪参半。其伪撰故实,挟伪乱真,与伪苏如出一辙。”⑥可见,宋始至今,人们对师古的杜诗注,批评是一贯的,且非常严厉。

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序》云:“杜少陵诗世号‘诗史’,自笺注杂出,是非异同,多所牴牾。至有好事者,掇其章句,穿凿附会,设为事实,讬名东坡,刊镂以行。欺世售伪,有识之士,所为深叹!……如假讬名士,撰造事实,皆删削不载。”⑦据郭序可知,编撰《九家集注杜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删除“伪苏注”。《九家集注杜诗》在删除“伪苏注”的同时对“假托名士,撰造事实”者,亦“皆删削不载”。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对其删削之功,亦极为肯定。蜀人师古的杜诗注亦应在删除之列。笔者在阅读《九家集注杜诗》时,发现书中引“师古曰”或“师古注”比比皆是。难道《九家注》书中有引及蜀人师古的杜诗注?《杜甫大辞典》版本著作栏“宋·《新刊校定集注杜诗》”条下引洪业《杜诗引得序》“……故‘坡云’之辞尚有刊落未尽者。”后说到“不仅如此,还有引及师古及他人注者。”⑧《杜甫大辞典》似乎亦认为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中收录有蜀人师古的杜诗注。笔者随便核查了几条,发现均为初唐颜师古的《汉书》注。笔者带着疑问,粗检了《九家集注杜诗》全书,得与“师古”相关条目有99条,涉28卷。《九家集注杜诗》全书引录“师古”条目的具体情况是:卷一,11条;卷二,8条;卷三,6条;卷四,5条;卷五,4条;卷六,2条;卷七,2条;卷八,2条;卷十,1条;卷十一,1条;卷十二,2条;卷十三,6条;卷十四,6条;卷十五,2条;卷十七,7条;卷十八,4条;卷十九,5条;卷二十,1条;卷二十三,1条;卷二十四,1条;卷二十六,1条;卷二十九,7条;卷三十,4条;卷三十二,1条;卷三十三,2条;卷三十四,3条;卷三十五,2条;卷三十六,2条。《九家集注杜诗》共三十六卷,其中卷九、十六、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五、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一,凡八卷,未引录有“师古”相关条目。以上,可以看出,《九家注杜诗》全书引录与“师古”有关条目最多的是卷一,有11条;其次是卷二,有8条。最少的是卷十、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三十二、三十三,都只有1条。笔者将《九家集注杜诗》全书所引录的99条“师古”一一与颜师古的《汉书》注进行比较,得出有97条均为颜师古的《汉书》注。其中有15条,在《九家集注杜诗》中明标为“颜师古”。另有2条分别为旧注和赵注注释杜诗《行次昭陵》“文物多师古”句中“师古”一词。下面笔者试以卷一为例,将《九家集注杜诗》引录的11条“师古注”与颜师古的《汉书》注做一比较:

1.《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纨绔不饿死”句下旧注云:前汉班氏《叙传》曰,王凤荐班伯宜劝学,召见云昵殿,上方乡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诏伯受焉。数年,金华之业绝,出与王、许子弟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师古曰,纨,素也。绮,今之细绫也,并贵戚子弟之服。⑨

《汉书》卷一百上(叙传第七十上)正文:数年,金华之业绝,出与王、许子弟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注文:师古曰:纨,素也。绮,今细绫也。并贵戚子弟之服。⑩

可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纨绔不饿死”句下旧注所引“师古曰”乃颜师古的《汉书》注。

2.《送高三十五书记》诗“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句下旧注云:一作旗,《李广传》:幕府省文书。师古曰,幕府者,以车幕为仪,车旅无常止,故以帐幕言之。廉頗、李牧市租皆入幕府是也。

比之《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正文:不击刁斗自卫,莫府省文书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注文:晉灼曰,将军职在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也。莫,大也。或曰,卫青征匈奴,绝大莫,大克获,帝就拜大将军于幕中府,故曰莫府。莫府之名始于此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莫府者,以军幕为仪,古字通单用耳。军旅无常居止,故以帐幕言之。廉頗、李牧市租皆入幕府,此则非因卫青始有其号。又莫训大,于义乖矣。省,少也,音所领反。

可知,《送高三十五书记》诗“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句下旧注所引“师古曰”乃颜师古的《汉书》注。

3.《元都坛歌寄元逸人》诗“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句下旧注云:《王莽传》莽以皇后有子孫瑞,通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师古曰,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汉道,名子午谷。

比之《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正文: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注文:师古曰,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汉道者,名子午谷。

可知,《元都坛歌寄元逸人》诗“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句下旧注所引“师古曰”乃颜师古的《汉书》注。

4.《今夕行》诗“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句下旧注云:《南史》载,桓元闻刘毅起兵,曰,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蒲之掷百万,共举大事,何谓无成。《前汉·蒯通传》守儋石之储者,阙卿相之位。应邵曰,齐人名小甕为儋石,受斛。师古曰,儋,都滥反。或曰,儋者,一人之所负担也。

比之《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正文:计者,存亡之机也。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注文:应劭曰,齐人名小甖为儋,受二斛。晋灼曰,石,斗石也。师古曰,儋,音都滥反。或曰,儋者,一人之所负担也。

可知,《今夕行》诗“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句下旧注所引“师古曰”乃颜师古的《汉书》注。

5.《兵车行》诗“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句下旧注云:《史记》,秦人勇于攻战。《汉·赵充国传》,土地寒苦,汉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张掖、酒泉万骑以上,皆大羸瘦。师古云,能读曰耐。

比之《汉书》卷四十九(爰盎鼂错传第十九)正文: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注文:师古曰,能,读曰耐。此下能暑亦同;又《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正文:今虏朝夕为寇,土地寒苦,汉马不能冬。注文:師古曰,能,读曰耐。

可知,《兵车行》诗“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句下旧注所引“师古曰”乃颜师古的《汉书》注。

6.《高都护骢马行》题下注旧注云:《前汉》,郑吉为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以西南道,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师古曰,都护南北二道,故谓之都。都,犹大也。

比之《前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撰第四十)正文: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自吉始焉。注文:師古曰,并护南北二道,故谓之都。都,犹大也,总也。

可知,《高都护骢马行》题下旧注所引“师古曰”乃颜师古的《汉书》注。

7.《秋雨三叹》(其三)诗“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句下旧注云:《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棲迟。注,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为雉。张景阳诗,环堵自颓毁,垣闾不隐形。《庄子·让王篇》,原宪居鲁环堵之室。《韦元成传》,使得自安衡门之下。师古曰,衡门,谓横一木于門上,贫者之所居也。陶潜,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比之《汉书》卷七十三(韦贤传第四十三):“玄成友人侍郎章亦上疏言,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注文:师古曰,衡门,谓横一木于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可知,《秋雨三叹》(其三)诗“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句下旧注所引“师古曰”乃颜师古的《汉书》注。

8.《醉時歌》诗“甲第紛紛厌粱肉,广文生生饭不足”句下引旧注云:按《本传》,虔坐谪私撰国史,十年还京师。元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在官贫约,淡如也。陆士衡《拟古詩》,甲第椒与蘭。又,甲第崇高达。虞子阳诗,甲第始修营。谓第一宅也。《晋书》傅咸曰,今之贾竖皆厌粱肉,田蚡治宅甲诸第。《夏侯婴传》,赐婴北第第一。师古曰,北第者,近北阙之第,婴最第一也,故张衡《西京赋》曰,北阙甲第,当道直启。

比之《汉书》卷四十一(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正文: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間也,乃赐婴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注文:师古曰:北第者,近北阙之第,婴最第一也。故张衡《西京赋》云,北阙甲第,当道直启。

可知,《醉时歌》诗“甲第紛紛厌粱肉,广文生生饭不足”句下旧注所引“师古曰”乃颜师古的《汉书》注。

9.《醉时歌》诗“相如逸才亲涤器”句下引旧注云:《司马相如传》文君奔相如俱之临卭,尽卖车骑,买酒舍,仍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师古云,涤,洒也。器,食器也。贱役也。

比之《汉书》卷五十七上(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正文: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注文:师古曰:“涤,洒也。器,食器也。

可知,《醉时歌》诗“相如逸才亲涤器”句下旧注所引“师古曰”乃颜师古的《汉书》注。

10.《醉时歌》诗“子云识字终投阁”句下引赵注云:《汉史》,辞莫丽于相如,故公言逸才。扬雄能作奇字,故公言识字。《世说》,祢衡有逸才。陆士衡《辨亡论》云,长沙威王,逸才命世。任昉《述异记》载,苍颉墓在北海,呼为藏书台。周人当时莫识其书,遂藏之书府。至秦时,李斯识八字,云,上天作命,皇辟迭王。至叔孙通,识十二字。此所谓识字,言识古字也。扬雄之作奇字,颜师古注云,文之异者,即此之谓矣。

赵注在释杜诗典故时已经明确指出,此师古乃注《汉书》的颜师古,而非宋时的蜀人师古。我们还是把赵注中的这段文字与《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传下第五十七下)试作比较。《汉书》正文: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注文:师古曰,古文之异者。

从比较结果可知,《醉时歌》诗“子云识字终投阁”句下赵注所引“颜师古曰”的内容与颜师古的《汉书》注大致同。

11.《醉歌行》诗“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句下引旧注云:《前汉》,萧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师古曰,射策者,谓为问难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对策者,显问以政事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文辞定高下也。

比之《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四十八)正文: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給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注文:师古曰,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对策者,显问以政事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文辞定髙下也。

可知,《醉歌行》诗“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句下旧注所引“师古曰”乃颜师古的《汉书》注。

从卷一比较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卷一中11条“师古”注全部为唐人颜师古的《汉书》注,没有一条是属于蜀人师古的杜诗注的。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必要将《九家集注杜诗》所引之97条“师古”注与颜师古的《汉书》注所作的比较结果一一罗列。笔者将《九家集注杜诗》中的所有“师古”注与颜师古的《汉书》注逐一进行比较的结果是:除卷十七《行次昭陵》诗“文物多师古”句下2条“师古”与颜师古的《汉书》注无涉外,其余全部为诸家引用颜师古的《汉书》注以释杜诗的典故或出处等。《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七所引2条“师古”注在《行次昭陵》诗“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句下两条注文中:一是引旧注云,“文物典章,左传文物以纪之,师古,谓以古为师也。犹稽古。”二是引赵注云,“尚书事,不师古。”可知,《行次昭陵》诗中2条“师古”乃为旧注(王洙注)⑪和赵注(赵次公注)注释杜诗“文物多师古”中“师古”一词,与蜀人师古和注《汉书》的颜师古无关。

最后,我们对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中是否引录有宋代蜀人师古杜诗注的答案是否定的,全书除2条为旧注和赵注注释杜诗《行次昭陵》“文物多师古”句中“师古”一词外,凡所涉及到的“师古”注,皆为唐人颜师古的《汉书》注。至于《九家集注杜诗》中所引的四百余条“师氏”注杜诗,乃为宋代另一蜀人师尹(师民瞻)的杜诗注,限于篇幅和本文主题,笔者将另拟专文进行讨论。

注释:

①脱脱《宋史·艺文志》(卷二百三),中华书局2010年,第5100页。

②脱脱《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杜诗详说》二十八卷。”下注云:“不知作者”。后人疑此书即为西蜀师氏师古之杜诗注本

③吴文治《宋诗话全编》(第九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734页。

④宋代师氏注杜诗有两家,一为蜀中彭山师古的杜诗注本,二为蜀中眉山师氏民瞻的杜诗注本。

⑤钱谦益《钱注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第2页。

⑥周采泉《杜集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45页。

⑦洪业《杜诗引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页。

⑧张忠纲主编《杜甫大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554页。

⑨本文引《九家集注杜诗》所有内容均据洪业《杜诗引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本。⑩本文引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所有内容均据中华书局2007年本。

⑪王洙注实为伪注,王洙整理编撰过杜诗,但未曾注释过杜诗,此问题在宋代就已明确,只不过大家议论纷纭的是何人托名王洙注释杜诗。目前学界大致倾向于为作伪者邓忠臣。

猜你喜欢
汉书杜诗
基于比较视角的《史记》《汉书》语言现象管窥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李贤《后汉书》注引《前书音义》考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贫困无田杜太守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杜诗对高丽汉诗影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