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
- 百年情书家国义 志士赴难永铭记
——基于三重矛盾、三重身份、三个阶段的《与妻书》学习任务设计
王贤斌自林觉民的《与妻书》入选统编《语文》必修下册以来,如何站在新的历史阶段上好这篇课文,如何让当代中学生感受百年前革命志士的浩然之气和家国之义,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教师的设计与安排尤为重要——既要让学生深入文本的情境中细细体验与感受,又要为其进行必要的内容提炼和补充。而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中深入阅读文本,并充分感受文本的独特性和感染力,进而从林觉民的身上认识到当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则是教学的重要突破口。为此,笔者从三重矛盾、三重身份与
中学语文 2023年19期2023-08-26
- 在追问中赋英雄精神以血肉
——四问英雄林觉民
、自发的。要将林觉民惊天地泣鬼神之精神把握透彻,要从单向度接受到多维度把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我们不妨切思追问:英雄对妻子是否真爱?待家人是否刻薄?有没有第二条出路?献身到底值不值?以理性质疑取代被动感受,既能丰富文意、加深理解,又能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思维习惯。需要说明的是,追问质疑英雄,不是要否定英雄;相反,是深刻认识进而理解英雄、学习英雄。一问:对妻子是否真爱?真爱。但爱天下胜过爱妻子。文章一共八段。第七段内容驳杂,所含情绪、信息已在前六段表达;第八段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11期2022-12-27
- 纸短情长,家国同心
——读林觉民《与妻书》有感
二种形态。而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中,我看到了爱的第三种形态,便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家国情怀,是“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民族气节,这是爱的最终形态——爱自己的国家。在那个时局动荡、硝烟四起的年代,有识之士为挽救国家而四处奔走呼喊,林觉民便是其中一员。广州起义前三天,或许是预感到自己会遭遇不测,林觉民写下了感人肺腑的《与妻书》。信中有两人那无限眷恋的往事,有他对妻子饱含深情的宽慰。最令我动容的是书信开头所说的:“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
江西教育 2022年40期2022-12-17
- 缠绵而理性的爱
——《与妻书》文本解读
书》一文是烈士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信中洋溢着他对妻子的深情挚爱和“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爱国热忱,被誉为“天下第一情书”。在常规的文本解读中,我们往往立足于书信这一文学体裁,认为亲人间的书信往来是自由书写、不事营构的,因而只将目光聚焦到信中的感情线索,却忽略了林觉民在此信中表达情感的策略。事实上,他写这封绝笔书时虽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但头脑冷静、行事理智,赴死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而非一时意气之举。“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从信中缠绵悱
中学语文 2022年27期2022-11-21
- 缠绵而理性的爱
为丈夫和英雄的林觉民,却忽略了他的才子身份。事实上,林觉民在信中叙爱有序、传情有法、大爱有格,在结构和章法上于无意中颇见匠心,于缠绵情意之外更见理性。本文对该文的艺术结构进行了较为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关键词林觉民《与妻书》文本解读结构艺术《与妻书》一文是烈士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信中洋溢着他对妻子的深情挚爱和“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爱国热忱,被誉为“天下第一情书”。在常规的文本解读中,我们往往立足于书信这一文学体裁,认为亲人间的书信往来是自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9期2022-10-22
- 穿越百年风雨的家书
码头。24岁的林觉民夹在这七零八落的犯人队列里。若你注视这群人,便能够一眼将他认出:高额浓眉,鼻梁像一笔米芾的中锋。尽管不久前身受流弹之伤,伤口未愈合,但他站在队伍里依然那么坚挺。4月27日是林觉民一生最悲壮的一日,几天前他从香港赶回广州,就知道自己是来赴死的。他和同盟会的战友们臂上缠着白布,脚上穿着黑鞋。他们义无反顾地打响了广州起义的第一枪,一路奋进,击毙卫队管带,闯入总督署,再与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血战。天知道这是一支多么弱小的队伍,就是数得清個数的
领导文萃 2022年15期2022-07-06
- 《与妻书》透露出的情与爱
黄花岗革命烈士林觉民在临终前托付给妻子的信。《与妻书》的浪漫并非是单纯男女间的情爱之美,更重要的是林觉民将夫妻间的爱情揉入到家国理想的大爱之中。林觉民作为坚定的反帝制斗士,他能够清晰感受到革命牺牲给唤醒国民意志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在革命起义前,林觉民曾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可知,林觉民是抱着知死而死的信仰去起义的。在信中,林觉民主要以表白对妻子的爱为主线,着重刻画两人美满的婚姻爱情生活,并将爱情的归宿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最终揭示了自身离去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8期2022-05-30
- 基于文本性质的《与妻书》教学策略
开展。关键词:林觉民 《与妻书》 文本性质 教学策略林觉民的《与妻书》曾多次被选入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长期以来,关于《与妻书》的教学设计及相关研究大多围绕其作为革命文学作品开展,关注林觉民的家国情怀。《与妻书》无疑是一篇革命文學作品,也应该被当作是革命文学作品进行教学。但是《与妻书》同时还是一封书信、一篇文言文,且这两方面都是中学语文应当涉及的内容。因此基于文本性质的《与妻书》教学,应当考虑其作为革命传统作品、书信和文言文的文本性质,以充分挖掘文本
文学教育 2022年8期2022-05-30
- 例谈高效深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修下册第五单元林觉民的《与妻书》为例,将课堂教学的探究点聚焦在作者看似矛盾的情感逻辑上,致力于引导并加深学生对本文主题情感的认知;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带领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的情感内核;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以读写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度理解文本,将情感探究落到实处。关键词:《与妻书》 林觉民 黄花岗起义 语文教学精准度 语文教学关联度 语文教学有效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热”词。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学生
文学教育 2022年11期2022-05-30
- 《与妻书》的情感解读
冯伟敏林觉民是清代末年著名的革命志士,曾于1911年4月参加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后从容就义。在参加起义之前,他就已经有了必死的决心,因此给妻子写了一封绝笔信。在这封信中,林觉民委婉地向妻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并表示家庭幸福、夫妻恩爱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将自己对妻子的爱与对国家的爱融为一体,生动地诠释了“国家不强大,人民不幸福,个人就没有幸福可言”的道理。这封书信情感真挚,语言委婉,具有極强的艺术感染力。下面,笔者就解读一下《与妻书》中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10期2022-05-30
- 一书为天下谋而谏 一信为众生苦而书
与妻书》是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的诀别书。两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叙写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对时代的清醒认识及远大抱负。这两篇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的文章似乎在提醒我们: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应当自强。那么如何读懂这两位作者的抱负,以及他们肩负的使命?一、从写作背景了解使命《谏逐客书》一文写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年)。当时,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主持修建一条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修渠对秦国的经济有利,却会耗费大量国力,韩国想以此“疲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8期2022-05-30
- 穿越百年风雨的家书
控诉。24岁的林觉民夹在这七零八落的犯人队列里。若你注视这群人,便能够一眼将他认出:高额浓眉,鼻梁像一笔米芾的中锋。尽管不久前身受流弹之伤,伤口未愈合,但他站在队伍里依然那么坚挺。4月27日是林觉民一生最悲壮的一日,几天前他从香港赶回广州,就知道自己是来赴死的。他和同盟会的战友们臂上缠着白布,脚上穿着黑鞋。他们义无反顾地打响了广州起义的第一枪,一路奋进,击毙卫队管带,闯入总督署,再与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血战。天知道这是一支多么弱小的队伍,就是数得清个数的
读者 2022年11期2022-05-23
- 责任与担当
榜样。铁血柔情林觉民◎萧 萧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16期2022-05-05
- 《与妻书》透露出的情与爱
黄花岗革命烈士林觉民在临终前托付给妻子的信。《与妻书》的浪漫并非是单纯男女间的情爱之美,更重要的是林觉民将夫妻间的爱情揉入到家国理想的大爱之中。林觉民作为坚定的反帝制斗士,他能够清晰感受到革命牺牲给唤醒国民意志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在革命起义前,林觉民曾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可知,林觉民是抱着知死而死的信仰去起义的。在信中,林觉民主要以表白对妻子的爱为主线,着重刻画两人美满的婚姻爱情生活,并将爱情的归宿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最终揭示了自身离去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8期2022-03-18
- 柔情侠骨的世间绝唱
要: 革命英雄林觉民的一封绝笔家书《与妻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柔情侠骨的革命烈士形象。从文学意义与社会价值的角度解读《与妻书》,其既是一封爱家者的血泪家书,也是一个爱国者的忠善宣言,还是一篇爱仁者的慷慨陈词。解读《与妻书》一文,为剖析革命烈士英勇的形象、品味家书多层次的内涵和弘扬国人的家国情操具有独特价值。关键词:林觉民 《与妻书》 革命精神 家国情怀清朝末年,内有清政府压迫百姓,专制腐败,外有列强环伺,瓜分中国之心昭然若揭。疲敝之中国,亟须一场声势浩大的革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期2022-02-03
- 林觉民的《与妻书》赏析
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决心为国殉难前夕写成的《与妻书》,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林觉民的《与妻书》集中阐明了自己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动机,突岀地抒写了一个“爱”字。如上所述,林觉民与陈意映女士婚后的生活充满了柔情蜜意,感情无比深厚。正是这种纯真无邪的爱,使林觉民迅速产生了战斗的情怀。他由一己联想到天下,由自己和陈意映的甜蜜爱情生活而祝愿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眷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当时的中国“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21年5期2021-12-03
- 绝笔传千秋 忠爱树丰碑
——林觉民的《与妻书》赏析
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决心为国殉难前夕写成的《与妻书》,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1911年(即辛亥革命那年)春天,林觉民从日本东京回国,协助黄兴筹划广州起义。3月29日清晨,他率领福建义军攻入广州。下午5点多钟,在攻打、轰击总督衙门时,他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审讯中,林觉民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命主张。临刑时,他威武不屈,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这篇《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3天即3月26日深夜写成的。作者面
初中生世界 2021年14期2021-12-01
- 既是“与妻”书,亦是“与国人”书
的书信甚多,唯林觉民的《与妻书》读来总令人心潮澎湃,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与爱情的交融,总让人感觉到这不仅是写给妻子的书,实际上也是一篇写给全体国人的书。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1年,在黄花岗起义之前,其写给妻子一份家信,即我们今天读到的《与妻书》。这封家信一经披露,就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的枪响已经远离了今天的人们,革命的销烟也已经完全被和平建设的风儿吹散,但书信中所留下的这份感动并没有丝毫的减损,一代又一代的人被《与妻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8期2021-09-26
- 一个革命者的柔情与大爱
对妻子的柔情。林觉民的《与妻书》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情书”,本文将从革命者的柔情来赏析其对妻子的至爱之情。关键词:林觉民;柔情;大爱林觉民,黄花岗烈士之一,慷慨就义时年仅24岁。纵观林觉民短短的二十余年,我倾向于将林觉民归入有着一身侠气的知识分子形象,侠士可以随时为自己的理想付出性命。这种人往往是独来独往的潇洒一人,如果有儿女情长就会被牵绊住,终难成大事。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从一封普通的家书中我读出了林觉民的另外一面,他不仅一身侠骨,而且还有一副柔肠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2021-09-10
- “意映卿卿如晤”,学生听《与妻书》掩面流泪
,老师为学生讲林觉民的《与妻书》,学生们被深深打动,潸然泪下!该则新闻让不少网友大为触动。“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这篇《与妻书》,写于100多年前,是烈士林觉民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讲授《与妻书》的语文老师黄晓雯说:“2021年4月24日,是《与妻书》写成110周年的纪念日,很有意义,所以决定给学生们讲这篇课文,革命先辈舍小爱为大爱,想让学生体会他的家国情怀!”看到同学们为革命烈士感动落泪,黄老师表示:“我为他们的感动而感动!”素材链接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3期2021-08-11
-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子里,24岁的林觉民夜不能寐。3日后,他将和同志们一起,发动震惊中外、反抗清朝暴政的广州起义。抱着牺牲的决心,林觉民翘望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神州大地,无比思念福州三坊七巷林家院子里美丽文静的爱妻陈意映,在案头写下致爱妻的绝笔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与妻书》用最深情的文字,譜就一阕痛彻心扉的千古绝唱,向世界告白,向最挚爱的人告别。这凄美悲壮的音符,饱含书者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穿越岁月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1年15期2021-08-10
- 关切生命意义:历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人性视角,体验林觉民等革命志士在“生与死”“爱与义”两难抉择中的心路历程,感悟其家国情怀。历经列强入侵的民族灾难和现代文明的洗礼之后,传统意义上的家国情怀融入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等核心政治认同,上升为对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福祉的向往与追求。“在近代,一大批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所做出的包括牺牲个人在内的各种努力,是他们的家国情怀。”[3]辛亥革命者“以革命求共和”,志在创建一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4]。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1期2021-07-29
-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子里,24岁的林觉民夜不能寐。3日后,他将和同志们一起,发动震惊中外、反抗清朝暴政的广州起义。抱着牺牲的决心,林觉民翘望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神州大地,无比思念福州三坊七巷林家院子里美丽文静的爱妻陈意映,在案头写下致爱妻的绝笔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与妻书》用最深情的文字,谱就一阕痛彻心扉的千古绝唱,向世界告白,向最挚爱的人告别。这凄美悲壮的音符,饱含书者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穿越岁月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15期2021-07-25
- 绝笔传千秋 忠爱树丰碑
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决心为国殉难前夕写成的《与妻书》,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1911年(即辛亥革命那年)春天,林觉民从日本东京回国,协助黄兴筹划广州起义。3月29日清晨,他率领福建义军攻入广州。下午5点多钟,在攻打、轰击总督衙门时,他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审讯中,林觉民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命主张。临刑时,他威武不屈,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这篇《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3天即3月26日深夜写成的。作者面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1年4期2021-05-13
- 在林觉民故居感受百年初心
乡福州,我去了林觉民故居,因为我想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院子有些狭窄而拥促的感觉,房间重重叠叠,不见开阔的宅院,抬起头来能看得见那几尺见方的蓝天,是很温馨的家的样子。穿过狭窄的过道,入眼是林觉民与陈意映曾经生活过的卧室。小小的一间房子,藏在整个院落的一个角落,房间的墙上挂着两幅画像。一幅是林觉民,一脸的豪情与英气,另外一幅是陈意映,敦厚、慈善的面庞。我想林觉民一定很爱他的小家,一定很眷恋他的妻儿,一定很想与他的妻儿幸福安宁地生活在一个政治清明、人民安居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4期2021-04-23
- 塑造英雄人物 凝聚家国情怀
——参演大型原创锡剧《卿卿如晤》有感
演剧中的男主角林觉民,塑造了这位中华英雄的感人形象。为了成功塑造这一角色,从研读剧本、揣摩人物到一招一式的排练、反反复复地练习唱段,无不凝聚着自己的汗水和心血。一、研读剧本,走进英雄锡剧《卿卿如晤》据辛亥革命党人林觉民的《与妻书》而创作,以缠绵温婉交织着忧伤悲壮的诗意风格,演绎了妻子陈意映与林觉民一段伉俪情深和家国情怀,令人感动,催人泪下,是一出优秀的锡剧新创剧目。剧本由著名编剧罗周创作。作为演员,要演好一部戏,首先必须熟悉剧本,分析剧本,吃透剧本。我拿到
剧影月报 2020年4期2020-08-18
- 向光而行
芳【摘要】 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之前写给妻子的家信《与妻书》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信中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阐明了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要服从于革命事业的革命情怀和英雄气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与妻书》,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得到提升,树立“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每个民族都需要英雄”的观念。我们致敬英雄,更要努力向英雄看齐,共同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进的力量。【关键词】 林觉民 英雄 生命 英雄后辈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5期2020-06-23
- 闲话儿女情长
便会自然地想到林觉民令人荡气回肠的《与妻书》。《与妻书》卷首便是:意映卿卿如唔。通篇卿卿我我,儿女情长。正是在卿卿我我的柔肠百转之中,林觉民英气逼人的志士情怀、品性才得以一泻千里,汪洋恣肆,展露无遗。倘没了这似水柔情的驱使、承载,人们无从目睹林觉民的志士情怀和英雄人格酣畅淋漓的展现。况且,这其间爱恨相生,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因爱之切,便恨之深。爱国志士毅然决然地抛妻别子,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的弘毅担当,很大程度上是因了心底那份似水柔情,为了那份儿女情长!还有
参花(下) 2020年1期2020-02-10
- 偶像林觉民
方式。邂逅偶像林觉民,过程分两次:第一次是在历史课堂,讲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老师顺口提了牺牲的林觉民及他的《与妻书》,彼时心里还无特别的触动,只是稍稍感慨于一个少年的决绝与柔情;第二次是在看电视时,无意间看到一个讲解中国历史的栏目讲到了林觉民,讲到了那篇著名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这才发觉,原来这般决绝与柔情背后,竟是这样的跌宕悲痛!从此我成了林觉民的铁杆粉丝,他对我的意义,既是偶像,又超越了偶像。老天仅赐予他二十四载春秋,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11期2020-01-15
- 林觉民:不负家国却负卿
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州,他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13岁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挥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便拂袖而去。这是何等潇洒,又是何等离经叛道!15岁,林觉民在新式大学堂里如饥似渴地接受各种新思想与学说。他办女学堂,鼓励女孩子包括家里的女佣前去学习,资助她们走出去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并为自己取号为“抖飞”,志在大鹏展翅,一飞冲天。18岁时,林觉民奉父母之命与大家闺秀陈意映结婚,感情于日常点滴中建立。他在《与妻书》中这
百家讲坛 2019年15期2019-11-27
- 当小爱大爱皆成往事
——锡剧《卿卿如晤》观后
起义的革命烈士林觉民与其妻陈意映的爱情故事展开,并富有新意地从妻子陈意映的角色角度切入,以小家之情衬托家国大爱。常州市锡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孙薇扮演女主角陈意映,国家二级演员、锡剧小生许君峰则扮演“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男主角林觉民。上世纪初,正逢“科学、民主”的浪潮席卷中国社会,知识分子阶层中“革命、共和”的呼声此起彼伏。天性聪慧、从小饱读诗书的林觉民接触到自由民主的新思想后深以为意,并首先以“拒绝包办婚姻”抵制封建社会守旧风俗。没想到,林觉民于前往
剧影月报 2019年5期2019-11-15
- 与妻书
缠绵悱恻交织。林觉民因为对爱妻的至诚,帮助天下人与所爱之人厮守。把家庭幸福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的幸福,国家面前无小家。】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19年16期2019-09-10
- 《与妻书》的歌剧认知
供:福建大剧院林觉民的《与妻书》是载入史册的家书名篇。此书之名由谁命名,似已无法考证——写在一方白帕上的原书是没有这三个字的,起笔即是“意映卿卿如晤”。这个名称虽是编者代劳,却有幸映衬着林觉民的英名和其思想的光辉,一同流传至今。它的流传方式,原本比较单一:入选教科书或文字读物,第二步或许就是朗诵。再往前一步,可能会有作曲家择其主要内容,谱为歌曲,那是对其精华的提炼。但闻更有人据此创作出同名舞台剧,那显然不止于朗诵全篇,而要在这千余字的基础上营造故事和戏剧了
歌剧 2019年1期2019-04-25
- 革命与爱情
控诉。24岁的林觉民夹杂在这七零八落的犯人队列里。尽管如此,若你注视着这群人,你还是能够一眼将他认出:高额浓眉,鼻梁像一笔米芾的中锋。尽管不久前身受流弹之伤,创口未愈合,但他站在队伍里依然那么坚挺,酷似一棵南国的木棉树。林觉民抬起头来,望向远处的珠江,江面上灰蒙蒙的水连着暗沉沉的天。他又将目光收回,落到江边不远处的接官亭上。“有多少次,人们曾在这里迎接远道而至的客人,有多少次,人们曾在这个亭子里和亲人话别,这是抵达和别离之地。没想到,竟成为自己人生最后一个
文学港 2018年7期2018-10-20
- 深入语文情感教学传承民族文化情感
肩而过。本文以林觉民的《与妻书》为例谈谈情感教学。一、教学过程1. 复习《孟子·鱼我所欲也》2. 文本解读(1)信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吾至爱汝”“吾真真不能忘汝”之情?多媒体展示:三忆、三愿。(2)为什么“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当时国事如何?人们的命运如何?有民族责任感的人能置身于事外吗?介绍林觉民个人情况。此时的林觉民会心安理得地享受天伦之乐吗?促使林觉民作出抉择的,正是“对民族的大爱”(学生齐声回答)。请朗读文中表现林觉民舍生取义的句
师道·教研 2018年4期2018-06-12
- 回望英烈故事 缅怀英雄品质
”“铁血丈夫”林觉民如果生在政治清明的太平时代,他会是一个温情丈夫。然而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封建王朝末期,他却成了为天下人蹈死不顾的“铁血丈夫”——24岁就被残害,匆匆与爱妻及腹中孩子诀别,从此长眠异乡。他,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朱门灰瓦,翠竹掩映下,林觉民的半身塑像伫立在其故居内,目光直视远方。塑像下方簇簇鲜花,安静地诉说着人们对他的哀思和怀念。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说,林觉民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正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那句名言
宁夏画报 2018年5期2018-05-14
- 一座名人老宅的似水流年
孝恂、林长民、林觉民、林尹民、林徽因、冰心,这些福州名人在不同时期欣赏着这里同一株梅花的萼楼穰吐,望着同一片星空。这座历经百年的老建筑成为他们最后共同的精神归宿。棋盘式的三坊七巷从空中俯瞰三坊七巷,它的建筑格局宛若十字对称的中国象棋棋盘。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旭、林纾、林觉民、冰心等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名人都曾在这里居住。这片占地38.35平方公顷的老城区,从福州首任太守严高建筑的“子城”开始建造,在唐五代被闽王王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12期2018-04-04
- 深入语文情感教学传承民族文化情感
肩而过。本文以林觉民的 《与妻书》为例谈谈情感教学。一、教学过程1.复习 《孟子·鱼我所欲也》2.文本解读(1)信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吾至爱汝” “吾真真不能忘汝”之情?多媒体展示:三忆、三愿。(2)为什么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当时国事如何?人们的命运如何?有民族责任感的人能置身于事外吗?介绍林觉民个人情况。此时的林觉民会心安理得地享受天伦之乐吗?促使林觉民作出抉择的,正是“对民族的大爱” (学生齐声回答)。请朗读文中表现林觉民舍生取
师道(教研) 2018年4期2018-04-02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州市杨桥巷里的林觉民故居里,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连续多日,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首任馆长李厚威义务向参观者讲解林觉民的生平事迹。他告诉记者,《光明日报》连续刊登英雄烈士的光辉事迹,他每篇都会仔细阅读。“邹容、林觉民、宋教仁、彭家珍等辛亥革命先烈,为推翻清朝统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用血肉之躯推动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无数仁人酬壮志,多少英烈创奇功。我相信,林觉民等革命先烈的故事,将永被铭记,并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崛起而
新闻采编 2018年2期2018-02-24
- 铁血柔情林觉民(节选)
○萧 萧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他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少年时代的林觉民早早就有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觉悟,他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别号,从词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11期2018-01-25
- 辛亥余响
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他的名言“为天下人谋永福”,乃一中人毕生之追求。——写在前面一对校友林觉民的记忆,停留在高中语文课本的《与妻书》中,停留在福州杨桥路尽头的那所闹中取静的林觉民故居里。十多年前,尚在小学读书的我初次来到我家附近的林觉民故居。那时,三坊七巷·南后街历史文化街区尚未整修,没有如今的繁华与喧闹。故居那三进的院落显得有些落寞:颓圮的风火墙上爬满青苔,明清时期风格的大门朱漆淡褪,青石板小路凹凸地积着雨水,院落的梅花稀疏凋零,泛黄的《与妻书》静静地
福建文学 2017年10期2017-10-24
- 革命者的侠骨柔情
余世存林觉民是福建闽县(福州)人,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生于1887年,死于1911年。这个二十四岁即离开人世的青春少年因为革命而为革命世纪称颂,又因为一篇《与妻书》而为后人钦仰。从照片上看,林觉民长相一般:长脸、粗眉、细眼,表情执拗。这样一个人跟革命似乎没有关系,比起燕赵的慷慨悲歌豪杰,福建人似乎是温和的、柔弱的,缺少血性的,是过日子的样板。觉民确实也生活在小康之家。嗣父林孝颖是一个廪生,怀才不遇,寄情于文人的修身养性。三进的房屋,足以安顿小康之趣
领导文萃 2017年13期2017-07-13
- 不负天下却负卿
江徐林觉民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887年生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杨桥巷17号,后来因世事变动,冰心的祖父——当时的单人谢銮恩买下这间老屋。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13岁的少年,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挥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7个大字便拂袖而去,何等潇洒,又是何等离经叛道!至此,便已不难看出这将足个不凡的男子。15岁的少年在新式大学堂如饥似渴地接受各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与学说。他办女学堂,鼓励女孩子包括家里的女佣前去学习。他是冲破旧社会
现代妇女 2017年1期2017-04-17
- 右起第二位
起第二位,即是林觉民。林觉民,中国人熟悉他,被他感动,不仅因为他的理想,还因为他的爱情。被屡屡搬上舞台,被谱写成歌曲,不仅因为他的英雄事迹,更因为他的浪漫情书。童安格的 《诀别》:“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分明是林觉民写 《与妻书》时的心情。齐豫的 《觉(遥寄林觉民)》:“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写尽林觉民的爱妻意映泣读 《与妻书》的情景。
同学少年 2016年4期2016-12-25
- 《与妻诀别书》读后感
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爱妻的绝笔信。我还记得第一次阅读这篇文章是在高一那年,不过那时间由于阅历和情感的积淀肤浅,似乎也读不出什么味道。事隔二年后再一次阅读,忽然意识到该写点什么了。虽然自己尚是不谙世事风情,懵懂初开的少女,不能完全读懂其中的决绝、矛盾与苦痛。但那种感动却是源自心底,有着撕心裂肺般的悲怆。回想一百多年前的那份真爱,我想只要是一个人,一个有血肉有情义的人,谁不会为这篇文章的真挚而感动呢?林觉民是一名知识分子,曾经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在家人的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2016-11-14
- 薄笺一纸难舍卿
林家礼乐喧天,林觉民从喜婆手中接过陈意映的手。两人在众人祝福下拜过天地,携手归房。陈意映不满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原以为理想中的爱情会随着这一袭嫁衣葬在府宅深处,所以一直郁郁寡欢。天色渐深,宾客慢慢离去,她赤足薄衫,凭轩而立,平静的眼波却掩不住思绪万千。突然,有人为她覆上长衫,她转身看着林觉民。他未着正装,素衣白衫,一副温润清朗的模样。他嗔怪她怎么这般不爱惜自己,一瞬恍惚,她便被他揽入怀中。林觉民轻轻抚着她的发,知道她的不甘心,便俯身低语道,定护她一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3期2016-09-13
- 铁血柔情林觉民
萧萧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1期2016-06-30
- 右起第二位
起第二位,即是林觉民。林觉民,中国人熟悉他,被他感动,不仅因为他的理想,还因为他的爱情。被屡屡搬上舞台,被谱写成歌曲,不仅因为他的英雄事迹,更因为他的浪漫情书。童安格的 《诀别》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分明是林觉民写 《与妻书》 时的心情。齐豫的 《觉 (遥寄林觉民)》:“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写尽林觉民的爱妻意映泣读 《与妻书》
同学少年·作文 2016年4期2016-05-14
- 引用的妙处
例:《铁血柔情林觉民》的尾段写到“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惊见一个剪了短发的美少年‘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这个美少年就是林觉民。林觉民说到痛处,难以遏制激动的情绪,把身上的镣铐挥得哐哐作响。李准被打动了,命人把镣铐解开,允以纸笔。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15期2016-05-09
- 薄笺一纸难舍卿
林家礼乐喧天,林觉民从喜婆手中接过陈意映的手。两人在众人祝福下拜过天地,携手归房。陈意映不满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原以为理想中的爱情会随着这一袭嫁衣葬在府宅深处,所以一直郁郁寡欢。天色渐深,宾客慢慢离去,她赤足薄衫,凭轩而立,平静的眼波却掩不住思绪万千。突然,有人为她覆上长衫,她转身看着林觉民。他未着正装,素衣白衫,一副温润清朗的模样。他嗔怪她怎么这般不爱惜自己,一瞬恍惚,她便被他揽入怀中。林觉民轻轻抚着她的发,知道她的不甘心,便俯身低语道,定护她一
传奇故事(上旬) 2016年3期2016-03-09
- 辛亥革命
培伦、陈更新、林觉民,这个孩子就要当父亲了……(全场一片哀痛)(林觉民被抓,狱中被清朝官员张鸣岐审讯,林觉民大气从容)张鸣岐:林觉民,你一表人才,家境也不错,可为何非要和乱党裹在一起呀?林觉民:张鸣岐,你为什么躲在暗处,你怕什么?张鸣岐:我怕什么?林觉民:你怕我年轻,我选择了死,可是我依然年轻;你虽然苟活,可是你已经老了。你读过《天演论》吗?物竞天择,当今世界列强有哪个国家不是因为革命而强盛的?中国岂能不思革命?张鸣岐:国家大事不是你们——(被林觉民打断)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5年11期2015-09-10
- 洒洒千言,荡气回肠
千余言,记述了林觉民烈士面对苦难,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意志和决心,展现出革命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关键词】 林觉民;《与妻书》;爱国主义精神[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他们不断奋起抗争,终
艺苑 2014年1期2014-03-24
- 杨桥巷十七号:林觉民、林徽因和冰心故居
筑,曾经居住过林觉民、林徽因和冰心,这真是了不得的一栋房子,这栋房子的门牌号码,就是"杨桥巷十七号"。明清建筑文人居流传千古的门牌号码——杨桥巷十七号,这栋知名的故居,座落在福州市三坊七巷中。福州是建城二千二百多年的古老城市,历代名人辈出,许多文人雅士和社会名流,都集中居住在三坊七巷中。因此,这个古老的街区,早已是福州这座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地段。三坊七巷,顾名思义即知是十条坊和巷的总称。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四十公顷,长久以来即被简称为三坊七巷。这十条
上海企业 2014年2期2014-02-14
- 林觉民:不负天下,但负一人
韩梅梅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风流倜傥的才子,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熟谙日语、英语和德语。1911年春回国,筹划广州起义,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少年不望万户侯”林觉民的父亲叫林孝颖,当年他考中秀才之后,被家人逼迫与一个姓黄的女人结婚,林孝颖内心抗拒,结婚时连洞房都不进。因此,他一直没有生育。林孝颖的哥哥看到这种情况,体恤弟弟,就将自己的儿子林觉民过继给林孝颖。所以,准确地说,林觉民的父亲
学习博览 2012年8期2012-08-29
- 林觉民:生命与爱情,皆可为共和抛
,心地如雪”的林觉民,这封书信,就是传颂百年的《与妻书》。“亡大清者,必此辈也”1911年4月初,在日本留学的林觉民回到了福州杨桥巷17号的家中。这时节,窗前的腊梅早已凋谢了。因不是假期,也未提前打招呼,父亲林可珊对于儿子的突然出现,虽惊喜,但也有些担心,一再追问。林觉民解释说,日本放樱花假,几个日本同学想来一游,请他当导游。林可珊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林可珊其实是林觉民的叔父,因为没有子嗣,大哥林孝觊就将觉民过继给他。林可珊从小对觉民疼爱有加,但思想极其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37期2011-05-14
- 意映卿卿
24日的晚上,林觉民在香港,住在临江的小楼上,给妻子陈意映写着一封信。这封信,我们都能背诵:“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他生在福州的三坊七巷,十三岁时遵父命应考童生,却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随后第一个交卷,扬长而去。1902年他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学习,毕业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20期2008-10-21
- 意映卿卿
24日的晚上,林觉民在香港,住在临江的小楼上,给妻子陈意映写着一封信。这封信,我们都能背诵: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他生在福州的三坊七巷,13岁时遵父命应考童生,却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随后第一个交卷,扬长而去。1902年他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学习,毕业后去
意林 2008年17期2008-05-14
- 辛亥年的枪声(选二)
当场中弹就擒。林觉民,字意洞,24岁,福建闽侯人。如今人们只能见到一张大约一个世纪之前的相片:林觉民眉拙眼重,表情执拗,中山装的领口系得紧紧的。他被一副镣铐锁住,当啷当啷地押进总督衙门的时候,这件中山装肯定已经多处撕裂,缠在手臂上作为记号的白毛巾也不知去向。腰上的枪伤剧痛锥心,林觉民还是心犹不甘地环目四顾。终于跨入了戒备森严的大门,然而,他是一个阶下囚而不是占领者。时过境迁,不少人都可能表现出了不凡的历史洞见。哪怕仅仅提供三五十年的距离,历史的脉络就会蜿蜒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8年1期200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