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起第二位

2016-05-14 17:19莫小米
同学少年·作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林觉民诀别烈士

莫小米

靠墙根,一排六人,五站一坐,他们的脖子、手脚上,都绑着铁链,应是行刑前最后的时刻。这幅照片长久地吸引着我的目光。

一个多世纪以前,1909年,有一位美国人,携妻儿远涉重洋,来到那个你我都不曾亲见的、神秘的中国。

也许没有什么更重大的目的,只是凭着一门技术,来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专职摄影师。他的中文名字,叫施塔福。

施塔福自己也没想到竟会经历中国那么多重要的历史关口:武昌起义、汉口大火、革命军与清军激战、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上述照片记录的,就是施塔福镜头里的六位黄花岗烈士。

细看六人中,多数打赤脚、留辫子、着中式短褂,只有右起第二位,明显不同。他身材高大,面目俊朗,穿贴袋的中山装,理着四六开的西式分头,应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最为不同的,是神情。坐在地上的那位,显然是被恐惧攫住了,带着哭相。其他站立的几位,应该都是坚毅的,却带几丝茫然和无奈。而右起第二位,你看他,直视的目光带着几分轻蔑,冷峻而从容,只有为信仰献身的人,才会如此面对死亡。

如果这是一帧剧照,那么他无疑是主角、明星。

照片说明上有六位烈士的名字,但据说,只有其中一位的名字可以在黄花岗烈士墓中找到。有资料推测,当时的革命者都抱着必死的信念,为了不牵连家族,他们用的多为化名。

这一推测我很相信,另一个推测,我将信将疑——说右起第二位,即是林觉民。

林觉民,中国人熟悉他,被他感动,不仅因为他的理想,还因为他的爱情。

被屡屡搬上舞台,被谱写成歌曲,不仅因为他的英雄事迹,更因为他的浪漫情书。

童安格的 《诀别》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分明是林觉民写 《与妻书》 时的心情。

齐豫的 《觉 (遥寄林觉民)》:“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写尽林觉民的爱妻意映泣读 《与妻书》 的情景。

右起第二位,究竟是不是林觉民呢?如果你能看到照片,大概也会跟我一样,相信他是,并希望他是,因为林觉民早已在我们心里有了一个形象——意志如钢,柔情似水。

那个人,担得起。

猜你喜欢
林觉民诀别烈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诀别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林觉民:不负家国却负卿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旅鸽的诀别
诀别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辛亥革命
林觉民:不负天下,但负一人